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母亲的作文

写母亲的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母亲的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1篇

母亲,一个永恒而又伟大的名字。她不仅仅赋予了我多彩的生命,而是那一股股流不尽的爱。母亲是本日记,一本永远写不完的日记。

母亲是一缕风,因为有了她,我们才能自由自在的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母亲是一双柔美的手,因为有了她,我们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母亲是春雨,用她的爱和关怀滋润了我们幼小的心灵。母亲是把钥匙,打开了我们智慧的大门。母亲,节日快乐!可是,我能给你带来什么呢?也许是幸福,也许是欢乐……

我的母亲她虽没有诱人的外貌,过人的智慧,但她却有颗善良,愿意为我们付出的心。自怀胎十月到如今,她对我的爱从未少过一丝一毫,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她都会尽力让我们得到不比别人少。

时常看见你繁忙的身影,作为女儿,我无法分担你肩上的重担,女儿只能默默为你“加油,打气”。每次与你促膝长谈的时候,不经意的发现您那黝黑的头发上,添了不少的白发,您是一个爱美的人,在岁月的消磨中,您变的沧桑,衰老,但是,我的母亲,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一声“母亲感谢你”,感谢你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爱护我。

母亲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

母亲!你是一本永远写不完的日记。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2篇

    一、写--读--写相结合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写或口述与课文相同的景物,然后与课文对照,转入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者的匠心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用课文方法写类似的景物。

    这样在写--读--写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吸收来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例如:我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之前,要求学生写家乡自己喜欢的水果;尽管他们没有比课文写得好,但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采用了哪些好方法;学完课文后,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水果,布置学生动手写一写。此时学生就会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写作有了明显提高。

    二、启发学生认真观察

    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学生对自然环境缺乏观察,对人更缺少观察,甚至对他们最常接触的家人、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观察。为此我着重引导他们观察家人、老师和同学。有一回布置学生写自己的母亲,在学生的笔下母亲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针对这个问题,评讲作文时,我先把母亲写得相同的作文读一读,然后问学生是否拥有同一个母亲?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知道因为缺少认真的观察,连自己的家人外貌也不大清楚。为此我启发学生写人物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样才会写出人物的特点。又如:老师因性别、年龄等差异,他们的形象也是不同的。为此要求学生先观察任课老师,看看他们上课时的姿态动作是否一样?他们对不做作业或作业马虎的学生、对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的处理是否一样?也观察他们在业余时间里做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否一样?……这样有了范围,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观察起来具体容易得多,写出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总之,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写出好作文。

    三、教给方法,尝试作文

    人类口头语言发展总是先于书面语言,作文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要让孩子们先随意说出重要的内容,再进行评议,然后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中心具体说。再过渡到书面语言,在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教给学生习作的构段,布局谋篇和一些写作特点、方法,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往往自由发挥的文章更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潇洒自身,不拘一格。

    四、多练,练出写作技巧。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3篇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就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根本。“文由心生”,即作文应该贴近生活,尊重生活,并高于生活本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却背离了这一初衷,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引导学生为作文而作文,甚至为了应付考试而作文,忽视了作文的根本――童真和心灵的呼唤。我认为,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可以使学生快乐地写作。

一、要做到典型引导,正面鼓励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习作,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要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让学生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其真情实感在作文中流露出来。教师的赞美,可以点燃学生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掀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

二、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语言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素材,没有“真事”,缺乏“发现”。那么,素材在哪里呢?事实上,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可写的素材。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有:一是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如赵安琪写的日记《我的母亲》;二是关注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等,如梁萧睿写的《藏在深海中的秘密》,内容是有关MH370失联客机的搜救工作的。在结尾处,她写道:MH370航班的行踪至今仍如迷雾般笼罩在人们心头,不管有多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心中对你执著的思念和对那蔚蓝深海中秘密的探寻。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事例,只要留心生活,写作素材就无处不在。

三、要注意作文素材就在课文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写作铺路。我通常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例文,并根据所选课文的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才能做到描写生动、丰富、细腻,议论有说服力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我们作文的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善用、巧用。如赵安琪在作文时就引用了《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如果我学会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会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还大胆仿写冰心有关母爱的名言:“母亲啊,曾经是我这朵红莲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荷叶,我正开得鲜艳、多彩;现在就请来到我的怀里,让我为您挡一挡风,遮一遮雨吧!”

