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说谎的人

说谎的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说谎的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谎的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康德;不许说谎;道德律令;理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57-02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一书中对“不许说谎”作了理性论证。在他看来,“不许说谎”是我们对他人的完全责任,是对人的一条道德命令。问题在于,康德的论证仅仅是纯粹的理论论证,并没有考虑到日常生活中的“说谎”行为的复杂性,因为除了作为不道德行为的“说谎”行为,还大量存在符合某种道德律令的“说谎”行为。这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难以杜绝“说谎”,而且有的说谎是被允许和谅解的,这就暴露了康德的理论论证的困惑——即:拒绝一切谎言也可能是不道德的。关键在于,我们何以拒绝谎言?但同时又会允许何种谎言?尤其是这里的评判原则是什么?

一、何以杜绝谎言

康德说,不许说谎!以他之见,说谎不仅是对他人的欺骗,而且也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欺骗。因而,说谎是不被允许的。首先,说谎违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原则。比如,一个明明没有偿还能力的人,为了借到一笔钱,他向人许假诺到某时可以如数归还。显见,他的这一许诺就是谎言,那么这样的承诺有什么意义呢!对于他人而言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而对于他自己来说,虽然可以骗得想要的钱,但他却担负着良心的谴责和负疚感。其实说谎能成功实际上有赖于别人不说谎,有赖于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都互相信任。没有谁比说谎者更希望别人都诚实,都互相信赖的了。可见说谎者是自相矛盾的,只是强烈的利欲和薄弱的理性使他安于这种自我矛盾。因此康德把“不许说谎”界定为对他人的一种完全的、严格的基本义务。其次,说谎还违反了人是目的的原则。康德认为,“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是手段”[1]。事实上,当一个人打算对他人说谎时,他已经把他人作为手段而不是作为目的来对待。那么,将承诺作为谎言,并对他人的财产、甚至自由,进行侵犯,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他自己的做人原则,而且践踏了他人的权利。鲍克如是说,“由于说了一个谎,一个人抛弃了,甚至可以说彻底毁灭了做人的尊严。”[2]

可见,把“不许说谎”作为道德律令,从理论上讲是成立的。因为人归根结底是理性的存在者,他不应当按一时的好恶和利欲行事,而是应当遵循可以普遍化的法则行为。那么,从说谎的实际效果上看,“不许说谎”是否成立呢?虽然康德不赞同根据实际效果对说谎进行道德论证,但是我们认为,如果不考虑说谎的实际效果,而信赖纯粹的理论论证,这是很没有说服力的,应当把实际效果也纳入对“说谎”有无必要以及是否道德的论证中。

首先,从受骗者角度看。那种说谎者为自身谋利的谎言对受骗者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那种出自善意的谎言(例如父母为孩子的利益对孩子说谎,政府为公众的利益对公众说谎,爱人之间“甜言蜜语”等等),也同样会有一种严重的危险存在——即受骗者一旦发现自己被欺骗了,他们觉得这样剥夺了自己有知道真实情况的权利,剥夺了自我选择的权利,他们就可能不再信任对自己说谎的人,甚至对更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持不信任的态度。

其次,从说谎者角度看。他可能从说谎行为中暂时得到好处,这种暂时的好处有赖于谎言不被人识破,但总有一天会被识破。即使谎言不被识破,它也对说谎者的心理和人格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因为他得费尽心机,不断地用新的谎言去补救旧的谎言。而他的每一次说谎,又会使后面的谎言变得越来越必须,这都增加了他被识破的危险。

再次,从可以超出受骗与行骗双方的角度看。即使我们可以超越“我”与“他人”而以某种纯粹客观的、整个社会的观点来看待说谎,也逃避不了说谎所造成的实际效果的纠缠。康德曾经在《论出于利他动机说谎的所谓权利》一文中指出,诚信是人类全部契约的基础。这就说出了,说谎不仅违反诚信原则,而且破坏了社会关系的和谐状态。同时,社会上谎言的减少也会大大促进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但若允许说谎蔓延到一定的程度,社会就将面临崩溃。

从以上分析看,“说谎”无论从说话的自身逻辑还是从它的实际效果上看,都是不被允许的,因而,人们有必要拒绝谎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诚实才是“我”和“他人”都将它为好事的道德行为。那么我们果真要拒绝一切说谎行为吗?我们的回答是犹豫的。

