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让生命充满爱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看了这个视屏,我感动的落泪了,不知道为什么,那简单的每一个字都让我浮想联翩。
在生活中,我们子女可能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父母发生争执。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难免会有一个气头上的语言和举动伤害到父母对我们期望极高的心。
在父母心中,我们将是一个非常非常完美的孩子,可是,我们所说的话就像一盆冷水直浇在他们的头顶上。事后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愧疚,这些想法只局限在我们的心中不曾向父母
反省并检讨自己的过失,这也许是我们成长后的思想变化吧! 面对着自己幼稚的思想,不曾为父母想过,只是一味的?勾ァ?
随着优美的音乐,好多家长陆陆续续地走进我们校园,参加今天下午学校组织的演讲会。我焦急地等着爸爸,盼着他能早点来坐在我身边的小椅子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校门口,过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了爸爸的身影。
几分钟后演讲开始了,今天给我们演讲的老师姓邹,他的声音可好听了,一会儿讲得快、一会儿讲得慢,把我们带进他所讲的故事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大山里迷了路,他心理非常着急和害怕,这时一个声音一直在大声地喊着:“孩子捡起地上的小石子。”他吓得不敢回头一直往前跑,那声音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妈妈的声音,他才从地上捡起几颗小石子,那些小石子带着他走出了大山。走出大山后,他张开手一看,自己手里抓着的竟然是钻石,他好后悔刚才为什么不听那个人的话,多捡些小石子。他好想冲回大山里,可是已经找不着回大山的路了。
这是一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演讲,同学、家长还有老师们都听得热泪盈眶。它让我们明白了父母的艰辛、老师的辛苦,知道怎样去尊重和感恩他们;它还让我们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以后我们将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学习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
五年级:林晓樱
“你爱你自己的父母么?”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你知道身边的人的生日么”顿时,大家都鸦雀无声了。
是啊!自己口口声声说爱父母,但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反映出的是对父母的冷淡、不关心。老师让我们看着身边的人。低下头,才发现坐在身边的爸爸,头发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变白了许多;粗糙的脸上不竟有多了几道皱纹,这时的我已经眼泪划过了脸颊,这一跪如同自己的腿有千斤重。在父亲的怀中,我的眼泪便有更加放纵了。握住爸爸的手,体会爸爸手中的温暖。此时,爸爸手心的温度却是那么的冰冷……我似乎努力把泪水眼回去,却又适得其反了。扑在父亲的怀里的那一刹那,我哭得更凶了。想到昔日的种种,年少轻狂的自己和父亲顶嘴、吵架。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错,还一直坚持着固执的想法……回想曾经,躺在。病床上的我,为了恢复说话能力和运动能力。爸爸每天教我学说话、学走路。一次一次,一遍一遍……有时,一个简单而又不能再简单的词语需要经过上百次的练习,但爸爸热没有感到厌倦。每一次都充满了希望、终究有一天,希望的种子再一次奇迹般得发芽了……
“老师”这个词语在我的心目中是那么的光荣、伟大。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描述过老师。老师就是我们第二任父母;第一任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第二任父母便是老师,他们为我们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传播给我们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对老师的光辉写照。
有人说,老师的职业是轻松的。可我看来,老师的职业并不轻松。尤其是我上初中以来,代我们的班主任——李智慧老师。李老师每天陪我们在学校近12个小时。早晨,陪我们晨跑;大课间,让我们背知识点;同学们犯了错误时,老师会意味深长的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但有时的我们不明白老师的那份苦心而错怪老师。甚至,有些老师为救他的学生却永远离开了那群可爱的孩子们。5.12汶川地震中,就涌现了这样的几位好老师,他们的事迹让我们由衷的敬佩。不是自己的父母,却胜过了自己的父母。
接着,张云栋老师请上了他的师妹。《隐形的翅膀》的主人公——李智华,一个身残志坚的人。他的出现给我的生命增添了新的期望。即使命运抛弃了你,你也要热爱命运、热爱生活。终究会让命运、生活热爱你的。李老师的话说的没错,即使你有不幸的命运,也要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笑着活下去!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爱;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对中学生作文的目标要求是“中学生作文要能够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描述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感受、体验。”能感动人的文章必然是充满了爱的文章,必然是充满真实情感的文章,只有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爱,把自己的心交给读者,才能打动自己和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的语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但是,现在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语言苍白,情感匮乏,内容空洞。那么,如何使中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蕴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及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作文,语言苍白干瘪,词语匮乏,表达直白枯燥,题材陈旧,不能发现美,表现美。造成中学生此种作文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语言的积累。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不够,尤其是对文本语言的分析不够,这就使得学生不能从课文文本中汲取语言营养,更不能把文本中精彩的语言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面对现在的网络和电视等多媒体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不但导致阅读兴趣低下,阅读量严重不足,还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中学语文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籍目录,甚至有些学校还为学生购置了这些阅读资料,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无限压缩,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时间,这些直接导致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单调,情感的干瘪。
