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圣诞手抄报

圣诞手抄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圣诞手抄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1篇

1、Christmas ,annual December 25, it is the Christian that commemorates the life that Jesus emerges, called Christmas Day. It is Christmas Day during the festival on January 6 of next year since December 24. During Christmas, the Christians of various countries hold the grand memorial. Actually it was the Christians festival on Christmas Day, because people extremely paid attention to, it becomes one festival for the entire people, it is the most grand festival in one year of western countries, can equate with New Year , the similar our country spends the Spring Festival。

2、翻译: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它是基督教纪念耶稣的生命的出现,称为圣诞节。这是圣诞节节日期间明年1月6日,自从去年12月24日。在圣诞节,基督徒举行盛大各国的纪念碑。实际上它是基督教的节日在圣诞节这一天,因为人们非常重视,它成为整个人的节日,它是最盛大的节日在一年的西方国家,数不胜数的新年,同样的重视程度像我们的国家度过春节。

(来源:文章屋网 )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团活动;英语教学;自主;创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改革、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好英语社团活动是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带动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社团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然而大量词汇、短文的背诵及枯燥乏味的语言点讲解常常使得学生兴味索然。而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在自由、欢快的氛围中接受新东西。首先,社团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基础技能的学习与运用及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信息,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其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不同需要和利益,社团活动的活动类型丰富多样,如:English corner(英语角)、Audio-video corner(视听角)、Reading corner(阅读角)、Writing corner(写作角)、Household corner(生活角)等,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同时在活动内容的组织上,力求范围广泛、生动、新颖,让活动随时融入身边人、身边事,赋予英语活动“与时俱进”,从而促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最后,社团活动的场所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作出大胆选择,可以在教室,可以在草地、树底、河边;座位也可以自由设计,扇形、圆形、对称形、一字形等,不拘一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次次心动中掀起情感波澜,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学习境界。

二、社团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之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在社团活动中,我们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广泛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

下面以某校English corner活动为案例。活动背景及主题:圣诞节即将来临,以此为契机,举办以“Merry Christmas”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

活动目的:1.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创造学校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2.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3.拓展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4.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组织策划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会员查找圣诞节资料,设计、制作英语手抄报。2.会员精心布置活动场地,粘贴准备好的手抄报,让活动环境充满浓浓的节日气氛。3.师生合作,准备圣诞音乐、歌曲以及圣诞礼物。

活动内容:1.歌曲串串连:跟着圣诞音乐(歌曲)、依据投影的歌词,欣赏并跟唱圣诞歌曲。2.自由论谈:投影相关提示(如:话题、词汇等),就圣诞节为话题,分组用英语互相交流,互通有无,为下一轮活动做好准备。3.竞答比赛:先由圣诞老人(教师扮演)发问,各组进行抢答;再由各组组员之间互问互答。答对者、提问者、得分最高的小组均可得到圣诞礼物。4.才艺展示:各组准备一个与圣诞节相关的英语节目,鼓励组内全员参与,形式不限,如:朗诵、小短剧、唱歌、讲故事等。

社团活动给传统教育注入了活力,寓教于乐,让师生解放了思想,跳出了书本的禁锢,拓展、开放了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久以来,迫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让学生在大堆的题海中“磨炼”应试技巧,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从而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社团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激发学生自发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的愉快,激励学生设想和创造某些现实生活中尚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东西,学生在自发地、愉快地学习时,灵感、才华、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费希特所说:“在这种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中,学生不管其天赋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纯洁之情的途径,那就是鼓励学生自发的活动”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它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活动中可以自编自演英语短剧、角色配音、创意制作英语小报等,也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展示或比赛活动。如:阅读笔记展示、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还可以在一些国外节假日里,如万圣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举行一些相应的英语活动。这样学生就会从活动中受到激励和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开展好有效的社团活动,将英语社团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告别“纸上谈兵”。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改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1-006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掌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策略和能力,对于有效拓展英语教学途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切实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英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生活中各类资源有效转化利用,为英语教学服务。教师通过研读文献、教学实践、备课组研讨再实践等方法对“如何有效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总结出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有效整合利用现有教材资源

