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梅花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认真细致的观察
要抓住花儿的特点进行观察,如花儿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种类不同,特点各异。即使一种花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也会有所区别。如红色就有浅红、深红、火红之分,不细致的观察是难以写准确的。如《梅花》片段:梅花的枝干千姿百态,有的像蜿蜒的长龙,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有的像可爱的珊瑚。梅花有五片花瓣,它的花蕊是一丝一丝的,上面有一个比芝麻还要小的小点,有点像蜗牛的小触角,真好看!小作者真是个会观察的好孩子,写的真实有趣。
二、生动细腻的描写
描写花儿的时候要恰当地运用好语言,锤炼好字句,还要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把花儿写得生动而传神。如《杏花》片段:杏花笑盈盈地开放了,它们睁开了眼睛,张望着这个神奇的世界。山坡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些杏花有的含苞待放,像刚学会笑的娃娃,咧着小嘴;有的完全开放,像害羞少女的脸蛋,红扑扑、亮晶晶。这段话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杏花初放的美景,生动形象。
一、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我们的学生强调: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文章是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创新。靠胡编乱造,虚张声势,是决不会成为美文的,它也不可能感动读者,感动阅卷的教师,更不能在考场上得高分。要让学生知道:作文要得高分,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在文章中,要学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民情,关注疾苦,关注民众,重视亲情,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呵护一切的生灵和生命……在文章之中,将自己的这诸多关心、关爱和关切之情,如涓涓细流,潺潺溪水一般地泉涌出来,淌流出来,文章也就功成名就,成为美文了。
通过改周记也发现,美文往往就在学生的日记周记上。因此,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避免写出“四不像”文章来。
二、写作不是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世界著名作家狄更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到街头观察、聆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他就靠着这活生生的生活资料写作,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因此,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入生活,用我们的慧眼去采撷生活中最精彩的浪花。开始练习,老师可以给学生规划观察路径。例如:1.盯住一个人,进行“长期跟踪追击”,观察他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面前的言行举止揣摩其内心活动,发现其主要性格特点。可从语言、表情、外貌等多角度将他活画出来,是指栩栩如生,跃然与纸面。2.周末到商场购物,观察不同的商人如何向顾客推销他们的商品,每个人至少观察10个商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活画出他们的形象,并通过对10个不同的人物共同点的思考,发现他们的性格特点。3.寻找一个热闹的场所,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观察并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其情景;通过分析找出这些场景中蕴含的意义。还可以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现的事件、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学生朱盼盼周记选段:周末到姥姥家,下午五点多回家,走到半路,发现把钥匙和中午买的书落在了姥姥家情急中回转车子去取,蓦然抬头,竟然看到一轮红日正散发着柔柔的光,好像依依不舍地与他在人间的儿女告别,当时我的心颤了一下,我被震撼了,不!准确的说是感动。太阳在含辛茹苦的把儿女拉扯大之后却舍不得离开,唯一能做的只是再深情地看孩子们最后一眼……
虽然他没有王维笔下西北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亦没有高建群《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来的悲壮,但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景象。所以我平时注意激励学生把目光投入生活,不仅要练就慧眼学会观察,还要学会善用妙手细致入微的表达。
日记是心灵的史书;随笔是灵感的外化;读书是阅历的延伸。收藏起来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收藏的岁月才是最甘醇的岁月。
三、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
解析高考古典诗歌的色彩诗学趋向河南潢川高级中学刘志远
色彩被诗人纳入视野,不仅以之建构诗歌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且借之寄托并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依托和审美取向。无疑,色彩在古典诗词试题中所呈现的诗学特征与趋向规律必然吸引着教学一线工作者。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试题就色彩的物化、人化、对比略说一二。
1.物化。所谓物化,就是由此物类比转化为彼物。即表征色彩的词语常具有形容性、描绘性等特点,可是一旦进入古典诗歌中,因“诗家语”的特性决定,出现了新旧、多少、大小等意义内核。
其一,程度有新旧。如2010年湖南卷,“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形象生动,写绿之“新”。如2004年辽宁卷,“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色之残之旧之凋零,写红之“旧”。
