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介自我评价

简介自我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简介自我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1篇

一、构建以学习档案袋形式为主的学生自我评价模式

每个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档案,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

操作方法:

1. 在学期初,将评分方法以表格形式印发给学生,装入个人档案袋,既方便学生进行自评又利于学生自我激励,随时调整,做自我管理的主人。

2. 将评价内容中问题的答案写下来,每周概括小结一次,形成评语。

3. 对于超出自己意料之外的好结果可以加1―2分。

4. 自我评价每周自评2-3次,评价结果以学习档案袋的形式自己保存,以备交流。

5. 结合新的评价手段,任课教师从新教材中选取重点单元及典型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重点作好这些内容的课时自我评价。

(一)从认知层面进行自我评价

(1)我是否掌握了今天的学习内容?

(2)我是否能复述解释今天的语言知识?

(3)我的听说读写英语综合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二)从行为层面进行自我评价

(1)这节课我提出了几个问题?有几个是有价值的问题?

(2)这节课我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吗?是否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3)在听课、阅读、质疑、回答问题、合作交流、讨论和辩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和总结等学习活动中,我参与了哪几项?

(三)从情感层面进行自我评价

(1)这节课我有哪些成功和失败的体验?

(2)我对哪些内容和活动感兴趣,并认为哪些内容和活动是枯燥的,原因找到了吗?

(3)这节课我是否调用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是否启动了思维、进行了想象?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进一步了解其他问题的欲望吗?

对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告诉学生评价的目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比较,意在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激励自己成功,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手段;帮助学生设计好评价量表;指导学生明确各项评价内容;及时总结交流自我评价中的典型案例。

上述评价表是用于课堂上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学习档案袋评价还包括课外内容:一是课前学生搜集到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二是课后的练习或测试成绩。这些均由学生收录、入档保存。

二、构建学生探究式活动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模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首先确定探究的方向,然后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并对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并以英语口语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独立地体验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交流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式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探究式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的一种评价。现场观测活动实况,并利用活动表现评价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从而对学生的活动表现水平、心智发展过程进行记录、评价。为了更加有效的指导学生的活动,本人设计了如下探究式活动表现进行评价。

具体活动内容记录:

1. 听说活动类:(1)讲故事(2)口头报告(天气报告、新闻报告等)(3)演讲 (4)戏剧角色表演(5)对话表演艺术(6)采访 (7)转述(8)诗歌朗诵 (9)唱英语歌(10)猜谜等。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2篇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充分了解、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一定的奋斗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实践结果的过程。我在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苦苦探索出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三个重要而又紧密联系的环节。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自我认识

这是指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对自己主观世界的认识,结合自身条件及能力,从而提出奋斗目标,确定进步的方向和途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总是首先抓学生自我认识的教育工作,通过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以此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我曾带过一个初中班,由于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生源质量不高。加上前几届升学率较低,导致小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又舍近求远的到其他学校就读。因此,这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人带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绪来学习。于是,我决定以自我认识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增强自己信心,从而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以此来推动班级的建设。开学不久,我便以“我为谁学习”的主题班会揭开自我认识的序幕,这次班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很踊跃的参与了讨论和学习。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中学生应塑造怎样的自我形象”并请校领导作“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报告,使学生从道德规范、文化知识、社会需要和社会责任等方面深刻认识自己对社会的影响,明确前进方向。因而全班学生思想稳定,学习风气蒸蒸日上,一个新的班集体很快就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期末便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

二、自我监督

这是指学生在意志力的支配下,检查和督促自己向奋斗目标不断迈进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方式。也是自我教育得以坚持下去并最终实现目标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

1、进行自我反省

古人倡导“吾日三省吾身”。让学生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优点,继续发扬;找出缺点,加以改正,这是自我监督的有效方式。我曾指导学生设计了一个“学习生活自我检查表”,对每天的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完成作业分享并作出评估,然后每天一小结,周末一总结,要求学生实际求是地填写,教师随时抽查,这种自我监督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一些自制力较差、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这种有效的自我监督下,违反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步养成。

2、开展自我批评

让学生掌握自我批评这一思想武器,可以使他们的不良行为受到抑制,逐渐养成襟怀坦白,谦虚诚实的良好品德。在具体指导中,我采取了“三带动”的做法,即教师勇于自我批评,从而带动班干部展开自我批评,从而带动班集体的自我批评;先进学生虚心自我批评,从而带动后进生的自我批评。这样,自我批评的风气很快在班级中树立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自我监督力量。

3、建立规章制度

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规章制度先由班干部拟定,然后交给同学们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老师定稿进行执行,班干部监督实施。

三、自我评价

它就是正确衡量、评估自己实践的结果,有利于下一个阶段的进步。它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标志,是自我教育过程的高级阶段。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是在个人与同学、个人与集体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他人的评价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发展在先,自我评价能力在后。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时,我分为两步走。首先利用团员民主评议,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期末通知书的评语及毕业时的“鉴定”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别人,并作为参照对象与自己比较,从而逐渐认识自己,为过渡到自我评价搭好桥梁。其次,在学会评价别人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我特别重视期末的学生的自我鉴定工作,因为它既是本学期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又是新学期学生奋斗的基础和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在工作中指导学生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自我鉴定。即重温目标,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下期奋斗目标,同时要求鉴定的结果必须是实事求是。

重温目标,即随时提醒自己的终点的所在,努力的方向,防止思想开小差,以至于迷失自我;总结成绩,犹如农民在秋后清点自己劳动的果实,一分汗水,一份收获,是应该带着愉悦和期望的心情对各科成绩进行总结;找出差距是通过自己的成绩来对比优异学生的成绩更甚对比满分,找出差距点在哪里,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分析原因,要了解如何失掉了这些分数,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或者是自己知识点没有吃透,又或者是自己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提出下期奋斗目标是最重要的,既然找出了自己的不足点,那就要为自己设立一定的高度,通过改正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以及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去超越自己为这一阶段设立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于优生,能够让他们找出差距,发现不足。而对于差生,则能够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如我辅导的上届毕业班的张某,刚转学到我班时,抽烟、打牌、进游戏厅等不良习惯样样都有。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目中无人,态度极为傲慢。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作了长远的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推进行为规范的目标的实现。他每进步一点,我就指导他认真评价自己的每一点成绩,使他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增强了上进心,最后不但顺利的考入了高中,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综上所述,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构成了一个教育的系统。自我认识是这个系统的基础和起点,自我监督是这个系统运转的保障,自我评价则是这个系统最终形成的标志。近三十年来,我坚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凡是我辅导的班,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多次被评为镇、县的先进集体、学生多人被评为校、县的先进个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进一步探索育人之路。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3篇

