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材料作文训练

材料作文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材料作文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1篇

作文题为第26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

从写作要求的变化中,我们应该明白,话题作文的要求相对较宽,命题作文指向较为明确,而材料作文则要动一番脑筋,作一番思辩。首先必须读懂材料,它的中心是什么,如果是叙述类的材料,还要分析说的是什么事,材料中人物或动植物具有什么身份、如何想的、说的和做的,更要剖析他们想、说、做的前因后果。此为第一步。第二步,必须将材料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接,即:一是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如材料中这样的人,二是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如材料中的事,三是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如材料所寓含的理。一旦对接得上,我们就会茅塞顿开。第三步,确立中心,写就成文。可以主要用记叙描写的方式演绎中心,可以主要以论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中心,也可以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诠释中心。

本材料属于生活类的寓言小故事,说它是生活类的故事,是因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与事可以说是多有所见,小到青年人的求学、工作与进步,大至国家的改革开放与发展;说它是寓言小故事,是因为材料简述了人与鸟的对话片段,把画眉鸟人格化了。为此,审题必须做好两项工作。首先,细致分析材料。内容是提出回到大森林的问题,放回森林的举动,回到森林后的感受。主人公是主人与鸟。形式主要是人鸟对话。其次,寓言现实对接。从主人的角度看,他的主观愿望本无可厚非,让“吃喝不愁”的画眉鸟到大森林里去见见世面,去经受风雨的历练,从鸟笼到森林,利于画眉鸟的发展和成长,但是,主人只是一厢情愿,忽视了

把画眉鸟放回森林前必要的适应性训练,使画眉鸟既无回到森林的心理准备,更无经得住风霜雨电磨炼考验的技能。当今,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见大世面,送他们去发达国家留学,而因为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有些青年要么生活不能独立,要么水土不服,搞得家长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不仅费了钱财,还耽误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特别是“狼爸”“虎妈”的所谓成功经验被相当一部分家长当作育子法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从画眉鸟的角度看,它说了两次话:“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俗语云:言为心声。前一句是说“不想去”,后一句是说“不适应”,寓意丰厚。前者可见依恋安乐窝、不愿吃辛受苦、一味享受的心态,后者则透露出习惯了笼子的画眉鸟不能适应森林的环境,认为“太大了”。由此,我们自然会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如有的人大学毕业了不想找工作,成天无所事事,吃的用的依旧是父母的血汗钱;有的人习惯了笼子般的生活,缺乏宏图大志,留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有的人心中有了框子,心地狭窄,不想去闯荡大的天下,干大的事业;有的人虽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因内心受到限制,即便外出干事业了,也常常是有始无终、铩羽而归……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主人与画眉鸟的关系角度和今天的生活实际进行对接。如今,生活中也有家长对子女、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属放手与引导脱节的现象。

因此,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构思:

1. 从内心的限制是最大束缚的角度立意。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画眉鸟之所以不想走出笼子,是因为它“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可以说,从物质到精神,它都受到限制,尽管有吃有喝有玩,但只能在笼子里。生活在物质方面的“笼子”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于精神方面的笼子里。否则,画眉鸟们就会乐意在森林里翱翔。

2. 从打破惯性思维、崇尚逆性思维的角度立意。画眉鸟之所以抱怨森林“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是因为它心中还是小得可怜的笼子,以笼子比之于森林,习惯于只要一跳,就可以吃到美食,喝到甘泉,更可以只要一展翅,就能到达笼子的边缘,无须出力流汗。而森林则无边无际,难以飞到边儿。

3. 从以新的思维适应新的环境的角度立意。从笼子里来到大森林的画眉鸟,先是不想走,后是不习惯,特别是不适应森林这一新的环境。也许森林美得让它眼花缭乱,大得让它应接不暇,产生一种懵懂感,甚至恐惧感,其根源是画眉鸟没有处理好环境变化了心理必须变化的问题。

4. 从砸破精神锁链、走出框框的角度立意。习惯于笼子式生活的画眉鸟嫌森林太大,其主因是它的心也被锁住了、框住了。其表现为:一是笼子小,要到其边缘,只需一跳,而要到达森林边缘则困难何其多;二是再美的笼子也会单调,而森林有花有草,也许画眉鸟认为单调更美。画眉鸟式的人,心里必然会有一种无形的笼子,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走出框框,解放思想。

