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义词对比

反义词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反义词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论语》 反义词 修辞

《论语》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伟大著作,对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展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它对汉语和汉语词汇的影响是其它典籍无法望其项背的,它的语料价值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论语》的篇幅不长,只有两万字多一点,但反义词的使用相当的突出,全书单音节反义词111对,按照比例在先秦著作中是相当高的。

作为语录体的《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散骈结合,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反义词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修辞作用。何九盈、蒋绍愚二位先生说:“在古汉语中,特别是上古汉语中,一对反义词经常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或一起出现于单句,或分别出现于复句而词性总是相同,语法地位也常常相同,它们在句子中造成了很好的修辞效果。”①

《论语》中反义词在修辞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语义表达、构词和修辞格运用这三方面。

一、语义表达方面

1.表示矛盾对立

反义词在表意方面最突出的作用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引导人们在事物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论语》反义词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明显。例如: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述而・第七)

(2)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泰伯第八)

(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颜渊第十二)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四)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微子第十八)

(6)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第十五)

“用”时“行”,“舍”时“藏”,这是智;天下“有”道时“见”,无道时“隐”,这也是智;“爱”的时候想他“生”,“恶”的时候想他“死”,又想他生又想他死,这是“惑”,也就是“不智”;“喻于利”是“小人”,“求诸人”也是“小人”,当然要做“君子”,要“喻于义”,要“求诸己”。“不可谏”的“往者”当然要放下,要面对“来者”才有意义。《论语》通过反义词揭示了对立矛盾情况下的两种相反行为的优劣,使人们能作出正确的取舍。

2.表示统一性

事物存在矛盾对立的同时,还存在同一性,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对立性可以变成同一性。《论语》中反义词的运用表现了事物的这种关系,引导人们在矛盾对立的事物中注意其相同点,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1)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泰伯第八)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泰伯第八)

(3)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第二)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四)

(5)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第十五)

上面例句中,“有”和“无”,“虚”和“实”虽然是矛盾对立的,但在修养极高的“吾友”身上却可以做到相“若”,也就是无大差别。“贫贱”和“富贵”也是相反的情况,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国家“有道”时“贫贱”和“无道”时“富贵”都是可耻的。对待父母,不管“生”时“死”时,正确的做法就是都要符合礼。“好人”和“恶人”两种相反的行为在“仁人”身上得到统一。大家都“恶”和大家都“好”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去“察”清楚再下结论。《论语》善于引导人们看到矛盾事物中的相同之处,这相同之处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3.表示浑括

“浑括”乃“全”义,反义词表浑括就是使用成双成对的反义词以表示事物的整体性,即用代表事物对立双方的反义词概括整体事物,从而使词语既高度概括又不失具体。如: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第九)

(2)“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微子第十八)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第一)

上面例句中,“进退”用来代表接待宾客的工作。“昼夜”中的昼指白天,“昼夜”表示一整天。“长幼”中“长”指长辈,“幼”指晚辈,“长幼”概括了长晚辈之间的关系,乃五伦关系之一,后多用“父子”“兄弟”代表这一伦。“君臣”也用来概括上下级关系,乃五伦之首。“出―入”概括了人所处的所有场合,表示所有场合都要做到“孝悌”。

二、构词方面

单音节的反义词经常连用,时间久了,就会凝固成一个反义复合词。《论语》处在单音节词为主的时期,但也开始出现了单音节词形成反义复合词的例子。如:

(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张第十九)

“出入”由原来的表示进出义的两个反义词“出”“入”构成复合词后,产生了新的意义,表示“不相符,有差别”之义。

(2)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尧曰第二十)

“出纳”单独“出”为“拿出”义,“纳”为“纳入”义,两个反义词构成偏义复词,表示“拿出去”。

《论语》中的反义词在后世构成复词的有:往―来,动―静,得―失,举―措(错),上―下等。

三、修辞方面

1.在对偶中使用反义词

对偶修辞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按照意义关系对偶可分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其中反对就是使用反义词使对偶的两句内容对立而形成反照。《论语》中的这种对偶句,形式整齐匀称,反义词在互相对应的位置上,节律分明,音节和谐,极富表现力和语言美。如: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学而第一)

(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卫灵公第十五)

(3)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第十七)

(4)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第十七)

(5)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第十六)

2.在对比中使用反义词

对比修辞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相互对照。《论语》在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

(1)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宪问第十四)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第十三)

(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

(5)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宪问第十四)

(6)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第十四)

对比修辞中使用反义词,由反义词造成意义的强烈对比,使事物的差异性更加突出。

3.在排比中使用反义词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论语》中的排比句中多有使用反义词:

(1)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泰伯第八)

(2)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第七)

(3)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第二)

(4)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阳货第十七)

(5)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尧曰第二十)

排比中使用反义词,气势磅礴,有一气呵成之感,其中的反义词交叉对举,表明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使是非显豁,态度鲜明,语言清楚明朗,极具说服力。

反义词在《论语》表意、构词、修辞格等方面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深刻、生动,体现了反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汉语中都富有表现力的一面。

注释:

①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出版社,1980:80.

参考文献:

[1]饶尚宽.先秦单音节反义词简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8).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反义词;不平衡性;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64-03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①如:生――死;有――无;黑――白;大――小;等等。“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②并列举了“开”的三个义项各自的反义词:花开――花谢;开门――关门;开口――闭口。这些错综复杂的反义关系,不仅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了许多困难,即使是中国人学习起来也并非易事。不仅如此,“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③反义词的这种不平衡现象又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想使外国人学好现代汉语的反义词,掌握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从而更好地运用现代汉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词汇输入

所谓词汇输入,就是指学生(指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学生,下同)通过阅读、听说等方式,认知、掌握汉语词汇,而学生阅读的最权威材料就是《中国汉语考试水平大纲》。

