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张爱玲名言

张爱玲名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张爱玲名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1篇

她将淡蓝色的人生诉诸笔端,白纸上便浮现出无数凄婉的画面,而她又把这画面编织成了一个个断魂的梦。她写尽了旧上海人潮起潮落的感情,道尽了旧上海的苍凉与繁华。张爱玲,一个堪称文坛才女的人,在动荡的年代中书写着也演绎着动人的传奇。

任何一滴水的流动都给了她无限的遐想。她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拥有令世人惊叹的深邃思想。文字在她的笔下,拥有了更鲜活的生命;人生在她的笔下,显得愈发深刻。

张爱玲将她笔下的女子比作是没点灯的灯塔,没有了灯油,但仍巍巍高耸,仍旧是夜晚中无名的塔,虽因孤独而发出,但是她们都能在脆弱的时刻保持坚强。《十八春》中曼桢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候做出的事情都是为演戏而演戏。”而后来她不幸的遭遇以及她的选择都印证了“人生的脆弱可以用坚强掩盖,镇定地活下去”这句话。同样,《沉香屑》中的薇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她们都遭遇了人世沧桑、亲人的鄙夷或是爱情的打击,但即使是整座城池都倾倒了,她们最终也都坚强地擦干了泪向前走。她们可以开放得似外国女士头上的遮阳帽,即使在灼人的烈日底下,她们仍可以抬头仰视;但终究因时代的缘故,她们又不得不保守得像古代中国妇女的裹脚布,一寸一寸裹在那三寸小脚上,罩上拖地长裙。然而人生在她们看来,一直都是以活下去为目的,而这目的就是她们坚强的后盾!

张爱玲说:“太剧烈的快乐与太剧烈的悲哀是有相同之点的――同样地需要远离人群。”用这来解释她与胡兰成的婚姻是再好不过了。与胡兰成步入婚姻的殿堂,她从未在乎过世人的看法。她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快乐无关乎他人。而当后来与胡兰成离婚甚至于因胡兰成的缘故被判为“”时,她选择了独自承担这一切,选择了独居海外。她人生的写照时时都体现了人生的后盾是坚强。人生是无常的,人赤条条来到人世本无依靠,所以要学会坚强,自己的路自己一个人去走。

她似乎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她的笔下却又是活生生的他人的世界,她笔下的人物以及她的思想却深深地生活在他人的心中。

她把“传奇”放在我们的手上,“花朵”在一刹那间怒放。

点评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2篇

我也欣赏这句话,因为她说得坦白,不做作。其实很多人都想说,但没有张爱玲那个胆量。同时这句话也说得很实在,名出得早,利跟着来,一生风风光光,当然比无名小卒要精彩得多。如果名出得晚,虽然总比不出名要好,但毕竟是甘蔗已经啃到根部,甜则甜矣,无奈所剩无几何。尤其是现代某些行业,出名不早,则简直没有戏唱,例如模特、运动员、演员,晚了,就花枝凋零,风华不再,只能改行做别的。

最重要的还是人生光阴有限,少壮能几时?若不趁早扬名,则“年一过往,何可攀援?”(曹丕语)设想曹丕四十岁还没有当皇帝,历史上就没有魏文帝了;设想诸葛亮二十六岁还没有出山,三国的形势可能就大不一样,诸葛亮本人能否成为“万古云霄一羽毛”,恐怕也大可存疑;设想王弼二十四岁尚未注《老子》《周易》,恐怕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名列前几名的伟大哲学家了。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尤其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旧时,人若出名太晚,说不定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太公八十遇文王,古今两三千年毕竟也只有这一例啊。

但是张爱玲这句话可质疑的地方也很多。且不说出名早晚并非能由你自己说了算,更令人起疑的是,就算出名早了,就真那么好吗?且以张爱玲自己为例,她的《传奇》出版时声名鹊起,那时她还不到二十四岁,出名不可谓不早矣。但令人意外的是,张爱玲此后的岁月过得一点都不幸福。飘零异国,穷死他乡,身后遗体几天以后才被人发现。而最最令人遗憾的,是她在文学上似乎也江郎才尽,再没有出现过什么惊世的作品。说得刻薄一点,如果她在二十五岁就死掉,几乎丝毫不影响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张爱玲并不是一个孤例,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张爱玲总算是有成就的名家,更多的人是像流星一样,只是眨了一下眼就不见了。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真还大有人在,古之仲永,今之宁铂,皆令人慨叹不已。

