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予树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期末将至,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有序地进行

依照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学期教学计划,规划好阶段计划,课时计划。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堂课。

二、认真备课

在备课之前,我对所有内容进行熟悉,参考多方面的资料,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同时,备课我不仅备教材,而且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因此,本人在自身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搞好同年级老师的小组集体备课。

三、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上课时,我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有条理、清晰、准确、生动。使每堂课学生有所获,努力使学生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慧,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虚心请教其他教师

我认真做到时常听其他英语老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取之所长,克服所短。并常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改进教学方法。

五、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时,我坚持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形式多样化。每天布置听写任务,对所学新单词、新短语进行听写,课前做两个连词成句。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及听写。并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认真透彻地进行讲评强调,根据其情况不断改进教法。

六、认真反思教学

教学这一活动,没有反思的伴随就不会有进步。坚持每次授课后,认真回想,进行反思。记录其教法、做法及操作不大理想的地方,虚心请教前来听课的领导及教师,及时做改进。并根据班级情况,分组教学,使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从平时的课堂反应,课后交流。抓住他们的特点和个性,有的放矢地与其进行交流,做到按层次、按情况进行辅导。及时给予关怀和关爱。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积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八、取得的成绩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作为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产生了解的欲望。对思想政治老师来说,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稳定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去控究、思考、模仿、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有目地性开展,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

转变思想政治教学的观念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的价值观念就是应试教育,但从思想政治学的角度来讲,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更改成素质教育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一定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教学的首位。中学思想政治所阐述的是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所把握,理解起来就有了较大难度,于是政治教学成了授课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于其中,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思想政治教学就相应的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明白,教师的教就是要学生的学,离开了学生的学,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要想办法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想法让学生去理解、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做一名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学的全过程就是要老师围着学生转,而不是学生围着老师转。否则,学生就无法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去探索问题,无法改变自己长期以来对老师的依靠。所有的政治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变。

增强思想政治教学中反思意识的必要性

要使学生树立自觉的反思意识,那么就要使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中没有反思,就没有内在的升华和思想的创新。反思不仅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还能优化自己的认识构成。那在教学活动中该如何进行呢?首先,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树立反思意识。所谓师生互动就是要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使所讲的知识进行点与面的辐射,简言之,就是反思知识的内在层面,深度的思考。在此过程中,要允许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答案。对于和正确答案不一致的,要适时的引导,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让学生去讨论,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有创意的想法,要适时的进行鼓励,以达到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的积极性。其次,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激活反思思维。授课过程本身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参与进来,要使学生之间能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在与别的交流合作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交流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共同反思,取长补短。而对于学生反思的疑难问题,可以进行分组交流学习,利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帮、带,共同来解决。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交流合作,而且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乐于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激活学生反思思维的目的。最后,要肯定反思的结果,增强反思的积极性。每次授课结束,我总是尽量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于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引导。对一些能联系实际而又普遍性的问题,并且又有比较适合的解决方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该生给予表扬,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反思的积极性。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治 反思 学习 能力

在政治教学中,深切地体会到:学生对以往的知识不会主动地去联系,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以往的政治学习中只知“死记硬背”,不会“反思”。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学已经不适合新的政治教学理念。据于以上两点,我认为,培养学生政治反思性学习能力迫在眉睫。所谓反思是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政治反思性学习能力指政治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而是要求学生在政治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

一、树立反思意识,使反思成为政治学习的一种需要

反思性学习要求学生自觉树立反思意识,首先要明白:没有反思就没有自我的改错和纠偏,更没有自我的提升和创新。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

1.强化反思结果,调动反思热情。 每天课前或课后,我总是尽量留出几分钟时间,对学生政治学习反思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尽力予以帮助解答,对一些结合实际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予以肯定,对当事人予以表扬,从而使学生能够“思有所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反思热情。

2.加强学生互助合作,激活反思思维。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反思的效果会更显著。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3.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树立反思意识。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是在师生间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会形成相互辐射式的信息交流,会激活学生思维灵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政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允许学生有各种不同的想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从而树立学生的反思意识。

二、教给反思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反思

1.激发政治反思性学习自信措施。自信,是学生主动深入文本、探究文本的前提。政治反思性学习应使学生懂得“追求卓越并不意味着不允许存在不足”,承认和尊重学生的政治素质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面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政治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政治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为学生实现某一目标提供几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反思及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在不断的赏识中不断地进步,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反思成功或反思进步的喜悦!

