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读后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读后感范文第1篇

学习收获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的知识突飞猛进,现在运用起来, 如鱼得水。

特别是在读后感的学习中收获更大。我不但知道了读后感的结构。读后感是由引、议、联、结四个方面构成。还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写读后感要有“鸡头、猪肚、凤尾”。“鸡头”就是指开头要简写不罗嗦。“猪肚”就是指中间内容要写详细具体。“凤尾”就是指结尾要写的漂亮。开头的意思:要扣题定位引下文。中间的意思:是承头顺写详重点(介、议、联)一:介就是简介原文内容。议:是用一两句话,对原文的内容加评议,引出下文IED“联”。联:是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理想、学习、生活实际。结尾要照应开头写所感。

再则我还学会了四种表达语言方式。第一种是提示语在前面,如:我说“走吧!”第二种是提示语在后,如:“走吧!”我说。第三种是提示语在中间,如:“在这里,”我说,“它快跑了。”第四种是省略提示语,如:“这是一条蛇。”“不,这是一根树枝。”

这个学期的学习,我真的收获很大。

写读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关键情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13

一本好书,滋养一生。阅读是对学生自我提升的一种投资,对学生来说可谓是惠泽终身。在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不少学生都有阅读不下去,或者阅读之后毫无收获的困扰,这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所致。其实阅读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找到品质上乘、感兴趣的书,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之后,阅读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小学生该如何选择阅读的作品

读书是终身大计,《管子・权修》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小学生从年龄阶段来划分尚且属于儿童,所以其课外阅读的作品为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本来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分类,从本质上来讲和其他文学作品并无很清晰的界限。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儿童的群体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教育教学也对儿童的特征性越来越注重,因此目前来讲,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有专门的文学作品供他们阅读的。再说,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创作上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的,因此,对于不深入探究儿童心理、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审美情趣,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作品,都是我们应该摒弃和抵制的。

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为学生甄别和遴选好的课外读物的责任,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阅读的文学作品,选能给小学生带来心灵洗礼、精神感悟、情感快乐的课外阅读作品。一般认为,优秀的儿童作品至少具备两种属性:一是文学属性;二是教育属性。文学属性保证作品具有高水准的艺术性,教育属性确定其思想积极健康、不偏不倚,二者辩证统一,互相依存。这是日常对儿童文学作品衡量的标准,也是教师为小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读物的依据。

二、小学生该如何去读一部作品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要对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只有掌握以下阅读要点,才能实现快速、有效的阅读。

第一,把握故事情节。在实际的课外阅读中,因为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引导不够深入,所以学生开始会感觉到无所适从,拿起一本书却不知该从何读起。阅读实际上很简单,当学生捧读一部作品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了解一个故事。当故事情节吸引到学生的时候,他就会迫不及待的去读下一章。例如,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时,读到新课标里面指定的课外必读书目《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时候,如果学生读到“秀贞的孩子被父母丢弃了”这一情节的时候,能够去思索“孩子被谁捡去了”;当读到“妞儿和秀贞的女儿长着相同的胎记”这一情节时,学生能够追问“她会是秀贞的女儿吗”,这就代表学生有了想要了解情节的兴趣,有了这样的探求欲,学生就基本上学会自主阅读了。

第二,把握关键情节。学会把握关键情节是一个孩子学会阅读的重要阶段。一个会读书的学生,会把读过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而且能讲得绘声绘色,详略得当。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呢?因为他能够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情节。关键情节一般是主人公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一件事成败的关键时刻等等。例如,在《城南旧事》这一本课外书籍中,“英子发现妞儿和秀贞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这一情节提示学生要把握之后的每一个具体情节,因为作者开始沿着这个线索,将妞儿的身世逐渐呈现出来。学会把握关键情节会使阅读速度加快,并获得更多的阅读心得。

第三,了解人物。懂得了解人物,描述人物的性格,是学会阅读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如果学生开始对人物做出评价:“年轻男人是出于不得已的苦衷才去盗窃的”“兰姨娘是一个勇敢追求新生活的女人”等等,说明学生已经学会了解人物,概括人物性格了,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更快乐,更有收获,其语文成绩也更容易提高了。

三、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上面简单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三个阅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这三个方法,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辅助工作。

第一,匹配精美的插图。可以根据所阅读的书本的故事情节,并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来匹配对应的插图,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一工作是最好不过的,如果能力有限可以适时的向美术教师寻求帮助。由教师根据人物的特点来绘制一些插图,并在插图上有选择性的附带一些解说性的话语,帮助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为书中主人公设立档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阅读的书本中主人公的具体形象,以此来为主人公设置“人物档案册”,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凝练地概括出来。通过具体事例了解人物性格,是了解人物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学会自己为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做一个人物档案,他一定会大有收获。