5. 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角度立意。画眉鸟不能适应森林里的生活,是因为它心地狭窄,没有身在笼子里心怀大森林的胸怀。否则,它从笼子里走向大森林,不仅能适应大森林,还会在森林里自由飞翔,练就一身翱翔千万里的过人本领。

6. 从享受与付出的角度立意。画眉鸟不想离开笼子,因为笼子里生活无忧,无须它动腿动翅,一味享受生活,使之缺乏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久而久之,就成为好吃懒做的懦夫。

7. 从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角度立意。主人将画眉鸟放回森林,让其去更广阔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应该说主观愿望是对的,但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笼中生活的画眉鸟没有心理准备,更没有适应大森林的生活技能,要它不抱怨大森林之大以致飞不到边儿是不正常的事。一厢情愿的事是做不好的。

8. 从放手与引导的角度立意。从主人与画眉鸟的关系角度看,主人是画眉鸟的主人,画眉鸟是主人的画眉鸟。主人你要画眉鸟回归大自然,放手是件受人欢迎的好事,在打破画眉鸟心理上的笼子之前,就把它放出去,只能是“放手”,而不能让你放心。倘若能有足够的引导,飞进大森林的画眉鸟一定会如鱼得水。

写作该题作文,选取的材料可以涵盖古今中外,可以涉及自己他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他人的经典故事和言论都可入文。如:我刻骨铭心的一段学习经历,难以忘怀的一次演讲比赛,未能冲破心灵束缚的诗人海子,想打破但终究未能打破笼子的吴承恩,身困孤岛、冲破孤岛、重获自由的鲁滨逊……无论运用什么材料,都必须做到真实性、典型性。

关于文体的选择,我们可以这样设想:

如果写作记叙性文章,就可以叙述或编织能够演绎中心的故事,也可以用一线穿珠的方法,将两三个片段连缀于文章中心之上。必须注意的是角度要小,力求小中见大,滴水映日;情节要曲,力求曲径通幽,烘云托月;凸显细节描写,运用生动语言,使之形象感人。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教学策略

在社会教育理念不断发展下,高考作文命题也发展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从以往单一的作文命题变成了话题作文,而现如今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也开始逐渐出现在高考作文中。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指的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提供现实性的材料,以此来创设真实的情境,然后在情境中呈现出对立的问题,以此来增加任务型指,而考生则需要按照指令来进行写作,以此来解决这一问题。正是因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在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本文就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写作要求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师首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掌握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相比较于其他材料作文而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用限制性更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果还是采用之前的写作思维模式就很容易出现写作偏题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加强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指出作文中的“任务型指令”,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任务型指令来进行写作,这样才能避免偏题现象。例如,以“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真题”为例,其中立意中提出:小陈举报父亲是出于对父亲的爱、对他人的负责和对生命的敬畏,针对这一立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将其写成“敬畏生命,对他人负责”,这就明显的偏题了,因为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其范围十分的广,在这种写作思维下,学生写作内容就很难和女儿举报父亲这件事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这一现象就明显的没有按照指令“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来进行写作,最终肯定就会判偏题。为此,教师在高中语文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加强审题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写作要求。

二、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喜欢写一些套路议论文,主要指的是开头提出观点主体分三段进行写作,并且每一段都有一个分论点,并且论点中存在一些名人事例结尾进行点题和归纳,这种作文写作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称之为高考体作文,所以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多是采用这一形式,而且还不去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篇文章都是空话,这种写作形式之前或许还能存在,但是,在现如今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下,这种文章是很难得分的。针对这一点,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养成较为简单的归纳推理、因果分析、概念分析等能力,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将文思如泉涌,最终有效地实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价值。