摘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信息化时代给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投入很大,但学生积极性不高,收获不大,有些阅读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活动形式化,教学评价单一化等。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如应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切实落实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统一。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现象;要构建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同时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平等自由的师生互动来解决教学活动形式化的问题,以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原因;策略

1.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而他的确立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尺度,力求三个维度目标的统一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认真地研读阅读教材,以便确立科学合理的知识及能力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是发展的,相互联系的。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在预设和生成关系中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只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即教学的最低效果。教师应该在实际的课堂中利用所学生成最真实的课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不仅注重结论的获得,更看重过程和方法。关注过程和方法,是对重结果而轻过程的阅读教学的纠正。要做到两者的最好,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习主体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质是强调人,注重人。“语文像所有的学科一样,都要张扬人文精神,只不过语文在这件事上机会比其它学科可能更多一点,任务比其它学科稍重一点而已。”[1]

2. 构建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因此教学内容的中心应是传递教材的知识。“从课文的教学价值角度看,课文是例子,它必须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课文的原生价值角度看,课文不光是例子,它是一个独立存在,我们必须给予它应有的尊重。”[2]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教材上,有利于阅读教学系统化,使阅读教学有据可依,但与此同时要把握好‘度’,不能狭隘地将教材内容视为全部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拓展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阅读教学内容的拓展要注重学生的需要,注重时代的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创造精神得以呈现,教师开始自觉地设计、选择、构建和评价自身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构建丰富、适用的教学内容,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重构自己的教学内容。因而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区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概念,要明确用教材教什么,要避免在解读教材过程中用政治眼光关照文学作品,避免结论先行。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阅读教学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有效的合作探究能使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探究学习法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提升学生直觉思维水平,切实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与调控。教师对合作学习要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无效的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组织得法,就会使学生有很大收获。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多外化为课上的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要起引导作用,如要讨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难易程度是否适当、探讨有无价值等,教师均需考虑,并进行正确引导。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教师还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求证心理。既不能让学生在错误情况下进行探究学习,也不能让学生不经思考就获得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化的问题,使阅读活动有效、高效。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对话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重大作用,但师生互动要平等、自由,应注重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这种关系应该是充分人格也就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4]总之,要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活动,就要进行有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必须把学生确立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运用自己的体验和感触去解读作品、训练思维,而不能用现成的结论套住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5]只有开展平等、自由的师生互动,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4.形成积极多维的教学评价

要改变阅读教学评价单一化的现象,就要从教学评价的标准、主体着手,形成多维、积极的教学评价。过去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只是被评价者。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要让学生变成既是被评价者,同时也是自我评价者,要使评价的过程更平等、更自由、更人性化。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时,要发扬民主,让学生养成民主评价的习惯,增强学生自我评价意识。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教学评价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学习的氛围,“新课程提倡的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的阅读,自然会让学生产生多元反应,这些反应不一定都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要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6]

总之,教师要避免成为评价的唯一主体,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意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2]王晓春,语文课如何事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29,85

[3]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0

[4]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43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化学习 影响因素 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1

现今社会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化学习逐渐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影响网络学习的主要因素有网络学习障碍、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者方法、网络学习者毅力等几点因素,今天就网络学习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模式做一简要研究。

1 网络学习影响因素

网络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信息资源在网络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采用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学习活动。从这句话分析得出,在网络化学习中学习者、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师素质是影响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

1.1 网络学习毅力

学习者作为一个个体,面对网络上巨大的资源要做到合理筛选,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极大的毅力。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网络学习毅力”。网络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习中会遇见许多的障碍,期间没有人进行约束,而网络又是一个开放性、无限制、多个网络交织的平台,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毅力就成为了影响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毅力可以平衡网络学习的各种关系,通过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坚韧的学习毅力往往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

1.2 网络学习环境

网络学习环境作为网络学习媒介,对于网络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互联网作为网络学习的主要媒介,是一个虚拟的场所,是网络学习者交流、互动、获取知识的载体。和传统的学校比较,网络学习需要更加绿色的学习环境,需要详实的知识体系,需要教授者有一个强大自成体系的教学团队。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也是一个不断提炼筛选知识的过程,他帮助学习者减少课业负担,在巨大数量的信息中去伪求真,去粗取精,不被误导,学习最正确的知识。甚至可以说,学习者所在区域的上网速度,都是影响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

1.3 网络教师素质

学习者为了更好的学习,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网络教室队伍素质的低劣是影响网络学习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网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网络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需要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在网络化教学中最应该加以转变的就是授课时间、教学观念和授课方式,让网络授课变得更加便捷,充满趣味。

2 网络学习评价模式研究

想要网络化学习得到普及,得到大众的认可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式,现在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绩效评价、电子文件夹。

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是指学习者既评价自己又评价其他的学习者。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令学习者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学员又是一个评价的“教师”,加强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带来了学习热情,加强了立体互动。绩效评价是基于传统的重视学习结果的模式拓展出来的一种评价模式,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种方式有利于督促学习者记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换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毅力。电子文件夹是一个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工具,规避了学习者不能记录出席率,可以通过电子文件夹的形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电子文件夹可以让学习者更加了解自己,也有利于学习者通过电子文件夹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然而这种评价模式也有其缺陷和弊端。在网络化学习中,电子文件夹、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绩效评价很好地突破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障碍,对学习初期、学习过程中及学习结果全程监控,有利于网络化教育成果的实现,有利于网络化学习的国民化普及。并对学习者由于自身因素产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自控力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评价。然而网络学了学习者自身之外还受学习环境、网络教师素质的影响。这两点在这三种评价模式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外部因素导致的学习障碍是比较宽泛的,除了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外都可以归纳入此列。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层出比穷的新技术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学习障碍。这种评价模式并不包含对传统模式的评价及借鉴,将传统的授课形式和新型的授课方式作比较,才能凸显出网络学习的优势,让网络化学习成为教育部认可的教育形式,只有以联系、全面的眼光看待、评估网络学习,才能避免孤立和片面。

