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垂钓余秋雨

垂钓余秋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垂钓余秋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垂钓余秋雨范文第1篇

47M MP4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总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他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如此欢乐满怀?

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鱼便是快乐。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过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

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他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怎么说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她们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 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点调适。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就是对“坦然”所作的最好的诠释?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

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

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我们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但我们一次一次失去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 ,自己的声音!

垂钓余秋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效课堂界定 构建

一、有效课堂的界定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的的精心设计,正确引导和交流反思,追求以效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论。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性化教学”逐渐变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在课堂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应考虑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界定的必要性

(一)某些课堂没有明确有效的目标

笔者听过一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语文教研课,为了佐证李白诗歌雄健豪迈,清新俊逸的特征,教师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已学过的李白的诗,顿时课堂热闹得不可开交,从这些芜杂的诗句中找出能体现李白诗歌风格的诗句,稍作讲析后,时间过去了一半,接着老师又讲了一些零碎的知识,如什么是吟,最后读了一遍,一节课没了,感觉上十分老套低效,与有效课堂相去甚远。

(二)某此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无效

笔者听过一堂“议论要有理有据”的作文课,是我县有头有脸的教师上的,其中一个环节我认为有重大失误,那就是教师在引入什么是议论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讨论文科生要不要学理化生。结果,议论者甚众,时间一下过去了23分钟,而这23分钟,仅仅是为了搞清楚什么叫议论。可想而知,在剩余的22分钟里,教师便是三头六臂也难以讲透议论的有理有据了。这样的课在教学过程上没有抓住重点,时间安排上失调,其低效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某些课堂华而不实

这种课堂较常见,尤其是教研课更易发病,授课者往往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底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授课时忘乎所以哗众取宠。如我县某重点中学一名教师讲《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时,首先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又讲涸辙之鲋的故事,再讲庖丁解牛的故事,还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作为导入部分,后来又讲到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的论述,还解说庄子垂钓时的那轮明月代表中华文化,老师讲授此堂课时自我感觉良好,看似游刃有余,实则华而不实,这么一堂课,学生参与程度有几分?又学到了一些什么呢?无非听老师讲了大半节课的故事罢了,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四)某些课堂缺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诱导学生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依我看,教师的行为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五、某此课堂缺少智慧启迪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学生若有疑问,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照我说的没错”或“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因此,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的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方略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的组织教学,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我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这一点上,我奉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堂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垂钓余秋雨范文第3篇

《黎明之前》捧红吴秀波的态势。在此之前,靳东属于典型的“戏红人不红”,他的作品表上不乏精品和重点剧目。2012年,他因在话剧《日出》和《惊天雷》中的出色表演,荣膺话剧金狮奖 “优秀表演奖”。在即将步入40岁这一年,靳东生活中也多了一个新角色,做了父亲。由此,他的事业和生活都开启了“盛装舞步”,SHOW TIME! 深棕色圆领皮衣 Emporio Armani黑色丝绒拉链哈伦裤 Emporio Armani黑色系带皮鞋 HUGO BOSS

网球&哈雷&盛装舞步

靳东是山东人,自我介绍时,他都习惯地补充一句:山东的“东”。他有着典型的山东人的秉性,仗义、爽直、执拗。

因他的个性气质加上大哥明楼的沉稳内敛,靳东被粉丝贴上了“老干部”的标签。甚至认为生活中的他也是一副“老干部”的作风。

殊不知,曾经的他曾有着“青衫长剑、衣袂飘飘,行走江湖”的侠客之梦。少年时也有着浓浓的军人情结,虽然生活中没做成军人,但戏里演过各种不同的军人,被赞穿军装很帅。

《伪装者》中明长官不动声色的“镜片杀人”及手持步枪的酷帅英姿,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其实早在之前的多部戏中,靳东就展现了他不凡的身手。《箭在弦上》中器宇轩昂的荣石及《温州一家人》中桀骜不驯的黄志雄都迥异着“老干部”的画风。

而生活中的靳东,也不似大家想象的“老派”,看他的微博,透过他的文字,可以一窥他的“文青”气息。他是典型的动静相宜,除了喜静、爱阅读更酷爱各种运动。

认识靳东,缘于三年前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作为中网明星队的成员之一,靳东在看台观战。

他在少年时代很喜欢打台球,单杆斯诺克最好打到72分,曾获山东省业余组的第三名。30岁以后,爱上了网球,他觉得球打得如何是次要,重要的是要让自己优雅起来,而网球就传达出一种优雅的态度。靳东的偶像是费德勒,因为赛场上的他,无论输赢,永远从容、冷静,宠辱不惊。

随着《伪装者》的热播,靳东人气飙升,这段时间,他被问到最多的话题就是“走红后的心态?”他对费德勒的欣赏,应该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解读。不喜不怒不疾不迟,一直是他生活中追求的一种境界。

如此淡定的他又酷爱速度与激情并重的哈雷,从哈雷文化到车型性能,有关哈雷的话题,他讲起来总是滔滔不绝。他自己有两台经典款的哈雷,天气好,空闲的时候经常和车队的朋友们集结起来,从北京出发,经过怀柔、密云直到河北,一骑就是200多公里,而且出行时候,可根据心情选择不同的车型。在他看来,哈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可以带上食品,再带上鱼竿,去湖边垂钓,烧烤……”

“午后,阳光,一本书,一杯茶,一首老歌,一个书签。”在靳东的微博里,经常可见他所描摹的惬意优雅的生活。

这次拍摄他的封面,场地特别选在一个马场。深秋的午后,阳光和煦,马场上绿色的草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斑驳的光点,间或几簇金黄的落叶,恰是最好的色彩点缀。靳东也不禁感慨,在他最爱的北京的秋天,走在阳光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他最热爱的生活。

马场的马都是被选用做“盛装舞步”马术表演的,此项表演要求骑手与马匹必须合作演出一系列优雅的舞步动作。虽然不常骑马,但靳东与马儿的交流很顺畅,给马儿喂食时,马儿会亲近地凑到他的脸庞……也许,优雅是有感应的。

拍摄最后一组照片,正值黄昏时分。白T搭配黑色短款皮衣的靳东,伫立在一片绿意之中,这是他喜欢的北方的绿,叠翠流金,明亮温暖。而当摄影师,按下快门的瞬间,定格了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也是靳东这个阶段体会最深的,为人夫为人父,不仅生活中的新角色,给予了他这种幸福感,父母姐姐妹妹这个大家庭,围绕在身边,也让他深谙幸福的滋味。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靳东