还有,人出了名,好处固然不少,但坏处似乎也同样的多。第一条,是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雅一点说是“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俗一点说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第二条,是掌声多了,鲜花多了,常常生活在镁光灯下,如果定力不足,难免飘飘然,昏昏然,顾盼自雄,忘了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第三条,是开会多了,握手多了,电话多了,名片多了,从此失去了自我的空间,更无法潜下心来再读点书,加点油,充实一下自己。出名前就饱读诗书,志刚气足,像孔明那样,以后即使不再读书(这样的人反而会继续读书),也无大碍。如果出名之前准备做得不够,志大才疏,出名之后不再加油,其结果就免不了变成赵括或是马谡。第四条,即使纯粹从自我的角度看,出名太早也未见得是什么很好的事。一个人出名之后,往往变成公众人物,从此失去隐私,走在路上被人指指点点,好像很出风头,实则不胜其烦。尤其是演艺圈的明星,总免不了成为狗仔队的捕捉对象,叫你无所逃遁于天地之间,连跟异性搂抱一下也立刻成了绯闻。那种生活实在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叫“不堪忍受”。

有人会问,照你这么说来,人出名不早不好,早了也不好,那么到底如何是好?我的回答是:早一点出名或晚一点出名,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要出名就要出实名,即根底扎实的名,有真才实学的名,是实至名归的名,不能出虚名,出假名,出浮名(污名、恶名则不在此文讨论之内)。至于出名的早晚,就随缘吧,不必太急,甚至出不出名也都不必太在意。陶渊明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我想对年轻的朋友说,抓住少年时光,切实充实自己最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花总会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皆孔子语)千万不可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背叛自我,委屈自己,那就比不出名还要糟糕。

【选自唐翼明著《宁作我》中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3篇

因为“时不我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生存,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不少人倾向于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快速地去评价一个人、决断一件事。

凡事“欲速则不达”,先入为主最易误判,识人、断事最好静待观望,依据分析。

古有隐者,身染花香与书卷之气,外出访友,身未至,友闻其香而出门笑迎,闻香识人,这或许只是美丽的传说。

历史和现实中,更多的是识人不当误大事,断事不准留祸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管叔散布流言,说他想篡位,但后来历史证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王莽辅佐汉平帝,未篡汉时表现礼贤下士,天下人称莽功德者四十八万多人,但后来,他篡位为暴君;表面上装得呆头呆脑其实狡黠异常的安禄山,制造“安史之乱”,终结盛唐神话!

诸葛亮感叹:“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 布鲁诺面对视他为魔鬼的众人,只有求助时间:“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

《黑客帝国》告诉我们,通常每个人看到的对方乃至世界都是一种假象,只是有些太逼真,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分辨出真假。

诸葛亮以“三顾茅庐”的长时间观察,得遇真主刘备。才女张爱玲错爱汉奸胡兰成,“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来的她最终“萎谢”,一场倾城之恋,也是悲剧一场!

故赵括母亲当年劝阻:“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不是她比赵孝成王更高明,只是她长时间地观察赵括,将赵括与他的父亲赵奢进行比较,得出了赵括远不如赵奢的结论,才提出了中肯的告诫。周公吐哺、王莽篡汉,真伪邪正,短时难辨,日久方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盖棺论定,识人、断事,静待观望,依据分析、理性判断,是一种智慧,一种理性积淀。

人与事,眼见未必为实,耳听未必为真。人们看不到一些东西,就像看不到遥远的宇宙一样,由于表象的迷惑,或是有意的表现与隐藏,现实不乏反像与虚像,我们面对人与事,往往熟稔而陌生——熟稔是因为交往和接触的惯性经验,陌生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这个圈子以广远的视角来真正认识它,身在“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

东汉桓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生活之道,贵在识人;理智之处,在于断事。识人、断事如此重要,且不可用人不察,毁功一旦。

白居易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因此,识人、断事且不可一锤定音,而应静待、考察,否则,就会名马骈死槽枥,驽马尽粟一石,再现当代《马说》。

(指导教师:田小华)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4篇

大家早上好!

