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散文精选集

散文精选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散文精选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散文精选集范文第1篇

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文学刚刚兴起,浙江宁波一个名叫励婕的女子,在最初登陆论坛写文章时,随意键入了“安妮宝贝”这个既包含独立意味又有些的名字,没想到,这个名字从此伴随她成长为一个畅销书作家。她说,写作的确是从玩开始的,如果能预期,她会起一个正式而有意味的笔名。

那时,24岁的安妮宝贝在银行就职,却不喜欢这份工作,回家后就闷头睡觉,半夜起来上网和写小说。第二年,她瞒着家人辞职,把档案留在单位,只身逃离,专注于写作。这期间的作品结集为《告别薇安》与《八月未央》。“安妮宝贝”这个名字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拥有了大批“粉丝”。

安妮宝贝的文字清简、干净、讲究,颇有古意,很容易被辨别。在她的早期作品里,主题多为大都市中游离者的生活,他们孤僻而封闭,和周围环境关系紧张,总试图对抗或者逃离。那个时候,痛苦、颓废、残酷、充斥在她的文章里。

有人将2002年出版的《蔷薇岛屿》视为安妮宝贝的变化之作,这本书中收录了她为亡父所写的短文《河岸》。自此以后,安妮宝贝的作品中便少了以往华丽的叙述,转而变得更为平淡,还有了更多自省性的思考。有读者对安妮宝贝说,你现在写的东西都太干净了,应该再写写痛苦、颓废、残酷、……她的回答是:我已过了那个阶段。

在安妮宝贝看来,小说可以建立一个自我封闭又无限延伸的世界,而散文,则更多需要涉及一个人的真性情。她说,散文是小花园,有茶席,有一炉香,花好月圆,有一个聆听的人。

安妮宝贝的写作是一种小众趣味的私人化写作。然而,她却一直居于畅销书作家之列,更为耀眼的是,多年来她创造了不菲的商业价值:她是中国国内作家中最先进入200万身价(指版税收入)俱乐部的女作家;在2007年“中国最具商业价值作家榜”中,她以全票高居榜首;她的每部作品都能销售数十万册,长篇小说《莲花》一年销量就达60万。有网友对她的稿费和版税作过统计,结论是:她的每个字值25元。

身为畅销书作家,最不可避免的就是大众围观和争议。安妮宝贝的文风在网络上被恶意模仿和扭曲。对此,她反应平淡,她说,比评价更为重要的是文字本身所传达出的意志,如果它足够强硬,即可击破各种评判。

十几年下来,当时和她一起成名的路金波、宁财神等人都改变了身份,只有安妮宝贝一直在从事文学写作。现已成为出版人的路金波解释说:“我是比他们更入世的,更会规划,更客观,适合做出版人;宁财神呢,小天才,坏坏的,适合编剧;而安妮宝贝很孤独,所以适合写作。”

的确如路金波所说,安妮宝贝是个与媒体保持距离的作家,她很少谈及私生活,甚至曾因惧怕被人簇拥而从自己的新书会上逃跑。

散文精选集范文第2篇

依然还记得那月光下手持钢叉刺猹的少年闰土,在仙台蓄着八字须戴着眼镜走上讲台的藤野先生,总在别人面前唠叨阿毛剥豆被狼叼走的祥林嫂,穿长衫站着喝酒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阿Q……尽管鲁迅的年代已渐渐远去,然而其文字对我们当今和未来的影响却依然在延续。撇开以往政治与阶级立场的因素,假如单纯从鲁迅的文字和思想来看,他的文章也是自五四以来值得学习的典范,其风格多样、体裁广泛,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都有涉猎,而且著作丰富,意象万千。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钱理群曾经说过:“鲁迅自身处在中国近代语命的开端时代,是白话文的先驱之一。他的文章本身就是语文教育的范本。……年轻人并非不喜欢鲁迅,他们不喜欢的是某些教育方法。”忽然发现自己近来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学校的时候并没有十分喜欢鲁迅,现在反而爱读他的文章了,究其原因,想来一方面是源于近年来被掀起的民国研究热,另一方面,其中的道理也许便是像钱老说的那样——不太喜欢以前教学的方式。其实鲁迅的文字不光有“骂”的一面,更包含了人世间的温情与冷暖。