其二,数量有多少。如2006年重庆卷,“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红”“紫”分别被数量词修饰,表达的是个数而具有了名词的特性。次如2010年四川卷,“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若不是有数量性的东西能“叠”吗?一个“叠”字凸显了枝叶的繁密。以上两例写色彩数量之多。
其三,形状有大小。如2004年北京卷,“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借梅花之“小红”色来考查对梅花形象的理解。
显然,被物化的色彩因词性的转变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依赖体,极富艺术表现张力。
2.人化。所谓人化,就是把客观世界中非生命的或者非人的物象人态化、人格化,使之具备人的一些状态和特征。即色彩具备了人的体态、感情、冷暖等生命特征。
其一,体态有肥瘦。如1995年全国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原无“肥”“瘦”之义,李氏却以“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工巧而不现痕迹。
其二,感情有情义。如2006年重庆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指脱离花枝的花,却被诗人赋予人的情感。即使化做春泥,也心甘情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仅有情更有义。
其三,形态有姿痕。如2010年四川卷,“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斜”字突出了花的多彩且多姿。
显然,被人化的色彩已突破了人们非常态视野的界限而具备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具人情味。
3.对比。色彩对比是借彼显此,相映互衬,以之向古典诗歌文本接受者传递鲜明的视觉感受和愉悦的审美享受。在描写心情和环境时,色彩的对比引起诗意的聚焦性尤为明显。
其一,色彩对比描写心情时,常折射出悲怆、凄凉。如2009年江西卷,“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立意于空间迁移:由雨中到灯下。而刷亮时空的却是色彩“黄”和“白”。诗人借助不同色彩的对比与映衬,以树之“黄”叶来喻人之“白”头,由自然悲景联想到人生衰老,悲怆凄凉之情毕现。即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此时,色彩的对比烘托则很有个性地重构了诗歌语言所指向的经验性画面。
俗语说:“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和深化艺术形象,使作品含蓄深厚,并能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现举例加以说明:
衬托分为两种形式:正衬和反衬。
一、正衬
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是以美好事物生乐,以凄苦的事物衬哀,或以次要的人物衬主要人物。即衰景衬悲愁、美景衬欢乐。
1.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性格。例如: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
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里,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作者悲凉的心情。(鲁迅《故乡》)
2.以人衬人: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这是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对罗敷外貌的描写。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做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衬托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别处延伸、扩散,间接构成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例如: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以“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衬托老师生气的神态非常可怕。)
3.以物衬人: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扁扁的帽子。(以泥人的活灵活衬托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4.以物衬物。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一盒火柴”衬托老师的眼镜度数高。)
二、反衬
反衬借助对比手法实现,即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相互对照比较,也叫“对比”、“对照”。它的作用在于使对比的主体显得更突出,正的愈正,反的愈反,给人深刻印象。
1.以动衬静:例如: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观潮》一文,写潮来之前钱塘江江面平静、薄雾笼罩,完全是为了反衬大潮来时奇特、排山倒海的气势。
再如“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地上都能听到”,以声音衬托教室的安静,写出学生守纪律的学品。
2.以浓衬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明梅花香淡雅的风格。“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说白梅没有雪白,白雪缺乏梅花的香气,各有优缺,各有长短。
3.以明衬暗:如“整个剧院的灯光暗下来,只有一盏聚光灯追随着主角”,这是聚焦主要人物的手段。
4.以强衬弱:如“台下观众席一片朦胧,而台上演员十分清晰”,是为了突出演出效果。
5.以点衬面:如“整个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一个窗户亮着灯”,此为突出窗下入夜以继日的生活。