《中国汉语考试水平大纲》是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编制的,该大纲所收录的词汇共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各级词汇的数量分别是: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022个,丁级词3569个,四个等级的词汇共计8822个。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这四个等级的词汇中,存在着许多的反义词。在这一对对的反义词中,有的义反双方是属于同一级别的,比如“近――远”同属于甲级,“谦虚――自满”同属于丙级,这无疑给学习者提供了方便。但是,同属于一个级别的义反双方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义反双方属于不同的词汇等级,比如“热情――冷淡”,“热情”属于甲级,而“冷淡”属于丁级;又如“悲观――乐观”,“悲观”属于丙级,而“乐观”属于乙级。再如“认真――草率”,“认真”属于甲级,而“草率”属于丁级。

大纲中的词汇级别是根据词汇的难易程度以及使用频率来划分的,一般情况下,学生通过大纲来学习汉语词汇,也是先从简单的甲级词汇开始学习,慢慢过渡到难度较大的丁级词汇,并且先学的、简单的词汇往往都是常用的、反复说的,而后面的往往是难度大且不太常用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反义词带来了困难。

在这里,我们无意于指责《中国汉语考试水平大纲》,这个大纲还是科学的,有指导意义的,是不应该改动编排顺序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在该大纲的词汇表里增加词汇相对应的反义关系词,并且标注上该词所属的词汇等级,这样,学生在接触生词时就能获得一个简捷而科学的词汇输入,从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反义词。

二、加强词汇输出

所谓词汇输出,就是指学生对汉语词汇的正确运用。输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输出。所以词汇的输出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输出”并非掌握之后真正意义上用于交际的“输出”,而是教学之后鼓励学生尝试着体会与使用词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练习”。设计练习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填空、选择、替换等。

填空法可以是单独列出词语要求写出与之对应的反义词,也可以放入句子中作出填补。

选择法可以列出多个条件选项,这些选项可以是同义词,也可以是同语素词,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干扰,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最佳的反义关系词语。

替换法就是给出一个句子,句子中要求替换的词语或者是同义词或者是反义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反义关系。

三、讲究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现代汉语反义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成对教学

在讲授词语时,除了对该词语进行一般意义的讲解以外,还要指出该词语相应的反义词。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义反双方成对出现,把一个个孤立的词义记忆变得生动起来,方便直接记忆,甚至可以跳过显性语言知识直接进入学习者的潜意识中,做到当出现组合的一方的同时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出对应的反义关系词。

2.英汉对比

不同的语言尽管在语言的表达方法、表达习惯上会有差异,但对于大多数单个的词语来说,是可以采取对比记忆的。又由于英语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比较大,所以用英汉对比这个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比如反义组合“黑――白”,我们可以通过英语的“black――white”来进行对比性记忆。又如反义组合“灵活――迟钝”,我们可以通过英语的“nimble――slow”来进行对比性记忆。再如反义组合“恶毒――善良”,我们可以通过英语的“vicious――kind-hearted”来进行对比性记忆。

3.语境教学

把孤立的反义关系组合放入语境当中,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比如“麦克虽然喜欢新自行车,但他还是买了一辆旧的”;又如“李强是个快乐的人,一点忧愁都没有”。

4.类推策略

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从习得经验中进行类推。比如当学生掌握了“上面――下面”这个反义关系组合之后,就可以进行类推:比如当他们看到“外面”时便可以类推出对应的反义词“里面”。这样的类推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这个类推策略有时候也会给学生学习词语带来一些干扰,这也是反义词义反双方不平衡性造成的影响。如前面所举的反义关系“上面――下面”,以此类推,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推出“上来――下来”这样不够准确的反义组合来,“上来”对应的反义词应该是“下去”。因此,类推策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另外一方面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不能无限地滥用类推策略。

四、突出教学宗旨

虽然现代汉语反义关系具有不平衡性,但是我们依然很有必要设定最佳反义组合,也就是要设定那些最为匹配的最经常搭配出现的反义关系组合,这就是我们的教学宗旨所在。

事实上,不论是反义关系组合的输入与输出,还是反义关系组合学习的教学过程,我们都应当以最佳反义组合为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构成最佳反义组合的几个要素:

1.建立在基本意义之上的反义关系组合

词语的释义往往不是只有一个,我们把那些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意义称为基本意义,把由这个基本意义转化、引申而来的意义称为引申意义。一般而言,如果义反双方在构成反义关系时使用的是该词的基本意义,我们认为这样的反义组合就是最佳反义组合。例如:

矮小――高大 正确――错误 简单――复杂 收入――支出

2.语法功能最为接近的反义关系组合

词语是供人们使用的,它必须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因而具有其相应的语法功能。我们认为,那些义反双方在句子中能够被相互替换的,也就是说它们两者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一致或者十分接近的,那么这样的反义组合就是最佳反义组合。判断义反双方是否构成最佳反义组合的方法就是替换法。例如:

正点――晚点,误点

“正点”的反义关系词可以是“晚点”,也可以是“误点”,那究竟哪一个才是它的最佳反义关系词呢,我们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入句子中进行考察。

太好了,飞机将正点到达!

很遗憾,飞机将晚点到达!

很抱歉,飞机将误点到达!

很明显,“正点”自然和“晚点”搭配得更为和谐,事实上从使用频率上也是这样的。

3.音节与组合方式一致的反义关系组合

一般情况下,构成反义关系的双方在音节数量上以及组合方式上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最佳的反义关系组合,在音节数量上以及组合方式上是应该完全一致的。所谓“最佳”,也就是最为恰当、最为相互对称的。例如:

优势――劣势 寻常――异常 守信――失信 进化――退化 细心――粗心

以上这些词语都有相同的构成语素,在组合方式上是一致的。

沉甸甸――轻飘飘 香喷喷――臭烘烘 黑漆漆――白茫茫

吵吵嚷嚷――冷冷清清 急急忙忙――慢慢腾腾 端端正正――歪歪斜斜

以上这些词语在音节数量和组合方式上表现出一致性。

4.词语风格一致的反义关系组合

汉语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相同的意思,诸多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往往在风格上表现出不一致。我们经常说“风格即人”,事实上不同的群体或者不同的个体在使用词语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我们把词语这样的“不同表达”称为“词语风格”。我们在设定最佳反义关系组合的时候往往也要把词语风格的一致性 作为一个重要标准。例如:

慷慨――吝啬,抠门儿

“吝啬”和“抠门儿”都表示小气,不过“抠门儿”属于方言词语,而“吝啬”和“慷慨”都属于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因此“慷慨”和“吝啬”构成最佳反义关系组合。

黑――白,皑

“皑”表示“洁白的样子,多用于形容雪霜”,但是“皑”是书面语,因此“黑”的最佳反义关系应该是“白”。

5.搭配频率最高的反义关系组合

以上提到的关于构成最佳反义组合的四点要素并非独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即便这样,有时也还是会出现符合以上几点的多个对应关系,而最佳反义关系组合只能是一个,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进行判断呢?我们认为,判断的标准就是搭配频率,那些搭配频率最高的反义关系组合就是最佳反义关系组合。

当然,有时候也不排除有的反义关系组合并不符合以上几点要素,但它们的搭配频率却是最高的,那么所有构成最佳反义组合的要素原则都要服从于搭配频率最高的要素原则,这便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约定俗成”。

五、运用补偿机制

掌握汉语反义关系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准确地运用,而最理想的目标是在运用反义关系的词语时能够使用那些最佳的反义关系组合。但是母语非汉语的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在表达相反的意义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我们设定了运用补偿机制,简言之,就是想要表达与某词相反的意义时,就在该词的前面加否定词“不”或者“非”。相信这个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外国学生,即使是讲汉语的人也经常会运用到这个补偿机制。例如:

得当――不当,不得当

合法――非法,不合法

顾及――不顾,不顾及

注 释:

①②③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9,251,252.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叶蜚生,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商务印书馆,2005.

〔4〕宋晖.单音节反义形容词不对称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4.

〔5〕郭怡颖.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反义形容词不均衡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3篇

1、高明的反义词 :低劣、低俗、拙劣、庸俗、低能。高明,指秉性高亢明爽;高超明智;富贵、势位高的人。见《尸子》卷上:“天高明,然后能烛临万物。

2、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如:真——假,动——静,拥护——反对。这类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立位置的词。如:黑——白,高山——平地。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

(来源:文章屋网 )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史记 “连文” 反义词

《史记》是西汉时期重要的典籍,是汉代文学语言的典范。《史记》成书处于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它在古汉语研究及汉语发展演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连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言显示格式,也是判定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重要方法。要更确切、更全面地判定、研究《史记》反义词,除“连文”之外,还需要其他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连文”的界定及其类型

关于“连文”,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及看法,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连文”是两个同义词或者同义语素的连用,即所谓的“同义连文”。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清代学者王念孙、顾炎武等训释学者。王念孙《读书杂志·卷七》:“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这里的“连语”就是“连文”,王念孙认为连用的上下两字必须同义。后来很多学者都沿用了这种观点,如陈启英在《古代汉语连文浅说》中指出:“连文,就是同义复词,即两个同义或近义词素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如今之‘道路’‘掌握’‘缓慢’等。”宋薇笳在《连文、连类而及与连类并称》中提到:“实际上连文与同义复音词指的是一种语言现象。它们都是由两个同义词并列,由一个词的意义连及另一个词的意义。”还有不少学者在探讨具体问题时也采用了这种观点,如叶桂郴在《语文版寻瑕》中对《古代汉语》中“莫大”“向化”两条训释提出了新的训解,认为二者应为“同义连文”。朱雷在《韦昭注词义歧误考订》中对韦注讹误之处进行了归纳,其中提出了“不明连文”,这里的“连文”也是指“同义连文”。另一种观点认为“连文”是几种成分的连缀使用,根据这几个成分意义上的关系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和模式。如杨琳《论连文求义法》:“‘连文’一是指一句话中连在一起的几个语素;二是指一段文章中连在一起的两句话或两件事。”随后他又重点分析了同义连文现象。可见,杨琳对“连文”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同义连文”只是“连文”中一个小的类别。张其昀《对文证义与连文证义及其在中的运用》又对“连文”类别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划分,认为“连文”包括两个同义词连用和两个类义词连用两种情况。周复刚《论训诂类比法》中对连文的定义及分类模式有了更为详细的论述:“连文,指文句中同类词语的连缀使用,包括同义连文、类义连文、反义连文三种主要模式”。

结合《史记》语言显示格式的具体情况及我们利用“连文”进行反义词判定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更为合理。“连文”强调的是词语使用时的不间断性,只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类词语接连使用就可以称其为“连文”,只是根据连用词语的意义又可以具体划分为“同义连缀使用、类义连缀使用、反义连缀使用”三种不同类型。这样看来,第一种观点只强调了同义连缀使用的情况,显然有些偏狭。此外,“连文”强调的是“同类”词语连缀使用,我们认为“同类”一方面是指连缀使用的两个成分必须有共同的意义或概念范畴,另一方面是指连缀使用的两个成分如果是词的话则必须词性相同,或者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这两点也是我们判定同义词和反义词的重要前提。连文主要有三种类型模式:一是“同义连文”,指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连缀使用于同一语句的情况;二是“类义连文”,指意义上相类或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连缀使用于同一语句的情况;三是“反义连文”,指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连缀使用于同一语句的情况。就判定反义词的依据而言,我们主要依据的是“反义连文”,但在实际运用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做出讨论。

二、依“连文”判定《史记》反义词遇到的几个问题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在进行《史记》反义词判定时依据的是“反义连文”,但在实际判定过程中人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属于“反义连文”,哪些属于“同义连文”,哪些属于“类义连文”。这就造成反义词与同义词难以区分、反义词与类义词不易划分、词组与反义相成词界限模糊等问题。