二、何种谎言被我们所谅解

事实上,我们无法杜绝谎言。不仅说谎是一种常见的、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谎言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是必要的,不论恶意的还是所谓善意的谎言。一般说来,我们应当时时拒绝恶意的说谎,而有时却不得不“善意地”说谎。这样一来,我们首先需要对说谎或谎言作出某种划界。

奥古斯丁曾经根据说谎的动机将谎言分为八种,而阿奎那在此基础上把谎言分为四大类,即恶意谎言、习惯谎言、玩笑谎言、正规谎言。其中,恶意谎言又分三种:针对宗教的谎言、对任何人无益而有害的谎言、为一方谋利而伤害了另一方的谎言;习惯谎言就是纯粹以说谎骗人为乐事的谎言;玩笑谎言是为安慰取悦于人而说的谎言;而正规谎言也分为三种:在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或有利于某人省钱的谎言、或利于保全某人性命的谎言、或利于某人免遭人身侮辱的谎言。在阿奎那的划分来看,从玩笑谎言开始,善意就出现了。与此相比,正规谎言实际上也是善意的谎言,因为它维护的是他人的利益,其中,善意按其所维护的对象不同而不同,并且由钱财性命尊严的选择变化而呈现上升之势。比如欺骗坏人、安慰病人、戏言取乐等说谎,都属于善意说谎,这在实际生活中时常出现,是可以被允许的。

显然,这与康德的“拒绝一切谎言”相冲突。他在《论出于利他动机说谎的所谓权利》一文中断言:即使当凶手要追杀的人逃到并躲在你家里,这时,你也不能够向他说谎。他认为,不管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利会大到什么程度,坦白诚实是每个人的责任,而谎言总是要伤害人的,即使不特别伤害某一个人,也会对人类造成普遍伤害,因为它败坏了法律之源,法律以诚实为基础,哪怕一个最小的例外,都会使它成为一纸空文。在此,康德的主要理由是任何例外都会使原则和法律自相矛盾,使它们的普遍性失效。道理确实是这样,但这是纯粹理性世界的道理,这是针对于一个绝对冷静理性的人而言的。然而,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人的说谎行为不仅受制于理性而且受制于自己的生命需要。何怀宏先生说过:“人有理性也有感性,有精神也有身体”[3]确实,不许说谎是一项基本的道德义务,但是以不损害他人利益,甚者是为尊重他人生命为动机的善意谎言也要予以尊重和谅解。所以,必要的、善意的谎言,由于人性本身的弱点,在一定情况下是允许的,不过其前提是:对任何人都应没有伤害。当遵守道德规范变得不可行时,就选择合乎道德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主张接受和容纳善意说谎,并不是要否认康德拒绝一切谎言的绝对立场,而是消除其“不许说谎”的理论困境。我们知道,康德的这一绝对律令是理论形态的。任何理论形态的话语一旦涉入具体的现实生活,都会失去其普遍性。我们的生活是多元的,不确定的,甚至有些时候是例外的,任何确定的东西都是局部或积极意义上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类人性的弱点,我们是太容易为自己辩解,常常把本来无法辩护的谎言予以“正当化”,使其在善意的名义下通行无阻。这样一来,康德坚持的“不许说谎”这一完全义务所蕴涵的道德苛刻性,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本身的深切关怀,尤其考虑到“不许说谎”遵循了人的存在的本质性要求。康德的这一理想兴许接近神的理想,永远不可能在人类社会中完全实现,但是他却为我们执著地追求善的道德预设了一个不断前行的目标,就像是严格地执行法律,更加公平地执法一样。在这里,我们只能说:说谎永远是一种“万不得已”,我们必须尽力减少它[3]。

三、谎言少一些,诚信多一些

当说谎变成一种选择时,尤其是它发生于我们“万不得已”时,实际上意味着某种冲突和矛盾已经出现。我们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在坚守我们与他人的生命和道德信条时,“不许说谎”应当成为首先所要遵循的道德信条,即便偶尔某人在某事上出现必须说谎,也都带有这样那样的不当,至少也会让我们滋生某种负疚感。相对于谎言,诚信更可贵。

不管是恶意的谎言还是不得已的谎言,只要是谎言,我们就总会受到外在的惩罚或内心的煎熬,从而也更能体认出诚信的可贵和必要。这也正回答了何以我们总是会问:你为什么说谎;而从来不会这样问:你为什么诚信?也就是说诚信本身就值得我们欲求,而谎言(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始终只能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而被我们所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因其自身而值得欲求的东西是完善的,是合乎德性的”[4],并且我们人类及其人类社会是不断趋向这种完善的,也可以说不管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都应该内心倾向诚信,或者因倾向比诚信更富有情理的东西而暂时背离诚信(比如保护生命)。

诚信也好,谎言也罢,就其产生的本源来看,都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原始的向己的本性,而这种“私”本无所谓善恶好坏,只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被利益欲望放大,从而有了恶的性质。说谎本是种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可是慢慢地有些人会专门利用说谎去满足自己的不断扩张的利益和欲望,因说谎而去说谎,所以,现在社会上这种谎言越来越多,诚信却越来越少。然而一个富强、文明、开放、自信的国度必定要诚信重于谎言,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假思索地坚守诚信的道德义务。

参考文献:

[1][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1.