三、加强对时事素材的关注,让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练习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师要想真正发挥其价值,除了要对学生加强审题、思维训练之外,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时事素材的关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时事,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练习,这样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发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正所谓关注新闻时事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天下大事,还能洞悉世界变化,另外,对于时事的关注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过程,这样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关注时事新闻的时候,多考虑一下以下几个问题:新闻事件性质是什么样的?和其他事件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你觉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要怎么解决?等。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时评写作练习,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理性表达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多加关注时事新闻,以此来促进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实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审题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写作写作;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加强对,事素材的关注,让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陈隆鑫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华侨中学

【参考文献】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3篇

2012高考作文命题有以下特点:

1 命题类型:基本上是材料作文。江苏卷提供材料及作文标题,湖南是图片加材料作文,其他省市全是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在文体上,江西卷规定必须写议论文外,北京卷、上海卷规定诗歌除外文体任选,其他各省市都是文体自选。

2 材料类型:生活故事与言论为主。7个省市的材料是生活中的故事,体现了新课改要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要求。5个省市的材料是言论,其中有的是名言,有的是一般议论文字,这些言论,多以励志与精神追求为主,也体现了课改对学生价值取向的要求;另外有4个省市的是寓言故事或诗文,1个省市是图文。内容多是对生活的思考。

3 思想导向:言论材料获得好评。在材料类型中,选取生活故事的虽多,但普遍认为出得好的还是广东、山东、上海、福建等省市以言论为材料的作文题。它们总的特点是大气、凝重、内涵丰富。既显历史文化底蕴,又具鲜明时代特征,引导学生不仅只关注小我,还要关心家国,培养奋发向上的人生观。

4 思维张力:言论材料内涵更为丰富,更具思维张力。好的作文题要有利选材。既要让同学们有话可说,又要让擅长写作者能尽展才气,在阅卷中有利于加大区分度。广东等省的几则言论材料作文题在内涵上显得比生活故事更为丰富,更具思维张力,能引发同学们多向思考,有利触发考生灵感,从而使同学们各显神通。

一般来说,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的立意比较单一,但其寓意一般是蕴含在故事之中的,而有些作文题却点明了含意,如全国作文题“甩掉多余的顾虑”:图片或漫画本可是多义的,但却观点外露(如湖南作文题),就有可能干卷一面,使得本来作文阅卷评分“往中间挤”的现象更为突出。

以湖南题的一双手的图片文字为例,“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还不如这样说为好:“这双手既可以说是伸出,也可以说是摊开:既可以说是托起(张大不准确),也可以说是捧起……它能引发你什么联想呢?”比如伸手,既可以表服务,也可以表贪婪;既可以表友谊,也可以表乞讨……

2013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话题作文由于立意太过宽泛,宿构之作难免,已成为历史。

命题作文的缺点是容易套作,难出佳作。以2009年的湖南满分作文《早》的片段为例,由于套作,而出现很多病句:

于是懂得,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本句不合事理。早,是个副词,它后面可以修饰很多动词。“早”的外延太多,“早恋、早婚、早衰”,难道也是人生的亮丽色彩、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早(“早”后面缺少动词)来鼓舞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早”后面缺少动词)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早”后面缺少动词)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早”后面缺少动词)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乍看这段文字很有文采,其实这段文字显然是背来的。作者背诵范文,不知变通。原来可能是这样的:

于是懂得,理想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理想来鼓舞自我,何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理想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理想的激励,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理想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作者不过是把“理想”换成了“早”而已。此类作文,全国各省市满分作文中不少。

根据前面对2012年作文题的分析以及话题与命题作文的弊端,可以推知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仍以材料作文为主:二是有可能言论材料多于故事材料:三是少数省市出现漫画作文,但漫画或者故事的意蕴不会太明显,即不大可能出现明确的观点:四是可能有几个省市出现富有诗意的或者形象语言的命题作文,这样的作文题可能是有多种含义的(比如“吹尽狂沙始到金”“飞瀑之下,必有深渊”)。因为今年全是材料作文,有的省可能想有变化,但尽量会避免容易套作的作文题。

作文复习训练方略

1 针对偏题与思路不清的现象,要加强各类作文命题的审题构思训练,重点是突出材料作文,但其他类型不可偏废。解决偏题现象的方法,主要是以题目(材料)为“矢”,射“现实生活”之“的”,这样很容易审准题意。