(一)反义词与同义词难以区分

我们知道,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为前提,“反”和“同”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同义词当中完全等义的词很少,互为同义词的几个成员之间大多有着细微的差别,而这些差别有些是相对立的,这就增加了区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难度。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等论著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转化及交叉做出了讨论,这些都是支撑我们区别《史记》反义词与同义词的重要理论依据。《史记》中“连文”显示格式很多,是判定反义词的有利依据,但有些词的连缀使用也增加了判定反义词的难度。

1.有些“连文”是“同义连文”,而有人把它当作“反义连文”,把互为同义词的两个词判定为反义词。如:

(1)号—泣: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晋世家第九)

“号”,《说文解字》:“号,痛声也。”《颜氏家训·礼》:“以哭有言者为号。”“号”指哭而有言,既有声又有泪。“泣”,《说文解字》:“无声出涕者曰泣。从水立声。”从“有声”和“无声”来看,两者确实构成反义关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判定它们互为反义词。二者都表示“哭”,只是哭的方式、强烈程度不同。同义词在“大同”中也会表现出“小异”来,而这些“小异”有时表现为相反或相对。我们认为“号”和“泣”就属于这种情况,“有声”和“无声”两个相反的义素只是“大同”中的“小异”,不能因此就判定二者为反义词,实际上二者属于同义词在情态、风格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有人把二者归为反义词,是不合理的。

《史记》中表示“哭”的词除了上文所举外,还有“哭—泣,啼—泣,涕—泣”的连缀使用,这些词在哭的方式和强烈程度上也有相反或相对的语义成分,但我们还是把它们看作是“同义连文”,而不是“反义连文”。

2.有些词的连缀使用,有人把它们归为“同义连文”,有人认为是“反义连文”,其实这种“连文”并不像上文所举的“号”和“泣”一样,它们的对立就是所指事物的对立,而不是风格或者情态上的相反或相对。所以,把这类词归为“反义连文”比较稳妥。再者,为了更深入细致地研究《史记》反义词,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反义连文”,以此判定它们为反义词,从而更全面地展示《史记》的语言特点。如:

(2)鳏—寡、孤—独: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孝文本纪第十)

“鳏—寡”:“鳏”指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寡”指成年丧夫者,二者在男女性别上相对立。“孤—独”:“孤”指幼年丧父者或父母双亡者,“独”指老而无子孙者,二者在“幼”“老”年龄上相对立。这些词处于“连文”当中,它们有着共同的上位义,但在进行具体的义素分析时又能分解出相反或相对的语义成分来,为了更全面细致地研究《史记》反义词,我们认为可以把它们归为反义词。

(二)反义词与类义词不易区别

类义词是指表示同一范畴或概念的词,互为类义词的几个词处于同一语义场,这是狭义上的概念,而“广义的类义词指属于同一语义场,表示同类概念的所有的词,包括上下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狭义的类义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类义词和反义词有交叉的成分,有些类义词是反义词,有些不是反义词,但反义词表示的事物一般是属于同一类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史记》“连文”当中有些是同类词语的连缀使用,属于“类义连文”而不是“反义连文”,只是同类词语所表示的事物含有相对的语义成分,因此我们在运用“连文”进行《史记》反义词判定时要注意区分。如:

(3)草—木: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五帝本纪第一)

“草”指草本植物,“木”指木本植物,二者都表示植物类,是类义词而不是反义词,有人把这一组词归为反义词,有些欠妥。再如:

(4)黑—白: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秦始皇本纪第六)

“黑”“白”一般被认为是颜色语义场中的类义词,但由于它们所表示的颜色有着强烈的对比度,也经常被看作反义词。这里我们判定为反义词,“黑”“白”分别表示“善”“恶”。

(三)词组与反义相成词界限模糊

“连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连缀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两个成分的意义有时会进一步融合而产生新的意义,那么这两个成分所属的语法单位就由原来的词变为语素,从而产生一个合成词,这就给我们判定反义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要注意区分互为反义词的两个词构成的词组和由两个反义语素构成的反义相成词。对于词和词组划分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少学者就这一问题作出过专门讨论。就《史记》反义词组和反义相成词来说,只要所形成的新的成分不是两个原有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产生了新的意义,就可以认为是词,反之则是词组。《史记》当中的“连文”一方面可以促使两个词构成反义词,形成一个词组,同时也可以使两个反义语素的意义进一步融合形成反义相成词。如:

(5)浮沉: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沉,而见谓谄巧。(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例(5)中的“浮沉”并不是“浮”与“沉”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指世俗变化。

(6)袁盎病免居家,与闾里浮沉,相随行,斗鸡走狗。(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这里“浮沉”指随波逐流,可见都产生了新义。

(7)非是:太子迁谋曰:“汉使即逮王,王令人衣卫士衣,持戟居庭中,王旁有非是,则刺杀之。(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非是”并不是指“错”与“对”,而是指紧急情况。

(8)雌雄: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项羽本纪第七)

“雌雄”也不是指“母鸟”和“公鸟”,而是指高下,胜负,形成反义相成词,产生了新义。我们在利用“连文”判定反义词的时候要注意二者的区分。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利用“连文”进行《史记》反义词判定还存在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因此,还需借助其他的方法加以判定。在上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判定反义词最主要的还是看二者意义上是否相反或相对,而分析词的意义,我们运用的主要是义素分析法。利用这一方法找出相反或相对的义素,并结合语境综合考虑二者是否为反义词。因此,除了“连文”之外,还需运用其他的方法综合判定《史记》反义词。

三、《史记》反义词的其他判定方法

“连文”是判定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方法。除“连文”之外,还有义素分析法、利用语言显示格式、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的注解及语境等多种方法。我们在进行《史记》反义词判定时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以保证《史记》反义词判定的准确性。

(一)根据义素分析法来判定

义素分析是从义位的角度对词义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属于语义学的范畴,词汇学借鉴这种方法来分析词义也是一大进步,不少学者也运用这种方法来界定反义词,使反义词的研究更深入。蒋绍愚先生比较赞同这种方法,他指出:“A、B两个词如果中心义素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A、B两词不同的义素,或是互补,或是极性对立,或是反向,那么,A、B两词是反义词,否则就不是。”这也是我们判定《史记》反义词的一种有效方法。如:

(9)于是外攘夷狄,内兴功业。(平淮书第八)

(10)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鲁周公世家)

(11)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殷本纪第三)

“外”指对国外,“内”指对国内,它们的共同上位义都是指“国家”,但在方向义素上相对立。“外”指国外,“内”指国内,二者中心义素相同,区别性义素不同,构成反向对立。“偃”指伏倒,“起”指立起,二者共同的上位义是“行为姿态”,区别性义素在“倒下”和“起立”上,二者为互补对立。“殛”指杀戮,“赦”指赦免,二者共同的上位义是“对待罪犯的态度”,区别性义素在“杀戮”和“赦免”上,构成互补对立。

义素分析法有自身的局限性,即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蒋绍愚先生后来又指出:“要把词的义素构成情况和词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起来考察。如果两个词其他义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义素不同,而这个义素又是反义的,这两个词未必就是反义词,也可能是近义词(或称为广义的同义词)。”因此,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与词的使用情况、语境等结合起来考虑。

(二)根据反义词其他显示格式来判定

除了“连文”之外,还可以根据古汉语其他语言显示格式来判定反义词。根据何九盈、蒋绍愚[11]的观点,古汉语反义词经常成对出现在上下文中,显示出对举的格式,因此我们将《史记》反义词的出现格式分为以下几类:

1.以对文格式出现

对文一般是指两个词出现在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互照应或对比的上下文句中,两词出现的位置往往相互对应,意思也相互对应,这就为我们进行《史记》反义词判定提供了语言格式上的提示。如:

(12)行—居: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周本纪)

(13)上—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秦始皇本纪第六)

(14)喜—怒: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律书第三)

在判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反义词与对义词,因为对义词经常以对文的形式出现在上下两句的相应位置上,并且语义相对。这样就与反义词有了一定的相同之处,我们在区分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样我们仍要借助义素分析等方法综合起来考察,对二者加以区分。

2.以否定式格式出现

杨荣祥曾指出:“在具体的句子中,甲词的否定式与乙词同义,那么甲乙两词往往构成反义聚合。”[12](P196-197)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否定格式来判定《史记》反义词。如:

(15)行—悖: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周本纪第四)

(16)惑—悟:“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秦始皇本纪第六)

(17)得—失: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三)根据文中注释及工具书来判定

古汉语词义关系的确定离不开注释注解等方面的材料,我们在判定《史记》反义词时主要参考《史记》三家注,借助注解来了解更深层次的词义,确定其反义关系。如:

(18)幽—明: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五帝本纪第一)

张守节《史记正义》:“幽,阴;明,阳也。”此外我们还可以依据许慎《说文解字》及《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对《史记》反义词的语义关系做出比较准确的把握。

(四)根据语境来判定

《史记》中的反义词有些并不是以“连文”、“对文”、否定式等特定的格式出现的,有些词在意义上也不好把握,或者有些词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意义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根据语境来判定。蒋绍愚先生也认为判定反义词时要考虑词的实际使用情况,因此语境是判定《史记》反义词的重要参考因素。如:

(19)利—病: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五帝本纪第一)

(20)非—多: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赵世家第十三)

“利”的本义是指“锐利,锋利”,《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病”本义指疾病,《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由于词义的发展演变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利”指好处,“病”指坏处,二者构成反义关系。“非”这里指“批评”,“多”指“赞美”,二者构成反义关系。

本文对利用“连文”进行古汉语专书反义词判定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并不是否认“连文”在反义词判定中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古汉语专书反义词判定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是我们研究古汉语专书反义词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启英.古代汉语连文浅说[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2,(2).

[2]宋薇笳.连文、连类而及与连类并称[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3).

[3]叶桂郴.语文版《古代汉语》寻瑕[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4]朱雷.《国语》韦昭注词义歧误考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5]杨琳.论连文求义法[J].长江学术,2011,(1).

[6]张其昀.对文证义与连文证义及其在《广雅疏证》中的运用[J].阴山学刊,2009,(5).

[7]周复刚.论训诂类比法[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5).

[8]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0]沈云佳.论对联创作中的类义词连用手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3).

[11]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反义词;复合词;对立;汉语教学;结构

众所周知,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只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学会正确使用词汇,才能实现语言交际;在第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普遍的现象是:我们有想要表达的东西,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也有所掌握,但依然很难表达。这种输出障碍,主要就是由词汇缺乏所造成的。“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Harmerly1989),也就无法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反义词辨析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受到关注的热点。反义复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都会常常涉及到,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可谓也是一个难点。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大量的研究,把反义复合词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运用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去。

一、反义复合词概述

(一)反义复合词的涵义。反义复合词,也称为“对立词”、“反义相成词”等等,是并列型或联合型复合词,它由两个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用来表示矛盾统一的事物或现象。“反义”一般是词有相对或者相反的含义。如果肯定其中一方面,那么对于另一方面就是否定的,那么这一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互补反义词,即非静即动,非生即死,这些反义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多,如:生死、存亡、真假、动静等;第二指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处于反对关系的两个极端。简单来说就是肯定一方面并不能完全否定另一方面,这种反义词往往具有相对性,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反义复合词的结构。反义复合词是由一对反义语素构成,反义语素顾名思义就是意义上相反,但是为了加深对反义语素性质和作用的了解,需要深入研究反义复合词的内部结构及意义。因此我们可以从意义、语法性质和义项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1.反义语素的意义类型。反义关系是指两个语素在表达的意义上是相对的,然而他们的语义上相对程度不同,不一定是相对的,那么根据这,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互补对立。互补对立,就是所谓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这类反义复合词有:男女、动静、存亡、反正等等。(2)极性对立。极性对立,就是我们所说的极性反义词,这类反义词一般都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否定一方面不一定会肯定另一方面,是相对的概念,不能完全定义。例如“大小”不大不一定就是小。大和小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是按照对比而来的,要参照物才能知道。此类反义复合词还有:黑白、本末、细粗、旦夕等等。

