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1篇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欣赏歌曲《父亲》,请大家谈谈听完后的感受。(课件展示歌词)

师:“至爱亲情”是一首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有的细腻温暖,有的低沉厚重,有的沁人心扉,有的荡气回肠,这样一份真情却被我们写得空洞,单调,有素材却没有生命,有中心却没有感情,如何将这份浓浓的亲情写得像歌曲《父亲》一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呢?

板书:抓住细节 妙笔催泪。

二.合作探究

1、感受细节

课件显示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片段。

师析:这是散文家朱自清《背影》中父亲在遭遇双重灾祸亲自给儿子送行,临别还给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此处运用细节描写将浓浓爱子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细节一:两处肖像描写,突出父亲“胖”、“老”的憨态,为下文写买橘子艰难作铺垫。细节二:爬月台的背影,特写动作:“蹒跚走”、“慢慢探”、“穿”、“爬”、“攀”、“缩”、“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爬月台的动作刻画得十分精细,文中的父亲是这样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细节三:情感反应烘托,“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感情的强烈表现将父亲背影烘托得格外感人。

2、走近细节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在写人的文章里,“细节描写”一般是指对人物性格、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环境、细微习惯等具体细致的描写。细节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使文章生动传神,形象感人。

3、美文品读

佳作一:

过了一会儿,我起身在窗台上找资料,从窗户看见了母亲。只见她正在商店门口找报纸。母亲弯下腰一张一张慢慢翻,然后蹲下身子,打开一张报纸浏览,大概是没找着,又叠起来放在一边,抽出另一张翻看。蹲了一会儿,她起身捏了捏自己的腰,又继续翻找(批注:人物动作)。路边榕树间洒下的阳光跳跃在母亲瘦削的脊背上,腰因为病痛的折磨有些佝偻,越发显得母亲瘦小得可怜。风掀起母亲染过的头发,露出花白的发根(批注:人物外貌)。我不禁想张开嘴叫母亲,想让她回来,可我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似的,说不出话来。

――摘自《特别关注――母亲》

读后思考:

1、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

2、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师点评:散文最感人的地方是母亲帮我找报纸细节描写上,先写母亲一张一张翻找,不厌其烦,再写母亲病痛下的外貌,最后用自己的感情反应烘托,运用细节表现暖暖的母爱。

佳作二:

俯身、弯腰,母亲开始为父亲系鞋带,纤细却不白皙的手在鞋带间飞快地穿梭。母亲唇角微抿,一缕长发调皮地从耳际落下。她眼神专注,仿佛在编制心爱的丝织品。蓦的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便回旋着淡淡的香樟树的味道。我的心底也蓦然一动,仿佛有什么要破土而出。

平日里一向威严的父亲在此时微低着头,像一个犯错的孩子,午后的阳光扫过他的脸庞,在脸侧投映出一个光影明灭的圆圈。他的目光带着深邃的微阳,仿佛跨过千年,亘古不变地穿过空气中氤氲着的阳光和浮尘,温柔地凝望着母亲。四目相对的一刻,没有任何的文字和语言,只有灿若夏花的笑容。

我倚在门边,噙笑望着眼前的一幕,一首熟悉的歌从心底唱起: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是真。

(《中考满分作文》)

赏析:片段哪些地方感人?请举例分析。

三.方法归纳

方法一:以小见大,细化动作

方法二:画龙点睛,以形传神

方法三:相辅相成,情感烘托

原则:真实、典型、细致

四.实战演习

片段练习:妈妈站在校门口等我放学。(运用所学细节描写将画面写得真实感人)

五.小结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2篇

亲情是阳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亲情似甘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请同学们以“我和亲人的故事”为话题,用深情的笔触写出自己与亲人间的故事,表达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和亲人之间最感人、最难忘的事,情节要完整,叙述要清楚;②要通过叙事表现亲情,感情要真挚,要有感染力;③叙述中可以穿插抒情,但要自然、真切,不要空发感慨、矫揉造作;④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体验生活真情,抒发内心感受,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一直是考场作文命题的热点内容。在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之中,“亲情”自然又是不可或缺的话题。纵观近年考场命题,直接以“爸爸妈妈”或“亲情”字眼出现的考题并不多,但像“爱,还要会爱”、“因为有爱”、“孝敬”、“点点滴滴都是爱”、“家庭里的幸福”等考题,均可从“亲情”下笔,写出漂亮文章。综观大量“亲情”类佳作,有三大出彩技巧值得借鉴。

1.取材脱俗内容新。写作自己与亲人的故事,不是写爸爸妈妈,便是写爷爷奶奶,不是写哥哥姐姐,便是写弟弟妹妹,写作对象可谓大同小异。不过从写作内容或切入角度上讲,却可各有各的不同。如当他人满足于讲述关心之类的故事之时,你不妨结合自己的特长或情趣来取材。比如和爸爸一起读书、与妈妈一起习琴、和爷爷一起练字,都是不错的题材。又如,当他人一味从正面讲述故事的时候,你不妨从反面切入,讲述自己与亲人们交往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获奖作文《寻找自己的春天》里的故事,便让人忍俊不禁。文章说,我轻轻进门时,“门口整齐如仪仗队的拖鞋令我一阵别扭”;坐到餐桌上,妈妈那句“别噎着”,更将自己隐藏的羞愧全都缴了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2.细腻雕琢情感美。细节描写,是亲情类作文不可缺少的写作技巧。因此,展开情节时,我们要学会从细处着笔,或许就是那么一个眼神、一声细语,一个动作,你与亲人之情的美好情感也便展示得淋漓尽致了。佳作《一句话的美丽》,讲叙的是妈妈教育自己学会感恩的故事,行文时就是围绕“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这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开篇从自己惊扰楼下老人的细节中引出,继而在妈妈的回忆中展开,最后说:“听完了这个故事,我眼里闪着泪花,轻手轻脚地走进了书房,生怕惊扰了楼下的老人,因为我记下了一句美丽的话语”。那一个个的细节,将“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渲染得格外美好。

3.表达多样语言美。作文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好的构思,还得学会运用丰富的表达技巧。如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美化语言;借助景物描写,抒感;等等。相比之下,景物描写最为实用。你可以泼墨如云,借景抒情;也可以多次写景,相互响应。佳作《别样的幸福》,写的是自己与继母之间的感人故事。结尾时,文章是这样描写景物的:“一场春雨之后,坪里的小草长得愈发茂盛了,那一大片的翠绿简直就是一块碧玉,绿得发疯,绿得逼你的眼睛。在楚文眼中,泥土里滋生的根本就不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叫幸福的种子。”文章借助景物来反映离异家庭里的幸福,语言含蓄典雅,内容情真意切。

我跟姨父学书法

长沙一考生

姨父是一位畜牧专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一手漂亮的字,已让我羡慕多年。我很早就产生了让他教我书法的念头,直到上周星期天,才真正开始拜师学艺。

那天我特地起了个大早,到文具店买好了笔墨来到姨父家。一进门,只见姨父背着背包,带上水和干粮,像是外出旅游。姨父一见我,高兴地说:“今天我们爬山去。”我困惑不解,心想:“不是说好教我书法吗?”姨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神秘地笑道:“书法的第一堂课,不必使用工具,也不是在家里!”

我们乘车来到了岳麓山下。姨父边走边说:“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学习书法就像爬山一样,目的不同,收获也不同。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是为了学习登山技巧,而我们这些人,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纯粹为了浏览自然风光。有的到了半山腰而返,有的不到山顶誓不罢休。想法不同,收获也不同。”

听得我似懂非懂,但我们开始前行。姨父接着说:“一门高雅艺术的修炼,就是人品的修炼。正如你读颜真卿的字,会感受到他人格的饱满;读柳公权的字,会感受到他正直的风骨;读欧阳询的字,会感受他生命的飘逸。书品如人品,这是古训啊。”

我似乎有点懂了,这时我们已来到了半山腰。我们的视野也变得开阔了,坐下来吃了点干粮,喝了点水,小憩了一会,继续前行。姨父说:“书法就是写字,入门容易,精妙很难。想登堂入室,需专心致志。就像爬山的人一样,唯有不达顶峰誓不罢休的那种人才,才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他们不但观赏了世间美景,同时也愉悦着身心。”看着走在前面的姨父,我猛然发现,他的背影越来越高大。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顶,视野变得越发开阔了,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姨父说:“既然来到了山顶,去拜拜佛吧!”寺门口的和尚说:“施主,买柱香吧!”姨父说:“佛祖在我心头坐,心香一瓣敬神明!”我不由怦然心动,多么美好的话语啊!

