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乡的古诗

思乡的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乡的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1篇

一、把握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加深了解诗人情感的思路

在把握诗人的情感之前,我们首先明白这类诗歌的分类,它们可以分为(1)羁旅愁思,如,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如,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鉴赏示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的情感思路是:这是一首七绝诗词。凉秋夜半,霜气迫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使船上的旅客不禁引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又远远传来叩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幽寂清凉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独凄凉的感受和萦绕心头的缕缕乡愁。

又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斗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首诗的情感思路:首联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景,抒写了出门在外的作者罹故乡的感情。颔联历来脍炙人口,诗人将六种典型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山间早行特有的画面。颈联写刚上路时见到的景物,尾联写旅途的景色,使诗人联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从而将“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诗人怀乡之恋情。

二、鉴赏思乡怀人诗词中的意象,了解诗人心中的各种情感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托意义。只要看到甲的形象,就会联想到乙的寄托意义,甲乙两者是联在一起的。譬如:松柏寄托坚强,月亮寄托相思,杨柳寄托惜别,秋风寄托悲凉,春风寄托喜悦,荷花寄托高洁,寄托归隐等等。诗人借助这些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一)掌握抓意象的特点。例,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于这首诗,自先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析,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要点,“次”:驻扎,停泊。“客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乡,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一首散曲小令,曲牌名为“天净沙”,题目是“秋思”。这是抒发天涯旅人的代表作。这首小令共描绘了三幅画面,且这三幅画面均由一组名词短语构成,特色十分明显,第一组画面:枯藤,老树,昏鸦,给人的感觉是灰暗、苍凉,孤寂、萧瑟。第二组画面:小桥、流水、人家。又给人以“温馨”的感觉。第三组画面: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让人觉得冷清、凄凉、路途遥遥。这又都围绕着一个“愁”字。第一组从正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二组从反面衬出游子的乡愁,第三组直接点出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二)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特有的内涵入手。例如,对月思亲而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下是诗中常见的意象。1.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2.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以芭蕉为闷悱。3.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这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手法。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4.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从以上描述的意象中,反映出诗人的各种情感。

三、鉴赏思乡怀人诗句的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诗词的艺术水平

我们阅读古诗词,要了解诗人,例如(1)以景衬情。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民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例(2)即事写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一首《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恰当,形成情境交融,十分确切生动。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2篇

今天,我和孩子们上了一节古诗教学活动《静夜思》,我主要想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让孩子们通过对《静夜思》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到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并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活动一开始,我用月亮图卡和字卡引出活动,让孩子们说说“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想到了天空,有的说想到了月球,有的说想到了吃月饼。我又出示了一张古人看月亮的图片,我让孩子们说说这个人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有的说衣服和我们不同,有的说他留有长长的胡须,还有的孩子说图片上的家具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还有一个孩子直接告诉我这个人是李白,她在书上看到过,我就接着这个孩子的话继续给孩子们介绍了李白的背景,告诉孩子们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他写有很多的诗,人们称他为“诗仙”。让孩子们了解了李白后,我就提出来问题“你们猜猜李白看着月亮在想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李白想吃月饼了,有的说李白想看看月亮里有什么………。孩子们说了很多,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谁说得对,我用一段抒情的音乐做背景,给幼儿讲了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幼儿知道了诗人看着月亮在想什么,也引出诗人写《静夜思》时的心情,接着我就用了教学大书,带着孩子们朗读了一遍古诗,这首古诗很多孩子都会读,然后,我给孩子说诗人想家了,我们要用较慢的速度来朗读这首古诗,才能表达出思乡的感情,之后,我就让孩子们自己举手来朗读,最后,我在大屏幕上放着李白看月亮的图片,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学着李白的样子集体朗诵古诗结束了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了李白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掌握了这首古诗的背景,但是,孩子们不能体会诗人那种思乡之情,在朗读时也没有那种思乡的感情在里面。

活动后,我结合《指南》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我也认真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反思,找到了几点不足的地方:

第一、活动教具准备不是很充分。在出示古诗文字时,我觉得大多数孩子是会念这首古诗的,于是,我就只用了教学大书,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看不见,导致孩子在朗读时没有兴趣。我可以把这首古诗的文字直接放在大屏幕上,让孩子看着文字跟着我来朗读,也可以把孩子朗读时读得快,没有感情的现象控制一下。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3篇

然而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在古诗教学中适时利用文字、图形、图象、音频等直观手段,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直接促进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使我们的古诗教学丰富多彩,充满诗情画意。

一、创景设境,理解诗意

古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意境美上。古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古人云:“有境界自成风格”,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画面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想象,进入诗境

诗是抒发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媒体动画演示,以其生动形象的画面、鲜艳明丽的色彩、赏心悦目的形象,把学生带入语言描绘的境界,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登鹳雀楼》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一个个广柔的空间,此时夕阳依傍连绵的群山,黄河远去,滔滔入海----在浩瀚的天地间,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有浓有淡,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妙境界,启发想象力,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就会越读越觉的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进入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境,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接着,演示“诗人更上一层楼”的画面,通过观察想象,学生很自然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体验,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三、音乐感受,品味诗情

古典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感。由此可见,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吸收。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送别诗,诗人与老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天水一色的景色之中。当古筝乐曲《送别》音乐响起,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拔动了每个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丰富的想象,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他们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江边,虽然船帆的影子已消失在天水之间。

四、启迪思维,深化诗文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首好诗,其动人处,往往不在字面,而在“无字句处有华章”,因此,教学古诗不能只停留于教“有字”,更要善于教“无字”,通过点拔,使学生“有中见无”,再通过激励,使学生“无中见有”,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简处求丰,使学生“运其才智”,由表及里,一叶知秋,领悟诗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的教学效果。

五、彰显人文,领悟诗魂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因此,古诗教学应充分挖掘它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质修养。如《泊船瓜洲》和《游子吟》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思乡、母爱伟大之情,要让学生受到思乡爱乡、敬母孝母的人文教育,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泊船瓜洲》时首先用视频播放:“江南乡村的春景图”,课件中着意渲染江南的美丽,突出“绿”字的神韵,把学生带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己心去体味诗人的那颗心,以己情去领悟诗人的那份情——思乡爱国、爱国报国、报国受阻的焦急而忧愤的思想感情。紧接着再设问:“当你身在异地又感孤寂无援时,面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丽家乡,你的心情怎样呢?最后播放诗人隔江吟诵诗句的场景,让诗人那颗思乡爱国的种子植根于学生幼稚的心田。

教学《游子吟》时,课件播放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借着油灯的微光,眯着眼为子女缝制衣服,密密的针脚作为特写让学生体会母亲深深的爱意。最后利用视频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由于视频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点燃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的真爱,培养感恩之情。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280-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古诗更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它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中的朵朵奇葩,读来沁人心脾,开启心智,回味悠长,给人以美的熏陶。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学习鉴赏古诗时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进入诗歌意境,领悟诗歌的主旨。而一些意象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如何抓住诗歌中意象的正确含义,以下是我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点滴体会。

一、自然意象类

1、月亮(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婵娟):它在诗人笔下都是思亲、思乡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2、夕阳(斜阳、日暮、残阳、落日):大多流露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3、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伤感和哀愁。

4、烟、霜:多表示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5、风:春风――旷达、欢快、希望。

东风――代表春天、美好之意。

西风――惆怅、游子思归。

北风――萧条肃杀、离别惆怅。

二、植物意象类

1、杨柳:多传达离别、怀远等情思。

2、落花(落红、残红):多表示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3、松、竹、梅、菊:多体现高洁、坚贞、不屈之意。

4、梧桐、芭蕉:传达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怨。

三、动物意象类

1、鸦、蝉、猿、杜鹃:多传达凄楚哀怨之情。

2、鸳鸯、鹧鸪:表示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3、燕子:象征着时迁,人事代谢。

4、鱼:象征自由。

5、孤雁:象征孤独、思乡。

6、鹰:象征刚劲自由。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作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可以说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只有让学生抓住意象,才能感悟古诗的意境美;注重读出古诗中的意象是学好古诗最基本的要求。

参考文献: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5篇

默写题一般有三种类型:

1. 识记型默写

即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中选取一些名言警句或者直接取自课文中的名句,这类默写答案明确,只要加强记忆,配以一定的训练,完全可以迅速准确作答。

(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卷)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_,下自成蹊。

(2)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3)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

(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 。

2. 理解型默写

要完成这类题,必须过好三关:其一,准确无误地记忆课标要求的内容;其二,认真审清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其三,对背诵的内容应理解透彻。

(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卷)(5)《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题目问什么就默写什么,本来并不难,但有不少同学错答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其实原因很简单――审题不清,题干中的“通过植物的变化”这一关键信息被忽略了。因此,我们平时应加强对原文语言、背景、情感、修辞、写作技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开放型默写

即给出宽泛的语言空间,让考生自由默写出相应的句子。所谓“开放”体现在这类题的答案不唯一,要求默写的句子也不局限于课本。解题的关键是平时注意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

(2011年江苏省泰州市卷)(6)“思乡”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连续两句):         ,         。

在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提示的范围,抓住关键信息。本题中“思乡”是关键词。但很多考生写了思念亲人、友人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确答案应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

总之,做好此类题必须有一个前提――打好坚实的基础,中考考纲明确的考查范围以内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做到句句落实。另外复习阶段还应进行强化训练,在发现及纠正错误中不断提高答题水平。当然,考场上细心的逐字检查更不能缺少。

【举一反三】

(一)识记型默写

1.(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卷)用课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二)理解型默写

2.(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卷)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洛城闻笛》中的“    _______________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

3.(2011年北京市卷)杜甫在《望岳》诗中抒发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浙江省台州市卷)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型默写

5.(2011年安徽省芜湖市卷)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写友情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每小题有错、漏、添、倒均不得分)

1. (1)悠然见南山 (2)天涯若比邻 (3)长风破浪会有时

2. 琴瑟友之 谁家玉笛暗飞声 胡琴琵琶与羌笛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6篇

综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卷,记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运用默写型等。笔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诗词默写的考查率几乎为100%,且多以直接默写型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 。

四、 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 。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认真默写,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按照“酒”“舟”等物件类,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加以分类整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9. (2011・广东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面对人生。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7篇

新课标推荐的120篇(段)古诗文是诗中精华,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富含人生哲理。做好古诗教学,首先应解决让学生从古诗中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的。本文以新课标推荐的部分古诗文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总体而言,它们所表达的思想积极向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的歌颂,对快乐童年的回忆。

1 爱国诗

如陆游的《示儿》,该诗是陆游的绝笔,在弥留之际,作者还是念念不忘被外族侵占着的中原故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可以领会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2 写景状物诗

写景状物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作者不仅描写了山的奇伟(中断),而且描写了水的湍急(回),由此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情,并且于无形中塑造了一位在前进的道路上昂首挺立、心怀激荡、思绪奔放,迎太阳勇往直前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对壮丽河山的满腔热爱和他豪迈个性的精神力量,在诗行间洋溢,全诗充满阳刚之美。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广阔、深远而迷离的江南春色图,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如果诗人没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绝不会描绘出这样一幅饱含深情的江南春图。

3 亲情、友情、乡情诗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开元四年(716年)重阳节,作者在长安遥望家乡,思念兄弟作的节日思亲诗。首句两用“异”字,倍觉与亲人的别离凄苦;“独”字更突出怀乡之情的强烈。对亲人的思念,不一定逢佳节才有,但以逢佳节时更迫切,二句以一“倍”字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又以“每”字点出这种激情绵绵不断,表现出他离家时间的长久。又如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借月写旅中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客中静夜不寐,忽见床前月光如霜,遂有天寒客久之感。而抬头望见窗外明月高挂,家乡、客中本一月共照,因之望月顿生思乡之情。作者紧紧抓住由眼前景物而触发的瞬息之间的灵感,以传神之笔写出这首千古绝唱。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此诗是游子出门临行思亲人恩情之作,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入表现母亲在游子临行时的心理状态,作者以极平淡的语言写极平凡琐屑的家常,却道出人类最伟大而永恒的爱――母爱。

