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名校校训

名校校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名校校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名校校训范文第1篇

全名“安徽省宣城市第十二中学”,简称“宣城十二中”,校训“日有所增”,创办于2004年8月。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水阳江西大道与九同路交口。

宣城市第十二中学是经宣城市教育局批准,以安徽省重点中学、皖南名校——宣城二中为依托而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

该校校园占地面积95亩,教学楼、学生公寓、大型餐厅、运动场、计算机室、语音室、理科实验室等应有尽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总投资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现已建成四幢教学楼、四幢学生宿舍楼、后勤中心、风雨球场、综合楼等,校园硬化、绿化已基本完成。

(来源:文章屋网 )

名校校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特点;功能

校园文化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职能的重要内容和依靠,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面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作为校园文化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培育和建设校园精神文化首先要充分了解其内涵,明确其特点,关键在于认识和发挥其功能。

一、对校园精神文化内涵的概括

在概括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的校园精神文化内涵之前,对校园文化的界定是必要的。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校园文化的阐述,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作为校园主体的师生及员工,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在长期教育学习实践过程中创造形成的,以校园精神为主题、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各种亚文化的总和。其内涵包括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者是相互依存、三位一体、不可偏废的。物质环境文化是指学校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及其表现出来的价值规范。

对于校园精神文化的认识,有学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高校师生的道德、习惯、传统、人际关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集体舆论等;也有学者认为,校园精神文化是主宰整个大学师生员工思想和心态的精神倾向,它集中体现在大学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集中反映大学师生员工的整体面貌。[1]等等。结合学者们的阐述,可以将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概括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表现在师生员工(包括校友)身上的群体心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其核心是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是高校的校风。首先校园精神文化的创造和实践主体是广大师生员工(包括校友),核心内容校园精神和办学理念,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作风。其次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培育师生团结意识、凝聚校园合力,约束规范主体行为,塑造师生人格等功能。

二、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

校园精神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的其他组成部分和其他组织的精神文化构成相比,都有着自己的特点。

第一,继承性。校园精神文化是高等学校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下来的历史积淀,如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和“爱国,进步,科学,民族”的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辽宁大学“明德精学,笃行志强”的校训,都体现了这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历史继承性特点。

第二,时代性。校园精神文化特点不仅要表现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也要表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当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体现出高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以自身的和谐建设和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所以,校园精神文化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既批判继承又发展创新,既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又要应具有中国特色。

第三,独特性。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相比,高校的校风学风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容。高校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文化和教育单位,与其他的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就是高校校园精神、办学理念、校风等方面的个性和独特性。所以,高校在内涵、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与企业、政府不同的独特风格。

第四,创新性。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精髓,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是校园精神文化理应追求的教育目的。首先,校园精神文化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其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高校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校园精神文化必须构建创新氛围,以创新精神熏陶、召唤、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校园精神文化的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除了具有校园文化的一般功能,其功能还表现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规范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一种载体,体现着校园主体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这对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是一种目标导向,即引导校园主体向着一定的目标奋斗,既包括高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又包括社会文化建设发展的目标,其次是价值导向,即使广大师生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实现高校及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

第二,凝聚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一经全体师生认同和接受,能够产生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可以促进师生团结,增强校园整体合力和凝聚力。这种合力力不仅可以把校园人的行为、感情、凝聚起来,对高校的整体发展也能产生推动作用。

第三,激励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校园精神、校训、校歌、校友等表现的,通过这些载体所包含的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能够使校园广大师生不断进取,不懈拼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激励全体校园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进取。校友,特别是知名校友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引导、鼓舞和激励作用。

第四,规范功能。校园精神文化的规范功能具体是指它对校园主体具有的行为规范和行为约束的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明确表达着学校所提倡的价值规范、道德规范,对师生的行为“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有着明确的提倡或约束。此外,校园精神文化表现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上,更是以条文、规章制度的形式,规范、制约和保障着全体师生及员工的行为。如学校的校长、导师负责制、学分制、考试制度、寝室管理制度等,都规范和约束着制度相对人的行为方式。(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学院;2.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名校校训范文第3篇

