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美文章片段

优美文章片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优美文章片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书面表达;观察;经典美文

英语中的经典美文能让学生易学,乐学,且能规范言语,好比在一个模板可自由涂出美丽的图画。有了这块“砖头”,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美玉”。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范文借鉴,从模仿入手,心领神会,久而久之,就能信手拈来。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流个不歇。

一、 把握话题,佳作引路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从小培养的,英语书面表达也不例外,它是掌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应该将学生带进经典,走进美文,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观察、认识,从而获取写作灵感和素材。如写四季的文章,完全可以挑出每个季节描写的经典美文让学生先观察后动笔。

学生无“路”时,教师要适时地用范文去“引路”。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多观察,学生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指导学生多观察,抓住经典美文特点,是英语书面表达形成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理解“例文”的“例”,把品读和品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并领悟写景、状物的一般规律。 在用范文时,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要从例文中让学生掌握怎样的方法,然后精心准备“范文”,并充分利用范文,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发掘范文背后潜藏着的写作“秘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悟出一般规律和方法。这样能为学生作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必要时还要用鼻子闻,用舌头尝,或者用手触摸,用脚踩,这样才能对观察有深刻的认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才会在学生的笔尖呈现,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才会在学生笔下流淌。

二、 激发奇思,开启心路

感知积累典范多换角度去仿写,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说作文也需要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开启作文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用多种方式培养写作的兴趣。

英语教师要多搜集一些适合学生欣赏并且学生喜欢欣赏的文章。品读过程中要读出“味”来,并适当地进行讲解说明,特别是一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要反复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现场临摹佳文给学生品读。“言传不如身教。”中学生天生具备的向师性,他们会被逐渐“同化”,这种效应正是兴趣之源。

三、及时激励,适时表扬

英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写作的信心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中写激励性的批语、发表学生习作等做法是学生获得成就感的最好方法。好的批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成为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催化作用。批改上,英语教师的批语要杜绝传统的判断式语句,代之以商榷的问句,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气氛。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由衷地为学生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是一个生动的词语、一个形象的句子,或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标点符号。这样才会使师生在作文交流中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应激励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的习作或者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展览,或者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让学生在不断自我展示中,获得写作的动力,充满写好作文的信心。

四、坚持模仿,真情融汇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2篇

老师交流时常提及的问题”字、词积累枯燥乏味,难以坚持!”“缺乏带领户外观察,当场习作指导!”“身边缺乏风景名胜景区,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没条件”等等,其实随着现代电教设备推广普及,”攻克小学写景作文”比以前要容易操作了。下面我谈几点心得:

一、循序渐进

写景作文需要字词积累,观察身边景物,多练习,书写体现时间、空间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一定要循序渐进,结合课本字词学习,渗透扩充写景字词的认知使用。例如:学竹、花、草、树、字时认识常用描写词葱翠、俊秀、修长、苍翠欲滴、直插云霄;含苞待放、新枝吐蕾、花骨朵、色彩斑斓、花繁叶茂;欣欣向荣、绿油油、生气勃勃;参天、巍然、高大、繁茂、倒垂、盘曲、合抱、林海、遮天蔽日等等。结合多媒体展示丰富了这个字的内涵。类似的山、水、石、虫、鱼、鸟、风、雨、雪、小溪、江、河、湖、海等字时,有图形、声音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作欲望,想要把它们美描写下来,随着学习深入,积累的词句多了,就会产生写作冲动,这时引导练习写作片段就容易多了。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手

写景片段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它是不断积累字词的动力源泉,又是积累的

词转化为优美文章的切入点。同时多练写景片段还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解决了写作时 “眼高手低”、”无话可说”这些毛病。许多老师对写景片段不重视,不能结合平时教学进行充分的练习。尤其是学生在积累字词,运用字词上取得的成绩没有给予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写景片段练习场景可先写身边熟悉的,如校园美景,住处边上的广场,公园,小溪,湖泊等。写景素材很多,不一定非要写风景名胜,名山大川。只要带有情感去观察,去描写就是好文章就能打动人。就算需要,我们也很方便借助网络、多媒体找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效果也很好。而且写景片段练习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还可体会四季变换,春、夏、秋、冬风景;天气变化,阴、晴、雨、雪等,体会通过写景反映作者心情。常练写景片段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锻炼描写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促进优美字词积累;写作中逐步反映时间感,空间感。