[2][美]希赛拉·鲍克.说谎[M].张彤华,等,译.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

说谎的人范文第2篇

一、想像型的说谎

孩子说谎,有时是一种幻想和想像的表现。孩子的好奇心强,脑子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像,把想像的东西当成事实,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当他把这种夸大的并不现实的想像当作真实的东西说出来时,小朋友会听得入了迷,大人听来就成了说谎。

家长需要把孩子善意的想像和恶意的谎言区分开来。对于孩子想像之光的闪烁,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应当鼓励,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二、取乐型说谎

有些孩子用欺骗说谎来捉弄别人,自鸣得意。《狼来了》故事中那个小孩就属此类。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应说服批评。最好是通过《狼来了》之类的故事,形象深刻地教育孩子懂得,欺骗别人最后会自食其果,从而改正这样的行为。

三、虚荣型说谎

有的孩子说谎,是为了避免丢脸或得到赞许的目光,炫耀自己。对这样的说谎,在理解孩子的同时,家长应抓住孩子要“面子”的积极一面,鼓励孩子懂得只有付出真实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四、模仿型说谎

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常常说谎,甚至要求孩子对别人说谎。有这种言传身教,孩子自然会说谎成性。父母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道德品质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任何说教。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诚实守信。

五、侠义型说谎

有些孩子为庇护小朋友的错误,或为他们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说谎。比如,小强的表弟不小心把爸爸的茶杯摔碎了,小强就谎称是自己干的。对于这种侠义型的说谎,家长既要肯定他的动机,又要引导孩子学会实事求是。

说谎的人范文第3篇

忙着给乐乐做晚餐,突然听到玻璃落地的声音,我慌忙跑到客厅,看到乐乐正愣愣地望着花瓶,花束凌乱地撒了一地,水也流得哪里都是。我忙找来拖布,一边拖地,一边问乐乐,怎么将花瓶打落了?出乎我意料的是,乐乐小脸憋得通红地告诉我,花瓶自己掉到地上的,没人碰它。乐乐的回答让我分外吃惊,3岁的宝宝竟然学会撒谎了。我不动声色地准备再观察一下。转过天,乐乐邀请朵朵来家里玩,游戏过程中,我明明看到他把玩具车子的轮子掰掉了,可待我追问时,他忙不迭地“解释”是朵朵不小心把车子弄坏的。我意识到乐乐说谎不是偶然行为,需要引起重视了。

正面视角关注宝宝说谎

宝宝说谎是因为长大了 宝宝说谎,妈妈不必急于为宝宝套上道德的枷锁。宝宝学会说谎,说明他认知、语言,以及社会能力等大大提升了。对于小宝宝来说,他没有能力去思考事情的发生是否有因果关系。可说谎的宝宝完全不同,他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更知道如何利用语言陈述逃避掉自己不想面对的结果,或是得到他内心想要的结果。从这方面想,说谎是宝宝长大的表现。

宝宝说谎别用非黑即白解释

亲子关系就像藤,紧紧围绕,如果妈妈对宝宝要求太多,把许多严苛的标准都加在宝宝身上,当宝宝感觉压力过大时,会不自觉地疏离这种关系,也会增强信任度。如此一来,反倒不利于宝宝成长,所以哪怕是面对宝宝犯错时,妈妈们也要抛开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想法,这样宝宝才会愿意和妈妈讲心里话,更好地维系亲子关系。

有机会更加了解宝宝

妈妈与宝宝互动时,每件事情都会传达出宝宝所想传递的信息,“说谎”也不例外。当宝宝说谎时,妈妈反倒有机会了解到宝宝真实的想法。比如在感觉到压力时,他是否已经具备了合理且成熟的解决问题能力。或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变得如此倍加“保护”自己。