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站在峰顶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风景。

同样写亲情,考生选择的是给自己以启迪的姨父,写作对象与众不同;同样写亲人,当他人热衷于关心与感恩之类的题材时,考生想到的是学习书法。读完本文,我们不禁为文章精巧的构思拍案叫绝。“我”本是去学习书法,姨父却要带我去爬山,并说“书法的第一堂课,不必使用工具,也不是在家里!”去爬山吧,却又与“我”讲起了令人似懂非懂的哲理,说“书品如人品”。最后当到达山顶的时候,“我”才蓦然明白姨父的一番心意。尤其是收束时的那句“佛祖在我心头坐,心香一瓣敬神明”,画龙点睛,令人怦然心动。

风雨中的爱

湖南省益阳市师范实验学校 徐家杰

清晨我缓缓的睁开眼,从地上爬了起来。不远处的马路上,车子们仍在急速的奔跑。唉,我叹了口气,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天地广阔,可哪儿有我的容身之所呢?就在昨天,在老师办公室里,那一幕至今让我悔恨。

“你呀你,你要犯多大的错误才能改一改?先是吸烟,再是打架,现在好啦,把别人都给打骨折了。今天开始,你停课一周,我打电话叫你爸接你回去!”“老师,我爸知道会打死我的,我保证,以后一定遵守纪律。”可有什么用呢?人已经被打伤了,我现在到了哪里呀?好饿!一辆摩托车从我身边驶过,车上坐的那是一家人吗?他们有说有笑可真幸福呀。

在等爸爸来校的空挡里,我被罚站在办公室外。“叮铃铃。”下课铃响起。几个人正向我走来。就是他们请我出手的,我怒视着他们。他们几个对我说:“事已至此,只有走,没有别的选择。”隆――轰隆隆。天变黑了,乌云层层压下来,“哗――”豆大的雨珠在下着,我赶紧躲到路旁的屋檐下……

终于又挨到天黑了。我蜷缩在屋檐下,一身湿漉漉的。咦?我竖起耳朵,远处是谁在呼唤我的乳名?“武儿”!是爸爸妈妈!我马上挤进房子与房子的小缝中。一群人的呼唤声越来越近了,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是爸妈大伯叔叔他们。手电筒照过来,我蜷缩得更紧了。“嫂子,我们已经找了一天一夜了,还是算了吧。他在外面呆不下去了会自己回来的。”

“不,不,我一定要找到他,他是我儿子呀。”“虽然他闯了大祸,可也还是我们的孩子呀。”“轰――”雨下得更大了,爸妈他们走过去了。刹那间,我的双腿情不自禁的跟了上去。想起这几天自己的经历,我真是悔恨交加,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事呢?想起进入中学的这几年,真是让父母操碎了心,脸上也不禁火辣辣地……

“啊――”随着一声叫声,妈妈差点摔倒了。“哥,嫂子太累了,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不,”妈妈大声说,“武儿可能现在正在某个屋檐下冻得哆嗦呢。”可大家谁也劝不住她。妈妈站起来,一瘸一拐地继续向前走。

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哭道:“妈,我在这儿!”

写作亲情类题材,不少同学喜欢从童年写到小学,从小学写到初中,将时间拉得很长。本文不一样,只是回忆起了自己因不守纪律而遭受处分之后发生的往事。事件不大,但由于细节出彩,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如开篇之时,用“不远处的马路上,车子们仍在急速的奔跑”之类的场景,衬托内心波澜;主体部分,或用“我怒视着他们”之类的神态写悔恨之心,或用“天变黑了,乌云层层压下来”的景物反映内心的失落;结尾时更是用“妈妈差点摔倒了”一细节,将情感推向,引出自己无法抑制的感动之情。

真的很想你

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 罗宇峰

当我打开QQ消息盒,看到那条“峰哥,请求加您为好友”的消息时,那尘封已久的,关于你的记忆便喷涌而出。

小舅舅年轻时凭着一股冲劲,毅然决定去外省打工。在西安与朋友合伙销售竹筷。起初挣了不少钱,舅舅便接了舅妈和仅三岁的你到那边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舅舅人生中最痛苦的事便是被最好的朋友欺骗,卷走了他所有的钱财。与此同时,他的老婆,也就是你的妈妈,跟一个在舞池里认识的男人跑了,留下了一个五岁的你,也成为了今日的负担。我不知道年幼的你,是怎么度过那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只知道八年后你被送回了乡下。

两个原本无交集的人,硬是相遇了。你的身上有许多的伤疤,这使我对你多了几分关心。原本比我大三岁的你,认的字还不如我认得多。你对课本的认识,仅停留在最初的《小蝌蚪找妈妈》。尽管这样,你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无比高大,这可能是许多乖宝宝的共识吧,认为那些不良少年很厉害,因为他们敢做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这使我对你又充满了某种崇拜。你使我的童年,由单调变得五彩缤纷。

没多久,你被舅舅接回了西安。也许在那里过得很不好,你辍学了,离家出走了。听说你左手受伤了,右手胳膊无一处完好肌肤。我母亲可怜你,又将你从西安接到了我家。那时的你,不再是当年那个会讨我开心的小哥哥了。忧郁,像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了你的整个面部。你的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他人勿近的气息。也许是习惯所趋,你总是在我家偷钱,甚至连我也不放过。你会用这不多的钱买零食,虽然也有我的一份。也许是忍受不了我母亲的责骂,你干脆偷了一些钱跑了。母亲成天成天的找你,最后被朋友告知在几站外的草地里看见过你。我想,那是因为你觉得这个家,不是你的家!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普通人;主角;意义

动画片自诞生以来,就像其他电影一样,有自己的故事情节,有自己的主角和配角。由于动画的特殊性,其形象不是以客观世界为参考系的,而是以人们头脑的想象物为基础。只要人们能想到的东西,就可以让画师勾画出来。所以,世上万物,就像人类原始崇拜一样,在动画片中皆有生命,都有灵性。其中皮克斯的动画主角,形形,但以普通人为主角的,《飞屋环游记》当属第一个。这种从万物为主角回归到以人类为动画主角,具有其本体的意义。

一、皮克斯的经典动画

迪斯尼、吉卜力、阿德曼、皮克斯,这是动画迷的四大动画圣殿。从《玩具总动员》开始,皮克斯已经制作了10部长片和18部短片。纵观这10部电影的主角,其中多数是以玩具、动物、机械为主角,其中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有3部,一部是《超人总动员》,一部是《料理鼠王》,还有一部就是《飞屋环游记》。但就实际而论,《超人总动员》讲的是超人的故事,不是纯然的人们之间的故事;《料理鼠王》中,人类只是配角,所以这两部影片中,不是严格以普通人类为主角的片子。而从造型和故事情节上看,只有《飞屋环游记》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类为主角的影片。

回顾这10部动画,皮克斯首推的《玩具总动员》,该片由迪斯尼与皮克斯公司共同拍摄,第一次全部用电脑制作,该片成本过亿,历时4年才完成,工程之浩大,前无古人。它作为皮克斯的开山之作,是动画影片的分水岭,这部被称为是继《米老鼠和唐老鸭》赋予动画片声音和《白雪公主》赋予动画片色彩之后的第三次飞跃――赋予动画片3D。从此,3D动画横空出世。《怪物公司》是皮克斯制作公司继《玩具总动员2》和《虫虫特工队》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全电脑动画片,片中所有的画面都是由CG制作,在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完全凭借其想象构架描绘了一个奇妙的怪物世界。《怪兽公司》与以往的三维动画片相比,场面更加宏大、角色也更为丰富,其生动程度和逼真指数,又是史无前例的;全球票房收入高达5.24亿美元,是动画片影史上仅次于《狮子王》的第二卖座动画片。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但取决于离奇的想象力,还有赖于运作复杂的数字去实现。如:投资一个亿、5年时间的构思、两年半时间的制作、怪兽身上300万根毛发等。从此,数字技术又被皮克斯运用,他们又一次领导了动画潮流。

在3D时代,皮克斯当然不会落在两大竞争对手梦工厂动画、蓝天工作室之后。2009年,皮克斯的首部3D动画长片终于出现。《飞屋环游记》(以下简称《飞屋》),作为皮克斯的第一部3D长片,其来头就已经相当可观。由于该片还是皮克斯第一部以普通人为主角的长片,很多人因此对其卖座前景深感疑虑。然而在北美上映后,《飞屋》的强势表现让这些疑虑烟消云散,截至2009年7月,该片北美票房超过2.8亿美元,成为皮克斯影片在《海底总动员》之后的二号卖座影片。与皮克斯的前作一样,《飞屋》口碑绝佳,在IMDB网站上排名第25位,这在所有皮克斯电影中位居第一。影评人也完全被其折服,烂番茄网站上该片的好评率是恐怖的97%。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给出了四星的满分。《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约翰•霍恩更认为:《飞屋》是所有皮克斯影片中,最有雄心壮志的一部。

二、以变通人为主角的外在技术条件

皮克斯在动画制作方式上,并不追求真人的动画效果,更不希望动画真人化,而是要让观众觉得动画很卡通。本片以人类为主角,也是其技术进步的结果。由于技术的进步,导演能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特别是在设定角色形象上,导演非常注重人物的轮廓,他希望观众注意到的是整部电影的流程。本片的角色造型设计,皮克斯追求的是一种风格感,特别是卡尔爷爷身体比例设计,让风格化的角色拥有了高度的自然感,其效果要远远真实于《玩具总动员》里的人类。由于情节的需要,要想让动画人做出真人一样的表情,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皮克斯的电影中,最开始的《玩具总动员》就避开了皮肤、毛发等设计,而且人物的面部情况相对呆板一些。由于技术的发展,充分表现人类面部表情和眼睛变化,已经不是难题。在本片中,老卡尔的表情变化多样,喜、怒、哀、乐、愁、苦,思念、困扰、焦躁,无不尽善尽美。而小罗素的天真、可爱、活泼、调皮、聪明形象,也是通过面部表情实现的。在这一点上,皮克斯运用了最新的技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新的计算程序模拟人类的表情,甚至是细微之处,也无不惟妙惟肖。从而终于实现了其想要的效果。本片是由赫希菲尔德、汉克•甘吉姆和乔治•布兹进行电影的角色设计。模拟出10 000个气球漂浮,与写实的白云和卡通化的人类做结合并不容易。新的计算程序更模拟出大鸟角色Kevin身体闪亮的羽毛反射天空的云朵。为揣摩老人姿态动作,皮克斯工作者观察自己的父母与爷爷奶奶,还观看老人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飞屋》中的大鸟Kevin,它跑的时候腿是如何拉伸的?鸟和人的跑动在动画表现上有着偌大的区别,人是两节腿而大鸟却是三节腿在动,如何表现这个形象,最后是某位动画师的“动起来像手风琴”的比喻给了技术开发人员很大的启发,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三、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意义