填志愿时,你不知道大学的名字

有人说,中国的高中生可能是世界上负担最重的学生。这话说得其实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学习任务重也就算了,关键是想考一个大学,还需要练就一身侦探本领,要不然你可能连自己心仪的那所大学现在“户口本”上究竟叫什么名字都不清楚。

如大家所知,在中国,大学玩改名,简直就是一股时尚潮流。过去那些通过合并重组然后换个响亮名字的陈年旧事就不提了,问题是这波流有点儿刹不住车的趋势。据媒体报道,仅2010年,就又有43所高等学校获得了“改名权”,其中,有高等专科学校4所,本科学校22所,有16所“学院”更名为“大学”。我们的“大学”受到如此热捧,还真让诸如麻省理工学院之类的外国名校不得不感到压力山大。

而最近的消息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也要更名改姓了,据说准备叫旅游大学。赫赫有名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要改名了,而且,还起了一个非常前卫的名字。这个名字只有四个字,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少了五个字。除了名字上的精简,主业方面似乎要有大转型,从外国语扩展到旅游行业;由学院变成了大学,名字听起来大气敞亮了不少。可是,对于北二外改名旅游大学一事,许多网友却认为这是一个很“二”的事情。

北二外,在许多高中生的眼中,是非常有名的外国语大学。不过,毕竟有一所大学叫作北京外国语大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全国,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名气和实力似乎都要更强一些。因为有这个“一”,所以,北二外在北京只能屈居为“二”。更要命的是,在名字上,直接就有个“二”字。因此,摆脱掉“二”就会成为这所大学的梦想。

可是,一所大学究竟是叫“一”还是叫“二”,真是那么重要吗?

上大学后,你分不清学校的“口号”

校训是什么?相信很多中学生也都是懂的,因为绝大部分中学也有这玩意儿。简单点说,它就是一口号,有时候喊在嘴上,有时候刷在墙上。严格意义上来讲,校训可以算是学校的一个显著标签,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很多人在学校呆过几年之后,对此“毫不知情”。慢点,先不要急着自责,不要动不动就埋怨自己对母校漠不关心,不然你可能错怪了自己。

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192所学校的校训都是“四词八字”的口号,还有些大学的校训甚至完全相同,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有记者搜罗整理了武汉39所大学的校训发现,“求实”、“创新”、“厚德”、“博学”雷同率超高,其中有11个校训竟都出现了“创新”一词。博大精深的汉语,终于在校训这事上变得词穷了。

这是一个荒诞的现实:虽然一些大学的校训中写着“创新”,但他们的校训却很像是“抄袭之作”。有人在微博上也发起过提问:你还记得你所读大学的校训吗?许多网友的回答是,已经和其他大学的混了。这仍然不是最搞笑的。假如问一些大学教授同样的问题,相信许多大学教授也回答不出来。

校训应该是最能反映一所学校特点和个性的标语。可是,如果一所大学的校训和其他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既神似也形似,那么,对于这所大学的未来发展,想必不那么令人期待。正如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说:“现在的大学自己都没搞清楚自身有什么特点、没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所以只有一味地把时髦、前沿的词往校训里面加,实际上是对校园文化的肤浅理解和认识。”因此,也不妨这样理解,当下的大学校训,已经沦为许多大学的形象工程和文字游戏,只要凑够四个词、八个字,往墙上一刷,往饭卡上一印,大学就有了校训。

决定考研了,你要做好掏钱的准备

现在咱们还在上中学呢,就讨论考研的事,是不是早了点儿?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就真的落伍好多年了。据一项针对高考生的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人在选学校和选专业的时候,将来是否准备考研,早已成为一个重点考虑的因素。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在高中阶段就决定了将来考不考研究生,虽然这个决定后来也有可能改变。

那么,今天我们是想聊一些关于研究生的好消息吗?这倒真不好说!这消息说不上坏,但也绝对不能让人兴奋起来。消息称,“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意思就是说,这一刀子切下去之后,以后将不会再有“公费”研究生了,那些想不掏钱就读研究生的人该死心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消息实在是有点儿坏。

再来看看具体的政策: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标准博士生不低于10000元、硕士生不低于6000元。

许多大学生网友在看到这样的新闻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本来想考研或读研的,这样的政策一出,还是决定不去考虑上研究生的事了。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每年8000或10000的学费,会成为巨大的负担。而在教育投资达到甚至超过4%的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这样的政策也会不被许多人所理解。