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写作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眼睛、用心灵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注意更新观念,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实施作文教学。学生有话写、容易写、乐意写,作文教学也就有出路了。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一、导源――联生活,谈自己,红杏枝头春意闹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要教师把言说欲和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语欲望,我主要依托文本,从文本中寻找话题鼓励学生畅谈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如在《散步》教学中,我结合本文主题,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联系生活忆亲情”,我首先问了一个每位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最爱谁?”,学生一下子叽喳开了,谈的很开心。在此基础上,我提高要求追问道:“既然你们是那么真情真意地热爱你们的亲人,那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有一位同学说:“爸爸、妈妈,能做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女儿。”当时我们都被这女生陈述的永恒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争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整个课堂立即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氛围包裹着。

此时,同学们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显得动情动容!

二、导读――品佳文,议他人,接天莲叶无穷碧

农村中学几乎全部是寄宿生,他们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历,使得学生间的分享也极其有限,作文显得有些单调重复。可现行的语文课文内容丰富,选文典型,文中给我们讲述了关乎生命和人生的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很多耐人寻味的道理,很多思辨睿智的科学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进行多维对话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可以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如在教《散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丰富亲情,我设计了四个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抓核心词、思关键句、详主体段、略辅助段、明全文结构的导读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行文的基本框架,较好的理解中考作文评价中的“主题鲜明、材料精当、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一类文要求。具体来说:

一是品读总启句感悟亲情。从品读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妈妈、我的妻子、我的儿子”中的“我”悟起,接着用“爱源于……”的句式请学生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整体感受。

反思之一:这种抓核心词扩词连句的方式,我们广泛地应用于作文指导课中,就是以所写的词语为基点,充分利用人的眼、耳、鼻、舌、身、心等感觉器官认知自然、感知社会,构筑出具有色、形、动、声、味、情、思(心理、联想、想像)的鲜活场景来。

二是品读主体段理解亲情。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最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爱’是一条承担重量的扁担,那么扁担的两头应该挑起什么呢?”学生发言说:“一头是老,一头是小。这种情意是每一个人必须都有的,是对家的责任――要敬老,要疼小。”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敬老’和‘疼小’的细节呢?引导学生重点读了第六和第八自然段。在读到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本句话的意思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时我请同学们做我的老师,分小组讨论后解答我的疑惑,孩子们的答案真的说服了我。他们发言说“在他的眼里,家就是整个世界。”“爱家是爱国的基本,‘整个世界’突出作者爱家的感情强烈。”……

反思之二:所谓主体段就是能集中表达中心思想,需要重点理解的文段。学生作文中主体段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作文得分的关键,因此主体段的导写质量也就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本环节我抓住敬老、疼小这两个关键词,分析第六和第八两个自然段。这样的引导、品读能让学生谈深、谈实、谈透。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一个对“敬老疼小”的人生品性追求,更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主体段的的意义和作用。

三是品读辅助段话语亲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采用请同学们当辩护律师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辅助段。有的学生主动请缨说:我想给第四自然段当律师,“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生命的色彩,再说家庭亲情也是生命的体现。有的同学为第二自然段作辩护陈词,有的为第七自然段辩护。……

反思之三:通过阅读后当辩护律师陈述意见的方式,学生很快弄明白了辅助段(就是运用的辅的表达技巧的段落。如:伏笔铺垫、渲染烘托、悬念对比、抑扬手法、正侧互衬等。)存在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也从一个侧面对学生理解散文的写法起到了指导作用,给学生一个启迪:景物的衬托,环境的描绘等对表现文章主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品读全文解构亲。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文的脉络,弄清文章的线索。我接着鼓励孩子们说:瞧,经过大家这么一辩护,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大大方方地保留下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各部分内容是通过“散步”这件事联系起来的。这样一遍遍读下来,学生对本文以小见大、借事喻理的写法便弄得水清明白了。

此时,同学们体味着文本的内涵,心底真情喷涌!

三、导写――展想象,写片段,我言秋日胜春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可通过“写”激活学生直接和间接聚集的经历和感悟,较好的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怎么写?写什么?我试着在文本中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隐点、略点、续点、感点、连接点、争议点等,展开想象或续写、或补写、或缩写、或扩写、或改写等。

教学《散步》时,我在“合理展开想象写亲情”这个板块中确定了这样三个步骤:明确要求定内容,集体构思写片断,相互展示享美文。

一是明确要求定内容。分组,每组抽一张纸条,注意保密,根据纸条的内容提示【1、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散步就带老婆、孩子,结果会怎样?(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2、想想小路沿途会有怎样的风景?(注意色彩、声音、人物活动等的描绘。)3、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注意人物的不同心情)】分组讨论学习。