三、多看范文,扩展视野

到了中高年级我们的写作就要有取舍,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体会写作中的时间感、空间感。课文中有许多范文学习像《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也可从作文书中找一些学习,掌握技巧如方位顺序,时间顺序;体会美景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不一样的享受。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读写训练 人文素养 提高 具体做法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认为大量读写是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大量读写,可以使一个人的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基于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大量读写方面的训练,具体做法是:

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教学中,凡是优秀的课文,尤其是名家作品中的精美语段,都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在诵读中品味文章或语段的精妙所在,摘抄后写出点评、感悟,然后进行仿写训练。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等这些优美的写景散文,都让学生尽量背过,并自己选择一个季节,以“家乡的(春、夏、秋、冬)天”为题,进行模仿练笔。学习《社戏》后,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语段背诵、摘抄,(如:月夜乘船、月下归航等优美的景物描写段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以《童年趣事》为题练笔。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课外让学生多读一些美文,精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文章,拿到班级朗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几年来,我都坚持课前朗读训练,每节课在学习教材前都拿出5分钟时间,专门进行这个项目的训练,这样,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了很好地展现自我,他们在选文上都动起了脑筋。在老师的建议下,《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情感读本》《新概念作文》以及名人传记、名著片段、优美散文等都相继进入了学生的选文视野。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上百篇经过精选的文章,以不同的文体、内容及语言风格,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那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学滋养啊!经过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除了日常的阅读积累外,在寒暑假,我还让学生系统地读一些“课标”中推荐的名著,并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拿着红笔进行简单的勾画,就像自己在跟作者交流,在与他交换意见,做到文本、读者、作者的三者互动,这种互动对理解作品很有帮助。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告诉学生,要读中有悟,有所创新。有些文章读后,如果产生了灵感,就应该马上构思,在大脑中粗略地列个提纲,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果读书能达到这个境界,那就达到了入木三分。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生活实际――读活书,多写作。我告诉学生,现实生活就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活教材”。只要留心,写作的素材比比皆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在家里,有家庭琐事;在学校,有那么多的同学,那么多的故事;在社会上,一出门就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在大自然中,到处是优美的画卷等。我们要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关注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样事物,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有感就发。为了让学生不再“怵”写作文,我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及时写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作文课上,文思泉涌,再也不用绞尽脑汁“挤牙膏”了。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4篇

一、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有话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写作语言积累少,写作时自然无从下笔。所以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当务之急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语言积累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对学生最有效的主要有两个,即从教材中积累和课外阅读中积累。

1.从教材中丰富语言积累

众所周知,能够选进教材让学生学习的文章,无一不是文质兼美的篇章。在平时教学时,语文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精彩内容,还要给学生下个背诵优美文段的任务。对文中出现的成语、名言名句、修辞句子、诗句等,都要求学生摘录下来,上课前拿出来读5分钟。对古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除了要求背诵外,还要进行默写和运用写话。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做到,就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笔者每学年都要求学生这样做,结果显示,学生在写作时都能把平时积累的内容运用到文章中去,写作语言的确丰富颇多。

2.从课外阅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也是中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主要通过课外阅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写作语言。每年接手新生时,笔者都会要求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作文大全》、《第二课堂》、《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书籍。在阅读时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如优美的词语、生动的成语、幽默的歇后语、富有哲理的诗句和名人名言、描写生动的段落等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语言仓库”,以备写作时学以致用。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配套教材《作文训练》,除了积累佳词佳句外,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每单元的例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谋篇布局等,并借鉴例文的内容、形式、风格为自己的写作服务。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语文早读的时候,读一读、背一背平时摘录到的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精美语言,他的写作语言就能丰富起来,等到写作时自然能得心应手。

二、丰富生活积累,让学生有素材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学生生活积累越丰富,写作时越容易从积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笔者主要在学生个人活动和学校集体活动中来寻找途径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积累。

1.在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个人活动就是学生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感。每天每个学生肯定都做过、见过、想过、感受过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事情,例如献爱心、助人为乐、拾金不昧、母爱等,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日记或周记的方式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再从中筛选出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加工,提炼中心,积累下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笔者每两周要求学生定向观察一些景物、植物、人物,或一个场所,一次活动,记下每次观察时新的发现,抒写不同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加深,就能获得丰富的典型素材。实践证明,从个人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学生印象深刻,一旦遇到写作需要,“材”如泉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与兴趣。