宝宝撒谎妈妈想想这些事

是否学会面对宝宝并非完美无瑕 所有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品格和行为表现得完美无瑕,却忘了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不断尝试错误并修正的过程。当宝宝有了错,才明白什么是对的,说谎也是一样,说过慌才能了解诚实的重要性。

想想为什么宝宝会说谎

妈妈们都期待宝宝不要说谎,但却很少反过来想,宝宝,为什么不说谎?如果说谎能让宝宝安心,那么这个谎究竟应该不应该说?如果说谎能让爸爸妈妈妈更关心自己,是否也可以说说慌?当妈妈们反过来想这些时,就会理解宝宝为什么会说谎。发现宝宝说谎时,妈妈最重要的事是要看出、听出宝宝需要帮忙的地方。

是否冷落了宝宝

每个宝宝都希望自己被重要的人关注,当宝宝感觉被冷落时,说谎对他来说成了唤起妈妈注意力的法宝,哪怕是妈妈无休止地让他认错,在宝宝看来都是一种特别的关注。由此可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与宝宝相处非常重要,宝宝会因感受到关爱而避免不必要的说谎行为。

纠正说谎攻略

如何诚实面对自己 说谎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的选择,而所谓的“真”并非一点谎言都不能说,而是能够真实地去面对自己,因此,家长可以借由宝宝的说谎行为,教导他如何诚实面对自己与对自己负责。

别用“是不是”向宝宝提问

发现花瓶打碎了,妈妈们会直觉地会问:“是不是你弄的?”面对妈妈的质问,宝宝很容易脱口而出“不是我”,一些“聪明”的宝宝甚至会转嫁给宠物,小猫或小狗。以“是不是”开头的问句,本身就已经带有质问的语气,为避免被训斥,宝宝会本能地回避。妈妈们不妨多使用疑问句来问宝宝,比如说“这个花瓶怎么会打破呢?”这样问话,可以让宝宝有机会清楚说明原委,而不是急着否认事实,担心被训斥。

让宝宝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宝宝说谎是因为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比打碎花瓶更严重的事,比如玩水果刀,当宝宝不知道可能导致的严重伤害时,可以很轻松地谎称自己没动过,此时,妈妈不妨冷冷地看着宝宝,让他感觉到自己说谎真的好像错了,玩水果刀是件错事。

把问题抛回给宝宝

宝宝说谎时,妈妈设定的惩罚通常是无效的,只会让宝宝在情绪上越来越纠结。此时,不妨让宝宝自己说应该怎么处理,换句话说,也就是把问题抛回给宝宝。

宝宝说谎妈妈别露硬伤

别在众人前质问

当别的宝宝家长告诉你你的宝宝做了错事不肯承认,聪明的妈妈应先礼貌地回复对方,马上回家问问宝宝原委。若是宝宝就在身边,不妨将宝宝拉到旁边仔细问问原因,切不可在众人面前质问,因为多半宝宝不会承认自己真的说了慌。哪怕宝宝承认自己的确说了慌,心里也会落下好像被妈妈抛弃的挫败感,不利于维护亲子关系。

说谎的人范文第4篇

大班幼儿的说谎行为可以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无意说谎是指幼儿并不是要有意骗人,也不是出于某种目的说谎。有意说谎是指幼儿有说谎的动机,并且也能意识到自己在说谎。

1.无意说谎的表现

(1)开心、自我满足型

有些大班幼儿在说谎时会表现出开心、自我满足的状态,有的甚至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说谎。

例1.星期一上课时,老师问班里的幼儿周末都干了什么,星星举手回答说:“星期六爸爸带我去了动物园。”这时,欢欢也举手说:“我爸爸也带我去了动物园。”于是几乎全班的幼儿都举手说着他们去了动物园。

(2)无所谓型

一些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养成了随随便便就说谎的不良习惯,他们可能一出口就是谎话。随之表现出来的是无所谓的状态,没有特别明显的情绪。

例2.天天是个调皮的男孩子,一天下午,在教室去室外散步的路上,经过玩沙池时,天天故意使劲去踩,鞋子和裤子上都粘满了灰。老师看见了问他为什么去踩,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没有踩啊,我也不知道沙子怎么跑到我的脚上了。”

2.有意说谎的表现

(1)害羞、紧张型

幼儿表现出的害羞和紧张的情绪一般都是在有意说谎时产生的,他们既有某些不得不说谎的原因,又意识到自己在说谎,从而产生矛盾的心理,表现出害羞和紧张的状态。

例3.涵涵是一个比较文静容易害羞的小女孩,前两天没来学校。这天早上,涵涵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但是哭得很委屈。妈妈对老师说早晨涵涵说肚子疼就带她去了医院,可是医生说没事就带她来幼儿园了。妈妈走后,老师拉过涵涵,问她:“涵涵,你肚子不舒服吗?”她摇了摇头。老师又问:“为什么你不想上幼儿园呢?”她害羞地的笑了笑,低下了头。

