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读书报告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英美文学史及选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国文学的历史与特点、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课程。该课程将进一步打好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增加他们对英美国家历史、文学、文化及社会的了解,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宽容性,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高。然而课程的信息量大,学生需要理解和知记的内容较多,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文学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遭遇诸多尴尬。学生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案,学生渴望提高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但是又不了解开展有效阅读的途径。
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了就业,更多地选择了实用技能的培养和商务英语等课程的学习,除去一些准备考研的学生,文学选读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传统文学课堂教学的弊端也是值得深思和改进的。教师将海量的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填鸭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英美文学教育发展趋势,英语专业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家和作品,亲自参与课堂环节的设计和资料的搜索并展示给大家。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组织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课外开展文学作品阅读,读后进行思考并撰写读书报告,交流读书心得一项有益的尝试。
二、读书报告及其写作
依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1、读书报告的撰写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一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摘要式读书报告、简评式读书报告。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
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撰写读书报告时可首先在阅读之前准备做下笔记,例如:书名,包括其出版年月;著作的种类,小说、传记、学习辅导还是专著等;作者的姓名、国籍、出生年月;创作的背景、时间、地点;著作内的主要人物以及内容梗概,包括主要情节、论述要点等,最后要有一个初步印象式的简评,即对此著作的印象及评论。做好笔记之后。读书报告对于一本书的主要情节、论述要点等要写得少而精,要侧重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反应和评论,平时要求学生写作的也多为简评式读书报告。
2、教师的指导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图书馆或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制定了英美文学必读书目,并以读书报告和口头汇报的形式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作品时要特别考虑两个问题:(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阅读的目的是强化输入,增加语言输入量,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要认真筛选,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要保证学生语言输入的流畅性,争取尽可能大的输入量。(2)题材要尽量地广,使学生对英美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风土人情等有一个较全面的感知,扩大在这些领域的知识。在体裁e也要多样化,小说、散文、各类人物的传记等等,以接触多样的语言形式,理解各种语言材料,同时还要兼顾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发展性,促进他们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定题目,鼓励他们运用基本的文学理论方法进行文本分析,要求学生按照学术规范撰写,体现他们对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思潮、文学流派的掌握情况,不同的维度探究文本,激发自身学习潜能,有效地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术素养。
关键词 读书报告 现状 理论依据 内容及要求 注意的问题
读书报告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自主阅读名著,编写读书报告册。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内容梗概、精彩语段摘抄、作品分析与评价、自己的读书体验等,目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搜集材料、合理运用材料的能力。
一、读书报告在名著阅读中运用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书报告写作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遗憾的看到,在语文读书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很少,而是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中,普遍重视课堂单篇文章教学、应试学习,目标定位上基本处于初级层次。在语文教育中引入读书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还没有引起重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和无奈。
二、实施读书报告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1)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运用生成学习策略,学生的理解迁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进一步研究,整合了认知发展、人类学习、人类潜能、信息加工和智能互动等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形成了生成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地接纳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威特罗克还指出“让学生生成自己的理解很重要”,“他可能不理解教师讲解的语句,但他肯定理解自己加工生成的语句。”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的学习。其观点有(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2)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即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3)学生自己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4)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即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3)新课标的相关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读书报告的写作内容及要求
1.读书报告的写作内容
读书报告的写作内容有很多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本书的概况:作者简介、内容概要;2)本书在表达、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等;3)本书的主要观点、意图;4)本书的精华部分或个人最喜爱的部分;5)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6)本书读后的收获。
2.读书报告的类型
读书报告的类型一般认为有6种。即感发型、论述型、摘要型、比较型等。感发型:顾名思义就发个人感慨,就是直写个人的第一感觉,表明对所读之书的印象和感受;论述型:论述型是指就所读之书的内容、结构、技巧进行分析论证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等;摘要型:即摘引书中的重点句、段,进行赏析评价,述其作用及价值;比较型:即将该书与同类著作做求同、求异或多角度比较,衡量其优劣得失。
3.读书报告的写作要求
1)搜集资料要求。
确定主题,明确写作方向后,要即刻开始搜集资料,不可迁延太久,容易丢失资料。查询资料时要勤作笔记,以免因忘记而后悔。
2)行文要求。
行文要规范,层次条理要清晰。文字叙述要简洁,论述观点要有理有据,批评观点要客观公正,态度要恳切,避免吹毛求疵,激烈无当,引文要注明出处。
四、实施读书报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对待,不可流于形式
实施读书报告教学,师生在意识上都必须重视,要认真对待不可流于形式。
2.教师要认真批改,并结集成册。
学生交上来的读书报告,教师要认真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在适时的情况下将学生的读书报告结集出版或打印装订。
3.一定要举办读书报告会
举办读书报告会对激发学生求知欲、表现欲,锻炼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让学生的成果沐浴在阳光下,在探讨、交流中,学生能自找差距,交流感受,碰擦火花,使优秀者更自豪,后进者更自勉。如果方法适当,通过写读书报告,举办读书报告会等形式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
(本人长期在教学一线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积极探索并实践新课改精神,先后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报刊发表。2011年组织17名学生参加由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共青团、西安市文明办等5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我心中的世园会”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书信文化活动西安赛区中全部获奖。还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市级先进班集体等)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3]林庆彰,刘春银著.读书报告写作指引[M].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1.