这套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北京鲁迅博物馆编纂的《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影印本)汇聚了22部初版本,涵盖了鲁迅毕生的大多数知名作品,其中很多的熟悉书名我相信大家看一眼就会记忆犹新,诸如《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不仅如此,还都按照起初出版时的原样加以现代技术修复并按原比例仿真制作而成,更以毛边书的形式展现给当代读者。平生还是第一次听说“毛边书”这个名字,读了编者的解释后才有所了解,这是指印刷装订之后“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的书本,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看书,就得耐下性子,边裁边读,因为裁开的书页带着纸质的毛边,故曰毛边书。于是心中更是升起了许多的好奇。据编者介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即实现其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并且随书赠送了一把牛骨书刀,使读者在裁开和阅读书本的时候,能够切实体会到民国时期的一些风味及字里行间的特有气质。对于喜欢文字、崇尚史实、敬仰文化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套必需获得、体验和珍藏的好书!

其实,处在鲁迅那个时代的许多作家同时还扮演着编辑、翻译、校对、出版人等多样的角色,而且对排版、装帧、用纸、甚至图文广告如何撰写都参与其中,鲁迅当然也不例外,故而我们在读这套书的时候,光从书本的外貌、插图和装帧便能深深感受到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庞大的过程,同时也为他们能身兼多职经营文化的身手而感到由衷的折服。只要看一看那时的书本,翻一翻书页的感受,读一读那些意思相同、形态和排布却与当今不太一样的文字,便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气息,让时光有了回流的错觉,相信你会在那样的时刻遇见一个真实的鲁迅!尽管文字可以承载思想和精神,用人类现有的技术可以永久保存那些经过排列组合后有着不同意义的文字,然而承载文字本身的介质却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资讯时代更有数字化的存取便利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完全改变了周遭的环境,不过我相信用同时代同介质的相称形式,一定会更加容易触发与之相应的气韵,更加容易认识和理解作者原本的意思,更加接近“原汁原味”的境界。

大量的资料和史实表明,鲁迅本人既不属于任何政党也非人们想象的政治人物,而是一个极富个性、爱憎分明、敢说敢为的文学家,以前加诸于鲁迅身上的诸多评论、头衔和称号只是些无谓的概念,以往一些带有阶级立场的文章注释也只是极端思潮下刻意的宣传,我们大可不必理会那些纷杂和外加的干扰,而只是把鲁迅当作民国时期的一个文人来解读。鲁迅那个时代的许多著名文人,大多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长大后又留洋学习并接触到了异国文化,在不同思潮的碰撞和交融下形成了那个时代明显的特征,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架起了很好的桥梁。故此,通过这些珍贵的“初版本”来看一看其原本的模样,也是跨越时空的障碍去接近一个逼真的鲁迅,无论是温故还是初读,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散文精选集范文第3篇

《一只到处旅行的猫》

本书的主角是只名叫恺撒的白爪黑猫,而且它还是只外国猫,出生在英国伦敦。它的主人是一名瑞典女记者,它曾一路跟随记者主人到处旅行,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领略了各地不同的文化与生活风貌,可谓见多识广。这是一本诙谐生动、富有情趣的小书,通过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记录、评论人类生活,并描述了它和主人相处过程中的微妙变化。

