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马的古诗

马的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马的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马的古诗范文第1篇

雨·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进古诗中的雨,欣赏雨的诗情画意。

马的古诗范文第2篇

古诗词赏析 古典文化 语文教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是当今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模块。它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被人们推崇了千百年。我们学校的校本课选取了古诗词进行诵读赏析。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还能弘扬我国古典文化,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一、校本课所选取的都是唐诗宋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词

吉林省通化县马当学校校本课所选取的都是唐诗宋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诗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秋夕》、李煜的《虞美人》……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赏析。

1.诵读诗歌,感知情境

学生初读诗歌,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反复诵读,读出情感。最终能够熟读成诵。

2.解析诗歌,进入情境

我国古典诗词大都言约义丰,内容含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是简单生硬的翻译出意思即可。而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诗词的情境中去。要了解诗词的语言,作者的表达技巧,诗词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在赏析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录音、图片等教具,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所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到古诗词的意境。

3.品味诗歌,深化情境

教会学生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力;教会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教学生注重品味古诗词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透过古诗看诗人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对话。从而领悟古诗词内涵,把握古诗词立意。

总之,要以学生诵读为主要手段,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方法进行学习。以达到“一课一收获,一首一新得”的目的。

二、古诗词赏析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各地风俗

我校所选取的古诗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唐诗宋词,这些古诗词的作者在古代文学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可以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思想主张。例如,通过李白那豪迈瑰丽的诗学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豪放飘逸的,是金钱如粪土的,处在诗坛之巅的诗仙。通过李清照的词学生们可以看到她巾帼不让须眉,是婉约派的宗主。通过李煜的词学生们知道了他的词是“词苑国色,哀歌绝唱”……

很多古诗词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描写了各地的地域风光或者风俗人情,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够了解各地的地域特征以及风俗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2.古诗词赏析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

(1)积累字词和古诗

古诗词中有许多生字生词,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扫清字词障碍。我们班级的学生每学期赏析30首左右古诗词,整个初中阶段就会积累100多首古诗词中的字词。学生积累100多首古诗词,对学生的诗词储备有很大帮助。

(2)有助于对联内容的积累

对联知识是整个中学阶段考试中都有的内容。有些对联是根据古诗词出的,如果学生积累大量古诗词,了解其内涵与意义,就会对对联知识有所帮助。

3.古诗词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在赏析古诗词之前一定要反复朗读,朗读古诗词时,对感情的投入要求很高,学生朗读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在阅读现代文或者闻言文时,尤其是诗歌朗诵时,能力也会增强。

4.古诗词赏析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和现代诗歌完全不一样,它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情境中。那种清新雅致的意境能使学生的心情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有助于学生养成不骄不躁的性格。

5.对学生现代文学习有所帮助

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比理解现代文含义的难度大,如果理解了古诗词的内涵。学生在学习现代文中关于文字内涵、作者情感以及对所学习文章中出现的古诗词意思、内涵的理解都会有所帮助。如:《说屏》一课就文白相杂。

其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以及“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都出自古诗或古文。学生在赏析了多首古诗词之后就会轻而易举说出这几句古诗和古文的意思。

6.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积累大量古诗词,在写作文时就会根据具体内容选取不同的古诗词嵌入其中,这些古诗句在作文中就会起到画龙点睛或者增强美感的作用。

7.为高考语文中古诗词赏析作准备

高考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赏析已经越来越被重视。我校的古诗词赏析课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进行培养,学生上高中以后赏析古诗词时就不会特别吃力。这样就是提前三年为高考语文的古诗词赏析作了充分准备。

马的古诗范文第3篇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1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2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3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4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图片5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内容:古诗词名言名句

1)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2)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3)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4)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5)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6)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9)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10) 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关于古诗文手抄报的资料:谐音古诗

1、《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留)。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关于古诗的手抄报内容素材

2.关于古诗词配画的手抄报资料素材

3.精美的语文古诗手抄报内容素材

马的古诗范文第4篇

【考题回放】

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8分)(2009年临沂市中考试题第4题)

读下列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的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示例:相如娥――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点解说】