制定读书计划在研究生入学时,要求每位研究生详细地以学期为单位制定一份“研究生期间读书计划单”,并且将书单的内容分为专业部分与人文科学部分,在研究生与导师积极沟通的情况下对书单的内容进行修改,使该书单中所涉及的读书计划详实可靠,切实可行,对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实行读书计划入学之后,要求研究生逐步完成读书计划单中的内容,并且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每次报告会由专业指导教师参加。此举不仅有利于导师对该计划的执行进行有力的监督,亦使研究生对读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充分保证研究生对所读书目真正有所收获。在报告会进行过程中,由研究生依次进行读书内容的汇报,并且不拘泥于形式,演讲、演示文稿、声频、视频等均可应用于其中,研究生不仅要述明所读内容,更要对其进行提炼总结。研究生报告结束后由导师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读书计划进行指导。学期末总结每学期结束时,研究生应对本学期所读书目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之后与导师进行沟通,对下学期的读书计划加以修改完善,力争在三年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读书报告会的意义
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众所周知,随着网络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医学理念与知识结构应运而生,因此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继续学习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与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意义。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独特性,该阶段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黄金时间,而读书报告会活动正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研究生通过制定实施读书计划从而逐渐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读书计划制定的过程让研究生真正明白自己知识领域所欠缺的部分,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此项活动的开展为今后即将步入临床工作的研究生打下自主学习的基础,为他们在专业学术方面的发展做好准备,使其不仅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而且赢得更加长远。完善医学知识体系过分注重临床实践以及专业知识体系的单一化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不足,但是医学从来都是多元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任何一部分知识的缺失均会为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带来困扰,进而导致研究生在步入临床工作后可能会面对医学知识过于狭窄的问题,甚至出现“专科看专病”的情况,培养了许多“专家”,难以成就“大家”。读书报告会使研究生可以弥补医学知识不够全面的缺陷,从而能够建立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全面体系化的治疗临床疾病[4]。扩展人文知识视野当今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学科综合模式”,掌握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能够为今后临床工作中提供人文关怀式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现行模式下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缺少这部分内容,因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当及时补充。人文科学部分的读书计划,则使研究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扩展人文知识视野,提升人文知识素养[5]。高尚的人文素养使其可以关注器质性疾病之外的因素,例如心理、家庭、社会等等,为其诊治疾病、维护患者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随着当今时代国内乃至国际的学术交流会议开展的越来越频繁,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变得尤为重要。读书报告会中要求每位研究生都要进行汇报,这对研究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并且汇报时可以借助视频、音频、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使研究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而且有的导师提出研究生应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要求,这就使得研究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相当的提升空间。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要点
" 一、怎样写学术论文
" 二、为什么要练习读书报告?