本文只是对网络化学习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模式做一简要研究,对网络化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在网络学习中,从学习毅力、网络学习条件、网络学习环境等方面用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电子文件夹、绩效评价的评价模式的优劣。这三种评价模式有优势也有缺陷和弊端,但是所有的评价模式都是在普及优化网络学习的前提下提出的。各种评价模式都希望规范出一个公平合理健康绿色的网络学习环境,最大程度地实现网络学习的作用。虽然网络化学习的评价至今不能让人满意,但是通过网络学习评价模式的研究与完善,一旦有了科学的评价定能让更多的学习者接受,教育部门扶持,社会承认,拓宽学习者的学习途径。相信在不久的明天,中国社会的国民素质和国民教育一定会因为网络教育而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张红艳.网络环境下远程学习者学习绩效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2]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王松涛.论网络学习教育研究[M].安徽出版社,2008.

[4]将成风.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论述[Z].2004.

[5]白绢.网络学习者学习障碍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4.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比较;差异分析;目标定位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自己交际圈的其他人进行各方面的对比,通过比较形成对生活质量、工作水平、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认识评价。Festinger.Leon把这种人际间相互比较的现象称为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Festinger.Leon认为,人们进行自我评价时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但现实情境往往缺乏客观标准,此时,人们为了提升确定感,增加评价的准确性,便会通过与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来满足自我评估的需求。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样是在社会比较中不断实现的,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自身发展是指大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选择并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选择目标的过程中,大学生经常会将同龄人作为参照群体,通过群体比较来实现目标确定。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合理的社会比较对大学生公平心理、愉快情绪的产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不理性的社会比较会导致大学生之间产生不良的竞争,引发抑郁、焦虑、嫉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阻碍其人格完善、心理健全。因此,本文对既往社会比较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

目前,对于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男女差异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喜欢通过社会比较实现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分析其原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女生的依赖性、群体性更高,她们很多行为的实施、活动的展开都是与他人结伴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能力高低的比较。其次,当今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很多工作领域的性别比例差异逐渐减少,这间接促使女性对自身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而持续存在的职场性别歧视等现实问题,迫使女性不得不通过与同龄异性的比较来发现自己的性别优势,弥补先天的劣势。

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男女在社会比较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与高校民主、开放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关。在大学,男女生接触的信息、受到的尊重和认可、得到的发展平台基本平等,他们的生活环境类似,锻炼机会均等,这些都促使他们社会比较结果的性别差异模糊化。

2.年级差异

目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社会比较会影响幸福感,进而影响其自身发展。白红敏等人的研究发现,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段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大三、大四学生。大学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上课以外的自由时间相较于高中也大幅增加。对于大一学生而言,这样大的环境改变是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的,故他们的幸福感会稍低些。进入大二,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基本适应,形成了稳定的人际交往圈,掌握了学习方法,发展了相应的兴趣爱好,因此能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情感。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考研、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各高校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很多学生一进入大三就开始准备复习考研或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综合技能。心理压力随着毕业的临近逐渐增加,精神负担较重,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使得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指数较低。低水平的主观幸福感下个体寻求自身发展的动力也会受到消极影响,因而出现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影响的年级差异。

二、大学生社会比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

1.自卑心理

韩丕国在“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中指出,自卑心理是由于个体对自我评价不当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心理体验,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强的消极作用。而社会比较模式是否合理对个体能否形成恰当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合理的比较模式,会使个体形成认知偏差,产生自卑心理。研究显示,具有“向上比较倾向”的大学生其自卑心理水平显著高于具有“向下比较倾向”的大学生。向上社会比较时,个体的不足被凸显出来,易使其体验到挫败感,一旦形成固定的比较倾向,就会降低自信心,产生自卑感。

2.后悔心理

吴宁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会产生后悔心理。随着社会比较强度的增大,后悔的程度也会变大。社会比较对后悔的强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分析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比较方向及后悔心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比较在人格对后悔的作用上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高神经质的个体经过社会比较后,后悔心理增强。

3.嫉妒心理

社会比较与嫉妒关系密切,嫉妒经常伴随着社会比较,并且是由于进行消极的社会比较而产生的。嫉妒心理的出现具有同级性,即产生于关系亲近的同一领域的竞争者间。Chaubroeck和Lam的一项研究发现,嫉妒情绪的出现并不总被个体意识到,当与自己相似的他人在某方面获得成功、超越自己时,嫉妒感就会产生,并影响个体的言行反应。大学生在学校集体生活的氛围中,在与同学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社会比较产生嫉妒心理。李扬的“大学生社会比较、嫉妒心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证实,社会比较强度与嫉妒感强烈度呈显著正相关。

4.心理幸福感

社会比较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现有研究证实社会比较的内容、方向、倾向、策略、情境、特点等均会影响心理幸福感的水平。洪冬美等人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会比较的倾向对综合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幸福感都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杨倩茜对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自我评价及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比较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高低,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自我评价间接调节心理幸福感。

三、启示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规划、自我掌控和自我发展的愿望,但是他们的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与同龄人之间的对比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使得他们的自我评价、对未来的规划和期望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不同个体而言,社会比较方式及比较内容的不同选择,可能产生压力抑或是动力。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以下社会比较建议。

1.要有合理的目标定位

确立目标是实施行动的起点,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对后续行动的展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攀比心理,会导致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现象出现,一旦目标与自身实现能力不匹配,个体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体验到挫败感。所以社会比较有效进行的第一步,就是要以促进自我发展为总体目标,选择可行、现实的具体实施目标。

2.掌握合理的比较方式

比较方式是否合理,对于比较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恰当的比较可以获得相对客观的结论,减少消极影响的产生。大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比较方式。选择合理的比较对象,通过有效的比较,对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比较带来的影响,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

