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元宵节诗词名句

元宵节诗词名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元宵节诗词名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元宵节诗词名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卓雅;国学;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09-02[ZW(N]

[作者简介]叶琴珍(1971―),女,广西昭平人,硕士,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校长,中学高级。

近年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势回归,全国各地掀起了经典文化教育的热潮,有人将此现象称为“国学热”。在小学,国学也很“热”。不过,在小学的国学教育实践中,人们还普遍存在困惑: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是否有必要?小学生应该学哪些内容?教师又应该怎样教?有没有适合的评价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对国学教育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认识小学国学教育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和教师担心国学教育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各学校也受到课程的限制,无法系统地进行国学教育。事实上,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日益显现。与此同时,西方世界却在不断汲取孔子的思想智慧。因此,重新认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从个体发展的情况看,小学是学生打根基的阶段,这些根基不仅包括科学知识,更包括人文知识。学生的品德、习惯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娃娃抓起”,给予正确的指引。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则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基于此,卓然小学明确了国学教育的定位:将国学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将国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建设“卓雅教育”德育文化。

二、开展国学教育实践

(一)开发国学校本课程

首先,全校教师都接受国学知识的专业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重点让教师了解和认识儒家思想,包括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精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个人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行道精神等。在此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卓然至善”的教育理念。同时,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礼仪文化、茶文化和书法的普及培训。对国学教师则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培训,如对经典的解读、吟诵方法的指导等。

其次,将国学课纳入课程体系,研发国学校本课程。每个班级都开设国学课,国学课有专门的国学教师或由语文教师兼职授课。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国学教师和语文学科组教师负责研发校本课程。针对小学生记忆力强但理解力弱的特点,国学课程以经典传承为主,遵循循序渐进、有序性与实用性的原则,选取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和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名家的120首诗作,并按照不同的年级进行了细分。

(二)每日经典诵读,将国学教育常态化

每天上下午,学生都进行10分钟的经典诵读。在诵读经典时,全体教师进入对应的班级,与学生一起诵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年级的经典诵读内容各不相同。一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等比较浅显的篇目;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主要诵读“四书”与《道德经》,以及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对每个学段经典诵读的要求也不相同。低学段学生的任务是确定主题,反复诵读一些简短的、朗朗上口的名句。如“爱国主题”“厚德主题”“孝顺主题”“学习主题”“修身主题”“立志主题”“交友主题”等,不求甚解,只需背诵。诵读经典的形式追求多样,如学生根据拼音版本自由诵读、配乐诵读、家长与孩子一起诵读、教师教授吟诵等。对中高学段的学生,不但要求其诵读,还要其理解,使其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教师从“四书”和诗歌名作中选择名句、名篇,在国学课中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后加以拓展,并能够准确地背诵默写。到期末,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口试(背诵),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参加国学笔试,考试成绩列入期评成绩。

(三)国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建设“卓雅教育”德育文化

卓然小学的校名取自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卓然独立天地间”的碑文。“卓然”是优秀、超出一般之意,“卓然独立”寓意独标高格的境界。学校以“卓然至善”为校训。“卓然至善”是“卓然独立,止于至善”之意。校名和校训都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奠定了学校“卓越高雅”的精神基调。

基于此,学校将德育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形雅、行雅、言雅和品雅的卓雅师生,建设“卓雅教育”德育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造卓雅的形象。全校学生四季穿校服,其中,以民族风款式的校服为正装。女教师的校服除了与学生一样的民族风校服外,还有素雅的青花瓷旗袍,男教师则是立领唐装。独特的、富有精神内涵的校服深受师生和家长的喜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2)体现卓雅的言行。为了将国学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加强了国学礼仪教育。参照《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学校明确了师生在校园内外的行为礼仪规范,如升旗礼仪、问候礼仪、课间礼仪、待客礼仪、就餐礼仪、就寝礼仪……这些礼仪规范列入校纪校规,并专门录制成视频,供学生仿效。具体而言,例如:在校园中,师生之间、师生与客人之间要行鞠躬礼互致问候;递物时,要双手递送并行鞠躬礼;就餐前,要背诵“饭食之德”……关于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学校学工处和教务处会专门组织师生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师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孔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影响,渐渐形成了“君子慎独”的自律意识。言行举止之间,显得彬彬有礼,很有教养。(3)追求高雅的情趣。卓然小学以兰花为校花,取其高雅的君子之风。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鼓励师生高雅的品位和生活情趣,养成高雅的爱好。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外,还力所能及地开设一门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的课程,如软笔书法课、茶道课、国画课、古筝课、武术课、烹饪课、插花课、手工课、舞蹈课等系列活动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通过这些兴趣爱好的培养,师生渐渐提升了日常生活的品质,自觉脱离了一些恶俗、恶习。