(一)更好地表现人类的感情,更适合人类的观影心理

以情动人向来是皮克斯电影的传统,其中最典型当数W-EALL。W-EALL既有思想深度上的复杂性,又有讲故事的新颖角度。特别是本片主角没有运用语言,不得不将一切情节用最直接最平实的手法展现,因此,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感。表面上,本片包含多种主题,如它是动画片、是科幻片,还是环保教育片,还有点灾难片的味道,但核心上,它却是完完全全的爱情。以往皮克斯动画片中作为陪衬的爱情,在本片中,被夸大到了普通爱情电影的分量。许多人都被W-EALL对EAV 的执著和爱而感动,也为两人在太空的共舞而陶醉,并为最后两人的结局而快乐,让许多少男少女产生幻想,希望自己就是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对本片的各种评论中,对爱情的议论是最多的。

纵观百年电影,表现爱情是西方电影的拿手好戏,而要表现一个普通人的其他感情,就是比较为难。特别是动画片。《飞屋》冒天下之大不韪,敢用动画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表现老少之间的忘年情,表现一个老人对已逝妻子的怀念之情,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不比真人电影,可以通过人物的精彩表演来表达内心感受,而动画受制于技术,用于面部感情和人类心灵的窗口――眼和面部处理,让其为情节服务,是相当难的。如果技术上不尽如人意,就要用能更打动人的情节来弥补不足。

《飞屋》一片中,最感人的,是一老一少两个人的忘年交。影片有两个主角,一个是78岁的退休气球零售商老卡尔。导演的说法是,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于传奇影星斯宾塞•屈赛,另一个是10岁的亚裔小男孩罗素。两人之间真挚动人的忘年交给这部影片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力量。只有极少数影片能够让人在会心一笑之后,深深地感动,而《飞屋》就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好一老一少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而且情节峰回路转,迭起,完全实现了观影人对主角的情感需要。

(二)可以实现观者身份的置换

皮克斯的电影,在注重娱乐的同时,更注意让观众深入思考,经历了《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会带给观众什么思考呢?导演彼特•道格特说:“探究老年人为主的主题,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我和晚年时期的乔伊•格兰特关系很好,从某种层面来说,他折射了卡尔的妻子艾丽的形象,对于生活充满了活力,总是寻找新事物,并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本片这种表现人对生活的追求,对新事物的追求,也不是一般的动物和其他动画主角能比的。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人之人之间的各种感情,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而银幕上出现了表现这些感觉的情节和人时,观众自然就把自己带入其中,产生一种置换意识,把电影主角替代为自己,从而让自己不可能实现的意愿在银幕上出现,进入产生心理满足的感觉。如果影片的主角是动物或其他的什么东西,它们如果展现出友情、爱情、亲情,那么人们就不会把自己带入其中,置换效应大大减少。人毕竟是人,对同类的感情理解也最为深刻,最为透彻,从而很容易进行身体置换。如果是用动物表现的这种感觉,那么再感人,人们也会意识到这是导演安排的,是假的,从而减少了影片对观众的感情冲击,会大大减弱观众的感动值。

本片之所以影响巨大,就是与把普通人做主角有直接关系。这让人直接感动,共同陶醉,同类相近、同类相亲、同类想吸。观者与影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特别是对于成年人,影片情节也并不复杂,但影片从头至尾,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虽然,现实中的人们不可能将自己的屋子系上气球飞起来,但是,人们感觉这不是假的,因为屋子飞起来不是本片重点。重点是为什么一个耄耋老人会做出如此的举动。这位老人的行为让人感动,感动于他对于逝去爱人的思念,感动于对两人共同梦想的执著。影片展示的爱,是一种关心,是一种相濡以沫,是两个人共同的信念,是相互支撑的理想。在这部看似是喜剧的电影中,影院里在座的人却充斥着感动的眼泪。很多观众为影片的这种感情付出泪水,并心甘情愿地为此任由人性本能尽情地展露。

(三)可以更好地讲人类自己的故事

故事和特效的关系,历来为人所谈论。中国电影《莫比斯环》说明故事比特效更管用。人类是听故事长大的,更愿意听自己的事,而不是动物之间的爱情或机器之间的爱情。本片的主题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突破,皮克斯的旧作以及其他影片已经千百次地表现过,也用过林林总总的方式表达过。至于孤独感表现、卡尔的自我封闭以及小罗素表面快乐可内心极度渴望父爱的桥段,远远不及W-EALL中瓦力在满是垃圾的地球上自娱自乐,更让人有感触。而结伴同行,并出生入死,这种情节,在好莱坞电影比比皆是。而《飞屋》一片,卡尔不是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有着怪脾气,为了保护爱妻遗物,竟然会有暴力倾向;小罗素胖得像球一样,看着傻乎乎,废话还很多。这和观众周边的人有着较高的吻合度。而在整个观影过程里,所有感人的情节的推进,似乎都能被猜到,但影片还是跳出观众的想象,前一时还在捧腹大笑,下一秒就看得眼泪哗哗直流。这也再一次证明,好故事好过极其震撼的特效镜头,同时,好故事,也是人类自己的事。这也证明,人类更适合讲人自己的故事。

四、结 语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4篇

一、《雨人》:寻回失落的亲情

1988年上映的《雨人》曾一举拿下了数项大奖,在电影史上书写了灿烂的一笔,得到学术界及大众的一致认可。然而电影本身既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新颖别致的叙事手法,一切只是朴素自然、娓娓道来。影片如同一杯清茶,初尝时浅淡苦涩,细细品味,感人之处却历久弥香。时间的流逝并未消减它丝毫的魅力,时至今日,《雨人》依旧动人心弦。

影片在开头展示了一个繁华喧嚣、生机勃勃的纽约:人来人往的码头,欢快激扬的音乐,极速奔驰的汽车……一幅幅画面似乎都在宣扬现代文明的美好和精彩。然而镜头一转,文明背后的矛盾开始一一展现。

精明干练的汽车商查理不停地打电话、接电话、处理事务、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表面看来,他在自己所处的世界里可谓轻车熟路,处理各种问题也游刃有余、灵活果断;其实,稍作审视,就不难从中窥视到现代社会里人性的诸多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查理的生意是建立在对政府机关和客户的双重欺瞒之上的,他们彼此之间只有金钱和利益的联系,充满了冷漠、算计甚至对立。再看查理和自己的员工,即便面临共同的困难,也缺乏那种风雨同舟的激励和温暖;从他的语气中,我们能体味到的是急切、焦躁、愤怒和深深的不耐烦,这无疑是现代人精神状态的某种写照。

随后,爱情和亲情的矛盾也逐次展开。和女友苏珊娜的争吵、在父亲葬礼上的冷漠,反映出查理情感世界的失衡。明明就和苏珊娜并肩而坐,两人之间却无法进行真正的沟通;苏珊娜觉得自己就像个假人,孤独地坐在车里。和父亲多年没有丝毫联系,在父亲的葬礼上,听着牧师深情款款地念悼词,查理脸上写满了不以为然。人性中至真、至美的两种情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这是查理貌似正常的外表之下不易察觉的现代病。终于,在听到父亲遗嘱之后,影片出现了第一个矛盾的爆发。

遗嘱中提到的老爷车和玫瑰园在查理眼里成了莫大的讽刺,与父亲久未化解的矛盾在愤怒和不解中也达到了顶峰。他觉得自己应有的继承权遭到了彻底的剥夺,却不知多年来父亲对他的浓浓思念和难以表达的爱意。

为了夺取自己应得的财产,至少是其中的一半――150万美金,查理从一所医疗机构中“绑架”了遗嘱的受益人,一个单纯、木讷的自闭症患者,其实是他记忆中早已模糊的亲生哥哥。于是,从辛辛那提到纽约,七天的相处,影片最感人的部分由此展开。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到自己的电影《红》时曾说过:“我有一个愈来愈强烈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即使当我们注意到别人的时候,我们还是想自己。”查理无疑就是这样。当他听到自己竟然有一个哥哥的时候,没有任何激动或惊喜,心中只有自我,只有那被夺去的300万美金。他心怀怨恨,冷峻偏激,就像苏珊娜所说:“你不需要任何人!……你利用雷蒙利用我,你利用每个人!”然而这样的查理却因“雨人”雷蒙而改变。