2.在学校集体活动中丰富生活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如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并能在集体活动中发现写作素材,例如助人为乐的人、团结的集体、奉献的精神等。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从集体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学校每次举行的集体活动,笔者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校运会,让学生经历比赛的刺激,体会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班际拔河比赛,让学生体验团结就是力量;捐款活动,让学生在献爱心的同时,发现谁是最有爱心的人。实践证明,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三、指导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如果不指导就布置学生写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平时积累有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素材,也难于写出优美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加强对写作方法的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1.片段写作指导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也一样,先从练好片段开始,打好写作的基础。笔者每学年接手一届学生,利用开学后的几周时间,让学生集中笔力,写好一个片段,如外貌描写、场景描写、景物描写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等,要求学生在描写中恰当运用成语,灵活运用修辞。片段练习简单、容易,对不会写作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只要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写出佳作指日可待。

2.写作技巧指导

继片段描写后,可转入写作技巧点拨。笔者一般的做法是先用一节课向学生讲授写作技巧,例如选好典型材料,精心安排结构,开头结尾注意点题,中间插入环境描写和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行文中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成语、歇后语、歌词、诗歌、名人名言等,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你的文章中成语用得多,可以显示你词汇丰富;如果你修辞用得好,可以使你的文章形象、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显示你想象丰富;如果你恰当运用歇后语、歌词、诗歌、名人名言,就能显示你课外知识丰富,更能为文章增添文采;如果你细节描写具体,就能使文章细腻、动人。然后给学生来个“下水”作文指导――现场口头作文,让学生茅塞顿开,觉得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把平时老师要求积累的东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就行了。最后,指导学生如何采用新颖的形式进行写作,例如题记和小标题形式作文,笔者告诉学生:采用题记,能揭开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标题,简洁醒目,能使自己的文章别具一格。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5篇

一、认识课外阅读环境的特点

当今阅读环境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⒈读物的数量,势如洪潮,规模空前。依托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高科技技术的网络读物和电子书刊方兴未艾,而依托于纸质材料的“传统”书刊又锐气不减。于是,读物的数量也就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⒉读物的内容异彩纷呈,瑕瑜互见。读物内容多,有其积极的方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由于读物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健全,纸质的、电子的以及网络上的读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低级趣味的内容。

二、建构课外阅读能力的品质

阅读环境改变了,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中吸取精华,扬弃糟粕,既能恣意遨游又不迷失自己呢?我觉得,应着力培养基于以下两种品质的课外阅读能力:

⒈自制力。⑴对阅读活动过程的调控,即当看到不良阅读内容时或遇到阅读活动与其他事情发生时间分配上的抵触时,能合理选择、及时终止和科学安排。⑵对由阅读所激发起来的行为能根据其利害关系及时克制调整或持续进行,使之始终能沿着有益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轨道推进。

⒉独立性。⑴能独立地提出恰当的读书目标。⑵能独立地确定合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⑶能形成独立的见解尤其是创造性的见解等因素。

三、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如何按照自制力、独立性这两种心理品质的要求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进而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⒈培养健康情趣。健康的阅读情趣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培养健康情趣,可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策略。比如:①听赏法。老师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②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段,老师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③读赏法。提供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出声读,使他们既理解其内容又感悟其意境。④编赏法。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图文并茂,相得益彰。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⒉训练基本能力。①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也包括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的能力。②熟练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圈、划、点、注、评、摘的能力。③驾驭现代技术的能力,包括操纵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在网上从容自如地阅读材料的能力。

3.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①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形成默读习惯。②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③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我们开设大阅读课。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老师及时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6篇

关键词:看图写话;方法指导;乐说乐写

学生的会说不等同于会写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如何改变现状,让他们能说同样能写,得心应手地用笔来“说话”,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理想境界,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巩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进而转化为写的能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习惯性地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急于表达的习惯,教师要纠正他们平日练习时说话的方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作思考后再来说,引导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思考说的顺序、说的重点以及说的时候语言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低年级教学中,很多时候会让学生看图说一段话,学生总是会一看到图就马上急着表达。这时教师应该让他们先静下心仔细看一分钟,心里想想要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开头怎么说结尾时又可以怎么说,在心里想了一遍之后再正式地来表述,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把图上事物讲清楚,又可以让学生把要说的话整理一遍,在脑海中对他所要说的事物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使他的表述显得逻辑性更强一些。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渐渐地学会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更好地表达,在写的时候,就会有清晰的思路,不用担心会杂乱无章了。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多读范文,多仿写

