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树节的诗歌

植树节的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植树节的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植树节的诗歌范文第1篇

一、团总支工作目标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并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活动并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教育、培养、锻炼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实施的措施

改选学生会,制定相关文件。对学生会的组织管理严格要求到位,真正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强化班级干部的组织、管理作用;

2.成立系列社团,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对本年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进行监管,成立年级或学校所属的社团,比如科技创新社、小团、影像社、义工队等,并加强指导,发挥社团的作用。

3.开展活动:按体育活动方案,开展体育活动;开展植树节;学开展雷锋、朗诵节等活动;开展讲坛文化建设;通过社团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科普宣传、发表文章、志愿者活动;学生会组织开展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等

三、实施的步骤

三月份

xx.2.18-20入学考试

xx.2.21-28学生会改选通知;第一周加强常规工作开展;成立义工队、成立小团、成立科技社的通知;对社团进行监管工作。

xx.3.1-3.4改选、社团成立、社团监管基本结束,准备宣誓成立、就职阶段

xx.3.7-3.11义工队组织学生学雷锋活动;常规活动在整合够的学生会正常开展;“四讲”活动开展;学生会干部实施值班制。

xx.3.12依据条件开展植树节活动。

xx.3.14-18学生会及其常规工作进入平稳期,加强督导。

xx.3.21-31由学生会体育部并邀请体育教师指导,开展体育运动活动,开展适合春暖花开时节开展的体育活动,活动筋骨,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学习中去。

四月份

樱花诗歌朗诵节,歌颂春天的诗歌征集发表(由学生会学习部和小团联合主办)

2.讲坛文化(一)之开展研究性学习及论文指导学习(团总支直接组织,要求短而有效)

五月份

开展劳动光荣活动,比如洗衣服、打扫卫生、洗菜、洗碗,给爸妈倒水、洗脚等家务活动,适当条件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拍摄照片进行宣传。(在校园和家里身体力行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小团成员将进行报道及文章征集活动

2.讲坛文化(二)之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以及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方式及基础再进行总结思考,以期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应对后面的学习。

3.体育活动

在天气变热之前,开展一次体育活动(具体参考体育活动方案),主要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以适应季节变化,加强体育锻炼。

六月份

复习迎考;

2.继续开展“四讲”活动;

3.开展“比学研赶”良好学习风气建设(此项活动从3月份的后进生开始做起,互帮互助,比较学习成绩,学习他人长处,研究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即学习教育结尾)

植树节的诗歌范文第2篇

我们从“植树造林,防止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水土资源”让学生明白: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已刻不容缓。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争当绿色小卫士,以此呼唤明天的绿色。

【活动形式】主题班会(学生主持)

【活动材料】1准备好轻音乐伴奏带和《我们的田野》磁带。朗诵的诗句《我们的星球》、《春天,我们栽下一棵树》。环保科教片、以及vcd、电视机。

【活动准备】活动材料的准备。主持人的排练及诗朗诵的准备。黑板的布置(画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徽与中国环境保护徽)。

【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呼唤明天的绿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六月五日是世界环境日。在我们中国,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这些节日都是为保护地球而设立的。

主持人甲: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请听诗朗诵《我们的星球》。

全体女生:(诗朗诵《我们的星球》,朗诵过程中配轻音乐)

在这寒冷的宇宙,

有一座星球花园。

唯独这里森林喧嚣,

把飞翔的鸟儿召唤。

唯独这里百花争艳,

青青的草地开着铃兰。

唯独这里一只只蜻蜓,

惊奇地注视溪水潺潺……

请珍惜我们的星球,

要知道在茫茫宇宙之间,

第二个这样的花园,

至今还没有发现。

主持人乙: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大约200万年前,当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时,这颗行星为人类创造了充足的生存条件——陆地、海洋、森林和空气。当时,地球被一层薄薄的淡蓝色大气所包围,晶莹透亮,美丽壮观。