二、加大学生对优秀文本的阅读,感受爱的语言表达
作文水平的提高来源于日积月累,学生只有在对优秀文本不断地阅读中,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和词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本,在讲课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语言质朴感人,情感真挚,通篇对父亲的爱像缓缓流淌的溪流,令人怦然心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复的阅读来感悟作者语言的精妙,文笔的练达,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进行点拨“作者以写父亲的背影来表达对父亲的爱,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作者是怎样分别进行描写的?文中对父亲有哪些细节性的描写?课文第六自然段描写作者望父买橘中的背影,作者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的?在这四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中,你学习到了表达爱的什么语言方法?”这些问题指导着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让学生感受爱的语言表达方法。
三、师生互动,用爱唤醒爱
教师是学生写作的点拨者、引路者、指导者,示范者,同时也是作文的参与者。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章就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国古人就曾经说过“歌以言志,诗以咏情,”这也说明从古至今,文章都是用来表达情感和心灵感触的。例如,学生听到感人的故事会落泪,看到不公平现象会气愤,学生的情感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唤醒。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能够用爱来培养爱,用爱来唤醒爱,用爱来引导爱,让学生学会用优美的语言来书写爱,让学生在教师爱的引导下,不断对爱和美进行思考和追求。学生对于作文往往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用自己充满爱的言行,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初恋的感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生活事情的描述,表达自己的感悟,也让学生试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教师把自己的文章拿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采取擂台赛的形式进行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或者进行PK赛等形式,让学生不断地去感悟、体会,让学生有爱的体验,在爱的浇灌下生根、发芽、成长。
四、感受生活,用生活中的爱培植爱的语言
作文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就像空中楼阁。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就曾经说过“作文就应该叙述真实的生活。”现在的学生作文都表现出一种通病,例如描写妈妈必生病,生病才是爱自己的体现;描写家乡必美好,美好才是爱家乡的表现;描写英雄必救人,救人牺牲才崇高……这些其实都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因此,学生描写起来,语言就不够鲜活,情感就不够真挚。例如,一名学生写《我的家乡》描写了家乡的美好,但是语言空洞,泛泛而谈。后来问起这名学生“你爱自己的家乡吗?”学生回答“我不爱自己的家乡,它贫穷落后,污染严重,交通也不发达。”那么,这样描写就说明不爱自己的家乡了吗?因为对家乡充满爱,才看到家乡的真实面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写,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爱的感受。
五、加大作文练习力度,用爱的语言表达爱的感受
生活实践永远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以我手写我心,加大作文练习的力度,培养学生用爱的语言来表达爱的感受[1]。教师鼓励学生勤练笔,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不要求字数,哪怕只是表达真情实感的一句话,也要写下来,生活中每天的曙光,落霞,小虫的呢喃,四季的更替,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体现自己的个性,通过作文练习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用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爱的感受。
文如其人,文章是人格的体现,只有用爱培植出的语言才是爱的语言,才能够表现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才能感动着自己的感动,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也只有用爱进行引导,才能够唤醒学生爱的体验,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一、培育主体,打造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不仅指生活能为文章提供素材和内容,更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作文的动力,是学生拥有生活的前提。我们常常怨叹学生的作文没有内容,没有生活,这当然有学生年龄小,生活体验少,不善于观察的原因,但实际上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试想整天关在学校,甚至在课堂“奉命”读书的学生能有“生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种‘奉命读书’的活动,实际上只能算是‘活着’而已,而绝对不是生活。”真正的生活来自于自主的选择,来自于情感的向往;只有自主的人,才是有“心”人。当然,小学生的自主性还很有限,但我们绝对不能压制他的自主性,相反地应该大力培养这种自主性。为此,以下几方面至关重要。(1)倡导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自主性;(2)加强活动课和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3)大力加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性,尤其在中高年级普遍采用班干竞选制度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使学生从小学做小主人;(4)积极开展成功教育,运用等级评价和鼓励性评语等手段,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获得自信心。