4 田园生活诗

如王维的《鹿柴》,这首诗写鹿柴傍晚景致,前两句写幽深山境,静中寓动,愈显其静;后两句一派生机,以动托静,意境优美。这首诗的特点就是用极其平淡之语营造出一种恬静的境界,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5 童趣诗

如白居易的《池上》,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直白的笔触描写了小孩采莲归来的情景。一个“偷”字使小孩的“顽皮”跃然纸上,一个“藏”字写出儿时的无忧无虑,“浮萍一道开”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勾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更给人留下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限惆怅。又如袁枚的《所见》,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6 歌颂劳动人民的诗

如李绅的《悯农》,两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夫劳作之艰辛,同时也暗寓了粮食之得来不易,作者通过“锄禾”“汗滴”“种粟”“收子”等典型的劳动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哀怜。

从以上看出,中小学语言教材中的古诗,虽然数量少,篇幅短,但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含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笔者认为,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全面提高素质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汪堂家.“论学”之识[N].文汇读书周报,2007-7-13

思乡的古诗范文第8篇

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存在问题:

一.不能全面把握诗词的整体形象,更抓不住关键字眼“诗眼”。

诗词作为一大文学体裁,“诗言志”,是用形象来表情达意的。诗词的整体形象就是其中心思想。要想准确地鉴赏古诗词,必须理解诗词的中心思想。理解中心思想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其中能抓住关键字眼-诗眼,就很重要。只要这样,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盲人摸象”“只见树叶不见树干”的错误。

有例为证:2010年某省中招试卷中试题为: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第二题,这首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在做此题时,有的学生就没有从整体把握中心,不知道李煜坎坷的一生,不知道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命运,也没抓住这首诗的“诗眼”——“离愁”。因而答题时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了。因为他们没有搞明白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其实这首诗是他自述被囚居生活的。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就像幽闲在清秋深院中的梧桐,孤苦、寂寞、没有自由,痛苦、悲伤达到了这点。理解了这些,答案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二.表达技巧掌握的不够而影响对诗词的鉴赏

学生对古诗词鉴赏常用手法掌握的不够,答题时把此手法说成彼手法。例如:鉴赏陈子昂的《晚次乐乡县》,鉴赏题为:尾联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其实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应该是:这一名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技巧?从哪里看出运用了这一技巧?运用这一技巧有什么好处?做到简明扼要即可。可是由于部分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掌握不够,答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诸如: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总分手法,拟人手法等错误。正确的答案是:此尾联运用了寄情于景的手法把“此时恨”借猿蹄声表现出来,抒发了无尽的思乡之情。或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日暮的寂静衬托深山凄婉的猿蹄声,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对诗中的典故不理解而影响对整首诗词的鉴赏

诗忌白贵在含蓄,作者要说的意思,往往不直说,而是借用典故来表达。在用典的诗词中,如果不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就不能准确理解诗词的中心思想。当然也不能正确解答诗词鉴赏题。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上看像是写出猎的,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场面,其实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中“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也化用了《史记·冯唐列传》中的典故。如果不理解这典故含义,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从而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深入理解诗词中典故的含义,是可以圆满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

针对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出现以上问题,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一.借助题目,分清诗歌类型,把握诗词中心内容

诗歌的题目往往能表明诗歌的主要内容,而诗歌的内容是可以分类的。中招考试出题比较多的几类大致有:思乡诗,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田园诗等。教师不妨借助诗的题目,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内容,然后从内容上判断它属于哪一类型,这样就可以准确把握诗歌的中心内容,然后再根据其类别特点进行鉴赏,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抓住“诗眼”,把握中心

对诗词的鉴赏都需要建立在对诗词整体的内容把握上,而诗词的中心往往集中体现在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个词上,我们称之为“诗眼”。“诗眼”是一首诗的凝聚点,抓住了“诗眼”就等于抓住了诗词的灵魂。

在对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中要告诉学生注意抓住“诗眼”,特别要关注的动词和形容词,因为动词和形容词往往具有多重意义,一般是“诗眼”之所在。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这个动词,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心情的再现,表达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及对朝廷的不满。又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道出了作者所处环境之孤寂。

三.要正确运用一些鉴赏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