2.建立政治学习档案措施 。政治学习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政治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可以是个体政治作业本、政治考试试卷、政治课堂笔记、政治作业得失记录、考后分析表等汇编集,也可以是个体收集的政治杂志、报纸及其它与政治相关的课外书籍等,还可以是学生个体的政治学习阶段小结、课外阅读笔记、生活感悟等其它学习作品。政治学习档案是学生个体制定政治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通过它,学生可以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政治学习上的进步,了解自己政治学习状况的发展趋势,看到自己的政治优势所在,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政治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政治学习方式。

三、激励反思,形成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对政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培养政治学习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激励能促成这种学习习惯的早日养成。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一、疑问和惊奇是思维的开始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无疑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因好奇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和欲望。这时想要阻止学生思维不活跃都不行了。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首先和学生做游戏,学生随便说一个三位数或是四位数,我能猜出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在我屡屡猜中后学生向我“俯首称臣”,问我他为什么不会,他让我告诉他秘密。接下来引导教学,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分析数字间的规律非常投入。

亚里士多德还讲过,“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学生的惊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把问题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会主动深入研究,其研究问题的信心、恒心是被动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比如,在港师附小听“毫米的认识”一课。生活中学生很少遇到这样的实践认识活动。认识一毫米,学生接受难度无疑增加不少。而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让学生实际测量一张学生证厚度、10张纸厚度――结果学生存测量中发出了惊喜的尖叫声。老师没有阻止,老师有意装着不知道,只是微微一笑,你发现了什么,这么高兴啊。告诉老师好吗?学生那个高兴啊:把小手举得高高,有的小朋友怕老师发现不了自己,坐得特别好,姿势特别规范,还有的小朋友差点爬到桌子上。你说这样的教学效果还能不好吗,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营造一个宽松环境让学生思维自由翱翔。课堂看似很乱,其实学生思维活动紧张而有序。

二、留点时间,给思维搭建活动的舞台

自主学习,效率倍增。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就可在交互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实现课堂效率最优化。比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们把要研究的长方形、正方形特征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前搜集资料,整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资料,动手测量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大小,主动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对边、四角异同之处,记录疑点。课堂上学生会主动抛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在交流中才能深入探索问题解决途径、方法。

三、创造和谐环境,让思维“自流”“放纵”

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情绪自然、心境放松的场所。是展示才智、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习惯,要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激发学生的内部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到心情愉快。开放课堂。就是改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宰,面向学生,强调学生参与和自决的过程,教师要尽力创设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情境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学校路两边要栽树,每隔两米栽一棵,已知路长10米。请问: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后说要运来10棵树苗就行。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12棵树苗才够。老师有意放开让他们争辩。一开始,他们准也不服谁,到后来在证据(画图展示)面前,他们明白了其中中原因,他们是越辩越明啊!这样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结合实际,弄清具体问题的细节问题。这也正是思维“自流”“放纵”的结果――实现思维深化、细化。

四、反思中深化思维,实现思维创新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一、教师同情的教育意义

1.教师的同情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作者《给教师的建议》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10岁的小女孩流着泪打开了写满2分的记分册,恳求妈妈,我们搬到一个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的小女孩已经被学业的失败伤透了心!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类似的现象很普遍:每当考试过后,总有一些学生因没有考好而神情恍惚,甚至哭泣,下课不再与同学玩耍,一连好几天都很不开心。此外,在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其他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家庭破裂、悲观失望,有的学生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突发疾病、消极厌世,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假如教师能够同情学生,理解学生的痛苦心理,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并提供一些积极的帮助和关心,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自己是孤独的,更不会悲观失望,反而多了一份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著名的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正是由于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同情和关爱,才使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获得战胜巨大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为后来自我超越、创造奇迹奠定了基础。因此,她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把莎莉文老师来到她家的那一天称作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2.教师的同情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的师生关系现状不尽人意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仔细分析,这种现状与学生身心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教师缺乏同情有很大关系。有调查表明,小学生、初中生 、高中生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分别占10%、15%、19%。[1]而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则更多。佘丹丹、宋少俊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河北大学随机抽取的1673名2004级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竟然有半数。[2]

面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假如教师不是或漠然置之,或冷嘲热讽,而是能够敏锐觉察,同情学生,理解学生的处境,经常给予及时的安慰和帮助,学生一定会被教师真诚的关心所深深打动。这样一来,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形成。然而,在实际教育生活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确实缺乏同情。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谢千秋曾以“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为题向42所中学(初一到高二)91个班44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不喜欢教师的理由共10项,位居第一项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其中初一、初二学生占71.7%,初三学生占72.3%,高一学生占74.9%。[3]教师对学生缺乏同情,自然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良好的师生关系又从何建立?

3.教师的同情是学生学会同情的途径

多种原因,在班级中总会有一些不受同学欢迎的“嫌弃儿”,最常见的“嫌弃儿”就是所谓的“差生”。面对这类学生,很多同学会发出讥笑和讽刺:“就考了这么一点分,比我差远了!”“没及格,真差!”可想而知,面对朝夕相处的同学的负面评价,这些孩子的心情是多么难受!