比如,在班队活动中,班队活动怎么样开展才能更有趣味性、生动性,我们让学生出谋划策,大胆想象。于是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过程,一份份活动方案新颖别致,让人看了拍案叫绝。又如,美化校园活动,怎样使校园绿化、美化,我们发动学生仔细观察校园环境,针对地形位置,设计美化方案。画廊的安排、雕塑的造型、花坛的装点、喷泉的分布、假山的式样……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主人的身份介入学校生活,构思学校的发展蓝图。另外,我们还让学生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班级小报、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充实了他们的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二、“以心写文”,表达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是要求习作要达到“我手写我心”“以心写文”,在习作中说出真话,描述真感觉,表达真性情。
以心写文,就必须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比如,在不少学生的日记上,他们喜欢在文字中夹杂一些符号,甚至画上一些题花、尾花、插图,有的文字还是艺术字呢。类似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不乏小学生创新、想象的因素,更能表现出其鲜明个性。我们应当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孩子们喜欢,都应当热情鼓励。内容上,要多布置自由命题和开放性命题习作,少一些命题作文,让他们放开手脚,自由作文。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以心写文、文为心声”,才会表达出真情实感和独特的个性。
三、表达生活,美化生活
作文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反映学生的生活及其生活感受,更要成为儿童表达心声、传达友谊、记述童真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美化生活、优化个性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金色童年一段有意义的经历,而不是生活之外的一种负担。
首先,应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文的乐趣、作文的价值,使他们喜爱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赋予习作生活意义。如周末练笔时,让学生写《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结果许多学生都能在习作中倾诉心中的“小秘密”,有的提出工作建议,有的甚至“告老师偏心”等等,这就使习作有了生活的意义;(2)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展示的机会。班级里、校园内设有“作文展览板”,校广播、作文园地等等均是学生展示自己作文的平台,每学期让学生选择认为最好的作文,办上一期“作文小舞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观众、听众,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3)运用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教师的评语从重评判、重定论转向对话、鼓励,让学生在读评语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008年的初夏,如此令我们期待。
当第四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完美拉上帷幕时,我们正处在如此的感动与期待中。
年初,我国南方突发冰雪灾害时,人们守望相助,人性的光辉让人感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更让我们的心灵经受了空前强烈的激荡和洗礼。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女教师用温暖的臂膀和自己的生命,护卫着她的学生;年轻的母亲,在废墟下,用自己柔弱的身体换来幼小生命成长的机会;共和国领导在劫后的废墟上把灾区的孤儿揽在怀抱中;人民子弟兵在滚石尘烟中把一个个生命从废墟中救出;小女孩在废墟下的黑暗与恐惧中,靠手电的微弱光亮读书给自己增添坚持下去的勇气,灾难把13亿人民空前凝聚起来,把人间大爱刻写在山河之间,呈现给世人。从灾难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动员组织力量,到以国家的名义为地震中遇难的生命举国默哀;从巨灾中信息的空前开放和透明,到中国扬起双臂,迎接来自全球的关注和救援,这一切,无不让我们处在刻骨铭心的感动之中。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期待。2008年的奥运会,凝结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我们期待它点燃激情,照亮梦想。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我们期待着国家在建立法治、民主、富裕、文明社会的进程中脚步更加坚实,我们期待社会更公平、更开放、更和谐、更富足。
感动和期待构成了第四届“语文世界杯”全国师生同台作文大赛的广阔社会背景和生活底色。正是这种背景和底色,为我们这次大赛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生活素材和肥沃的社会土壤。
大赛从去年秋季启动,到今年5月截止,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万师生积极参与。纵览这数万件作品,同样让我们充满感动和期待。参赛作品的丰富性,让我们感动;参赛选手的文章和真知灼见,让我们感动;参赛选手对于体裁和题材的精当把握,让我们感动;参赛选手驾驭语言的能力、观察生活和体悟人生的智慧,让我们感动。
我们开展大赛的宗旨本就在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学习,促进师生快乐阅读,快乐写作。围绕这个基本宗旨,我们设置了八个方面的参赛题目。这些题目,为参赛者选择自己喜好的体裁和不同的题材提供了丰富而富有弹性的选择。事实上,这次大赛收到的作品,既有短小精悍的生活小品,也有宏大叙事的社会观察;既有语言朴实的生活细节,也有现代时尚的青春表达;既有针砭时弊的辛辣杂文,也有清新易懂的科普小文。无论是莘莘学子童真眼中的世相人生,还是充满理性思辨的教师思考;无论是让人泪眼婆娑的乡村生活描写,还是现代都市的生活感悟,都让我们感动着参赛者的认真和执著,都让我们感动着充盈在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及独特个性,都让我们感动着中国语言文字的无比丰富和独特魅力,都让我们感动着参赛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感动,让我们充满对明天的期待。
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在关注社会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考生心灵的成长。此题意在让考生用心唱响真善美的赞歌,表达最真切、最动人的渴望与期许;在倾吐心声之中,展示自我的大志向、大情怀、怀。因此,写作此文一定要倾情而作,大气为文,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夺得高分。在本次的中考试卷中,同学们的作文涌现出以下几个优点:
一、紧扣时代脉搏,选材别具一格
