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作文满分作文

中秋节作文满分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秋节作文满分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秋节作文满分作文范文第1篇

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

(1)题目:真挚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想当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很少有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的。

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很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

甘于平凡还是追求卓越?做普通人还是争当精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

[题目一满分作文]

真挚

吉林考生

人们常说:“真挚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有人说:“真挚、真情、真切是上帝赐给我们的三大礼品,任何人―旦缺少了它们,就难以得到幸福。”那么,真挚究竟是什么呢?

真挚是什么,我也无法描述,只知道它既无重量又无体积,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更不是气体。它无法用时间、空间甚至金钱来衡量。

真挚到底是什么?我想:真挚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份真情。真挚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声祝福。真挚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情怀。真挚是“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的那种呼唤。真挚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思念。

真挚是成功时爸爸脸上的微笑,妈妈的鼓励和嘉奖。真挚是失败时爸爸额上的皱纹,妈妈眼中的泪珠,兄弟姐妹的一双双支持的手。真挚是回家时爷爷脸上灿烂的笑容,奶奶抽屉里香甜的糖果。真挚是中秋节的从故乡捎来的圆圆月饼以及亲人的声声问候。真挚是春节中四面八方发来的条条短信以及朋友的由衷祝愿。

这就是真挚,既简单又复杂。它简单,却让你怎么说也说不清楚;它复杂,却又只是一种亲朋之间的情谊。

缺少真挚的人,如迷途的羔羊,似断樯的航船――迷惘、无助。

缺少真挚的人,如秋风过后的枯树,似大雁南飞后的空巢――寂寞、冷清。

缺少真挚的人,如戈壁上的幼株,缺乏雨露的滋润和土壤的给予,终难成为大树。

缺少真挚的人,如折了翅膀的小鸟,似断了牵线的风筝,再就难以飞上天空。

真挚就是:行舟时的流水,攀登时的手脚,黑夜中的灯塔,脆弱时的肩膀……

真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都应该拥有它,珍惜它;真挚是春天的使者,我们应该给它贴上青春的邮票,寄给所有的亲朋好友以及需要的人。

[亮点解读]

1.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文章笔触所及,或是传诵的诗文名句,或是充满真情的生活细节,从古到今,点击描述,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诗化语言,意蕴隽永。行文中或是排比扑面而来,或是比喻目不暇接,或是对比烘托映衬,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底蕴。本文被评为满分卷。

(张国学)

真挚

吉林考生

经过大舅的多次努力,她总算如愿以偿了:第一次走出山沟,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独立生活了。

此刻,她对暑假的兴奋已渐渐远去,继之而来的是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以及初三的书山题海。

父母送她到学校安置了一切后就回去了。她独自一个人坐在床上。对面是一个又矮又小,透着满脸机灵的女同学,正有滋有味地吃着晚饭。她只是双手紧抱着那只小提包,拘谨地盯着。

“你是刚到吧?”小个子抬头,微笑着问。

“嗯。”她简单地回答。

“还没吃饭吧,应该赶快去打,不然就来不及了。”

“谢谢,谢谢!”她站起来,却不免有些忧虑――小提包的拉链没有锁,怎么办?

“怎么,没领到饭卡?”小个子放下手中的碗筷,伸手摸自己的衣袋。

“不,不,谢谢,我有,有。”她一急,把提包往床上一摔,取出饭盒,转身就走。

可她一走出寝室,就后悔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自己在外面,时时都要多长个心眼呀!”妈妈临走嘱咐的话像电影的画外音,清晰地萦绕在耳畔。越想越不放心,快步往回赶,门“砰”地一声撞开了。寝室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小个子不见了。

“去哪啦?!”她心里一惊;一头扑到自己的床上,紧张的手半天才把提包的拉链拉开。

正在这时,小个子从床底下爬了出来。

“你?”小个子满身灰土,用疑惑的眼光盯着她。

“我,我没有找到食堂,不,我……回来取一样东西。”她慌乱地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你走时我看见床晃动了,刚才钻进里边帮你垫了一下床脚。”小个子垂下头说。

她没有说话,伸手摇摇床架;果然,刚才还晃荡的床现在不动了。

“这样吧,你刚来不熟悉。我正好要去打水,顺便帮你把饭打回来。你在舍里看家好了。”小个子含着笑,说完就出去了。

她呆呆地愣了足有5分钟,才再次打开那个小提包,那6张伟人头像似乎正冲着她笑呢。

[亮点解读]

1.对比中突现主旨。两个陌生的女孩,一个对自己真挚关爱,一个对别人无端猜忌。在对比中很好地突出了歌颂真挚的主题。

2.对话中展开情节。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情节、波折的;考生徐疾有致,在自然、随意的对话中展开情节,讲述了真实的故事。本文获得满分。

(张国学)

[题目二满分作文]

平凡普通与卓越伟大

吉林考生

读汉语书籍,看到最多的字是“的”。据语文老师讲,现代报刊文章中,平均每25个字,就要有一个“的”字。可见,“的”是个使用频率极高,最容易被选用的语言材料。

学过语法的人都知道:“的”,仅仅是个普普通通、不能表示实在意义的虚词。它既缺乏动词那种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功效,也没有形容词那种姹紫嫣红、赏心悦目的魅力,何以能被人们如此青睐呢?

或许是缘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我曾向老师请教关于“的”语言知识。老师说,“的”字除了通常用做结构助词外,还可以用做副词(“的确”)、名词(“目的”“一语中的’)。“的”被使用的频率之所以极高――是在于它有极强的适应性,乐于处于不同的语境上起应有的作用;其结构能力强到几乎可以与任何一种词类,任何一个词语相组合,并日还能够“天南地北,随遇而安”。二是它有极大的适用性,它不仅“随遇而安”,而且还如生命力极强的红柳――黄土也好,红土也行,黑土也罢,不择地域,不讲任何条件,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吐绿,吐绿就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老师的讲解给我很大启发,我想,“愿做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朱伯儒式的“砖”,哪个建筑工地能不爱选用?不避环境艰险,不怕卑劣,勇于而又善于在极度困苦的山区生活,并且能够改变这片土地的徐本禹式的树木,哪个山民能不喜欢?

壮哉,“的”之适应性;伟哉,“的”之适用性!人生在世,能成为伟人、科学家式的人物固然好,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只会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普通平凡也同样重要。人生实践表明: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没有普通,就没有卓越。

[亮点解读]

此文之所以得满分,其选材新颖、说理透彻当是重要原因。

1.选材新颖,醒人耳目。考生从语言学习中选材,从词语的语法功能、构词特征等语言知识入手,熔语言现象与生活道理于一炉,合语文知识与主张见解为一体,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所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