明楼最称我心生活中也是个暖心的大哥

在电视剧《伪装者》中,靳东扮演的明楼是隐藏最深的“伪装者”,他身份多重,心思缜密,饰演如此复杂的角色对演员来说很有难度,但靳东所诠释的大哥明楼,智慧与魅力并重,深得青睐。而他自己对这部戏也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愫,在《伪装者》杀青当天,在与明楼说再见的时刻,他与导演李雪分明都看到彼此眼睛里的泪光,多年不喝酒的他,也破例喝了点红酒,离开的高速路上,山、云、细雨和南方有些阴郁的绿意,都印证着他彼时的心境。

Q:你自己最初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明楼这个角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这个戏里,恐怕能称我心的也只有明楼了。他甘愿背负亲人的误解,遗世独立,孤独隐忍,内心戏非常考验演技,因为你要传达给观众,你非常明了这件事,并且已经开始动心思,要算计对面这个人,却不能让对手丝毫觉察到。从表演的角度来讲,你没有呈现出来,就等于零,所以你要花很多时间做案头工作,将它设定好,哪个瞬间,我要呈现什么给观众,让他明确清晰地接收到我已经动心思且想要付诸实际行动了。

Q:所以要在细节上特别花心思啊?我注意到明家是上海人,所以你在台词的尾音上,有意加了一些上海话的处理,是吧?

A:真的,在这个戏里,我把所有的儿都去掉了。但我也不想有很浓重的上海腔,我只是力所能及地没有儿话音,也不去讲上海的吴侬软语。

Q:大家对《伪装者》有一个评价,就是每个演员都很出彩,这一点你应该体会比较深吧,尤其是拍对手戏的时候,所谓遇强则强……

A:导演李雪说,他在选择这些演员时,会进行不停的排列组合。比如靳东,他演戏是什么风格,能深到什么程度,他会去想象,然后再决定用什么样的演员阵容,把每个人的特长都发挥出来。

Q: 《伪装者》中明家的姐弟深情也让大家很动容,像演绎这种感情,是因为你生活中也有感受吗?你家里是有姐姐和妹妹吧。

A:对,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我真的是深知姐姐疼弟弟的那种完全无私的状态。我也非常清楚,怎么去疼爱我的妹妹。在一个谍战剧里,有那么大篇幅的家庭情感戏,很难得。

Q:在家里,你姐姐是对你特别严厉的还是特别宠你的?

A:我姐姐对我特别严厉。记得小时候,我姐姐经常可以一脚把我踹飞,我姐姐个子很高,我小时候打不过她。其实到今天,她对我也很严格,经常告诉我,靳东你还要再努力,当然并不是说要挣更多钱,出更大的名。而是她给我这种关心和关怀,很温暖。

Q:那你对妹妹呢?一般我们在小的时候,都特别渴望有一个哥哥,因为哥哥特别能罩着自己,所以你对妹妹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

A:她可以在我这为所欲为,我愿意用一切去包住她。但前提是要积极,要健康,要快乐。所以我觉得我生活中有点像明楼。对姐姐至今我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对妹妹也没说过。(会像大姐宠明台那种吗?)那当然,我对我妹妹的宠爱,她最有体会。

人是环境的动物我是比较伤感的人

靳东自认是个观察力很强,对周遭环境包括节气变化比较敏感的人。在他为数不多的微博中,能够看到他对每一个节气的记录,以及彼时的心境的抒发。所以他能清晰记得生活和工作中每个难忘的片段。

Q:每一个节气你都会发一个微博,为什么?

A:季节的交替和变换,会提醒我到了什么时期。我能牢牢地记得它们,是因为父母很忙,我从两三岁时,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候家里很简单,除了沙发茶几,就是墙上有挂历。每天我奶奶都会去撕一张,到了节气时,她就会跟我提醒。上大学时,我经常把节气写成纸,贴在自己的桌上,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归根结底讲,人是环境动物。

Q:所以说环境和节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和心态吗?

A:会,我曾经一度不太承认这点。但你比如在北京生存生活,你身上就会有浓重的北京气息。每个城市,大家共同营造出来的氛围,像拍戏一样,往往会给你一种特别独特的气息。

Q:说到季节的变化,印象中你最喜欢秋天吧?

A:对,北京即将又到了我最喜欢的深秋时节。我甚至在这时不想离开北京。其实秋天最容易带给人伤感,这种伤感恰恰能让人去思考。

Q:最难忘的对北京秋天的印记是什么?

A:比如说六环路边,墙上会爬一些枫叶或叶子,有红的,黄的。你能感受到每片叶子,在阳光照耀中投射出的斑驳。你会想,它曾经那么的生命力十足,是北方的那种绿,感觉一掐真的能掐出汁来,可是它变红了,变黄了,它要开始落了,风一刮就掉了。

Q:秋天是有些伤感的,你是有点悲观主义吗?

A:我觉得我应该是。上学时,我看莎士比亚的作品,他总是强调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先生也曾经讲,你看我的作品,首先要懂得我的悲悯。其实我也在反问自己,最最真实的那个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发觉我是个比较容易伤感的人,常常多愁善感。

Q:你的微博中经常有对雨的描摹,是很喜欢雨吧?

A:对,我特别喜欢下雨。我第一钟爱的是雪,其次是雨。用制片人何鸿亮的话来讲,我可能有点儿小矫情,小撒娇,他经常说,哎呀,你们要允许他矫情点儿。

Q:你喜欢秋喜欢雨,不知是否偶然,你的第一部电影的名字就叫《秋雨》。

A:真的,很多人问过我,说这部电影为什么叫《秋雨》。有时,你有了一种情愫,一种情结,一种感受,你很难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就像感受秋天的雨。在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已经力所能及地在用言简意赅的方式和别人沟通,但唯独对很多感受,我总是找不到一些准确的词汇,简短的句子来传达, 《秋雨》于我就是这样,很巧,这部电影是12年前拍的,正好是一个轮回那时还英气十足。

中戏毕业时对自己说以后要做一个最牛的演员

《秋雨》是靳东从中戏毕业后拍的第一部电影。1999年他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就读的是中戏建校以来首个音乐剧本科班。而当初他险些因为超龄而被拒绝报名,但最终他凭借良好的外形,优异的专业成绩被破格录取。

Q:你入学时已经23岁,算是中戏史上年龄最大的新生,据说有“师弟哥哥”之称?

