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粥里春秋

粥里春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粥里春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粥里春秋范文第1篇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中国着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

2、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

3、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4、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5、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6、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

7、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8、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埋没人材字

9、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10、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

11、孔夫子卵脬音抛——文诌诌

12、乡下人不识孔夫子——读书老爷(独输老爷

13、孔夫子擐搭裢——两头书(两头输)

14、孔夫子肚皮——书橱(舒徐)

15、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16、孔夫子跌到桥底下——尸诗书横流

17、孔夫子的手巾——包书输

18、孔夫子喝卤水——明白人办糊涂事

19、孔夫子吃粥——心里没数

20、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扫地

21、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22、孔夫子当教授——古为今用

23、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24、孔夫子的褡裢——书呆袋子

25、孔夫子的坟——久慕墓()

26、孔夫子穿西装——不土不洋

27、孔夫子面前讲《孝经》——假斯文

28、孔夫子偷钱包——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粥里春秋范文第2篇

中国民间谚语精练、生动、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人缺食,脸发黄;地缺肥,禾发黄”;“人是铁,饭是钢,一日不吃饿得慌。”充分说明人以食为养的重要意义。

饮食疗病保健的谚语如:“荤素搭配,长命百岁”;“膏粱厚味,易伤脾胃”;“食不过饱,饮勿过量”;“按时饮食,身必无疾”;“常吃大枣,抗癌防老”;“豆豉不起眼,能防脑血栓”;“核桃是个宝,补肾又健脑”;“绿豆甘草,磨粉调服,能解百毒”;“酸枣桑椹汤,安眠帮大忙”;“早喝盐水胜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蔬菜是个宝,餐餐不可少”,“预防肠道病,吃喝要干净”;“春吃防风粥,散风祛寒,夏吃绿豆汤、酸梅汁降暑祛热,秋吃芝麻雪梨粥,润燥滋肾,冬吃狗羊肉,进补养阴”;“若要不失眠,煮粥加门莲(去皮心)”;“紫苏一枝花,散寒不离它”;“老翁目不瞑,长年食决明”,“鼻子爱出血,赶快吃藕节”;“酸倒牙,嚼点茶”;“冬瓜黄瓜西瓜皮,消肿无需他药医”;“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蔬菜是一宝,赛过灵芝草”;“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饭前喝汤,苗条健康”;“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三天不吃青(菜),两眼冒金星”;“甜言夺志,甜食坏齿”;“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吃了省钱瓜,害了绞肠痧”;

在美容养生方面:“口水经常吞,越活越年轻”;“合理饮食形体美,游泳减肥效更佳”;“则天皇后春秋高,留颜秘方益母膏”;“蔬菜水果都是宝,天然美容不可少”;“少年白头发,首乌能治它”;“食盐苏打加牙膏,净齿防龋功效高”;“百合加绿豆,消斑不用愁”;“烟迹手指氨水泡,瞬时美观去烦恼”;“按摩治病不花钱,不用参桂与黄连”;“常搓脚心,补肾滋阴”;“敲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药本无贵贱,效者是灵丹”;“要想身体好,饮食养生最重要”。

熟悉养生谚语,定能帮助你领悟饮食养生益寿之道。

粥里春秋范文第3篇

最初叫我感受到这种传统魅力的是程派名剧《锁麟囊》。原来只是断断续续的听了其中的一些唱段,喜欢程派的唱腔特点,有韵味,在幽咽婉转中,品味那种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偶然的机会,看完了张火丁演出的全本《锁麟囊》,从选奁受囊,春秋亭相赠锁麟囊,薛湘灵落魄莱州,到赵守贞三次让座薛湘灵,表面平静,心底已是波澜起伏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剧情设置,主题意蕴,唱腔变化,舞台呈现上,再加上张火丁沉静大气内敛含蓄的演绎,一切如此完美,不被她虏获也难。或许,这就是传统戏曲的魅力。自从《锁麟囊》上世纪四十年代首演以来,一直备受人们追捧。尽管其中也有不同的版本,程砚秋贴演以来,被众多程派传人演唱,成为程派的经典代表剧目。锁麟囊花香永驻。