6.“以真衬假、以善衬恶、以美衬丑”:《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是真和善的代表、神父是假和恶的沆瀣、吉卜赛女郎是真和美的化身,而神父不缺貌美,但珈西奠多短缺。这部影片人物互为衬托,使主题多元且突出。
7.以小衬大: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人们观物赏景,置身事件之中甚至旁观事件时,都不可能是无动于衷的,常会产生某种触动,产生某种微妙的感觉。那些感觉有时转瞬即逝,容易被人忽略掉,但却是个人对事物最真实、最个性化的体验,是很宝贵的。就算每个人的经历相似,所见所闻相似,但内心反应获得的体验却会是不同的。写作文时,在客观地记述、描写的同时,有意识地延伸一下自己某方面的感觉,有时哪怕只延伸一点点,也会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宗璞的美文《紫藤萝瀑布》被收入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散文在写法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客观记述所见所闻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延伸自己的所感所思,文章因此显得更灵动,更深刻,更慰藉人心。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纪实,是写眼所见;第二句话主要写景物在自己内心引起的触动,是写心所感。那藤萝,当然不会流动,不会欢笑,不会“不停地生长”,这些都是景物给作者留下的感觉。那紫藤萝瀑布很长,又是从高处垂下,像流泻而下,因而给人以“流动”感;那紫藤花开得绚烂生动,挤挤挨挨,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化静为动,鲜明地突出了紫藤萝瀑布万花闪耀、万花攒动的华丽场面,突出了紫藤萝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说第一句是写景物的形态的话,第二句就是写景物的神态了。很显然,如果没有第二句,没有那感觉的延伸,描写的效果就会大为逊色。
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延伸感觉对提升文章品质的重要性。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写门外紫藤萝开花的样子,最后“好像在试探什么”几个字则是写作者的感觉了。这句话大部分内容是写实,最后那么一点点内容“顺手”延伸了一下自己的感觉,这一延伸使句子光彩顿生。紫藤萝花开得零星,在作者看来是开得小心,似乎那紫藤有所顾忌不敢自由地开花一样,感觉“好像在试探什么”,一下子把那株紫藤写活了,似乎有了灵性。你看,作者只延伸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却是点石成金,句子的内蕴丰富了,令人回味。另外,句子中“伶仃”这个词,实际上也是写自己内心的某种感觉,很好地呈现出了那株紫藤萝花穗稀疏的冷清之态。
以上两例都是作者写景时延伸自己的感觉。其实在叙事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延伸自己的感觉。下面是中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
法语老师是个刚刚从上外毕业,现在在里昂读研究生的女孩。她的打扮也近乎学生,Lee的牛仔裤加ELLE的上衣,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她的一段开场白让我,还有那些同学惊讶,一大串优雅的法语从她嘴里蹦出来,高贵得让人窒息。
这段话的最后,“高贵得让人窒息”几个字,写了作者听老师讲法语时的“感觉”,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听法语老师讲优雅的法语时,内心产生的震撼和敬佩,写出了自己某种独特的体验,使表达显得更加个性化。
“桂花的香味,甜甜的!”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
时近中秋,校园西侧的几株桂花已悄然绽放,身处三楼,依然挡不住那秋风送来的阵阵浓郁的花香。教室里,笔者和学生们正为第二天的习作练笔《假期趣闻》而商讨准备事宜。也许是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相对枯燥,也许是漫长的暑假里他们真的无所事事,也许是这个命题确实引不起孩子们过多的兴趣,尽管笔者一直在努力,可是孩子们的眼睛却时不时地溜出窗外,他们的鼻子竟然和人中扭在了一起,终于井然的课堂秩序再也维持不了了!
“老师,你没有闻到桂花的清香?”
(这口气像是嗔怪,又仿佛是不满于笔者的不解风情。)
“清香?形容的不准确吧?”
“书中不都是这么描写的嘛!”
“哎哟,书呆子,要知尽信书不如无书!”
“对对!不信你们仔细闻闻……”
“好像甜甜的……”
“馋猫!”
“哈哈哈……”
“真的,真的,像吃在嘴里的月饼!”
……
还真那么回事,说了、写了几十年的“桂花的清香”,忽然被这帮孩子搅得什么也不是,细细闻来,还真像是甜腻腻的!
“我们明天就写桂花吧!老师。”
这不,新鲜事又来了!像是恳求,又像是非接受不可。全班几十双眼睛,竟然齐刷刷地集中到笔者的身上。
笔者略一思量,“好吧!”
顿时,教室里一片欢呼,一阵雀跃!
其实,笔者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既然你们如此热情,我又何乐不为呢?”
“老师,我应写什么呢?”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老师主观狭隘的命题,不可能触及每个学生各不相同的兴奋点,导致孩子不得不搜肠刮肚,敷衍成篇;或胡编乱造、马虎了事。有鉴于此,笔者首先扩大主题范围,即以校园为基本范围,大者,可写校园、写建筑物;小者,可写校园内的某个角落、某个场景,甚至可以是一草一木,一次偶尔心得。其次,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文《校园清晨》,既可视为一次课外美文欣赏,又暗示学生,可以模仿完成。
大约一节课之后,孩子们陆续地回到了教室。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体验,展示活动成果。
“我一早就来了,雾很大!”
“我站在楼上,放眼望去,远处的建筑、树木都看不清楚。”
“隐隐约约的!”
“桂花树躲在雾里,看不见,但闻得到!”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李×又瞎掰了!那是说梅花!”班长不客气地指出。
“可是,你去看看,你去想想,雾中的桂花是不是也这样的!”
“对呀!暗香浮动!”
“引用的还真贴切!”
“对呀!他说得没错!”
难得,李×今天占了上风,对手还是班长呢!
大伙儿群声附和,他也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经过整理与讨论,学生开始列起提纲来,有的干脆直接动起笔来!
“可是,老师,我应写什么呢?”