哈尔滨出版社19.80元

猎杀对象:猫科宠物爱好者、情感丰富人群

外国猫对阵国产猫

《御宅萌猫钱一毛》

封面上那只对着镜头摆出超级无辜表情的,就是本书的主角钱一毛。它的主人对它的介绍是:钱一毛,男、御宅系、萌猫科、腹黑属性,喜欢晒太阳、睡觉、欺负新来的猫,最大的梦想是搞对象……书中收录了钱一毛平日生活中各种姿态、表情的照片,无辜的、可爱的、腹黑的……以及它和好伙伴们相处时的趣事,看它调戏伙伴时那种阴险的样子,被主人欺负时可怜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这只名为钱一毛的猫咪是怎么成为网络第一红猫的呢?翻开这本书看到它的照片以及边上那些无厘头的说明文字,你就会明白了。

花山文艺出版社36.80元

猎杀对象:猫科宠物、绘本爱好者

最新书籍推荐

《我是小生》

这是“昆曲王子”张军的第一本自传体影像散文集。书里大量鲜活的影像和感性的文字,揭开了张军从自卑到广博逐渐敞开的世界,描绘了上海昆剧舞台历经世纪交替后的积淀和变迁。

上海辞书出版社35.00元

猎杀对象:昆曲艺术爱好者

《无敌“小”老婆》

本书的口号是:好男人都是磨出来的,好女人都是宠出来的!书中汇集了有夫之妇平日生活中超级无厘头的事件,让人一边笑一边感叹:原来老婆是可以这么当的!大家可以参考书中丰富的情节,为生活增加一点小小的趣味。

中国画报出版社25.00元

猎杀对象:漫画、生活爱好者

音乐厅

《魔杰座》

周杰伦的新专辑《魔杰座》无疑是最

近乐坛备受注目的焦点,而他的新造型也让人眼前一亮,一向热爱魔术的他,这次化身为魔术师,用音符和创意,变出乐坛“魔杰座”。这次的主打歌《稻香》由他本人包办词曲创作,透过童年主题传达知足的人生理念。这次变身为扑克牌黑桃J中的魔术师,周杰伦又将为这个平静许久的乐坛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猎杀对象:华语流行音乐爱好者

《可不可以不要上班》

这张专辑中一共收录了15首和《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系列漫画丛书意境相同的歌曲。首支主打歌曲是英国女子庞克组合Shampoo洗发精合唱团的经典曲目《Trouble》。此外,这首歌的MV也不容小视,由正当红的MV/动画短片导演贾比尔制作,包含了许多书中最受欢迎的内容。这首MV也将随着一同被收录在这张专辑中。

猎杀对象:《可不可以不要上班》漫画爱好者

最新音乐推荐

《不想放手》

这张专辑收录了陈奕迅最新的广告曲《路……一直都在》,出道11年以来唯一一首英语单曲《Aren‘t You Glad》以及再创销售佳绩的《不要说话》等一共10首歌曲。此外,这张专辑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歌词本,这本由著名插画师Stella So苏敏怡心血制作的歌曲手绘画本,绝对值得收藏。

猎杀对象:华语流行歌曲爱好者

《My Space》

这张专辑可以看作蔡健雅的音乐爱情旅程,包含了她的出道曲《呼吸》、成名曲《记念》,还有去年获得金曲奖的大碟《Goodbye&Hello》中的一些歌曲。同时还有她为其他歌手所创作的经典作品的DEMO,例如莫文蔚的《手》、陶晶莹的《依赖》等。此外随碟还附赠书册和三首蔡健雅手写的吉他简谱。

猎杀对象:华语抒情音乐爱好者

《The Very Best of Macy Gray》

2004年发售的Macy Gray的精选集,如今终于被引进发行。Macy Gray曾获得格莱美最佳女歌手奖、全英国际音乐奖中的最佳国际女歌手、最佳新人等众多奖项。专辑中收录了包括《I Try》、《Do Something》、《Still》、《Why Didn’t You CallMe》、《When I SeeYou》等众多令人惊艳不已的排行单曲。