A:所以那时候在学校,像导演系的刘晓烨和表演系的刘烨,都会对此开玩笑。刘烨是表96的,刘晓烨是导96的。每天我们打篮球时,他们会拿个剧组用的喇叭筒在那儿喊,“中央戏剧学院小喇叭开始广播了,今天我来解说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和舞美系的一场篮球比赛。”好,舞美系什么什么,进攻进攻什么什么,然后球被断……表演系,突破突破,回传回传给靳东,靳东!靳东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有史以来最老的新生!

Q:既然你对节气那么敏感,还记得第一天走进中戏的校园,天气怎么样吗?

A: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暴晒。8月31号到学校报到,好像9点多钟就开始特别热了。我在胡同口吃了个早点,然后就提着行李去学校了。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记住那一刻的感受。我背着自己的包,拖着箱子,坐了整整一夜的火车来到了北京。还在戏剧学院很老的大门那儿站了好大会儿。我还记得后面来个高高瘦瘦的学生,叫李光洁,说,哎,哥,你哪个班的。我相信被录取进来的这些孩子们,内心应该都差不多吧。进了校门东看看,西看看,也摸不着北,把行李寄存后,就直接被扔上了校车,那时候竟然还有点失望,宿舍也不给进,就直接给拉到昌平去军训了。

Q:在中戏这四年,校园里的哪些景致,让你印象最为深刻?

A:那毫无疑问是宿舍楼的爬墙虎。当时我住二楼,打开窗户,底下就是篮球架子。那时候我们连电风扇都没有。一到夏天就很热,我们就开窗。后来那个爬墙虎就逐渐长到屋子里来。我又睡上铺,它正好顺着窗户的上檐长上来。我的头顶就会有叶子,壁虎会顺着爬墙虎进来,贴着墙顶。刚开始我还挺害怕的,想着我睡着之后,它会不会突然掉到我脸上。但后来看着看着困了,也就睡了。

Q:那毕业离开学校那天的情景还记得吗?

A:那时候也很热,一直下雨。我记得同学都回宿舍了,我一个人穿了件防雨的东西,就站在操场上。那是晚上,大概有十一二点钟了,雨也很大,所有的窗户也都熄了灯。但我就站在那儿看,那是谁的宿舍,谁的宿舍,也不想回去,就是淋雨。

Q:如果现在让你对当时刚走进中戏的大一新生靳东说一句话,你会想对他说什么? 米色大衣 Emporio Armani黑色绅士马甲 Emporio Armani白色衬衫 dunhill黑色裤子 Emporio Armani马 Galdstone

A:孩子,希望你就像块海绵,把自己全都腾干净,进来吸收养分吧。

Q:毕业离开中戏时,有告诉自己以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吗?

A:那时候很较真,也很嚣张,一直就想要做特别牛的演员,其实到今天,我也仍秉承这样的观点。

不羡慕大红大紫,男人最重要的是魅力

从中戏毕业后,靳东先后出演了《秋雨》、《闯关东》、《箭在弦上》、《温州一家人》等许多影视作品,同时主演了《日出》、《惊天雷》两部颇受瞩目的话剧。在 2012年话剧金狮奖评选中,靳东荣膺“优秀表演奖”。 2014年凭借电视剧《温州一家人》获得第二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男配角奖。

Q:现在你已经印证了你走出校门对自己的愿望,做一个比较牛的演员。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并不红,这会让你有一些不平衡吗?

A:坦白说,大学毕业后,可能有三年的纠结,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了。之前微博只有七八万粉丝的时候,经常看到粉丝留言说“靳东,你为什么不红呢?!”其实,红不红,得靠运气。对现在39岁的我来说,这个阶段我活的更加放纵,所谓的大红大紫,我一点儿都不羡慕,就像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觉得自己现在能做到这样,就真的足够了。

Q:但是娱乐圈毕竟是很现实的,有没有因为不够红而错失了一些角色?

A:可能他们理解我是错失了一些角色,但我认为,我是放弃了一些角色。他们当初来找我演的时候,我就当面拒绝了,他们说,靳东,你拍完这戏你就会红的,就会成为偶像。我觉得什么叫偶像,作为男人来讲,魅力是最重要的。我分明还记得我的老师说,靳东,我们更希望你能成为个演员,而不是明星。起码你走在人群当中,我们希望你躲在一个角落去观察别人,而不是被别人观察。这是老师对我的忠告,到今天,我始终在坚持这一点。

Q:现在听你说起这些,云淡风轻的。可能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悟,你觉得哪个年龄段对心态的变化影响比较大呢?

A:我比较享受现在这三五年的时光。再往前呢,就有点毛头小伙子,往后呢,如果我能到了四十五六,真正

能够做到不惑,我觉得我很满足了。

以前我看到一个老朋友在不停地写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种,那时候不是特别理解这种漫随天外、闲看云卷云舒的状态。甚至觉得是一种老人的生活方式。现在理解了,道理很简单,人到了一个年龄段,就去做这个年龄段你应该做的事情,而这个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积淀的一切而有的不同的认知。

Q:你曾在微博里写过 “40岁之前若不把所有该做之事做妥,想必之后很难有所作为”,现在想做的事都做了吗?

A:坦白说,我在30岁这个阶段养成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躺在床上要思考一下,过去的这一个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过去的一年里做了些什么,会把所有的事情都横向、纵向联系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两年特别好。想去做的都做了,而且都成了。

初为人父,我相信我会是个好爸爸

这两年,靳东就完成了生活中的两件大事,结婚、生子。妻子李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3年凭借电影《暖》获得第16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他与李佳曾在电视剧《到爱的距离》中合作演出。今年1月他们有了可爱的儿子,靳东坦言,父亲这个角色让他有了许多改变。

Q:现在儿子快一岁了吧,你会发现孩子这段时间变化特别快吧?

A:对,每天都不同,太可爱了,我现在拍戏都会带着他,不管多小。我不希望因为我的工作,就把他放在家里。随时都能陪伴他不错过他每一步成长是目前我最开心的事。

Q:这个阶段,你可能见证了孩子的许多第一次,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A:当他第一次能够翻身的时候,我的触动就很深。尤其他翻过身来就这么看着你。他以前的笑,是无意识的笑,而当他第一次翻过身来看着你,就是有意识的对你笑,真的,我觉得,心都融化了,不管你多么大老爷们儿,山东人讲糙老爷们儿也都被融化了。

Q:你觉得做了父亲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你就会突然发现,原来人生并不是看似云淡风轻,为所欲为,抬脚就走,人生还有更多的责任,除了对父母,还有对孩子,我相信我会是一个好爸爸。以前在路上我看别人作为父母,逗推车里的孩子,我都觉得特别傻,觉得你不是在家里头,没必要吧。但后来发现我也是这样的。就是只要你逗他,他就笑,只要你跟他交流,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你表达出一个意思,他会马上跟你呼应,这个太神奇了。

Q:关于孩子的教育,现在也会想吗?比如他以后长大了,调皮捣蛋,你肯定不舍得打他吧?