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经过众多专家的多轮审核,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教材,将教材资源有效利用,适度延伸,发掘出诸如教材中小诗、歌曲的作用,将教材利用最大化。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明白教材只是个例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取舍。研究发现,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存在着词汇量偏少、句型的编排不太合理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补充,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某些重难点语法知识采用先集中讲解、后分散重复练习的方法,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常见的词汇及句型进行整合,编写既可以诵读又可以演唱的英语韵律儿歌,通过课前、课间诵读演唱,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能让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学所用。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创建,实现网络班班通,班班配有电子白板,能实现即时上网、千兆进校园、百兆上桌面;学生的家中大都接入网络宽带,通过电脑、手机能上网搜索,网络资源开发的硬件建设已经到位。因此,教师要通过在学校演示网络搜索、资料下载、保存方法,使学生都能掌握网络资源搜索的基本方法。例如,“搜老师”的出现突破了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资源查找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接受学习教育;在查找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提问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学完6A Unit 6 Holidays 这个单元后,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西方国家是如何过Christmas Day的。虽说现在不少学生也过圣诞节,但除了圣诞老人和袜子里的礼物,真正了解圣诞节的并不多。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对圣诞节的由来以及西方人在这一天的表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Christmas 知多少”的PPT汇报,让大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教师将学生们关于Christmas的手抄报系列图片放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则让学生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三、英语课程资源开发要重视英语学习氛围的有效创设和利用

实践证明,要想学好英语,英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开发这类环境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看、多说、想说、乐学的氛围,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一是校园环境资源的利用。例如,在校园的各类指示牌、校内悬挂的名人名言上用英语标注,体育大课间活动时英语儿歌、英文歌曲的播放,学校“小喇叭”广播电台英语节目的播出等。二是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的创设。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英语环境的布置,如班级英语角、英语类黑板报、英语图书角,让学生订阅《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英语》等报刊,由W生每天从报刊上摘一则或几则有哲理的小故事在全班分享。分享方式可以是抄录在班级黑板报一角,可以是QQ群中,也可以是早读课时朗读。教师还可以将适合学生的英语光盘、影视类节目推荐给学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其中的经典对话还可以让学生配音,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学校还可以经常开展英语节活动,通过英语书写我最棒、英语手抄报我能行、英语故事我来讲、英语童话剧我来演等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英语课程资源开发时,教师要力求所开发的资源思想上要健康,内容上要科学,语言上要准确。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乐学,进而好学,感受到英语就在生活中。教师要重视有效指导,做到扶放结合,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教师要发挥学习积极分子的作用,用学习积极分子的感召力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秀英.浅析小学英语学习中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4(24).

[2]张月英.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4(02).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4篇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英国语言学家多拉(R.Lado)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海母思(D.H.Hymes)指出,?H仅学习某种语言进行交际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使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必须懂得什么时候使用何种得体的语言形式,怎样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客气或是不客气,友好或是不友好等等。可以说,“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是基于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文化教学有助于避免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错误”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笑不起来?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在东方,更强调集体表现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和个性张扬,他们认为,不愿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和奇怪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问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文化错误主要表现在称呼方面、问候语方面、对赞扬的反应方面、谈论的话题、词语以及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等。

三、全方位实施文化渗透教学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材授课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异国文化。通过制作一些相关的PPt /flash,或是观看一些英语原声电影,动画片或是科普短片,不但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的语言学习,提高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与欣赏。

2.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中西比较

在教授校本教材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就同一主题进行比较,如食品、习俗、节日等,从而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大的主题如节日――春节和圣诞节,将这两个重大的节日进行比较,师生间的活动可以通过问答进行When's Christmas Day/Spring Festiva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Christmas Day/ at Spring Festival?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Why?把西方的传统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能是他们体会不同的文化差异。

3.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实践活动

(1)创办英语角

可以在班级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或定期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等。

(2)搜集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材料

通过开展探究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项目调研等方式来搜集一些反映英语国家或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材料。在教学中,结合所搜索的资料对教材中的相关话题进行延伸、拓展或讨论。如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区别;中西餐桌礼仪对比;中西禁忌语之异同;中西节日对比;不同国家急救电话号码的对比等。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交际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文化意识目标,并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目标。

