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1篇

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还有第二层。

其二就是,我们看书,要有选择。那些不健康、对我们没有多大帮助的书,就不要看。要看书,就看一些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对我们学习、生活中都有帮助的书。这样的书就是好书,只有看好书,就不会毁了自己。有人把书比作了朋友,看好书,就是交好朋友,才会进步;则看不好的书,当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样你就会退步。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书才会对你有益。因此,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有选择的看书。而不要因为看错了一本书,将自己引入歧途,毁了自己的一生。

“开卷有益”。这话自从宋太宗赵光义说过以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千年以来,它为无数人所接受,口耳相传,奉为至理名言。父母对子女、长者对晚辈常常要教导或督促他们“好好读书”,认为只要读书就会获得知识,得到好处。因此,人们常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其实,开卷是否有益是要看书的好坏而定的。那书是好书,开卷便有益;而如果那书不是好书而是坏书,开卷就非但无益而且有害。近年来我们的书刊市场上出了许多好书,但也出了不少坏书。你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书摊书市去走走看看,随处都能找到几本坏书。什么《马屁精》啦,什么《损人大全》啦,什么《面子学》啦,等等,这类教人学坏的书,对青少年读者只有毒害和腐蚀作用,而无任何益处。至于那些宣扬各种消极颓废、玩世不恭的思想情趣、人生哲学的书,表现黄色腐朽的生活方式的书,那就更是开卷有害的了。

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他们讲开卷有益,本意就是讲的读好书。但是,现在的世道很复杂,也确有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坏书当作好书向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推销。他们也说开卷有益,可那却实实在在是对读者有害。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2篇

正方:现在的人必须需要读书,不然就不会有知识了。

反方:现在有不良的书混入书摊,你到书摊看看,就可以看见有的不良的书籍,如《鬼吹灯》、《自杀方法》等,这都是不良的书籍。

正方:如果不读书的话,世界上的人就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发展,也有可能到退。

反方:如果读了不良的书倒退的速度会增加。

正方:如果不读书哪里来的知识。

反方:如果读了不良的书籍,不会增加还会吞噬掉以前所拥有的智慧。

正方:如果不读书了那世界不就混乱了吗?

反方:如果人们读了不良书籍,那还会引起战争。

正方:那人们不都退化了吗?

反方:有一个人他看了好几部不良推理小说,后来他入室抢劫了。

正方:没有书籍就没有了科技,没有了科技就没有生存能力。

反方:如果全世界的所有人都看了不良的书籍,那全世界都会混乱,如果这样就会战争四起,到时候地球就可能毁灭。

正方:如果人们都不读书了那时候有的人只能当土匪或者抢盗。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3篇

首先,是我方的周澜同学发言,她胸有成竹地说到:“我认为开卷有益,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读书养性,读书可陶治人的情感。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文时才思维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所谓,君子学以复之,总之,爱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掌声雷鸣。

然后,反方的陈奕铮反驳说:“如果摆在你面前的是黄色书籍,也开卷有益吗?”正方马上回答:“我们可以不看那些书呀!”反方的陈奕铮立刻说到:“这不就说明了开卷未必有益了吗?”顿时,反方的同学大声呼喊,拍手叫好。

我方的王艺?伊⒖谭床担?ldquo;如果你不读书,怎么能了解到那么多成语来反驳我们呢?可见,你们还是看了书的。”

反方的饶滢森马上说到:“但看那些黄色书籍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这种书不仅不能带给我们知识,反而回让我们的学习一落千丈,这充分说明:开卷未必有益!”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说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此时,我勇敢地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到:“我认为开卷有益,古今中外,哪一个卓有成效的人不曾千万次开卷?正是开卷读书,他们成名成家,成就非凡。孔子读书破万卷,编写修订了<<诗>>与<<书>>;司马迁读书破万卷,写成了<<史记>>;李白读书破万卷,斗酒诗百篇;鲁迅、郭沫若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文学的巨匠……多读书使人聪慧,还会增长见识,已成为铁的事实。这诸多的意思,可一言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读书,哪来的知识?更何况,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数不胜数。大家说一说,这么多的名人、伟人总结出来的经验,难道不能充分说明‘开卷有益’吗?请问反方”

“哗——”教室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4篇

: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

既然正方的论坛是一定成立,而反方的论点只成立一半,那么还有什么辩的理由呢?明显是正方立于不败之地!