从感喟唏嘘中走出来,对照我们当下的戏曲创作,《锁麟囊》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

一个简单故事,立意深远,传递的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的人间善良情愫。薛湘灵和赵守贞,一个富而骄娇,一个贫而卑悲,却同样善良淳朴;一个慷慨赠囊,不留姓名,不思回报,认定“寡母饭信,非为报也”;一个衔恩俯躬,铭刻于心,耿耿思恩,把受赠锁麟囊供奉,施舍帮助他人,把这种大爱传递。就这样两个人串起了这个温暖煦美的故事。薛湘灵和赵守贞都经历了人生的潮起潮落,大富大贵和贫寒交迫交织,在这种生活的变化中,他们没有被财富所冲昏头脑,富而傲,更没有为生活的窘迫所桎梏,贫而寒。两个人心底的善良淳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薛湘灵从开始的富而骄娇,到春秋亭赠囊时,当得知赵守贞的遭遇时,“听薛良一语来相告,满腹骄种顿雪消。人情冷暖凭天造,谁能移动他半分毫。我正富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一副天生悲天悯人的古道热肠。遭遇洪水成为卢府的下人薛妈后,在这样人生大起大落的变故中,湘灵没有怨怼,这是尤为难得的。她开始自我反省:“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如今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振作精神,早悟兰因。”有多少人能够在挫折和苦难面前检点自我,不归罪于旁人,不怨怼上天,而将一切归咎于自身,改过自新。不因为不测之虞而幽怨,不以生活的风云激变而自甘落寞,大开大阖之间,薛湘灵领悟到穿越富贵贫困的道理,此后的人生有了更坚实的底蕴――好生活不完全由富贵凭持,得乎心态。赵守贞在接受了薛湘灵的赠囊后,由贫寒而富贵,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改变,而是接过薛湘灵传递的爱的种子,传播下去。她把受赠的锁麟囊供奉起来,时刻不忘帮助他人。大灾之年,粥棚施舍,接济穷困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薛湘灵善良朴素人性的延宕。倘若说,不拘囿于因果报应好人必有好报的传统宿命理念,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人性之美,真与善的基本美德殊为不易,薛湘灵反思人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如黄钟大吕,这也是在传统戏曲剧目中鲜见的。

如果《锁麟囊》是一朵常开不败的鲜花,这深情讴歌人性善良的主题意蕴则如屡屡暗香,沁人肝肺。

花香悠远,形色亦斑斓。剧作的唱腔、唱词,以及演员的表演身段等使得花香更加沉郁芳香。剧中对比手段的运用无处不在,薛湘灵和赵守贞在富贵和贫穷之间的转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由富转贫,由穷到富,在这个过程中描摹出的是人性的本真,在精心营造的戏剧情境中,是薛湘灵和赵守贞生命深处真善美的流露。加之有那些势利小人的鲜活对比,更显得薛湘灵和赵守贞的高贵。如,赵守贞出嫁时,打锣的知道出嫁的是个穷人家,连锣都懒得敲,在得知赵守贞获赠锁麟囊后,立马换做了另外一副嘴脸;再如卢府的那个叫碧玉的老妈子,见不得薛湘灵从一个下人突变为府上的贵客,满脸的傲慢与不屑,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薛湘灵却安之若素,沉静内敛,三次让椅,天上人间,凡此种种。在对比中,剧作主题意蕴更加深刻厚重。

