首页 > 文章中心 > 论语名句

论语名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论语名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语名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论语》 经典名句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引言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经说过:“《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大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作为对孔子的言论记录,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汉代之后,它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纵是科举废除以后,《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

一、《论语》名句教学内涵分析

《论语》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论语》的文体特性。为什么几千年来《论语》一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论语》的魅力不仅源自它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更在于它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达到以下五点要求:一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二是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三是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四是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五是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中包含了首创的直录式的散文小品体裁、言简意赅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各种表现手法等,这些元素其实有着丰富的语文教育功能,学生如能感受并领悟到这些元素,那么学生在民族精神文化特征方面会更上一层。在《论语》教学中,我们不容忽视《论语》中质朴简约的对话所折射出的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理趣,在无关宏旨、闲中着色的小事中所传达出来的生活情趣,在嬉笑怒骂中闪烁着的引人入胜、入骨三分的谐趣。例如在《论语・为政》中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话讲的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温故”是“知新”的前提。前一句两两对偶,中间使用“而”字相连,将后面一句所要体现的“为师”条件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因”;后一句的气势连贯,很明显谈的是“果”。“可以为师矣”,音调较为高亢,谈的是从不能“为师”到如何能够“为师”,给后代文人的启迪极强,看到了希望,也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论语》,培养学生经典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

二、《论语》名句高度概括的特点与内涵

“高度概括”是指将语言高度凝炼,字字珠矶,句句精粹;“高度浓缩”指的是将众多的内容最终浓缩成简短有效的话语来表达,概括和浓缩是不可能分开的,因为高度概括本身就等同于高度浓缩,高度浓缩也是高度概括的体现。字斟句酌,方能读出一些理趣。哲理思辨,才能读出论语的厚度。而有文学味的课堂,必然也是开放的课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试着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论语・克己复礼》中的例句: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学生对于“吾从周”中“从”的理解,应该没有太多的偏差。学生一致认为“从”字体现出了孔子对周礼的绝对认同与钟爱。而对另一个字的把握,则产生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的学生说是“复”,因为“复”字强调了一种程度,表现孔子对周礼的无限渴求,维系了孔子个人的命运与世道兴衰。当然也有学生指出“梦”字更形象地表现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把年老体衰、四处碰壁的孔子心境展露无遗。笔者再根据李泽厚《论语今读》中的相关理解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有两解,一是志衰不梦,已知复兴东周、恢复东周不可能了,所以不梦。一是志在身衰,因年老心有余力不足,所以不梦。哪一种理解更准确一些昵?学生的联系能力不错,用“知其不可而为之”来佐证,孔子当时感慨世事,但猛志固存。

《论语》中的“高度概括”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孔子及其弟子对于语言使用的高度准确和精确性方面,《孟子》中有一句话用来描述《论语》中名句的特点,非常贴切:“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下列举《论语・为政》中的名句予以分析其“高度概括”的特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由四个分句构成,主要是对三件事进行了高度概括,采用了先总后分的思路,并以反问句的形式引出,催人深思。这里讲述的是身处封建社会的修身方法,但是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却不限定于封建社会,具有非常普遍的含义,给人以思索以鼓舞。“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一个并列的紧缩句型,其中所讲的内容是学和思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学与思的对立统一关系,蕴含深刻的哲理性,指导着我们研究学问与学习的方向。

此外,在《论语・泰伯》中名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同上面的句子一样,这句也是比较连贯的复句句式。句中使用了反问句的形式,将“任重道远”的含义清楚地表达了出来。孔子提倡的舍生取义、任重道远的精神,和后来演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相同的意义,并不只是拘泥于某个时代,经过几千的时间,形成了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语汇。《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个小分句讲述了三件事,但是组合在一起却是一整件事,很明显,前两个分句是“因”,两个因构成了后面的“果”。“忘食”“忘忧”对称并举,“乐”和“忧”相对,语气好似是随口而出,但是却不失洒脱和自如,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人带来深刻的启迪,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切不能荒废时光,蹉跎岁月。《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同样,这句话也是一个并列的紧缩句型,前后两个层次都是由动宾词组构成的,所讲的内容也是在封建社会如何修身的方法,其含义跨越了时代。具有非常普遍的意义。当然孔子所理解的“贤”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贤”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中华民族是向先进人物、贤能志士们学习的精神是永远都提倡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是比较连贯的复句句式。句子中的“无”和“有”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反一正,不仅使得语言表达效果增强,同时还将志士仁人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论语》名句的形象化语言分析