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阅读量少,自然就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除了课本之外,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一些美文,指导学生认真地读、背和仿写。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参考以及广阔的空间。

对于一些好的文章片段,可以让学生练着仿写,从中受益。如:“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学生模仿着写:“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

在越来越多的阅读积累中,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会逐渐加强,对写作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写话能力会在点点滴滴的学习和积累中得到发展。

2.优美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本来就不多,所以要他们写好文章,还得在丰富其词汇量上下工夫。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尤其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课后也要要求学生朗读并积累好词好句,摘录在自己的“采蜜集”上。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或者课外书上看到的精彩语句、片段等分类摘录下来。如“成语小档案”“佳句长廊”“古诗世界”“名人名言”“知识天地”等等,平时多读多背,写文章时多运用这些积累的词句,时间一长,学生书面表达的丰富、精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经过大量的阅读,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写作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锤炼词语,丰富想象,力求把话写得意趣盎然,清新自然。让学生不但会用嘴巴来说话,而且真正学会用笔“说话”。

三、培养学生写的兴趣,让学生乐说更乐写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会不失时机地加以赞赏,学生得到了肯定,说的兴趣就有了。而对于学生的写,教师也要多给予鼓励,用各种方法调动他们写的兴趣。

对学生写的话也要进行认真的批改,采用儿童化的评价方式。如在学生的句子旁,可以相应地画朵小花,告诉孩子你这儿写得真美;画只大眼睛,赞美孩子有双明亮的眼睛,非常善于观察;画个大拇指,夸他这儿写得真不错;画对翅膀,表扬孩子想象力真丰富;画个问号表示再想想这里可以怎么改;最后画个笑脸,表示和孩子共同享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在这样亲切的鼓励中,学生一定会如喜欢口头表达一样,喜爱上书面表达。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写作 读写结合

“微写作”发端于网络,原指利用微博写作的微型文学作品。笔者尝试将“微写作”引入课堂,探索让“微写作”成为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体。“微写作”,顾名思义,应将重心落在“微”字上,突出写作的灵动性,注重进行时间短、篇幅小、针对性强的习作训练,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及时内化课文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文本的情感升华。笔者运用“微写作”进行读写结合的实践,降低了写作的门槛,放缓了写作的坡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美文佳句,依样“微仿写”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微仿写”是指在阅读课中,精心选择一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文章片段,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等,进行小片段的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最基本形式。

1.句式“微仿写”。引导学生仿照文章的优美片段,依样画葫芦,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小到仿写一个句子,长些如仿写片段。

人教版(以下课例均来自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作者采用了总分结构,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作特点鲜明,措辞优美。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写作方法的基础上,笔者适时地提供桂林街头千姿百态的榕树的图片,让学生仿照文章句式,仿写一段“桂林的榕树”。在写作中,学生通过模仿提高了写作技巧,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桂林的美。

2.细节描写“微仿写”。学生习作常常写不长,写不生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习作缺少细节描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好优质的教材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细节描写的训练。

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念完作者写的诗后的动作、神态等描写细致入微,笔者在教学这段时,先指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进行批注,然后指导朗读感悟,最后设计引导:“多么让人感动的母亲啊!你们也有这样的父母长辈吗?也有类似经历吧?”出示“微写作”要求:“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方法,写写父母长辈对你赞许的一刻,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幸福时光。”

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再自然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微仿写”。在交流的那一刻,学生再一次回味了自己幸福的时光,切身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爱。同时通过“微仿写”,也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父母的爱进行迁移内化,可谓一举两得。

3.写作顺序“微仿写”。如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是描写景物文章的极佳范本。

二、文本飞白,补白“微扩写”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内容有详有略,简略处或淡墨无痕,或简约概括。“微扩写”可以抓住文章飞白处,挖掘其丰富的内涵,进行补白扩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拓展文本内容空间,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1.对教学突破点进行“微扩写”。在文章重难点词句理解时,可以进行补白扩写。如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饱经风霜”一词。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发问:“文中这位冒严寒、顶酷暑,常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他那‘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的脸?请用一段话把他的脸刻画出来。”这个“微扩写”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饱经风霜”一词的意思,又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训练。

2.对主题深化点进行“微扩写”。在文章主题深化、情感升华时,可以进行补白扩写。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文末有这样一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品读结束时,教师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口气道:“是啊,什么都没有了,这场大火烧毁了哪些瑰宝和精华啊?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描写,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写一段话。”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微写作”,用沉痛的语气朗读出来。这样的“微扩写”,较好地实现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以及对英法联军粗暴行径的憎恨。

3.对课文插图处进行“微扩写”。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配套插图,教师如能恰当地加以利用,也能起到很好的习作效果。如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的课后作业:“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这个“微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致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角色代入:“假如你是图中青年后面的小姑娘或者是前面的小男孩,你看到青年认真画画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会说些什么?你又听见边上的人说了些什么?”