(四)开展国学主题的德育活动,巩固国学学习效果

卓然小学每学期都会围绕国学课程,定期开展国学主题的大型德育活动。例如:每年秋季入学时,一年级学生要举办隆重的“开笔礼”活动,开始童蒙启智之旅;在孔子诞辰纪念日,全体师生齐诵《论语》,纪念孔子,弘扬儒家文化精神;感恩节时,学生以父母、老师、后勤员工等为感恩对象,通过送贺卡、出板报、写作、朗诵比赛等形式,表达“尊师、孝亲”的感恩之情;六一儿童节,全体师生举行以“仁义礼智,忠孝雅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巩固国学学习效果。

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紧密地围绕国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以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为例。元宵节前,在国学课上,师生共同学习与元宵节有关的知识,如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诗词作品等。元宵节期间,各班开展剪窗花、贴窗纸、猜灯谜、做汤圆、吃汤圆等活动,学工处则组织评比,评选出优秀的班级进行表彰。清明节时,学校布置相应的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查族谱、塑家风、行孝道,慎终追远,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各家的家谱、家风及节日活动记录等,在清明节结束后,由学工处组织评选,并在全校进行展示。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既是国学课的学习内容,也是学校德育的内容,学生将学到的国学知识融汇到生活实际之中,做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卓然小学于2012年建校,由于其独特的国学教育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卓雅文化”,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成为了当地的小学国学教育研究基地,接待国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校长和老师2000余人次。2014年暑假,卓然小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诗行天下”栏目经典吟诵的摄制。一些高校的学者相继进入学校,对学生的国学学习给予进一步的指导。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卓雅教育一定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学庸论语[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

元宵节诗词名句范文第2篇

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

精彩纷呈的班级特色文化创设,让学生直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经典诗文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的经典诗文对学校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设计,使学生能在传统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中,心灵得到合理的净化,情操得到有效的升华,心智得到完全的开启。

目染――视觉触情 教师应充分发挥视觉效应,利用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对学校内的每条道路,每个走廊及其各个园子等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道路两旁可以精心设计和学生生活相关的经典名句,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自治路、自律园道路两旁可以布置有哲理性的经典名句;自主路两旁可以布置些鼓励学生自主成长有关的经典名句,让学生珍惜美好时光,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让学生学会自强自律,永远奋斗不止。

耳濡――听觉唤情 教师除了在环境布置上渗透传统文化之外,还可以开发学校广播系统的资源,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优秀传统诗文,比如,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中秋节、元宵节、春节等)精心选择有关诗文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广播,使学生们能在传统文化的濡染中求真、求善、求美、幸福成长。

注重课堂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同样也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滋润下幸福成长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创编校本教材《中国文化导读选编》《新三字经》《新弟子规》等,同时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诵读”课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课堂,从而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晨读课、社团活动、家庭亲子阅读也是让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课的有效辅助途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诵读千古名句,让学生通过对千古名句的诵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也应丰厚自己涵养,以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启迪学生,陶冶学生。真正让所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净化心灵,学会做人,幸福成长。这些举措也很好地落实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指出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研究制定《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

以活动为载体凸显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应构建传统文化学习的活动氛围,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围绕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让学生们度过一个难忘的传统佳节,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智慧、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为远方的亲人送上祝福,为孤寡老人送上温暖,使学生真正学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赏月,让学生感受月亮文化的魅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故事会,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利用自主队会开展故事会,在感受月亮文化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才;可以让学生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主题,开展一次自主队会,表达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为学生拓展学习时空,补充教学,咏月诗词,如《水调歌头》《静夜思》《古朗月行》等,欣赏诗中美月,体验古诗中月亮所代表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发送一封电子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或老师,利用互联网拉近空间距离,送上节日的祝福;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歌咏会、赛诗会、艺术节等。

