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一的诗歌

六一的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六一的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1篇

1、《花蕾》,公园里万紫千红,花儿朵朵开得真美,每一朵温柔的笑靥里,都有孩子们的影子。

2、《翅膀》,那小小的长了翅膀的心,恨不得飞到太空去,因为,晚上天空的星星,眨眼诱人,想摘满满的,一花篮送给老师和小朋友。

3、《儿童节的公园》,百花开放笑声甜,拂面浓馥六月天,对对白鸭游碧水,双双木桨荡画船,嫦娥羡慕儿童节,织女思凡懒做仙,敢问瑶台谁是主,新蕾初绽正童年。

4、《激动的眼睛》,在繁花喧嚣的日子里,六月告别春风的季节,颗颗亮闪闪的,致洁无比的心依依绽开,翠色幕幔徐徐开启,舞台上粉黛浓妆的小天使,咿咿呀呀地细诉着,满树都是鲜艳的故事,天空湛蓝如水,是谁用润湿的红手帕,捂住自己激动的眼睛。

(来源:文章屋网 )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2篇

适合小学生朗诵的诗歌

“六一”的歌

“六一”的太阳

为什么这样辉煌?

“六一”的花朵

为什么这样芬芳?

“六一”的红领巾

为什么这样鲜艳?

“六一”的孩子们

为什么这样欢畅……

你知道,他知道,

大家全知道。

全世界最年少的节日

已经来到,

全世界最天真的节日

就在今朝。

“六一”的歌声

为什么这样动听?

“六一”的舞蹈

为什么这样多情?

“六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引人?

“六一”的集会

为什么这样欢腾……

你清楚,他清楚,

大家都清楚。

歌舞、故事、集会

表达儿童的幸福,

今天的小苗,

必将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是出巢的小鹰,

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

我们是含苞的小花,

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我们就是我们,

红领巾在胸前燃烧。

请看明天

我们将举起山,挑起河,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3篇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里的橱窗被老师装扮的焕然一新,漂亮极了。其中还有我的作品呢!放假后的第一个下午,我兴奋的带着妈妈去参观我们学校的橱窗。

刚到校园门口,就看到五彩缤纷的卡纸画和五颜六色的手抄报,美丽极了,我们班的专刊由卡纸画和手抄报两个部分组成。我和妈妈来到卡纸画专刊旁边,一下就找到了我的“佳作”,我的画中间是摘抄的诗歌,左边是我设计的“特色区域”—— 用水笔芯切成一段一段的精心拼成“六一”二字,中间是我用彩纸折成的爱心图案,卡纸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各有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旁边还有四个气球,气球上面写着“欢度六一”,整个画面充满了快乐和喜庆的气氛。橱窗里还有董?、孔璐凡等其他同学的作品,我和妈妈一边欣赏,一边点评作品。其中:董?做的比我好。她画了两个大苹果,摘抄了两首诗歌,用彩色铅笔把整个卡纸图满,然后贴了四个爱心图案,从整个画面上看,她做的很精致,有创意;孔璐凡做的相对简单一点,她的画四周用卡纸做花边,然后右边贴了四个气球,左边还是空着的,我觉得要是补充一点,内容会更加漂亮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幅画… …

我们来到手抄报专刊前,上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手抄报,其中有我、孔璐凡和林彦共同制作的手抄报,由孔璐凡设计,林彦写字,我涂颜色和装点画面,上面是我画的小熊维尼,左下角是轮船,帆上写着“六一的来历”,其他地方画了很多图案,上面分别写了几个小知识,还有一些笑话呢!

看!我们班的两个专刊美丽极了,同学们,你们想看吗?那么,就请你们到我们学校安徽省舒城县师范附小来吧!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4篇

本书以诗话形式撰写。什么是诗话?古代将评论名家名诗、记叙诗人轶事、讲解诗歌法则、辑录诗学典实的书文,统称为诗话。

“诗话”一词始见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仅宋代就有苏轼的《东坡诗话录》、陈师道的《后山诗话》、陆游的《山阴诗话》等。元、明、清三代,诗话著作更层出不穷,著名的有袁枚的《随园诗话》、赵翼的《瓯北诗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以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这些诗话,大都自出机杼,抒发个人的见解与心得,多视角地展示诗歌创作的各种特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赏析与研究古诗的重要参阅资料。本书在前人诗话的基础上,依据时代特点与当今的阅读需求,谈个人习读古诗的一些心得体会。

笔者希望在这套书中,自己像一个导游,陪同读者朋友们,一起行进在中国三千余年风光旖旎的诗歌旅程中,去体察先祖的审美与情感,去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无与伦比的魅力,故名之为《古诗行旅》。