2 针对思想肤浅与内容空洞的现象,要加强课外阅读。千万不要读满分作文类书籍,而要读大家写的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作品。既可提高阅读能力,又可积累写作素材与观点。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分层次 序列化 考场写作 审题立意 语言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17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我们在作文备考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别的专题无法企及的。可是,作文备考始终是高三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一件事。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甚至非常惧怕写作,写作文成了“憋”作文,并且“难产”出来的习作往往存在偏离题意、立意平庸、材料枯旧、结构老套甚至混乱、语言干瘪死板等弊病。正如马正平在《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所说,我们的学生写作既存在动力性困难又存在能力性困难。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两方面的困难,为考场作文有效增分?笔者的探索是:在高三开学伊始,将学生按语文综合素质大致分为中上层次和后进层次,针对他们的特点,采取序列化训练指导的方式,重点突破考场写作审题立意和语言形式两大难关,进而提高学生的考场写作能力。

一、基于学情的分层次序列化训练

笔者面对的学生虽然大多数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也不好,在全市参照系中仅属中下层次,但学生还是存有很大的差异。就以笔者今年高三接手的两个班为例,在2015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中,这两个班学生中语文总分最高分为110分,而最低分只有33分,及格率仅有20.8%,总分60分以下的学生就占到12%。由于100分以上人数不到10人,且最高分只有110分,所以其实并不存在所谓优秀生。基于此,笔者依据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把学生大致分为中上层次和学困层次。中上层次的提升目标是语文总分115分以上,达到优秀层次,是为优等提升层;学困层次的提升目标则是语文总分90分以上,将其称为后进层。优等提升层学生的作文目标是48分以上,后进生的作文目标是43分以上。

分层以后,笔者开始通过序列化训练指导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对于占大多数的后进生群体,主要是通过自编学案等辅助材料依次对他们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方法指导,行文点题和扣题方法指导,记叙文、议论文文体规范,议论文分论点的确立方法指导,议论文的层递式、并列式、对照式结构方法指导,议论文例证法的运用等训练;对于中上层学生群体,则在后进生训练的基础上加上记叙文开头与结尾技法、构思技巧及曲笔技巧等的指导与训练。此不赘述。

二、分层次审题立意训练

开展分层次审题立意训练,后进层准确审题苦练扣题方法,优等提升层追求立意出新艺术扣题。

1.后进层学会准确审题,优等提升层追求新意深意

笔者首先从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尤其是广东高考作文题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材料引……”型新材料作文特点,了解新材料作文题的审题要领。通过对2013年、2014年广东及其他一些省市高考作文题的具体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新材料作文因材料的存在而形成的明确规定性和限制性;因其材料细节的复杂性、材料内涵的丰富性、材料思想的可辩性、材料倾向的模糊性等因素使作文立意角度具有多样性等特征,让学生明白准确审题的重要性。

当然,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要真正会做才不会恐慌。所以,笔者非常重视在训练中让学生一点一点地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开始,在长达三周的时间里,笔者每天给学生提供一个精选的新材料作文题,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不一定要求写成完整作文,只是要求学生思考材料主旨,写出审题角度并在全班交流,统一讲评,以打开学生思考材料的眼界与思路。在此过程中,力争做到让后进层次的学生能准确审题,找准自己的立意角度;引导优等提升层的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能深入思考材料,打破常规,追求新鲜深刻的立意。在对每一个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分析讲评中,笔者会在评语中或当众口头表扬那些能准确审题立意的后进学生,在评语或面批中指导那些优秀提升层的学生,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进而获得新鲜的作文立意。

2.后进层练熟扣题方法,优等提升层讲究扣题艺术

在学生基本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之后,后进生基本能围绕材料主题准确地审题立意,优等提升层学生在做到准确审题的基础上还能力求有新鲜、较为深刻的立意。笔者通过学生自己习作中的实例引导他们分析写作过程中扣题的重要性,继而印发《让你的作文亮起来系列学案之行文如何点题和扣题》,让各层次的学生学会点题扣题的基本方法。紧接着推出高密度的点题扣题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在随后的作文教学中反复强化点题扣题的意识。