学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法定节日、杰出人物的诞辰与逝世纪念日、建军纪念日、建党纪念日,以及、等重要的历史事件纪念日等有意义的时间点,通过读传统文化、画传统文化、唱传统文化、写传统文化、演传统文化等形式,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幸福。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提高自身幸福指数,享受成长的快乐。教师们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隽永意境,体验传统文化的精妙,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元宵节诗词名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月亮;中国古诗词;审美;艺术

月亮,是自然界的普通事物,可是中国古今作家却把它当作一个个艺术典型,披上了美学的外衣,使这个普通的形象显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上可追溯到神话传说里《淮南子》:“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之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这是嫦娥奔月的美妙传说;而下可延于今天,成为人们抒写“爱情”的意象物,当代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因此,月亮成了中国古今作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借代物,是具有文学深度的艺术典型,它丽质而清新的外表,圆而明亮的形态特征都给古今作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综观中国古诗词,赏读有关作品,笔者认为月亮这个典型具有丰富的审美艺术价值。

一、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有许多不同称呼,具有丰富的名称之美

唐代诗人李白《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诗人将神话传说中的仙人、桂树、白兔、蟾蜍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创造了月亮朗宛若仙般的美丽景致,让我们想到了中国文化习俗中“把月亮称作白玉盘、瑶台镜、玉兔、蟾宫”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就连封建科举及第也称为“蟾宫折桂”。除此之外,南宋词人辛弃疾《青云案》中颂元宵节盛况词写道:“东风夜放花干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于龙舞。”文中用“玉壶光转”来描写月亮的皎洁、清光晶莹,把月亮美称为“玉壶”。陆游(宋代大诗人)《桂花》:“丹怡绿叶郁团团,消得嫦娥种广寒”,月亮又被称为“广寒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又有了“婵娟”的美称。晚唐诗人李商隐《霜月》中,把月亮的仙姿仙态写到了极致,显得风姿绰约,晶莹剔透:“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诗中的“素娥、青女、霜冷”又成了月亮的代名词。“宝帘闲挂小银钩”你看,月亮又被叫做“银钩”,一弯新月多象女子弯弯秀眉,人们也称它为“娥眉”……

这些对月亮的美丽的称呼,勾起了人们丰富的联想。在人们心里构起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怪不得古代诗人要日思夜盼月亮,魂牵梦萦月亮。月亮有了这样多美丽的称呼,当然成了诗人们的构作灵魂。

二、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成了友人游子情人相思的寄托物,具有魂牵梦萦的思念之美

我国的中秋佳节,人们都有赏月的习惯,月亮寄写了月圆团聚的意蕴。唐代文学家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中有“一年明月今霄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情怀;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文用叙述的形式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月亮为意境烘托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由于月亮是“思念”的寄托物,自然也成了古人表达爱情的媒介,古代诗人把月亮与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了闺怨思妇诗的独有景致。《诗经?陈风?月出》:“月出胶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意思是:“明月皎皎啊,我心上的人儿多美好,她从容闲雅姿态窈窕,我心忧愁又急躁啊。”从比喻角度看“用皎皎来喻妇人的肤色”活画出一个“肤如凝脂”般的美人形象,怎么不僚人心乱呢!而从意境角度来看:把美人安排于月光之下,月光、美人相互映衬,俊美的秀容融入清辉的月色之中,给美人增加了一层神秘感,一种朦胧美。增加了主人公的思念和爱慕之情。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此诗“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深,接着转入抒情“天涯共此时”点题“怀远”。此前有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轼词《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同构成抒写月亮的名句,而“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此女子随时间推移“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只得默默对月独寄了。白居易从长相思中有“月明人倚楼”,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些诗词都借明月抒写恋情或相思之苦,形象具体,意蕴浓烈。

月亮高悬空中,俯视人间,多情默视,似解人意,又常成为诗人孤独寂寞的知己,抚慰感伤心灵的佳友,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运用丰富的想像,把天边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梦幻成三人,举杯共酌,使清冷的场面就热闹了。月亮成了作者形影不离的朋友,慰解自己孤寂的心灵。苏轼《酹江月》:“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一场浮空梦,只有你我最相知,你孤独,我也孤独。给月亮斟杯酒寄托自己的情怀。岳飞《小重山》:“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诗人夜不能寐,心事难排,只有月亮为伴了。