第三,根据书中情节设立情节档案。一本书的故事可以从“起因”“经过”“”“结果”几个方面去概括情节。学生如果自己学会设置情节档案,那么对他了解故事、把握关键情节会很有帮助,他会更快的掌握阅读的关键技巧。

四、课外阅读后如何去写读后感

写作课外阅读后的读后感是一个必要的环境,很多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感到很茫然,无从下笔,而要求阅读后写读后感又是教师布置的常规作业之一。其实小学生在课外阅读后写读后感难度并不很高,只要掌握了其中的重点,写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只要牢牢把握住“主人公”“故事背景”“故事情节”“”“结果”“我的看法”这几个关键项,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具体、更直观,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写出读后感了。

写读后感范文第3篇

读完一本著作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悲惨世界》读后感范文参考,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雨果的《悲惨世界》,让我感受到当时人民贫苦的生活,让我十分悲痛,文中的善与爱照亮了整个世界,主人公冉阿让的形象不时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的真正含义。

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非常曲折,因家境所迫,他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了19年的罪刑,从监狱出来后,只因他曾是个囚犯而被许多人厌弃,但仁慈的米里哀主教却收留了他。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痛苦的监狱生活让冉阿让几乎失去人性,变得狂野,他没有被主教的仁慈而感动,晚上竟然偷了主教的德银器,这样的冉阿让,米里哀主教不但原谅了他。而且把德银器当作礼物送给了他,冉阿让这才醒悟过来,带着米里哀主教的温暖和光明更改了姓名,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某个城市的市长。

当冉阿让遇到了被德纳第一家人欺负的小女孩儿---珂赛特,想尽办法救下了她,并把她抚养长大。但是不幸事情发生了,在冉阿让舍身救人的过程中,被人发现曾经当过囚犯,并把他赶下了台,这次冉阿让没有退缩,而是带着柯赛特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面对穷苦的社会,同时会产生另一种人,他们丑陋、自私、贪婪。正如文中的德纳第,为了获取钱财,用各种手段诈骗人们的钱财,他一会儿称自己是个画家,一会儿又成了个艺术家,即使他的手段很高明。也隐藏不住他丑陋的本性。

故事结尾,冉阿让把珂赛特嫁给了马赛特,最后在他们的屋檐下平和的离开了世界。一个纯洁的天使,就这样离开了,离开了这个悲惨而痛苦的世界。

写读后感范文第4篇

【P键词】师本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2001年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为了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人民教育》2008年用长达9页的篇幅以《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为题做了特别报道。毋庸置疑,“生本教育”从开始实施到现在都焕发着课堂的生命活力。

如今,生本教育在课改的大潮中已进行了14年,小学语文的生本课堂似乎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生本”与“师本”如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突围之路在何方?“教师在哪里”,这是新课程“再出发”时给予我们的思考。

一、缘起:“突围”之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我们不能不正视课堂里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小学语文学科在生本课堂中的语文特质该如何真正呈现?

1.生本课堂程序化

在生本课堂中,“预习、展示、调节、达标”四个环节是固有的模式,学生通过这些环节,激发了学习潜能,展示了学习成果,这是利于学生发展的。但是,是否不预习不开讲就适合不同类型的课文呢?这样的程序是否适合所有的语文课?

2.生本课堂机械化

生本课堂把课堂的时间大量地给予了学生,如“10+30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点拨引导,学生用30分钟从事自学、合作、探究;再如“271模式”,即课堂40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诸如此类的课堂时间分配,让人不由想起流水线上的产品,语文课的教与学的时间真的可以如此泾渭分明吗?

3.生本课堂线性化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听到很多新名词,如“先学后教”“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等,意谓学生先自己学习,再带着问题进课堂。众所周知,“教学”是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就如“买卖”一般,为什么一定要分个先与后呢?