在此过程中,对后进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在作文的标题、开头语段、论证段落的首句、尾段等处利用“字面重复点题”等方式高频点题,推荐这类学生采用“明点”的方式点题;要求优等提升层在这些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力争做到采用“字面重复点题”和“变奏点题”结合、“明点”和“暗点”结合的点题扣题方式,力求点题自然,讲究扣题的艺术性。

三、分层次语言形式训练

开展分层次语言形式训练,后进层练出结构美,优等提升层练出语言美。

在语言形式方面,基于学情,后进生适度放弃语言美,侧重追求结构形式美;而对于少数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优等学生,在语言形式上力求通过引导读与写的训练,练出作文的语言美。

在追求后进生的作文结构美方面,笔者主要通过编订印发并引导他们研习“让你的作文亮起来”系列学案之《行文如何点题和扣题》《议论文分论点的确立》《议论文的横列式结构》《层递式与对照式结构》等学案,让他们学会点题扣题、设置议论文分论点、掌握议论文的几种结构方式,进而使文章思路清晰,具有结构美。其中,对于读写能力特别差的学生,笔者特别强调点题扣题、层递式结构的训练。这不仅能强化他们的文章结构,主要还能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有效地解决“写不完”“写不下去”等问题。在语言方面,力求表述准确、流畅,适度放弃对优美的追求。

在日常的备考中,笔者非常注重打通高考其他考点与作文的关系,做到融会贯通。学生的审题能力反映的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和语言运用的备考过程中,注重引导他们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文意,启发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在与读和写都有关的一些题型题点(如压缩语段、语句补写、情景写作等)的训练与讲评中,有意识地打通语文备考各考点的关系,让复习效率最大化。

在优秀生的培养中,笔者结构美和语言美两手都抓,力求两手都要抓实。不过,除了强调点题扣题外,结构方面并不过多限制。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推荐这些学生阅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是一些思辨性强、语言优美的散文,比如余秋雨、毕淑敏、刘亮程、刀尔登等人的散文集。另外,在开学之初笔者就倡议班上学生人手一份杂志,如《萌芽》《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等,鼓励他们对文本深入思考,同学间交流讨论,为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单独或分组的指导中,笔者精选了一批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有模仿价值的好文章让优等提升层的学生进行仿写,定期进行仿写讲评。一般采用面批和小组交流评价的方式,对他们的文章进行反复的修改、优化。笔者还鼓励并指导这一层次的学生尝试书信、实验说明、商品说明书、调查报告等创新体裁的写作。有两个学生练得有模有样,在第三次调研考试中分别获得48分、52分的成绩,信心倍增。

四、分层次的作文评价

进行分层次的作文评价,对后进层作“低分高评价”,对优等提升层作“高分低评价”。

在分层次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配合分层次的作文评价。高考评分是一把尺子,但教师平时的评价标准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平时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的作文评价中,我们总体应以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分层目标,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分别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和形式进行评价。如对优等提升层可采用“高分低评价”的方式,讲评时当众朗诵高分习作,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指出作文不足,对他们多提要求,使之不得沾沾自喜,鞭策继续提高;而对后进学生则采取“低分高评价”的方式,多肯定其进步与成功之处,使之看了评语不灰心丧气,而是受到鼓舞,继而能扬长避短。对后进学生的作文,亦可选取写得好的片段,在全班朗诵,大力表扬,肯定进步和优点,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增强自信心,尝到成功的甜头。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站在自己写作的“起跑线”上,各自向前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处于“乐写”的情境之中,快乐地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高考作文备考中,通过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帮助学生打通考场写作审题立意和语言形式这两条“经脉”是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就以2015届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共118人为例,经过一轮作文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在惠州市调研三中已初见成效,作文平均分为417分, 43分以上人数比例占40.3%,48分以上人数比例占8.9%。对比调研一,进步是明显的。相信在二轮复习中再配合提升训练,学生个体作文成绩还能有所提升。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在机缘巧合之下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练就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从而成就一番英雄伟业。笔者的学生也许没有张无忌的天资,但笔者始终相信他们的可塑性极强,提升空间极大,只要备考得法,他们也能在作文上各有作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 参 考 文 献 ]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忠康.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5篇