笔者一愣,××!刚才不说得挺好,还暗香浮动的!
“他刚才什么也没做,在操场上玩了一节课!”
“对对,我也看见的!”
(好家伙!看你还有什么说的!)
笔者板起了脸孔,反剪着双手来到他的面前。
“不公平,老师!”李×似乎又急又怕,“让我们闻花香,那是女人干的事!”
“女人干的事?那男人该干什么?”笔者又好气又好笑!
“看天!”还挺牛的!
“那你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笔者控制了一下情绪。
“我站在操场上,感觉自己正在腾云驾雾,我想到了天上的云,就像是我放上去的风筝!”
“风筝?那线在哪儿?”笔者暗喜,却仍是生气的模样。
“我的心就是那根线!我让她飘,她就飘!要她飘多远,她就飘多远!”
“好,继续说,继续说!”笔者不知不觉放下了反剪的双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
……
“一只蓝色的蝴蝶,一朵蓝色的花”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语文课程标准》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梦幻灵性的世界。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一样:“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孩子是世界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欢乐和憧憬。
正当笔者为李×的突发奇想而略感欣喜的时候,不和谐的声音又来了!
“老师,孙××没有写桂花,也没有写校园,她在画画!”
“一只蓝蝴蝶,还有许多颜色的花!”
“噢!孙××,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儿!
“老师!老师!旁边还有好些字呢!”调皮的曾××,抓起了小女孩的作文本!
“孙××,能给大伙儿念念吗?”笔者提议。
“蓝蝴蝶飞进了一个竹篱笆。竹篱笆里花团锦簇,有白的花、红的花、还有紫的、黄的……花儿们围在一起祈祷,为那朵可怜的蓝花!”
“哦!亲爱的蓝花!睁开眼睛看看我吧,我是蓝蝴蝶!”蓝蝴蝶飞到将要枯萎的蓝花身边,轻轻地说。
可怜的蓝花费力地抬了一下眼皮,却又无奈地闭上了。慢慢地,它的身体瘫软了下来,枯萎了!
人们都哭了起来:“哎!从此没有蓝花了!”
“让我来变成蓝花吧!”蓝蝴蝶再也抑制不住悲伤。
“难道你愿意放弃那自由快乐的天空吗?”花儿们真诚地劝说,
“我愿意变成一朵花,我想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蓝蝴蝶跳起了优美的舞步,在空中划出了欢快地盘旋,最后,它落在了花丛中,成了一朵蓝色的花!
哇,图文并茂,笔者也不禁动情了!惊喜越来越多,成色越来越纯正!
“我就在校园里见过一只美丽的蝴蝶!”小女孩轻轻地补充了一句。
情与物融
我们的古典文学作品通常都是含蓄蕴藉的,作品的情感抒发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寄情于物。
我们可以以《诗经》中的两首诗为例:《关雎》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得到之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得到之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里,君子对淑女的感情既真挚又节制,让人觉得“乐而不”,典雅含蓄。那我们还应注意一下,是什么原因让这首诗歌呈现这样的含蓄之美的呢?不能忽略了那“关关雎鸠”,也不能忽略了那“参差荇菜”。雎鸠和鸣,赋予了诗歌以声音的美,荇菜的“左右流之”,赋予诗歌以画面的美。这些自然之物的描写,本身就奠定了优美的抒情基调,只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优雅行为,才能与之和谐。再比如《蒹葭》,诗中的女主角甚至都没出现,作者对水边蒹葭反复描写,就已经把自己的哀婉缠绵之意表达得荡气回肠了。而这种忧伤又不是太过浓烈的,这是孔子所言的“哀而不伤”,也呈现出了典雅含蓄之美。这两首诗歌都是借助自然之物来达到抒情审美化的效果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亦即“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让人和大自然处于和谐状态,把人的喜怒哀乐放在自然山水之中,这样的情感就不至于太过直白无味了,山水成了人情感物化之后的山水,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代的诗歌基本上都离不开对自然之物的描写,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比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其实是把人的情感都蕴含在里面了,因为抒情的含蓄,所以也就有了审美的蕴藉。
举个具体的例子说,有的诗人明明很失意,但是他的诗歌里也往往不会把这种失意很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让我们在感受的诗人的情感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获得审美的体验。比如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们感觉诗人举步维艰,前路茫茫,可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依然是一派壮美的感觉,这就是景语的美带给人的感染力。如果李白把《行路难》中写景的句子去掉,全用直接抒情,那《行路难》就不再是充满审美意蕴的诗歌,而是一个庸人牢骚满腹的抱怨了。