程派的唱腔好听,那种若断若续,气断神连的韵味,迷倒了众多观众,特别是程派名剧《锁麟囊》,特别是那段二六板的唱腔“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且不说唱出了春秋亭内外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单是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去想,细细的品味唱腔,已经感受得到温润大气,细致妥帖,于是抚掌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当初翁偶红先生把剧本交给程砚秋先生后,程砚秋看后建议:“几段唱词,您也再费点笔墨,多写些长短句,我也好因字行腔。”剧本改好后,程砚秋午后到什刹海、后海、积水潭等无人之地,移宫换羽,酌字换词。唱腔清雅灵秀,唱词更是字字珠玑。如“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不用度曲,仅仅这几句话,从口中读出来,节奏、意境、韵味,都已经有了。“耳边厢,风雨断,雨声喧,雷声乱,声乐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参差错落,意短情长,醇厚优雅,饱含情致。一个是剧坛轮老手翁偶红,运斤成风,索句寻章,一个是菊坛名宿程砚秋,征歌度曲,厘定曲谱,二人的完美结合才成就了锁麟囊中这奢华的唱腔,这华美的唱段。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喜其律,于是闻达益远。

无缘亲眼看到程砚秋的表演,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但程派弟子接过衣钵,将其发扬光大,叫世人大饱耳福眼福。看《锁麟囊》,最喜欢张火丁的表演,无论唱腔,身段做派,温文尔雅,高贵迷人。出阁前富贵小姐的,春秋亭上善良纯洁的本性展露,一个圆场,一个搓步,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戏,特别是结尾时薛湘灵的“正反卧鱼儿”,风淡云红,把薛湘灵的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此时无声胜有声。

粥里春秋范文第4篇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牛骥同皁: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牛角书生:

喻勤读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後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织女:

①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

牛溲马勃:

亦作“牛溲马渤”。①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牛蹄中鱼:

处在牛蹄踏出的小坑里的鱼。喻濒临绝境。语本汉刘向《说苑·善说》:“庄周贫者,往贷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鲋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吾命在盆甕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鱼之肆矣。”’”《庄子·外物》有类似记载,作“车辙中有鲋鱼焉”

牛听弹琴:

比喻听不懂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牛星织女:

即牛郎织女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於人乎?”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牛衣对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牛衣岁月:

谓贫困的生活

版筑饭牛: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事见《书·说命上》。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后以“版筑饭牛”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老牛舐犊:

喻爱子之情。牛爱其犊,常舔之。舐,舔

笔误作牛: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駮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喘月吴牛:

相传吴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槌牛酾酒:

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对牛弹琴:

亦作“对牛鼓簧”。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饭牛屠狗:

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放牛归马: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犀牛望月: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长久盼望

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鸡,也写作“鸡”

归马放牛:

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汗牛充栋: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呼牛呼马:

亦作“呼牛作马”。语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呼牛作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瘠牛偾豚:

谓瘦弱的牛覆压在小猪上,小猪必死。比喻强国虽德衰,兵临弱国,弱国亦亡。语本《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牛虽瘠,偾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预注:“偾,仆也。”孔颖达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虽瘠者,谓鲁以晋为无德轻之,故以瘦牛自喻。”

瘠牛羸豚:

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民族或国家

茧丝牛毛:

形容细密

茧丝牛毛: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牵牛下井:

喻使不出力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敲牛宰马:

谓宰杀牲畜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

犁牛之子: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粥里春秋范文第5篇

A 玄

B 皂

C 青

D 苍

2 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旬不同的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一日之计,在于清晨。

3 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A 李斯 B 萧何 C 魏征

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A 鬼节

B 死节

C 冥节

D 寒食节

5 以下哪个历史典故距现在最久?(

)

A 图穷匕现

B 负荆请罪

C 岳母刺字

D 曹冲称象

6 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中,下列哪则出处与其他几项不同?(

)

A 庖丁解牛

B 自相矛盾

C 东施效颦

D 朝三暮四

7 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

)。

A 徐霞客

B 沈括

C 郦道元

D 宋应星

8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红楼梦》中(

)之口。

A 薛宝钗

B 林黛玉

C 史湘云

9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 玄奘

B,鉴真

10 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的长安。

A 秦代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

11 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

A 《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

C 《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12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

)