这套书的编写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在全民读书的热潮中,努力营造习读古诗的氛围。以突出古诗文化内涵为特色,打造一个习读古诗、提升文化素养的平台,为青年学生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实用的古诗认知和欣赏读本。

本书按历史朝代分编“诗经”“楚辞”“汉诗”“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辽金诗”“元明诗”“清诗”八个模块,共选编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时代文化特色的近700首广为流传的著名诗篇,读后可以从中窥见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面貌和独有特色。

本书的编写,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摆脱学究气,增强趣味性,拉近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书中每一历史朝代的诗选部分,都编有“概述”,对一个时代的诗歌发展及特色做概貌介绍;对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诗人,从作品篇日的选择与编排上,体现诗人的“人生轨迹线”,沿着这条线逐步深入地了解诗人的人生、人品、人格及其诗作。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5篇

B: 在盼望中,我们的节日终于来了!在期待中,节日的号角吹响了!

齐:放飞我们最美好的希望!五(1)中队彩虹小队在这里欢庆自己的节日

A:首先,请王妍芳同学和董雨洁同学介绍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B:下面,请欣赏王子烨同学和莫建丰同学的诗歌朗诵。

A: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做《传话》游戏。

A: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明天我们共建伟大的祖国。

B:放飞我们的希望吧,我们坚信——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艾青 诗论 话语形态 现代品格

艾青诗论的话语形态特指关于艾青所特有的《诗论》话语方式和话语行为的显现。艾青用诗人的笔触写下了充满诗性色彩的《诗论》。与传统的诗论诗话相比,艾青的诗论是不同的,有特色的,即具有现代品格。突出的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论境界的追求等方面。因此,艾青诗论的话语形态与传统的诗论诗话有明显的区别。

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又和理论境界的追求是交织在一起的,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其实就是追求一种较高的理论境界,同样,追求理论境界也必然要求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否则就达不到那种较高的理论境界。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改一个字,境界便若人间天上之分,不是身在其中的人只怕难以体会个中甘苦。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说:把‘几’字改为‘一’字,才是早梅。齐己对着郑便下拜。某人做《御沟》诗:此波涵地泽,无处濯尘缨。拿给皎然看,皎然说:‘波’字用得不好。某人愤怒的离去。皎然暗中写一‘中’字在手心,专门等待他回来。过了一会儿,这个人狂奔而来,说,我已经把‘波’字改为‘中’字了。皎然把手伸出来给他看,两人相视大笑。”[1]《随园诗话》在古代诗话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著作。在随园,袁枚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表现出诗话很大的随意性的那种特点。这一点,和欧阳修的《六一诗话》非常相似。可以说,中国传统诗论是在锤炼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注重的是对诗学理论的含蓄的理论境界的追求。而与此相比,艾青的《诗论》的话语形态便有所区别了。

艾青《诗论》是艾青在进行诗歌创作过程当中形成的对诗的一些理解,也有在日常生活中对诗与生活,诗与时代等所作出的深刻思考。比起以前诗话那种随意记录其言行来说,艾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了更充分的准备。而且艾青的《诗论》关于那种评论性的话语已经很少了。他更多的是注意对诗歌的看法,更多的关注诗歌理论,甚至是自己写作经验的总结和陈述。如:“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以及“诗是诗人的世界观的最具体的表现;是诗人的创作方法的实践;是诗人全般的知识的综合。”[2]前者对诗作出了一个界定,这个在古代的诗话当中是几乎见不到的。后者论述了诗和诗人的关系。当然,后面艾青还论述了诗的精神、诗歌美学、诗的语言、形象等。相比古代的那种评说性的诗话来说,艾青的《诗论》才称得上是真正感悟性的诗话。