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传统材料作文而言的,两者都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传统材料作文限制多,限定文体,要求作文时必须结合材料。新材料作文则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也称为题意作文,即命题人仅仅给出材料,但是不给出话题,学生可以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话题和角度进行立意,自主选择作文的文体,自主给出作文题目。新材料作文可以叙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大事小事,新材料可能是单一材料,也可能是多则材料、漫画图片,而且新形式在不断增加,但主要还是以单一材料为主。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单一的新材料作文如何审好题,立好意。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得分的关键所在。

审题立意,即对所给材料进行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从中正确判断文题所要求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手法及文章格调。其中立意是最关键的一步,“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是根据材料确定好一个明确的中心,立好意是紧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具有启发性的、贴近时代的、充满哲理的立意。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出题者一般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注重题目设置的开放性,比如“自选角度”、“选好角度”、“选择一个侧面”等,虽然表面上为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无疑增加了考生权衡和选择的难度,增加了选题的时间。而且在立意方面,考生要透析材料本质,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总结过程,由浅及深,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有时考生很难读出出题者的观点。以安徽卷材料作文“梯子不用时可以横着放”为例,材料中客户角度的观点是: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如果转换思路,则问题迎刃而解,题意中心是“转换思路”,但是有的考生却得出了“注意细节”、“处处小心”等观点,与出题者意图相差甚远,得分自然就低。

为了能让考生掌握好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训练,将审题立意提到一个高度重视的层面。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要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及难的步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训练好单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不仅是大势所趋,更可以为多则材料作文打好基础。在训练单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应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步步深入。

一、关键语句审题法

有的材料作文中关键性语句就是整个材料的中心,是材料的主旨,只要抓住这样的关键语句进行思考,就可以准确把握题意。教师要先将这种方法向学生讲解清楚,然后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资料进行练习。

例1:贝利是巴西足球名将,他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记者采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答案是:“下一个!”当他踢进一千多个球,成为世界著名球王时,记者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而答案依然是:“下一个!”

在这篇材料中,教师指导学生时要抓住关键词“下一个”,通过该词得出“永不满足、再接再厉的奋斗拼搏精神”的题意。

二、联想迁移引申法

有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故事或者某种自然现象,即便含有关键语句,拿材料本身做文章也没有多大效果。这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必须向和社会、和人类相类似的现象靠拢,从而确立写作的主题,需要用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联想迁移能力,这就比例1有难度。此时学生应先全面阅读材料,然后寻找材料中具有哲理的句子,细心揣摩,进而联想引申到社会现实中的相关现象,确定写作中心主题。

三、以果溯因审题法

因果关系是世界上最基础的事物联系形式,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相连。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中,采用以果溯因法,根据材料结果推理出造成该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够找到非常好的立意。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因此需要着重讲解,让每个学生学会并能灵活应用。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在一口井里捞鱼,第一天网捞成果是两条大鲤鱼,第二天网捞成果是三条青鱼,第三天网捞成果仅是几个虾米,第四天、五天一无所获,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采用以果溯因法,结果是两条大鲤鱼,三条青鱼,几个虾米到一无所获,追寻原因,就是井里捞鱼,总有捞完的时候,因此快速明白材料主旨:到广阔的空间撒网,方有更加丰硕的收获。

四、联系实际审题法

联系实际的新材料已经成为当下高考作文的宠儿,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就引入总理的故事,作文话题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于丹教授对现在高考作文的评价是“很社会,很当下,很思维”。对于这类材料,审题立意应该进行以下训练:

1.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关注时事是现在高中生的必修学习项目,不仅是政治考试,更是作文写作的必备基础。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方法有:(1)提醒学生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注意对重要时事进行摘抄记录,让学生认识到多关心时事,常写时评,对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大有好处。(2)教师和家长配合,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阅读报纸的好习惯。

2.要深挖材料

对于未直接说出所映射的社会问题的材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全面阅读后,继续深挖材料,将能联系到的社会实际问题都标记出来。