在今天的写作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就是,抒情要找到一个寄托的物,比如我们思念一个人,可以思念与他(她)相关的一花一木;比如写离别,我们可以让离别的情境诗意一些,可以把离别放置在一棵柳树的背景之下(也可以是一棵桂花树、一棵梨树、一棵枣树、一片桦树林等等);写乡下的爷爷奶奶,就把人物放置在麦田或者稻田等田园的背景之下等等,这样人的活动就有了景致的烘托,既提升了审美的指数,又可以把自己干巴巴的抒情议论通过景语含蓄有味地表达出来。当然,直接抒情本来也有直接抒情的好处,但是我们通过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透视会发现,我们潜意识里还是更喜欢借景抒情,因为情与物融,是我们传统的审美观,早就积淀在我们的民族性格里了。我们喜欢情而不言,“拈花一笑”,让人去神会。所以写作的时候,还是要学会借物抒情,这样更符合我们的民族审美潜意识。
思与境谐
“思与境谐”是紧承“情与物融”而来的。一旦“情与物融”,那么带来的效果必然是“思与境谐”。
“思与境谐”这个说法,与中国诗人的自然宇宙意识密切相关。中国古代诗人,把自然风物都做了情感编码,他们的欢乐、愁绪、清高、憎恶,往往都寄托给了某些自然之物。他们抒情的时候,自己的心思与自然之物就会非常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一种奇妙的境界,时间久了,这些自然之物所代表的情感也就约定俗成了。所以,我们的文化里,青山、明月、杜宇、鸿雁、东风、柳絮等等一系列事物,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已经成了我们抒情表达的符号性事物。诗人一旦想要抒情,就会选取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景物,来营造和自己的思绪相契合的意境。比如秦观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他所营造的意境是凄苦的,孤寂的,正好契合他贬谪途中,愁绪满怀的心绪。再比如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写梅花的身居驿外的寂寞处境,就是在写自己无人赏识的悲凉处境。
这些在诗歌中形成“思与境谐”的写作手法,必然也会影响到我们今天的散文创作。我们写抒情散文的时候,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一般都会造境。比如朱自清写《春》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一下子就把春天那种温软、多情的感觉写出来了,春天的感觉扑面而来。因为“杨柳风”“东风”这样的意象,创造的是一种温柔美好、情意绵绵的意境。再比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里面有这样的一段:“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老舍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小水墨画,那这里寄托的是什么“思”,怎样与“境”谐的呢?老舍说这幅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唐代的水墨画追求的是什么境界?我们可以想一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不难推想唐代的水墨画追求的应该是一种玄远幽深的意境,而这种意境不正是老舍的审美追求吗?这就是“思与境谐”的诗歌或者绘画手法运用于作文中的经典范例。
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让他们有一个“造境”的意识,自己写入文中的描摹风景的句子,都不是无端出现的,它们寄托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或者暗示着文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总之,这些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使命的。要学会让这些自然风物“说话”,也就是“思与境谐”,那么文章就会极富表现力,非常具有审美意蕴了。
言与意和
言与意和,探讨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的这句话本来是论述君子的理想人格的,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理解孔子的这段话:对美的看法,应符合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要求。如果内容胜于形式,就显得粗野。形式胜过内容,则显得浮华。只有内容与形式配合得很好的文章,才称得上好文。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中庸之道。
春天到了,大地显得生机勃勃,草儿醒来了,花儿醒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醒来了!不少深埋在心底的幻想与愿望,也伴随着春天的旋律闯进了心房。那么春天小学作文600字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一天气渐渐转暖,万物渐渐复苏。留下的是枯萎的草,凋零的花,结了冰的小河。而这,春姑娘却不放在眼里,他把轻纱般的袖子轻轻一拂,花儿冒出了花骨朵,小草长出了嫩芽,小河里的冰也化了。啊!春天来了。
看!家里的那盆吊兰,重新开出了花,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走出家门,我看见 院里那棵白杨树长出了的绿色的小芽,多像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啊!一阵春风拂过,树上已经长出来的嫩叶在风中轻轻浮动,好像在说:“好清凉的风呀!'