开卷未必有益: 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不是吗?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往下降,最后造 成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书“卷”,能说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5篇

一、二组是正方,三、四组是反方,正方是“开卷有益”反方理所当然,是“开卷未必有益”,我参加了正方,一眼看过去反方座无虚席,而正方只有十几个人。不过我们正方还是有信心赢得胜利。

比赛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们正方的戴江瑜一马先地站起来说:“我认为开卷有益,你们想想要写好作文就不要多看书吗?请问反方同学你们难道不看书就能写出好作文吗?”话音刚落正方就响起了掌声。

反方马上反驳说:“能,我们还可以从其它方法里得到知识啊!比上网亡啊。。。。。。再说了要是他看的是黄色书呢?这时反方马上响起了掌声。

我们边的戴江瑜马上反驳说:“我们为什么要看黄色书呢?你们难道没有自控能力吗?我们不能看作文书之类有用的书吗?”这时掌声再一次响起。

反方马上说:“但是那个人如果不懂得选择书,选择一些黄色书怎么办呢?象那些书一看马上就会沉迷,比如今年有一个大学生本来学习成绩很好,毕业考试时原有希望能在年级前几名,可是因为考试前看了一下黄色书,一下子马上沉迷了,考试时总想着黄色书里的内容,结果最后全部科目总成绩只得了两百多分,后来那个人只好回老家种田了。”这回反方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回正好说中我要反驳的观点,我马上站起来胸有成竹的说;“你们难道是笨蛋吗?你们难道没有意志力非要买黄色书看黄色书吗?难道你们一天不看黄色书百事都会荒芜吗?如果读书无益那你们为什么还读书,像爱迪生、牛顿这些发明家也都不会发明出这些东西,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不会有那么美好。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请问反方同学,难道你们连这些名言也不知道吗?”这时正方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时反方鸦雀无声一句话也说 不出来。沉默了一下后。一个同学突然眼睛一亮,马上站起来脱口而出:“难道你是天才,再坚硬的墙也会有裂缝,难道你的意志力有那么强?像那些漫画书看了只会让你的学习成绩下降。”这回又赢得了反方的掌声。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6篇

人的心灵世界是最广阔的、最深邃的,身处花季的学生,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七彩梦,对人生有灿烂的憧憬。只要你给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子,他就有翱翔晴空的可能。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和思想的价值的时候,他的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如果这时你能在他的心中埋下一颗人文的种子,让他们在写作中找寻到乐趣,那么写作就将会伴他一生。因而教师必须转变学生的作文观念,同时也转变自己的观念,除了关注学生作文的章法,更要关注学生作文里的生命。

新课标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我们教师应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给学生营造一方自由的天空,放飞他们的心灵。

我们应该考虑给学生一个作文的自然的环境,让他们能自由的在笔下倾吐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少一些枷锁。也许会有人说:“这怎么行,高考的作文可是有限制的,就是让人带着镣铐跳舞,这样习惯了,到考试时自由出了圈,那不就砸了吗?”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我们之所以强调让学生写作有一个自由的环境,乃是为了让学生在文中能向老师坦开心扉,畅所欲言。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一种热爱写作的习惯。当他们习惯了用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觉得自己用笔来宣泄要比同人聊天、打闹、唱歌要快乐得多,而且也积累了一些写作技巧的时候,我们再不失时机的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以便他们表达得更彻底、更尽兴,我想他们就不仅不会觉得是限制,反而会觉得这是方法,是有效的手段。

写作的兴趣需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就更要培养了。唐宋家之一的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又举了孟子及司马迁的例子说“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而养气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自然“下笔如有神”。因为读书就是在同古今中外的高尚的灵魂对话,浸染其中,自然眼界开阔、感情丰富、精神高尚、内蕴充实。到时只怕不吐不快,又怎会担心无话可说呢?