主持人甲:本世纪以来,人们只顾蛮横地征服自然,蛮横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地球再也无法忍受,不得不敲响惩罚的警钟。于是自然灾害不断袭来: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垃圾成山、水源污染、酸雨肆虐,臭氧层破坏……

主持人乙:地球的危机,就是人类自身的危机。如果我们对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仍然不重视,那么,历史将不会原谅我们,地球将给予我们更严厉的惩罚。

主持人甲:为了全人类的生存,请拯救地球吧!科学家们提出让森林拯救地球。这里请听故事大王××同学讲《森林与风沙》的故事。

××同学:在古巴比伦时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国土上有大片的草原和森林。人们生活在地肥水美、鸟语花香的环境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国王下令:每砍一棵树,都要栽下新的树苗!有一天,王子在树林里玩耍,不小心损坏了一株小树苗。国王知道后,狠狠地处罚了王子,王子很不服气。王子当上国王后,下令砍下所有的树木,为他建造高大华丽的宫殿,让全世界都知道他至高无上的尊严!于是一片片森林被毁坏,国王的宫殿建成了。那宏大的规模,华丽的装饰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陶醉在豪华的生活中。可万万没想到,由于森林被破坏,引来了风沙,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这片美丽的土地,终于被风沙吞没,变成了一片大沙漠,这个强大的国家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主持人乙:故事听完,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大家想想森林对保护地球到底有那些好处?1998年夏季我国发生的特大洪灾是不是与乱砍乱伐森林有关系?让各个小组讨论一下。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讨论时间5分钟,4个小组代表发言约5分钟)

主持人甲:大家发言很好,让小博士甲给我们谈谈。

小博士甲:森林被人们称为“绿色的金子”, 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大自然的总调温室”,具有调节气候、杀菌抗病作用;是“人类环境安全的堡垒”,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许多作用。如果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啊!1998年夏季我国发生的特大洪灾与乱砍乱伐森林有一定的关系。现在西部大开发实行退耕还林就是保护地球,维持生态平衡。

主持人乙:但1950年以来,四、五十年间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森林消失,实在令人痛心和担忧。

主持人甲: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植树造林,“呼唤明天的绿色”。

主持人乙:今天,我们懂得了植树造林保护地球的道理。但我有个问题还不明白,想请你解答(转向主持人甲)。今天的主题班会“呼唤明天的绿色”,这黑板上的图案怪怪的,你能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意思吗?

主持人甲:嗯,我也不知道。还是请我们班的两位小博士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博士:黑板上二幅图,第一幅图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徽。1972年,全世界100多位科学家参与撰写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报告。为此,“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响遍了全世界。1992年6月3日~12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要求各国政府首脑出席。这个关系地球命运的大会,被称为“地球首脑会议”。第二幅图是中国环境保护徽。1989年3月27日,国务院环委会举行专门会议研究审议环保徽。经环委会主任宋健批准予以公布使用。它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它启示人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人们应当行动起来,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山长绿,水长青,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环境之中。

主持人甲:是啊,地球需要树。今年3月12日那天,老师要求我们每人种一棵树,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还说这是每个人的义务。我想问问老师,这说法有根据吗?

辅导员:这说法是有根据的。《森林法》明确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这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还要予以表彰、奖励。植树造林,利国利民。我们少年儿童应当自觉、积极地参加这项活动。在美好的春天里,栽下一棵树,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主持人甲:植树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主持人乙:植树造林,才能保护好地球,也只有保护好地球,我们才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每人栽下一棵树,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去培育,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请第二小组的同学一齐朗诵诗歌:《春天,我们栽下一棵树》。