(2)害怕、恐惧型

幼儿有意说谎时,除了害羞和紧张外,还有可能因为某些心理原因而表现出害怕、恐惧等情绪。

例4.一天中午,小朋友都在安静地吃午餐,突然 “啪”的一声响伴随着一声大哭。于是闹闹伤心地哭了,而旁边的童童从桌子底下钻出来,一手捂着额头,一手指着闹闹也哭起来了。童童说:“闹闹踢我这儿。”说完又指指自己的额头。这时旁边的幼儿说道:“不是这样的。”闹闹也说:“我没有踢他,是他拉我椅子,我就摔倒了”。老师仔细一问,闹闹被童童一拉,摔了个仰朝天,童童却先说了闹闹的不是。

二、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根据大班幼儿说谎行为的类型来看,说谎行为的产生原因也可分为无意说谎的原因和有意说谎的原因。

1.无意说谎的原因

(1)流露、掩饰或克制愿望

大班幼儿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从例1中可以看出,这种谎话恰恰反映了幼儿想去动物园的愿望,他们并非真想说谎骗人。幼儿口中往往说的“我有”或“我已玩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

(2)过剩的自信心

某些情况下,大班幼儿过剩的自信心导致了自我表现的欲望,他们积极性高,会不切实际地说大话,类似“吹牛”,在从众心理的催化下,幼儿都想表现自己,从而让老师觉得他是最棒的,这也同样促成了幼儿的无意说谎。

(3)较低的认知水平

例2中,由于大班幼儿较低的认知水平,天天的这种行为已经是一种习惯,他在说谎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说其他的理由,所以就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对大人的责问一概都以“不知道”,“不是我”,“我没有”等来回答,他觉得这是最简单方便的答案。

2.有意说谎的原因

(1)逃避事情

例3中,涵涵因为不想上幼儿园而和妈妈说谎说肚子疼,妈妈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在说谎,而在老师面前,涵涵得知自己说谎被发现后就表现出害羞的情绪。幼儿有时候也会因为不想吃饭或是不想做某些事情而找各种借口或理由,他们有意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为了逃避。

(2)推卸责任、博取同情心

在例4中,悦悦说谎的原因为了推脱责任、博取同情心。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有时候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这时由于幼儿内心紧张的情绪而开始说谎。幼儿有时为了躲避老师或者家长的责备就会不自觉地出现有意说谎。

(3)其他原因

除了分析案例得出的这些原因外,从生活中不难发现教师、父母的教育不当也会造成幼儿的有意说谎。大班幼儿的模仿能力性很强,成人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三、改善幼儿说谎行为的教育对策

1.重视幼儿的说谎行为

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说谎行为,学会抓住幼儿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幼儿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

此外,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幼儿有意说谎时所出现的认知与情绪表示会泄露说谎的线索,从而出现更多的停顿和言语错误或表示。假如任其说谎,以后幼儿的说谎水平会逐渐提高

2.信任幼儿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爱幼儿就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并向其说明“做错事不要紧,重要的是如何改正”,让幼儿感到改正了说谎的缺点依然能得到教师的信任。

3.学会引导幼儿

说谎的人范文第5篇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说谎”,但孩子说谎并不一定都是不诚实的品质问题。儿童常见的谎言类型大致分为想象型说谎,被迫型说谎,模仿型说谎,虚荣型说谎以及有意型说谎。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体地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当你遇上“爱说谎”的孩子,你可以:

1.帮孩子摘掉“爱说谎”的标签。

不要让说谎成为孩子的习惯。一个被称为“爱说谎”的孩子,会觉得说谎是自己的本性,但实际上他不是这样的。你也许不喜欢孩子的所作所为,但是你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

2.辨别孩子说谎的性质。

说谎的性质各有不同,我们都熟知的最常见的谎话,就是为了摆脱麻烦。比如:“最后一块点心不是我拿的。”更大一点的谎话是为了逃避他不想做的事,比如,孩子会跟你说:“老师,我在家吃过鸡蛋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吃。还有一类常见的谎话可能是为了逞强,庇护别人的错误,或为别人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说谎。比如,文文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窗打破了,乐乐就谎称是自己干的。对于这种侠义型的说谎,教师要慎重对待,既要肯定他的动机,又要引导孩子学会实事求是。