不过,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虽然在短期之内会对一些家庭构成经济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研究生自费是一种大势所趋。研究生全部纳入自费,并不需要全面被否定,仍然需要多个角度来解读。一者,研究生教育阶段并非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法理上,也不应该继续为研究生提供学费。二者,我国当下的研究生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完全的公费,并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研究潜能”。

名校校训范文第4篇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此时此刻,我与所有同学、校友一样,怀着一股感恩之情,感激栽培我们的老师,感激维系我们的学校。惭愧的是自己无多少业绩向母校汇报,也不知如何囊括我们历届校友对学校、对社会、对人生的种种心愿和追求。欣慰的是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人才辈出;加上这里毕竟孕育了我们少年时代的梦,留下了许多令人陶醉的回忆。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曾记得,创办之时的母校处处是一座座低矮潮湿的砖瓦房、一条条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校道路、一片片长满野草的荒地------如今,这一切全成了我们心中永久的记忆。现在的母校,正值青春年华,英姿勃发。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幢幢规划有致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宿舍大楼------。放眼校园,无处不是新蕾茗华、满园春*。真是二十载沧桑;二十载辉煌。我们这些被校友称为“大哥大、大姐大”的首届毕业生,是母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粤北名校的有力见证者,我们不得不为母校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变而发出由衷的感叹和敬意!

曾记得,昔日在“弘文励教,志存高远”校训的感召下,在老师勤教善教、甘为人梯、锐意进取精神的熏陶下,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在简陋的学习环境中,不畏艰难、严谨笃学、发奋努力、立志成才。多少时日,我们冒着严冬酷暑,在简陋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诲、接受人生的真知;在破旧的宿舍里书海遨游、苦练内功;在大树底下、在荒草坪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正是有了老师的辛勤教导和我们的努力、争气,从而开始铸就了母校“严谨笃学、立志成才”良好学风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保证了我们第一年高考的一炮打响,展现了我们一中人不畏强手、敢为人先、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母校的这些优良传统早已凝结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一中人精神,成为了所有一中人人生道路的有力支撑和母校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强大动力。如果说,我们今天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话,有着母校的功劳。我们这些已出社会的校友,现在重温母校的“弘文励教、志存高远”的良训,仍有回味无穷之余韵。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请大家珍惜友情,珍惜母校给予我们的那份荣耀与自豪吧!

名校校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训 校园文化 教育理念 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245-02

校训,原本是学校校长讲话中的关键词语,因为既有底蕴又有实效,同时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原则与培养目标,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与教育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内容。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校训为何是校园文化的灵魂?第一,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校训是精神文化凝练的重要表现形式,理所当然应该体现校园文化核心。第二,校训作为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校训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校训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于造就和培养人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成人高职成立于1956年,具有58年的办学实践经验,在工作中注重形成校本系列思想体系,加强软环境建设,2007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训,最终形成了“感恩、收获、自强、作为”的八字校训。它浓缩了我校校园文化内涵。

八个字总体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感恩、收获、自强体现了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的三个方面。感恩与收获结合体现德性与知性的统一,收获与作为的结合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自强与作为结合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感恩之心是人类重要情感之一,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人民,具有这样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收获体现为对知识能力的追求,是我们最根本的教学目标;自强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磨练得更加坚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作为体现了知行合一,在知情意统一基础上,具有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了人的发展,这样才是体现了教育目的。

1 “感恩”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养成,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更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没有任何借口》[1]中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人都是社会的人,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条件!’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会促进个体成员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工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教工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合理性需要,使教工与学生具有归属感。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明确了“以成人促成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理念”。由学校党政策划,由学生自己编撰的校刊《菁菁校园》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在中职教育迎评工作中汇成《菁菁校园》合订本一册。学生德育工作得到新尝试。

“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师长的教诲,没有社会的关爱,没有他人的照顾,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学校每年结合五、六月份相继而来的母亲节、父亲节,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征集优秀作品,刊发在校刊上。或组织感恩母亲节大型亲子活动,让每个孩子在母亲节这一天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感谢母亲给予生命,感谢母亲多年培养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教师不倦教诲。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工作才会有动力。常唱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驴之死”的典故,驴之大惑,驴之愤愤,僧人之叹息:“果真是一头蠢驴!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感谢周围的人给你带来的一切,一个人成长、事业的平台很重要。