3.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

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观点,把道理讲解明白,要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品质。如果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扭曲的,那么文章的立意一定是有问题的。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6篇

一、在作文教学理论方面大胆“探究”

(1)认识的独到性。作文就是写对生活的认识。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出现着一个又一个的新事物,我们只有在平时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就会从哪怕是一般人都不经意的小事中得到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2)材料的独特性。作文的素材源自于生活,而人的生活经历是千差万别的。作为作文的材料,应该是独特的。所谓“独特”,就是尽量不与别人重复,更不能人云亦云。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绘童年的自由乐土――百草园,那里有让他喜爱的昆虫、植物和有趣的游戏,又写了与百草园生活形成对比的呆板的私塾生活,这就是鲁迅的独特生活经历的真实再现。而我们同学的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这就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的现象。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上所见所闻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3)情感的独立性。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具有独特个性。情感独立就是不要重复他人、附和他人,不要为取悦他人而造情、矫情、抒假情。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所抒发的感情是不同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需要的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而我们的写作要做到次次有心得,篇篇有新意。

(4)写作的独运性。写作的独运性即“笔墨自由”,也就是指写作的内容广泛,不受任何限制;文章的形式开放,不受任何约束。写作时要全神贯注于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用笔法宣泄你发自内心的情感,用文字去描绘你难以忘却的瞬间。在作文中要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二、在作文教学实践方面大胆“创新”

结合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中作文教学实际情况,我参加并制定实施了“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创新研究”的课题科研计划,在作文教学实践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1)目的:围绕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写作兴趣和作文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2)思路: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批”的传统方式,把作文教学中“师生交流”特别是“学生交流”放在重要位置,将学生按照能力高低每四人分成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和交流评价,不仅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在交流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言的表述能力。每次作文按训练重点设计活页的专用格式纸张,使学生在写作和交流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3)任务:“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创新研究”的课题科研计划中明确了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即安排大作文训练7次,用18课时完成;安排小作文训练8次,用12课时完成。这里面着重安排了学生习作交流这一环节,让他们写作前交流――“怎样写”,写作后交流――“写得怎样”。过去的作文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写、教师批,教师把精力放在作文的批改上,放弃了学生训练的主体性。而现在的作文教学,教师指导并加强学生的训练(包括写作训练和交流训练),作文的批改为训练服务,在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对同一文题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立意,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4)效果:经过一年多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学生很喜欢这种方法,他们主动参与,积极交流,每次作文训练卷面整洁,质量较以前大大提高。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每次作文都能够按照老师设计的程序一步一步完成,学生交作文作业的情况较以前的95%左右上升到现在的100%。错别字、病句较以前大幅度减少。在交流中,学生互相纠正,互相学习,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7篇

一、指导学生积累材料

写作文要有材料,既要有生活材料,也要有语言材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情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就谈不上写好作文。因此,培养学生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能力是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

1.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材料

首先,老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特别是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要布置他们在学校里、家庭里观察新人新事、新气象,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让学生到社会环境中去观察各种人、各种景象,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夏秋冬四季景物的变化。在观察中,让学生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去感受,使他们增长见识,受到教育。

其次,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把观察、感知所得写下来。观察到的东西越多,记叙越多,积累的生活材料就越多。生活材料积累多了,学生作文时,这些材料就会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一一浮现,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学生就不会再为无事可写而苦恼了。

2.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作文是用语言来反映自己观察、感知过的社会生活。作文的语言材料从何而来?主要从阅读中得来。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是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它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丰富学生的词语、句型和表达方式。阅读也是学生从别人的文章和著作中获取间接知识经验的窗口。这些间接的知识经验,也是学生作文必需的积累。阅读还可以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思想感情。

要抓好阅读训练,首先,老师要改进阅读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所选课文多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这些课文,不仅能给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作文范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要重视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理解和内化运用学过的字、词、句、段、篇,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这些都是储备语言材料的好方法。

其次,老师应按照小语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中吸取语言营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这也是积累语言材料必不可少的渠道。

二、激发学生情趣,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因素。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强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

1.激励引导,激发兴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现代“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之中。