本题摒弃以往的直接默写、理解默写、情景默写、串联默写、开放默写等形式,开启了利用对联考查古诗文默写的先河。本题考查了考生有关对联的知识,又考查了对联中所涉及人物的文学常识,以及考查对这个人物的重要古诗文的积累。可谓一石三鸟,独树一帜,妙不可言。

【解题指津】

做好本题,要首先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要求,即“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的作品中的诗文句子”,完全按要求默写;其次再从下联中选择你熟悉的人物,以及他的代表性的诗文名句进行默写;再其次默写时分析示例,示例中包括:对联短语,名字,名言。最后写作时按照由课内到课外,由短(针对诗歌每句的字数而言)到长的原则,同时写作时要规范、认真,不添、漏字即可。

【参考答案】

少陵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摩诘画――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左传文――左丘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马迁史――司马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薛涛笺――薛涛――“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右军帖――王羲之――“分间布白,远近宜均”

南华经――庄子――“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屈子离骚――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同步演练】

阅读下列一副窦撰《岳阳市岳阳楼联》,从对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的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杜少陵――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范希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马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教学;想像力;培养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努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切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激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因此,在进行诗歌创作时,诗人总是浮想联翩,感情活动特别强烈,想象特别丰富。这就要求读者在读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去理解诗中所表现的丰富的内容,再现诗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我们在教学古典诗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学生通过想象,迈进作者在作品中用心境营造出来的艺术境界,便与作品亲近了,同作者交流了,产生了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的美感效应,对诗歌的学习也就产生了兴趣。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更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材料,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欣赏主要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的,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

一、以诗作画

许多优秀的诗歌,本身就是融诗情画意为一体的。像王维的作品就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因此,教学古诗可以把画面作为突破口,通过朗读领悟诗句,调动生活积累,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即复制再创诗句描绘的画面,将其连缀深入意境,悉心感悟。在这具体的描绘中,学生不仅有着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感悟和再创能力也是令人惊讶的。

笔者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要求学生根据诗中描写的意象画一幅画,有许多学生画得栩栩如生:在远处的地平线只露出半轮红日,一条扬着黄尘的古道,路边是一株光秃秃的老树,枝上有几只鸟正栖息着,不远处有一茅屋,屋顶上炊烟袅袅。近处有一名落魄潦倒的男子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正有气无力地赶着路。这画面完全吻合诗的意境,把天涯游子在外奔波、思念家乡之情渲染了出来。以诗作画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所以他们感兴趣,有热情,也很投入。这样的教学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化了古诗教学的审美趣味性。

二、改写古诗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入有我之境;或景中含情,得无我之境。诗歌的语言要求必须精炼、准确、富于表现力,要求诗人用极少的文字去表现非常丰富的内容,用最恰当的词句去表现出思想感情。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要体会诗歌的意境、诗中丰富的内容,就必须引导他们根据词句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心中的意象。

笔者教学《钱塘湖春行》时,引导学生用散文描述法来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学生描述道:这天春光明媚,我信步来到西湖边欣赏着旖旎的春光,从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面一路走来,只见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中,天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抬头看,路边的树枝上莺儿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婉转的歌喉;燕儿从南方飞来了,正忙着啄泥衔草,在人家屋檐下营建新巢,真是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西湖边很快就会姹紫嫣红,绿草如茵。人们漫步在这绿杨垂拂的白沙堤上,欣赏这湖东美妙的春色,一个个流连忘返。

三、音乐烘托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音乐和诗歌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音乐能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诗歌的内容,渲染深远的意境,更容易激起学生与诗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以至心驰神往。这种教学效果,显然是无以代替的。例如,《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写寺院的悠闲雅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教学这首诗时,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再如,《山居秋暝》一诗主要烘托秋晚清新爽朗,空明澄净的氛围,刻画了月照松间、泉流石上,翠竹中传出浣女的笑语,荷花中摇出缓缓的渔舟这样一幅轻松恬静的画面,暗寓诗人愿归隐山林之意。教学时配以《春江花月夜》的曲子,让学生借助音乐,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四、角色表演

马的古诗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诗经》;《古诗十九首》;继承

近百年来,对《古诗十九首》研究的热潮一直未退去。众多学者就立足于对《古诗十九首》与《诗经》关系的研究,且表现出了研究方向的多元性和见解的独特性。有论者认为,《古诗十九首》具有强烈的过渡性,1它向前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精髓,同时又对建安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深以为然。本文拟在前贤的基础上再从句子、意象、题材内容三个方面简述《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1 语句