“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作为全市人民共同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诚信、感恩、奉献、善良、责任……正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普通人内心那份道德坚守,构建起我们大家共同的价值观,构建起沈阳这座城市的价值观。将“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沈阳市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融入校风建设中。

2 “收获”体现为追求知识与获得能力的统一,这是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体现

学生的收获在于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师的收获关键在于处理自我与非我。“认识你自己[2]”这是刻在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世界性著名箴言,人类从苏格拉底时代开始了反思自己认识能力,才使人类理性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认识自己的重要前提是超越于自我,在超我的视野中认识自己才能避免认识障碍。《教育社会学》[3]讲,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由人组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

找到自我,首先,珍惜周围的人提供的平台。我校工作围绕教育教学,招生就业两条轴线进行,感谢组织安排,并珍惜每一次公开课的机会,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一线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管理的层面上,管理人员开动脑筋科学地制定劳动竞赛方案,在教学中通过评课、公开课及学生测评、管理人员测评等方式,以劳动竞赛方案为客观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客观地,公平、公正、公开地评价每位参与者的绩效成果,通过感恩意识的强化,职工更加爱岗敬业了,通过层层鉴定绩效考核责任书,实现了目标化管理。同时在学生中也涌现出一大批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召开学年度开学典礼及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及学生干部,形成了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从实施主体划分为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两者的统一体现在教学活动与校本研修中。为此我们以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与契机,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在2013-2014年由学科带头人主持了五项省市国家级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现代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使自身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的飞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学改革建立了自主学习模式,使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统一效果。

3 “自强”是华夏子孙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源动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中的这句名言,在书法家的作品中,在毕业生的赠言簿上,在普通家庭的客厅书房,在无数办公室的醒目处,这句名言总是以极高的频率出现。“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坎中。尽管我们学校办学的历史悠久,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多种原因也存在着办学硬件不足。自强自立,让我们这样的一所学校,不等,不靠,不要。学校采取联合办学,我方出场,对方出资金,通过修旧利废,借鸡生蛋的办法,修缮闲置房舍解决学生住校问题。大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也正是这种精神,在学校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师资紧缺。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或学校内部自我培训等方式解决师资不足问题。教职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设立教师岗位培训和管理制度。引入核心价值观: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新的学科领域,学校专兼职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解决高薪外聘的师资状况。

2013年初随着办学出资单位资源重组,我校培训任务加大,培训目标要求标准化、系列化、高端商务化。在困难面前,教职工思想意识、角色转变快,很快适应了主体工作的开展。屡次获得沈阳市“华晨杯”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我们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源动力。

4 “作为”是人的知行合一的过程,也是人的自我实现与奉献社会的统一,是教育理念的物化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社会学认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要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相处,融入社会中,又要回报社会。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成就未来。

有了感恩的源动力才会有收获。我校一中职毕业生求职,曲折之后偶然中得到了一人事部门的回复,“虽然你仅仅是一个中专生,但你有锲而不舍,勇于探索、进取的精神和才气,你让我想起了那些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庄稼。只要是成粒的,都是拼了命地吸收阳光、水分和肥料才长成了,吃起来特别地清香。我坚信在一所很普通的学校出来的人也不会比那些名校学生差。许多年前的我谋职,就像现在的你,老板没有嫌我学历低录用了我,而我带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并把这种感恩传递下去”。他被破格录用了,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企业中层干部。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公司首席技能带头人、省级数控大师工作室领创者王巍也是我们校优秀毕业生的代表。

我校能够在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生存发展,源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的办学理念。

5 结语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通过理念的创新、育人目标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促进学校不断的向前发展,通过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在实现学校发展的大目标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自强不息,弘扬校园文化之魂,同舟共济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春天里,再创职教辉煌!