" 三、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
" 四、读书报告的要求
" 五、读书建议
一、怎样写学术论文
" 写学术论文不难,难的是事先明白它的要求、形成按学术规范从事研究的日常习惯
" 学术规范的日常化
" 学术论文应考虑如下九方面要求:
第一,他
" 把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作为直接研究对象
" 借对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的阐释而间接表现自我
" 考察研究他人观点或其他现象的能力
" 首要的是“他”性而非“我”性,是借助“他”性而呈现“我”性
" 少走冤枉路
第二,材
" 必须援引足够的文献注释或调研材料
" 考察收集和引证文献材料的能力
" 一看论述能否以材料作论据
" 二看材料是否可靠而翔实
" 三看是否按规范作注
" 注释是学术论文的支撑点
" 评委看论文常常就看注释
第三,小
" 学术论文选题不是广博而是窄小,即选取有特定范围、边界或程度并具备材料基础的具体对象去研究
" 可选择人物、概念、流派或形态的历史等,不宜直陈新理论
" 20年多年前导师告诫弟子:写一群作家或一个时代的文艺思潮
第四、新
" 学术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
" 创新能力: 利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思维加工和再造, 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
"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协作精神,挑战风险的勇气等等
大学生创新素质
" (1)好奇心和兴趣
" (2)直觉和洞察力
" (3)勤奋刻苦和集中注意力
" (4)人文素质,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等
第五、厚
" 厚是指厚重、沉厚。
" 小而不单薄
" 新但不浮泛
" 小而新的题目需以厚实的材料和严谨的分析去使其丰厚、沉稳
" 厚是指对问题采取多方面、立体或层层推进的研究,使人产生丰厚的感受
第六、面
" 论文的“点”可以牵涉宽广的平面
" 要使小题目不显小气,就需将其置放到宽广平面去分析
" 研究文学人物或作品需研究其同时代人物或语境
" 既通过面阐释点,又通过点阐释面, 实现点面互释
" 面要求宽广视野、比较眼光、全局胸怀
第七,实
" 处处求实、实证
" 以研究基础、翔实材料和严实论证取胜
" 一是有厚实的学术素养
" 二是对对象有足够了解
" 三是小心论证,不说空话,有可靠材料
第八、透
" 说理透彻、分析透辟
" 不要求深不可测,而要求透彻、透辟
" 与其讲深不如说透
第九、反
" 在写作中随时回头反思,反复思量或追问研究是否匹配,做出调整、推翻先前结论。反有三层:
" 一是返回原初起点去再思,调整研究方案
" 二是反过来从相反方向去质疑,自我反驳
" 三是返回去把自身当作研究对象,返观自我人格投影
" 为学与为人的互动
个案分析
" 2002级吕挺同学介绍毕业论文写作体会
" 论文题目:
– 日记体与女性身体关注
" ——试析格非小说《人面桃花》
" 吕挺:毕业论文写作体会
二、为什么要练习读书报告?
" 传承知识
" 训练理解、概括与语言表达能力
" 体会治学奥秘
" 为创新而积累
" 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的必要训练
三、读书报告的基本格式
" 引言
" 一、内容概述
" 二、理论与方法
" 三、扩展讨论或个案分析
" 四、评价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个案
" 硕士生罗成同学介绍读书报告撰写体会
" 题目:阅读《互文性研究》
" 重点介绍:
" 运用“互文性”观点分析舒婷《致橡树》
四、读书报告的要求
" 1.理解书:认真理解和概括书本内容(书里说了什么)
" 2.抓书主旨:在前后左右比较中抓住其主旨(书的贡献何在)
" 3.激活问题:从中激活个人的问题意识
" 4.联系实际:联系中国实际加深体会
" 5.利用书:看看如何用书
五、读书建议
" 第一,知建树究得失
" 总体上知晓该书学术建树(如学术贡献、特点、地位、影响及意义等),不忘探究治学得失。
" 在充分尊重学术建树,冷静评判具体治学长短
五、读书建议
" 第二,取人长开己窍
" 读他人书,应取其长,促使自己开窍
" 随时随地像海棉吸水那样尽力吸收他人着述之长
" 始终保持警觉之心也必不可少
五、读书建议
" 第三,他失九不及己得一
" 名家难免有片面性或缺点,决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十全十美
" 学人不能满足于评说别人而不知自己建树
" 指出他人的九处缺点也不及自己亮出一处优点
" 名家得失固需评,自己建树更根本
" 成熟的学人应时时自问:换了我,该怎么做?是否做得比他好?