A:我儿子特别有意思,从出生到现在,他从来不哭不闹,但我发现,他虽然还不会说话,却挺有性格的。当然这可能跟遗传基因有关系。有时候我跟李佳也在商量,就是每个人要负责一块。(你负责什么?)我可能会负责严父的这个角色。

Q:李佳演过一个电视剧,叫《虎妈猫爸》,对,我觉得在你们家调过来了吧,应该是“虎爸猫妈”吧?

A:我觉得她应该是纯粹的“猫妈”吧,她对孩子很宠爱。作为母亲李佳真的是让我极其敬佩,她克服了一切一切的困难,从头到尾不曾离开过孩子半步。而且很多人喂母乳,很短的时间就停止了,李佳一直坚持了九个月。从我自己有了儿子后,才真正的体会到,母亲真的是无比伟大的,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妈妈更好一些。

Q:对太太也要更好啊!

A:那当然,我会力所能及的对他们好。只是我不习惯呈现给别人看,我跟她说只要你感受到就最好。

Q:实际上你是一个挺浪漫的人吗?

A:实际上也不太浪漫,这个如果被李老师(李佳)看到,可能她也会批评我的。但是比如她过生日,或者情人节,我会买花。我也会送她很昂贵的手表,我一直希望家里的东西,什么都不要太多,要有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会买一块最顶级的手表送给她,作为生日礼物。

Q:李佳喜欢摄影你还经常给她买相机吧,我看她在微博发过家里相机的照片……

A:是的,我知道她喜欢相机,就会给她买相机。我家有各种型号和级别的相机,都可以开个小型相机展览馆了(笑)。现在相机里拍的全是儿子照片多的都已经放不下了。

Q:呵呵,有了孩子之后,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点受冷落,以前李佳还常给你拍照片呢……

A:对,我在我妈妈面前都受冷落。她有时候绕过我去够一个什么东西,都嫌弃你碍事啊。但她却很爱我儿子,我说妈,我才是你儿子吧,那个是我儿子(大笑)。

Q:虽然被无视了,但这其实是最幸福的场景了。

A:真的是,很幸福,很开心。

Q:如何理解男人的优雅?

A:我觉得男人的优雅,主要来自于自身的魅力,而非仅仅决定于外在的装扮,或者物质的累积。我一直都认为物质给我带不来快乐,充其量也就是新鲜感。男人都喜欢机械的东西,但不管再奢侈再好玩的东西, 比如SUV跑车或者各种摩托,它充其量就是一种感受上的短暂的刺激。而长久需要思考的问题则是“活着”的意义。

Q:大家都夸你帅,穿军装很带感……

A:通常男人穿军装都会很有气场,记得希特勒曾说过,军装一定要帅,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穿上它,然后上战场。

Q:你是个自恋的人吗?

A:不自恋,我都很少照镜子。平时穿的衣服,也不太讲究,以舒服为主。喜欢穿白色的T恤,经常一买就买一打。

Q:描述下最享用的生活方式?

A:我还是最喜欢从容不迫的生活,留出看书、打球,甚至发呆的时间。

垂钓余秋雨范文第4篇

整合环湖南线,还美景于民

“还湖于民”――这是2002年西湖环湖南线整合工程的主题。曾经几乎与市民和游客绝缘的杭州西湖南线,又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之中。从2002年南线景区内所有公园免费开放,到环湖所有公园免费开放,西湖成为全国惟一打破门票制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西湖环湖一带,曾被众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民居占据,总面积260多公顷的环湖景区,一度有80多公顷被占用。一般市民、游客身在湖滨,难见西湖。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还湖于民”开始破题。由于种种原因,到新世纪初,仍有大批住户、单位迟迟未能从西湖南线景区迁出。打通西湖南线成为杭州面临的一道难题。

“广大市民、游客一遍遍呼吁、催促,有些老百姓开始责难,我们不能再等待了!”杭州决心改变西湖周边环境日益臃肿、百姓距离西湖越来越远的状况,实施还湖于民的决策。“西湖是杭州的西湖、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杭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项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第一号工程。广大市民、游客纷纷为工程献计献策。2002年2月20日,杭州市西湖南线“还湖于民”攻坚战正式拉开序幕。

该工程北起湖滨一公园、南至长桥公园,包括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少儿公园,涉及西湖岸线3.5公里。工程共拆迁居民480多户、单位20家,拆除有碍景观和沿湖贯通的建筑65000多平方米、开挖水面2690。平方米,复建历史文化景观18处。同时还恢复了雷峰塔、万松书院等景点。通过这些工程,南线一带形成了与西湖景致相映成趣、与环湖景点相得益彰的“十里环湖景观带”,更好地体现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特色。工程到10月1日向社会开放。

曾经几乎与市民和游客绝缘的杭州西湖南线,又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之中。

西湖南线景区是西湖风景区历史积淀最深、景点类型最全的地区。这里靠近历史上杭州最繁华地区,从东汉华信筑塘算起,已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的环湖园林景观建设,也有1000年的记录。这里既有杭州历史上最辉煌的吴越、南宋两朝遗址,又有着襟江带湖的风景优势和鱼米之乡的富庶民俗遗存。还有由汉之金牛出水、唐六井、吴越钱王祠、宋聚景园、明清十大城门、钱塘十八景等延续不断的历史遗迹与梁祝、白蛇传、济公传等美丽传说。有着这么悠久历史、辉煌文化、丰富资源的南线,却一度是西湖旅游中个让人遗憾的冷角。许多杂乱无章的住宅、风格各异的宾馆,成为一道道“围墙”挡住了西湖。各个景点又独立成景、互不关联,让游客游兴大减。