《论语》的语言质朴而不华丽、含蓄而不夸张、凝练而不造作。《论语》教学要教出一点文学味,还需要我们立足文本,字斟句酌,去推演,去分析,去思辨。字斟句酌,方能读出一些理趣。《论语》中的很多名句都使用比较形象化的语言,将主题和内心宗旨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学而》:“温良恭俭让。”前一句突出了文质相结合,非常直观地表达出了君子内在外在的品质;后一句则并列写出了五个形容词,将君子谦恭礼让的品德表达得异常清晰。《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这两句话明确了孔子对于用错误的手段来获得富和贵,这样得来的“富”和“贵”在他看来好比“浮云”,突出表达了君子的正直品质,对“不义而富且贵”的人流露出明显的不屑一顾和鄙弃之情。句子中所用描述加上了比喻的手法,非常形象生动。《论语・子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三句话较为形象地指出了君子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语句非常流畅却不失质朴,保留天然本色却比喻生动。《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同样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的仿佛年华逝去的老人在面对东去的流水之时对深感时光的有限,借此来告诫后人,应该珍惜这大好春光,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倍努力,比喻的手法也不言而喻。《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是非常形象的比喻句式,重点突出了做人应该向善避恶,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论语・学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采用了“荡荡”“戚戚”形容词重迭的句式,将“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的心理素质明确地呈现给大家,且句式对称整齐,容易记忆。在语文课堂中对《论语》中经典名句加以利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理趣、情趣和谐趣,都是其文学价值的直观表现,全书有相当多的经典名句都是高度概括而成的,使得《论语》所讲具有异常鲜明的生命力。在高校语文课程中语文老师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组织谈话内容,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迅速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问题,调动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有效地捕捉这一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出一点“文学味”,才能让课堂避免浮浅,从而让学生既领略《论语》深厚的思想蕴涵,又能欣赏它精湛的文学艺术。在课堂中适当地运用《论语》中的名句,不仅能够提高传统语文教育的内涵,而且能够有效地开发语文教学资源,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如此《论语》教学的课堂才会更有生活气息与文学气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不至于疲倦,甚至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论语》更深层次的探究。语

参考文献

[1]郭锡良等.古代汉语(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章浙中,周广平.今天为什么读《论语》――《〈论语〉选读》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2008(05).

[3]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9.

[4]李轶坤.《论语》语气词的功能类型考察[J].语文建设,2014(29).

[5]迟建文.《论语》经典名句初探[J].语文建设,2014(23).

论语名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文言文 创新 鼓励

针对初高中教材中文言文不断增多的情况,面对一些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这一不争的事实,我们如何走出教学文言文低效的怪圈,落实新课标,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课堂文言文教学往往重视对词句含义的理解。为了准确理解文字意义,教师讲课时一字一对,一句一讲,千年传承的文章便被肢解为零碎的文字,失去了美感和原有的雅致。

文言文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缺乏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大多数的文言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演独角戏,先是介绍文学常识,再是朗读课文,然后是分析字词,串讲文句,接下来是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点。学过之后,学生除了能机械地记一些字词或语段外,别无所获。怎样才能使文言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贯彻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钻研课本,将精髓贯穿于教学实践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观。首先,要有“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的教学精神。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勤于思考,勤于揣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要大胆地创新教学方法,写好课后小结,做到一课一得,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笔者在上《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一课时,就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舞台剧搬上了课堂,将孔子及弟子周游列国时发生的几则故事让同学们以表演的形式在课堂上诠释出来,这样通过表演,创设情境,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教师在教知识的同

时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论语〉选读》的积极性,在《论语》教学的第一堂课上,笔者引入了如下内容:孔子被历代读书人尊奉为“圣人”,更被封建统治者封为“至圣先师”,也被百姓万分崇拜。提起孔子,人们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身体虚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其实孔子不但是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也是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的威猛之士。《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折算起来孔子身高约为1.91米,可见他的身材是很高大的。孔子无所不能,《淮南子》上说,孔子的勇猛超过著名的勇士孟贪,跑步的速度能追上野兔,这些描述不免夸张,但也可以反映孔子是一位体格健壮、勇猛力大的人。通过介绍孔子与众不同的身世及生平,便激发了学生想要了解孔子的学习热情。

再如,鼓励学生讲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论语〉选读》的典故和它的寓意,品评《〈论语〉选读》里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典名句,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和研究《〈论语〉选读》的兴趣。

三、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活动最能契合这种天性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精心地组织和开展一些积极有效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将大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文学常识、朗读课文、课文翻译、寓意把握等方面,采用集体品评亮分的方式进行比拼。每周一统计,按照分数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发言人”,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跃跃欲试,都渴望被评选上“最佳发言人”,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珠海拾贝”,搜集源自课本文言文中的成语,让学生做成成语手册;“名句选秀”,让学生选出课本中最喜欢的名言名句,然后交流赏析;“听于丹说《论语》”,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上《君子之风》《仁者爱人》《周而不比》等课文时,播放《百家讲坛》栏目讲座“于丹《论语》心得”,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应该说,活动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十分有效的载体,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在快乐的氛围中积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再通过活动把知识输出并转化为能力。这样周而复始,积累越多越有自豪感,运用越好越有成就感。如此一来,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文言文的诵读,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文言文语言凝练,词语丰富,意蕴深厚,百读不足以传情,非诵不足以明旨。通过熟读成诵,既可以积累大量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日常写作提供丰富的文言文语言素材。如《〈论语〉选读》中的名句,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等等。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同桌一人读给另一人听,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读,全班交流朗读,老师读,听录音示范朗读等等。从诵读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灵魂世界。这就是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五、对学生要多鼓励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老师的一个微笑,或一束赞许的目光,或拍拍肩膀、摸摸头等等,都能让学生感到莫大的温暖,这一切的鼓励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不用语言扼杀学生的思想,不打击学生想要表达观点的积极性,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赞赏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的肯定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发自内心的赞美,对于学生新奇的思想,应做出激励性的评价。这样就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想要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从而培养起学习文言文的习趣。