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目前跨文化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很难学到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实际交际能力;反之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那么正确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的尝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只有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我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营造跨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

1.利用课内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英语国家教室的布置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有的班是手工英语卡片展览,有的班是实物布置,有的班是英语手抄报展。布置完后,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在课桌摆放方面,英语国家的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和其他任课教师协商后,我对课桌采取了调整,在教室中间留出了一块“舞台”供学生自由表演和展示。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缩短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多、更方便了。

2.利用课外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提议他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促进他们的课余英语学习。我还利用英国家的传统节日,通过讲座、英语剧表演、故事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多途径地接触英语文化,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英语文化方面的知识,又增加实践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二)激活教材内容,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英文化差异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于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结合英语传统,激活英语教材。

传统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常常巧借这些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Day”时,我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通过网络资源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展示圣诞图片,播放圣诞歌曲等。同时,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的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通过适当引入英语传统,不仅能激活教材,还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2.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激活英语教材。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大量存在。比如,在教学中,我讲解了中英方文化里“颜色”的不同运用。如中文里的“黑”与英文里的“black”虽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却存有差异,中文里的“鼻青脸肿”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来表示的。“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tea”。“green”在英文里还可以用来表示无经验、不成熟。“blue”一词在“You are blue.”中则表示“伤心、难过”的意思。通过文化比较,可以让学生逐渐减少受母语影响造成的语言误用。通过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

(三)教授英语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英语背景知识,对提高交际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才能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进行得体的交际。比如在见面时,中国人通常用“去哪儿”、“忙吗”、“吃了吗”等,表示友好的问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而在外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他们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表示类似的意思。如果无视其中的文化差异,生搬硬套,就免不了产生一些误会。

三、结语

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钟启泉,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6篇

1、秋天,果实累累农民伯伯们满载而归,喜气洋洋。

2、圣诞节早上,我带着家人的祝福来到学校,收到了同学的节日礼物,上课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有“希望之星”奖励。今天可真是满载而归呀!

3、购物节的产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我满载而归。

4、星期日,我和爸爸去捉跳跳鱼,我们原本以为满载而归的是鱼,事实上除了一身泥土和一身汗水之外一无所获!

5、在星期六的下午,我和爸爸去池塘钓鱼,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们提着大条小条鱼满载而归。

6、今年的期末考试,如果3科都得A的话,那就可以满载而归地过个欢喜年喽!

7、东海秋季开渔后的第一批渔船满载而归。

8、就快期末考试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出好成绩,满载而归回家过新年。

9、邓稼先在国外刻苦钻研,满载而归,为我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0、每当过节时,我都会去朋友家串门,朋友就会送给我好多小礼物,那满载而归的感觉真是开心极了!

11、我父亲是个经验丰富的渔夫,每每出海总会满载而归。

12、在童话节比赛中,我画了一幅画去参加比赛。这幅画我画了好几个晚上,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画终于拿了奖,我想这次真是满载而归啊!

13、为了办手抄报,我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中敲入“中秋节”3个字,马上弹出上千条相关信息,真是满载而归呀!

14、参加夏令营,学到了多少英语单词不重要,但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独立,这才算是满载而归。

15、我今天去参观科技展览,满载而归,获益匪浅。

16、瞧,那些到山上去寻找植物标本的同学,他们用心采集,回来时人人是满载而归。

17、我和陈希去湖边钓鱼,()我们两个都不是高手,都属于新手,但我们仍然满载而归,因为我们用买的充数。

18、我相信,大风大浪后的我还是我,就是那个背着一箩筐快乐满载而归的人。

19、这个学期,我们班满载而归。在学校10次文明班级评比中,我们班一次不落。

20、我带着许多问题去书城看书,最终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开了,还买了很多书,真是满载而归。

21、今天准备去逛街,一定要满载而归。

22、我在超市里挑了许多东西,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真是满载而归啊。

23、才夸北海风光好,又见石林更奇妙,心旷神怡览胜景,满载而归喜眉梢。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7篇