事实上,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越来越多的呈现出一种“变相”的提前完成习题的情形,前置性学习很多时候是根据练习册、试卷的典型题型设计的,这与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再者,语文课堂包括阅读课、习作课、口语交际课等课型,阅读课尚可遵循生本课堂的基本实施环节,那习作课、口语交际课又该如何做到呢?因此,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必须寻求突围之路。

二、界定:“突围”之理

日本研究者龟口蕙治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记忆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研究结果: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己阅读,能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能记住20%;演示试验,学生能记住30%;课后讨论,学生能记住50%;演讲后,让学生练习,学生能记住75%。基于此,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理应遵循学生学习方式和记忆效果之关系的基本规律。

同时,“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教师的内心也拥有自己的宇宙,它的辽阔和深厚同样让人尊重和敬畏?我们不应因对孩子宇宙的遐想而忽视了对教师宇宙的眺望,不应因对孩子宇宙的阅读而淡化了对教师宇宙的阅读。”“教育世界中应避免的不在场,不只是学生宇宙的不在场,还有教师宇宙的不在场。教育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则是宇宙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是大宇宙与小宇宙的交融与转化的关系,是两个宇宙间双向滋养、双向构建的关系。”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课堂充分强调自主了,教师并不是真的“退后”,相反地,教师更需要在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更富有挑战性,需要更贴合学生实际去倾听,随时组织教学,使“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中也得到效能最大化。

三、实施:“突围”之行

笔者对于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突围”之生发点,要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习作的要求说起。

1.研究课标之阅读与习作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明确指出,学生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⑤,其中小学课外阅读总量累计不少于145万字。这明确的阅读量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纲领性。同时,课标还分学段对阅读提出了学习要求,如下表:

学段

阅读要求

第一学段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小学三个学段关于阅读的要求中,均指向“感受”这个词“感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由此可见,关于阅读的感受,即为耳熟能详之“读后感”。在语文课标中,关于读后感作为习作教学的表述直到第三学段才出现简单的六个字――“学写读书笔记”。

2.小学语文读后感教学现状

如果按现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做法,低中学段是不需要会写读书笔记的,第三学段也只是“学会”。在具体的课堂中,教师如果也把一半或一半以上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那么,可想而知,低中年级学生是无所适从的,高年级学生也会觉得难以下笔。在小学语文的习作课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编童话等讨论会都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唯有读后感,教师鲜有指导,生本课堂基本也无法“落地生根”。

如果再钻研一些的教师,则会指导学生避免两种比例失调的读后感习作现象,即“头重脚轻”型和“头轻脚重”型,前者纯粹是抄写阅读内容,最后加上一两句自己明白的道理;后者则少有联系阅读原内容,大量谈自己的感受,天南海北,散状。“要写出自己阅读后的真实感受”“要说清楚自己阅读明白的道理”等等浮于表面的要求,对于在“生本课堂”之场的学生来说,还是听不懂,无法行,甚而本来觉得读书挺有趣的,但一提到写读后感,不但无感,而且书都不想读了。因此,学生怕写读后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教师在场”时,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之读后感教学

同样着力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场”与“不在场”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由此,学生对于写读后感的悦纳情绪也迥然。教师在场,是否会让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迎来教学的春天呢?笔者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并以我校四年级的必读书目之一――《草房子》的读书活动为例。

第一阶段:分章阅读(一个半月),完成者获“悦读之星”称号。

《草房子》是著名校园文学作家曹文轩写的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共有九章,按计划每周读两章,一个半月读完。

阅读要求(请与好朋友交流):

(1)请写下你所读章节中两个最有趣的情节,说说喜欢哪个人物,可以给人物画个画。

(2)对喜欢或不喜欢的一个人物的性格或品格进行分析,用5个词语去形容这个人物,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

第二阶段:浏览重读(半个月),完成者获“悦读能手”称号。

阅读要求(请与家长交流):

(1)学会理清故事的主要脉络,把故事的起始、发展和结果提炼一下,想一想开始是怎样的,中间发生了什么,结尾如何?

(2)画一个故事图,从故事发生的环境、主要人物、出现的问题和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四个方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阶段:精读交流(一个月),完成者获“悦读达人”称号。

阅读要求(请与老师交流):

(1)你从《草房子》中得到一个怎样的观点,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请用“我知道了……因为……根据书中第几页文字……我非常认同……”这样的模式去说一说。

(2)如果你要为这本书写一个续集,书名会是什么?请给续集画个封面。如果你是作者,会给这本书的某个情节或人物做改动吗?为什么?

(3)你能就这本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在三个读书阶段中,每一个阶段都安排一节读书活动课,教师根据阅读要求进行“在场”引领,学生交流的愉悦度极高,所发表观点也很有见地。这样的“突围”之行比泛泛而谈更有吸引力与激励性。

四、叩问:“突围”之思

“教师在场”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学习,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无论是目前的小学阶段,还是将来的大学阶段,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这都将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就读后感教学而言,不难看出,这三个阶段的阅读难度是渐次递进的,从最有趣的情节,到理清脉络,再到阐述读书观点,这一系列须臾不曾离开语文学习。这样的生本课堂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能够形成“分章阅读―浏览重读―精读交流”的学习流程,学生是在教师有目标有步骤的引导下完成阅读,这样的阅读体验是可见的、成长的。