2.引导想象,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所学课文中能触发学生想象的诱导物,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把阅读、作文融为一体。许多课文言虽毕,而意未尽,留有无穷的余味,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十分感兴趣,喜欢刨根究底。针对学生这一特殊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文章的脉络进行合理的想象,续写课文。实践证明这种作文练习学生有话可说,兴致高,收效好。

3.捕捉时机,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来。”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都是我们亲眼见到,亲身经历的,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让学生“寻找到它的源头”,使其置身其境,言之有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把作文写具体,要先“说”后“写”

学生要把作文“写”具体,在动笔之前有一个重要环节,即首先要“说”具体。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针对一些作文中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现象,应启发学生在口述作文时一步步地、反复地追问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使学生通过一次次地追问,直到追出作文中所要描写的具体的情节。如写《我敬佩的人》,我提示学生:敬佩谁,为什么敬佩,哪件事最能说明这个人值得敬佩呢?这个人物在某个具体的事例中表现如何?他(她)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表情神态如何呢?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哪些特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如果能把文章说具体了。那么,他在说的基础上就容易把作文写具体了,就有效地克服了下笔难,下笔无物的问题。

材料作文训练范文第8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我重温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中有关作文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论述。并以叶老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地进行了“以生活为源头,加强日记练笔训练”的作文教学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学会观察,积累材料。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的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养成细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培养自立、自强、自省、自尊等优良素质,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提高整体素质。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材料的问题,才谈得到写作技巧的问题。”材料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搜集、积累材料是作文入门的首要基本功。

比如学校开运动会我就让学生随时将场上感人的事情写下来。有的同学参加了长跑,体验很深,就写《坚持就是胜利》;有的同学因为连续几次都没有获得名次就写《重要的是过程》;有的同学写《众志成城》;有的同学写《只有尽力才不会后悔》……这些作品写得相当真挚感人,只要注意开头和结尾的润色就是很好的作文,当然这些素材也成了学生将来很好的写作内容。

我所带的几届学生的日记训练,都可以看到日记对作文成功的作用很显著。他们刚入学时写作文总是“没啥可写”,或者“炒冷饭”,老是写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学题材;或者抄作文选。显然他们缺少观察生活,缺乏作文的材料。不少学生因苦于没材料而讨厌作文害怕作文。接受日记训练、配合课内作文教学后,状况不断地改善。毕业时,作文水平明显地提高了。

二.关注生活,学会做“人”。

叶老曾经说:“我们要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作文。为此,我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湖光山色、花鸟虫鱼,娱悦人心,处处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常要求学生写和父母有关的日记。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就让学生写《我的爸爸妈妈》。学生取题,《今天我终于读懂了父爱》、《大爱无言》、《父爱如山》、《像空气一样的爱》……学生不但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并且再次体会生活中父母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只是因为拥有便习惯了,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并不珍惜。于是学生便知道父母的唠叨里有爱,父母的责骂声中有爱,父母晚上端来的牛奶中有爱,父母上学前要我们路上小心的叮咛中有爱,放学时父母校门口的等待有爱,下雨了匆匆而来送伞中有爱,有病了放下一切送你上医院中有爱……当学生懂得了爱,就学会了认真踏实,不再逆反。可以说这些日记及时让学生将课堂的感情变成了一种对自己灵魂的扣问,对生活的一次反思。

在写日记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做到了说心里话、说真话,这便起到了求真、求实的作用。“生活即作文”,绝大部分学生在日记中都规劝、要求自己上进、助人、改过、扬长,针砭假丑恶,颂扬真善美,这引导学生学做人,做真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美。

三.激发兴趣,尽情发挥。

作文,通常要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选择好材料之后,又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过渡等。日记则不同,它没有作文这么多、这么严的要求。较之作文来说,日记是相当自由的。因此,在训练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曾经做过的、曾经听到的、曾经看到的,都是可写的内容,自己的欢乐、痛苦、希望、悔恨等都是可以表现的主题。在写作上不作任何限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尽情“倾吐”,学生果然“胆大包天”起来了……诸如此类,都被学生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对此,我对学生的大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们这才明白:原来作文就是这么写的!就像写日记这样简单,写出自己的见闻、经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