猎杀对象:欧美流行音乐爱好者

电影院

《淑女争宠记》

本片改编自1939年的经典同名黑白喜剧电影,讲述的是一群整天流连于美容院和时装秀的上流社会阔太太们的生活。在老版中已经是众星云集,所以新版在选择演员方面也丝毫不敢懈怠,梅格・瑞恩、安妮特・贝宁、伊娃・门德斯、黛伯拉・麦辛、贾达・萍克・史密斯、坎迪丝・伯根等一一登场,主演阵容被媒体誉为“好莱坞女星倾巢出动”,将各种类型的美女一网打尽。新版的《淑女争宠记》保持了老版中没有一名男性演员的特性,整部影片看的就是女明星们如何飙戏,谁能把善妒又不甘寂寞的阔太太形象表现得更入木三分。

猎杀对象:喜剧片爱好者

精彩推荐

《狗狗返家记》

又是一部让观众直呼可爱的电影。克洛伊是比佛利山的一只吉娃娃狗,被宠坏了的它生活极其奢侈。一次它去墨西哥度假,没想到却在那里迷了路。那些简陋的街道看起来跟比佛利山大相径庭。无奈之下,克洛伊只得自己开始了寻找回家之路的旅途。

猎杀对象:宠物爱好者

《停车》

本片被认为是2008年金马影展开幕影片中“最好的一部”。影片阵容强大,张震、桂纶镁、高捷、戴立忍、庹宗华、杜汶泽等众多明星连番上阵,描述努力挽救与妻子婚姻的男主角陈莫,傍晚因遭遇并排停车而受困街头,在寻找恶霸停车车主的过程中,他遇上了许多奇怪的人,并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

猎杀对象:黑色幽默片爱好者

《阅后即焚》

今年威尼斯影展上大出风头的作品,由乔治・克鲁尼和布莱德・皮特主演:曾“叱咤”中情局的特工因生活不检点而被扫地出门,于是怀恨在心。为了报复,他将自己在中情局耳濡目染的众多丑事记录了下来,并制成光盘。但这张光盘却被和他闹离婚的妻子带走了……

猎杀对象:喜剧犯罪片爱好者

最新DVD推荐

《楚门的世界》

金・凯瑞以讨人喜爱的正派形象,还有关键时候怒火的爆发力,诠释了一个终生被人摆布、遭人愚弄的普通人形象。这部影片的黑色幽默和对现实的无情讽刺都颇受好评,并获得了奥斯卡的提名。在金・凯瑞已明显减少片量并且发福的今天,回忆一下他的这部经典之作吧。

DVD信息:喜剧片/D9/22.00

《爱情三选一》

威尔・海斯住在曼哈顿,正和自己的妻子办着离婚的手续。一天女儿突然问起了他结婚前的生活,于是他便和女儿说起了自己的3段罗曼史。在和女儿讲述过去的时候,他慢慢认识到寻回真爱永远不晚的道理。这也许可以看作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并且有着大家喜欢的大团圆结局。

DVD信息:爱情片/D9/22.00

《金钱游戏》

散文精选集范文第4篇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母亲穿着租来的白纱礼服,新做的发型像伊莉莎白・泰勒在《朱门怨妇》中的造型,她将嘴唇描得小小,眼睛画得大大,以至于在照片中显出大吃一惊的样子―――结婚照有时看起来像毕业照,明明扭捏不安,却得庄重自持。迎娶车队从屏东开往潮州,一向会晕车的母亲,往车窗外掷完扇子,先哭了一阵,然后一路吐到父亲的家。一夜未眠的她,眼泪与秽物弄脏的心爱的镶珠手套,那手套是她走遍屏东市委托行才找到的。

结婚照中的父亲,穿着粗条纹西装,梳着七分头,油油亮亮,这一身亮丽的打扮还是难掩他忧郁的气质。那年他二十五岁,长得像詹姆斯・狄恩,爱打网球、捧球,常常泡电影院,有一本粉红色的日记簿,上面记载他的恋史、彷徨,还有几首短诗。他原有个女朋友,只因八字不合不能结婚。那女子是他在球场上的搭档,长得健硕活泼,可惜这段恋史终究成为遗憾。听说结婚前一夜,父亲在天井里兀自抽烟沉思,一直到天亮。照片上的他,眼眶下陷,比母亲还小的嘴唇似乎微微颤抖着。