雷蒙是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患者,有超强的记忆力和运算能力,同时又像所有的自闭症患者一样,无法正常沟通,理解力很低,还有各种各样的刻板行为。他的生活是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规律来进行的,如三点钟必看的“人民法庭”节目,十二点半一定要吃的午餐,树薯布丁奶酪球苹果汁……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一分钟都不能耽误。他背得出所有航空公司的失事记录,死活不肯坐飞机去纽约;他知道每年有多少人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只愿意走二级公路。于是3小时的路程变成6天,可想而知,这一切对以自我为中心的查理来说是怎样的磨难。

一开始,查理对雷蒙的照顾完全出自迫不得已,心中没有真正的关怀和耐心,所以一次次被雷蒙的刻板要求弄得几近崩溃。雷蒙只是一个谈判的筹码,查理对他莫说手足之情,连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可是,每一次冲突就如同一把钥匙,逐步打开了查理幼时的温馨记忆。原来,小时候安慰自己、倾听自己的朋友“雨人”就是哥哥雷蒙,父亲把雷蒙送到疗养院是怕他伤害幼小的查理。查理一天天长大,却把童年丢在了身后。

当雷蒙笨拙地唱起二十多年前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地尖叫时,我们才明白他对查理的感情有多深。二十多年的相隔没有抹去“雨人”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分离,他内心深处仍然记得有关查理的每一件小事。在他身上,仿佛能够看到永恒。雷蒙木讷表情和刻板行为的背后,是不易察觉的深深的爱。

于是,短短的七天,查理对雷蒙从最初的冷漠到同情理解、再到真正地尊重和喜爱,他逐步学会了心灵的沟通,学会了体味亲情;褪去了功利和贪婪,冷漠和怨恨。从辛辛那提到纽约,他完成了一次奇异的成长礼。谁说只有儿童才会成长?很多时候成人比儿童更需要成长和救赎。从争夺遗产到主动放弃并且想要照顾雷蒙,查理不仅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个单纯可爱的哥哥,也原谅了看似冷漠实则用心良苦的父亲。等到两人无奈分离之时,雷蒙主动把额头与查理相贴的一幕令人深深为之感动;十分排斥肢体接触的“雨人”能做出这样的动作,是因为他也感受到了弟弟真挚的手足之情。

二、《我是山姆》:理性的缺陷与感性的完美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日益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这类电影往往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经过逐步的发展和成熟,这类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的一种类型片,《我是山姆》称得上是其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人类一向自诩自己优于世间万物的根本特征在于人的理性能力,一个人优越于另一个人也应该在于他具有更完备的理性。而事实上,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无一不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理性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其作用一直被我们高估了许多;支配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最终仍是感性。这部影片以智商只有七岁的山姆为主角,用最动人的方式讲述了感性对于人的重要价值所在。

山姆是纽约市一家星巴克咖啡店的杂工,由于智力障碍他只能做最简单的端送咖啡和打扫的工作,但他生活得十分开心,自得其乐。每次递给顾客咖啡时,他的真诚和热情总能感染周围的每个人。然而,山姆出于好意收留的女子为他生下女儿露西之后不辞而别,他的生活从此改变。智力上的障碍和经验的缺乏注定山姆无法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但在朋友们的帮助之下,露西仍然快乐地长大了。

七岁的露西已经意识到父亲智力的异常,但这并未妨碍父女之间无比和谐的关系。她甚至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常常带孩子去公园的”。这点似乎是对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讽刺,许多事业成功的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亲子关系矛盾重重,而智力障碍的山姆却和女儿亲密无间。当父女俩一起荡秋千时,露西带着孩子的好奇不断地问各种问题,山姆很多都无法回答,但两个人欢快的笑声像风一样在树林里四处回荡。影片在最初就向我们展示感性的力量,亲情的力量,即使理性上有所缺憾又怎样,山姆比影片中很多人都能更真切地感受爱、感受快乐。

然而地方福利机构却认为山姆没有足够的能力抚养露西,便剥夺了山姆对露西的抚养权。为了夺回女儿,山姆决定请律师丽塔来打一场看上去不可能赢的官司。精明能干而又自私自利的丽塔在同事的激将之下接了山姆的案子,从此开始了她律师生涯中一段特殊的历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次心灵的救赎之旅。最终,丽塔很努力地帮助山姆夺回了露西,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父女之爱。

丽塔事业有成、能力极强,表面看来坚强自信,甚至有些咄咄逼人,内心深处却脆弱孤独,因为亲情和事业的矛盾而濒临崩溃。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无疑是一个失败者。其他人被丽塔的强势所震慑,只有山姆浑然不觉,一心一意地信任她、满怀真诚地靠近她,而山姆的绝对信任最后反而成为丽塔的精神支柱。山姆是个好父亲,能给予女儿最纯粹最热烈的爱。他不会揣度人心,不懂说话的艺术,但他拥有一个最善良单纯的灵魂,能够发自内心地同情每一个流泪的人,安慰每一颗痛苦的心。看到丽塔与儿子的矛盾,山姆无意之中说出了做好父母的真谛: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足够的爱和耐心。在影片的结尾,山姆打赢了官司,夺回了露西;丽塔也在山姆的启发之下,和儿子重新找回了昔日的亲密。依然是智障人士给正常人上了宝贵的一课,然而这一课却充满了温馨。

虽然山姆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孩童,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理性上的缺憾;他知道赢得露西的抚养权很难,却从未放弃过一丝一毫的努力。与其说山姆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不如说他是去掉了伪饰和复杂的正常人。社会的发展使很多人逐渐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山姆身上却始终保持着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东西。他懂得孩子们的心,迷恋披头士的歌曲,兴趣盎然地给露西读故事,甚至煎鸡蛋时会真诚地说一句:“鸡蛋先生,对不起!”由此可见,是否具有爱和沟通的能力与智力无关,感性的完美完全可以弥补理性的缺陷。这个时代造就了太多的“丽塔”,精神上真正健全的却是憨憨傻傻、质朴单纯的山姆。

三、《第八日》:学会爱,学会沟通

影片《第八日》同样是以描写边缘人和正常人的关系为主要内容。这里的边缘人指的是影片的主角,一个蒙古症患者乔治。与带有纪录片性质的《阿甘正传》相比,《第八日》更为诚挚、单纯,它仅仅讲述了两个人之间的质朴情感,像一首耐人寻味的小诗。时不时出现的幻象更为这部影片增加了几分离奇的童话色彩,然而这个童话却蕴含着一丝惆怅和悲哀。

一个阴沉的雨夜,被妻子和女儿拒绝的哈里精神濒于崩溃。他慢慢把双手从方向盘上拿开,然后闭上了眼睛。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早已让哈里的心渐渐变得麻木,也许他想就此结束生命。结果自由行驶的车子撞死了乔治的狗,于是,在上帝的安排之下,两个生活轨迹完全不同的人在此相识。

乔治是从疗养院出走回家去找妈妈的,而事实上他的妈妈四年前就已去世,只是智力存在障碍的乔治已经忘记了。孩子一样的乔治就此“赖上”了哈里,把他当做好朋友,让他送自己回家。回家的路途几经周折,在陪伴乔治、帮他找妈妈的过程中,原本麻木刻板的哈里也慢慢找到了生活的真谛。因此,表面看来是哈里送乔治回家,电影真正的寓意却是乔治把哈里带回了他早已迷失的精神家园。

影片开头是乔治的喃喃自语,是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创世纪》:很久以前,没有东西,只有音乐;然后,第一天,有了太阳,第二天,有了大海和风,接着是唱片,是电视……乔治心中的第五天更是充满童真,他说,人要是剪草坪的话,它就会哭,你必须轻抚它,对它轻声细语;用心触摸大树就会变成树,闭上眼睛就会成为一只蚂蚁。乔治喜欢女人的理由是“你亲她们的时候,不会被胡子扎到”。乔治的世界是如此奇妙,有美好的大自然,有母子亲情,有对艺术的赞美和欣赏,还有着无穷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和谐的世界,没有受到工业文明的丝毫浸染;乔治就像无邪的天使,就像率真纯朴的“原始人类”,身上充溢着人类最为美好单纯的天性。

相比之下,哈里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成功者,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却被长久的繁忙工作和刻板生活所异化。久已疏离的亲情、巨大的心理压力、紧张的社会关系、苍白的情感世界……哈里就像一架没有生命的机器,在社会生产线上高速运转,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快乐和自由。他的生活就如每天准时响起的闹铃声一样机械、无味,直到他遇见乔治。

了解乔治之前,哈里并不喜欢他,甚至视乔治为累赘,只想急于摆脱。乔治似乎也完全打乱了哈里原有的规律生活:他热情地向街头乞丐打招呼,孩子气地索要商店里的鞋子和巧克力,很直接地对每一位心仪的女子表达爱意,很淘气地对卡车司机做鬼脸……等到闯祸了也像孩子一样逃避,但他却带给哈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他直接、单纯、快乐、执着,勇于追求,毫不做作,尽情释放每一点痛苦和快乐,仿佛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就这样,从排斥到同情,到接受,再到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欣赏,哈里人性中率真纯朴的一面终于被唤醒。他开始反抗一成不变的生活,撕掉罩在脸上的面具,开始追求生命中更为珍贵的东西,回归人类应有的本真。当被乔治感染,一边开车一边酣畅淋漓地大笑时,当在严肃的会议上细细观察一只瓢虫时,当穿着皮鞋在浅浅的水池翩翩起舞时,此时的哈里,正摆脱现实社会的枷锁,体会着心灵的释放和自由。