五、读书建议
" 第四,读人书想己事
" 读人书时想自己事,筹划学问该怎么做
" 读书无止境,人的学术生命有限
" 不要被良辰美景迷惑,而要以有限生命投入到个人学术园地的开拓上
" 在继承中创新
五、读书建议
" 第五,先梳理后立说
" 创新建立在对现有成果的了解与尊重上
" 提出新论点前先应梳理前人已有工作,否则落入雷同、重复陷阱
" 提出新论前应小心求证
五、读书建议
" 第六,广读书小落笔
" 一方面广泛读书;
" 另一方面治学时小处落笔,将广泛的兴趣沉落到细小问题的研究上。
" 广读小落,才会作出真正的学问来。
" 广读广落,听起来很美,但终究颗粒无收。
五、读书建议
" 第七,读西书做中学
" 年轻时难免向往西学,以做西学为乐为荣,但真正的学术园地还在中国,真正站得住脚的学问还是中国学问即中学。
" 一方面必须研读西书;
"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更重要的是研究自己的问题,做出中国学者自己的建树。
五、读书建议
" 第八,谈空不如做实
(1)课外阅读量小
大学的课程没有中学的课程多,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较多。但是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不多,特别是英语材料。很多同学课外阅读的英语材料不外乎与考试有关的资料。其他的英语材料,学生一般不知道如何选择;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英语水平,选择一些英语报纸和杂志,而对于报纸和杂志,一般也只是随便看看,很少有看完的;有的学生也会选择一些英文小说,也多半是看了前几页就没有再继续。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是很小的。
(2)阅读质量低
由于学生们不会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所以很多时候阅读质量低下。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过于简单,达不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如有的大学生还在看书虫系列的英文书,这些书适合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看,对于大学生学习新的表达和增长知识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有的学生选择的材料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专业性太强的材料,使自己在读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兴趣或者太难而放弃。所以,即使是花了一些时间在课外阅读上,但是没有好的材料,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同样收效甚微。
(3)阅读方法不当
课外阅读属于泛读的范畴,学生不必要把课外阅读的材料当作平时上课的材料那样去弄懂每个单词和词组。但是,很多学生却把课外阅读材料当作精读课文来学习,一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有的时候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第一页和第二页,特别是对于英文小说,读者不用去逐字逐句的弄懂,这样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就是因为阅读方法不当,学生往往花了时间却觉得没有收获,这样会打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放弃英语课外阅读。
二、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需要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却不给任何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会因为效果不佳而浅尝辄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
(1)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材料,“学习者对于材料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他们自己的标准或需求。”[4]在选择材料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告诉学生选择材料的标准,第一是材料必须难易适中,稍微高于自己现有的水平。材料太简单,学生阅读以后不能从中学到语言知识;材料太难,学生会丧失阅读兴趣。第二,就是选择材料要循序渐进,这既要体现在难度上,也应体现在材料的篇幅上。最开始,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外英文报刊和杂志上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可以过渡到篇幅适中的材料,最后,可以欣赏国外的原版名著。第三,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集思广益,有的时候可以就一个话题去收集不同的材料,有的时候可以就同一类型收集不同的作品。这样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阅读的材料杂乱无章,而且便于学生自己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学生自选与教师精选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可以把学生选择的材料都集中起来,并从中选择出比较好的材料供学生阅读。再者,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平时教学需要,给学生推荐其他的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参考阅读书目,这其中包括学生选出的材料和老师推荐的材料,而且,笔者认为最好是在学习小组内在同一时间段阅读相同的材料,这样便于开展小组内的书评和其他读书活动。
(2)教师的指导和监控
在第三部分谈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应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属于泛读范畴,其阅读方法与平时上课学习的课文有很大区别,学生在学习时应该以内容作为主要的信息点,而对于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学生可以通过字典进一步进行学习,而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了老师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评价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关键点就是对课外阅读的监控。如果教师完全放任自流,也许课外阅读就只会变成少数英语爱好者学习的法宝,而不是大多数同学提高英语的途径了。课外阅读的一个有效的监控手段就是读书报告。由于大学英语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必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读书报告会。