《古诗十九首》除了大量引用《诗经》的词语,还多处引用句子。分为直接引用和转换形式引用两种。

(一)直接引用

所谓直接引用,就是指《古诗十九首》将《诗经》中的句子直接拿过来使用或引用句式结构,这里的直接使用多指《诗经》中的四字一句发展到《古诗十九首》中多了一个字变为五字一句的情况,当然这也是由从四言诗发展到五言诗的必然趋势引起的。而稍加改变则指的是句式上的模仿。如下面两组例子,第一组就是直接使用的情况,后一组则是引用句式的情况:

1.溯回从之,道阻且长。(《秦风・蒹葭》)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行行重行行》)

2.纤纤女手,可以缝裳。(《魏风?葛履》)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青青河畔草》)

《行行重行行》中的“道路阻且长”比《蒹葭》中的句子多了一个“路”字,都表达了想见爱人却因路途遥远而无法相见的哀伤;“纤纤女手”发展到“纤纤出素手”虽略有差别,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都表达了对女子巧手的赞美。

(二)变换形式引用

所谓变换形式引用就是将《诗经》中的句子拆开来运用到《古诗十九首》中,不再整体引用。如下面两组例子:

1.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邶风・柏舟》)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

2.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彼牵牛,不以服箱。(《小雅・大东》)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明月皎月光》)

在第一组例子中,诗人将《柏舟》中的“奋飞”一词拆开来形成“奋翅起高飞”这一句式。而第二组例子中,“箕”、“斗”、“牵牛”,均星名。“服箱”与“负轭”同意。这两句取《诗经》成语,加以变化,用来比喻“同门友”空有“同门”之名而无真实交谊。

2 意象

意象具有寄情于物的作用,由于封建社会对人们言论的限制,诗人不得不运用意象使诗歌内容与现实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风险使作品得以流传。并且意象的独特运用能够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综合以上原因古人在作诗时有运用意象表达情感成为传统。《古诗十九首》大量引用了《诗经》中的意象。笔者粗略统计并归纳出两类意象。

(一)相思离别

这是古代抒情诗中最常见的题材。《古诗十九首》以爱情诗为主,其中有十部作品是诉说相思离别之苦的,分别为《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明月何皎皎》、《客从远方来》。作为象征思念的意象共可分为三种,即:物、动物和行为。

以香草送美人是古代的恋爱生活习惯,这里以此为例。在《古诗十九首》和《诗经》中也多有主人公借香草抒发思念之情的情节。如“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z兮。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郑风・溱洧》),“遵彼汝坟,代其条枚。”(《周南・汝坟》),“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我国古代的诗歌定的环境和意境中鸟及其个类也会透露出特定的意象,且这些意象相对固定。古人有用双双成对的鸟类表示夫妇的和睦的习惯,《古诗十九首》和《诗经》中多用鸟类,如燕子和鸳鸯意象入诗,象征夫妻的会合,如下面两组例子:

1.燕燕,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邶风・燕燕》)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东城高且长》)

2.鸳鸯,毕之罗之。君子万年,万福宜之。(《小雅・鸳鸯》)

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客从远方来》)

由于封建社会在思想观念上对两性关系的束缚加之通信困难等条件的限制,在面对思念离别情绪时,只得借酒消愁或暗自流泪。借酒消愁这一情景在《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众多篇目中出现过。如:“我姑酌彼金,维以不咏怀。”(《周南・卷耳》),“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邶风・柏舟》),“子有酒食,何不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唐风・山有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

(二)人生感慨

除借酒消愁外,流泪这一意象在《古诗十九首》和《诗经》中也多处出现过。但是在描写流泪的场面时,两部作品略有不同。总的来说,《诗经》在表达情感上更为豪迈洒脱,情感是喷发式的,因此流泪的场面很奔放,可以用痛哭流涕来形容。如“瞻望弗及,泣涕如雨。”(《邶风・燕燕》),“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卫风・氓》)。而在《古诗十九首》中,除了《迢迢牵牛星》外,其余表现流泪这一意象的描写则含蓄温婉的多。从中可以看出流泪这一意象在《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还有嚎啕和暗自流泪的区别。如“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徒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凛凛岁云暮》)。