为了让四季不再寂寞,

春天,我们栽下一棵树。

这时,东风已吹尽寒气,

万物都在悄悄复苏。

小树的根,

一定会扎进丰腴的泥土。

这是一株茁壮的希望啊,

什么也不能使它干枯。

它挺立着,那样自信,

大地正是它慷慨的母亲。

这是一个春的故事,

写满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愿它吸取大地的乳汁,

早日长成参天大树。

满树悬挂快乐的童话,

满树敲响自由的音符。

它苍翠的枝干不断伸展,

梦中把岁月的沧桑,

向我深情地倾诉。

春天,我看见许多小树,

肩并着肩,手挽着手,

像我们一样昂起了头,

未来不再是荒凉一片,

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

不久大地会站起浩荡的森林,

森林里会走出我们绿色的民族。主持人甲:多么好的诗句,我们种下一棵小树,未来不在荒凉……好啦,下边请老师对我们说说。

辅导员:同学们,今天我们开的这个主题班会形式非常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对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更加明别清楚。你们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关键的是要落到实处,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谢谢!

主持人甲、乙: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爱护好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请在这里留下我们的誓言……(全体起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宣誓:

植树节的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形势 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外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从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注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等几方面下工夫。在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应该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向前走。

1新形势下语文专题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工具性的学科特性为其提供了诸多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机会,如社会、科学、数学、英语等等,语文知识在与它们的具体联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这一特质,为学生创设许多专题性作业,让学生在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活动中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到了“雷锋月”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好人好事的组织与行动,并做记录;到了植树节,我们就组织学生投入到植树的具体行动中,并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写出相应的文章。还可以在班级搞专题活动:讲讲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办手抄报等等。笔者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切实联系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使之变成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不但在形式上使得语文教学的课外作业丰富多彩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当中不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对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新形势下语文趣味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当前的许多作业的形式使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使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失去兴趣。部分学生“望业生畏”,甚至有“作业恐惧症”,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厌学。所以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就应该多动脑筋,让我们的课外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作业当中领悟文本内涵,增加学生知识,提升学生内涵。譬如,在学习了《将相和》一文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次有关成语典故的课堂活动,抑或可以举行一个“燕赵成语典故”短剧排演活动等等;在学了《晏子使楚》一课后,学生对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子很敬佩,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去翻翻《晏子春秋》这本书;在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发给学生颐和园空白方位图,请学生独立填写各方位的地点名称。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总之,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地给学生“换换口味”,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3新形势下语文趣味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收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了解国家大事;观看动画片,然后为大家讲述故事内容,写下最令自己感动的故事;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写观察日记,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生活与语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学会用心观察生活,并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语文作业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搜集、摘抄屈原的诗歌,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季节更替和天气阴晴雨雪的现象,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资源。四季来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大自然感受季节的变化,写一写、画一画自己眼中的大自然。母亲节到了,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贺卡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卡片,或画一幅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劳动节到了,让学生做一天的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快乐和辛苦。

4结论

小学语文课的课外作业如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既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又构建了开放、鲜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空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屋子里;语文学习走出了校园,走进了日常的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丰富了词汇,还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倾听、观察,增进了协作意识;而且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植树节的诗歌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间音乐;陶冶情操;幼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72-02

中国作为礼乐之邦,从远古时代起,音乐就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作为中国的第一位音乐教育家孔子,把音乐摆放在他所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书,数,御)的第二位。在他看来,不学音乐的人只是一堵站立的墙,不会有什么出路和成就。古希腊的教育家柏拉图认为“整个教育以音乐为基础,每个人都要学”。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可见,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音乐的教育。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民间音乐教育,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选取合理的民间音乐教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制定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这是进行民间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

(一)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音乐

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到了3岁,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之间能相处得很好,比成年人更乐于交朋友,并且有自己特殊的朋友,能更好地使用语言,并被一些词句所吸引,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含义。他们也喜欢那些无意义的节奏,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4岁幼儿在词语方面的兴趣给教师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对歌曲的旋律也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一些大点的孩子已能开始去分类和组织关于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旋律、节奏、力度、曲式。5~6岁的幼儿肌肉之间协调能力提高了,孩子们更有兴趣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实验。更喜欢有节奏的唱歌,乐意为一种音乐创编舞蹈。更积极地去参加唱歌和节奏游戏,愿意把音乐动作化、戏剧化。大部分幼儿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节奏刺激协调一致。从生理角度来看,学龄期儿童所使用的音域(唱歌),d1到a1(中央c1以上)也可扩展到中央c1以下,柯克帕特里克1962年的报告说:4~6岁幼儿的唱歌音域低可在中央c1以下的F,高可在中央c1以上的e1(高音谱号第四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选取幼儿音域的,所能承受的歌曲。