分组的时候,教师最好能把同一专业的学生分在一组,便于在日后的阅读中学生可以进行专业相关的英语材料的阅读。教师一定要事先给学生安排好读书报告会的时间,虽然是分小组,最好选择统一的时间,这样便于老师到场进行指导和监控。而且只有老师到场,学生才能真正认真准备小组内的发言。这个时间可以选择在上课前的十分钟开始,或者课程上完后留下几分钟,这样既不需要全班学生单独再找出时间,也不会占用老师的其他时间。在每次读书报告会之后,小组内都选择一位同学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读书报告的时间,教师也要作出严格的规定,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而且,每次小组要推选不同的成员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这样就保证了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全班的交流活动。教师的监控还应注意学生的反馈。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耐力,所以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得到学生的反馈,比如qq群和qq空间。现在的大学生都渴望与教师交流,但在大学里,教师除了平时上课,其他时间与学生接触很少,而且有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与老师交流。这样,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可以更及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对于网络交流并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时间进行面谈。
(3)形成性评估
“教学评估不仅包括以标准化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估,也包括以学习为目的、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英语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在课后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努力的时候,教师最好不要采取传统的以一次考试来定学生成绩的终结性评估,而应采取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估,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互评,读书笔记和全班展示等环节来进行。每一个项目,教师可以给参与的同学一个分数,而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再在基本分上给予奖励分。教师观察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前面提到课外阅读的监督方式主要是读书报告。在小组读书报告时,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率,没有到场和没有准备的同学都没有分数;而在教师的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于个别的在写读书报告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讲解。第二个方式学生自评和互评。在每次读书报告后,教师都让学生对自己的报告给出分数,同时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在每次评价后,教师都要及时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并及时给出每个学生在这次书评中的成绩。第三,读书笔记。教师应该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因为英语本身也是学生要学习的外语,所以这个读书笔记也可以算是一个英语好词好句摘抄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摘抄在结构上或者内容上很好的句子。第四,全班展示。教师可以把这个部分设计成一个加分环节。每次小组选择的同学在全班做展示以后,做得最好的同学可以得到一次加分。通过这些方式,每个同学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数,而那些不去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书评的同学则可以会面临重修的危险。这样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也使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来。
三、结语
(一)新课标要求
1.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2.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写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经典,涵养人文
新课标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和精神建构,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
“经典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博尔赫斯语)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呢?人文主义认为,阅读经典,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沟通文明与种族的壁垒,吸 收全人类的文化精粹,丰富人类的共通人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
(三) 阅读是一种思考方式
我们生活的自然忙碌状态正在被那些联网的电子设备放大,它们不断给我们发来信息和提示,用各种或重要或微小的信息轰炸我们,从而打断了我们的思绪。结果,我们用于冷静、专注的思考模式的时间就少得多了——那种包括专注、沉思、回忆、内省的思考模式。我们越少练习这些思维习惯,我们就越有可能完全失去它们。
(四)有序读书,阶段总结
高一、高二年级以学期为单位,每个学期计划阅读三本书,具体安排是:第一学期期中前一本,期末前一本,寒假一本;第二学期期中前一本,期末前一本,暑假一本。
一个阶段即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教师组织学生写出读书报告。每次的报告要求同中有异,各有侧重。这样的做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中获取写作资源和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素养,可以反过来促进阅读。
二、教学实践
(一)阅读书目
关于古代经典与当代名著阅读。教师精心列出50本中外古代经典和中外当代名著,要求学生从中选定3--5本,高一高二每学期至少精读2本书。当然,教师所列书目,只是一种价值性方向性引领,还可以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在教师书目之外的个性化选择。至于到底列出多少部作品及中外作品比例,可见仁见智。但是,“经典”和“名著”是必须的。
1.经典散文、小说