1.有话好说:定位表达对象

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这一道理放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同样适用。当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与周围的人联系起来,他们会思考:今天的阅读感受要与谁分享?怎么说给他(她)听?他(她)听了会有什么反应?这样一系列的思考能够促使其阅读的情感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从而对其自身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作用。

小慧在日记中这样表述:“曹文轩叔叔写的《草房子》真是太好看了。今天我刚看完《秃鹤》这一章,发现作者笔下描写的夏天真是惟妙惟肖。他写到了太阳、芦苇叶、行人、孩子的不同表现,其中‘一切植物低下了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天可真热得厉害!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朗读这一段,分享这样的写作手法。”

小读者有着强烈的阅读表达欲望,但这一表达的内容是分享对夏天之热的细节描写,其最好的表达对象当然就是小伙伴了。有话好说,定位了表达对象之后,学生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乐于表达,也善于表达。

2.有画好选:自选表达形式

“适合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乐此不疲’的效果。好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习负担,是一种高效的学习途径。”在生本课堂中,学生需要适合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获得也有赖于教师的智慧设计。

如读后感的教学中,以往的读后感都是文字形式的,现在不仅有文字形式,还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给人物画个画”“画个故事图”“给续集画个封面”等,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也乐于去做。学生小乔在学习《草房子》的阅读后,认真阅读了沈石溪的《狼王梦》,画了一系列的狼王国的铅笔淡彩画,她的配图与作品一一对应,在班级里风靡一时。后来,小女孩还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说《月光下的狼》,……这让其家长不由感慨:“看着女儿吭哧吭哧地又写又画,我特别好奇她那小小的脑袋里还装着什么?”

3.有数好测:量化表达数据

所谓“量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定量的描述。“量化”能具体、精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实践中,是否也可以适当用上“量化”的方法?“选两个有趣的情节”“用5个词语去形容一个人物”“画一个故事图”“提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数量化的要求不但没有冲淡语文味,反而更好地贴近了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有可以达成的“数据”,而不再是“摘抄优美的词语”“抄写几段话”“写出真情实感”等模糊要求。据此,学生可以很快乐地去完成阅读要求,而他们乐于践行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表达“读后感”了。的确,“没有量化的目标,任何事情都难以圆满完成。”对于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

4.有段好玩: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学生充分激发潜能,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营造宽松、融洽、活跃的教学氛围,但同时要使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读后感教学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相应有不同的称号――“悦读之星”“悦读能手”“悦读达人”,级别越来越高,阅读难度也已提升,而称号中的“悦读”之“悦”更强调了一种读书情绪,是快乐之读,愉悦之思。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阅读指标中感受阅读之趣,精神世界也日益丰厚。

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之读后感教学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也要有教师在场,即“有话好说”“有画好选”“有数好测”“有段好玩”中的表达对象、表达形式、表达测量、表达梯度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现场引领。教师在场,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不可或缺,也不应“退后”。

综上,师生共同在场,是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突围之路,这样的课堂避免了当前生本课堂实践中所出现的“程序化”“机械化”“线性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充分尊重教师的引领,是“生本”与“师本”有机融合、相映生辉的课堂。当学生与教师一起经历了美妙的课堂,他们便会拥有“有意思”的学习,过上“有趣味”的生活,也会迎来“有境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

[2]⑷.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21.

[3]费建华.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引导者[J].新课程学习,2012,12.

[4]李政涛.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曹文轩.草房子[M].江苏:江苏少儿出版社,2005.04.

写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读写结合;评价;交流;常态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训练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这样的表述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自由地、真实地表达,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然而,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一直处于近乎随意的状态,可以说,关于写作教学,一千个教师有一千种教法。语文教材关于写作训练的内容编写也是一变再变,但是不管怎么变,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实际没有改变。

怎样让作文训练摆脱盲目,呈现常态化呢?

一、写作与阅读教学同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训练素材,让训练内容更加丰富,让训练形式更加多样,让训练更为常态

具体根据语文教材阅读材料特点,设计续写、改写、扩写、仿写、读后感等不同形式的训练,让作文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以读促写,相辅相成。

1.对叙事性强、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文章,设计续写训练

如续写《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之后会怎样?《丑小鸭》一文之后,丑小鸭又回到了养鸭场,故事会怎样?这样的续写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预知事物的能力。