乔治和哈里关系的转折点也是影片最感人的两个情节,甚至可谓神来之笔。哈里对乔治的恶作剧忍无可忍之后,一气之下抛弃了乔治,把他丢在十字路口然后驱车离开。然而天降大雨时哈里内心的柔软还是被触动,于是忽然调转车头,发现乔治还傻傻地举着写有地址的纸片,在雨中一动不动。乔治看到哈里回来激动万分,大声喊着:“你喜欢我!好朋友哈里!”然后是不由分说的紧紧拥抱。哈里迟疑之后报以同样的拥抱,这是他第一次被乔治的热情所打动。另一处情节是哈里跑到妻子家,歇斯底里发泄一通后被赶出来,心情无比沮丧。乔治不停地安慰他、逗他笑,最后带他在树林的草地上躺下。两个人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静静地躺了许久。空气中只有草地的清香和小鸟的鸣叫,哈里开始学会聆听自然,感受昔日那些被自己忽略的美好。此刻,镜头弥漫着诗意,洋溢着大自然的万千风情,哈里像贴在一株松树上、听见松脂流动的声音一样,感受到人内心原有的沉静。

人类最初的纯朴和原始的想象力在工业文明中被异化,回归自然、释放身心,回归人性、人情的本真,回归人的无忧无虑的生存状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正是乔治的出现才拯救了哈里,让他与家人重新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学会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可贵。可以说,正如片中乔治母亲所说的,乔治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最好的礼物;他来到哈里身边,帮助哈里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可是,与前面两部影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影片也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哀。即使是单纯快乐不谙世事的乔治,也有着许多无法解脱的痛苦和矛盾。他不断寻找家庭的温暖,却只能在幻想中看见逝世的母亲;他本能地亲近喜爱的异性,却因自己特殊的外貌而遭受排斥;他想离开疗养院,和哈里住在一起,却明白哈里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最终,乔治在天台上吃掉一盒平时不能吃的巧克力,听着幻想中马连雅奴的歌声,慢慢旋转着从楼顶坠落,跌入青翠的草坪中。在闭上眼睛之前,他看着草叶上一只小小的瓢虫,露出了最后的微笑。

可以说,这一情节其实意味着文明社会对乔治们的拒绝和排斥;但也可理解为是乔治的另一种解脱,他会在天堂里找到自己思念已久的妈妈。他是哈里生命中的天使,教会哈里爱和沟通之后,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天堂。

片名含义隽永,对影片的内容有所揭示:除了上帝在这一个礼拜中所创造的东西以外,到了第八天,还有什么是这个世界所不可或缺的?是乔治。乔治的那颗童稚之心,其实是上帝最珍贵的创造。

四、教育的应然诉求:关涉人性与情感

回顾三部影片不难发现,三位主人公由于精神上、心智上的障碍,在现实生活中都显得有些滑稽可笑、幼稚笨拙,但他们的单纯幼稚恰恰凸显了自身尚未迷失的本性。在现代文明的浸染之下,所谓的正常人早已丧失了应有的淳朴和本真。当生活在高度文明社会中的人们善意地嘲笑他们时,更应当反过来关照自身而有所思悟。

在人们接受教育、追求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对人性自然发展的压制,于是所谓的发展实际上却成了一个异化的过程。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西方学者达拉里认为,教育已成为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通过教育的塑造,人变成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掌握生产技术成为受教育的全部目的。这样,人愈是受教育,他就愈是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愈失去作为一个完整人的精神属性。古典意义中,以培养完善的人为目的的教育在现代技术理性的胁迫下遭遇了自我的沦丧;如今,教育已经脱离了本真意义而从属于现代人狭隘的实用观念,沦为教学的技术,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于是,现代社会最为深刻的生存悖论就是:人对“外”知道得越多,对“自身”知道得就越少;人在物质上越丰富,在精神上就越贫困。三部影片都通过不同的视角反映了这个问题。

教育面对的是人,指向人的生活,关乎人生存的实践品格,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属人的,以培养人格健全、精神完善的人为目的。人之为人,不仅仅在于自身的存在,更在于存在的意义。现代教育太过于关切人之生存的现实性,而忽略了人的精神性存在。只有关涉人性、情感的教育才能成为一种历史的助力,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人类的进步;只有不断审视人类生存境况的教育,才能把人从非人的世界、非人的境遇中解放出来。这样的教育必能实现如下目标,那便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爱因斯坦语)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5篇

半年前的某天,我放假回家,看到对门一直关着的卷门收上去了。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子,正站在矮矮的房顶上,把一根半人宽的排气管拉出来。门外放着一部板车,板车上堆着零碎的杂物,旁边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正在费力地搬着一张椅子。我把车停到院子里,到洗手间洗了脸。等我来到家里的杂货店,往对面看的时候,他们已经收拾好东西,把板车拉进院里去了。

听妈妈说,他们家是前几天新搬来的,青田人。男的姓刘,33岁,带着老婆和女儿,是来这里做开水生意的。

第二天,我下了楼准备上班,开水的广告就贴出来了:“供应开水,1角1瓶。”写在小红纸上,一条街贴了四五张。

下午我在家看店。老刘在房子外面教女儿练字。我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他,让我吃惊的是他额上的白鬓,一点不像只有33岁的样子。我说:“老刘,你小孩很乖呀,叫什么,几岁了?”他说:“小花,9岁了。”我吃了一惊,过了一会才说:“看不出来,上学没有?”他说:“2年级,现在放假,家里没什么人,就把她带过来,开学了还让她回去读书。”

有一天我在店里的时候,老刘带着小花过来了,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从一个小包包里倒出一把1角的硬币,说:“换个整钱行不?”我笑笑说可以,又问:“这是你几天卖开水卖来的?”他说:“7天了,才卖这么一点。”我数完了,一共60块,我说:“刚开始都难点,你还有别的工作吗?”他说:“以前就是做粗工的,这两天帮村头的一个包工头搬点石头。不敢去远了,怕孩子在家有事。”

小花一直盯着冰箱看,额上布满汗珠。我笑着从冰箱里拿出一根碎了的冰棍递给她,说:“叔叔请你吃。”她怯怯地不敢接。老刘说:“怎么好意思。”我说:“没事的,这根碎了,反正也没有人买的,拿着。”小花还是看看老刘,老刘点点头。她才高兴地接了过来,一转身,飞速地跑掉了。

晚上,我看到饭桌上有两瓣西瓜,一问,才知道是老刘送来的。

等我下回见到老刘的时候,就见他手上包了一条白布,坐在门口。我拿了两个开水瓶过去,一边打着开水,一边问他:“你手怎么了?”他说:“刚刚小花玩石头,我扶她,被石头压到了。”我说:“不打紧吧?”他说:“事倒是没事,就是这几天不能搬石头了!”我问:“那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他笑了:“这么点事,还有什么打算,照样过日子呗。”

几天后,我看到老刘开始张罗着运三合板。我跑到他家看,只见老刘正把屋前的小道坦隔成几个小间,通上自来水管。我过去帮忙:“老刘,又有什么点子呀?”老刘憨厚地笑笑:“民工没有地方洗澡,做几个小浴室。”

两天后,老刘的浴室开张了。外面贴了广告:“热水洗澡,每位3元。”到了晚上,真的开始有几个个民工过来洗澡。

有时看老刘忙着烧开水,我问他:“过这样的日子,你不觉得苦吗?”他笑笑:“我们那儿都是这样过来的,大人苦不要紧,总得让孩子以后过上好日子。”

总得让孩子以后过上好日子,这是做父亲的责任,也是一个父亲最纯朴最真实的心愿。

《傅雷家书》傅雷辽宁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父爱的力量》廖永静新华出版社

作者认为父亲的力量有两个内容:一种是“雄性力量”,一种是“母性力量”。一个能够展现母性力量的父亲,不但不会使他的雄性力量逊色,反而将使他的雄性力量更具有深度、智慧,更能发挥对孩子教养的魅力。作者在书中,把自己作为一个儿子、父亲、丈夫、男人,经历的酸甜苦辣诸多感触与反省倾注于笔端。以真实故事或有意义的寓言作材料,采用“籍事伦理”的方式,从“快乐爸爸”“沟通爸爸”“民主爸爸”“学”“天才爸爸”“传统爸爸”六个方面解读了父爱的力量。

《父与子全集》(德)埃・奥・卜劳恩四川文艺出版社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致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天伦之乐,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伟大的父亲》(美)戴克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本传记类文学作品。书中有100位美国名人的回忆性文章。以生动、亲切、煽情的语言回忆了他们心中的英雄―父亲在他们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以及其人格力量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作者和他们的父亲都是名人,而且许多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比如弋尔、小布什等等。书中所表现的主题可以用十二字来概括:发现父亲、回报父亲、感谢父亲。

东京物语

导演:小津安二郎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上映年度:1953年

影片讲述了一个大家庭中两代人的故事。亲情与疏离,挚爱与义务,死亡与孤独,在一桩桩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平常小事中缓缓铺展开来。片中的父亲是一个令人记忆深刻的形象,当女儿纪子承认守寡对她而言是很痛苦的事情时,父亲劝她改嫁。然后,父亲孤独地守在屋里,想着他将要度过的孤苦晚年。本片被普遍认为是小津安二郎漫长职业生涯中所拍摄的最为优秀的电影,同时也是小津安二郎战后最感人的影片。