婚姻的开始通常是甜蜜,哪怕是陌生的男女。婚姻将他们自然定格为男人与女人的一对一关系。刚结婚的父母亲不知如何称呼彼此,婚前总共才见过几次面,说的话不到二十句。母亲说到这里,抿着嘴说:“我总喊他‘喂’,要不然就靠近他身旁,直接把话说了。”婚后好几年,父亲才喊母亲“林妹”母亲则喊“矣 欠”,那是发语词,也像惊叹号,就暂充名字。

我总爱问:“难道就没有比较浪漫或者有点甜蜜的事吗?”母亲又抿着嘴说:“就那么一次,我说天凉了,没有大衣穿,其实我也并非那么需要一件大衣,不过有件事可以共同说说也是好的,看他为我做事,心里总是欢喜。你爸爸听了我的话默不作声,面上一阵乌一阵暗,过了不久,他把大衣给带回来了。后来才知道,那件大衣足足花去他一年的薪水。他那个人哪,很深意。”

婚后一年,大姊降生,刚做爸爸的父亲,对小婴儿充满新奇细腻的感情,他在日记上写着,“趴在床上看着小小的婴儿,不相信那是我的孩子,就为这不相信,发呆很久。”父亲的日记大约在大姊满岁时中断,因为过不久我就降生了。

婚姻的开始其实是充满险境的,年轻是致命伤,性别差异是致命伤,不认命更是致命伤。有好几次,母亲半路拦下父亲的脚踏车不让他出门,父亲推开她,还是走了。这一走,非到夜深人静不可,他总是躲到电影院里,连看好几场电影。也许是电影看得太多,给大姊取的名字有点洋味,只因迷上艾娃嘉娜,大姊的名字也有个“娜”。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就常跟父亲赌气,离家出走。出走这件事在那时的女人心中,大约带着轰轰烈烈的性质。她不见了,她自由了,她恐慌,她思念、着急、担心,于是她又回来了。这种短期的抗议带着一点毁灭性,也带着一点甜蜜,一直到她发现这行径无济于事,才不再兴起离家的念头。

对于这种抗议,父亲通常没有反应,应该说不知如何反应。他自己的母亲曾经为了向配偶表示抗议而离家二十年之久,他习惯了,因此母亲只有无趣地自动回来。记得有一次在街口玩,看到好几天不见的母亲突然出现,手里拎个包袱,她牵着大姊和我,各给我们一个牛博士泡泡糖,我那进还觉得挺高兴的,在妈妈离家出走后总会得到额外的礼物,一个牛博士泡泡糖要五毛钱哪!

如果在婚姻中,女人要在男人身上寻找浪漫热情,男人要在女人身上寻找温柔体贴,那注定是要失望的。我们常看到的是,女人结婚越久越强悍,男人越来越古板无趣―――生了五个孩子之后的母亲,也许觉悟到这点,因此变得强大起来,她不再离家出走,转而要重整这个家。那时的台湾也开始变了,人们一面喝美援的牛乳,穿外国救济的衣服,一面盖工厂、开商店,一时之间,家庭中冒出许多时髦的东西,席梦思床、咖啡粉、假睫毛、冰淇淋、牛油面包……

也许母亲闻到这股新鲜的气息,她把家里的厢房改成商店,把猪舍夷为平地,柴房扩建为小朋友的房间,于是,一家规模不小的药局开张了,她变成镇内最年轻的药房经理兼药剂师。颇通药理的母亲开拓了另一条财源,使我们在五十年代就拥有第一部电话、第一台电冰箱、第一台电视机,还有许多奢侈的进口衣服。

在经济上,父亲渐渐变成次要的角色,但他也不能不承认母亲的魄力与才干。从那时起,他常带着钓竿失踪一两天。不过,从海边回来,他总边打瞌睡边看店,有时还帮忙进货,打扫环境。据母亲说,这是她感觉一生中最如意的一段时间。