A 三个月没吃肉,不知道肉的味道

B 读到一本好书

C 听到一段好乐曲

13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

A 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

14 他是一位历史人物;他与“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典故有关;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敌军;他曾统治中国南方地区达半个世纪之久;曹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说的就是他。请问他是(

)

A 周瑜B,孙权C,袁绍

15,下列哪一位诸侯不在“春秋五霸”之列?(

)

A 齐桓公 B 宋襄公 C 郑庄公

16 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嵩阳书院

C 集贤书院

D 白鹿洞书院

17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

A 大都

B 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18,“石油”的说法最早是谁命名的?(

)

A 沈括 B 徐霞客 C 郦道元

19 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 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 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20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2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22 天干地支纪年是以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的?

(

)

A 除夕

B 正月初一

C 立春

23,我国是世界上记录哈雷彗星最早的国家,要比西方早数百年。请问: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以下哪部著作?(

)

A 《梦溪笔谈》 B 《论语》 C 《春秋》

24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 扁鹊

B 孙思邈

C 李时珍

D 张仲景

25 下列哪部戏曲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

)

A 《桃花扇》

B 《牡丹亭》

C 《梧桐雨》

26 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

A 因蜀锦而得名

B 因锦江而得名

27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原指什么?(

)

A 鲁班

B 木匠

C 山名

D 岳父

28 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 元宵

B 饴糖 C 腊八粥

D 饺子

29 《史记》中“世家”是为下列哪类人物作的传?(

)

粥里春秋范文第6篇

九月的节气有白露和秋分

白露:水土湿气凝而为露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四句诗出自李白的《玉阶怨》,诗中写的是浓浓的思念,从月亮初上开始,渐渐浸透玉阶,浸透露水,浸透珠帘,浸透房间,直至浸透整个夜晚。

其中首句“玉阶生白露”,是说洁白的台阶上,渐渐凝出白露;露慢慢凝聚,夜也渐渐变深。露是白露节气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白露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凉风至,白露

降,寒蝉鸣。”

白露美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是这样诠释的:“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说:“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其实,节气至此,天气逐渐转凉,虽白昼阳光尚热,但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这个节气名听起来富有诗情画意。唐代诗人韦应物写过一首五言绝句,名叫《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园。”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露珠之美,并且非常形象生动地记了下来。

大雁南飞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这时节正是农历的八月,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似乎是告诉人们,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

智慧民谚

白露时节,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外出,也许会被露珠打湿裤脚。清晨,在草木上可以看到透明的露珠。露水的形成条件是:晴空、微风、空气潮湿,这从下面几个民谚中就可以看出来:“白露,露珠遍路”;“露水见晴天”;“旱天无露水”;“风大夜无露”。

白露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早晚凉,中午热,如下面几个民谚就是形容这种情况的:“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皖、赣、湘、桂、辽);“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苏、浙、皖、赣、湘、晋);“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鄂);“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白露时节正是抢时播种的关键期,这方面的谚语有:“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蚕豆不要粪,只要白露种”;“不到白露不种蒜”;“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说明有些农作物要在白露时节秋收、播种,延误不得。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白茫茫,寒露满地寒”;“风从立秋起,雨到白露止。”这些都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养生保健。

各地习俗

1.白露茶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苦涩,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

2.白露节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即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3.米酒

湖南资兴兴宁、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极强。清光绪元年(1875)纂修的《兴宁县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

养生之道

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这是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

白露时节要防止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过敏体质和已经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不吃鱼虾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哮喘病和支气管病患者要坚持锻炼身体,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还可以经常唱歌,这些都有助于控制病情及预防复发。

秋分:日光夜色两均长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这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谢逸的《点绛唇》,意思是说金秋已到了风清露冷、秋季过半的秋分时节。

昼夜等长

每年阳历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为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八月中,解见秋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古籍《春秋繁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如左河水诗曰:“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即为“转秋凉”。