(二)选取合理的民间音乐教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选取趣味性的民间音乐。在选取民间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音乐教材的趣味性既表现在歌词中,也表现在旋律中。应当说表现在词曲结合之中,如贵州民歌《螃蟹歌》,这首歌采用诙谐的语调,描写螃蟹用它那“两只大脚脚,夹住了我的脚”这样生活的一件趣事,全曲突出了一个“脚”字,由此发生一连串戏剧性的情节。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的方言呈现,更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情趣,采用歌曲表演的形式,满足幼儿的表现欲,通过这种形式,使得歌曲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孩子掌握。

2.选取促进良好情感发展的民间音乐。一次好的音乐活动所产生的强烈情感之影响,甚至会成为终生的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如在教授自编歌曲《夸家乡》(选用河南民歌《编花篮》曲调),歌词为:“夸,夸,夸家乡,我的家乡在塔城,生我养我是塔城,我是一个塔城人,我深爱塔城,嘿,乖乖咙地冬”,通过学习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最主要的是培养幼儿爱家乡、爱塔城的良好情感。

3.选取幼儿拓宽知识面的民间。幼儿民间音乐来源于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还可以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如贵州民歌《植树造林》,在教授歌曲之前,教师给幼儿讲解树对人类的重要性,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启发幼儿集体种树,给小树浇水,这样既拓宽了知识面,感受到自己种树的成就感,又感受到歌曲的欢乐情绪。通过应用多种手段有机地结合,互相渗透,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面受益。

4.选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教育,作为幼儿美育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对幼儿有着特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幼儿喜欢与音乐作伴,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唱、跳、游戏等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喜悦,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音乐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事先幼儿人手持一布娃娃,为其设置良好的环境氛围,伴随音乐,轻轻拍着布娃娃,随之轻轻摇摆,通过自身行为的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宁静、温馨、甜美的乐曲风格,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以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二、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音乐教学

1.通过民间打击乐器的学习,培养幼儿节奏感。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的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一些民间打击乐器,如竹板、鼓、碰铃、钗等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在活动室内,布置音乐角,引导幼儿自己摆弄打击乐器,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质、音色,帮助自己从敲打节奏乐器的活动中辨别各种乐器声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作为老师要注意观察、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乐器,鼓励他们多听,多练,多感受。如学习歌曲《大鼓小鼓》,准备一个大鼓,一个小鼓,让幼儿用大鼓和小鼓做节奏练习,通过节奏的训练,联系大鼓小鼓的音色、强弱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

2.通过民间舞蹈的学习,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民间舞是生产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经过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及今,舞蹈始终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活泼可爱,并富于幼儿的情趣,节奏欢快、明朗,孩子特别喜欢。从舞蹈中体现了民间舞蹈特有的魅力和特点。

3.通过民歌、民谣的学唱,创造特定的环境情绪气氛,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民间音乐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有地域之分、民族之分、时间之限,南方的音乐清新美丽,北方的音乐粗犷豪迈,维吾尔族的音乐诙谐有趣,蒙古族的音乐奔放有力,要让幼儿感受这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采用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幼儿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让歌曲唤起幼儿情绪的反应,去感受歌曲中的情景,创设特定的环境,带幼儿与同伴交流。通过谈话方式诱导幼儿联想、想象,达到教育和感染幼儿的目的。民族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还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幼儿的劳动、生活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化幼儿的生活,长期的民间音乐的熏陶,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爱好,还可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民间音乐审美能力,同时还增加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民间音乐来自于民间,不仅有一定的主题,且语言精练,节奏感强,颇受幼儿喜欢。通过听这些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对风土人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孩子们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愿这寓教于乐的民间音乐,继续发扬光大,永远流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