伯尔尼的奇迹

导演:荣克・沃特曼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上映年度:2003年

影片根据德国入围世界杯决赛的真实历程,融合一个11岁小球迷的虚构情节做为故事的主线,讲述了这名男孩的父亲―一位昔日的德国士兵,被当成战俘在苏联关了10年后,于世界杯期间回到了鲁尔谷(Ruhr Valley)煤矿城镇埃森(Essen)的故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人和世界上所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一样,饱受了战争的残酷和心灵上的创伤。影片中关于鲁班斯基和儿子马蒂亚斯的故事被演绎得十分动人,不管是父亲打了儿子耳光的场面,还是父子在前往伯尔尼的路上驾车奔驰的场面,都震撼人心。据传本片曾使德国前总理施罗格流下感动的泪水。

美丽人生

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制片国家/地区:意大利

上映年度:1997年

犹太人圭多和儿子因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圭多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虽然最终,这位可敬的父亲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但他却为儿子留下了最好的礼物―没有恐惧和阴影的美好回忆。

回归

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制片国家/地区:俄罗斯

上映年度:2003年

失踪了十几年的父亲突然出现,让一个家庭又开始经历着一种演变。

父亲带孩子们出去旅行,教他们钓鱼,用自己的方式教他们如何独立、如何做人。但这一切并不为孩子们所接受。最后,父亲为了救小儿子不慎坠落大海……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6篇

近年来,韩剧对于中国的影响日益明显,得益于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的风靡现象,韩国的服饰潮流、饮食文化、旅游业都大力发展。上世纪90年代,韩剧就开始进入了中国的文化市场,从1997年的一部《爱情是什么》开始,韩剧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蔓延之势。随后最先攻陷的就是家庭主妇们的市场,《看了又看》《人鱼小姐》《蓝色生死恋》等无一例外地都成了主妇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随后《巴黎恋人》《浪漫满屋》《原来是美男啊》《咖啡王子一号店》等青春偶像剧又再次攻陷了观众们的少女心,以女性为主要收视群体的韩剧就这样成为少女心收割机,韩剧传递出来的爱情观,以及真善美的叙事真谛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又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韩剧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风生水起,近些年《屋塔房王世子》《需要浪漫》《请回答1988》《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更是逐渐打开了男性观众的市场。从文化层面来讲,中韩拥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相同的价值观,且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深远,所以当韩剧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反而会比较容易被接受且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中韩两国文化根源虽然相似,但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从外部表现上来看,中韩两国还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反而成为吸引中国观众好奇心的点,以至于中国观众心中,韩剧不光是用来娱乐消遣的,更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种方式。

主妇之恋

作为最先沦陷的中国主妇市场,她们喜爱的韩剧有几大特点:剧集长、每集时间短、故事曲折、情节发展慢。这几大特点也成就了主妇们口口相传的传播途径和随时进入剧情无缝连接的神奇技能。代表作:《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妻子的诱惑》等。

《看了又看》

出品时间:1998年

主演:金智秀、郑宝石、尹海英、许俊浩

集数:韩国273集、中国164集

每集长度:30分钟(韩国)、45分钟(央视版)

点评:273集家庭剧鼻祖的光荣传奇

《看了又看》故事的核心说的是金珠与银珠姐妹与富家子弟基正、基丰兄弟间好看又好笑的爱情故事。两姐妹的妈妈喜欢大姐金珠,并对她百般疼爱,计划让金珠嫁个金龟婿,对银珠却百般挑剔。结果阴差阳错中检察官基正结识了银珠,并对她渐生好感,而金珠则巧遇基正放浪不羁的弟弟基丰。本着不能亲上加亲的原则,两对CP必须面临一对分手的命运,最终他们共同用真情感动了长辈,幸福地结婚生活在了一起。这部没有凶杀悬疑、没有完美爱情、没有偶像明星的200多集“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仅仅讲述了家长里短的平常生活。如果用语言来概括每集剧情,恐怕仅一两句即可,但该剧细腻地展示了每个人物对不同事物的反应,抓住他们细微的情绪转变来打动观众。在犹如小河淌水一般静静流过的故事里,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触碰到这几家普通韩国家庭的生活状态,而且就像对自己家人一样看待他们。故事情节并不那么曲折复杂更称不上烧脑,这也让空余时间较多的主妇们有了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

《人鱼小姐》

出品时间:2002年

主演:张瑞希、金成泽、郑宝石、禹喜珍、韩惠淑

集数:韩国原版247集、台湾版124集、央视版164集

每集长度:30分钟(韩国)、45分钟(央视版)

点评:编剧、演员、记者之间的爱恨情仇

和《看了又看》相比,《人鱼小姐》的剧情和演员都华丽很多,娱乐圈的爱恨情仇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也有很强的吸引力。《人鱼小姐》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的复仇女神,被爱情和家庭的温暖所救赎的故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振燮抛妻弃女,与演员秀贞另组家庭,过起富裕的生活。长大成人的殷雅俐瑛,决心以报复父亲为人生目标。她以作家的身份有意安排秀贞在自己的剧本里演出,借以泄愤;她甚至引诱秀贞女儿的未婚夫,然而在复仇的过程中,殷雅俐瑛遇到了奇迹般的爱情,她开始思考“婚姻”和“爱情”隐含的神圣义务和真正内涵。从复仇到得到真爱,不光剧中的主角们参透了人生的真谛,看电视剧的观众们也似乎走过了演员们的人生。

《妻子的诱惑》

出品时间:2008年

主演:张瑞希、卞于珉、金瑞馨、李在皇

集数:129集

每集长度:30分钟

点评:热播后被翻拍,诱惑太强

这部剧应该是中国观众最广为人知的一部剧,从故事情节和演员知名度上来看,都是水准很高的,再加之后来翻拍后在中国持续热播,这个故事在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爱隐忍到为爱复仇的女主角具恩才,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蜕变。中国翻拍后改名为《回家的诱惑》虽然褒贬不一,但是持续走高的收视率还是说明了它的高影响力。

近十年来,周播韩剧发展迅速,和日播冗长的电视剧相比,周播剧延长了每集的时间,每周播出两集,更适合年轻人的观看习惯。故事情节也更加短小精悍了,除去家长里短,表现更多的是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节奏轻快明朗。这类电视剧也有一个特点:女主角的绝对地位比较高、男主角颜值很重要、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爱情是唯一的主题、演员多为年轻偶像。代表作有:《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原来是美男啊》等。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

出品时间:2010年

主演:李N基、申敏儿、鲁敏宇、朴秀珍,朴孝敏

集数:16集

每集时长:约65分钟

点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奇幻爱情故事

《我的女友是九尾狐》抓住了当时年轻人的好奇心,剧情简单,自始至终,九尾狐女友和男主角车大雄之间都没有错过什么,也没有太多的恩怨纠葛,单纯的彼此之间感情的增长就是这部剧的主要看点,情节简单却不乏味,让观众能在笑声和泪水中欣赏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将古典色彩的九尾狐用现代的方式重新诠释,与现存九尾狐的形象完全不同。“九尾狐”一角是这部连续剧的最大看点。

《原来是美男啊》

出品时间:2009年

主演:张根硕、朴信惠、郑容和、李洪基

集数:16集

每集长度:约60分钟

点评:被音乐和青春填满了的偶像剧

《原来是美男啊》讲述了20岁出头的年轻人为了音乐梦想从农村一路奋斗到成为偶像组合的各种故事,向人们展示了少年偶像们普通人的一面和他们在华丽的舞台背后经历的鲜为人知的痛苦。朴信惠更是一人饰演两个双胞胎兄妹,与张根硕上演浪漫爱情戏。这部剧曾经在香港、新加坡、马拉西亚、日本、台湾等多个地区播出,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近些年,韩剧大有风靡之势,除了以女性为主的主要收视群体,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也慢慢加入了观众大军,男生看韩剧好像就是在看一本恋爱教科书,想要讨女孩子欢心,学习韩剧中的男主角的举止准没错,再加上韩剧女主角的普遍高颜值,更是吸引男性观众的重要一点,近几年的韩剧不再只将故事的重点放在爱情,越来越多元的情节成了吸引观众的又一法宝,代表作品:《来自星星的你》《请回答1988》。

《来自星星的你》

出品时间:2013年

主演:金秀贤、全智贤、朴海镇、刘仁娜

集数:21集

每集长度:60分钟

点评:全民风靡的最热门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不光成就了电视剧的收视率,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它拉动了整个韩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啤酒炸鸡”的标配更成为众人追捧的热点。都敏俊的超能力满足了所有女人对于完美男人的幻想,个性豪爽有点少根筋又貌美的女明星千颂伊也完美的吸引了男人的目光。外星人的题材并不新鲜,但是像电影一样的剪辑手法和爱情线以及凶杀线的预埋和处理都非常吸引人,剧情充满悬疑,教授和女明星的爱情更是充满萌点,虽然最终难逃生老病死的话题,但过程已经赚足了观众的眼光。

