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孝敬的名言警句

孝敬的名言警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1篇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学生关心孝敬父母和长辈的积极情感

2.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3.知识

通过学习,懂得孝敬父母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使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变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案例:(1)准备警察与富翁的故事;(2)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事例,古人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3)精选典型例题。

2.学生准备:(1)收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的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2)回忆父母关心自己生活和健康的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准备在课上交流。(3)反思或检讨自己不尊重、不孝敬父母的行为表现。

四、教学方法

欣赏交流感悟;小组合作、互助探究、多媒体教学为主。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五分钟,播放多媒体课件《家,温馨的港湾》。展示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在过生日,一起分享快乐,风雨与共……通过舒缓的音乐,展现着一幅幅体现家庭生活温馨场景的画面。

师:看,多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呀,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是不是也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家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温馨的港湾》(展示幻灯片,出示本课课题)

师:提到“家”,大家都很熟悉,也有很多要说的话,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家。

学生一:家里有亲人,爸爸和妈妈,他们与我朝夕相处。

学生二:虽然在小事上家人会有争执,让我们在一起很温馨,温暖。

学生三:我家很舒服,在家里我吃的很饱,很好。

学生四:我家很有钱,但父母从不娇惯。

师: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说的都很准确,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大家对家的感受是细腻的,直接的,我这有一个故事,让同学们对家有更清楚,深刻的把握,出示大屏幕,展示警察与小偷的故事。

讲述警察与富翁的故事:一个富翁有一天喝了很多酒,摇摇晃晃的走在路上,这时一位警察过来了,对他说,您怎么不回家呀?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淡淡的说:“那只是我的房子。”

学生思考之后:

师:下面我们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给出家的含义。比一比哪个小组讨论热烈,回答得准确:

同学们回答的很积极,都能抓住重点关键词。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家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真正温馨的家不仅体现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满足,还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关爱,家庭的温暖就是在那些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的。

我们都爱自己温馨的家,爱自己的父母,想一想,为什么人们都深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呢?

不忘父母养育恩(多媒体展示)

阅读课本上大增的事例,回答,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为什么他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同学一:母亲给予大增生命,照料生活,饮食起居。

同学二:还教会大增学会坚强,自立,自强,不向命运低头。

学生回答积极,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

谈一谈: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请同学们给大家讲一个最难忘的亲情故事。

同学纷纷踊跃发言:①有的讲父母不顾劳累细心照顾生病的自己。②有的讲父母与自己一起面对学习中的困难。③有的讲自己犯错之后,父母严格教育,成绩不断提高。④有的展示四川地震中年轻妈妈给在襁褓中儿子的遗言。再次体会母爱的力量。

师:让学生用课本内容高度概括总结父母爱的特征。

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师:哪位同学能把刚才四位同学的回答分类,说说父母给予我们爱的表现:

生:有些学生分的不准确,教师指导,点拨,

父母爱的表现: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或者生活方面及思想品德方面。

多媒体播放孟郊的《游子吟》让同学体会父母的爱,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呢?

师生共同归纳?:①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教师点评:自然界中有乌鸦反哺,小时候,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在父母年迈时,孝敬父母、照顾父母是人之常情。

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点评: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以孝敬父母为荣,以不孝敬父母为耻。孝敬父母的人,年龄不论大小,我们赞扬,给他们披红戴花。教师提问:请各位同学搜集相关图片或故事成语来展示。

学生一:百善孝为先的名言。

学生二:卧冰求鲤的故事。

学生三:展示伟大革命家孝敬父母的图片并讲解。

③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多媒体展示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所谓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经济上供养父母;所谓扶助,是指子女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

教师总结: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歌里有一句话: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上儿女常回家看看。在座的同学们,你和爸爸、妈妈有几星期没看看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了,今天回家以后,希望大家能够给远方的亲人打个电话,送出自己的祝福,让亲情传递。

学生热烈鼓掌,情感升华。

六、理解运用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作为中学生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

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举手回答自己孝敬父母的事例。

师生小结:孝敬父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情感中,更重要体现在行动中。大屏幕展示: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七、巩固练习

1.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赞扬那些孝敬父母的人,而那些遗弃父母的人会受到人们一致的谴责,甚至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因为:

①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父母养育我们成人;②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④遗弃父母仅仅是不道德的行为。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反思或检讨自己不尊重、不孝敬父母的行为表现,说说自己今后会怎样做?请分组讨论。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2篇

一、帮助留学生诵读、体会《论语》名言警句 

《论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寓意深远,许多名言警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论语》教学应首先从这些句子切入。教师从《论语》中筛选出孔子及其弟子名言警句若干则,诸如学习求知方面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品德修养方面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德不孤,必有邻”;人际关系方面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以直抱怨,以德报德”;人生志向方面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从政为官方面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孝道方面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之后依照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词汇顺序,通过简单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顺畅自然,相得益彰。 

由于汉字古今音义及语法的差异,对于这些名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正读音,明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挖掘、阐发其现实意义。比如《论语》首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首先教学生读正确“说(yuè)”、“乐(lè)”、“愠(yùn)”等字,然后讲解清楚字词句义,再通过对其意义的阐发,培养学生好学乐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交朋友广交朋友的性格,培养学生不斤斤计较、严律己宽待人的大度胸怀。再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句,教师重点讲解“厌(yàn)”、“诲(huì)”、“倦(juàn)”三字,由字音,到字义,由点及面,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理解句意:勤奋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 

二、指导留学生了解《论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反映文化。《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论语》中名言警句的诵读,留学生对儒家文化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孔子富含当代价值的思想归纳为仁爱、诚信、忠恕、礼仪、孝敬、重义轻利、勤政廉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述。 

(一)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亲”,即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论语·颜渊》载,弟子樊迟问怎么做才叫“仁”,孔子答曰“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就叫做“仁”。孔子又言:“泛爱众而亲仁。”即仁爱不是仅仅爱一两个人或少数人,而是爱广大民众。这种爱也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心里或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弟子子夏深得师意,他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把践行“仁”作为终身奋斗的重任和目标,为民造福,为民服务。 

(二)诚信 

孔子重视诚信。他说“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讲究诚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是“不知其可也”,即绝对不可以!试想,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了诚信,虚假相待,相互欺骗,相互坑害,社会群体关系将如何维系?因此,曾子把诚信作为每日“三省”的主要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忠恕 

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曾子概括为“忠恕”二字。朱熹《论语集注》注“忠恕”曰:“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谓尽心为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谓推己及人,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强调凡事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看重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而对于自己,则强调修己、克己和责己,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克己复礼”、“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处事态度,是建设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最有效的准则。试想,若人人能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四句忠恕之言,天下将会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四)礼仪 

儒家在思想意识上崇尚仁、诚、恕,在言语行为上强调礼仪。《论语·颜渊》记:颜渊问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曾被很多人误解,正确的理解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归合于礼,就是仁。如果人人一旦约束自己而归合于礼,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也就是说,人人克己复礼,天下就成了充满仁德的天下。儒家的内在是仁,外在是礼,仁礼相合,方为完美的“君子儒”人格。颜渊接着又问“行仁践礼”的具体方面,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看的、听的、说的、做的都要符合礼,切实做个文明礼貌之人。 

(五)孝敬 

谈人伦美德,“孝”至为重要,古人有“百善孝为先”之训。孔子重孝,强调“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弟子出则孝,入则弟。”《论语·为政》篇连续多章记载了孔子言孝之语,如: 

孟懿子问孝,孔子只答“无违”二字。弟子樊迟不解,孔子详言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意思是:父母在世,做儿女的要以礼恭顺侍奉;父母没世,要尊礼葬祭。不要违背礼制。

子夏问孝,孔子回答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是以反问的语气说:做儿女的对待父母,仅仅是替父母做些事,让父母吃好喝好,不能算作孝,重要的是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让父母打心眼里舒服高兴,虽难,但只有做到这些才算真正做到了孝。 

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当今的人谈到孝,认为能做到养就是孝了。至于狗马等畜生,都能做到养。作为人,在养的同时倘若体现不出“敬”来,那与狗马等畜生有何区别?人能相养,动物也能相养,人若在赡养老人时体现不出“敬”来,那么与禽兽有何区别?关键要看这个“别”字,孔子强调的是人与禽兽的区别。孔子的境界高,所以对人在孝的方面相应地要求也高,因此孔子在对待老人方面认为,只做到“养”是不够的,还要做到“敬”,不能停留在禽兽的水准上。 