《古诗十九首》中除了描写相思离别的十部作品外,其他九首都是抒发内心不平或感慨人生无常之作。在这类作品中由于游子仕途不顺而苦闷哀伤,因而诗人常将松柏、金石等意象入诗,借松柏、金石的亘古不变对比人的渺小,表达人生短暂的感慨。而在这之前的《诗经》中已经有了对松柏、石等意象亘古不变特点的描写。而且,《诗经》与《古诗十九首》中的“松柏”与“石”意象所指基本是一致。如“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小雅・天保》),“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月光》)。

3 题材内容

《古诗十九首》大体有二两个题材,一是闺怨相思,二是羁旅之情。这是因为古代男子外出求学、求取功名,在外生活往往艰辛,因此会产生思乡之情,仕途不顺往往心中苦闷,借诗以抒发心中的不平。而与此同时,女子照顾家里事务,孤单没有依靠,就会想起外地的丈夫或恋人。

在以闺怨相思为主题的作品中,有闺中怨妇担心自己被弃的的诉说,如“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其实,这些在《诗经》中都早有描述,如“彼晨风,郁彼有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秦风・晨风》),“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予美?心焉忉忉。”(《陈风・防有鹊巢》)。其次,由于古代交通和通讯等设施的落后,因此多有表现男女相隔遥远无法相见而愁苦为主题的诗篇。《诗经》和《古诗十九首》都有这一题材内容的诗篇如“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诗・邶风・雄雉》),“环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行行重行行》)。再次,思妇诗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普遍的倾向,主人公总是感慨时光飞逝,青春不再,惧怕美人迟暮。早在《诗・召南・坑忻贰分芯陀小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坑忻罚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坑忻罚顷筐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采梅的姑娘看到树上熟透的梅子一经扑打纷纷落地,留在树上的越来越少,便自然联想到青春消逝的迅捷。到《古诗十九首》中则表达上更为直接,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涉江采芙蓉》),“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行行重行行》)。最后在《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都有对爱情的大胆的吟唱。如下面这组例子: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诗・小雅・弁》)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冉冉孤生竹》)

这是以爱人所赠之物为枢纽,通过物轻情意重的描写,表达男女间真挚的爱情;从这两组例子中可以窥见《古诗十九首》对《诗经》题材内容的继承。

思妇在家中思念游子,心中颇为惆怅。游子在却也外孤苦无依,仕途不顺则忧心苦恼,因此游子诗可大概分为三种思想情感:思乡、感叹人生、放弃则及时行乐。首先,思乡是游子普遍的情感,这在《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均有体现,如“顾瞻周道,中心怛兮。”(《诗・桧风・匪风》),“环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其次,古代男子以求功名为正道,然而多数在仕途中都会遭遇坎坷,心中自有不平,又无处发泄,久而久之产生人生短暂,岁月易逝,及时行乐的感慨。这一点《古诗十九首》对《诗经》有很好的继承。如“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秦风・车邻》),“蟋蟀在堂,岁聿其草。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唐风・蟋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轻轻陵上柏》),“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

关于《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汉乐府对《古诗十九首》的影响更大一点,笔者表示赞同,但《诗经》对《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的论述足以证明这一观点。《古诗十九首》向前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精髓,同时又对建安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的观点经过本文的论述变得更加清楚明了。

参考文献

[1]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刘毓庆,李蹊:《诗经》,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3] 孟庆钰:《与中思妇诗比较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报》,2011年第11期。

[4] 黄敏,肖伟:《论之过渡性》,《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 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6] 张可敦:《由“野”而“俗”诗歌风格的嬗变――以与游子诗为例》,《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3期。

[7] 钟嵘:《诗品》,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

[8] 朱自清,马茂元:《朱自清与马茂元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9] 褚斌杰:《诗经与楚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马的古诗范文第7篇