当然,艾青的《诗论》所包含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除了谈诗,艾青也谈到了该怎样写诗:“我所要求的再简单不过了:好的原稿纸;揉皱过的原稿纸对于我是最不利的。我爱在白的感觉上,编织由于富有形象的句子组成的诗的花圈。一只普通的钢笔(我从来没有用过派克钢笔),但我最讨厌钢笔漏水,钢笔一漏水了,诗的情绪就像墨水一样凝聚在纸面上了。墨笔也是我喜欢用的,但用墨笔的时候,情绪的抒发没有用钢笔的时候舒爽。我常在清晨写诗,常在黎明的时候写诗。”[3]这样,艾青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写作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写作习惯。是对个人写作经验的总结,尽管他是艾青个人的,但对人们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艾青正是凭着自己对生活。对写作的感悟而凝结起来的语言文字,成就了诗论。除此之外,因为艾青所处的时代不一样,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逐渐替代了文言文的应用。由于艾青的诗论是由白话文写成的,所以,和古代文言诗话有显著的区别。白话文比起文言文来说,更加注重语言的逻辑思维,通过大量连接词的运用,白话文的逻辑性比原来没有或很少连接词的文言文的逻辑性加强了许多。较之以前的文言文,白话文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但也正是因为通俗易懂,才失去了往日语言文字中那种言意隽永的特点,包容性也要更弱一些。但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对来说要更清楚明了,逻辑层次更分明。体系性更强一些,比如艾青的诗论里面涉及到诗论、诗人论、诗的散文美、诗与宣传、诗与时代等内容,具有相对完善的诗学体系。因此,现代诗论特别是艾青的感悟式的诗论,相比古代的诗话有更强的逻辑性。具有明显的现代品格。

注 释

[1]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22.

[2]艾青.诗论修订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4.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7篇

5月30日,学校在体育场举办了“六一”庆祝活动,我们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30日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老师开始给我们化妆,为即将进行的演出作准备。化好妆后,我们拿着板凳,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体育场。体育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舞台用五颜六色的气球和鲜花装点得漂亮极了!虽然是我们小孩过节,却有这么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前来助阵,我们感到幸福、神气极了!在体育场的草坪上坐好,心情激动地等待着演出开始。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班表演了,我们班的“小诗人‘刘博洋同学首先朗诵了一首优美的诗歌,他的声音是那样的动听,感情是那样的投入,头还随着朗诵一点一点的,我们都陶醉了。朗诵完后,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班合唱了歌曲《娃哈哈》,大家唱得非常卖力,亮开了嗓子,大声地唱,感觉都快把自己的耳朵震聋了,我趁机偷偷地往台下看了一眼,哈,有好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在给我们鼓掌,我一高兴,唱得更响亮了,简直把嗓子都喊破了,身子随着歌唱摇摆得也更带劲了。

接下来,我们班男女同学还表演了维吾尔族舞蹈。他们跳得真好,简直和电视上一样。我们使劲鼓掌,把手都拍红了。

让人丧气的是,小智叔叔说我唱歌摇摆身子的时候与别的同学摇反了。咳!在这么大的场面上,丢了这么大的丑,我都快难为情死了!还好,最后,我们班获得了比赛第二名,我还算没有成为班里的罪人。下次,可不能太得意忘形了,一定再接再厉,争取拿第一。

六一的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禅诗;缘起;韵味;意义;现代启示;

[作者简介]罗小奎(1953―),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江西南昌 3300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自古以来吟咏农事的诗歌数量众多。其中有一类意味特别的诗歌叫做农禅诗,即以描述农事来表现禅理禅意的诗歌。这一类诗歌数量相当可观,有些由禅僧所作,有些由文人所作,不仅有独特的文化韵味,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意义,值得学界深入探索。

一、僧人农禅诗之分析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禅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派别。禅宗的中国特色之一就是“农禅一味”,也就是禅宗僧人自耕自食,自给自足,农作和禅悟并行不悖,世出世间浑然合一。体现此一特色的禅诗很多,可以将其归为三类:1、以农作而悟禅,2、观农家而说禅,3、假农事而喻禅。

栖蟾和尚的牧童诗和虚堂禅师的春耕诗属于“以农作而悟禅”的诗作。这类诗是和尚亲身参与农作而体现禅道之作。

栖蟾和尚诗曰:“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1]禅僧要耕田,自然得牧牛;因而牧牛诗常见于僧人诗作。诗中牧牛小和尚的行状栩栩如生,其自在得意之情状令人羡慕。此诗最后两句点明了归隐田园而远离俗世是非纷争的意旨,由此透露出明显的禅宗文化意味。

虚堂禅师诗曰:“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2]此诗比栖蟾和尚诗更为高明,若读者不知此诗为禅僧所作,很难确认其中就有禅意。然而真正高明的禅诗应该如此: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不以一字谈禅说理,而禅意盎然尽在言外。此诗看来纯然是一幅早春农耕图:春来天暖,春雨如酥,老农勤快春早起,一犁新土如浪卷。远望青草渺渺茫茫铺向无尽天际,近看野花斑斑斓斓前后相继开放。无一字与佛事有关,无一句言及禅意。然而农禅一味,其味甚浓。开悟之后并无他事,只是春来下种,秋后收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其自然,是为得道。禅宗意旨无非八个字:生命至上,自然至美。要生存就得耕作,顺天时而作是谓自然,以农作而乐是谓自然,诗中人物行为和田野景象无不自然。所以说字字透露禅意禅味。