《请回答1988》

出品时间:2015年

主演:李惠利、朴宝剑、柳俊烈、高庚杓

集数:20集

每集长度:约90分钟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民间公益 一帮一 广播故事 现象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现代公益慈善的理念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缺少制度规范的公益事件又容易遭受信任危机的挑战。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罗尔“买文救女”事件,演绎了一出另类的“罗生门”。在这一事件中,善良的人们看到了蕴藏在普通百姓中喷薄的爱心力量,理性的人们则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反思:一是在信息缺乏透明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爱心仍然面临着“无处安放”的窘境;二是在众媒起舞、众声喧哗的时代,人们的爱心神经容易被触发却又脆弱不堪,“罗尔卖文救女”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

民间公益如何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如何架构起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和受助对象之间的沟通帮扶平台?湖南交通频率发起的“一帮一爱心大行动”提供了一个样本。该活动从2012年发起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共有1084名偏远山区寒门学子获得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每年5000元、四年不低于2万元的一对一资助,累计筹集善款超过2000万元。“一帮一”着力于从单纯的物质帮扶升华为长期的情感联结,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份爱心都清清楚楚,让每一分善款都明明白白”的公益诉求,迅速成为湖南地区最受民众期待和信任的品牌公益活动之一。活动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重点报道,获得首届“全国交通广播优秀公益活动”年度十大公益活动奖、“最具社会正能量公益推广项目”等荣誉,并被推选为新闻记者培训的典型案例。

“一帮一爱心大行动”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成功的密码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锤炼媒体品格,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

如果说收听(视)率是衡量媒体价值的普适性标准,被尊重和信任则是只有少数媒体才可能拥有的稀缺品质。湖南交通频率从1997年开播至今,不仅以超高的收听市场份额被赛立信媒介研究机构称为“中国广播的湖南现象”,更在于频率始终坚守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被广大听众赞誉为“爱心广播、平安调频”。其中由湖南交通频率在2001年发起的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在数百座城市落地开花,成为享誉全国的经典公益品牌。“一帮一爱心大行动”正是延展出“乃涂嫉街学”的公益链条。此外,湖南交通频率还发起组织过“爱心专列进北京”“爱心专列进世博”“爱心就业岗・创业你无敌”“一颗黄桃一份爱”“一帮一整体援建通道受灾家庭”“爱心高铁・回家过年”“爱心年货会”等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活动。可以说,“一帮一爱心大行动”一推出就广受关注和好评,它与湖南交通频率连续十九年锤炼爱心公益的品牌烙印是密不可分的。

二、坚持爱心寻访,确保精准帮扶

每年活动前夕,湖南交通频率都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爱心寻访。以2016年为例,从7月4号开始,湖南交通频率启动了“2016一帮一精准扶贫助学大行动”的前期寻访,先后派出20多路记者,分别前往湘西、怀化、邵阳、永州、益阳等40多个县(区)的偏远山区,协同参与爱心寻访的志愿者达到200多人,历时近一个月时间,寻访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不仅如此,我们还把爱心寻访纳入频率党支部“两学一做”的重点实践活动,在暑热难耐的7月,很多党员同志都是日夜兼程在湖南省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内的偏远山区进行爱心寻访。在很多车辆无法进入的地方,大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邵阳绥宁县教育局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张先邵老师由衷感叹:“对接过这么多媒体和公益组织的爱心活动,湖南交通频率的‘一帮一’是最扎实、最感人的。”

三、注重讲好广播故事,引发广泛情感共鸣

广播的一大魅力就在于讲好故事。在活动的宣传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宣传方式,着力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投入,通过好的故事去感染听众、凝聚爱心。在寻访过程中,大山深处这些贫困学子穷且毅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和他们身上蕴藏的美德,一次次让爱心寻访团的记者们泪盈于眼。贫困学子的故事,通过湖南交通频率《爱心微力量》《新闻快报》以及三分钟的精短线性《寻访手记》等节目播出之后,在听众中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争相报名参与资助。曾有一家企业一共结对帮扶了13名孩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将资助学生大学四年的所有学费,还将长期关注他们的求学成长、就业创业。另有一位10岁的女孩欧阳桃子,为了参与“一帮一”,在妈妈的帮助下举办了一场古筝慈善独奏会,经过没日没夜地排练,最终以一场完美的公益演出为衡阳市衡南县学声乐的胡婷筹集了两万多元学费,她希望同样热爱音乐的胡婷姐姐和她一样,都能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很多听众每天锁定爱心节目,每当讲完一个故事,爱心热线就会被打爆。听众刘先生打进热线说:“我刚刚特意把车停在路边,和爱人一起全程收听了现场直播,听完后我们相拥在车里流泪。我们都是从外地来长沙打拼的,感谢交通频率,让我们感觉生活在一座特别有爱的城市!”

四、遵循广播和新媒体规律,打造现象级活动

“一帮一爱心大行动”举办五年以来,不断通过“微创新”累积、裂变,赋予活动鲜明的时代内涵。如:2013年,湖南遭遇几十年一遇的高温大旱,“一帮一”重点帮助旱区的寒门学子微笑着走进大学校园;2015年,创新举办“一帮一爱心义卖会”,寒门学子为家乡的特色农副产品“代言”,探索教育扶贫带动产业扶贫的新路径;2016年,对接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重点关爱湖南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内的寒门学子,并联动全国百城百台交通广播同步参与。此外,“一帮一”还创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2014年开始在芒果广播网以及交通频率官方微博、微信同步推出自身研发的“一帮一结对互动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动态新闻推广、受助学生信息管理、爱心人士信息管理、在线结对等功能,具有“易浏览、易结对、易转发”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和结对工作效率。除了传统的线上节目宣传之外,活动从前期的爱心寻访、爱心义卖会到爱心结对、结对团聚会均大量运用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手法,尤其是大胆创新通过“映客”对爱心义卖会、结对团聚会等进行实时动态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借助新媒体,“一帮一”的影响力突破了广播平台的区域限制,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朋友圈转发后,一些原本和湖南交通频率毫无交集的听众却成为了参与“一帮一”的爱心人士。

五、注重人文关怀,充分保护受助者尊严

目前很多公益项目都是直接邀请受助者在公共场合接受捐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降低了爱心参与门槛。但是,这种模式也可能会伤害到部分受助学生的自尊心,甚至被人诟病为“高级乞讨”。相反,“一帮一”只有捐赠人和受助对象平等沟通、双向互动,除了交通频率的牵线搭桥,没有其他。爱心人士胡先生结对帮扶一位特殊的学生,这名学生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身高只有1米2,但是胡先生坚定地选择帮助她。他说身体有缺陷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心灵不要有缺陷。这个孩子虽然身高比不上同龄人,但是她小小的身体里同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是最棒的!

六、注重情感联结,将一次性帮助升级为长期帮扶

与普通公益捐赠的一次性帮助不同,“一帮一”模式具有长效机制,将简单的物质付出升华为一种长期、深度的情感联结。五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无数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们因为一段善缘变成了彼此牵挂的亲人。就像在活动现场一位女士说的那样:我和我结对帮扶的这个孩子,以前是素不相识的,但是从今天起,我会把他当作我的亲人!“一帮一”结对仪式只是一个开始,逢年过节,很多爱心人士会把孩子接到家里一起F聚。像爱心人士符女士,参与了2012年第一届爱心大行动,并结对帮扶了湖南平江的寒门学子喻雨薇。几年时间里符女士给予雨薇的远远不是2万元的物质帮扶,更重要的是在雨薇的求学成长过程中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和指引。在2016年的“一帮一爱心大行动”结对仪式现场,雨薇也给亲爱的“符妈妈”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研究生入学通知书。这种亲情互动,让每一位爱心人士深感欣慰。

七、注重阳光透明,善款直接一对一转交

超过2000万元的爱心善款都是由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直接捐赠给受助人,没有任何中间环节,彻底打消了捐赠人对善款去向的疑虑,让社会闻到了阳光的味道,真正做到“让每一份爱心都清清楚楚,每一分善款都明明白白”。捐赠完成之后,交通频率还将爱心榜单通过官方微信、微博进行公示。听众季女士的话非常具有代表性,她说:“以前一直都想和朋友献点爱心,却发愁找不到平台,更找不到可以信任的平台,是湖南交通频率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

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泰坦尼克号》;隐喻;绝境与拯救

好莱坞的电影总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对厄运中不屈精神的肯定,对信仰、勇气、牺牲的颂扬。这样,使其影片充满像海明威《老人与海》式的硬汉精神:“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好莱坞的爱情片则善于刻画男女主人公的默契无间、生死相许。奥斯卡金像奖巨片《人鬼情未了》中男主人公的话堪称一语中的:“爱的真谛就是忠贞不渝。”《泰坦尼克号》仍传承了好莱坞的这种精神,并以其集大成的恢宏气势饮誉全球。在中国,此片自2000年4月9日在北京公映以来,其他各大、中城市也掀起前所未有的狂潮,影院场场爆满。至2011年8月,该片全球票房收入为18亿3千5百多万美元(北美地区为6亿美元,中国3.6亿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区单部影片票房的第二名,仅次于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另一部影片――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①与此同时,奥斯卡作为学院派大奖,也给予此片以特别的青睐:最佳影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电影剪辑、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原创歌曲、最佳戏剧效果、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声效剪辑等11项大奖项被其囊括,此片成为自电影产生以来奥斯卡历史上的翘楚。影片因此成为美国电影史上迄今为止票房最高、获奥斯卡奖提名最多、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2011年5月21日,派拉蒙影业连同20世纪福克斯影业、狮门影业三方正式对外宣布,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传世名作《泰坦尼克号》即将以3D修复版的全新面貌在2012年4月6日重新与观众们见面。②