预设初衷:塞缪尔・约翰逊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我把作文的要求写在纸条上,避免了讲解作文知识的枯燥,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的了解作文要求。教学需较好的体现出变“教作文知识”为“用作文知识导”的重点。

二是集体构思写片断。写之前先找几个组谈设想,激兴趣。有的说:“我们打算从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方面来写。核心是描绘作者既想孝顺母亲又想疼爱儿子的两难心理,请大家期待我们的作文吧。”还有的说:“我们准备从人物的神态、语言、环境来写。……”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自由写作时间,老师在巡视时根据需要作些具体指导。

预设初衷: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降低学生单独作文的难度,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我请学生分组写片断,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教师要适时参与各组的讨论,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施同步指导。同时还要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有代表性的组别在下一个环节作全班交流,增强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相互展示享美文。因为时间关系,我仅就纸条上的三个提示内容请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这里仅举一例(组1展示:初春很美,即使在黄昏也能瞧见一片新绿。乌鸦站在那带着新绿的秃树枝上,静静地欣赏景色,老乌鸦轻轻啄啄小乌鸦的羽翅。我想起了母亲,这时在家中干什么呢?蹦蹦跳跳的儿子停住了脚步靠着妈妈看乌鸦。母亲身体不好,经常咳嗽。我怕她受不住这早春的晚风,把她留在了家里,带着儿子、妻子出来散步。我向来很孝顺,可是在这美好的春之景把她留在了家中。想到母亲一个人的孤单,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揪住,好痛好痛……母亲这时肯定坐在院中,望着我们走过的路,急切地盼望着我们的归来,那双眼睛――那双被皱纹包围的眼睛直直盯着那条小路,那是一条多么短的路啊,仅几十米,可在此时却拉得好长好长,一端是母亲,一端是儿子。我们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长。眼下,我立刻拉着妻子的手一路小跑回家。我知道这次散步时间很短很短,却让我明白了亲情的可贵。走过了人生中一条最重要的路,那就是让儿女懂得感恩和孝顺的路!)

此时,同学们书写着自己的感悟,笔底饱蘸浓情!

四、导评――读美文,生互评,争得梅花扑鼻香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固然重要,但展示与激励比指导更重要。不容忽视的是造就会欣赏的读者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学中通过相互展示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学得的同时习得更多无法言说的内隐的作文规则,提升作文能力;并通过评奖的方式让其它同学进行欣赏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的作文教学才会更有效。

《散步》教学中,三个小组公开交流后,我组织评选了最佳描写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构思奖、最佳想象奖。最后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次作文的基本技法和要求,即在课文中寻找隐点(就是补写剧情或补白),在课文中寻找略点(也就是扩写),找课文中的续点(就是续写)。同时我提请同学们注意:当我们在课文中找素材写作文时,我们要做到四要:要精心描绘,要据情推理,要展开想象,要复位核查。四不要:不要脱离原文,不要违背原文,不要拘泥原文,不要重复原文。

此时,同学们品味着同伴的美文,镌刻至情至爱!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5篇

新课标要求七到九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初中学生作文要强调一个“真”字。就是说真话、诉真情。说真话,就要写真事、写实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说假话、套话,不胡编乱造。诉真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不受约束地写作,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亲情、友情,写乡土情、师生情。不必限定什么重大严肃的主题或热门话题,也不要把情感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用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是作文的大忌。从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看,对作文的真情实感的要求必定会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记叙性作文,因此,同学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务必要做到感情真切。

技法精讲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来源于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历也许并不算丰富,但只要认真回忆和筛选,再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组合,就一定能找到具体的材料,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作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三、明人事要素。

具体和真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要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就必须写得具体。虽不能说凡是具体的就一定真实,但一般而言,具体的叙述往往更能让人信服。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姓名、年龄、相貌、性格、职业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

四、用生活语言。

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的。写作时,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味。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用生活语言,正确、准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不要走样,不要变味。

五、露潜在意识。

每一个人都有潜在意识,而且非常活跃和丰富,但在作文时,潜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替代潜在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意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使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在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六、拟相应情景。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有时,必须对自己经历过的事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这就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二是要模拟相应的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做呢?模拟生活情景,转换人物角色,能使虚构的文章多一点真情实感。

范文引导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满分作文)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

一考生

我曾以为,我可以冷漠,可以置身事外,但我似乎做不到。

今天,他们又吵架了,原因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吵得很凶,从房里一直闹到大厅。我站在一旁,像是在看一场已经看了几百遍的电影,想关掉,却找不到按钮。同一场电影,同一个结局。爸爸摔门而走,妈妈窝在沙发上哭,弟弟妹妹躲在阳台上的黑暗角落,可以想象出他们紧咬下唇、努力不发出声来的样子。生在这种家庭,我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这是上天对我的磨砺与考验吗?能换一种方式吗?