国庆期间,一张拍得有点模糊的照片,经社交平台传播后,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照片中,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身穿灰白色上衣的中年男子,紧紧抱住一位老人。照片的说明文字来自网友的记录:10月4号,在南京中山陵景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走着走着,说累了,于是,他身边的儿子一把抱起了老人,那姿势,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而怀里的老父亲,也像孩子一样笑呵呵地任由儿子抱在胸前。两人继续往前游览,网友就在那一瞬间,掏出手机按下了这张照片。尽管父子俩携手出游背后的故事不得而知,但是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儿时说过的一句话,“小时候爸爸抱着我,长大了,让我抱着你吧”。

“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反映中华民族孝文化的名言警句,诠释着传统美德的真谛。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敬老日。在重阳节尊老、敬老中传递温情,践行孝道,延伸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宣扬着责任意识、感恩道义和仁爱之情。

不过,敬老说来容易,但真想做到给老人传递温暖,却又很难!过去,每至重阳节,社区里组织的一系列敬老活动不过流于形式,在节日当天提供志愿服务如理发体检等反而像是在提醒着老人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让他们感到温暖。

在我看来,敬老的正确方式之一,便是常回家看看。越是临近垂暮之年,越是容易感到孤独,所以,节省下看一场电影或参加一次聚会的时间,时时拜访问候家中老人吧,或是通过电话问候,弥补老人心中的空虚。敬老的正确方式之二,是尊重老人们自己的选择,支持老人们自己的兴趣爱好,老人喜欢看书?陪他读书!老人喜欢下棋?陪他下棋!奶奶喜欢做饭?买菜!爷爷喜欢听戏?买收音机。尊重他们的时代和习惯,毕竟那是老人的心爱之物。敬老的正确方式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倾听和表达。不论现在还是今后,在老人眼中,你永远是孩子。向老人汇报自己的生活,倾听他们回忆往昔的故事,聆听他们的教诲等等都饱含温情。记得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写道:“永远是夕阳无限好,小辈也应当珍惜,自己往后站,不要急于长大。”这是张爱玲的敬老方式吧,又何尝不是老人们想要的敬老方式?

然而,重阳一年一度,来得快走得也快,对于老人们,“今又重阳”又会成为另一个365天的等待。敬老从重阳开始,是情感的归宿。老人们需要的是平时的点点滴滴,和风细雨般的关爱,而非节日“急风骤雨”的关照;敬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应当是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常态。

央视曾拍摄有这样一段公益广告,演绎了一个人的一生:先是在襁褓中,为父母所爱,后成长为翩翩少年、风华青年,接着步入社会,从为人子女到为人父母,从少年到中年最后到老年、到被子女和社会尊敬的夕阳老人。人一生的成长几乎都是变化在每一个瞬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被父母所养到被子女所敬的不断变化着的轮回过程,看来引人思考。其实,敬老也是这样一个轮回的过程,人们常说父母的今天就是儿女们的明天,敬老便是在敬自己。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5篇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如果你还不知道这句话,还以为杯具是装水的杯子,回帖的时候不懂得感慨“杯具啊”,你真的OUT了……

杯具经典语录:

1.男人是泥塑的杯具,经得起烤焰,才能拥有水做的女人。

2.不要迷恋锅,锅也只是个杯具。

3.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杯具太多了,但上帝是兼职推销的。

4.人生就是一碗内牛满面……少了……盛它的是杯具……多了……装它的是餐具……

5.――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杯具啊。―― 啊,原来我只是杯具啊?――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了啊。

杯具家族扫盲:

洗具=喜剧

餐具=惨剧

茶具=差距

桑心=伤心

内牛满面=泪流满面

在网上搜索“杯具”,词条解释称,“杯具”源于“悲剧”。其实原声词“悲剧”早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就已经在网上流行。“始作俑者”是易中天,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中如喜剧般逗引着人们的笑神经。资深论坛版主“侠客”对媒体透露称,“杯具”的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的图片,但句式模板则来自张爱玲。“张爱玲有句名言‘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我们最早看到的仿造版本就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杯具”具体出自哪位网友,已经难以考证。“人人都是杯具,只有把不开心的倒出去,开心的才能装进来”,“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在各大论坛的回复留言中,“杯具”也成为回复热词。

“杯具”的走红并不孤单,最后以“杯具”为核心,越来越多的谐音词诞生并风靡网络。如“洗具”等于“喜剧”,“餐具”等于“惨剧”,“茶具”等于“差距”,“桑心”等于“伤心”,“内牛满面”等于“泪流满面”等,“杯具”家族正在不断壮大,逐步超越曾红极一时的“贾君鹏家族”。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把它看成洗具(喜剧)”……在以“贾君鹏”为代表的“寂寞党”盛行后,“杯具派”迅速成为各大论坛的“主流”,大有赶超“寂寞党”之势。

你的杯具是哪个版本?