3.和孩子玩编故事的游戏,不去测试他的诚实。

如果你知道孩子做错了事情,就不要去问他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这样会让孩子陷入两难的境地:说真话意味着接受惩罚,说谎有可能逃避惩罚。不要让孩子做这种选择。

孩子说谎,有时是一种幻想和想象的表现。孩子的好奇心强,脑子里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象,把想象的东西当成事实,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当他把这种夸大的并不现实的想象当作真实的东西说出来时,小朋友会听得入了迷,成人听来就成了说谎。教师需要把孩子善意的想象和恶意的谎言区分开来。对于孩子想象之光的闪烁,不但不应该批评,反而应当鼓励,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孩子明白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区别,你可以设定一个特别的时间,让孩子编故事,然后让孩子再把真实的情况讲述一遍。比如,孩子和你说了一件事,恰好你知道不是真的,你可以说:“你讲的这个故事非常有趣,现在你来讲一下真实的情况。”

4.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

明白了孩子说谎的性质之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发现孩子说谎时,不一定非要问出个水落石出不可,尤其当着孩子的同伴时更应如此。非让孩子承认自己说了谎,无非有两种结果:一是孩子顽抗到底,死不承认;二就是孩子认了错,但自尊心大受伤害。如果发现孩子说谎,尽量不要当众揭发、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了,二是阐述说谎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三是跟他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孩子会觉得你在顾及他的感受,这会让他感觉好一些。

5.鼓励孩子说真话。

孩子说真话时要表扬孩子,无论孩子说的是好事还是坏事。这样可以帮助6岁以下的孩子理解事实和谎言之间的区别,教育幼儿分清自己的、别人的或幼儿园的东西,不经别人允许不去拿,学会自我控制,不说谎话。如发现有的幼儿拿了别人的东西又撒谎说是自己的,教师要在不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个别教育,帮助他分辨是非,学会自我欲望的控制。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人同意,使用完毕后要归还致谢,这才是好孩子。对于6岁以后的幼儿则重在教育“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让孩子说出真话以后,再帮助孩子对情况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让孩子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体验,孩子才会身心健康发展,才不会把说谎变成习惯。

教师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肢体语言:看着孩子的眼睛,把头垂向一边,斜靠着,使用开放的手势——比如,不要把手叉起来。这些身体语言没有恐吓性,可以鼓励孩子说真话。

6.抓住第一次,将谎言消灭于无形。

在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幼儿的第一次说谎。当老师们觉察到幼儿第一次说谎时,要正确对待,千万不要打骂、呵斥,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态度,把幼儿的第一次说谎消灭于无形之中,让幼儿明白说谎的后果。这样,幼儿以后说谎的几率就少了。

7.坚持正面教育,不因过分生气而惩罚孩子。

讲明诚实的要求和正确的行为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向孩子灌输诚实的品德。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当孩子说谎时,如果你大发雷霆,只会逼着孩子不敢讲真话,因为他怕激怒你。当孩子说谎是为了摆脱麻烦时,就不要惩罚孩子。应该交给孩子的是,犯了错误该如何承担责任,并且怎样去解决问题。比如,你可以说:“墙被画花了,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清理墙壁,你去拿抹布,老师去拿清洁剂。你看,跟老师说实话,我们就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8.利用榜样的力量。

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诚实的童话、故事、寓言等讲给幼儿听,或者选取幼儿熟悉的人物形象,例如“喜羊羊、灰太狼、托马斯、花园宝宝等”编成一些有关诚实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并在结束时附带性地说明一下诚实的好处以及说谎的坏处,同时请孩子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观点;另外,孩子总是把身边的成人当作榜样来模仿,这样就要求成人要以身作则,正面示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推荐一些有助于培养孩子诚实善良的故事:

童话:《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木偶奇遇记》、《国王的新衣》等。

名人故事:《乔治·华盛顿与樱桃树》、《讲诚信的富兰克林》、《诚实的林肯》等。

成语故事:《曾子杀猪》、《指鹿为马》、《完璧归赵》、《言而有信》等。

寓言:《伊索寓言——诚实为上》、《狼来了》、《牧童的恶作剧》等。

9.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

与家长的沟通和配合是教育幼儿不说假话,养成诚实品格的重要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使说假话的孩子无机可乘,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诚实品格的形成。教师和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常常说谎,甚至要求孩子对别人说谎。这样,孩子自然就很容易说谎成性。父母的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道德品质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任何说教。对这样的说谎,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诚实守信。