(3)反向对立。反向对立的关系,一般表示两个语素只是相对对立的关系,以某一参照物为标准,互为参照,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这里这种关系又可以分为三类:①由时空关系或自然事物构成的对立;如:矛盾、宇宙、天地等。②由社会关系构成的对立;如:宾主、夫妻、兄弟等。③由行为活动构成的反向对立;如:供求、呼吸、升降、吞吐等。(4)假性对立①。假性对立,表现在两个语素的意义之间本身并无明显的反义关系,但是具体使用时用来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因而也有了相对对立的关系。如:手脚、水火等。2.反义语素的语法分类反义复合词根据语素的不同构成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名词语素构成:夫妻、父母、昼夜、天地、中外等。动词语素构成:进出、呼吸、赏罚、隐现、开关等。形容词语素构成:长短、多寡、肥瘦、浓淡、虚实等。方位语素构成:东西、左右、前后、上下等。另有极少数由区别词语素或代词语素构成:雌雄、彼此和男女。3.反义语素的义项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反义语素的关系项的数量,将反义语素分为双向反义语素和多项反义语素。(1)双项反义语素。双向反义语素指的是一一对应的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只和另一个对应的语素互为反义关系。这我们又可以分为下面两个小类:①双项单义反义语素。是指这一对反义语素只在一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它们的反义关系是固定的,不因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雌雄、买卖等。②双项多义反义语素。是指这一对反义语素都是多义的,且基本义是相反的,经过同步阴神后,转义或引申义仍然是相反相对的关系,如:本末。(2)多项反义语素。是指以一个语素为中心,而与其它两个以上语素构成多项关系的反义语素。也包括两类:①多项单义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在它的某一义位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义语素。如,夕:旦,朝;多:少,寡;夫:妻,妇。这类反义语素大都像上述诸例,即与某语素某义位具有对立关系的几个语素具有同义关系。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往:复、返;来。在“由此地到彼地”的意义上,“往”与“复”、“返”、“来”形成反义关系。其中“复”、“返”同义,而“来”与“复”、“返”却不同义。②多项多义反义语素。一个语素同多语素在多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如“出”分别与“没”、“纳”、“入”构成反义关系,这三对反义反洗所表达的意义不大相同。“出”与“入”构成反义关系时表示“出去”义,与“进来或进去”义相反;“出”表示“支出”义时与“纳”的“收进来”义相反;“出”的“出现、显露”义与“没”的“隐藏、隐没”义相反。

二、反义复合词的教学

(一)教学现状。当前,教师讲解生词,只是按照课本上生词的出现顺序,而且只是简单讲解改词在本课课文中的意义,并不会提到“反义复合词”这个现象,更没有讲解其词汇中各个语素之间的语义及关系。也就是教师没有系统地讲解每一项语法现象,这样也不会使学生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编写教材我们的学者们也没有注意相应的问题,因此学习者将这类词与普通词汇混为一谈,从而造成了习得者的重要障碍。

(二)语素义与词义的教学。“一素多义”是汉语中常用语素经常出现的现象,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分析反义复合词时应该准确的分辨每个构词语素的词义,以“上下”这个词为例:上:①名词。高处;较高的位置(跟“下”相对)②动词。去;往③动词。达到(一定的数量或程度)④动词。从低处往高处运动下:①名词。低处;底部(跟“上”相对)②形容词。处于低处的③动词。去;到④动词。从高处到低处上下:①名词。指是我的上部和下部②名词。上到下的部位③名词。从地位、辈分较高的到最低的④形容词。(程度)高低、强弱、优劣⑤名词。用在整数后面;表示大致是这个数目⑥动词。上去和下来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上”和“下”这两个是方位名词,所以也就是名词性的语素,他们属于对立关系。复合后词的基本词性也是名词,词义为两个单音节语素的组合义。这就很直接地表现了复合词的词义,我们也可以迅速地理解各个语素义和复合词义之间的构词性质关系。如:这座烟囱上下有50米。(名词)这条山路太陡,上下都不容易。(动词)成绩难分上下。(形容词)以上三种情况是构成复合词的词义,其中动词和形容词不是常用的词义,这就使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词汇学习方面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语用文化的教学。在教学中,要遵循语义的顺序,也要遵循民族文化的顺序,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下是总结的几个简单的教学方法:①借助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遵循自然规律,在时间方面是有先后顺序的,当然复合词中的语素语序也要符合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如“春秋、古今、早晚”等都反映了事物发展的顺序;还有复合反义词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例如“因果、往返、问答”等。②借助方位的思维定势。我们民族的思维定势认识为:先上后下、从前到后、从南到北、先中间后两边,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左右、内外、进出、上下”等表示方向的反义复合词;另外,如“胜负”是按照感彩来反应,“劳逸”是按照互补关系来反应,这些是词汇的一种心理反映。②借助文中语境。反义复合词的使用和理解,也要看词在文中具体的使用语境,要通过上文的语境和含义来整天感知。

(四)偏误教学对策。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偏误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偏误。应对偏误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洞察力:①及时发现学生的偏误。在学习者的课堂用语、课堂作业,以及测试考试中获取偏误。②有针对性的归纳学生的偏误。对于同一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出现一些相似的偏误。③及时整理与分析学生的偏误。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偏误进行解释,向学生进行中重点强调。④及时纠正学生的偏误。要将偏误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以后的教学能够轻松顺利的进行。