走到小河边,只见岸边的杨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柳丝,正轻轻抚摸着大地,那绿油油的小草和那五彩缤纷的花儿,在杨柳妈妈的抚摸下,小草长出了嫩叶,花儿们也渐渐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一丝丝,一缕缕,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像开一个比美大会似的;河水的冰也融化了,阳光照射到水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那波纹就好像春天的五线谱,而那光芒却是跳动着的音符,他们在弹奏着一首春天的赞歌。几只小燕子在河面上掠过,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田野上,农民伯伯正在辛勤地播种,看,那一排排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和阳光的照顾下,茁壮成长,有的麦苗实在是太调皮了,它居然迎着春风跳起了舞,让原本充满生机的春天更加活泼,麦田旁边是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菜花在阳光下更加灿烂。我站在这田野中,闻着泥土的芳香,赞赏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任春风吹拂,任心潮起伏。啊!这春天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啊!
看,旭日正在升腾,让我们张开双臂,去拥抱着美丽的春天吧!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二寒冷的冬天虽然过去了,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美好的礼物 ——春天。春天的脚步悄悄了接近了我。你会发现我们身边许多都变了。
地面,你会很吃惊,那弯了腰,筋疲力尽的小草变成了生气勃勃的青草,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呀!路上两侧,还开着星点般的小花;还有那湖边长长的垂柳,大家争先恐后的装扮自己,好晚上和大家一起玩呢;偶尔还可以看到一群机灵的小麻雀,叽叽喳喳,湖面那高声的演唱家“青蛙先生”和“绿仙女”——蜻蜓,“粉姑娘”——蝴蝶:两个舞蹈家也来参加这群合唱队,真是载歌载舞啊。傍边的湖水也没闲着,也给他们唱轻调,湖水“啦—啦—啊~~”“咕—咕—咕~~”真是一片热闹的情景呀!
天理也是一片勤劳的笑声:农民伯伯那是一个高兴,愉快地拿着种田的工具高兴来到田里,耕田,播种,农民伯伯耕田的耕田,播种的播种,还唱起小曲,春天真是又让农民伯伯高兴也让他们动气双手。阳光照在身上,那是和慈母般的温暖似乎是没有差别。
你说地面上这么热闹,天上也是不是很热闹呢?那当然。整天燕子和大雁比个不停,“春天相当于是我的出生的那天,它给我美好的生活。”燕子带着感激地说。这是大眼迫不及待地说:“我觉得春天相当于是我的父母,因为春天是让我们最不会受到折磨的一个季节。”“我觉得……”“我觉得……”两群的队长,嘿,整天比个不停,看来天上的确很热闹的。
春姑娘,春仙女,你能让到处充满了欢天笑语,我也终于懂得了人们为什么那么热情地赞美你——春天。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瞧,这就是描写春天的诗句,多美呀!现在,我们就去大自然看看春姑娘为我们准备的惊喜吧。
我们来到郊外。啊,这是多美的“绿毯”呀!绿油油的,上面还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太阳升起来,“珍珠”就发出了彩虹似的光芒,不一会儿就消失了。我想:小“珍珠”一定是架起彩虹桥去太阳神的皇宫了。这时,一股股幽香扑入我的鼻中,好香啊,走,去瞧瞧。我们先来到一株红梅前,那梅花正开得灿烂,并且还散出阵阵清香。梅花的颜色也许只有九天的织女用早晨的红霞和晴午的白云在天机上织的轻绢,才可以比拟吧。我们又来到迎春花旁,迎春花正在开花。它开出的花非常小巧可爱,并且金灿灿的,美丽极了。我想当年大自然在创造它时,一定用了最精妙的刻刀来细心地雕刻,再用最小巧的刷子沾点金色的颜料刷上去,才大功告成吧。突然,我们听到了“呱呱”的叫声,发现一只只青蛙都蹲在碧绿的荷叶上,唱着它们的歌。它们的歌声很像鼓声,宏伟而有顺序。我们听着这宏伟的“鼓声”,感觉好像回到了古战场,战士们英勇抗敌,死的死,伤的伤……忽然,一阵“嘶嘶”的杂响窜入我们耳中,啊,原来是一条无毒的小蛇(从它圆圆的脑袋可以看出它是无毒的)。这条小蛇长得还挺美丽,穿着一身黄边黑底红纹的大衣,它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滑入草丛中,溜走了。告别小蛇后,我还去访问了小河,小鱼,小虾……一路沐浴着春风,欣赏着春天的美景。
啊,多么美丽的春天!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四春天到了,大地显得生机勃勃,草儿醒来了!花儿醒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都醒来了!我们踏着又青又软的小草,来到了美丽的上方山,那里春色迷人,空气清新,轻风微微的吹着!鸟儿唱起它那动听的歌儿!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孔雀园,我看见一只孔雀开屏了,可是他老是把屁股对着我们,害得我们干着急,真拿他没办法。看完孔雀,我们又去看珍珠鸡,珍珠鸡身上的白点、一点一点的真象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又去看了猕猴,猕猴真厉害,我真佩服它,猕猴的笼子里有一根铁链和一颗大树,一只小猕猴站在树上,我看见它好像要跳下去,我真害怕它会摔伤,突然,它一下子跳到了那根铁链上,它在上面昂然自若得走来走去,我觉得小猕猴又可爱又厉害,小猕猴你真棒!好笑的是,另外一只小猕猴把珍珠奶茶的杯子套在头上,它看不见了,不隆咚摔了一跤!