3.转换社会比较的视角

社会比较是在缺少客观标准的情况下,通过以其他群体为参照点进行比较,获得自我评价的行为。但在与他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个体很容易产生嫉妒、自卑等消极情绪。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结果的出现,个体可以采取转变比较视角的方式,即采用时间比较法。时间比较是指一个人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上的自我品质。如可以评价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否较过去有所提高,当前的心智状态是否比以前更为成熟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个体可以发现自己不断成长的地方,为增强自信、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发挥重要的作用。

4.选择新的比较维度

合理面对社会比较带来的挫折。当大学生在某一领域失败或受到挫折时,他们会通过关注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对抗这种威胁。这是Steelet提出的自我肯定理论的核心内容。自我肯定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自我的一些领域受到威胁时,他们不需要特别反击那个威胁,而是需要恢复全部的自我价值。也就是说个体整体形象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有更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客观、理智地对待不可避免的被动社会比较带来的消极结果,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适当调整比较维度,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结果使他们的情绪受到较大的冲击,继而影响了他们的后续行为,对其自身发展方向的确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合理的比较方式,采用有效的比较策略可以为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与促进自身发展提供帮助。学校等相关教育机构应遵循大学生社会比较的特点,关注社会比较带来的情感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多维度、建设性的社会比较视角。

参考文献:

[1]张帆.浅谈社会比较对大学生情绪健康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0(9):50-53.

[2]Festinger.Leon,Atheory of socialce comparison Processes[M].Human Relations,1954-17:117-140.

[3]方华.大学生的社会比较与自我发展关系探究[J].发展,2008(11):11-14.

[4]白红敏,许莹,张荣华.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9(4):41-44.

[5]韩丕国.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自我发展行为方式: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6]吴宁.大学生人格、社会比较对后悔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

[7]黎琳,徐光兴,迟毓凯,等.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5):1218-1220.

[8]李杨.大学生社会比较、嫉妒心理与族群认同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评价;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体系

一、引言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是确定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载体。现代经营环境中,任何公司不论其具体经营业务是什么,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都是衡量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方面。内部控制系统是连接公司治理层、管理层与运营层的重要通道,如图1。公司治理层、管理层与运营层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分别具有监督、建立与完善、运行内部控制系统的职责。

由于内部控制系统对保护所有权(投资者)投资积极性乃至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意义,上证所和深交所分别于2006年6月及9月公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了公司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同时提出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要求。2008年12月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五部委又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从2009年7月1日起,所有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同时要披露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该报告与年报一样需经事务所审计。虽然由于企业的实际状况,证监会将上市公司披露该报告的时间推迟,但五部委的这一规范,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版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陆续颁发了实施内部控制的3个配套指引①,旨在明确指导我国内部控制具体建设。《指引》的推出与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这是我国首次以部门规章形式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其建设,它们既是企业建设内部控制的行为依据,又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指引,作为行政规范与COSO报告的集成,必将深刻影响到中国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

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有效开展将会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根据《2009年内部审计热点问题调查报告》,84%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使得企业领导提高了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60%的受访者认为内部审计是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不仅如此,我们认为拓展内部审计功能基础上,由内部审计引导(驱动)下的内部控制评价将成为提升公司传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促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种管理发展模式。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历史演变

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与审计模式的变迁密切相关。审计模式经历了从账项基础审计到制度导向审计及至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阶段。从账项审计后期,审计人员就开始注意到内部控制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初级发展阶段:基于注册会计师视角

进入审计模式发展的第二阶段――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阶段,内部控制的测评已经提升为审计业务活动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以下两种情况强制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即在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拟信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者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可见,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不足以对内部控制发表意见,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囿于社会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对内部控制的不同认识②,无论测评内容如何变化,内部控制评审作为确定实质性程序中审计范围与重点、评估业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

2002年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核业务,保证执业质量,中注协颁发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等规范进一步将对内部控制的审核从审计业务中独立出来,规定公司应当单独对内部控制进行单独鉴证。

从注册会计师角度看,审计执业活动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内部控制从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到单独接受审核以至独立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接受外部全面与深度评价的发展过程。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初级发展阶段:基于公司内部的自我评价

从公司内部看,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于1987年由加拿大海湾公司首次提出。当时主要用于解决资源计量问题和评价公司软环境。20世纪90年代在早期倡导者的提议下,主要进行谈判和协议方面的控制。1995年之后得到更多公司的接受,公司普遍将控制自我评估(CSA)视为价值增值工具。2000年CSA被创造性地应用于审计业务进行审计再造,由此推动内部审计职能重点转向评价咨询(杨淑娥,2006)。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种在西方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内部审计技术和工具(陈峰青,2006),它是由管理层或业务人员直接参与的考察和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过程(孙蔓莉,2007;陈峰青,2006)。也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对传统的内部审计形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是广义的内部审计理论中的一种技术方法(韩晓梅,2008)。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2006)中也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界定为内部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目的的实现而协助公司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的一种工作方法。

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技术手段或工作方法一直运用至今。只是2010年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第一次明确提出被审计单位要单独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接受事务所审计。并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活动规范化、透明化。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公司内外部力量通过不同的评价形式都对其内部控制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奠定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充分披露并能接受审计的基础。

三、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分析

根据配套指引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是确定的,即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具体内容涵盖内部控制系统五要素。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规定为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但目前已有研究观点各异――有的是管理层或业务人员主导评价,也有的是内部审计人员主导评价,还可能是双主体或多主体共同主导评价。这些研究结论与指引的规定明显不一,如何合理地界定评价主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评价活动实效,因此需要从理论上分析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主体。

安达信公司研究人员的研究报告曾指出CSA执行中存在五大缺陷,其中引导人员失当、缺乏管理人员支持、限定其实施范围等是自我评价失控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选择合适的引导人员成为实施CSA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内部控制评价执行主体的不同观点