在向学生系统讲述《论语》时,要考虑到外国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讲得通俗易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有关“孔子”的大量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简短的动画故事,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比如对孝道的认识,日本、韩国与中国无大差别,而西方国家就较淡漠。鉴于这种情况,讲述时就要注重与学生沟通,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谈理解、谈体会、谈差异,给学生设置有趣的谈论话题:比如爸妈是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的?自己是怎样对待爸妈的?怎样做才更好?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互相了解各自的价值观念。教师在点播指导时,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又要确保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正确传播。 

三、让留学生体悟《论语》对世界的影响 

《论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精神财富,由于它包含的儒家文化具有切实有效的修身治世价值,早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此后,历朝历代,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官方誉其为“半部《论语》治天下”,民众视其为修身齐家的准则规范。 

《论语》在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的同时,也在逐渐由近及远地影响着世界,先是东南亚诸国,如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慢慢延及欧美。韩国学者李家源说:“六经之传播东韩,粤自罗、丽、济三国时代。今经悠久数千载,而至李氏朝鲜,以儒学为国是。自日用平常之事,至于经国安民之道,莫不基于儒学的观点。其于首都汉城,肇建大学及四学,列郡三百六十所,皆有乡校,莫不尊奉孔子为主壁。于是焉通国之士尊尚孔子,殆若神明矣。孔子实为中国文化之中心人物,自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得启。”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说:“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故予称孔子为东洋之大圣人。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月烈,或翻译《论语》,或叙述孔子之传记,及孔子之教义。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孔子之声望,已与释迦、基督颉颃。故予又目孔子为世界之大圣人也。……孔子者,伟人中之伟人,圣人中之圣人。”有识之士将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镌刻于联合国,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这充分验证了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确实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精辟论断。 

通过以上讲述,可以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向世界宣传《论语》,传播儒家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四、鼓励留学生修身践行 

《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人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被历代视为修齐治平的准则。儒学专家钱逊先生特撰《读<论语> 学做人》一文,主张“把‘读《论语》学做人’作为国学教育的中心”,认为“《论语》思想的核心,正是讲做人的道理。”所以,学习《论语》的目的是做人,即做仁善之人,做诚信之人,做礼敬之人,做孝慈之人,做勤政廉政克己奉公之人,做促使社会文明和谐之人。围绕践行、做人的问题,让留学生展开讨论,谈自己做过的好事,谈身边人做过的好事,谈不足,谈未来……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小善,成大善,从而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3篇

1.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教师应十分注意,使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态度,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使他们从老师乐观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起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趣。

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时,需要找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喜、怒、衰、惧”四种不同的情绪。我首先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微笑的表情,这个微笑像春风,拂去了同学们心头的紧张,它又像春雨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让同学们陶醉于知识的殿堂。许多同学纷纷登台表演,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了。

2.讲究导入新课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精彩的导课技巧可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它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动力,进而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氛围。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一句名言俗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恰当生动的比喻,或者一幅夸张的漫画都是导入新课的载体。运用得好会使得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难报三春晖》一课时,首先全班同学齐背诵《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于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背诵完这首古诗后,同学们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这时我又进一步诱导,看哪些同学能给这首古诗配上一幅漫画,并写出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同学们一个个凝神思考。稍许一个叫李田的学生把他的漫画展示给大家,并眼泪汪汪地给大家读着他的肺腑感言。同学的心灵再次被深深的感动。这时,我及时向学生指出:“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那么孝亲敬长的观念就深深印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另外讲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在讲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是金》一课时。让同学们讲述一则关于诚信这方面的故事。其中一个学生讲了“一诺千金”的故事:西汉初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用。凡答应了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想方设法办到。当时流行一句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故事的由来。故事讲完后,我反问学生:古人尚且知道讲诚信,那么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呢?同学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一下高涨起来了。

3.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观需要。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增进心理健康》一课时,明确告诉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的人生黄金阶段,由于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种种矛盾,也会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对当前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都将大有好处。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强烈兴趣。

4.巧设比喻、情境感召、贯彻美育原则。创设特定的情境、巧设比喻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手段,在讲“意志对行动的两个作用时”就巧设两个比喻,把意志比喻成汽车上的发动机,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去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把意志比喻成汽车上的制动器。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行动。通过这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意志对行动的两个作用。