三、换位思考,整合“微改写”

“微改写”是指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体裁、结构、叙述方法、情节等进行改一改,变一变。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是对原文进行再整合、深加工的一种习作训练形式。

1.“微改写”变身导游词。对于许多写景类的文章,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运用改写导游词的方法进行练习。如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一文,在学通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课文中的语言,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练习撰写导游词,学当小导游。

2.更换角度“微改写”。指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另一种身份来写同一件事。如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文以第二人称写了志愿军战士同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场景,采用了“劝别―回忆―抒情”的行文结构。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调换角色,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套用文章的行文结构,与志愿军战士说说告别的话。学生在习作中兴趣盎然,也加深了对中朝人民比山高、比海深情谊的理解。

3.故事结局“微改写”。课标中强调“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文结局的改写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舞台。如学完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后,可以这样设计“微改写”:“假如鸟儿飞回树边,刚好看到伐木人准备砍树,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这样的改写,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奇思妙想,拓展“微续写”

“微续写”是指根据课文提供的开头,遵循原文的思路,通过合理想象续接故事情节,写一段话或是小篇幅的文章。续写要注意与原文的人物性格特征、语言风格保持基本一致,既有出乎意料的创新,又显得合情合理。在教学中,笔者创意地指导学生练习了两种“微续写”方式:常理式“微续写”和反常式“微续写”。

1.常理式“微续写”。指文章的续写,遵循原文的思路去创作。如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中《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第三自然段,两人摔跤的动作描写十分细致入微。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小嘎子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按照嘎子争强好胜的性格常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于是,学生仿照第一次摔跤的描写方法,续写小嘎子和胖墩儿的第二次摔跤。

2.反常式“微续写”。指在文章续写时,跳出正常思路,用全新的角度去想象,但又能自圆其说,让读者觉得合情合理。还是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续写中,笔者又引导学生:“除了‘再摔一次’,你认为什么情节最出人意料?把它续写出来,但要能自圆其说。”学生创造力的闸门瞬间被打开,有的想象小嘎子脑海中浮现出,有一次胖墩儿涉险帮助嘎子躲避鬼子,于是嘎子诚心诚意地把枪让给了好兄弟;有的想象嘎子和胖墩儿准备再次摔跤的时候,鬼子突然来袭,他们同心协力保护乡亲……反常式“微续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教师也要做好指导,提防学生出现不着边际的“瞎写”“乱写”。

参考文献:

[1]赖正清.小学语文练笔策略[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积累;兴趣;观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02-01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运用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信息来源于实实在在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更是任重而道远。在写作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做了明确规定: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所以作文语文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练多写,对中在日常学习中练习写作响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然不够,在初中阶段我们依然要加强训练。从初一开始就要坚持练习,这样到了初三中考就应该小有成效了。从初一开始学生的写作练习不用故意去找话题、找素材,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去训练学生。每册书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以在教授的过程中挑选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仿写,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学生的模仿性也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文中句子、再到仿写文中片段最后到仿写范文,这样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但“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生搬硬套范文,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要让学生看到如何描写外貌才会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从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正确的指导,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同时还要有正确的标准,从而达到练笔的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所以使学生有写作兴趣,能够主动去写、积极去写,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好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每节课课前十分中让学生欣赏美文,最好是让学生每天背诵一段,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精美词段的积累,也让学生得到美文的熏陶,慢慢喜欢上语文,爱上写作。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激发兴趣,有感而发,动笔成篇,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我们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在批改时要找到习作的长处,加以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流不歇。”我鼓励学生让生活走进作文,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生活。

初一上学期写作要求是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就是说,应先教会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从生活真实写起,学生才能说真话、写真事、有物可写。我们知道学生在作文时往往选取的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杆树木,没有干枝和树叶,写太简单,就像记流水帐,毫无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所写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丰富文章内容。学习了《春》,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特点,摘取优美的语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把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

写好作文并非易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探索改革,我相信,只要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 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