对于谁来引导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目前有三种不同看法,有些参与者认为CSA只能由经营管理当局或其领导的工作小组来有效执行(林朝华、唐予华,2003)。还有一些参与者认为,CSA应该包含内部审计,视内部审计为CSA的恰当驱动者(林朝华、唐予华,2003);第三种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应当持续监控并参与CSA,使内外部审计和CSA在内控评价方面形成合力(刘素珍,2008;陈吉东,2007);或使企业员工、内部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陈新宁,2008)。还有将内部控制评价主体系统化,提出应由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者与员工、公司内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完成CSA(陈力生,2008)。

笔者认为界定合理的执行主体首先应该考虑主体的功能定位,即执行主体本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符合其内在规律的业务设定将促进执行业务的有效开展,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单一主体、双主体或多主体的讨论发现:

1.CSA只能由经营管理当局或其领导的工作小组来有效执行的观点,违背了管理监控原则中强调的外部监督有效性原则。赋予管理者与员工业务操作职权的同时,暗含着要求其进行自我监督履行职责,但效果如何,显然需要另外主体确认。

2.内部审计应当持续监控并参与CSA,意味着内部审计在控制自我评价中充当局外人角色,完全履行再确认监督职责。这样的定位:第一,易于把内部审计与自我评价部门人员对立起来,产生抵触情趣,收不到推进完善内部控制的设定作用;第二,内部审计是否有能力与精力、是否考虑审计成本问题?

3.另外有人提出CSA不应该排除内部审计,而应当将内部审计视为CSA的恰当驱动者的观点是否合理呢?根据评价指引的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是由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执行……笔者的分析是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治理决策机构,公司法规定其职权包括:如履行评价职能,只能附其责于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组建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或直接授权于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从实施主体角度分析,笔者认为内部控制评价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引导(驱动)、不同部门管理人员与员工参与对本部门的控制要素进行全方位评价基础上,内部审计进行再确认与咨询,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第二层次由公司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第三层次由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鉴证或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向社会公众披露评价报告意见。

四、现代内部审计功能拓展分析

前文已经指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而由内部审计人员引导(驱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既是现代内部审计功能发挥作用的内在体现,又满足了公司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制度要求,可以看出现代内部审计已经实现了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机制性耦合。

(一)现代内部审计功能拓展:再确认与咨询

内部审计功能是指内部审计在特定条件下功用、效能和作用的总称。内部审计发展初期,其职能主要是经济监督。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展,内部审计开始关注企业的整体业务活动,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其主要职能。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特别是21世纪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促使内部审计关注的层面提高到企业整体的角度,检验和审查企业的各项治理、管理活动是否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价值成为新世纪内部审计发展方向。这时的内部审计能为治理层、高层经营管理者、甚至具体业务的执行者提供其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控制的再确认信息及建议,现代内部审计功能拓展,体现出一种内向增值型的服务意识。

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为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2006――2010年工作规划》也指出“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转型与发展,内部审计要转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为导向”。经过调研与分析,笔者认为现代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主要是再确认与咨询。

1.现代内部审计的再确认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再确认职能是由传统的评价职能发展而来的,它关注的是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有效性等方面的再确认。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有效性等方面的确认是各项治理、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内在步骤,蕴含在治理与管理运行实践活动中,是治理与管理主体的业务职责。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控制工具,其职能是引导管理控制与实施主体对其内部控制及蕴含风险的再确认。

内部审计首先再确认企业整体目标或某个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合适,然后具体分析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并再确认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控制措施,最后来测试这些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对高风险领域给予特别关注,并将再确认信息提供给治理层和管理者,以便他们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实现目标。而风险再确认过程就是对风险所在领域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再确认。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标准》“工作标准2130――治理”中论述了内部审计在治理方面的工作性质,指出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确认组织的治理效果,为组织的治理作出贡献。

现代内部审计再确认职能的界定,为内部审计引导控制自我评价奠定了基础。

2.现代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服务内向性,这种服务内向性是与其咨询职能密切相关的。内部审计提供的咨询服务是由再确认职能拓展而来。内部审计人员在再确认工作过程中能获取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和综合分析,便可以向审计对象或信息需求者提供咨询服务,增加现代内部审计的现实价值。在引导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活动中,内部审计应当对内部控制体系和过程进行全面的再确认和咨询,借助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测试、遵循性确认、协助管理层完善内控体系设计、推动组织开展控制自我评价(魏欣,2008),为组织增加较大价值。

(二)现代内部审计的拓展职能与内部控制评价关系

内部审计从其评价职能的确立拓展到再确认与咨询职能,一直与内部控制建设紧密相关。内部控制评价作为控制系统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推动公司内部控制建立、运行及控制风险发挥效能方面作用巨大。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而其发挥监督职能时借助控制评价这种工作方法,实现了与控制自我评估的完全融合。所以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具有客观合理性。

现代内部审计具有再确认与咨询职能。再确认意味着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各环节的检查评价再确认不同控制环节的有效性。针对控制再确认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建议。内部控制评价是员工与管理者对自身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确认控制环节的有效性。根据有效监督管理理论,内在自身监督至少需要与外部监督协同运作才可能发挥积极有效的监督作用。由于内部审计相对于业务运行环节的独立性,其引导控制评价比员工自我评价更加恰当与有效。

内部控制评价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得到广泛实施。其中宝钢国际、伊利、台湾等公司的运用实践说明了内部审计主导内部控制评价具有现实意义。宝钢国际在实施CSA之后提出“内部控制评估在国内大型企业,特别是跨行业的集团公司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引导下,在公司有关管理人员的参与下,能有效地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整改和完善,促进公司管理水平质的飞跃。”(张谏忠、吴轶伦,2005)从我国企业实践来看,有的公司内部审计参与控制评价,有的公司内部审计引导控制自我评价,但不论哪种方式,内部审计都已经与内部控制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着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积极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内部控制评价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重要保证环节。它的有效开展将促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对公司治理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内部审计在IIA的质量保证检查手册中被定位为一种公司治理的内部保证程序,“通过它,组织可获得关于动态变化环境中的风险暴露已得到恰当管理的再确认的过程”。这意味着,内部审计不是仅仅通过再确认提供保证;不能提供保证的地方,内审人员致力于咨询改进(韩晓梅,2004)。当内部审计作为执行者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内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再确认与咨询功能就得到最佳发展。因此内部审计就是通过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再确认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包括风险管理机制)的恰当性并提出咨询建议的那部分公司治理程序。由于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笔者提出:

(一)修订内部审计准则,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规范体系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2006)中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界定为“内部审计人员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目的的实现而协助公司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的一种工作方法”。这样的概念界定显然与内部审计驱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模式不适应。笔者主张在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修订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协助公司内部控制审查与评价修改为“由内部审计引导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明确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是内部审计部门,排除实施过程中盲目确定主体引发的控制自我评价风险。

同时对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功能定位、协作形式与工作方法作出准则性规范,指导公司这项法定业务的规范开展。最终形成由《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等规章制度组成的内部控制建设标准体系,推动公司内部控制法规体系与实施体系的建设。

(二)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合理定位内部审计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为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定义揭示了现代内部审计具有再确认与咨询职能,这两项职能的清晰界定将直接引发内部审计在公司组织机构中的地位变化。

内部审计履行对公司治理、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再确认与咨询职能,意味着它已经超越管理层的局限,部门设置上至少要在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在此基础上,根据管理监控原则,引导或驱动不同部门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推动内部控制评价取得实效,促进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条款及其他相关法规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 王桂莲.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09(3).

[2] 张龙平,李璐.探析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主体资格和范围[J].中国审计,2009(1).

[3] 李岩.内部控制评价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审计,2009(1).

[4] 孙蔓莉,杨明.控制自我评估[J].企业管理,2007(5).

[5] 陈峰青.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的应用及思考[J].商业会计,2006(8).

[6] 杨淑娥,戴耀华,樊明武.CSA:一个内部控制发展的前沿[J].当代财经,2006(3).

[7] 张谏忠,吴轶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宝钢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5(2).

[8] 杨有红.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

[9] 韩晓梅.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与控制自我评估[J].现代管理科学,2004(5).

[10] 刘益平.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3).

[11] 朱荣恩.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J].审计研究,2003(6).

[12] 林朝华,唐予华.CSA: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新观念与新方法[J].上海会计,2003(1).

[13] 曹伟,桂友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J].审计研究,2002(1).

[14] 刘明辉,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4).

[15]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

[16] Foh,Noreen.Control Self-Assessment:A New Approach to Auditing Ivey Business Journal,Sep/Oct ,2000(65).

[17] Larry Hubbard.“Control Self Assessment: A Practical Guide”,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2000.

[18]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a Perspective on Control Self-Assessment,1998.

赵丽芳教授简介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纵向人际关系;横向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他人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1-0110-02

收稿日期:2006-03-10

作者简介:刘彦文(1972-),男,山东沂水人,讲师,从事教育基本理论、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两大类,其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纵向人际关系;与同伴 的关系是横向人际关系。初中生的人际关系比小学阶段更加复杂和多元。在人际交往中,可 以锻炼初中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善良、正直、 宽厚、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尤其异往能力的锻 炼,对于他们今后婚姻家庭一生的幸福,都有极大影响。缺少人际交往这一课,他们成人后 ,费很大的劲也未必能弥补这种缺失,因为已经形成的孤僻、自卑、怯懦、多疑、嫉妒、不 合群等不良性格会遭到集体的排斥”。在人际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过不断体验和感受他人 评价及不断调整自我评价,从而逐渐走出幼稚、依赖、偏激、封闭的状态,并逐渐使自己更 加成熟、独立、理性和开放。最终,初中生学会 积极参与各种交往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纵向人际关系

初中生的纵向人际关系出现了新的转型,处在转折期:由小学时期的“儿童―成人”关系逐 渐转变为“成人―成人”型关系。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在少年与成年的关系上,少 年正处在从“听话”向“平等”过渡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长 ,有强烈的“成人感”,然而,初中生此时的心理还不成熟,还存在着心理发展的另一面― ―依赖性。这表现为,初中生想独立,但对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还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特别是在自己遇到人生苦恼时更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家长和教师也因此对儿童的 成长总放心不下,不敢放手,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采取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限制儿童 的交往和活动,有时甚至采取指责等方式对待他们的独立或“反抗”。家长和教师的不信任 、过分关心、过多干扰或无谓的指责,常常容易激化矛盾,使初中生产生抵触、消极情绪, 甚至出现对抗家长和教师的现象,或者自我闭锁,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拒绝成人的关心和 帮助。初中生的不良人际关系,在下面的数据中已清楚的表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人际 关系方面,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 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是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 强 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另据调查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 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 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可以说,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困扰初 中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常令她们烦恼。这必须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并不是说初中生与家长和教师的关系一定就是矛盾和斗争,只要方法得当,家长和教师在帮 助初中生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进一步讲,作为父母和教师,只要充 分认识到他们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满足他们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 的需求,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教育策略,积极引导,不断提 高他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和谐的纵向人际关系。

二、横向人际关系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那么也就有了社会交往的基 础,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相对于与家长和教师关系比较紧张而言,初中生与同学及 同 龄人间横向关系就相对融洽和活跃,绝大多数初中生乐意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 ,在同龄人中间,他们平等相待,想法接近,观念容易一致,没有心理上的压抑感。需要注 意的是,零点调查公司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学生的社会交往关系往往集中于合意组群 间的交往。即交往的成功与否,与交往者是否“合其意”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而且,通过 考察中学生与他们的好朋友在一起时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了解到,他们主要的活动内容属于 沟通性的、娱乐性的,而做作业相对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与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是中学生 觉得生活最有趣味的时间段了。[1]另据研究发现,儿童愿意待在学校的重要原因 ,也是因 为他们在学校里有朋友、有友谊,这是学校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比如,有些学习落后的学 生,可能得不到一些教师(当然,这些教师只能算作不合格的教师)的喜欢,甚至经常招致批 评。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愿意到学校来,如果教师提出让他们回家,不要再来上学了, 他们就会感到恐慌和失望,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同学和朋友。可见,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对初 中生的生活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应注意到,校园人际关系困难的学生日益增加。尤其要引 起重视的是,据研究,受等级制度、官本位制度及腐败之风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人际 关 系趋向成人化,这也是导致有些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的人 际关系。