智慧民谚

跟秋分有关的民谚有不少,如讲冷暖气象的谚语有:“早上凉,中午热,要下雨,得半月”(豫);“早晚冷,中午热,要下雨还得半个月”(粤)。以晴、风、雨为依据,预测后期的天气谚语有:“秋分有雨寒露凉”(湘);“秋分有雨天不干”(湘);“秋分北风多寒冷”(湘);“秋分冷雨来春早”(冀);“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晋);“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冀);“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桂);“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苏);“秋分夜冷天气旱”(桂)。

各地习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的,不过由于这一天每年不一定都有圆月,而无月怎么祭月呢?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2.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一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们祈求的是家宅安宁,身强力壮。

野苋菜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强抗病防病能力,还能润肤美容。实际上,“秋汤”也同样具有秋天滋补的作用。

养生之道

在秋燥的环境下,辛辣、油炸、火烤过的食物皆应避免,以免耗伤精神。若想滋补阴气,可多吃白色食物,如银耳、燕窝、莲藕、山药、百合等。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粥里春秋范文第7篇

2、腊八腊八冻掉嘴巴,腊八吃粥防止冻伤。五谷杂粮天地灵气,暖胃驱寒健体强身。送给亲人关怀温馨,祈福平安病魔不沾。一生健康好身体,事业路上彩光溢。愿朋友腊节快乐情!

3、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其实腊八节本是我国古代冬季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日子,到了汉代,把他叫做“腊日”,但并不喝腊八粥,直到南北朝才把农历十二月初八作为腊八节,并喝腊八粥。

4、玉米糝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等你来品;将这浓浓的腊八情义融进短信里,送给远隔千里之外的你。祝腊八快乐,情谊不减!

5、腊八节送你八宝短信,包含了我八份心愿:营养补好点;衣服多穿点;睡的香一点;起的晚一点;熬夜少一点;锻炼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哀愁少一点。

6、腊八节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美梦成真,做梦也笑!

7、腊八喜,腊八乐,腊八欢喜要快乐,腊八疯,腊八狂,腊八幸福要疯狂,腊八情,腊八爱,腊八温情团圆爱,腊八思,腊八念,腊八祝福来相伴,愿你腊八快乐,幸福团圆。

8、腊八到,送你一碗吉祥腊八粥,保你喝一口,心情舒畅,万事逍遥;喝两口,生活甜蜜,幸福无比;喝三口,神采飞扬,其乐融融;喝一碗,必定福气冲天,好运如潮!祝你福寿安康,日子越过越美!

9、腊八节祝愿我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俊人丑,顺眼就要;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一切烦恼,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10、腊八到,好粥到,一份祝福来报道:如意的红枣伴着快乐的桂圆,幸福的薏米和着美满的花生,甜蜜的冰糖融着安康的莲子,温馨的红豆携着轻松的水一起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愿你腊八快乐。

11、腊八喝碗腊八粥,一年四季不发愁,岁岁年年乐无忧,做生意发得流了油,笑得牙齿往外露,上班族工资又加厚,金银财宝装满兜,短信冲击你的小宇宙,发出能量应有尽有!

12、把美满的锅,装满幸福的香米,快乐的花生,团圆的桂圆,兴旺的红枣,用真诚的火焰熬煮,为你献上一份香甜的腊八粥。愿你腊八节享受甜蜜,感受温暖,拥抱快乐,拥有幸福!

13、一朵云能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开多久;一脸笑能挂多久?如果问我祝福你多久,我说:心跳多久,祝福多久!腊八节快乐!

14、腊八节祝愿你的生活:百事可乐,万事七喜,心情雪碧,工作红牛,爱情鲜橙多,天天娃哈哈,日日喜之郎,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永远都醒目,岁岁美年达!

15、风呼呼,雪皑皑,熬煮辣粥驱风害。五谷豆,粗杂粮,一锅炖煮火红汤。你一勺,他一碗,暖胃防冻不怕寒。事业兴,身体康,病魔不欺正气然。愿你腊节快乐!别忘记吃辣汁粥!