参考文献

[1] 瑞芬博瑞.没有任何借口[M].任月园,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名校校训范文第6篇

为了便于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我们专门在沪上某“211”高校学子中进行了有关校园文化专题的走访问谈和问卷调查。在对涉及十个学院二年级以上学生的1500份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该校有98.6%的学生认为每所大学都应该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被问及校园文化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影响如何时,选择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占了94%。有95%的同学认为,一所大学有必要按照学校发展的整体定位和时展的要求及时提炼和设计符合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认为没有必要和无所谓的只占5%。这说明广大学子经过一段时期的大学生活,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方向都有着一定的理性认知。

在被问及在大学学习生活的岁月里,你认为哪些是本校校园的特色精神时(双项选择),99%的学生选择了“勤奋求实”(为该校校训),72%的学生选择了“合作精神”,68%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精神”;在被问及哪项校园文化是我校虽然存在但尚需大力培育发展的时,有52%的学生选择了“敢为人先”,有42%的学生选择了“创新精神”。由此可以看出,经过几年华理的生活,广大学生对该校以“勤奋求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一致认同,对该校中既已存在且较有特色的“合作精神”和“实践精神”也有深刻的感受。与此同此,对于“敢为人先”和“创新精神”等新时期必须具备的文化和精神要素,则表现出了亟待凝练提升并推而广之的热切期盼。对于这种期盼,无疑是校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点推进的方向。对于形成校园文化的关键性因素(多项选择),在被问及的学生中有50%的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办学理念,49%的学生选择了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3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的言传身教,21%的学生选择了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选择校园布局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占了9%。同时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同样不可或缺。

2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对策

鉴于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结合上述对沪上某高校学子对校园文化认知状况的调研,我们认为在校园文化培育的工作中,下述几大方面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

2.1校园文化一定要定位明确,层次清晰

所谓定位明确,就是一个学校必须及时提炼和弘扬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导向,这是团结凝聚学校师生员工、规范其行为并影响其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力量。其虽言简意赅,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因此一经制定,要马上将其作为学校的重大方针进行落实。所谓层次清晰,就是在校园文化培育的对象上,突出强化优势和培育劣势这两个层次,即对于学校的既有的优势校园文化,要倍加珍惜,如在上述各名校校训中所体现的那些要义,由于它们都是是几代学人不断努力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学校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以及校园的制度建设和器物建设落实到教、管、学、娱的工作实际中。一旦通过励精图治能够在良好氛围的营造中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并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并形成系列有效配套机制,那对一个大学的健康发展来讲无疑是决定性的。某种程度上来讲,近些年国内某些大学声誉的快速上升和个别大学声誉的逐年下降,很大程度上与上述两大培育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关联。

2.2在校园文化的培育中要强调几大教育平台的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就是:第一,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通过规范第一课堂建设,确保大量优秀教师能站到教学第一线。本次调研中有30%的学生选择“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形成校园文化有关键作用便是最好的证明。而作为发挥学生特长之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发挥学生首创精神的第二课堂,再加之本次调研中21%的学生得出的“第二课堂的系列活动”对形成校园文化影响最大的结论,则更加让我们看到了其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丰富知识方面有着第一课堂力所不及的巨大作用,因此必须要在校园文化的培育过程中加以重视。第二,强调校园内与校园外的有机结合,就是大学校园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姿态,吸收人类社会进步中一切文明成果,懂得兼取众长、以为己善的道理。同世界各国的大学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推动大学文化的进步,也推动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使大学不断获取发展的动力。第三,强调校园重大事件刺激(如国庆、校庆)与微观事件(关心关爱学生的方方面面,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处理上的结合。这些都是被证明了的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2.3培育校园文化一定要聚焦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共同推进

名校校训范文第7篇

受罗素、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教育思想的启迪,我将“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作为办学理念,盼望“教学更美好,课程更美好;接受过教育的人们因教育而变得更美好”。“本真、向善、唯美”成了这所新生学校的立校之魂。有了办学的灵魂,我系统设计了学校美好的教育框架。

一、价值引领———为有源头活水来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我通过开展“让我们重新开始”系列校本培训,“让我们的教育更美好”等教师沙龙、征集“天成学校员工宣言”“我的学校我建设”问卷调查、寻找“美好密码”活动,把“本真、向善、唯美”的学校精神融入到每一位天成人的血脉中。