林语堂《坡传》,周国平《周国平散文》,梁衡《觅渡》,王开岭《追随勇敢的心》《精神明亮的人》,叶兆言《陈旧人物》,龙应台《野火集》,蒋勋《孤独六讲》 。
钱钟书《围城》,巴金《家》,张承志《北方的河》,白先勇《台北人》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雨果《巴黎圣母院》。
2.生命哲学
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子》, 南怀瑾《老子他说》《论语别裁》,帕斯卡《思想录》。
3.自由精神
刘瑜《民主的细节》,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4.传统
余冠英《诗经选注》,(加拿大)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5.文史精华
吕思勉《中国通史》,张鸣《摇晃的中国》。
6.艺术美学
王国维《人间词话》,宗白华《美学散步》,周汝昌《千秋一寸心》 ,陈丹青《退步集》。
(二)读法指导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读书的总原则是:“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鲁迅先生劝诫中国的青年,读书切不要忘记:“明辨,批判,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1]梁启超总结出“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法即粗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解剖法即将各部分仔细钻研,有所得则笔记之,重要点细解剖,疑难处细研究;会通法即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而后已。
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批注读书法,是我们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批注读书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心有所感,笔墨追录,勾画圈点,可赏析,可点评,可联想,可质疑,可批判,可比较,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三)阅读要求
1.阅读指导与阅读兴趣激发: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做必要的阅读指导与引领;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请有阅读经验的学生“现身说法”;
2.知人论世:要求学生从网上下载自己所选定的阅读作品的作家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等,以利于深度阅读;
3.阅读点评: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进行点评,或批评,或质疑,或鉴赏;
4.读书报告:要求学生每读完一部作品,写出不少于千字的读书报告。
(四)教学目标
1.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中生课外阅读任务:“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2.通过阅读点评,践行新课标所倡导的关于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与文本多重对话的阅读理念,在阅读点评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批判力。
3.我们所倡导的经典阅读不同于一般的快餐阅读,它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的阅读。而深度阅读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积累——感悟——内化,二是阅读——思考——表达。这两个方面,形成了深度阅读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多元辐射。
4.经典阅读重在引领学生与大师同行,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文化,接受高品位文化濡染,提升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大厦。
(五)教学形式
1.以读后感、文学短评、读书报告、讨论会等形式,检验学生课外读书的情况,形成阶段性成果。
2.教师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和体验,形成评价,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阅读,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三、教学反思
(一)独立阅读,尊重体验
理想的阅读状态是:学生不借助其他的文本,不借助他人的指导,独立开始阅读,凭借自己的力量,主动地看完一本书,进而形成自己的辨别力、理解力和批判力。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受认知水平、生存状态、生活实际、精神需求等要素的影响,因此阅读体验会呈现出个性化、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为此,教师应以包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体验,毕竟“每一种体验都是从生命的延续性中产生的,而且同时是与其自身生命的整体相联系的。”[2]当然,这里所谈的包容、尊重是以忠实原著为前提的。我认为,一切完全脱离文本的所谓经典阅读与“戏说老庄”“水煮三国”“大话西游”等快餐式、娱乐性阅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诸如此类,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阅读。
卡尔维诺说过,“‘你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不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3]即是说,真正的经典,吸引或促使读者与之结成紧密的联系。在阅读、接受文本知识的过程中,读者是为了发展、应用与创造,即确立自己。
阅读教学在接受文本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也应该融入当代;阅读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现时性的存在,与学生个体的生存状态、现实需求密切相关,具有在场性、当下性的特征。至此,我们可以确认,阅读经典,就是要通过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对话”,在“对话”中理解先人们的人生,理解先人们的思想与感情,从而反观自身,体味自我的生命状态,反思自我的生命历程,逼近自我生命的本质。一句话,在经典中重新发现自己。
(二)关注差异,分层指导