你今天“杯具”了吗?中国网友从来不缺创意,在网友们的集体智慧下,“杯具”一词就像WINDOWS系统一样,不断升级。从“人生是杯具”的1.0版,“人参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的11.0版,到最后的终极版,“杯具”中逐渐“泡”入了哲理。

日前,网友“猫扑第一杯具大师”总结出了《2009版网络第一杯具使用指南》,全方位立体式地网罗了杯具的各种版本,并收录了30条经典语录,为网友提供全面的使用范例。

杯具的发展史――

原版:人生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1.0版:人生是杯具。

2.0版: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3.0版: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4.0版: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5.0版: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餐具(惨剧)。

6.0版: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我们认为自己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杯具。而若你发现你没有跳进另一个杯具……那恭喜你……你掉下茶几了。

7.0版:人生就像一个透明的杯具,我们自知身在其中,偶尔和另一个杯具一见钟情,却出不去。

8.0版: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

9.0版:女人是水做的,为了迎合她们,男人注定成为一个个杯具。

10.0版:人生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

11.0版:人参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6篇

时装对女人意味着什么?是狂热、沉迷、说不出的痛快和偷偷的喜欢。逛街,几乎所有的女人都不能免俗。东买一件,西买一套,反正衣柜总是不够用。其实静下心来一算,收入的一大半花费在衣服上,而喜欢的周期越来越短;钱哗哗地流得越来越快;衣柜越塞越满;储藏柜里不忍心丢弃的“旧衣服”越来越多――良心发现的时候,我会斥责自己:再也不能买衣服了。事过境迁,我还是会清理出一大堆甚至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趁着清洁工到来前,偷偷摸摸的扔出门外――其实我赚钱很不容易,有钱买什么不好?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我就可怜自己为了生存而营造役役,可做着吃力还不讨好的活儿时,上街买衣服却是我最好的安慰和忍耐的源泉。

曾有人说,穿过的衣服,仿佛吸纳了主人的灵魂,是他的性格或是形象的一部分,不可分离。在我,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像我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连明天变成什么样都不可预知,我只能在同样变幻万千的时装中得到慰籍。张爱玲有一句名言,成名早可以充分享受名气带来的快乐。不出息的我认为,趁着年轻赶快穿漂亮的衣服,当衣服开始欺负你的脸色和身材的时候,为时晚矣。

我喜欢旧时代的服装风格,如维多利亚时期的裙子,精细地镶着精致的手织花边,没有一件衣服是雷同的,那时,一个好的裁缝也是一个称职的时装设计师。还有我们的旗袍,将人体的残条构勒得恰到好处,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连滚边的粗细和配色都是大有讲究,配上精致的首饰,优雅婉约地款款而行,加上漂亮柔和的毛衣,或是剪裁合体的西装,旗袍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合中外服装的优点,像是天鹅绒的底色,衬托出最美的宝石。

现代服装缺少的就是这份优雅,我们选择了舒适和随意,不可避免地要丢弃一些精致和婉约。再说,现代化的生产也不允许这种没有效率一味唯美的情绪。我们有的是夸张甚至变形,求新求怪,有一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蛮劲,大刀阔斧地增大裤管,肆无忌惮地垫高鞋跟,厚颜地露和不失时机地透。我自以为并非一个怀旧的人,但还得觉得超越人体自身线条的另类风格衣服,适合在时装展示会上――毕竟具有很好的观赏性,但普通人不加选择地披挂上街,则似乎带着一种逆反的情绪。我则喜欢将一点夸张的设计很好地融合在传统的一衣一裙一裤之中,说到底,人不是衣服的奴隶和思潮的载体。我爱时装,也只是想好好地穿衣服,穿出自己的品味和经典,将衣服与自己融为一体,作为自我气质的延伸。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7篇

2013年3月的伦敦国际时装周的压轴大戏将是一次为期三天的“奢侈品儿童时装周”。在那三天当中,会有一系列围绕“高端儿童时尚”的时装表演、展览、讲座和活动纷纷登场。这次儿童国际时装周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只对媒体开放,从顶级品牌的儿童品牌线解读最新的2013年秋冬儿童服饰趋势;第二部分对公众售票,为英国贫困儿童筹款。要说老外做事就是周道,一方面奢侈,一方面慈善,让人无话可说。而就在我们还在因为资源短缺而为争取多一个生育指标而犯难的时候,在大洋彼岸,人们已经开始在这些足金儿童身上寻找“救国商机”。