一、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达工具,并富有人文性和教育性。在全面推进素质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英语教学不应当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应,还应当包括文化教学。教师应将学生置于有语境的交际环境里。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结合语言点添加背景知识的介绍,增加课堂的活动。如设定某个特定的场合(如商场、饭店、银行等),让学生进行角色交谈,教师可就其出现的“文化错误”予以指正。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大家共同的节日之外,如新年等,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Day(中秋节)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就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若与西方友人交谈,你要告辞时,不能打断他们的兴致,则要趁他们谈话停顿的时候,有礼貌地说:“Nice talking to you.I am afraid I must be going now.”(很高兴与你交谈,恐怕我现在必须得走了。)中国人与朋友相处时,为了表示自己谦让随和,常常以朋友的爱好为首选,所以有意地把决定权让给对方。在英美国家,“I don’t care.”(我随便/我无所谓)这句话在朋友听来是不负责任的话,没有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与礼貌。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如果互有侵犯,双方就会说“对不起”,表示若有冒犯,意为“我不是有意的,请原谅。”这样,双方都可以免生是非。因此,西方人在公共场所很少会为一点小事吵架。另外,西方人常挂在嘴边的“Excuse me.”也是“对不起”的意思,常用在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之前,如与别人谈话时打喷嚏、清嗓子;又如宴会期间要上“洗手间”。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认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去都不必交代,悄悄进行为好。与客人谈话时电话铃响,西方人会先对客人说“Excuse me.”才听电话,而中国人往往没有这个习惯。在这几个方面要使学生明确不能直接套用我们的语言习惯,避免引起误会。

大学英语课堂为学生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社会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身修养。当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了解和接纳异族文化时,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洋为中用。

二、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大体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英语教材富有的广泛性的取材和教育性的内容,使英语课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通过“外科医师的成功之道”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自信的重要性,只有相信自己才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学习中及以后的工作中一步步走向成功;在“环游世界”一文中,学生更能深刻感悟到挑战自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困难的积极意义。通过“诚实:难道它正在变得不合时宜?”一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思考考试中的作弊问题,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事业的基石。“礼物”一课使学生深刻感悟“血浓于水”的道理,并树立了关爱亲人,珍视亲情的信念。通过“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的讲解,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等等。“品尝家”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伤害到对方,结果适得其反,好心反而办了坏事。有时候只有善良的意愿是不够的。

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直观、生动、易于接受。如讲授“回家”,我在讲授背景知识时插播了一首flash版的英文歌曲,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形象的动画,生动演绎了一家人欢迎假释回家的“父亲”的感人故事,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真情,并树立了关爱家人,珍爱生命的信念。另外,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新泽西、纽约、华盛顿等七个地区的地图、地理位置及部分城市的市花,学生在欣赏图片时不知不觉地领略了西方的风土人情,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课文中包含的背景文化。此外,英语课本中包含有许多蕴含人文素质及人生哲理的词汇短句,He is the happiest,be he King or peasant,who finds peace in his home.(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释最重要的。)Love lives in cottage as well as in courts.(爱情不分高低贵贱。)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No cross no crown.(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Faith will move mountain.(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些格言和谚语都有助于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塑造。

三、实践活动

1.组织“课堂英语5分钟”活动,班上每位学生轮流做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发言,形式多样,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名言警句,还可以是美文朗诵,等等。每次演讲的内容尽量不相同。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的能力能得到锻炼,更能提高文化素养,也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上网搜索阅览资料,设计框架,绘制图画,设计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出谋献策,力求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手抄报上,在手抄报上插入相应的图画,使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手抄报制作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展现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展览活动。

3.结合搜集的资料与手抄报的内容,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排练相声、小品。大家精彩的表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些表演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亲身的实践体会,掌握一些有关的知识,才能学以致用,不致闹出笑话。

圣诞手抄报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乡村传统节日;活动;活动载体

每一个乡村传统节日都有一个美妙的传说,都包含着悠久的文化底蕴,都承载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广泛,然而对一些乡村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却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吃”上面,甚至逐渐被人们淡忘。所以开发与利用乡村传统节日教育资源,传承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开发与利用乡村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呢?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根本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基于此,我们学校尝试以“乡村传统节日”为主题作了一系列的课程探讨和实践。一年多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以丰富多彩、合适的活动为载体才能有效地达到这个目标。下面笔者将从活动的自主性、多样性、层次性、本土性及时代性的角度来阐述有效的活动载体需具有的特征。

