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穷人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穷人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价值思考

在林林总总的教学方法中,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从无定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教学方法的取舍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性格、学生情况等客观条件来决定。在某一种具体情境下是最优的方法,在另一情境下未必也最优;反之,在一种情况下是低效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很有成效。况且,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即使使用相同的方法,收效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甚至是天差地别。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教师搬用名师的教学设计,迁移名师的教学方法却难以上出精彩的原因所在。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看,都是辩证的。就是说,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能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而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任务,都有助于达到某些目的,而不利于达到其他目的。”因而,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包治百病”,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所以,那种不管什么内容,不论教学是否需要,一味使用所谓时髦的“最好”方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遗憾的是,当下的语文课改实践中,不少人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认识错误,过分重视教学方法形式的取舍,往往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反对另一种教学方法,把某一种教学方法绝对化、伪圣化。以饱受诟病的传统教学讲授法为例,如今一说“讲授法”,不少人就马上想到“满堂灌”。于是,学生遇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本来教师只要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为了避免“灌输”的嫌疑,依然不敢讲,不敢说,而是让学生在“再读读、再想想”中“摸索”,还美其名曰“还学于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教师教得憋屈,学生学得糊涂。其实,讲授是教学方法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传授知识最便捷、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在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的年代,艰涩难懂的古文当然不能缺少讲解。即便是当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虽然大多通畅明白,但也有不少涉及军事、历史、文化、科普、自然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小古文,在其他学习手段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还必须借助讲解的力量。特别是在学生一再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师的讲解往往能起到“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神奇功效。可见,讲授法,既是学生自学的必要补充,也是启发教学的有力辅助,更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前提条件。一句话,只要有教学,必然要有讲解,也必然要有讲授法。简洁生动、条理清晰的讲解本身,就包含着对学生的启发;幽默风趣、准确精练的讲解,会引人入胜,足以让学生如沐春风,印象深刻。只有枯燥无味的讲解才是“灌输”,才是“说教”。

讲授法如此,其他诸如“启发式”“涵咏诵读”“情境体验”“读写结合”等传统教学方法也概莫能外,皆利中有弊,弊中含利。

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

1.赋予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价值功能。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生字新词的学习和掌握,但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生字词学习的目标简单地理解成“正确读写”和“为阅读去障”,似乎只要不影响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了,识字学词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了。于是,课堂上,教师或者不作任何的词语检查,就直奔课文内容;或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读、写写就一带而过;或者还是按正音、记形、释义的老三套来进行,词语教学成为索然无味的感官刺激,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活力。其实,这种认识与处理方式是片面的。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识字学词的功能不仅仅为读通、读顺文本扫除障碍,更在于帮助学生零距离亲近母语文字,深入感悟文本内涵,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厘清了生字新词的价值与功能,必将洞开“识字学词”的一片新天地。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发现生字中哪些是描写沙漠的?

生1:茫茫,松散。

生2:铺天盖地,无边无际。

(投影出示: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生读)

师: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3:里面都有一个“沙”字。

生4:这些词都是写沙漠的。

师:真会发现。来,再来读一读。

(生读得平淡)

师: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沙漠是什么样的?

生5:从“茫茫”“无边无际”,我感受到了沙漠太大了,大得看不到边了。这么大的地方全部都是黄黄的沙子,如果真在上面,心情肯定不好。

生6:沙漠里到处是漫天的风沙,铺天盖地的,多危险,多可怕啊!

生7: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经常达63度,晚上又很冷,会达到零下十几度。

……

师:是啊,沙漠危机四伏,令人望而生畏。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这些生字词。

(生读得较有感情)

师:沙漠条件这么恶劣,为什么人类不能生存,骆驼却可以过得很好呢?到文中找答案吧。

上述片段,教师有目的地把一组描写沙漠的词语或词组合在一起。这看似简单的归类,实则展现了关于沙漠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让书面符号化为具体的事物,这样他们对词语所要表现的事物外部表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一下子拉近了与生字新词的距离。此时,这些词语在他们大脑里,不再是一个平面单调的词汇,而是形成了一幅由呼啸的狂风、凶险的沙丘、空旷的荒原、飞扬的黄沙构成的沙漠真实图景,也为认识骆驼的特殊用处埋下了伏笔。试想,这样的识字学词,学生收获的仅仅是几个汉字,几个词语吗?

2.让“老教法”与新理念无缝链接。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还学于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知识内在结构的形成与建构,这就必须改变学生被动问答、被动学习的状况。怎么样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我们认为师问生答与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有机融合,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穷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环境描写:“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教学这部分内容,可借助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分步深入阅读理解。

教学伊始,学生质疑释疑。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提问,就有学生会发现此处语言的“矛盾”:“屋外寒风呼啸,又黑又冷,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带着问题联系后文,很快就能找到答案,有的从“地扫得干干净净”看出“舒适”,有的从“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光”读出“舒适”,有的从“炉里的火还没有熄”悟到“温暖”,有的从“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体会到“温暖和舒适”。这样的回答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仅限于语言内容的层面,停留于对语言文字表面的理解。

教学结束,教师以问促思。因为“温暖而舒适”一词虽出现在文章开头,答案却覆盖全篇,因此,课文阅读行将结束之时,亦即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活动的之处,必须引导学生再次聚焦这句话。但如果再让学生发问,一是重复,二是学生的认识难以超越先前的理解,所以,教师就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此时再回过头来读读“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这句话,你一定会对“温暖而舒适”又有新的发现。这时,学生的理解就能透过文字表面,直抵文章内核:渔家小屋的温暖而舒适不仅表现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安睡等表面的物质现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桑娜和渔夫的家庭生活和睦温暖、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穷人之间的体贴关怀等深层的精神内涵上,从而实现了思想情感的升华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从表面上看,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似乎问点相同,问法相似,但发问的时机不同、发问的对象有别则效果各异。正是由于师生两个问题的前后联通,不仅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而且极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课程理念。

3.实现传统教法的“美丽转身”。

转述训练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项以发展听、说能力为重点的综合训练。传统的小学语文转述训练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句式转述。包括反问句与陈述句互相转换、“把”“被”字句互相转换、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互相转换、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互相转换等几种。二是事项转述。如:“5月10日晚7时,学校召开家长会,希望学生家长准时参加,不能来的请事先说明。”要求学生先练习转述此句,再由教师或同学讲评,然后学生或教师扮演家长的角色练习转述。不难看出,这两类转述基本上都是以教给学生如何转述,即掌握转述的静态知识和方法为教学目标,无益于学生口语交际实际能力的提升。语用视野下的语言转述训练应该如何实施呢?一位名师执教的《哪吒闹海》(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教学中,教师创设了龙王找哪吒的父亲李靖告状和哪吒向父亲解释等不同的对话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转述。由于身份不同,目的不同,转述的话语和语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龙王为了说明自己的孩子有理,必须极力回避自己“兴风作浪”“胡作非为”的行为,选择哪吒的无礼和过错做文章:“他一摆混天绫,就使得我的龙宫摇晃起来;他一扔乾坤圈,便把我家夜叉打死了;他一抖混天绫,还把我三太子的原形逼了出来。最可恨的是他还把龙筋抽了出来。”而哪吒则恰好相反,要大讲龙王父子如何“兴风作浪”“胡作非为”,为自己的“摆、抖、扔”寻找充足的理由:“这龙王父子常常兴风作浪,老百姓都恨透他们了。我在海边洗澡,也不碍他们什么事,却有一个怪物举起斧头便砍我,我一扔乾坤圈,他就死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举枪便刺,我只是抖了一下混天绫,他也死了。我不知道他就是三太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