说谎的人范文第6篇

在读伊索寓言这本书时,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说谎的放羊娃这篇文章.它主要写了一个喜欢说谎的放羊娃到村外放牧.休息时,他便向村民大声呼救,谎称狼来了.头两回村名都信以为真,结果才知道别刷了.随后,狼真的来了,无论放羊娃怎么大叫,村民都不相信,最后他的羊全被狼吃掉.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获益匪浅.觉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说谎、用谎言欺骗家长。因为你一旦说谎,被别人知道了以后,,被骗的人以后对你做的事和说的话都有疑心。如果你在欺骗他,他以后就会不再相信你,即时你说的是真话,那他也不相信你。就像故事中的放羊娃一样,如果他不说谎,他的羊就不会被吃掉了。所以说,说谎是一种不好的、可恶的行为。而我就曾经撒过谎。记得那一次,我趁妈妈外出买菜时,在家里踢足球,结果把妈妈的的花瓶踢破了。我马上用强力胶把花瓶粘起来。幸亏花瓶破的并不是小块的,我很容易就粘了回来。当时我正粘得满头大汗,妈妈回来看见了,问我怎么回事,我就用了一个谎言欺骗了妈妈,但妈妈最后还是发现了,把握批评一顿。

因此,我们不能说谎。

说谎的人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简历,面试,说谎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涌现出越来多的注水简历以及面试说谎现象,面对这些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表示很愤怒,用人成本增加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于注水简历和在面试中说谎表示很无奈,是不得已而为之,当今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以及用人单位苛刻的用人条件使他们不得不“过度包装”自己,甚至于为自己说谎。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公众甚至于开始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产生了质疑,认为这两种现象说明了大学生的素质和品格存在问题,学校应该对此负责。面对这种现状,如何防范和消除大学生简历注水和面试中的说谎现象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大学生简历注水和面试说谎的弊端

(一)给企业带来的坏处

1.招聘成本增加。企业的每一次招聘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成本。而大学生制作注水简历和在面试中说谎无疑是给企业增加了筛选的工作量,延长了招聘工作持续的时间,整体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

2.丢失真正的人才。一方面,在海量的注水简历中,会有一部分制作的能够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由于简历筛选数量是定额的,一旦选中注水简历,就意味着企业已经漏掉了真正有能力,可以胜任招聘岗位的人才。另一方面,在面试环节,有一些大学生面试者说谎功夫了得,可以达到欺骗考官,获得工作岗位的水平,这导致企业错失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丢失了真正的人才,在以后工作中将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3.存在潜在损失。一旦企业没能在简历筛选和面试环节中慧眼识真,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面临潜在损失,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由于求职者没有真才实学,当企业分配工作时,不能高质量的完成或根本就不能完成,影响企业整体绩效;其二,在某些行业,比如服务业,销售业,启用一名不称职的员工就意味着将要丧失掉客户,减少利润;其三,企业发现员工不能胜任此项工作时,会采取培训方式使其能够胜任,或者直接开除,进行再次招聘,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形成损失。

(二)给大学生自身带来的坏处

1.带来诚信危机。制作简历和面试将会给自身带来诚信危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会随时遭受到他人的怀疑,诚信道德将不复存在。而且,一旦求职成功后被用人单位发现其造假说谎,会被直接开除,也必然会给以后的求职路造成阻碍,成为永远抹不掉的污点

2.失去上进心。如果大学生通过制作注水简历和在面试中说谎的手段获取了求职的成功,那么他将失去上进心,不会努力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技能,提升能力,会养成依靠不当手段获取成功的坏习惯,这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有致命的坏处。

三、如何防范和消除大学生简历注水和面试中的说谎现象

(一)加强学校教育。大学是人们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学校的教学方式,内容和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因此,想要防范和消除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作假行为,首要的就是抓好学校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当做好知识技能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技能,让大学生在求职时不用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成功找到工作;同时,应当做好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此外,学校还应当树立优秀的教学风气,防止不正之风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加强社会监督。1.大学生彼此之间的监督。通过调查得知,有很多的大学生虽然对他人制作注水简历和在面试中说谎的做法表示不赞同,但是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且在谈及自己是否也会在简历中注水或在面试中说谎时,他们往往都对此讳莫如深。可见,大学生之间没有实现对彼此的良好监督。因此,应当倡导大学生彼此之间进行监督,当发现身边的同学在简历中注水时应当予以提醒,当得知同学将要在面试中说谎时,更要及时的阻止,引导对方进行正当求职。同时,大学生也应当自省自身,监督自我,坚决与作假行为作斗争。