二、制度规范———一枝一叶总关情

制度规范是将学校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与学校基本价值观高度融合的保障机制。本着人本、科学、动态、开放的原则,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制定了学校教学、教师发展、班级管理、评价等系列制度。一方面我注重在制度中融入人文理念,另一方面我注重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关怀”的“软”管理结合起来。此外,我还不断优化学校组织结构,在各部门下成立了多个管理组织,如课题管理组、教师俱乐部、精英培训组、家校协作组等,这些管理组的组长均由教师担任,教师可以既是这个组的组长,又是其他组的组员,真正实现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如此,学校的制度规范就不再是师生的绳索,而是师生的自我约束和共同契约。

三、课程建构———领异标新二月花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是学生通向美好未来的跑道。为了实现教学美好、课程美好,我大力推行“四生”(生本、生动、生活、生成)生命课堂和“五环”(确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实效训练、当堂反馈)实效课堂,开展激发内动力行动、学习习惯提升行动、脱困行动以及“记忆改变学习”行动等九大质量行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与发展,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我们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还逐渐构建起“走向美好”校本课程体系。独特的课程文化,激发天成学子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而幸福的体验。

四、活动开展———千树万树梨花开

美好文化不仅要在精神和制度层面勾画出一个理想框架,重要的是将价值观念通过活动,并最终通过师生的行为体现出来。为此我精心设计了12个月节日,1月女孩节、2月男孩节、3月礼仪节、4月读书节、5月科技节、6月英语节、7月实践节……每个节日都是一个“文化套餐”———有精心设计的活动、代表的颜色、意象及价值观。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多元化的学生社团。学校的社团分为四大类别:公共实践类、艺体类、学术类、科技类。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和多姿多彩的节日活动,将正直、善良、感恩、坚强、自信、包容等价值观和向往美好的情怀,点点滴滴渗入学生心田,成为学生终身最美好的回忆。

五、环境熏陶———细雨润物悄无声

对环境建设,我首先进行了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亲自设计了学校徽标,将蓝色作为标准色。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校园环境建设“123456工程”:确定“1”种风格:清雅;围绕“2”个主题:美好、温馨;营造“3”味校园:花香味、书香味、人情味;“4”是命名校园四栋建筑:至真、至善、至美、至正楼;“5”是设计校园五廊:书廊、诗廊、礼廊、乐廊、画廊;“6”是精心打造校园六景:校训石、香樟林、益清园、艺术星空、高山流水碑、文化墙。

名校校训范文第8篇

100多年前,张謇先生为其亲办的张氏小学亲题“勤逊”校训。

6年前,金西初中易址到张氏宗祠所在地,开始经营张謇这一文化资源,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新一代学士、绅士、勇士”的“三士” 办学2年前,原通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金西初中更名为张謇学校,由金沙镇筹资600万,易地重建。

理念。

1年前,张謇学校如期竣工,千名师生喜迁新居。

2小时前,张謇学校又非常荣幸地迎来了曹书记、高镇长一行,迎来了各位人大代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张謇学校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的莅临视察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金沙镇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直接领导和热情支持下,张謇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其中,“建特色校园,创特色品牌”是我们自始至终的不懈追求。在此,特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作一粗浅的汇报:

 一、将创特色品牌内化在师生意识中

    03年办《浪淘沙》校报,06年编成张绪武先生题写书名的《走近张謇》校本课程,07年向教育局申报以“勤逊”为主题的特色活动项目并获南通市表彰,08年向南通市申报并通过“勤逊——校园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十一五课题。同时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地方三老主讲乡土历史;师生的“古风伴我行” 、“勤逊大家谈”演讲比赛和“临摹张謇书法、诵读张謇诗歌”竞赛;教工的“我为学校创特升格献一计”金点子活动等,将创特升格内化到每一个师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行为中。

    二、将创特色品牌表现在环境建设中

本着“让每一堵墙都彰显特色”宗旨,在青砖黛瓦、明清风格、古风盎然的校园中不断融入古典和现代元素:“勤逊”校训、张謇家诫、“兴学记”一一可品;树君楼、同和堂、问天阁、毓秀馆、康宁苑处处有名;仁义礼智文化柱根根耐人寻味;领导视察次次暖人心怀;奖励荣誉个个掷地有声,师生活动场场精彩动人;