看完了这些有趣的动物,老师又带我们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老师说,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吃的东西吃吧!小朋友们兴奋得把包拿了下来、准备吃午餐了,我和唐可沁把餐布摊好,一边说笑话一边吃着,说到开心的时候,我差一点把袋子也一齐吃了。吃完以后,陈天灏拿起袋子准备捡垃圾了,好笑的是,金知怡也在捡垃圾,陈天灏和金知怡比赛看谁捡得多,金知怡说道,你们捡到的垃圾袋子全都给我、我去扔,陈天灏为了把袋子弄得鼓鼓的',他和金知怡一齐抢垃圾!比赛完了,最后金知怡赢了,陈天灏垂头丧气得跑走了,我觉得虽然他们是在闹着玩玩,不过还挺环保的。还有一件让人难过的事,秦文轩用刀把手划破了,老师赶忙带着他到徐医生那里把手包好,我本来想秦文轩回来的时候一定会觉得很痛的,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回来时一边说着一边笑着,我心里想,你手指头都破了还象中了大奖一样蹦蹦跳跳的,那么快乐!那么开心!真是个小乐天。
今天玩得可真高兴!我也像中了大奖一样、蹦蹦跳跳的回了家。
春天小学优秀作文600字五我等待着,等待着,春天的步伐更近了。
春天的脚步走近了,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枝枝争先恐后似的,从湿润的泥土里探出了脑袋,红的.、绿的、粉的,一眼看去,周围满是夺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缭乱。这些鲜花、绿草构成一曲华美的乐章,一首深刻、动人的春之歌。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和朋友在公园散步,我哭丧着脸,险些被自行车撞倒,朋友询问我为什么愁眉苦脸的,我便告诉她事情的经过:“昨天我真是倒霉透了,先是不小心把墨水撒到了同学的身上,接着又把笔给摔坏了,还被老师训斥了一通,哎!”朋友见我情绪低落,便把我接到了公园的湖水边,顿时我就被湖边的美丽景色迷住了——桃花、杏花、迎春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花一大片,一大片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这时,从湖面上吹来一阵轻风,好似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我,风里还带着青草的香气与花香,使我陶醉其中,倾刻间忘记了昨天那些不愉快的烦恼与忧虑。
春天的旋律,还让我认识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记得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爷爷家的后院玩耍,就在这时,花朵的芬芳朝着我扑面而来,使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了它的跟前,这是春天刚刚盛开的一朵迎春花,它独特的身姿使我着迷,我仿佛控制不住自己,蹲了下来,轻轻地摘下了这朵独特的花,正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花送到妈妈面前时,我发现我手中的这朵挂着露滴的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在我不经意间,它已悄然失去了刚才的生机,它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没有了活力。任凭我的哭闹,它再也不会恢复往日的风采了。这春天里的一抹清雅,就这样被我亲手毁灭了。这件事已经过了许久,不过它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教会了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来自大自然的美丽景物是属于大家的,我不能自私地去剥夺这份美丽。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各题。(12分)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_______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却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________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lù)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着。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磬口()忙lù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①博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否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空缺的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健康 真切 叫 B.壮健 真切 闹
C.健康 清楚 叫 D.壮健 清楚 闹
(5)仿照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文段中“滋润美艳”一词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宇宙,宇宙也没有眼泪呀!眼泪有什么用呀?②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③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④但是我,我没有眼泪。⑤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⑥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A.④③⑥⑤②①B.②③⑥⑤①④
C.④①⑤②③⑥D.④①②⑤③⑥
3.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分)
当你游览在青山绿水之中,当你徜徉在阳光雨露之中,当你散步在满天星空之下,当你小憩在小草野花之中……我想,没有一个人不会不为大自然创作出这样的杰作而感到惊叹。记忆中也游览过很多的地方,有巍峨的泰山,有秀丽的桂林,还有……然而,那次的黄山之行,却让我彻彻底底地惊叹了一回。
(1)
(2)
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4分)
在通往黄山的崎岖山路上,一位50岁左右的男子无视路旁“不要乱扔垃圾”的提示语,一边吃着水果,一边随手把果皮扔在了路上。此时,一个中学生走上前去对这位男子说:“”
5.班级开展“感悟自然灵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2分)