2.对形式有特点、能换角度理解的文章,设计改写训练

古诗改写成词,诗歌改成记叙文,记叙文改成说明文;小说改成剧本。还可以改变语体:文言改成白话;改变结构,顺叙改成倒叙,重新组织材料;改变人称: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如:将《化石吟》改写成散文,从韩麦尔的角度写《最后一课》,《木兰诗》改编成《木兰从军》等等,这样的改写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对留有余味、能调动学生想象的文章设计扩写训练

很多短小精悍的文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塞翁失马》《智子疑邻》《咏雪》等,都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开展扩写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4.对有思辨性、能激起学生共鸣甚至争论的文章,进行写读后感训练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如《杨修之死》《香菱学诗》《范进中举》《出师表》《孔乙己》《变色龙》《愚公移山》等,都为学生写读后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读后感将课本与学生的生活直接联系起来,带着学生从书本走到书外,可谓活学活用。

5.对能唤起学生回忆、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文章,进行仿写训练

如学了《散步》《荷叶 母亲》《背影》《秋天的怀念》等体现家庭亲情、母爱的文章,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家庭亲情故事或者家庭成员;学了《我的老师》《王几何》《羚羊木雕》等体现师生情、同窗情的文章,布置学生写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学了《济南的冬天》《春》《夏感》等描绘自然之美的文章,布置学生写自己眼中的大自然,发现身边的美,用文章赞美自然。

二、推行常态化的作文评改方式,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评价更加立体,让评价更加高效,让评价更加及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目标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因此推行一种常态化的作文评改方式对于作文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1.自评

组织中学生进行作文自评自改,这种做法不但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应用,而且还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既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促进了语文第二课堂的开展。

2.互评

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一支笔批改作文为几支笔,甚至几十支笔批改作文。在评改别人的习作时,相互观赏比较,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学有榜样。

作文互评互改,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整个过程中,促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融为一炉,把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参与。

三、搭建常态化作文展示平台,增进交流,相互激励

写作本质上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是由于平常作文交流还太少,学生写作的成就感远远未能被激发。为学生另外搭建一座常态化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获得自信。

1.搭建班级交流平台

如在教室布置班级优秀作品展览栏,组织学生编写班级优秀文集,督促学生整理个人文集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就感。

2.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信息化年代,学生很习惯网络交流,博客、空间等,都是交流文章的很好的平台。

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作文训练与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通过有效的交流平台,力求通过常态化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习惯作文,热爱写作,让作文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常态。

写读后感范文第6篇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家长乃至学生可能都认为多练习写作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好途径。但是,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一个小学生写作的误区,就是写作的数量多,质量却不高。让小学生大量地写质量不高的作文,是既耽误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小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其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在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常常忽略了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致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陷入一种程式化框架,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无情地扼杀。教师经常会依据教学的需要,安排学生写读后感,例如,读《圆明园的毁灭》后写读后感,这是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好方式,但是,圆明园被毁的惨状只停在书本上,这本身就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脱轨,学生要按照历史进行写作,这样的读后感练习对增强学生的创作力显然帮助不大。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有学生年龄偏小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不适当的原因。小学生本身处于体能的活跃时期,爱玩的天性使他们很难长时间精力集中地投入作文的学习当中,在写作时,他们也常常是开始认真,越写精神越涣散。所以,小学生应该在有效的时间里练习高效的写作。小学生在语文写作课上不仅仅是在练习运用汉字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美好的景物,抒发或喜悦或忧郁的情绪。应试的写作是枯燥的、无益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例如,以“浓浓思乡情”为主体,写作《二十年后回故乡》,虽然是命题作文,但是却能让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样的作文既能让学生练习生字和语法句式,又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自由的气息,是值得提倡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具有其特殊性、重要性和困难性。教师应该在按教学计划教学的时候更多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小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快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写作变得更幸福。

作者:陈斌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禾塘小学

写读后感范文第7篇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WWW.DIYIFANwen.com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二)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1、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3、上网搜索:

写读后感范文第8篇

对初学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老师会介绍一般的格式给他们,让他们有所遵循。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它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花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其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至于写读后感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什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就要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要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以便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它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会有分量得多。

三、不要只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能同时找到其它有关的书来看,包括:1、作者的传记;2、作者其它作品;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4、其它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等)。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赞扬与批评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可是赞扬与批评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清丽……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批评当然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它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七、读书报告的内容可包括: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 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 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 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1)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2)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 (4)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 (5)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 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

八、读书报告的撰写步骤:

(一)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推荐阅读“全本”;

(二)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三)收集资料:1、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2、查书籍杂志到校图书馆,区图书馆或市图书馆,依据目录检索相关书籍。同时也使学生更清楚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

3、上网搜索

(四)报告的内容:选题理由、确立观点、论述观点

(五)注意点: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比如可以是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讲座等。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4、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