5.阅读精美句子、强化记忆明道理。有的人认为思想品德教材上都是一些干巴巴的道理,其实不然,现在的思想品德教材上精美的句子,哲理性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日新又新我常新》里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又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则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老子的名言。如果让学生记下这些名言警句,对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不是会有帮助的吗?同时也会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4篇

一、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学校是文明传承的场所,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我校紧紧围绕孝雅主题,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彰显文化育人魅力,树立“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理念,着力营造“孝雅”文化氛围。在墙壁、走廊、橱窗、课室等地方精心合理地布置“孝文化”、“雅文化”的古今图画、名人警句、诗词歌赋等。我们把教学楼一楼大堂打造成“孝雅大厅”,蓝天白云的天花板上恰到好处地呈现古代有关“孝雅”的名言警句,周围的墙柱上是图文并茂的《弟子规》,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启发,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践行“孝雅”。同时,我们还在两边的墙壁上设立了“孝雅之花光荣榜”,展览着每学期一评的“孝雅家庭”、每月一评的“孝雅教师”、“孝雅班级”、“孝雅学生”。此外,我们还在楼道里设立了“文明班评比栏”、“书香校园光荣榜”;每条走廊打造成“雅行篇”、“感恩篇”、“勤学篇”;走进每个班级,墙上都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后墙上的“文化园地”里有着自己年级特色的知识专栏;“闪星园”和“雏鹰争章”栏更彰显着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和成绩;更吸引孩子们的是语、数、英、品德学科的活动板报,那全是孩子们的独立创作作品,每天都有很多同学观看欣赏。学校还订阅了人手一份的“现代小学生报”,开设“红领巾广播站”等,校园内校风、学风、环境都与孝雅教育相结合,营造孝雅空间,形成孝雅氛围。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启迪学生智慧、撞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向上,为孩子们的成长精心打造一个文化底蕴浓厚、人文理念温馨,符合儿童特点,催人奋进的校园整体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品味。使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德育教育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

我校的德育工作以“在活动中体验”为特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活动形式多样,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得。

我们深深认识到,建设优良班风、学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在班级紧抓品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班结合实际,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公约”,并要全面落实执行,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我们又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课,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学校和各学段的德育目标,结合时事、卫生、安全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专题教育活动,如“做新时代的合格小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我是孝雅小使者”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学校每周坚持升国旗仪式,节日、纪念日积极组织相关的传统活动,如“中秋月饼品尝会”、“齐唱国歌庆国庆”、“建队日下我庄严宣誓”等,还经常去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等地开展“敬老、爱老”体验活动;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经常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我当一天爸爸妈妈”、“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我是做饭小能手”等,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养成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孝敬老人,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青睐;定期请来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开展“五爱教育”、“消防教育”、“拒绝”和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健康、安全、文明地生活,从小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既增长知识,又开阔眼界,德育教育也取得很好的实效。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德;教育;有效;途径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所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使命。那么,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如何?实施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哪里?为此,我校开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课题为本人主持),连续几年来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校本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有效途径,为我县同类学校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式。

一、认真调查,客观分析,明确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小学德育工作在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基本道德认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实际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需要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如:德育目标“高、大、空”,缺乏针对性;德育内容单薄,观念滞后;德育途径单一,德育方法、手段落后,德育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力量薄弱化,缺乏力量整合。

二、系统挖掘,优化整合,确立校本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校课题组全体人员在充分研读各种传统道德教育文献的基础上,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整体优化”的原则,确立了校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

一年级: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戴长辈、友爱同学;

二年级:尊崇礼仪、为人谦逊、举止文雅、勤奋好学;

三年级:珍惜时间、勤劳节俭、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四年级:言而有信、行为守范、知恩图报、知错就改;

五年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见贤思齐、积极进取;

六年级:热爱祖国、关怀民众、志存高远、求实创新。

这24个德育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即“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勇”。其隐含的道德内涵与现行德育内容有效对接,既融于社会现实又易于被学生接受。每个德育目标又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