学生彼此之间缺乏同情,与教师同情品质的匮乏有很大关系。因为面对这些“嫌弃儿”,大多数教师也是缺乏同情的。在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这道题我已经教你很多遍了,你怎样还不会呀?”“你怎么考这么差呀?我们班的分都被你给拉下了!请你家长来学校一趟!”“我对你已经尽力了,我实在教不好你!”等等。这些话语无疑是给那些“嫌弃儿”受伤的心灵再撒上一把盐,更为班里别的学生树立了一个缺乏同情心的反面“榜样”。反之,若教师能理解这些“嫌弃儿”的心情、处境,及时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其他同学就会学会同情。一个没有同情心的班级氛围是冷冰冰的,甚至是可怕的,不会有益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一代没有同情心的孩子也是非常可怕的,他们将生活在一个缺乏同情心的社会之中。

二、如何形成和提升教师的同情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的同情品质确实很重要,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种基础性品质或核心品质。那么,学校或教师该如何提升教师的同情品质呢?

1.通过教师培训等形式,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

学校要利用会议、培训等各种形式,带领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教师是学习者和学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更是学生的朋友。正确的学生观和职业观是孕育教师职业同情心的观念基础。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才能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从学生的立场和需要出发,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通过案例研究等方式,帮助教师理解同情的教育意义

在学校实践中,教师运用同情心和教师缺乏同情心的案例是大量存在的。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学生面前有威信,就在于他们能够自觉地运用同情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能够“洞察”学生的观点、体验和感受,能够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的手段或方法。当学生受到伤害时,能够及时地给予安慰;当学生内心自卑时,能够给予鼓励的眼神;当学生遭遇家庭变故时,能够像其父母一样给予学生安全感……相反,有的教师当学生成绩下降时,给予的不是希望和鼓励,而是讽刺与挖苦;当学生偶有进步时,给予的不是信任与表扬,而是怀疑和戏谑;当学生因为家庭碰到变故而无心学习、成绩下滑时,给予的不是指导和帮助,而是冷漠和责备。这样的老师怎么可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怎么可能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和人生中最困难的那一段?学生的眼光是敏锐的,对于那些缺乏同情心的老师,他们也会向老师关上心灵的窗户。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学习或培训的机会,引导教师分析这些案例,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同情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认同同情心的教育教学 意义。

3.通过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目前,各学校已经将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有的学校还与教师的考评挂钩。但是就笔者所知,大多数教师的反思只局限于教学的得与失,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身心健康,对教师自身价值品质的反思更是少见。这极大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促使教师经常进行全面的自我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更要反思教师自身人文价值素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当教师理解了自身人文价值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后,自然就会产生不断提高包括同情心品质在内的人文价值素质的愿望和动力,再面对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学生时,才会充满同情与爱,也才会产生巨大而持久的教育热情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2.

[2]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D].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方法 反思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15-02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改革,需要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来操作,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接受各种教师培训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适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理论支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部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界。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因此,“教学反思”已几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反思型教师”几乎成为理想的教师类型。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和内容

教学反思从时间角度,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类型,相应地它们也有不同的反思内容。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各位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2.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用在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在三种教学反思中,相对而言,教学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后,通过比较、领悟,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堂课的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然后把这些原始材料,写成随笔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教科研的题材,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在教学后的反思记录撰写时,我们应主要注重:

第一,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第二,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三,反思教学中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第四,反思教学中学生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三、反思的基本方法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指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给予树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反思型教学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活动的概念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早在1933年How We Think一书中指出反省性思维的概念:即实践者对支持其行动的任何信念和假定的积极、执著和审慎的思考,后经另一位美国思想家Schn发展,在其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1983)中正式提出。作者对技术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坚持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未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实践行动及内隐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中,使之得以改善。Schn认为这种思考可以发生在行动之中,行动之后和未来行动之前,即行动而思考。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首先,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索活动,教师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行为(动),对行动原因及后果,对行动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反思,并回应于下一步的行动,以提升教学实践的质量。

其次,反思性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学习活动。教师对自己行动背后的个人认识与假定进行反思,了解自己认为所信奉的理论和实际所用的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处置理论知识的内化。

最后,反思性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师思维方式。就过程而言,教师的反省思维体现于对教学问题的觉察于界定,对解决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从时间角度分,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种。

教学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教学前反思这一环节,要求各位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

教学中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作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理论的反思。即对于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决策的指导意义的反思。二是对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即对于具体教学行为的教学情景、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反馈的信息等进行反思。三是教学伦理的反思。即对自己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言语、态度、情感等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反思。

四、如何做好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即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想一想,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学生积极是否调动,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不能成文,作为随笔或记录,经常翻翻,也算多了一个不会说话的教师,也可把教学中出现问题或困惑利用调讲时间提到教研组中去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若能成文,再把它投寄出去,或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若能得到不见面老师的指导,岂不快哉,想得多了,写得多了,它就是无价之宝,你就能品尝到其中的乐趣。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长春:东北师大学,2000,(5)

[2] 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J],北京:外语界,2003,(1)

[3] 熊川武.反思型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