大多数考生紧密地联系生活,选取生活中真实而典型的素材进行作文,使得考场作文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比如,有考生以汶川地震为素材,生动地展现生命的坚强,汇爱成川,歌颂了民族的力量与国人的爱心;有的以圣火传递为内容,表达出传递激情,传递梦想的主题;有的写自己当老师的誓言,还有的写自己的文学梦想……大多数考生调动生活积累,精心筛选素材,写活了自我内心的期许与渴望,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二、构思新颖巧妙,大胆突破创新
作文只有布局精美,锐意创新,才能一鸣惊人。在此次作文中有很多考生捕捉抗震救灾中的两三个镜头,通过“标题指津”、“排比构段”、“镜头剪辑”等方式,连缀成文,以此展现爱的力量与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有的考生采用纵式结构,逐层深入,纵向推进,生动地叙写自我的心路历程,曲折生动地展现出心灵成熟、认识提升的过程;还有的考生采用象征手法,将心中的愿望寄托在春风、星光、太阳、彩虹等意象中,使文章闪耀出创新的光芒……新颖的形式,提升了文章的档次,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表达灵动多姿,语言文采飞扬
写作此文的语言一定要有文气,因为心灵对真善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激情与充满诗意的过程。唯有鲜活灵动的语言,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让自我真情与思想流淌于字里行间,闪耀夺目的光彩。有的考生融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炉,以多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灵动多姿,感人肺腑;有的考生借景抒情或是托物寓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自我心声,极具感染力;有的考生善用辞格,虚实结合,抒写真情,让人回味无穷。考生们生动的文笔,让阅卷老师拍手称赞。
当然,本次作文答卷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感悟生活,笔底现真情几多
作文作为具备较强兼容性的综合性训练手段,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教学体系。必须将学生带入生活中,让其充分感悟生活的原生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学生才能写出充满灵动色彩的作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所以脍炙人口、感人至深,显然是得益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精心描绘。无论是叫天子的矫健身姿,长妈妈的慈爱温柔,还是私塾先生的迂腐固执,都给人带来莫名的感动。显然,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都融入了作者几多对生活的体悟,从而向读者传达出了鲁迅对故乡给他带来美好童年的人们的浓浓深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然而,让我们的学生写以生活为主题的作文,一些学生就觉得生活过于平淡,认为没什么动人的东西可写。为此,作为教师,就要抛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去接触更加丰富的生活,赋予作文以更加生活化的内容,将作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尤其要让学生走出校外,亲自去接触生活场景,去实践,去体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而对于学生来说,也要静下心来,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用心、用情去感受生活,争取在平常的小事和平淡的生活中发掘真善美的元素,全力寻找生活中的智慧与哲理。仔细咀嚼人生酸甜之况味,尽情感受一份洒脱和生活的情趣,唯其如此,才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获得对生活和自然的真切感受和独到见解。
如果说阅读是作文的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么体会和感悟生活则是作文的灵魂所在。因为作文是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来源于对生活的体悟。要全面走进生态式作文教学的世界,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去接触生活,以充盈自己的感性认识,从而用充满感情的笔去反映生活,还原生活。才能使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个学生作文的重要源泉,才能使作文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展示个性,生态课堂展奇功
“自由”、“创意”、“真实”是作文个性化的重要内涵。作为教师只有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全力激励学生,使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在作文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表现独一无二的“自我”,才能从写作中品味到个性化、自由化写作带来的喜悦,也才能使作文教学最终成为学生彰显个性、倾泻智慧与思辨火花的生态化教学殿堂。
个性是作文宝库中最具美感、最吸引人的一颗明珠。学生作文想要述胸中之志,展自然之奇,抒自由之情,通过在字里行间、尺幅之间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体验,必须具备鲜明的个性特色。生态学认为,对于一个生态系统,如果失去多样性,则系统将丧失其所具备的特殊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展示作文的个性,使学生作文能够在主题、表达形式和结构等任一方面具备自己的个性,将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的问题。
作为教师,必须以增强作文的个性为目标,全力倡导和推动作文主题的多样性、文体表达方式的多样性、陈述手段的多样性,尽量以平等民主的方式,使学生具备平和、轻松和愉悦的心情,能够自主地舒展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表现一个原生态、真性情、不加掩饰的真实自我和生活。
针对一些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进行创造式、探究式的思索与创新,在立意上大胆求异,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甚至可以从网络语言和异域语言中寻找写作灵感与素材,积极尝试一些新主题、新手法、新构思和新词语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还要充分注意评价个性化在生态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对不同学生的作文的评价过程中,要循着学生的心理个性发展特点,善于发现学生不同于别人的见解和思想,尤其针对学生一些具备创新性的思想萌芽,哪怕不很成熟,甚至不够崇高,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学生的真诚表白、独特的见解和发自内心的感悟,要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把作文当作个性和自身情感的展示平台,即使其中存在一些所谓的“局限”,也必须采取平等商量的态度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