1.导语。高度揭示该德育目标概念界定的内涵外延,介绍古往今来该德育目的形成、发展及光大。2.格言警句。精选那些通俗易懂、具有世代传承价值的名言,让学生熟读成诵。3.经典故事。精选5~7个故事,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故事中受到启迪。4.时代内涵。主要是对传统美德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5.践行目标。对学生如何进行行为规范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便于学生照着去实践、体验、提升。6.体验感悟。主要是围绕德育目标设计的德育活动方案,分学段形成一个序列,以体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联系实际,广开渠道,构建校本德育途径与方法体系

我们课题组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并参照其他学校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丰富经验,在几年来的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了八条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

1.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德育活动课教学中

学校以《和谐德育》读本为依托,把每周一上午第三节课固定为传统道德教育活动课,要求各班根据对象和教育目标的差异,适当增删教育内容,调整教学重点,充分体现课题性、主体性和活动性。

2.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学科教学渗透中

要求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传统道德教育。渗透的方法有直接渗透,如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有许多内容本身就是传统道德教育的好素材;其他学科可间接渗透、可随机渗透,也可根据形势需要进行重点渗透。

3.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

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处感染学生,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格言中精选了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分布在各楼层、各教室的墙壁上,还在运动场边上专门设计制作了文化长廊。学校的宣传橱窗、广播等也都成了媒介。

4.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主题教育活动中

我校每学期都要按照“美丽人生从做人开始”传统道德教育系列活动的安排,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还利用“五四”“清明”“端午”“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

5.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养成管理教育中

遵循知、情、意、行形成过程的基本规律,我们把中华传统道德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沭师附小学生一日常规》有效对接,把每个条目分解成若干条具体实施细则。

6.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中

开设心理辅导课、成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语信箱”,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学习方法、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干预,运用中华传统道德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7.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家庭教育中

实验之初,我们就把传统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活动安排用公开信的方式印发到每个学生家长,以获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通过专门“家校联系卡”形式,各实验班级每学期都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形式,请家长提建议、谈体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督促、检查、信息反馈。

8.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于社会教育活动中

我校将沭阳县烈士陵园、沭阳县花木基地、沭阳县大学生创业基地确定为德育基地,每学期都结合传统道德教育系列活动的专题,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有效课堂

一、 什么是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定义来看,“取得尽可能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其中核心内容应该是“人”,即孩子的素质提高、素质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摒弃过去传统式的“灌”而变为“导”,“导”出孩子的学习技巧,“导”出孩子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有因材施教,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让孩子“喜欢”上“课”,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学习的动力,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二、在我的课堂中对思品课的有效性思考如下

(一)不断优化思品课的教学三维目标,孩子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课的教学都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孩子实际综合制定出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孩子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达到,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教学目标是孩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它也是衡量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准,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有效和可行,可以给课堂教学以准确的定位,方向稳,阵脚就不乱。

如在讲《关爱父母 学会孝敬》时,单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孩子讲: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孩子知识机械的接受,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换一种思路,先让孩子回家调查:“父母在养育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辛?在工作中碰到哪些困难?他们对你有哪些希望”,然后在课堂上让孩子以“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和“我应如何报答他们”为主题进行汇报。在这过程中,单调、枯燥的内容显得亲切有趣,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孩子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关注每一个孩子,实施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1、要了解孩子,分析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要结合孩子实际情况,分层要求,对于学有余力并对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孩子,指导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科才能。对于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但缺乏勤奋好学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的中等生,指导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对于缺乏自信心,知识贫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后进生,要重点辅导,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在后进生都努力参与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2、在课堂上注重因材施教。认真了解和把握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孩子,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随时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练习。针对本班孩子的学习差异,设计多层次练习,如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等。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孩子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孩子兴趣,不断改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例如影像、歌曲、漫画、幽默、典故、小品、时事新闻、名言警句、热点讨论、辩论会、社会调查、论文竞赛、社会实践等,还有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溶于一体。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照本宣科的状况,在理通教材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广泛收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和教材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求得孩子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如我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盲目从众的危害”时,我在黑板的右边写着要孩子思考的问题:漫画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现象,它给我们什么启示?黑板的左边挂上一幅《签个名》的漫画,这漫画画得是追星现象。同学们一看到黑板上的漫画和问题,立刻活跃起来,饶有兴趣地迅速打开课本,找出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找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