16、幸福、快乐、吉祥、如意、美满、平安、健康融入到祝福里,用手机做锅,熬制成特殊的短信腊八粥送给你,愿你腊八快乐,开心无限!

17、友情是个锅,你添一把真诚米,我加一些思念水,你放几颗问候枣,我抓一撮牵挂豆,你添生活如意糖,我加事业兴旺饯,熬成一锅腊八粥,腊八节里齐分享,腊八节要快乐哟!

18、吉祥入伙了,快乐加盟了;平安入驻了,健康倾心了;美好光临了,财运亨通了;幸福甜蜜了,好运无穷了。腊八了,愿你八面玲珑,事事如意!

19、民俗民风腊八节,文化传承最热烈。各种杂粮一锅熬,撒上一把辣椒叶。红汁辣粥暖身体,全身冒汗寒气离。不惧严寒傲风雪,浑身是劲无病疾。愿腊八节吉祥!

20、你知道吗?腊八节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腊八粥”又称“佛粥”传说喝了会长寿,被保佑,腊八节快到了,别忘喝腊八粥噢。

21、腊八粥温馨时分:我用思念燃起祝福的小瓷炉,加入好运熬成一碗腊八粥,希望你喝下后,开心快乐永相伴,平安健康绕身边。

22、腊八时日正值寒,家家户户做粥汤。五谷蔬果齐来汇,改善生活御冬寒。送给亲朋尝一尝,口齿留香吉安康。逢凶化吉避邪魔,妖魔病疾不扰缠。腊八节如意!

23、腊八节祝:百事可乐,万事七喜,工作红牛,爱情鲜橙多,天天娃哈哈,日日喜之郎,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岁岁美年达!

24、腊八节祝朋友: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俊人丑,顺眼就要;家穷家富,和气就好;一切烦恼,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25、过节了,过节了!你看咱们吃的大米、大枣、红豆、绿豆、小豆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红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各样,让你吃的舒舒服服,腊八节快乐!

26、今天腊八用健康的绿豆,开心的花生,美丽的红豆,快乐的桃仁,幸福的红枣,香甜的糯米,熬成送你一碗“如意八宝粥”,祝你腊八快乐、事事顺心!

27、今天是腊八,我送你一碗自制的腊八粥,喝一口一个微笑,两口开心,三口快乐,四口平安,五口吉祥,六口健康,七口顺利,八口发财,一定要喝哦!

28、腊八节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悟到;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百折不挠,想到得到。祝美梦成真,做梦也笑。

粥里春秋范文第8篇

一次航班误点,到东京已是午夜,天寒肚饥,吩咐面档老板下碗热热的面来吃。老板将一人份的拉面入开水中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来,热气蒸腾的拉面,随即被浸入了边上一个装着冰水的锅子里。

大碗里搁进碧绿的西兰花,两枚大虾两片烤肉一撮芫荽垫底后,已经在冰水中泡得透心凉的面条被摆了进去,最后注满滚开的雪白大骨汤,撒上一点葱花蒜瓣,被端到了我面前。

应该说,这不是一碗我想要的热热的拉面。顶多算是温热,沸腾的骨汤因为加了冰面,高温被降低了一大截,汤是那种可以小口啜吸不可大口吞咽的温度,而面借了汤的热度,达到一种可以大口咀嚼却没有凉意的温度。一口面一口汤,虽然没有我期待的吃得大汗淋漓的火热,却也不乏一股恰到好处的从脚底和背心慢慢渗出的温暖。

后来才知道,日本拉面,永远不会有国内那种滚烫的程度。因为日本的拉面师傅都觉得,面条保持37摄氏度左右,跟人体皮肤一致的温度才是最佳入口温度。这样的拉面有个称呼——“人肌”,据说,在日本排名前十的拉面店,都是将“人肌”把握到上下不超过1摄氏度。

去日本的次数越多,就越发现: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温度是个具有很高地位的重要因素。

比方在日本吃饭,佐餐的必有一壶清酒。酒味清甜,酒精度只有十五度,轻易不会醉人。但什么季节什么气候怎么喝,是有很多讲究的。冬天一定是烫过之后喝温酒,夏天是喝冰到被称为“雪冷”的冻清酒,春秋则是喝温度保持在被称为“花冷”程度的清酒。

“雪冷”我可以理解,大概是冷到雪不会融的温度,约莫4摄氏度的样子。但“花冷”是多冷呢?朋友说,是10摄氏度。我继续追问:为什么10摄氏度要被称之为“花冷”呢?是因为花在10摄氏度的气温下开放得最柔艳、最适意吗?