[活动一]植物不仅有美丽迷人的外表,还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植物以其独特的方式与人类进行着交流。植物正是通过人们所赋予它们的象征意义,而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的。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赋予其他植物合理的象征意义。(3分)
竹――虚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风雨雷电、花鸟虫鱼都是情感的载体。为日月而悲歌,因草木而动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因打上了我们的烙印而具有了灵性。请根据你的理解,在下列句中空缺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将其补充完整。(4分)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_________”的情怀;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晖中,体会“_________ ”的感慨;来到巍巍的泰山巅,在无垠的苍穹下,感悟“_________”的胸怀;来到东流的长江畔,品味“_________”的哲理。
[活动三]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留心观察,那么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会是美的所在。班级综合性学习活动最后需要你作一个总结,请根据给出的句子,续写下去,使句意完整,启发深刻。(100字左右)(4分)
若我们真的理解了万物皆有灵性之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17分)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6.选段中“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这句话的含意应当怎样理解?(3分)
7.暴风雨来临之际,群鸟不见踪影,海燕在电闪雷鸣之中呼唤什么?这表现出海燕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8.品味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思,说说其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1)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9.结尾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曾被列宁所引用,也被后世用作抒发豪情的经典名句。请结合本文的象征意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这样结尾的好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5题。(21分)
南方雪,北方雪
秦一鸣
印象中,南方的冬日并不时常下雪,即便下雪也多为“雨夹雪”,即雪中夹杂着些雨丝,或雨中有些许雪花而已。这样的雪不仅下得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且通常不易堆积。它落到脸上,仅一丝凉意,小心用手掌心接住,顷刻间便又化作水了;再看那所谓积雪,早已成了一地泥泞。
偶尔,南方也会下上一场真正的大雪。此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了。倘若清晨,窗外突现一片“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的白茫茫景象,立刻会引来一片欢腾。于是,无论上学还是放学,“雪”便成了孩子们当日所有活动的主题,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搞恶作剧等,只要愿意就可在雪地里任意翻滚、尽情嬉戏玩耍。此时此刻,男孩的狂喜和女孩的尖叫已替代了一切,根本就不必顾及弄湿衣裳遭大人们责骂,因为在这难得的雪日里,大人们通常也是异常高兴的。
南方的雪是极富情调的。那雪总是下得柔柔的,飘飘的,静静的,用“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来比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此外,“轻素剪云端”说的是南方的雪,“闾门风暖落花干”说的是南方的雪,“江南雪里花如玉”说的还是南方的雪。
如果说,南方的雪下得缠绵,下得忧郁,下得含蓄,下得孤独,下得惆怅,下得意味深长;那么,北方的雪则下得宽博浑厚,下得气冲霄汉,下得苍苍茫茫,下得波澜壮阔……
一直向往北方的雪,向往那童话般的银色世界。几年前,我居然有机会到冰城哈尔滨,真正领略了一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之雪。
记得初次踏上北国这片严寒土地,即被眼前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景象所震惊。那简直就是冰的天地,雪的世界!
据说,每到冬季来临,北方那白白的、厚厚的、柔柔的初雪,便会不容分说地把所有一切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时,整个天地就融为一色了,房屋是白的,街道是白的,树木是白的,城市是白的,田野是白的,连路上行人的衣帽也被风雪染成了白的,真可谓“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这样的情景是要一直延续到来年开春的。
与南方的雪常常和雨相伴不同,北方的雪是与冰连结在一起的,即刚开始时是雪,时间长了雪又结成了冰,以后冰上又铺满了雪,如此往复。于是雪中有冰,冰中有雪,冰雪交融。鲁迅把“朔方的雪”描绘成“______”,看来还是十分妥帖的。也许是这缘由,在北方玩雪,又要比南方多出了许多花样,除了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外,还可以滑雪、坐雪橇、滑轮胎、溜冰等。
(选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8期,有删节)
10.在作者心中,南方雪、北方雪有何不同之处?(4分)
11.文章第三段大量引用诗词,有何用意?(3分)
12.在文中空缺的横线上填写上鲁迅文章《雪》中的原句。(3分)
13.文章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14.结合文章,自选角度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5.本文与鲁迅的《雪》,都描写了南方雪和北方雪,但各自所倾注的感情是不同的,试作简要分析。
(4分)
三、作文(共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