艾德勒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累积的。较高层次的阅读中也包括了前面的,或较低层次的阅读。”读书报告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对经典作高层次的分析阅读或主题阅读,从教学实践来看,只有少数的学生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层次——主题阅读。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层次。对于少数有阅读障碍的学生,我们更加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比如,书目的遴选,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心理的疏导,读书心得的交流等等。设若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能专注于一本书,既非浅尝辄止,又非生吞活剥,而能紧紧抓住一本书,咀嚼与消化一本书,即达到“分析阅读”这一层次,我认为,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就是最大的成就,至于写作读书报告这一任务应在其次了。
(三)经典阅读,教育良心
生活在一个娱乐消遣、浮躁功利和精神消解的信息时代,面对学生与经典的疏离,语文课程还需要实施经典教学吗?当很多时候,分数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尺,我们是否还有责任为学生的一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诸如此类的问题甚至说是拷问,不时触及我的灵魂。
但我确信,读一本好书,至少会让你的努力有这样的回馈: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是更有知识——像只是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更不是仅有一时的欢愉——像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带给你的。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据此,我对经典阅读有了更深切、清醒的认识。
提出有效的阅读计划,追踪整个的阅读过程,进行及时的检验激励,经过系统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成熟的读者,进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诚实的独立思考者,使其生命与心智保持活力,并与一本本经典一起成长,这应该是当下甚或是较长一段时间语文教育的良心所在。
——————
注释:
[1]鲁迅著:傅国涌编《鲁迅的声音》第178页,珠海出版社2007年版。
[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第99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三年如一日的日记写作,成就了孩子们自由表达的流畅与叩问心灵的习惯;而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成长的过程,也让我体会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境界。
传统意义上教师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往往停留在“要求”的层面,教师常常大声疾呼“要多读书”“读了没”学生呢,也常常是置若罔闻,不予理会。因为教师没有与孩子一起读书,自然也无从与孩子们展开对话。居高临下的要求,常常失效,“检查”为名的督促,也往往令人生厌。阅读于是不再美妙,反倒成了负担、累赘。有些好孩子平日里也愿意读一些书,可是因为年龄层面的限制,读不懂、读不透、读得有偏差等种种问题也常常凸显出来,同样因为缺少教师的陪伴阅读,阅读指导几乎无法进行,因此课外阅读成效甚微,自然长期坚持也难以实现。
然而,师生共读作为亲子阅读的延伸,却成了孩子们与我思想交流的重要契机。通过阅读,包括网络阅读、影视作品的品读,我们常常徜徉于温馨美妙的体验中、交流对话的幸福里。
开学初图书角的建立是我们师生共读的开启,漂亮的书架、智慧的书籍、旺盛的求知欲,无不驱动着我们拿起书来。从曹文轩的《野风车》《草房子》到《小王子》《夏洛的网》,从《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再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选一本好书,是读书的前提,智慧萌芽。尽可能地控制作业时间,尤其是压缩语文书面作业时间,因为时间是做好一切的保证。
我们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其中一节是自习课),一节读书报告会,一节读书交流会或影视欣赏。很真切地说,对于这两节课,学生们是充满热情与好感的,他们愿意为这每学期才有一次的报告做好近乎一两个月的准备。因为精心与投入,自然成绩也斐然。读书报告会是在开学初就排好日程表,每节课两人报告自己最近读的书,以“读一读、品一品、讲一讲、论一论”的形式开展,孩子们将其作为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很多孩子就在这一场报告会中为大家发现,为同学们所认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讲一讲”“论一论”这个环节,对讲者来说是一次展示,对听者来说是一份希冀。这时候,教师阅读中的对文本的解读与个人体验,自然渗透到分享与交流中去,演绎成师生自由沟通的美好情境。平等的师生对话,增进了学生的自信,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愿望,精神的成长寓于其中。
读书交流会或影视欣赏,则是更大范围内我们师生共同阅读一本书后的对话时间,其交流层面比单人的读书报告更具有广泛性。彼此没有拘束地读读、讲讲,有时我会给他们读我感受颇深的精彩片段,有时他们也给我们讲阅读时心里涌动着的热潮。或是一起欣赏一部好的影片,像《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阿甘正传》,然后大家谈谈观后感,再看看影评。说实话,我们感到这种学习生活很是满足与惬意。
平日里,上完《〈论语〉十则》,我会把提前带来的《〈论语〉别裁》《〈论语〉今读》《于丹讲〈论语〉》介绍给大家,读书交流会的精彩对话者享有优先的阅读权;《人生寓言》结束了,我也会隆重推荐周国平先生的博客希望大家以后浏览,递上《周国平论教育》《周国平作品精选》。
到了周末,湖滨大道风光怡人,携几本好书,邀一些学生,大家行走于天地之间,沐浴在阳光之下,安坐于草坪上读几本好书,讲一些心事。生命的幸福与美好无及于此。
南京图书馆向来是我最爱的去处,无论是那儿宁静的气息,还是身处其间能体验到的灵魂的高度,都让我留恋,惦念。每月一次的借阅,我也常带上我的一些学生,尤其是还没有去过的学生,我希望他们在那儿接受更好的浸润。南京城的嘈杂与喧嚣,我从不喜欢,但带孩子去读几本好,感受一份沉淀,我却十分欢喜。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就该做这些。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可是,现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我们老师的期望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调查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有70%的同学没读过名著,30%的同学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80%的同学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只有10%的同学是看了家长订阅的报刊杂志。