朋友解释不出了。但我想,也许这个词本来也不可以做明确的解释,“花冷”,应该是一种微凉的感觉,是户外,最好是月夜,娇花初放,比如就是昙花吧,乍开将谢,令人流连不忍去,微风清凉中,怀伊人于远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的便是那种情境了。

日本人很擅长用“冷”字,比如经常吃的一道米豆腐,方方正正白白净净地摆在碟子里,略洒上点麻油,就算一道菜了,样子虽朴素,名字却雅致得很,叫“冷奴”。冷奴是个什么温度呢?恰恰的7摄氏度,太低则米豆腐硬化不够细滑,太高则流淌汤汁不够有型。

后来负责的业务从日本转移到韩国,几次三番合作后,我发现作为邻邦,韩国在美食上对于温度的掌控,竟然也不逊于日本。

比方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大菜——人参炖鸡,就是不折不扣的高温美食。用保温效果极好的石锅炖制,石棉的保暖防烫层包裹了端上来时,石锅的鸡汤还在毕毕剥剥地鼓着鱼眼泡,能让富含鸡油的汤水沸腾成这样,是个多高的温度呢——110摄氏度。

为了防止烫伤,喝鸡汤只能用绝热效果极好的木勺,撇开上层的油面,舀上一勺鸡汤,大概得要吹个七八下才敢入口,即便如此,也会觉得热得像一团火,太过性急的话,会有那种“烫到心里”的感觉。

这样一只肚子里填了人参糯米连汤带水的鸡吃下去,流出来的汗跟喝下去的汤比不遑多让。但恰恰是这道汤的目的——人参炖鸡可不是天寒地冻时用来御寒喝的,相反,韩国人喝人参炖鸡,是在夏季——他们都认为夏进补冬受益,要是谁不在30多摄氏度的大热天里喝上几锅人参炖鸡,酣畅淋漓地出上一身大汗,简直枉为韩国人。

人参炖鸡热到极致,另外有一道韩国传统美食却是冷到极致——冰粥。也是用石锅,先做出一锅有厚厚焦黄锅巴的锅巴饭,自然冷却后,往锅里加入带着冰碴子的冰水,用勺子将锅巴刮下来后,混着冰水一起吃。

锅巴遇上冰水,犹如天雷勾动地火,每一粒米都需要细细咀嚼,需要极好的牙口,入腹之后,吐出的是一口寒气,全身上下寒意凛然。

不过,冰粥却又绝不是消夏避暑美食,实际上,这是一道冬季里才吃的传统食物。韩国人冬天都有做汗蒸的生活习惯,在汗蒸房里蒸到通体大汗面红耳赤的时候,去休息室来上几口冰粥,顿时就遍体生寒,然后再接再厉继续去汗蒸房流汗。如此循环往复,吃完一人份的冰粥,大概得要进进出出十来次,享受冰火两重天的乐趣。

后来去印度散心时,我发现这也是个对食物温度有讲究的国家,但没有日韩那么吹毛求疵,印度美食的统一温度原则是——恰好入手。

绝大多数的印度人在进食时依然保持着用手的习惯,所以不管是主食还是配菜,都保持在45摄氏度恰可入手的温度。这个温度能给手一种温暖却不烫不凉的感觉,据说古印度的特权阶层婆罗门进餐前,必须有专门负责掌控食物温度的人先用指尖触碰一下食物,确认温度恰好入手时才能送给老爷们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