横向人际交往及关系具体到同往和异往则各有不同特点,下面分别探讨。

1.同往:交友范围扩大,内容复杂,质量提高,友谊加深,但容易出现交友不 当现象,还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责任、分享的关系

初中生的交友范围进一步扩大,关系更加复杂。中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认 识事物越来越早,从而导致他们的交际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因素导致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更复 杂和困难。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更加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式及自身 的需求都产生了变化,也进一步使同学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比如交友可能有很强的目的 性、选择性,而不是随便在一起聊聊、玩玩。

初中生同学及朋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交友质量有了提高,友谊加深。初中阶段,人的性格 及品质等相对定型,此时形成的友谊,往往能保持很长时间。所以,这时的人际 交往及关系将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发现:“与同学关系是对于学生校园生活满意 度的影响最大的因素(57.9%的学生做此选择,与老师关系的满意度仅是36.7%);与朋友聊 天是37. 5%的人获得各种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仅次于电视(85.1%)和报纸(53.3%),高于 杂志(32.4%)和电台(21.3%);在性知识的获得方面,同学及同学外的朋友交往(59.8%)几 乎与通过老师/课堂/教科书方面得到的一样多(61.2%)。”可见,中学生交际生活中,朋 友是占很大的比重的。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中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内心和思想上总会出现 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出现交友不当现象,则有可能使青少年步入歧途,荒废学业。再加上现 在多了个网络,许多中学生不懂世事险恶,容易被网络不良人员欺骗伤害。这种交损友的行 为对青少年是很有害的。因此,如何择友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要的是,初中生 要学会明辨是非。

初中生在交往过程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竞争―合作、 责任―分享的关系,往往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强调分享而推卸所承担的责任。

2.异往:以一对一交往为主,出现正常的朦胧爱情,但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产 生一些性罪错行为

一般而言,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是初中生走上社会的必修课,不应因噎废食,采取 极端做法,进行封闭式、隔离式教育,这不利于初中生的正常发展。但也必须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与异往的关系有了变化,已经不同于小学阶段男女划清界限、有“敌对 ”情绪等情形了,这时,可以说正在由相互“对抗”过渡到相互“吸引”的时期。这是因为 ,初中生“性生理发育进入高峰,性心理发展迅猛,他们随着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增强,在 开展同性同学交往的同时,也就开始了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尝试”。他们对异性、对性充满好 奇、羞涩的矛盾心理,渴望交往、交流,又害怕或羞于交往和交流。这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 性困惑和迷惘。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他们往往由集体交往,慢慢发展到一对一的交往,并 容易产生朦胧爱情,出现亲密的异性关系,这些应该说都是处在此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的正常 情感和行为。但男女生交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往往由于强烈的冲动而导致偷尝“禁 果”,并因此给双方带来心理负罪感,甚至导致女同学怀孕等。更有甚者,走上犯、性 犯罪的道路,此类犯罪低龄化现象已比较严重,这不容忽视。

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1.渴望他人肯定,对外界评价比较敏感

初中生虽然身心都有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毕竟还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对自己的判 断和信心有时容易产生动摇,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来确证他们的判断及信心。可以说,这个 时 期仍没有完全脱离外在定向阶段。他们对于成人,尤其是教师及家长的评价特别在意,朋友 的评价往往也能影响他们的言行,他们非常渴望他人的肯定,非常渴望成功。

2.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评价外部活动到评价内心世界

儿童成长的过程表明,他们对他人的评价先于对自己的评价。到了初中阶段,对他 人的评价能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此时,他们对他人的评价逐渐从侧重评价外部活动过度 到重视评价他人的内心世界。其实,这种转变从小学高年级就已经开始了,在初中阶段又有 了很大发展。这使初中生可以更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他人,从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认识 能力、判断能力。

3.自我评价能力相对较弱,但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显著增长,对自己的评价逐渐由主 观模糊评价转变为客观正确评价

总体上讲,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较弱,自我评价能力常常落后于对他人的评价,而 且往往受个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自我评价不客观,常常带有片面性和不稳 定性。虽然如此,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是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初中生身心的不断发展,他 们对事物的认识及评判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已经开始逐步摆 脱依存性评价阶段而进入到独立性评价阶段,由主观模糊评价为主逐渐过渡到客观公正评价 为主。比如,刚上初中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别人对他的评价。到了初 三开始,对自己就可以进行比较客观、独立和正确的评价。

4.在纵横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从 而不断走向成熟

人际关系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人际关系可起到自知、知人的作用,人在处理各 种人际关系中,可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与了解,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可以自我检定社会心理 是否健康,进行自我教育。

纵横人际交往及形成的纵横人际关系,是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从而不断走向成熟的 重要途径和参照系。相对而言,横向人际关系对初中生的成长作用更大。因为他们的社会性 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在交往中学会合作、竞争、责任、 分享等。对于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代初中生而言尤其如此。因为他们从小优越感强,唯有在 与同伴的比较中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离开了交际对象或可供比较对象,就失去了衡量自己的 尺子和照鉴自己的镜子。一个中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对自己 的认识就缺乏了“参照系”,也发现不了别人身上有好或不好的东西,也就无法调整和改进 自己。初中生就是在正确评价他人、接受他人评价以及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 通,了解他人,关心他人,接纳他人,通过他人认识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不断寻求自己 学习的对象和奋斗的目标,从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同样,初中生在与家长和教师的交往过 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心、爱护及鼓励,同时也能体验到对他们的严格要求、 殷切期望和客观评价,并在这种严爱相济的教育中,正确把握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简介自我评价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 特点

[作者简介]童欣(1957- ),女,上海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天津 300191)陈垚(1986- ),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省信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硕士,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河南 信阳 46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我国聋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1YJA88009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85-03

一、研究背景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Betz 和Taylor于1983年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与职业选择有关的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①,是自我效能在职业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决策是职业选择过程中的核心,是大学生迈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在高校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聋人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生理缺陷,其就业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困难程度也更大,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2010年该校聋人大学毕业生离校前的签约率仅为30%左右。因此,需要培养和增强聋生职业决策的能力,提高聋生在职业决策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以尽快融入社会并顺利就业。