三四十岁的婚姻的疲惫期,男人觉得壮志已消却不服气,女人觉得青春不再却不甘寂寞。当我知道有人暗恋着父亲,紧张得常做噩梦。那个女人不漂亮,却很年轻、很清纯,她常带我们出去玩,教我们唱歌,在父亲面前却含羞不语。那时年纪尚小的我,抓住一些事实的尾巴,加上许多幻想,事情就变得具体真切。每当看到那个女人,我心里既感激又痛恨,感激她了解父亲不为人知的好处,痛恨她故意讨好我们。也许这一切都是幻想,但是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十岁的女孩,她已足够监视父母。

据我的监视,父母亲应该没有背叛过彼此,一方面是他们的道德观念太强,一方面是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每当父亲因公出差时,总是带着一两个小孩,每到一个旅社,第一件事便是打电话给母亲,同行的人都笑他带小孩很不方便,从那些旅游活动里,我知道一些已婚男人的婚外游戏。常常是我们正要入睡时,同行的人来问父亲要不要参加“特别节目”,父亲总说:“不行,有小孩在呢!”年幼的我依稀体会到特别节目不是什么好事,夜里醒来几度找寻,父亲总是在房里。一直到读大学,孩子们还是喜欢到旅馆去“突袭”他。后来,出国旅游机会渐多,他每到一处便给家人发一张明信片,张张都是工整的钢笔字。他都是这样度过异地的漫漫长夜吗?

然而,我总想在父母之间找出一些浪漫美丽的爱情事迹,结果常令人失望。他们跟一般的柴米夫妻并无两样,闲时静静相对,怒时互打“冷战”,他们甚至从来不过结婚纪念日,也很少相偕外出。只是,备受母亲呵护的父亲,体态容貌比一般人来得年轻,除此之外,毫无蛛丝马迹。只有一次,当祖父合目去世那时际,全家人慌乱悲泣,父亲却避而他去,只见母亲镇静地替祖父梳洗换衣,额上的汗水一颗颗掉下地。等到一切就绪,才见父亲出现,脸上的皱纹加深许多。我第一次对他感到失望,母亲却淡淡地说:“他心肠太软,怕见死亡,纵使是父亲,也不敢面对。我可以替他,我不怕!”这时我才稍微了解,夫妇之间的包容可以到什么程度。

转眼四十年就过去了,他们两人在面貌、身材、脾气、地位的竞赛渐渐打成平手。年轻时,母亲丰满艳丽,父亲清癯斯文;中年时,母亲七十公斤,父亲六十公斤;老年时,两人体重居然一样,都是六十九公斤,面貌一般慈祥,脾气一般平和,地位互相制衡,这历程可得花上四十年。

当我第一次带德古到家里时,德古与父亲都是木讷的人,两个人却相谈甚欢。母亲在一旁耳语:“你不觉得他有点像你爸爸?”看着那两个越看越像的男人,我仿佛穿透三世的时空,不由得一阵悲一阵喜,原来所谓的姻缘竟是这样子的!

我原有过独身的打算,也曾发过两个誓:第一,不当老师;第二,不嫁读中文系的本省男人,因为他们最有大男人的嫌疑。没想到,拖到三十来岁还是攻进围墙,而围墙里的那个男人,居然既是读中文系的,又是本省籍的。最可笑的是,我也辗转曲折地执起教鞭。造化戏人,这些事给我最大的教训是:最好少发誓。

结婚那一天,母亲拿出她当年出嫁戴的手套,我套上它。它洁白如新,乳白色的小珠珠,好像是泪水凝结成的,我仿佛看到母亲离家时哭泣的面容。我问母亲:“您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她想了一下说:“他是一个很聪明、很有修养的人。”这不太像是妻子的评语,比较像是老师的评语。我又问:“那您觉得德古是个怎样的人?”他说:“太瘦了!不过是个好人,你放心去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