2.国家法律的监督。大学生在简历中注水时,大多采用了造假的证书,针对这些造假的证书,国家应当加强对制作造假证书的商家的监督,加大打击力度,树立严打形象,提高法治效能。

3.企业监督。这里所说的企业监督,是指企业在发现大学生的简历中有严重注水现象和在面试中说谎现象时,除了不录取行为以外,应当联系学生所在学校或相关部门,让对方在学生档案中做出标记,这样就会使学生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以后不会再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警示。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防范和消除大学生简历注水和面试中说谎现象的根本做法就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大学生在求职时有内容可写,有能力可以展现,不用通过造假行为获取工作岗位了。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实习等,通过这些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综合素质以及可迁移技能,争取在求职中全方位的展现自己的优点,赢得企业的认可,获取工作岗位。

(四)提高企业辨别真伪的技术能力。从企业角度来说可以通过案例研究学习等方式,观察应聘大学生的简历细节方面存在的矛盾,语言内容的不合理之处以及体态方面的反常行为来提高招聘工作人员的辨别真伪的能力,防范大学生注简历注水和说谎行为。除此之外,也要选择具有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的工作人员进行招聘工作,对求职者进行严格的考核,防止在面试环节被蒙骗,使没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进入企业,给企业带来损失。

参考文献:

[1]梁勤儒,陈有志,凌莉.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的文化审视[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1):11-14.

说谎的人范文第8篇

1.“说谎”的原因:

造成学生中存在的“说谎”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通过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1 逃避任务。

随着近几年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家长对子女的爱已趋于溺爱。部分儿童从小处在养尊处优的地位,从小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入学后,面对学习任务、劳动任务就不知所措,懒于动脑动手,就编造某些谎话来逃避,从而形成习惯,凡是遇到任务就拿谎话来搪塞。

1.2 逃避批评。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顽皮是其天性,这就难免会闯祸。有部分人在闯祸后,为了逃避批评,就编造某些谎话来推托责任。有时由于老师及家长疏于追究,学生就逃脱了批评。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习惯。如:在教学过程中,你不难发现会有这么一种人,当他闯祸时,却满嘴都是“理”,把责任全都推给别人,只有你拿出真凭实据时,他才低头认错。

1.3 家长溺爱,从小养成。

孩子已成为每一个家庭中的核心人物,从小就在家庭这个大温箱内成长。部分孩子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小时侯偶尔说谎,家长不但不批评,反而会得到表扬,大人们受骗后,会是一种喜悦,而不是恼火。家长们却意识不到这一次次的“表扬”,却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说谎的勇气,以致形成了习惯。

2.说谎的危害。

一个学生偶尔几次“说谎”那都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只要适当引导,便可改正。但在学生中,有一小部分人,“说谎”已成习惯,自己很难改正。即使改了,一般也是暂时的,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正确习惯的养成非常不利,并可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

2.1 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谎话”成了学生摆脱作业的有利法宝,久而久之,学生对说谎已经不以为然。但带来的却是学习成绩的下降。每个班中都有几位学生因自己的成绩下降,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持排斥态度。现在在小学生中也不难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人不是因为智力原因,而是“说谎”习惯在从中作梗。

2.2 劳动不积极主动,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爱“说谎”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因自己懒惰而去说谎,遇到劳动任务时,就说谎逃避。并且这一部分人,往往都比较自私,干什么事情先考虑自己得失,从不考虑他人、考虑集体,这对于他个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3 习惯养成,危及一生。

学生如果“说谎”习惯一旦养成,可能会成为他成长路上的一大障碍,会助长某些坏习惯的形成,不单单是成绩下降,还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最后可能悔恨终生。如某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最初就是因几句谎言,使自己学会了欺骗,养成了懒惰的毛病。以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3.“说谎”习惯的预防。

“说谎”可能不会直接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但如果一旦形成习惯,它会直接侵害到你的灵魂,使你成为它的俘辱,给你美好的未来抹上一大片阴影。及时预防是非常重要的,这要靠大家来携手抵抗。

3.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从小树立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要从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

3.2 搞好家庭教育,家长做好表率。

父母要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美国斯特娜夫人说:“孩子的一切良好习惯的养成,完全靠父母的榜样的力量。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的礼貌,更要靠父母的榜样。父母应当做到精神愉快,不说粗野的话,遵守时间等等,应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

3.3 教师严格要求,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3.4 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