守恩禅师和天童颂禅师的诗属于“观农家而说禅”的诗作。这类诗是和尚因观照农家生活而悟出禅理之作。

守恩禅师歌曰:“雨后鸠鸣,山前麦熟。何处牧童儿,骑牛笑相逐。莫把短笛横吹,风前一曲两曲。”[3]写的是和尚所见初夏农村之景象:山坡上麦田金黄,林莽中斑鸠吟唱,不知何处窜出一群放牛小儿,鞭牛追逐嘻笑无忧。和尚看得心醉神迷,却听见风中有声,其声是笛,音韵荡漾,直透心房,不由得人心旌飘摇意迷神荡不能自己;故有“莫把短笛横吹,风前一曲两曲”之慨叹。和尚慨叹什么?六祖慧能有言:“住心观净,是病非禅。”[4]像牧童儿那样无心无为纵情任性才是真正得道。

天童颂禅师诗曰:“太平治业无象,野老家风至淳。只管村歌社舞,哪知舜德尧仁?”[5]写的是和尚所见山野乡村景象:天高皇帝远,山民无人管;自给亦自足,无为亦无争;兴起且歌且舞,超越道德伦理。这种纯乎自然原生状态的景象恰恰是禅宗所谓生命至上自然至美的理想体现。

善昭禅师和应圆禅师的牧童诗属于“假农事而喻禅”的诗作。这类诗是和尚假托农事而呈示禅意之作。

汾阳善昭写过一组牧童诗,其中有两首歌曰:“我有牧童儿,执杖驱牛转。不使蹈荒田,岂肯教驰践?泉水落岩崖,青松长石畔。牛饱取阴凉,余事谁能管?”“我有牧童儿,披蓑戴箬笠。风雨不能侵,雾露和衣湿。春听百花荣,秋看千株泣。牧童只个心,非是不能入。”[6]此诗中的牧童不是生活中真实放牛的小儿,而是个参悟禅道的和尚。诗中字字句句皆有象征:诗中牧童象征人的真如本性。诗中的牛象征人的世俗。牧童驾驭着牛使之不蹈荒田不乱驰践,意味着僧人不让自己的世俗为所欲为。转俗情俗欲与真如本性合而为一,则意味着回归自然,怡然自得地生存。

应圆禅师歌曰:“寒气将残春日到,无索泥牛皆勃跳。筑着昆仑鼻孔头,触倒须弥成粪扫。牧童儿,鞭弃了,懒吹无孔笛,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归去来,烟霞深处和衣倒。”[7]乍一看,此诗是一幅早春农家乐景:冬尽风暖春意萌动,无绳水牛欢蹦乱跳。牧牛小儿将鞭儿扔了,任情戏耍恣意嘻笑。看似写那牧童儿,其实就是写和尚自己。此情此景,如此惬意,什么昆仑鼻头、须弥诸山,统统忘之脑后――这个和尚连参禅悟道都忘了!然而这恰恰是悟道的至高境界。恰如谢灵运所言:“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一味纵情任性,自然合乎禅道。归去来,归去来,回归何处是如来?归到烟霞浓浓处,人与万物一体是得道。

二、文人农禅诗之分析

自唐代以来,禅宗在中国大地日益壮大,不仅禅僧日众,而且羡禅向道的文人仕宦也与日俱增。唐宋著名的居士文豪就有维摩诘居士王维、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半山道人王安石、山谷道人黄庭坚等人。这些文人居士写下数量众多的禅诗,其中有一部分就属于农禅一味的诗。文人农禅诗可以分为两类,1、观农家而说禅的诗,2、假农事而喻禅的诗。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杜甫素有诗圣之名,王维则素有诗佛之号。也就是说,王维诗中浓浓的禅意禅味是世所公认的。王维的禅诗不少是农禅一味的。他的农禅诗大多属于“观农家而说禅”的诗。

王维《渭川田家》诗曰:“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歌呈现的是一幅农家晚归图:夕阳西下,牧童归家,农夫返途相语,老人倚门相望。此诗核心意旨在一“归”字。诗中人物悉有所归:牛羊归圈,雉鸟归巢,蚕儿归茧,众人归家。见此情景,诗人长羡不已,怅然若失,不由得心中反复咏叹《诗经》中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诗人心中之归,是归隐。回归自然,隐逸田园,是禅宗核心意旨之一。王维从农家晚归景象中体味到了闲适散逸的禅之意味,从而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意愿,故有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