南线景区整治范围涉及西湖岸线3公里,占西湖岸线总长度的23%。这里分布着数百户居民、单位,他们因为“情况特殊”,已经应对历次整治拆迁。但是,这些困难最终还是被克服。动迁涉及的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大华饭店,省邮电管理局等单位无条件地放弃了优越的湖滨地段。它们能够顺利迁出,是西湖景区整合工程的一次革命。“南线整合工程是在革我们园文局自己的命。”杭州市园文局局长张建庭说。整治后,南线景区的几个收费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园文局机关以及原在景区内办公的处室悉数搬出。

将西湖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是南线整合成功的关键。

为了打造西湖文化长廊,杭州全城的人们开始了寻找“失落的文化”大行动。专家纷纷献上良策。一位市民在杭州碑林中找到了清代钱塘十八景之一的亭湾骑射御碑,并从《四库全书》中找出了这首诗。这些最后到了设计师的手中,真的促成了南线中的一个历史景观“亭湾骑射”。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御碑也在碑林找出,并立于亭中。根据宋朝一对痴情男女投湖自尽的故事而修建的双投桥,成为长桥公园最吸引游客的一处景观。深深的文化内涵,最终汇聚成晚清杭州古地图、亭湾骑射、澄庐、涌金池、金牛出水、张顺像、钱王祠、御码头、清照亭、学士港、水南半隐等闪光的历史文化景观。

雷峰塔是1924年9月25日倒塌的。为了恢复“雷峰夕照”胜景,雷峰塔重建工程前期设计论证等筹备工作历时22个月,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不下80次。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建筑设计院以及杭州园林设计院的设计大师们,共提出了10个雷峰塔设计方案和4个“雷峰夕照”景区方案,并在“湖畔居”进行公展,征求市民和中外游客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最后通过投票方式决定在遗址上重建雷峰塔,而塔形采用其历史上最有价值时期的楼阁式塔。雷峰新塔是一个“钢骨铜塔”,原设计方案中塔的钢柱是立在老塔塔圈上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不让文物受损,决定再向外挪,已开工4个多月的工程还是停了下来,雷峰塔竣工的时间也因此推迟了一个月。

“西湖及周边地区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是极其宝贵的公共资源,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西湖南线景区整治着眼于市民、游客的需要,一改以前的“保护、圈建、收费”的套路,建设完全免费的开放式景点,这是西湖南线整合的一大创举,更高层次上的“还湖于民”。

西湖南岸的湖滨一公园、老年公园、柳浪闻莺、少儿公园、长桥公园,通过拆除围墙、调整树木、引入湖水等措施,连成一个开放性的大公园。西湖南线整合工程之前,虽然这五个公园就在西湖边上,但是公园里面没有水,这次整合工程把西湖水引到公园里面,使公园的景观变得更为丰富,使公园充满了灵气,西湖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公园也成为整个西湖大花园的一部分。

打破传统园林景观各自独立封闭的做法,整合的南线是一派通透、开朗、明雅、隽秀的风光,西湖水被引入南线景观带,人们站在南山路上就能一览西湖风光,南线还与环湖北线孤山公园连成一线,并与同步改造建设的雷峰塔、万松书院、钱王祠、于谦祠、净慈禅寺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十里环湖景观带”,强化了西湖作为风景大园林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创造了西湖园林“大气、雅致、开放”的时代新风格。今日之西湖,是真正的风景大园林、山水大花园。

“将西湖美景还于民”。从2002年南线景区内所有公园免费开放,到环湖所有公园免费开放,西湖成为全国惟一打破门票制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在全国风景区、在西湖的历史上堪称第一次。

西湖西部、南部都曾经深至山麓。北宋时为治理被葑草湮塞占据的湖面,苏轼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堆就的“苏堤”当时基本上位于西湖的中部。明朝杨孟瑛任杭州知州时,对西湖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淤,并筑杨公堤。明弘治 以后,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挖出的湖泥堆起了湖心亭、三潭印月两个岛屿。公元1800年,阮元任浙江巡抚时又疏浚了西湖,在湖中堆起了第三岛――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基本形成。其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总体格局和由岛、堤、桥等主要景观组成的亲水、近水环境,突出体现了东方文化体系中的美学内涵。

在中国的湖泊史上,没有一个湖泊能像西湖这样得到如此精心维护治理。西湖既维系着原有山水格局风貌,又没有被停滞和凝固在某一个历史的接点上,它体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持续的联系和历史的演变。

历史上的西湖,水域面积最大时比本世纪初大一倍,完整而且完美结合的山水园林构成了西湖美的极致。300年来,西湖水域面积减半,雷峰塔轰然倒塌,杨公堤风采尽失,西湖水质恶化。西湖全景难觅,“西湖十景”残缺,人们只能在湖上欣赏湖光山色,却无缘荡舟山间丛林寻幽觅胜,这成了西湖的最大缺憾。

“盛世圆梦”。继2002年10月西湖环湖南线景区建成开放,雷峰新塔落成补齐“西湖十景”之后,2003年12月1日,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杨公堤、新湖滨和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又全线展开。

岁月沧桑时代变迁使湖西渐渐消失了湖影波光,美景遗落在杂草村落间。4.8平方公里的湖西地区,汇聚了乡镇企业60多家,常住人口5000多人,非常住人口近5000人。流向西湖的四条主要溪流中,有三条在湖西。这些水体被人们当成了生活生产水源,超量采用;生活污水又排入溪涧、流入西湖;加上过量的地下水开采,近几年西湖虽经彻底疏浚,由于湖西溪涧来水污染不断,湖水透明度仍然很低。

西湖是杭州的灵魂。环顾西湖四周,唯有湖西地带,水源污染、环境恶化、建设滞后,是西湖保护管理必须正视的难题。

为了让西湖恢复诗意胜景,杭州实施新一轮西湖综合保护三大工程。三大工程的重中之重就是西湖西部的生态修复,恢复杨公堤。在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拆迁民居厂房、恢复开挖湖体、疏浚整治溪涧、规划建设景点、种植移栽花木……重现杨公堤旧日胜景,恢复了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金沙港等水面共计70公顷,挖掘历史文化景观36个,基本复原了300年前西湖的原貌。“一湖二塔三岛三堤”西湖全景梦圆。

国家风景名胜专家顾问、原建设部副司长王秉洛认为西湖综合保护把“园林建设提升到生态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一项“生态工程”,环保和生态的理念在三大景区建设中全方位渗透。通过西湖引配水和疏浚工程,每天40万立方米、透明度达120厘米的钱塘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西湖,提前实现了西湖水每月换一次的目标。至2005年年底,平均透明度基本可达73厘米,比2003年以前提高了23厘米。平均水深由浚前的1.65米加深到2.5米。西湖水实现了一月一换,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新湖滨景区建设”三个项目,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内容和实现西湖申遗目标的关键一步。