(五)教学建议。我认为,反义复合词的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循序渐进讲解复合词。先要对原有语素义教学,讲授单构词语素的发音、性质和意义,通过基本语素义来解释复合词的词义。其次,要引导学生分析词汇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获得基本词汇的基本义与引申义。再将基本词义组合得到复合词的意义。然后,要设立针对性专项练习。这样可以加深学习者对各个语素义、与整个复合词词义的理解,也能建立语素义与复合词词义之间的思维文化习惯等联系,最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大部分学习者已经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充分系统地教授反义复合词的词汇意义,要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有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学习,扩大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在汉语中,有很多特有的词汇种类,这些词汇虽然经常出现,看似很简单,然而却存在于某一个系统种类中,这类词有着特别的含义,这些含义可能不仅只是本身的简单意义,而是包括了组成词语的各自意义的结合,有的词语还反应民族文化的成分。反义复合词,作为一样一种独特的此类,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因此分析了解清楚了反义复合词的构成与意义,就可以更明白更简洁明了地进行教学,也可以给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简单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曹先擢.并列式同素异序同义词[J].中国语文第6期,1979

[4]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陈爱文,于国平.并列式双音词的字序[J].中国语文,1979

[6]崔希亮.并列式双音词的结构模式[A].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7]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8]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郭奕晶.反义相成词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0

[1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6篇

一、 以定义为线索猜测词义

根据上下文以及生词的定义猜测词义是最常见、最直接的猜词方法。

1. 以be, mean, refer to, be defined as, be known as, be called, be termed等为线索猜测词义。

例如: He knows a famous cardiologist. A cardiologist is a doctor who specializes in heart disease.

解析:此句中cardiologist是个生词,但is后面是对该此词的解释,所以不难看出cardiologist的意思是“心脏病专家”。

2. 以定语从句为线索猜测词义。

例如: The type of metre is multi?metre, which is used to measure electricity.

解析:此句中multi?metre是生词,从它后面的定语从句which is used to measure electricity可以推出它的意思是用来测量电的表,故它的意思是“电表”。

二、 以标点符号为线索猜测词义

在英语中,“——”“:”“()”都可以起解释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帮助猜测词义。

例如: They will be on the night?shift——from midnight to 6 am——next week.

解析: night?shift是生词,但根据破折号后的from midnight to 6 am可知night?shift是“夜班”的意思。

三、 以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和对比关系为线索猜测词义

有时作者为了使他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通常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另一个比较难的词或关键词,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为读者推断生词词义提供了线索。常见的用来表示同义或近义关系的词有: or(或者), like, as ... as, the same as等。另外,作者还经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差异,这时会运用一些互为对应,互为反义的词语。在表示这种对比关系时,作者通常会用一些信号词或词组来表明另一个词语与前面的词语互为反义。常用来表示对应关系和提供相反信息的信号词有: but, yet, however, while, whereas, otherwise, in spite of, compared, on the contrary, despite, though, although, unlike等。

四、 根据构词法猜词测义

1. 利用派生法猜测词义

利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理解词根的基础上掌握前、后缀的规律,如加上un?/im?/in?/dis?/ir?等前缀和?less后缀等可以构成反义词,而后缀?ness/?ious可以转变一个词的词性。

例如: Car renta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s an inexpensive way of taking to the roads.

解析:此句中expensive为形容词“昂贵的”, in? 为前缀,构成反义词,所以inexpensive的意思就是“便宜的”。

2. 利用合成法猜测词义

遇到合成词时应在正确理解两词的基础上结合原文来把握两词之间的关系,从而猜测出词义。

例如: “Even when a man is said to be a best friend”, Rubin writes, “the two share a little about their innermost feelings”.

解析: innermost为合成词, inner为形容词“内部的”, most为形容词“最……的”,显然innermost意思是“最内部的”,即“内心深处的”。

五、 根据逻辑推理,普通常识,生活经验等猜测词义

在阅读中,如果遇到生词,有时可以根据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或运用自己已有的常识将其推测出来。还可以按照上下文,顺着作者的思路,通过询问关系,在语境中对生词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正确推出生词的词义。

例如: When a doctor performs an operation on a patient, he usually gives an anaesthetic to make him unconscious, because he does not want his patient to feel pain or to know what is happening to him.

解析:根据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可以知道,医生在给病人动手术之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往往给病人注射麻醉剂,所以根据这一常识,就能断定anaesthetic一词的意思是“麻醉剂”。

六、 以生词所在的前后句提供的解释或说明为线索猜测词义

有时在阐述人、物或现象的特点时,作者先是一般地或概括地说一下,然后再做具体的说明或解释;或着反过来,先做具体的阐述,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 Another habit which can show your reading is called “subvocalization”. In this case, your lips do not move, but you still “hear” each word in your head as you read silently.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结构语义学 语义关系 词汇教学

一、结构语义学(Structural Semantics)概述

结构语义学是现代语义理论中很新颖的一个分支。David Crystal 所著的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对这一概念是这样解释的:“Structural Semantics is an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position,which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of analyzing the SENSE relations that interconnect LEXEMES and SENTENCES.” 又如《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这样描述道:“结构语义学指的是这样一些语义(Semantics)研究方法:它更关注词或词组之间的‘意义关系’,而不是那么注重研究‘概念’意义和‘所指’意义(Meaning)。”从这两种解释中,我们不难领悟到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SENSE relations”,即“意义关系”。这正是结构语义学对词的研究宗旨,也即是结构语义学的基本理论。这种理论的基本论点是: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含蓄的”语义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词义”中的暗示(或包含)的联系。

二、结构语义学理论之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结构语义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含蓄的语义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作者在运用这一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的一些感受。

(一)下义关系

下义关系是指上义词和下义词之间的关系,也叫语义内包(Semantic Inclusion),它指表示个别概念的词被内包在表示一般概念的词中。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语义的上下关系有以下益处:

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思维能力,但无疑地,它将受到人们在某方面的知识阅历或专业的影响。请看一位学生在一次英作文中写的一个句子:The flood along has destroyed bushes,pines,oaks,shrubs,ashes and all kinds of flowers.学生这样写的本意是:按flood泛滥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写下去,因而被毁坏的植物应该受制于这一顺序。这显然是动了脑筋的,但遗憾的是,该句子是错误的,因为它不符合语言本身的逻辑。为了纠正这个句子,我运用了“下义关系”的理论。首先,我写出pine,然后请同学们写出与它同一个级别的词,诸如oak,ash等;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能概括这些词汇的单词,或者说这些词汇的共性是什么,显然是tree;再次,又写出与tree处于同一个级别中的词汇,诸如bush,shrub,flower;最终,再请同学们找出能概括tree,bush等词汇的词,即plant。