(四)、紧密结合孩子的生活,创设合适情景,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为孩子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孩子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具体知识,用以来指导实践。政治教学首先要考虑思想品德自身的特点,就是要强调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产生对思想品德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孩子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例如在《尊敬我们的老师》一课中,有“应该怎样对待老师”这个问题,我先给孩子创设了来两个情境:(1)上课时一位同学问我问题,老师以为我们在说题外话,批评了我 (2)上课时,我发现老师的解题方法不是最简单的,我有更好的办法。帮助孩子理解课本中“尊重老师”,“有了问题主动与老师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品的即兴创作和表演,通过点评让孩子接受对老师的尊重不只表现在口头喊“老师好”三个字,而是在于理解。孩子在老师预设的场景

中自如的发挥着自己的表演天赋,活跃课堂的同时,让孩子有所思考,又有所收获。

(五)、引导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孩子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总之,“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通过小小的变化,小小的进步,促成大的发展,一切皆为课堂服务,一切皆以人为本,实现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接受新生事物,思考和不断的改善,将会帮助每一个孩子不断发展和每一堂思品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7篇

关健词:德育养成教育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加强德育有助于推动学生各育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是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养成教育要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养成教育提供了依据。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丫‘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个方面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科学的规划。从学生形象标准、学生行为要求、课堂纪律等内容上,对学生一天学习生活提出严格具体的要求,使半生在学习、礼仪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制度约束,时时刻刻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养成教育在内容规划上呈现阶段化、层次化,学校有规划,年级有重点,班级有特色,为强化养成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养成教育要讲明道理

教师让学生明白《纲要》和《规范》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禁止那样做的道理,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注重发挥学生自我规范的潜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取向上的热情,引导学生将规范要求变成自觉要求,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自觉律己做人。在明理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增强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就能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和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的影响。有时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在做的过程中,结合情感体验晓之以理,变被动行为为主动行为。

三、养成教育要分步实施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确定养成教育的训练目标、内容、方法。这样才能使养成教育收到实效、落到实处。

第一步、宣传动员,营造氛围。比如,在师生必经的过道口设置“轻声细语、言语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等警句,以及激励性语R‘见到客人,你能主动问好。嘿,你真棒!’气“能主动拾起身边的杂物,不愧是一个环保小卫士,’别你能在走廊里轻声慢步,不愧是一名文明好少年!”;在走廊、教室内外墙壁张帖科学家、伟人画像以及名言;在教学楼、实验楼等醒目的地方制作以校训、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为内容的标语或灯箱,使学生从中接受高尚道德情操的渗透和感染。

第二步、强化训练,自我养成。如强化自觉习惯的养成,要求做到: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作业布置与不布置一个样。再如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学生用礼貌用语,养成“讲卫生、丢陋习”的文明习惯,塑造健康活泼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第三步、检查反馈,走向自律。通过教师考核监督、学生值周检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监督岗,以及文明学生评选等措施,及时检查指导,及时反馈矫正,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提高自律能力。

四、养成教育要因材施教

养成教育要讲究层次性,因材施教。注重养成教育过程中的因材施教,一是对行为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明白落伍后进的原因,体验不良行为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坏处,矫正与塑造同步进行。这也是利用学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的“自然教育法”。二是针对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言”中训练和‘行‘中训练的方法,能使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三是对中等学生要极力上进,发扬优点,用《纲要》和《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四是对道德行为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启迪更深层次的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落实道德行为。

孝敬的名言警句范文第8篇

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5、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劝报亲恩篇》

7、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9、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

10、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11、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12、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劝报亲恩篇》

1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1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5、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16、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劝报亲恩篇》

17、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1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19、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20、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2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22、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23、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2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2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7、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清)李毓秀《弟子规》

28、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

2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3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31、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32、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33、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李毓秀《弟子规》

34、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35、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动报亲恩篇》

36、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37、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38、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4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41、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44、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4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

46、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47、首孝弟,次谨信。——(清)李毓秀《弟子规》

4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4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0、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5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5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53、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5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55、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56、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5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58、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59、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60、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61、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62、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6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

6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6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66、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7、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68、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6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7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71、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

72、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清)李毓秀《弟子规》

7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74、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75、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请)李毓秀《弟子规》

76、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77、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春秋)《礼记》

7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