湖滨新景区成为了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景观休闲带,充分体现出城湖合璧的风貌,是西湖山水城市景观化的新发展。北宋欧阳修在名篇《有美堂记》中早就指出,杭州特别优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座兼得都市繁华至乐和山水林泉至美的城市。西湖从古代城外的“邑郊风景区”,逐渐成为当今拥湖于城中的“城市大花园”,湖与城已经融为一体,西湖也成为真正的“城市湖泊”。从1912年“西湖进城了”以来,杭州称为“山水园林城市”,就和西湖山水具有鲜明的城市景观性密切相关。今天湖与城的紧密关系,又以“湖涵城中”的现代形式空前强化。这是一个既成的现实。不同于破坏性的“风景区城市化”,西湖山水的城市景观化是继西湖园林艺术化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发展态势,反映了山水园林城市的建构深化。国际美学学会主席阿诺德・伯利恩特游览了西湖后认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体现了人是第一位的,这是一种和谐,是创新和发展,是历史和美的延续,是西湖自然和人工完美结合的典范。”

“不雨山长润,无云山自阴”的梅家坞是杭州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基地,梅家坞茶文化村得到整体保留,“保持了古老的茶叶种植,又在发展现代旅游业,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增加了一项内容。

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杨公堤景区建设工程,可谓是荡气回肠的西湖保护史上又一个新篇章。

西湖以“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景色为人们向往,但是由于湖与山之间被大面积的陆地分隔,形成了西湖景区与山地景区的隔离,历史上山水相依的自然形态被破坏。环湖诸景区中,北山、南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的热点景区,惟有面积最大的西山景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长期以来,西湖面临巨大的游客压力,现有景区又不能满足游人的游览需要。湖西杨公堤的湮没更是让历代无数人痛心疾首。

湖西综合保护工程正是为了破解这个缺陷。它以明代西湖为蓝本,部分恢复西湖水域面积,再现杨公堤、里六桥的迷人风采,展示其清趣、雅趣、野趣和古趣的特点。“堤在水中,水在堤中”,杨公堤以西恢复了几百年前的湖面,堤上六桥重现,游人也可以在这片幽深的湖面荡舟,循着“上香古道”往灵隐、天竺一带,踏访古人游踪。茅家埠、法相寺、盖叫天墓、五老峰等一些被湮没的景点从历史走进现实。俞曲园墓、于谦祠、盖叫天故居、都锦生故居及通利古桥、黄公望故居遗址等,与南高峰、北高峰、天竺山、丁家山、三台山、吉庆山、花家山等山体构成了西湖西部风景区的全新格局。“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西湖再次惊艳人间。

这个给西湖“整容”的大动作,因为全方位保护、发掘湖西历史文化遗存的而获得各方赞誉: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教授认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拓展西湖水域,尽可能恢复历史上水体和山体比较贴近的景观面貌,退耕还湖,清除淤泥,搬迁、拆除破坏水域的有关建筑物和构筑物,使水体恢复了原有的自然形态,保护了其风貌的完整性。对于西湖历史文化的发掘,增强了西湖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国际美学学会主席阿诺德・伯利恩特游览了西湖后认为:“从美学上比较新西湖比原先更漂亮且更具魅力,特别是杨公堤景区内曲折的水道与丰富的植物配置,不仅极具乡野情趣,可以使游人贴近自然,而且将风景中的各类美学元素较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这样别具风味的景观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保护北山街,推出“十五景”

2004年国庆,西湖风景区推出北山街、中国茶叶博物馆、坡纪念馆、云栖景区、仁寿山公园、龙泓涧景区、龚隹育墓、苏小小墓、武松墓、陈夔龙墓、朱家里、魏庐、玉岑诗社、留余山居、三台阁等“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点”共计15个景点。

2004年2月,在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规划方案专家评审会上,经过罗哲文、毛昭晰、谢凝高等13位专家的慎重投票评选,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交的保护规划方案,在候选的5个方案中脱颖而出。方案确定的核心保护区东起保 做路,西至华北饭店、栖霞岭,北起栖霞岭、葛岭、宝石山南麓、宝石一弄;南至北山街,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

在西湖周边,北山街算得上是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一条历史老街,尤其是当整个杭州城都“旧貌变新颜”后,人们就更看重这条老街了。“名人别墅一条街”――北山街目睹了西湖的百年沧桑,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诸如“亭亭如美人”的保m塔、香火盛极一时的抱朴道院、南浔嘉业堂主刘锦藻的“坚匏别墅”遗址、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展馆等,位于栖霞岭南麓的岳飞墓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石山山石岩体构成特殊,“宝石流霞”名扬四海。

一部民国史,有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都与它有关联:1919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在杭州演讲,下榻北山街;1923年,不满北洋政府的黑暗,提出辞去北大校长之职,闲居北山街旁。1929年,中国第一个博览会――西湖博览会在这条街上启幕。西博会还为北山街留下了一座中国最早的展览馆。1929年,中国卫生“第一所”――浙江省卫生试验所,在这条街上亮相。1930年,汇集全国各地武林精英的浙江省国术馆在此亮相……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地块被机关、居民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占用,割裂了北山街这一环湖最重要的风景游览线与北山的关系。许多历史遗迹被占用、破坏、湮没,有些文化景观正在逐步消失。对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刻不容缓。

因此规划方案对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建筑、道路、绿化都制订了详尽的规划方案。尤其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强调最低干预原则,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原则上不重建,重视保护遗址。规划方案中,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集历史建筑与环境保护,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观光旅游及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是2004年的重点,通过实施宝石山林相优化工程、北山街夜景灯光工程、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北山街已成为以秀美山水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以近代建筑为骨架,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二馆”,指的是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坡纪念馆。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以茶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龙井茶乡。博物馆背依吉庆山,面对五老峰,依山取势,周围茶园青翠馥郁,馆舍由几组错落有致、富有浓郁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构成,呈现出一片淳朴清新、回归自然的田园风光。一条曲曲折折的水系,似九溪十八洞,给茶叶博物馆平添几分灵性。