翻出电话簿,打了个电话给爸爸,告诉他回家来有事和他商量。看着眼前坐在一起却不相问候的两个人,我的心突然开始下沉,以每秒一千米的速度坠落深渊。整理好情绪,我平和地说:“你们离婚吧,这样不累吗?”他们愣了一下,似乎不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但从他们震惊的眼神中我依然可以看出,他们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

我突然笑了起来,很夸张的那种。妈妈看见我突然的笑,不知所措,顷刻后冲着我离去的背影连喊了两声,我没有理会,直冲出家门。

外面下着淅沥的小雨,像我哭泣时的泪水,无声无息,却能渗进心里,冰冻整颗心。已经十二点了,这条繁华的街道此时也只剩几个醉酒的人与蜷缩在大楼角落里的流浪汉了。

我走了很久,却总在原地打转。我一直在想,他们太自私了,因为相爱,想在一起,却因为无法相处,而让彼此都成了受害者。他们到底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我努力甩了甩头,想抛开一切烦恼,但它们却像纠缠在一起的头发,千丝万缕,无法解开。

不觉间,我走到了一座电话亭旁。亭子的另一边蜷缩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我掏了掏口袋,只有一枚硬币,那是从今天早餐中省下的零钱。把钱塞进投币处,然后拿起电话想拨号,脑袋却一片空白。原来,我的朋友是如此的少,唯一记得的只有妈妈的号码。

“喂,是你吗,孩子?”那边传来的是妈妈沙哑而焦急的声音,“快回家吧。”

眼泪突然落下,摔在地上,碎成几十瓣。我只不过是一尾不小心跳到岸上的鱼,皮肤被晒得干裂,迫切希望有一朵浪花把我拉回大海。

原来,我坚强的外壳下是一颗如此脆弱的心。原来,我那么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

爸爸妈妈,你们能给我一个幸福的家吗?

推荐理由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个与十几岁年龄不相称的懂事早熟的孩子的内心所承受的“生命之重”,读来不禁让人动容。

这篇文章叙事具体,通过细节描写真实地写出了“我”的言行举止,“我”的所感所想。“我”被磨炼得可以冷静地打电话给父亲,平和地劝父母离婚;在淅沥的雨中走上街头,见到了几个醉酒者、流浪汉,还有电话亭旁那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电话那头妈妈的呼唤,刹那间才让“我”发现了自我――原来我冷漠、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脆弱的心,那里藏着一份对幸福的家的渴望。

作者在文章中展现的自己冰冷的心,相信会引起读者深沉的思考。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情感真实,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佳作示范

一个真实的故事

陈莉莉

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因为,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题记

年华似水,岁月如梭。一转眼,我已由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事情都一如秋日林间的落叶一般飘零,只留给我模糊的背影,但有一件事我却一直铭刻在心。(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这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自然引出下文。)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入选了学校的舞蹈队,那年的元旦联欢晚会我参加了舞蹈《庆丰收》的演出,小演员们的家长也应邀到大礼堂观看演出,所以我的母亲也陪同我一起去了。

演出非常成功,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问母亲:“你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母亲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知道。”我感到非常奇怪,就追问道:“我是哪一个呢?”母亲说:“左边第四个。”我更加惊奇了,本来嘛,舞台上共有十个大头娃娃,服装、头饰都一模一样,连动作也被教练调教得如出一辙,母亲是怎么认出我的呢?母亲看出了我脸上的狐疑,便对我说:“在台上,你的手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四个人微微甩了甩手。你平时被东西扎着时就是这个样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观察细致,突出她对女儿的爱)我愣住了,小小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我悄悄地低下了头,看着母亲牵着我的那只手。我暗想,如果有十位母亲同时伸出一只手,我能辨认出哪一只手的纹络是属于我的母亲的吗?(通过母亲的言行反思自己,说明“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儿女的爱和母亲的爱的出发点、延伸线与着落面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是母亲,是纯净的海,而我们只是小小的船,永远也驶不出她的海域。(通过议论,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母爱的深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因为,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6篇

当然作文的创新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挑战,但是要想得高分,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热心于创新思维的训练。学生创新的兴趣可以使用多种手法激发,譬如范文引领,引发头脑风暴。如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腻的刻画。