元宵节诗词名句范文第4篇

1.儿童德育的现状,证实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对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如此丰厚的德育精髓在当今的基础教育中却很难显现其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许多中小学中,德育与智育发展严重失衡。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往往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知识的灌输、技术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致使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情况。教师与家长在过分追求分数的同时却忘记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念。即便是思想品德教育,有时也缺少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如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甚至很难看到“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优秀传统的品质了。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这个时代的继承者,更是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小学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已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的能力。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与文化的重要群体。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好坏,不仅影响着青少年未来的身心发展,更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盛与衰落,甚至是整个国家文明的延续。因此,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急切需要社会的关注。

2.外来文化的冲击,坚定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必要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样的外国文化正影响着中国青少年的受教育环境。我们在欣喜于多元文化为孩子们带来广阔视野的同时,也应该冷静地看到这种文化的输出正渐渐地影响着国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多元文化的正常接纳,它已潜在地影响到中国青少年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可。近年来,随着日韩剧、欧美剧在中国的盛行,一些“哈韩族”“哈日族”“血腥”与“暴力”等观念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蔓延,许多孩子盲目地追捧国外文化,不禁让我们为之担忧。面对近年来一些亚洲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动摇与冲击,我们在气愤之余是否应该理性地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呢?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道德和传统了解的并不多,许多人都曾感叹如今的传统节日已少了以往传统佳节的气氛。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的传承已开始日渐淡化。长此以往,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不免会缺乏对民族传统的了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然而,一个对本民族文化都不了解的人,又何谈让他爱祖国、爱家乡呢?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紧抓传统文化的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小学德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文明的发展程度。如果说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那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思想道德建设中最直接的思想源泉。作为国家的小公民,青少年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小学德育管理及教学工作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价值,更为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最直接的教育平台。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是包含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着中国人民崇高的民族精神、优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在小学教育阶段,为满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传统美德的内容应以生动、形象的神话故事、通俗上口的诗词名句等形式为主。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认知水平,也保证了传统美德教育的质量。目前,除小学语文教材与小学思品教材涵盖部分传统美德教育外,《三字经》《弟子规》在小学教育阶段已日渐成为比较热门的儿童国学教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爱国爱民的社会责任感。如《望庐山瀑布》《文成公主进藏》等课文。第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小英雄雨来》《》等课文。第三,笃志好学、奋发成才的求学精神。如,《孔子拜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课文。第四,仁爱孝敬、尊师重道的人伦意识。如,《慈母情怀》《我最好的老师》等课文。第五,机智勇敢、虚心谦让的个人品质。如,《草船借箭》《完璧归赵》等课文。第六,勤劳节俭、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落花生》等课文。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而言,如果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基于国学名著来展现的,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涉及义务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以达到“五育并举”的教育目的。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例,传统文化教育可部分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等;学习传说神话,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学习中国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咏春拳等;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如,古典乐器、民族戏曲等;学习民间传统手工,如,剪纸、风筝、年画等。除此之外,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还可体现在诸如古筝、围棋、书法、国画、歇后语等方面的学习活动中。

三、扭转传统文化缺失的对策建议

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校教书育人的社会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不仅能够增强校本课程的特色性,它更是为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基础。因此,学校、教师及社会急需转变教育理念,以增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传文载道”的德育价值。

1.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教师应有计划地增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比重,以便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近年来,由于教育功利化及现实社会对历史文明的淡漠,许多教师在观念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已有忽略。这样的现状急需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培训,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根源保证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历史文化内容与现实存在时代差异,因此,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为枯燥的历史课堂注入生命活力。首先,学校可带领学生通过参观文化历史遗址、探访革命老前辈等活动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或通过举办古典乐器、国画、书法、诗词朗诵等比赛,在展示学生才艺的基础上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展现国粹文化,如“,走进京剧脸谱世界”“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特色的主题实践课,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教育自然地融入我们的小学课堂。最后,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也是重要的德育宣传阵地。如,以“一起来过中秋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学生在固定主题下搜集相关资料,包括节日由来、传统习俗、相关诗词乐曲等内容,在相互展现搜集成果的过程中学国传统文化。

3.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是未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小学教育的整体质量。所以,高等教育应重视提高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师范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提升预备教师的个人素养,为今后的小学教育提供保障。

4.创设传统文化浓厚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孩子们童年成长的主要基地。因此,良好的校园环境就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即使是操场上的一棵古树、班级里的一块板报、走廊里的一幅国画,甚至是墙壁上的一句名言警句都可以为孩子们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学习氛围。孩子们需要的校园并不是奢华浮躁的殿堂,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温馨校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要远胜于生硬背诵古文诗篇。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