一、活动的自主性

自学生出生以来,他们就每年重复地过着这些乡村传统节日,但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节日所蕴藏的内涵,甚至有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过节就是聚餐,过节就是消费,过节可有可无。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这些节日,更好地享受、传承这些节日,首先要让他们追寻节日的渊源。近年来,我们根据不同节日的到来,结合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兴趣,找出学生对每个节日最感兴趣的地方,然后制订研究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访谈、上网、阅读等方式解决他们研究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课程可以实现“所有的问题来自学生,所有的答案也来自学生”,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活动的多样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端午粽叶飘香”“锣鼓喧天贺新年”,每一个乡村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景象,要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就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呈现这些独特的节日景象。如:主题班会课、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传统手工艺作品展、制作灯笼、包汤团圆、手抄报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节日的氛围,领悟节日文化底蕴的深厚。2010年,我校举办了热闹非凡的“年俗文化节”,琳琅满目的春节食品,像模像样的醒狮队表演,精彩的腰鼓表演,亲手制作的特色灯笼、年糕,现场春联大比拼等等,无不让学生乐在其中,吃不厌、看不烦。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以“飘香端午”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粽子的种类与制作方法等。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粽子的制作过程并品尝自己的“作品”,搜集资料了解屈原的故事、诗歌并与大家分享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挥和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三、活动的层次性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在开发与利用乡村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活动中,要注意活动的层次性。

低年段以认知为主,中年段以经历体验为主,高年段以感受感悟为主。如,元宵节,我们是这样安排的:一、二年级的学生了解元宵节的具体时间,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并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包汤圆;三、四年级的学生了解元宵的来历、有哪些传说、有哪些习俗,了解汤圆的含义,包汤圆,并能向同伴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一些知识;五、六年级的同学在一、二、三、四年级同学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想,自己的收获。

四、活动的本土性

由于地域、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庆祝各种传统节日的方式也不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还是了解本土乡村传统节日的习俗。乡村传统节日的开发与利用是以本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为主要教育资源,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独特的本土特色。我校地处于广州市远郊农村地区,本地和客家族群混合居住,永兴村中各自然村,各姓氏的开基始祖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繁衍生息下来的子孙既保留了祖先的传统文化习俗,又吸收了附近族群良好的文化素养,使永兴社区真正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大集会。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勤劳俭朴,民风纯朴,每当节日的到来,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庆祝节日,表达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如:元宵节,人们庆祝元宵节的热情远远超过了春节,热气腾腾的汤圆,一封封的利是钱,挨家挨户的醒狮表演,热热闹闹的全村大聚会……所有这些,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而且乐在其中。节日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娱乐性使学生们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正是节日环境的特殊性使节日教育具备了可接受性,从而能发挥出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五、活动的时代性

所谓活动的时代性,首先是要“环保、低碳”过节。对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要剔除封建糟粕,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如:每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漫山遍野,鞭炮声此起彼伏,烟雾弥漫,山火不断。虽然这种方式是对先人寄托哀思,但这样的做法既不环保,也不安全,与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形势也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们采取了另外的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悼念。我们在校内组织学生“自扎祭拜鲜花”“网上祭拜”等集体活动

代替传统的祭奠方式,这样体现了传承性和时代性的结合,效果

很好。

其次,是中西结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承传统的节日文化不能画地为牢,墨守成规,我们应该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外来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节日的开发应该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其接受多样文化,同时也给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如:在我们举办的“年俗文化节”上,也设计了一些庆祝圣诞节的活动。自制并展示圣诞贺卡的活动,圣诞老人的装扮活动等等,都大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空前高涨。通过这样的中西结合活动设计,可让学生同时感受“春节”和“圣诞节”的喜悦;重阳节时,让学生与西方“母亲节”进行对比,让他们领悟感恩、尊老爱幼的重要。这种中西结合的活动方式,更贴近实际,更赋有时代意义,学生更易接受,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将更加凸现出来。

总之,乡村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是课本不能取代的,而合适又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开发与利用乡村传统节日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