为此,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文言文,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一方面通过读古人之文来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启迪智慧,一方面通过读圣贤之书来丰富心灵和品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到文言文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论语名句范文第3篇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 , ; , 。

9.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 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12. 工作学习中,

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5.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潮平两岸阔, 。

23. 《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8.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30. ,小桥流水人家。31. 秋风萧瑟, 。 3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33.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 。”

35.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故乡是人生之根,请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36.《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3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38.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请写出与这段话意思相同的两句诗。 , 。

39.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商女不知亡国恨, 。

40.,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41.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 。

42.人们常用朱熹的两句诗,。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

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参考答案

一、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海日生残夜 3、志在千里 4、断肠人在天涯

5、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略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 略

13.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6。潭影空心人

17.18 略 19。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0.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1.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心人

2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4. 开轩面场圃25. 几处早莺争暖树26. 何当共剪西窗烛27. 山岛竦峙

2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0. 枯藤老树昏鸦

31. 洪波涌起

32.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按要求工整地默写。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示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终为灰土 37。还来就 38。隔江犹唱花

39.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40.莫言下岭便无难 一山过后一山拦

41.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4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3.若出其中 44。风正一帆悬45.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4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论语名句范文第4篇

高考语文中,文学常识和古诗文默写最有希望得满分,原因在于其考点具有范围性,答案具有客观性,属于考查“积累·整合”能力的范畴。笔者总结近年高考命题规律,为同学们提供实用的备考策略,并预测今年考查的重点。

文学常识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著、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本文由收集整理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论语名句范文第5篇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请您阅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1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个月包退,两个月包换,终身维修。赶快拿起手中的电话订购吧!”在许多电视频道中,经常看到这排山倒海的场面,听到这声嘶力竭的呼喊的电视购物广告。多功能手机,褪黑仪,增高鞋,这一个个广告里的产品难道真的拥有那神奇的魔力吗?其实不然。在前几个星期,新闻里就揭开了电视广告背后的神秘面纱。主持人带着大家,一齐总结了电视广告的种种特点,拍摄电视广告的招招秘诀。其中主持人举出了一个典型事例。广告里介绍的一个号称“排毒基”的洗脚盆,声称只要你把脚放进去,并撒上一点盐,就可以把你体内各个部位的毒素统统地排出来。从电视屏幕上,观众分明亲眼目睹了那黑黄相间的毒素排出来。然而,买回洗脚盆的消费者发现,不只是放脚,即使放其他的物品,这水还是会变得浑浊不堪。看来,这毒素根本不是人体里排放出来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原来,洗脚水变色是由于洗脚盆里能量泵中的电极和溶于水后的精盐发生电解反应所产生的。

无论是在生活、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应保留着最为珍贵的诚信,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相当于一个健全的人失去了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对翅膀。没有了诚信,宏伟的企业项目将面临失败!没有了诚信,人与人之间将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桥梁!没有了诚信,世界将充满着灰暗与欺瞒!“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论语》中的名言,教给我们:诚信,是我们的为人之本!是世间最美好的道德品质!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2《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3历史的画卷,因岁月的冲洗,显得枯黄陈旧,将历史的足迹点点抹淡。然而,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总有些像《论语》一类的书籍虽早已褪去了华丽的色彩,显得古老陈旧,但实则它与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题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中有许多简单的道理需要我们去感悟与实践。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简意赅,但其蕴含的道理绝不会同表面一样容易。就像《论语·卫灵公》中记载的,孔子的学子之一子贡,曾问了孔子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使人终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语气对他说:"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个字解释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那么也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要强人所难,更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用现如今的话说,就是要学会宽容。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难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这件事告诉我们,得理且让人。宽容的感化常比剑拔弩张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结果会是怎样的呢?也许,不用我说,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为女售票员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宽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这件事。

怎样算宽容呢?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学会忘记。因为克制性的宽容,不是真正的宽容,它不能从根源愈合心灵的伤口。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宽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个"恕"字,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如何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标;就一个"恕"字,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宽容别人吧!得过且过,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着想,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会更加和谐,幸福,并充满了快乐。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4《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800字5《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论语名句范文第6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2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0:师夷长技以制夷。

论语名句范文第7篇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1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1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1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8、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2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2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2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2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2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31、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35、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3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8、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3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4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42、玩物丧志。--《书经》

论语名句范文第8篇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6、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2、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13、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9、学无止境。——荀子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2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7、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28、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3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3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40、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4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4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4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44、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4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4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4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50、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5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5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5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5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55、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56、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5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8、玩物丧志。——书经

59、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60、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6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6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6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5、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67、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6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7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7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7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7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