曾在好莱坞工作过的当代英国小说家普利斯特里在《沙漠中的午夜》中写道:“好莱坞的买卖是用多少美金一千英尺来做的梦,是由装成艺术家的买卖人和装成买卖人的艺术家来经营的。在这种古怪的气氛中,谁也不是他原来那样,艺术家开始丧失他的艺术,买卖人变得易于冲动和失去平衡。”③长期以来,影视界“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几乎是一个世界现象:高“艺术”品味的作品,总是知音寥寥,票房惨淡;高“票房”意味着作品的粗鄙与生命力的短暂。“艺术”与“票房”的对立似乎成为影视界的行规。④《泰坦尼克号》的出现与成功,打破了这一行规。作为一部商业影片,《泰坦尼克号》的成功,绝非偶然。鉴于学界对商业影片制作与营销等商业运作程序的分析和高科技在影视技术中的应用方面的分析,可为这部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找到证明,笔者将研究的重心转向影片所蕴藏的艺术价值的探讨上。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生存绝境与拯救的隐喻。影片虽然以1912年4月14日英国豪华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的沉沦为题材,但突破了以往影片采用记录海难事件现场过程的表现方式的局限,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工业文明的科技成果,既再现了这个号称“永不沉没的海上堡垒”的悲壮的沉沦,又演绎出一个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因此,海难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与爱情故事一起成为人类生存绝境与拯救的隐喻。当“泰坦尼克”号巨轮载着欢腾的人群由此岸驶向自由的彼岸时,既是一种告别,又是一种追寻。下层社会和上流社会一样,都满怀着对另一片乐土的憧憬和对自由女神的向往而登程远航。这是一艘不沉的巨轮,是人类的理性对自身的一种高度自信和骄傲。这种自信和骄傲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人类连本该采取的保险措施都懒得预先准备。此时,巨轮已成为人类生存世界的一个象征。一等舱和三等舱的游客足以代表上流社会与下层社会。烟波浩渺的大海,正如佛家所谓横亘在此岸与彼岸之间的茫茫“苦海”。一个具体而微的人类生存世界就这样开始了它的流程。天蓝海碧,云白风清,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生活按照既定的秩序进行,人也按照原有的规范行事。然而,生存大环境的相对稳定改变不了生活小环境的种种危机。如果说下层社会的人还在为温饱而颠沛奔波,那么上流社会则在精神上陷入了同样的困境。穷画家杰克和一帮哥儿们孤注一掷,赢得了出门远行的盘缠,期望到另一个国度去发财。家道中落的英国贵族少女露丝要和钢铁大王的儿子回美国成亲。露丝不堪忍受上流社会的虚伪造作。她的跳船自杀之举,就是想要摆脱这一“折磨人灵魂的世界”。她与杰克的邂逅,则成为她一生的转机。在这个意义上,杰克可谓是用爱心拯救了濒临绝境的露丝。巨轮撞上冰山后,露丝跳下救生艇去救杰克。显然,他们的生命都为爱情所拯救了。

巨轮遇上了冰山,在两个多小时的混乱中,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一起被推到了生命的最前沿。一切礼节、秩序、规范和纪律都轰然坍塌,生存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在汹涌的海水肆无忌惮地涌入船的各个裂隙中时,汹涌的人群则不顾一切地由各个出口逃命。在这混乱中,船上工作人员的安排指挥,则又是一种拯救。拯救的原则――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则成为混乱中的有序,成为面对桅倾樯摧而陷入生死搏斗的危难中的温存,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在这场灾难中,小提琴手拉着欢快的婚礼进行曲,牧师(教士)向上帝为人虔诚祈祷,一对老夫妇紧紧地偎依在一起,三等舱的一位母亲像往常一样安抚她的两个孩子入睡……他们在末日来临之际的从容与平静,是精神上的一种救人和自救。

影片的成功还在于对人类生存绝境中的价值的探索和肯定。灭顶之灾突如其来,不可避免。然而,爱情、狂欢和绝境中的种种拯救方式却冲淡了生存绝境的严酷和恐怖。影片中最感人的,正是这冲破门第、财产观念,在风雨同舟中建立起来的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爱情。杰克和露丝登上甲板,迎风展臂。这时,整个画面平和宁静,色彩的朦胧与柔美,与人物驰神遐想、近乎陶醉的感觉十分吻合,正像一首歌所唱的:“感觉一切太完美,好像就在飞”。还有两个人顽皮时杰克教露丝往远处唾的镜头,杰克为露丝画像的镜头,都是在正常的生活秩序中令人企慕的。至于船撞上冰山后,露丝救出杰克,二人手拉手狂奔逃生的镜头及至最后杰克手托木板鼓励露丝活下去而自己被冻死的镜头,则更令人嗟吁唏嘘,潸然泪下。正是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爱情,美丽了生存的绝境,为这种黑色的死亡泼洒了点点温柔的浪漫。

另外,露丝赴杰克之约,参加了下层社会的party,这种party被杰克称为“真正的party”。这个狂欢场面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所有的下层人物都沉浸在无拘无束的狂舞中,露丝在此脱离了上层社会繁文缛节的束缚,获得了真正的解放。生命如此恣肆,活得如此开怀尽情,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吗?最后,巨轮遇难时刻各种方式的拯救都是人在绝望中没有丧失希望的明证。影片中,爱情、勇气、牺牲作为厄运中弥足珍贵的品格,被颂扬着。对生命的真正热爱正是对生存价值的最高肯定。

此外,《泰坦尼克号》所揭示的爱的“形而上”意义也值得玩味。美国传统爱情片往往是从社会外部描述两性关系,社会压力往往成为男女主人公互相爱慕的凝聚力和最终的破坏力。先锋派电影则常常通过心理深层去探索爱背后的性。但在“新美国电影”(先锋派电影的兴盛阶段,主要是神话诗电影和结构电影)看来,“性探索不是追求性享乐,后者并不是艺术的问题。因此先锋派电影将不像商业电影那样去表现性的生物和性的社会性束缚,而是通过象征手法探索下意识性心理以及宗教性的性升华经验”⑤。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泰坦尼克号》更多地倾向于传统爱情片的表达方式。生活小环境的贫富对立培植了杰克与露丝的爱情,生存大环境的毁灭考验升华了两个人的爱情。在这个蝇营狗苟、人为物役、真情蒙尘、不再浪漫的时代,《泰坦尼克号》追回了逝去的爱情,并将它置于世界末日式的大灾难的背景中,赋予它浪漫的色彩、拯救的力量和永恒的生命活力,重新构建了关于当代爱情的神话,是世纪之末的爱情绝唱。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说:“(《泰坦尼克号》)首先是一个爱情故事”。时隔十年,尽管岁月已经留下了斑驳痕迹,尽管观影者已不再是当时的年龄和当时的心情,但再看这场灾难中的爱情,依然那样震撼心扉,让我们泪流满面。因为它昭示的是生命的亘古和永恒,以及在这永恒的光阴中关于爱情在亲情、友情、人性、本能、道德、勇气、牺牲的等形而上里常演常新的故事。

贝娄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这样说:“还是康德说得对:艺术试图在这个世界里、在事物中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东西。”借助科技文明成果,卡梅隆无论是在摄影、录音、美工、化妆、服装、道具、音乐、剪辑和特技方面,还是在编剧、导演和演员的选取方面,都使这种意图得到了近乎天衣无缝的表达。冰山摧毁了人类理性构建的世界和骄傲,但因为爱情、勇气、牺牲的他更愿意以艺术分量为自己的影片赢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愿意凸显出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艺术的魅力。这是每一个有着严肃创作目的的艺术家弥足珍贵的追求。卡梅隆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形而上意义的思考和表现,是对充满颓废和虚无色彩的世纪末情绪的反驳。他用爱情、牺牲和勇气,重新赋予了普遍异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而这本身,也是一种形式的拯救。

总之,《泰坦尼克号》作为商业影片的成功,是以艺术分量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凸显出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艺术的魅力。这既是每一个有着严肃创作目的的艺术家弥足珍贵的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艺术与商品在当今时代获得双赢的有益借鉴。

注释:

① baike.省略/view/9329.htm#sub5277596。

② 《纪念沉没百年 3D修复版2012上映》,国际在线,5月21日报道。

③ 周传基编译:《好莱坞人批好莱坞》,《书城》,1999年第2期。

④ 1919年,美国的五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格里菲斯、璧克馥、范朋克和W•哈特为了挽救美国电影的堕落,合资成立了一家“联合艺术家影片公司”(联艺,UNITED ARTISTS),并发表了一份宣言。他们的创举吓坏了那些生意人。R•罗兰德(R.ROWLAND)的一句名言代表了对此举的普遍反应:“这班疯子掌握了疯人院。”由于经营不善,这些艺术家们先后卖掉了自己的股份,卓别林是最后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卖掉自己的股份的。拯救电影艺术的伟大创举终告失败。联艺公司现在仍然存在,但已回到买卖人的手里。这样的事实似乎给我们这样一种印象:生意人考虑的是生意,如果生意人要考虑艺术,那准赔。真正的艺术家是不会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