傍晚的时候,和母亲呕了气,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气恼地站在庭院里,任风胡乱吹着。“不听话的丫头,快点过来!”母亲声音低柔,从屋里搬出了张小椅子,手上拿着吹风机。我不情不愿地走过去,一屁股重重地坐下。太阳正在下沉,天空中流下无数金色落焰,地表聚集滚烫的空气,如末日般辉煌美丽。

这里的动词“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重重地坐下”,形象生动,能反映出“我”的心情的不愉快;“声音低柔”,反映母亲对“我”的坏脾气的隐忍;“不情不愿”反映我的任性;“太阳正在……如末日般辉煌美丽”不时地加上景色描写的句子,对人物的情感起到衬托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所选的范文必须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模仿性。老师把它讲透,让学生能够依葫芦画瓢进行训练,训练的结果就是让学生产生也能写出类似的佳作的自信,信心上来了,就会跃跃欲试。等训练到位了,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把这个“瓢”抛开,能够自行画个漂亮的“瓢”。

其次,要在作文的内容、形式和素材上进行创新。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作文分数平平是因为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立意、构思、素材、语言或者形式等等。而要追求高分作文就必须有创新思维的品质与目标。譬如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写议论文的能把“忧与爱”两者关系诠释清楚,并能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写记叙文能够把写人叙事写得生动形象,揭示出“忧与爱”的深刻意蕴的,就达到了立意深刻和独到的要求,其实这也是对创新的具体要求。而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写《忧与爱》时以记叙文居多,而且又以写亲情或者友情的居多。然而高分记叙文是需要生动细腻的情感和细节的支撑,这可是大多数考生所做不到的。所以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在别人都写亲情友情的时候,可以写清新的朦胧的青涩的爱情,给已经审美疲劳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当然这种创新需要勇气与胆量,因为写得不好就很恶俗,所以尺度要把握好。譬如在写议论文时,选用素材,对于众人皆知的素材就不能再用。对于议论文的选材,我们可以选择那些二流的人物,就是大家听说过,但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并不熟悉,譬如对于梁启超我们如雷贯耳,对于其儿子梁思成因为其父亲或者他的爱人林徽因的缘故也基本熟悉,但对于梁启超的孙子梁从诫却知之甚少。他是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的民主斗士,这个就是熟悉又不熟悉但又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人物素材。创新素材,就是防止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7篇

——题记

记得刚上小学时,我就一直有一个梦想——当作家!因为我当时的作文还算不错,于是天真无邪的我想着:当作家多轻松啊,写几个字儿就能赚来一大笔稿费……嘻嘻!

不过,后来我才知道作家没那么好当。

三年级时,接触上的作文越来越多,那作文可没一二年级时那么简单啊!我的作文越来越不出彩,在班上只能算个中等水平。我有点沮丧,想着自己连这点小作文都通不过,将来还哪里能成为作家呢?我把当时的心里话告诉了母亲。母亲拍拍我的肩膀说:“那孩子,你还想成为作家吗?”

“当然。”我脱口而出,母亲笑而不答。这时我突然明白:原来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会有阻碍,但只要心灵中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目标,赋予行动,就一定能成功!于是我开始苦练作文……

直到今天,我已上六年级,写作文却得心应手,在班上算得上是优秀作文——这都是以前常常写作的功劳!此刻我已明白: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得来的,而让我努力前进的动力源于我心灵中的梦想——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写母亲的作文范文第8篇

二选一

(1)以“孝敬父母”为话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做人从______开始”。

要求:请从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作文,既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也可以编写故事等等,要求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试题解析

今年青岛市中考作文题选题贴近考生生活,旨在挖掘考生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感情。“孝敬父母”这类反映生活家庭琐事的题材,看似简单,实际上把握起来比较难。据了解,今年大多数考生选择了“做人从 开始”,而离考生平日生活最近的“孝敬父母”题材却鲜有人写。如果考生平时缺乏对父母的关怀或爱的体验和观察,就很难写出真情实感,容易流于形式,写成简单的“流水账”。“做人从开始”这个题目范围比较大,但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领悟。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只要考生在记忆中有某件事情触动了自己,在这里都可以表现出来。不过写这个题目,关键也要有细腻的感情,“做人”是一个大事,而此处要写的事情,越小越好。倘若考生泛泛而谈,也不容易出彩。当然若能把今年的两个中考作文题来了个“二合一”,写成“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也是不错的。

写作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