校园广播常常古韵十足;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一目了然,校园每一个角落都会成为一道可读可品的风景。

三、将创特色品牌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传承和创新特色文化的主要渠道,03年学校推出目标教学引领指标,06年制定有效教学实施细则,08拿出“一科一招”教学建议,09年倡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键式”教学模式。每一种指标和模式都能够将规范元素和特色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文化传承、有效有趣、创新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永远的关键词,教师勤辅导、学生勤练习;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学生在课堂中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教师在课堂中抛弃师道尊严的威风,与学生互为平等的主体。

四、将创特色品牌植根于品位提升中

学校始终注重通过提升教师品味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书香行走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高质量完成多篇管理札记、读书心得、课题论文;赴孔庙、忠孝园、张謇故居观光考察活动使每一位教工都得到了名胜文化、圣人哲思、自然灵性滋养;与能者结对的青蓝工程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学习名校、名师、名家的机会及互帮互学、互促互进的平台。

六度春秋,几多汗水,在金沙镇党委政府亲切关怀下、在教育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各位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的支持下,百年杏坛,硕果飘香。

一、我们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教育局组织的初中素质教育考评活动中,02年我校是全市44名(倒数第九);03年开始攀升;04年第33;05年第29;06年第22;07年第17;08年第13;近几年连续获得一次全市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优胜学校、三次全市进步显著学校。录取市中指令性计划的人数自从02年有了零的突破后,每年都能稳定在2人左右;今年,在生源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又有5人考上公费市中、12人考上西亭、79人考上普通高中。

二、我们的生源一年比一年多:

02年小学毕业生数569,我校初一入学数282;入学率占比仅达到50%;03年小学毕业生数520,初一入学比上升到58%;04年上升到63%;05年65%;06年开始出现城区就读的金西籍学生回流现象,入学率达到100%;07年98%;08年达到108%;今年乐观估计,又将突破100%。

三、我们的体育一年比一年强:

02年运动队为丙级队;03年为乙级队第一名;04年冲进甲级队;05年甲级队第11名;06年第8名;07年第4名;08年第4名;07、08、09三个年度,我们的特色项目学生航模队还连续获得通州市、南通市团体一等奖。

四、我们的校风一年比一年淳:

02年以来,我们先后获得 “南通市德育特色活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十余块铜牌。学校再也不见黄头发的二流子、欺侮人的二楞子;广大学生进出校门、井然有序;遇见师长、文明礼貌;爱心活动、争先恐后。

五、我们的后勤一年比一年规范:

(1)校舍不断扩大、变美:02年是十来亩地几幢房,外带几排旧危房,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03年中小学校成功易址,原成人校校舍整体划归我校,学校面积扩大到20亩以上;05年“六有工程”铺广场、建食堂;06年建张氏宗祠;07年建新校区,新楼面积达5200平方米以上;08年又以租代征操场用地16亩。学校面积扩大到将近40亩,学校现有建筑面积总计达到8000平方米。

(2)工作不断规范、评价不断变高:05年获“六有工程建设先进单位”;07年获“教育收费规范学校”、“通州市绿色学校”、“贯彻省《规范》先进学校”;08年又获“南通市绿色学校”。

六、我们的影响一年比一年大:

自从我们成功打出“张謇”牌之后,由于上级领导的精心构思、布局谋篇,全国青联、省教育厅、统计局的领导来过;前来参加全国第四届张謇学术研究会的海内外人士也慕名而来;南通市政协、致公党、通州市党政主要领导、我市及其邻近县市的研究者也纷至沓来。

目前,我校校风淳,教风好,学风正,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廉洁高效,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信赖,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安教乐教,凝聚力较强,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大家比先赶优,勤学肯钻。呈现一片良性发展的局面。

我们的前进途中,总是伴随着困难和曲折。但不管怎样,每每都有贵人相助、福星高照,每每都是逢凶化吉、柳暗花明:05年时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张绪武先生听到了我们的呐喊;06年我们面临撤并的时候,陈照煌书记说话了;07年我们的工程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苏宁书记伸出了温暖的大手;08年,我们的食堂、操场等二期工程可能会泡汤的时候,我们雪峰市长、培国局长又送来了教育现代化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