这样,便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前面那个错句的原因,即语义本身的混乱。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使他们避免今后犯同类错误。

2.帮助学生学会在必要时用“同类概括词”归纳同一类的事物,使行文简练。在没有必要列举“同类词”的情况下,只用“同类概括词”就行了,因而避免了通篇的“同类词+etc”这样单调的格式。

(二)反义关系

反义关系指在意义上互相对立的词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这一理论有以下益处:

1.用反义词解释词义。有些词对学生来讲是生词,或者不容易解释清楚,而利用反义词来进行解释则比较简便,但还可以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Henry has kept frugal all his life. 句中的frugal一词可用其反义词wasteful来进行解释。因为学生对waste,wasteful是比较熟悉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frugal的基本涵义了。

2.反义词可用作一种修辞手段,突出两种不同概念的对比,给听者或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特性,使学生领悟到词汇组合之奇妙。英语中不少谚语由于运用了反义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住,如:More haste,less speed;Sweet as honey,bitter as gall等。

(三)相对关系

著名语义学家帕默尔把那些具有相对关系的词称为关系对立词(Relational Opposites),并指出:这一组组关系对立词展示了词项或主目之间关系的可逆反性。这种关系建立于一对对具有对立联想意义的词之间。在语义上,它们既表示对立关系,又表示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形成一个对立的统一体(a unity of opposites)。因此,如:buy-sell,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

If John sells to Fred,Fred buys from John.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词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帮助他们:

1. 扩大词汇量。例如:学了debtor,就连带学会了creditor;同理,学了employer,trainer,sender,就连带学会了与它们相对应的employee,trainee,recipient 。

2. 掌握某些动词的相对关系,并在不同的句型中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如果学生知道offer和accept(refuse)之间的相对关系,就可以灵活地造出下面的句子来:

Mr. Smith offered a piece of advice to a girl.

——A girl accepted a piece of advice from Mr. Smith.

——A girl refused a piece of advice of Mr. Smith.

参考文献:

[1]David Crystal,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Oxford,1985.

[2]R·R·K·哈特曼、F·C·斯托克著,黄号著、林书武、卫志强、击绍衍译,《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反义词对比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词汇意识;词汇知识;课堂教学

一、 什么是词汇意识

词汇意识可简要定义为对词汇的兴趣和对词汇的感知和感悟,是指学生学习、欣赏和有效使用词汇的必备知识和学习习惯。它既涉及认知方面的因素也涉及情感方面的因素。词汇意识包括对词汇的表现力的理解,对新词的关注以及对词汇学习的主动控制和热情。词汇意识还包括对词汇的概括能力(generalization),词汇的使用能力(application),词义的广度性(breadth),使用词汇的精确性(precision)和拥有的词汇量(availability)。一般认为,具有词汇意识的学生能够娴熟地运用词汇,理解词汇意义的微妙之处,通过自己和观察到他人准确地使用词汇而获得和满足感。具有词汇意识的学生对词汇学习有强烈的动机,对语言充满好奇,深谙语言的力量,喜欢探索词汇的来龙去脉。

二、 培养学生词汇意识的重要性

一般认为词汇教学包括四个方面:单词教学,在泛读中学习词汇,教授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意识的培养。在我国的英语课堂环境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个别词汇的讲授,多以讲解词义,列举例子为手段。这种方法手段单一,内容枯燥,其结果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渐渐地失去了对词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词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是“授人以鱼”,因为教师不可能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所有词汇都传授给学生。词汇知识被认为是有关阅读的五种元素之一。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的读者,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机会接触各种词汇。除了个别词汇的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词汇意识。学生的词汇意识提高了,就能获得强烈的学习动机,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词汇意识是“授人以渔”,效果往往事半功倍。然而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和策略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词汇,同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词汇知识,例如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形词、修辞、措辞、搭配以及词源等方面的知识。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词汇意识

(一)词汇的联想意识

联想(association)原为心理学术语.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在语言学中是指词与词之间形式与意义上发生的联想。即每当两个词一同出现或靠得很近时, 它们之间的一种联系便在读者或听者的脑子里形成了。Jack Richards认为,词汇不是独立存在的,词汇的意义是通过与其它词之间的关系而得到确定。正是通过对词汇之间关系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词义。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联想对所学词汇进行语义和结构方面的必要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如运用得当能有效地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学习达到一定阶段后,人们不再孤立地学习某一个词,而是围绕该词进行联想并考察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认识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经过一定阶段英语学习,积累了相当多的词汇。可指导他们经常自觉地对所学词汇进行联想,比如搜寻、总结某一组同义词等。对于学习限于语言水平难以发生的联想,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二)同义词知识

由于英语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同义词十分丰富。有的结成一对,如buy, purchase; house, mansion;有的三词一组如:belly, stomach, abdomen等。有的几个或十几个一起组成同义词群,如large, huge, tremendous, immense, colossal等。在课堂教学的适当时机整理,总结学过的同义词,无疑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但同义词联想不等于简单地罗列词汇,应同时进行必要的比较、辨析,指出它们在程度上,感彩上及使用场合上的差异,做到“同中求异”。例如,stream, brook, creek, rill这四个词均作“小溪”讲。但在含义上,stream是一般用语,brook指源自泉水之溪,creek比brook稍大一点,水流缓慢,rill则指最小的溪流。对于同义词的这些差别,教师应通过比较交待清楚。例如对于beautiful, pretty, good-looking在形容女性美丽程度上的差别,可通过下面这段话加以说明:Few women are beautiful. Some women are pretty. Most of women are good-looking。再如,poor, penniless, hard up, poverty-stricken都可指“穷”这一概念。但poor用途最广,为中性词;penniless指身无分文是暂时性的;hard up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的词,指临时缺钱花,而poverty-stricken则指极度贫困,生活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