所以,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第一应当重视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学期,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关于语文课本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是粗读,设计单元推荐活动,采用小组抓阄的方式,每组 一个单元,集体阅读,群策群力,合作设计最佳推荐方案,鼓励其他组“夺人所爱”然后进行设计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小组积分,要求两周内完成。
【附:语文课本阅读推荐评比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吸取先进文化。因为古往今来,先进的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导社会前进。
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第一应当热爱的,就是读书。因为这是他的责任。”可是,现代学生的阅读现状与我们老师的期望却有着巨大的落差——开学初,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调查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有70%的同学没读过名著,30%的同学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阅读的。80%的同学没有订阅过报刊杂志,只有10%的同学是看了家长订阅的报刊杂志。
所以,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第一应当重视的,就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学期,我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关于语文课本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是粗读,设计单元推荐活动,采用小组抓阄的方式,每组 一个单元,集体阅读,群策群力,合作设计最佳推荐方案,鼓励其他组“夺人所爱”然后进行设计评比,评比结果计入小组积分,要求两周内完成。
【附:语文课本阅读推荐评比表】
这一过程后,语文课本所有篇目都能被学生整体感知,且各小组精彩的推荐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过程是精读,让学生选读别组推荐单元中的两篇,共计12篇,做读书笔记并写读后感,两周后完成。批阅后指导学生修改并统计被选文章的阅读人次,然后组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读的文章这么好,我也得读读!”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人次最多的几篇文章。对于无学生选读的文章老师质疑:“为什么无人选读?明天谁能告诉大家原因,可以给小组积分。”给学生留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这一过程后,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篇目都被大多数学生用心选读。
第三过程是查漏补缺,对于个别习惯不好、惰性极强的学生,采用组员陪读或家长签字的方法。转贴于
二、关于课内名著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假期安排阅读,开发组织读书报告。
第二过程,出班刊,展板,手抄报,展示阅读体验,张扬读书。
第三过程,安排名著测试,可采用自命题、学生命题、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
三、关于课外阅读的操作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实践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课本”,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只有学生自主阅读,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会读书,能作文,善应考”的境界。所以完成教材阅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
第一过程,抓住家长会契机,动员家长订阅报刊杂志,推荐《读者》《文摘》《学习方法报》等刊物,下发初中生必读书目。
第二过程,老师用心抓住或创造机会吸引学生去阅读,努力将文学阅读的意义充分展示在教育教学的每一寸空间。比如用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故事感染学生;也可以老师在和学生比赛作文时刻意引经据典以引导学生;也可以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大加鼓励等等。总之,用文学的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更易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悦与享受。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文化已成为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这一过程后,语文课本所有篇目都能被学生整体感知,且各小组精彩的推荐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
第二过程是精读,让学生选读别组推荐单元中的两篇,共计12篇,做读书笔记并写读后感,两周后完成。批阅后指导学生修改并统计被选文章的阅读人次,然后组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她读的文章这么好,我也得读读!”再鼓励学生去阅读人次最多的几篇文章。对于无学生选读的文章老师质疑:“为什么无人选读?明天谁能告诉大家原因,可以给小组积分。”给学生留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这一过程后,基本能够实现所有篇目都被大多数学生用心选读。
第三过程是查漏补缺,对于个别习惯不好、惰性极强的学生,采用组员陪读或家长签字的方法。
二、关于课内名著的阅读操作
第一过程,假期安排阅读,开发组织读书报告。
第二过程,出班刊,展板,手抄报,展示阅读体验,张扬读书。
第三过程,安排名著测试,可采用自命题、学生命题、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
三、关于课外阅读的操作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实践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单纯的教师“教”和学“课本”,不可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只有学生自主阅读,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会读书,能作文,善应考”的境界。所以完成教材阅读任务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延伸。
第一过程,抓住家长会契机,动员家长订阅报刊杂志,推荐《读者》《文摘》《学习方法报》等刊物,下发初中生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