国内对健听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研究大多采用厦门大学的彭永新和华中师在大学的龙立荣在2001年参照美国心理学家Betz和 Taylor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共39个题目,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维度,分析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各阶段的自我效能差异以及影响其自我效能的各种因素。本研究基于聋人的生理特点,采用该量表对聋人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找出影响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大一至大四4个年级274名的聋生作为被试对象,具体构成及比例为:计算机专业135人(49%),服装设计专业139人(51%);男生141人(51.5%),女生133人(48.5%);大一71人(25.9%),大二69人(25.2%),大三68人(24.8%),大四66人(24.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聋人大学生基本信息问卷》,该问卷结合辽宁师范大学的胡雅梅2005年编制的《聋人文化问卷》相关项目编制,旨在研究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等普通人口学变量和聋人生理缺陷、交流方式、全纳教育等聋人大学生特有的人口学变量对聋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第二部分为《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采用彭永新2001年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并在前期选取小样本聋人大学生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聋生难以理解的项目进行了小幅度修正,该量表分为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和问题解决五个维度,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9,鉴别效度、结构效度均较好。

(三)研究方法

问卷采取匿名调查的方式,由专任的聋人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发放并回收,测量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并对性别、年级、专业等维度做了适当平衡。数据处理在SPSS17.0统计软件上完成。

三、研究结果与特点分析

(一)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总体水平低于健听大学生

本研究选取龙立荣、彭永新等人以武汉地区14所大学1000名毕业生作为研究样本得出的各维度平均数为对照值,通过单样本t检验发现,聋人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武汉健听大学生,且差异极为显著。被测聋人大学生各个维度及总体的得分情况见表1。

(二)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学习成绩方面。对不同学习成绩的聋人大学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数据分析表明,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四个维度方面,学习成绩对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显著影响,且四个维度的效能与学习成绩的优差呈正比,而在问题解决维度,不同学习成绩的聋人大学生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2.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的交往水平。聋人大学生与健听人的交往水平用聋人大学生拥有健听朋友的数量多少来表示,有很多健听朋友的聋人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五个维度的得分均较“有一些”和“几乎没有”的聋人大学生高,且差异十分显著(见表3)。

3.全纳教育方面。全纳教育,又称融合教育,是指在普通教育系统中提供所有学生教育需求的支持,由普通班教师与特教教师间采取协同合作,让身心障碍学生得以在空间、社会及教育方案上融入普通教育环境中的一种教育方式。目前我国尚处于全纳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经验,残疾人在普通中学就读和残疾人高等教育中推广的辅修双学位计划可视为全纳教育的初级模式②。

本研究选取高中就读学校和辅修双学位计划作为假设变量,并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普通高中就读的聋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和制定规划三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特殊高中(聋校)的聋生,且在收集信息维度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参加辅修双学位计划的聋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和选择目标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参加的聋生,尤其在自我评价维度的得分差异极为显著(见表4)。

4.是否具有工作经验。所得数据的t检验结果表明,有工作经验的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明显较高,且在自我评价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几个维度则差异不明显(见表5)。

四、相应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影响聋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因素,按照影响维度的数目多少,依次可分为与健听人的交往能力、学习成绩、全纳教育、职业经验。研究还发现,聋生的听力状况在并没有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明显的影响。SPSS17.0对聋生的听力状况和健听朋友数量进行交叉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有很多健听人朋友的聋生中的全聋个体有62人,重听个体只有22人,说明听力损失程度并不是影响聋人与正常人交流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研究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一)加强聋生与健听人沟通的能力

聋生与健听人交往的能力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五个维度方面均有极为显著的影响。由于聋生的听力损失,其疏离感较健听大学生表现更为突出,更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的情绪,且交往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越来越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本身是一种信心的体现,研究发现,善于与健听人往的聋人,其自信程度明显较强。因而,聋人高等教育院校可通过增加聋生与健听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方式,提高沟通能力。例如,可采取班与班、寝室与寝室联谊的方式,鼓励与健听学生交往,逐渐消除聋生在交往过程中的自卑、疑虑等心理,提高融入健听人群的能力。

(二)重视对聋人大学生的肯定与赞扬

聋生的学习成绩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和制定规划四个维度产生了影响。分析原因,成绩优秀的聋生其信息获取能力明显高于成绩较差的个体,且容易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表扬,自信心较高,表现在职业决策过程中,无论是对自己能力还是对未来的规划、目标的选择上都有明显的心理优势。这说明不但学习成绩能给聋生带来自信,而且适当的表扬也能使其获得自信。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及老师应当注意经常给予学习成绩较差的聋生以鼓励,并适时地对其课堂或课外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以提高其自信。

(三)继续推广全纳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全纳教育模式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普通中学开始逐步接纳聋人就学,国内聋人高等院校也在逐步推广这种教育模式。结果表明,全纳教育对聋人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聋人高等院校要逐步提高辅修双学位计划的覆盖面,并在尊重聋生的生理特点前提下,制订特殊的教学计划,此外还要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如手语翻译、课堂笔记员、实时字幕等;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推广全纳教育。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学校尽管教育方法更加符合聋生的特点,但由于与健听人群隔离,从长远看来,反而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应当逐步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聋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既能接受符合其生理特点的教育,又避免了长期与健听学生过于疏离所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

(四)加强对聋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

聋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兼职获得的工作经验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聋生在工作中,不仅与健听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其自信心也明显提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聋人因其生理缺陷而怯于同健听人往,尤其体现在求职过程中。因而,聋人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聋人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干预,在具体的干预过程中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通过开办心理健康课、发挥网络在聋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和组建聋人大学生心理社团等方式,帮助疏导和解决其心理问题,此外还可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培养聋生与健听人流的信心。

[注释]

①李莉,马剑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归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

②佟月华.美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实施策略及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6(8):3.

[参考文献]

[1]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

[2]胡雅梅.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研究[D/OL].http:///kns50/detail.aspx?dbname=CDFD2006&filename=2005128833.nh,2006-01-06.

[3]朱华珍,樊文有,周上玖,等.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与影响因素[J].思想理论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