那些对于“品牌文化和历史”一贯引以为傲的大牌们,自然希望尽早在这些十几、二十年后的“金主儿”们心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像那句“名言”说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也像张爱玲的名言“成名要趁早”。早到不足十岁的娃娃眼里去!所以,品牌们啊,你们的营销策略一定要懂得童语的重要!细想想,这到底是一场针对未来金主的“早教”争夺战,还是奢侈品销量下滑期的一种“曲线救国”?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奢侈品品牌的童装设计中看得出:对于高端儿童时尚这件事,他们是认真的。继Dior、Armani、D&G、Burburry、Ralf Laurent、Marc Jacobs等品牌之后,更多国际品牌加入了童装行列。Fendi首次开卖童装,Celine酝酿出一条童装线,Versace也首度推出其高级童装系列“Young Versace”,目标群体为新生婴孩至12岁男女儿童。

这些大牌童装有着明显的“成人”调调:Paul Smith的碎花衬衫、Burberry Children的大衣,几乎都是缩小版的T台成衣。Stella McCartney的设计虽延续一贯的简约实穿风,仍强调颜色的混搭和靴子的运用。小朋友穿上身,避不开一股“成熟”味。市场是硬道理,这我们都知道。为了市场的成熟,让孩子们成熟也未尝不可。不过到底有多硬呢?硬的过童年吗?或许答案是肯定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全面的社会问题。在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中,作者曾忧心于“儿童”的服装随着儿童概念的减弱而杳无踪影。他认为,印刷术带来了信息获得的门槛,儿童没有阅读能力,无法获得这些信息,这就给了成年人保留秘密的权利,同时也产生了童年的概念。成年人可以教导和控制儿童学习的进度和了解世界的步骤。而电视(以及现在的互联网)的诞生完全打破了这个门槛,儿童可以自由地从电视上获得成人的信息,并加以模仿。这使得童年的概念在弱化,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儿童服装的消失和儿童用语的成人化。然而,童年真的就是一些由讯息,或者干脆由市场描摹勾画出来的橡皮泥吗?或许也不尽然。在这些奢侈童装的背后,那些关于童年的定义或许正在提示一个老旧的命题作文:我们,这个有喜好有憎恶的我们,那些从小就有的偏执究竟由何而生?当真一个天天穿着Armani套装的妈妈就不能生下一个真心只喜欢穿Young Versace的女儿吗?

张爱玲名言范文第8篇

鲁豫说:“我和他十三岁相识,十八岁相恋,二十一岁分开。九年后,我们又重逢。终于,明白了什么都未曾改变。”这位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之所以笑得那么灿烂,是因为她手心里攥着一份失而复得的幸福。

她那个青梅竹马的朱雷,在时间变了,年龄交了,婚姻变了,心却还在原地等她。这何尝不叫人欣喜?相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重修旧好,难度系数就更大了。可他们还能回到从前,结婚七年有余,日子依然滋润。可见,这样的回头草,才是真命草。

千万别被“好马不吃回头草”所误导,那是身后没有想吃的草。可别忘了,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就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试想,没人叫你,也无人拉你,为何你要回头呢?难道身后有磁场?没错,所谓异性相吸,两情相悦,前提就是磁场。新欢也好,旧爱也罢,茫茫人海,真正有电流的男女是不多的。张爱玲说“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个赶上,就是电流接通了。所以你不回头都不行。

要不,拥挤的公交车上,男男女女手挨手脚碰脚的,为何都擦肩而过了呢?

张柏芝与谢霆锋邂逅《无极》,立刻旧情复燃,过去情路上的兜兜转转都不在话下,关键是这次谢霆锋爱张柏芝的宣言是“拿命来搏”,张柏芝也说“死也要保护他”,还有什么比“生死契约”更大的磁场吗?所以,一朝分手,并不等于缘分尽了,往往好戏还在后头。

有一首歌就叫《回头草》,可歌里一个唱“我会选择往前走”,一个唱“我选择为你停留”,这样不合拍的局面,是当时分开时总有一个破坏了回旋的气场,不是把话说死了,就是把事做绝了。想想,一轮圆月掰成两半,却还在上面补一脚,那是万劫不复的举动啊,当时确实痛快,可事后,又想鸳梦重温,已是覆水难收。梁咏琪和郑伊健算是一例,梁试图用多种方法与郑冰释前嫌,可郑铁了心不买回程票,一段七年的感情就此划上句号。前不久他们一同出席上海跨年晚会,如此狭路相逢,却互不招呼终成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