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选择书籍,在现在集中体现娱乐功能的大众文化的包围下,开卷未必有益,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甚至一开始可以硬性规定必看的书籍,把它留做作业以灵活的方式检查。时间久了,学生读的品味自然就有了,有了品味,他自然会分辨芝兰与莠草,到时那些垃圾书刊他们自然躲得远远的。

每一个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读书多的未必会写文章,而会写文章的却无一例外都爱读书。因此,还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本固根深方能枝繁叶盛。根扎学养的沃土,文章的花才会香远益清。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写作教学; 训练; 方法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标志着语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却存在“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学生,一生下来,耳朵里灌输的都是地方方言,要一直听到来读学前班,才正式接触汉语,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地方方言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往往是在说话时心里想的和所表达的意思有所误差,甚至一件事情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影响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顺利发展。正因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较差,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要想抓好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抓好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先导和基础,同时二者又是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笔者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发现,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语言一直干扰着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导致学生的作文语句不流畅,不精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口头作文的训练。

一、从创设口语训练的环境入手

少数民族学生聚在一起时,总习惯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地方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同汉语在表达方面的差异,特别是语音、语序的不同,感悟前两种语言对作文表述的影响,从而主动加强对语言、普通话的口头作文训练。我要求进校园要讲汉语,进教室要讲普通话。并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和学生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口头作文竞赛活动。如:口头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讲小故事、开展口头答辩活动等。

二、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联句成段的能力入手。

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些词语,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用上词语说一段话。例如:让学生描述一个家庭吃饭的场面,可以提供下列词语:丰富、香喷喷、胀鼓鼓,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其乐融融等词语。

例文:今晚的饭菜真可谓丰富极了,爸爸端来香喷喷的“清香”米饭,妈妈摆满了一桌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我和弟弟看得直咽口水,恨不能将它们一扫而光。未等爸爸宣布开饭,我们兄弟俩不管三七二十一,围上桌子就是一顿猛吃。妈妈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得弯了腰。不一会儿,弟弟抱着胀鼓鼓的肚子,摇头晃脑地自言自语:“好吃,好吃,真好吃,只可惜肚子小了点。”一家人看着他那馋相都笑了起来。此情此景,真是其乐融融。

三、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入手

要求学生从近段时间内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找出一件较生动的事向大家介绍,或者为大家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也可以将一段话的语序打乱,让学生阅读后调整顺序再口头叙述出来。准备时间5―10分钟。

四、从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入手。

让学生观察一人,一事,一物,一景,要求他们抓住特点,运用恰当的词语,有条有理地当场描述出来。例如:在向日葵开花的季节,利用一个晴朗的日子,让学生分三次(早晨、中午、下午各一次)对向日葵的小花盘留心观察,每次都用一根线把小花盘对着的方向固定下来,三次都固定后,学生会发现:每一次观察小花盘朝着的方向都不同。这时,教师让学生将这一现象描述出来。(现象主线:向日葵的小花盘总是朝着太阳。早晨朝着东方或东南方,中午朝着南方,午后偏向西南方)。

五、从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入手

要求学生对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说得有理有据,尽可能使别人赞同。可结合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听说训练中介绍的两个辩论题进行。例如:以“开卷是否有益”为题进行辩论。由认为“开卷有益”的四个同学代表甲方,由认为“开卷未必有益”的四个同学代表乙方。辩论双方都设有记录员。当本方代表不能回答对方的问题时其他同学也可以举手回答。也可以以《怎样看待穿着打扮》为题进行辩论,组织方式同上。

六、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综合力入手

让学生对某篇课文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等进行复述。例如:初一时,可以让学生复述《宋定伯捉鬼》一文的故事内容(提示:按“遇鬼――装鬼――与鬼同行――途中骗鬼――最后卖鬼”的线索进行)。初三可以让学生复述《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某个场面,如:松骨峰战斗,马玉祥从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等。