“三园”包括云栖景区、仁寿山公园和龙泓涧景区。

“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云栖景区因优美的竹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司名,“云栖竹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云栖寺也位于该景区内。康熙帝、乾隆帝南巡多次游云栖。新出现在游客面前的云栖景区以“绿”、“幽”、“雅”为特色,充分体现云栖竹径休闲文化的内涵。仁寿山公园对原有历史人文景观张宪墓和林风眠故居进行保护与修缮。龙泓涧景区是杨公堤二期工程的核心景区,湿地、水域和农家小楼将构成景区的要件,保留原有茶园,增设若干堤岛,水面曲折,一派休闲农庄风貌。

“四墓”为龚隹育墓、苏小小墓、武松墓和陈夔龙墓。龚隹育墓位于六和塔旁,是杭州不可多得的保护较为完整的清代士大夫墓葬实迹。通过保护整治,已成为濒临钱塘江畔的西湖风景区重要景点。苏小小墓、陈夔龙墓和武松墓原样修复。

2004年9月13日,西泠桥畔秋雨蒙蒙,历时3个月的苏小小墓和武松墓复建工程已近尾声,举行两墓封顶仪式。按传统的民俗惯例,墓里要埋放一些“压胜物”以示怀念。两个用“2004年9月13日”封的红色铁函,被分别放入题有“钱塘苏小小”和“宋义士武松”的石函,用特制的涂胶封口,最后放入两座墓中央,上面加土覆盖。据了解,每个石函中的“压胜物”主要有四件“宝贝”: 枚记录重修历史的印章;一张记载了两墓历史、文献和重修过程的光盘;一卷百余字记录两墓来历和重修情况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份从灵隐寺请来的《普庵咒经》经卷。

“五景点”是朱家里、魏庐、玉岑诗社、留余山居和三台阁。

维护两堤三岛、延续龙井茶文化

2005年实施8个项目,分别为两堤三岛、西湖博物馆、龙井村、龙井寺、韩美林艺术馆、北山街部分景点、灵隐寺山门牌坊、西湖学研究院等,实现了西湖的第四次推出。由此,西湖“东热、西旺、南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进一步恢复了西湖的自然和历史原貌。

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堆筑起来的白堤、苏堤、赵堤,如轻柔的绿色锦带飘浮在湖面上,把西湖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小南湖五个相互连通的大小水面。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处小岛,鼎立于外湖,如同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是从汉代以来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一池三岛布局的真实演绎。“两堤三岛”囊括了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和三潭印月等西湖十景中的四处,是西湖景色的精华。“三潭印月”更是成为西湖和杭州的形象标志。

以“两堤三岛”为核心的“西湖十景”,是中国早期最为完整的景观景例,对中国山水景观的布局、营造、品评、品名和审美具有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还为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皇家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实际范本,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从设计构思到具体景点,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和借鉴了西湖,甚至直接仿自西湖。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也有直接以西湖十景命名的景点。西湖的景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指导了唐宋以来中国风景名胜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西湖南线、西线、北线、东线分别得到了综合整治,西湖周边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两堤三岛”则少有变化。备受关注的西湖景区最核心区块一“两堤三岛”改造,并未改动总体平面格局,只是将对其绿化、植被及配套设施等作“适当修缮”。

“这个方案的出台慎之又慎,经历了多个部门几年的调研、修改和审议。”从2002年开始,杭州有关部门就提出“两堤”改造计划,初步设想是把两堤包括断桥在内的现有柏油路面改成石板路,以体现西湖整体协调之美。但这些计划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时,分歧较大,使改造方案一时难以确定。

经多方考虑,最终被定位于“适当修缮”:白堤保持并加强桃红柳绿的沿湖景观格调,重点突出“朗、艳”两大特色,再现“一株杨柳一株桃”景观。孤山延续历史文脉,恢复坡、白居易二公祠及“复旦光华”牌坊等人文景观。苏堤的修缮体现最小干预原则,尊重历史上苏堤的总体平面格局,在保护和修缮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增添垂钓区、临水铺装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同时优化植物配置。湖心亭重点恢复清代钱塘十景之一的“湖心平眺”,重建相传为清乾隆帝所题的“风月无边”御碑,尽量减少商业气味。“生态岛”阮公墩的修缮重点以增加岛上野趣为主,引种品种丰富的乡土植物,突出岛上的生态景观,保持“阮墩环 碧”的自然美景。而以“三潭印月”著称的小瀛洲,保持江南山水园林特色,还按原址原貌复建了“万字亭”景观,恢复曾为西湖十八景的“鱼沼秋蓉”,并利用岛上房间布设了清代浙江总督李卫陈列室,纪念他在浙江为官期间完成西湖十八景的开辟。

2005年9月1日国家建设部批准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上,龙井茶的保护首次进入了规划视野――要以世界遗产的保护要求严格保护西湖龙井茶。既要保护龙井茶基地面积总数不减少,还要保护龙井茶原产地周围环境特征,保护和保持传统种植、采摘、炒制方式,保持西湖龙井茶文化的原真性。

“山饮西湖,雾生龙井。”在西湖特殊的自然环境和长期人文积淀的共同影响下发展成型的龙井茶,是世界茶叶产品中的珍品,被誉为“中国绿茶皇后”。以龙井茶为代表中华茶文化,成为西湖文化的重要载体。西湖龙井茶文化景区整合工程,以表现茶文化为内容的“一寺、一村、一园”三个景群为整治重点,目的在于保护龙井茶原产地生态,保持西湖龙井茶文化的原真性。

古典园林布局的龙井寺,注重龙井茶在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内涵,表现“禅茶一味”以及龙井茶与书画、文学相结合的高雅情趣。龙井村通过对农居的修缮,以实体形式描述龙井茶的演化史。龙井山园演绎茶俗、茶礼以及饮茶所带来的茶文化内涵。

复建“龙井八景”是龙井茶文化景区整合工程的主要内容,一直持续到2D06年二期工程。

“龙井八景”位于龙井寺东北部的山坳中,这里群峰环绕,环境清幽,古木参天,溪水叮咚,自古以来都是杭州的游览胜地。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四次亲临龙井,四次亲笔为“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等“龙井八景”题名,并为龙井茶作诗赋歌。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龙井八景”逐渐被损坏、湮没。此次恢复、整治“龙井八景”,使龙井八景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以重现历史原貌。“八景”中的一片云、神运石、翠峰阁在龙井寺,已于2D05年基本整治完毕,2006年主要是恢复其余五景。恢复“龙井八景”后,园文部门专门在“八景”里建筑了 排诗碑廊,乾隆的8首手书原件被放大一倍,复制在仿古宣纸上。在乾隆和茶文化陈列室里,挂着专门从故宫博物馆等地找来的10张乾隆的南巡图片,这些图片之前在北京并未全部展出过,第一次亮相就选择在与乾隆皇帝有着渊源的龙井。