说起古诗,我们都不陌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处它了。我对古诗也特别感兴趣,以前学过的古诗我现在还是记忆犹新。我最喜欢的古诗有《示儿》、《已亥杂诗》和《夏日绝句》。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所写。“死去原知万事空”的意思是我知道人死后一切都无影无踪;“但悲不见九洲同”的意思是我只是悲痛祖国河山还没有统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意思是如果等到宋朝军队收复北方的日子时;“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是家祭时别忘告诉你父亲统一的好消息。我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来学习的。《已亥杂诗》的作者是古代诗人龚自珍,“九洲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国家的兴旺必顺依靠疾风迅雷;“万马齐暗究可哀”的意思是万马无声的局面毕竟令人悲哀;“我劝天公重抖擞”的意思是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奋起精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是打破成规的降下治国人才吧。这首诗更能看出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和对国家的热爱,为了国家的兴旺不惜一切代价。所以我们要爱国,要对祖国有一份希望。《夏日绝句》的作者是爱国诗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的意思是活着就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是死了也要做成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的意思是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意思是他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回江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敬佩项羽的英雄气概。

我特别喜欢这三首爱国古诗,我要学习那些诗人的爱国精神,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爱国之人。

山西太原古交市古交实验中学初二:李露露

马的古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主题诵读;古诗文;涵咏

主题诵读有利于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形成。学生在学习、参与主题诵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作品中蕴含的“美”进行体会,这在无形中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思想观念的纠正、人格的健全发展。由此可见,主题诵读教学在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主题诵读并不是对文学作品的机械式复读,而是使学生形成框架性思考,将实用性书籍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一、主题诵读的语言美

文学作品是诵读艺术形成的基础,而古诗文更是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学生通过对古诗文的诵读,能够对古诗文中优美的词、句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而且运用能力也得到提升。例如,以“四季美景”为主题,学生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吟诵春花殷实;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中感受夏日逸趣;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体验秋夜静美;在“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中欣赏冬装素洁……这种主题诵读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的相关材料,既有效地避免了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又通过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加深记忆并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思想。

二、主题诵读的情感美

文学作品内容需要体现作者的某些情感,脱离情感艺术将失去生命,而诵读艺术是脱离背景、主人公、时间、地点等因素而单独存在的艺术形式,其要表达作者的情感,需要诵读者在语调、气息、语速等多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调节、控制,进而使情感色彩在无形中流露,得到听众的认同,可见文学作品蕴含情感,决定诵读具有的情感美。如果诵读者不能有效地调动听众的感情,语言的表达感染力将消失,诵读失去意义,而学生在主题诵读中能够通过大量表达相同思想的作品对情感把握更加深入,进而点燃个人炽热的情感,更加自然地影响观众,换言之,诵读者是听众与文学作品形成情感共鸣的桥梁,通过主题诵读有利于诵读者心中有形,言之有情,调动听众的审美积极性。例如,学生在以“思乡”为主题,对《静夜思》《别老母》《邯郸冬至夜思家》等古诗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再诵读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话中的九个“事物”时,才能准确地把握语调、语速、节奏和气息转换,突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失落和无奈。由此可见,主题诵读更有利于诵读者对作品情感的把握。

三、诵读的意境美

诵读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诵读者将作者所描述的文字形象和表达的情感上,结合个人的理解和再创作能力进行想象和发挥,进而满足听众的审美欲望,是将有形的文字和无形的情感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诵读的意境美不仅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情感发展等进行体验,还要结合诵读者甚至听众自身的情感体验、生活经历等,可见诵读的意境美因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存在差异,而单个文学作品的诵读并不利于学生对意境的把握,所以主题诵读等有利于学生准确进入诗歌的意境美。例如,学生在诵读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游山西村》时受学生经历、阅历的限制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体会可能并不全面,但以“生活中的希望”为主题,组织学生对《将进酒》《论诗》等大量相关诗词进行诵读,可以弥补学生在此方面的不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主题诵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由于诵读艺术自身具有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等方面的特征,所以教师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开展主题诵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纠正不良思想、树立良好作风、促进人格健全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以“爱国”为主题,组织学生诵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读着这一首首不朽诗篇,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心灵得到净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诵读优秀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主题诵读更是让学生栖居在诗意的文化氛围里,在自主吟诵、揣摩中领略经典的魅力,沉淀人文素养,从而构建自己的诗意人生,“读”占“鳌头”。

参考文献:

[1]杨焰,马磊,陈绍薇.论诵读中的二度创作[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