开卷未必有益作文范文第8篇

一、立意的大与小

所谓“大”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回到原点”“中国的崛起”;所谓“小”就是那些看似具体而微小的题目。如一景、一物、一事、一理的题目,如“窗”“肩膀”“旧书”等。对这两类不同的题目,立意的方法是不同的。

1.化大为小,找准切入点

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化大为小。对那些范围宽泛的题目,可以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鲜明集中的文章。例如2013年陕西高考作文:一位年轻的工匠大胆地把一块带有裂缝的宝石切开,变成了两块宝石,这是很多有经验的老工匠都不敢做的,他的勇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写作时要避免空谈,可以围绕着“勇气”这个话题进行展开。从这个角度进行陈述,写起来就会有话可说,立意深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立意从“小巧”的角度入手,关注某一点,通过小的话题来展现大的思想和意义。话题小了,学生会把它陈述得更加深刻,而且会突出主题。

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

学生可以采用细化话题的方式,将话题切分为几个小的子话题,然后从中筛选出自己最拿手的去写。如以“变化”为话题构思,学生可以将它划分为人、事、物、观念四大类,并再一次将话题范围锁定在具体的人、事、物、及具体的场景上。学生可以立足于“路”的迂回,“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巨大变化;学生可以“昔日野菜无人问,而今野菜待嘉宾”为题反映出时代的巨变;可写“电脑进农家”凸显出农村的新变化;可用“老太太扭起秧歌舞”“老奶奶穿红又挂绿”,写出老人的新观念、新时尚。通过这些具体的、微小的变化来展现出大的主题,写起来会得心应手。

2.小中显大,扩大延伸面

学生在写作中还要注意小中显大。写作时要避免通篇就事论事,可先从小处落笔,再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在大处显出立意。譬如,可将凡人小事、实物情境同某种情感、哲理、观念联系起来,在小的题材中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主题。例如2015年陕西省高考作文题: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不要拨打电话。可是父亲不听劝阻,最终孩子选择了报警。事件就是在高速公路上打电话,这在生活中看似很常见的事情。可是透过这件小事,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把它与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联系起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也可以从对于珍重生命,崇尚原则的角度来探究;或者是写仁厚礼信,世事洞明。通过小事来展现大的道理,明确立意。化大为小也好,小中显大也好,其核心是切口小,开掘深,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二、立意的虚与实

所谓虚是指一些抽象性的概念题。如“人生难得几精彩”“君子和而不同”“生活的真谛”“大道至简”等。所谓实是指一些具体的物象、景象、事象题。如“路”“向远处看”“人在旅途”“别让眼睛老去”等。针对这两类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对策。

1.化虚为实,抽象实作

对那些抽象性的概念题,学生可以化虚像为实像。如对“传统与时尚”之类较虚的题目,一位学生借助一只锄头的前后命运来表现,这叫化虚为实法。另外,材料的具体化也是“化虚为实”的常用方式。“民族精神”是个大话题,很容易写成大话套话。如选取“一个中国结的故事”为材料,则可以把话题演绎得委婉细腻,富有情致。

2.化实为虚,具体虚升

对那些具体性的物象题,学生可以揭示其比喻义,象征义,将具体升华为抽象的道理,使立意得到深化。如2014年陕西高考作文: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学生没有让任何一个人从桥上掉下去,而是通过抱住转身的方式使双双通过。这是一件具体的事情,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把它转化为“合作”“团结”“共赢”等话题进行写作,把实实在在的东西转化为虚拟的词汇,使写作超凡脱俗。

三、立意中的正与反

1.正向立意

正向立意也就是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学生要提出具有正气、饱含正能量的立意,通过写作展现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2012年陕西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以《船主和漆工的故事》为话题进行写作,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使船主的儿子可以平安归来,船主感谢他,给了他一大笔钱。这种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学生应该在写作中进行拓展,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反向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