整修后的龙井寺依旧是市民和游客品茗赏景、寻古问今的好去处。“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龙井没井。”整修后的龙井寺里这潭泉水毫发未伤,市民和游客依然可以搅搅泉水,看看“龙须”。

集悠久茶历史、深厚茶文化、著名茶品牌、众多茶机构、发达茶产业于一身的杭州,在全国独一无二,有“茶都”之称。龙井茶文化景区的整治使之更加名副其实。

“杭州西湖・龙井茶”还是潜在的世界遗产。“在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中,有与酿酒有关的,有与种植业有关的,但还没听说过和茶有关的。”龙井茶文化对西湖文化有深远的影响,是“申遗”重要、独特的资源。

西湖虽然始终是中国人的美好情结,但是也有人认为,世界遗产的评判倾向于以西方文化为标准,只有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才会在断桥边想起白娘子,在孤山下想起苏曼殊,在灵隐寺想起济公和尚。其实具体的景点和历史人物只是表征,“从申请世界遗产的角度看,真正让外国人感兴趣的是这些东西将如何代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西湖的人文积淀无疑是中国乃至东方的典型,而“龙井茶对当地经济、文化的作用以及对中国茶文化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是申报遗产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杭州西湖・龙井茶”是杭州最佳的遗产组合。

民俗吴山,佛国灵隐

2006年10月1日,焕然一新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三大项目――灵隐景区一期工程、吴山景区一期工程(伍公山景区)和“龙井八景”恢复工程如期对中外游人开放,这是继2002年开展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以来西湖的第五次推出。

吴山是西湖群山中唯一深入市区的山坳,三面临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山因春秋时期为吴国的南界而得名,由西南到东北绵延而成一条弧形山岗,由紫阳山、城隍山、伍公山、云居山、粮道山、瑞石山等小山头组成。景区面积仅1.25平方千米,但却特色鲜明,历史上即有“山上城隍庙,山下清河坊”之称,山上香市,山下集市和庙会,每年来杭进香、游览、观潮、购物的人都要云集吴山,热闹非凡,成为杭城民俗文化积淀的中心和最佳演示舞台。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逐步整修了吴山城隍庙、三官庙、药王庙、东岳庙等历史文化遗迹,新建了城隍阁。但山上仍有伍公山、阮公祠、三茅观等景区有待整修。尤其是伍公山景区,是市民活动最为集中的所在。

伍公山景区整治主要实施的内容有:恢复吴山庙会,继承历史文化;整治游步道;完善景区绿化;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各类管线“上改下”工程,形成河坊街――城隍阁――伍公山――鼓楼――大井巷――胡庆余堂――河坊街的游览环线。伍公山成为一处反映杭州吴越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人文历史景区。

整合“大灵隐”,是此次“新西湖”的重点。

灵隐景区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的山峰之间。景区人文景观丰富,自古就是佛教胜地,名胜古迹众多。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峰石刻雕像,有位列“五十二刹”第二、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灵隐寺和以供奉观世音菩萨、讲解佛经著名的三天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隐寺和天竺三寺,还有被列为清代杭州十八景的“天竺香市”、“韬光观海”,元代钱塘十景之一的“冷泉猿啸”,以及动人的三生石的传说、济公活佛的传说等。还有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又不离宗教及民俗内涵的天竺香市。但是这里还存在景区内农居混杂,部分民居破旧不堪、卫生状况差、污染严重,许多历史人文景点和佛教寺院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等问题。

整合“大灵隐”,重点是改变游客过于集中在北麓灵隐寺附近的现状,尽量疏散游客,保护北麓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保护、游览设施完善、内外交通完善、农居点规划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历史文化挖掘、景点的修复等。其中北麓主要以保护灵隐寺及飞来峰造像为主,南麓主要是在保护三天竺寺的同时,积极发掘原有的历史文化景观,恢复天竺香市、整治法云古村等。把灵隐景区建成以林幽溪清的生态环境为基础,集佛教文化、石刻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以观光游览、宗教朝觐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

灵隐景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景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杭州的“瑰宝”。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程要恢复和保护好灵隐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生态,被称为西湖综合保护的“收官之战”。

灵隐寺由印度高僧慧理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创建,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十大古刹之一。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53年、1957年进行过全面整修。1988 年后至今作进一步扩建,相继建成药师殿、罗汉堂、华严殿等。灵隐景区“尽端式”的道路结构,狭小的公交车站和拥挤的入口处令许多游客心有余悸。一到节假日入口常常会出现人车拥堵的场景。主入口的整治,结合南北两涧及周围良好的自然环境,搬迁天外天餐馆和公交车站,拆除原有售票亭,设游客集散中心,合理安排人流,并把飞来峰山景和天外茶源景色引到主入口区,复建灵竺山门和佛国山门。除了保护灵隐寺,工程还对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永福寺、中印寺等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治和修缮。

沿天竺山支脉而建上天竺、中天竺和下天竺合称为“三天竺”。北宋咸平元年(998年)杭州知府张去华到天竺向观音祈雨“应验”后,前来祈求佑护和赐福的人纷至沓来,“三天竺”影响越来越大,形成“天竺香市”,成为一项西湖传统盛事。近年来村内人口增多,民居搭建杂乱,整体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天竺香市已渐衰退。2006年对天竺香市进行恢复建设,结合三个寺庙前的景观,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天竺路上的农居,恢复上香古道和天竺香市佛教文化意境的景观环境,修建电瓶车道,引入游客,使天竺路形成“市”,展现了天竺香市的历史和佛教文化内涵,成为游客体验佛教文化场所的又一处旅游休闲景点。

三生石、香林茶、白云茶也将得到恢复。三生石在灵隐寺背后的三天竺,也就是现在的法镜寺附近。这巨大的三块石头是飞来峰嶙峋乱石中的一组,据说分别代表前世、今世、后世。最东侧的一块石上刻着的便是坡在《僧圆泽传》中写到的圆泽禅师与李源在三生石隔世相约的故事。中间一块石的阴面用小篆刻着“三生石”三个字。天竺白云茶、香林茶是西湖龙井茶的起源,香林茶是茶叶发展史上最早的区别于团茶的散状“草茶”,后被辩才带住龙井种植最终发展为龙井茶的珍贵品种。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赞美的就是香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