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人作文指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学生构思作文的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下面笔者以《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为例说一说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前计划
学情分析:《写人要凸显个性》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表达与交流”的内容。高一学生对于写人物的记叙文的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技巧,但大多数学生写作存在塑造人物模式化、脸谱化、平面化,缺乏真实感,表达方式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读来索然无味等问题。
教材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掌握塑造人物的技巧,写出栩栩如生而富有个性的人物,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书本基础知识与课外拓展知识相结合,文字知识与网络多媒体资源相结合,加强写作教学。通过知识点讲解,文段讨论鉴赏、写作实践等途径,提高学生观察人物个性,进而写出有血有肉,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因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容量,产生形象直观的效果。
2.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掌握选择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语言、行动、肖像等方面的个性化描写,运用生动的细节,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1.广泛收集资料:人物描写的方法及技巧,人物塑造的典型视频,经典文学中人物描写的片段,相关图片。
2.制作课件
学生
1.自学课文《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掌握文中要点。
2.从网络上了解人物描写方法及技巧的知识。
三、实施过程
(一)课前播放小品《家有老爸》视频,激趣导入
(解说: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会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人物塑造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影视作品来渲染气氛,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宋小宝作为一位小品演员,其富有个性化的表演得到观众的喜爱。上课前播放他的小品《家有老爸》的视频,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后提出问题:许多观众都会对演员宋小宝有深刻的印象,大家说一说,他的那些表演最让你印象深刻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引导:宋小宝能够在众多的演员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宋小宝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写人要凸显个性。
PPT显示课题《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二)学习“写人凸显个性”的方法
提出问题:宋小宝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演一个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呢?
(解说:展示宋小宝的剧照,利用图片带来的感官刺激,诱发学生记忆,打开思维的空间。)
师生通过讨论,明确宋小宝通过夸张的表情、语言、动作表演来塑造个性化的人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人物描写中也可以借助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显示人物的独特个性。
(解说: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文本,走进文学大师,研究他们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人物个性的,引导学生学习“写人凸显个性”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选取人物塑造的三个经典片段,PPT展示: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字片段;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关于樊哙的文字片段;
鲁迅《记刘和珍君》关于刘和珍神态的细节描写的文字片段。
(解说:用PPT展示课文片段,内容更加突出,形式更加直观,利于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打开思维。)
学生围绕三部分文字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归纳出“写人凸显个性”的多种方法,PPT展示:
肖像描写:写出风度、气质和神韵。
行动描写:精选动词,生动描摹。
语言描写:揣摩语气、语态,展示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惟妙惟肖。
选取典型事例,彰显立体形象
(解说:该部分内容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每种描写的不同特点。教师做课件时要考虑到预设和生成,设计成可以随着课堂变化灵活点击使用的课件,可以运用PPT中的“动作设置”或者flash动画来完成。)
(三)课堂练笔
PPT展示写作要求:“父亲”和“母亲”都是永恒而神圣的话题。请以“父亲”或“母亲”为话题,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我”的“父亲”或“母亲”的个性。
(解说:利用PPT直观展示“课堂练笔”的要求,使学生直观明确地了解写作要求,快速调动思维,进入写作状态。)
使用视频展示台随机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及时进行生生评议和师生评议,及时进行修改。
(解说:课堂使用视频展示台即时展示、评议、修改,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四)布置作业
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解说:PPT展示课后作业,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业的要求,综合运用课堂学习的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以致用,完成整篇作文。)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整个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创设情境,拓展了教学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局面,掌握写作技巧,这是一场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彻底地放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是不能奏效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点燃创作热情,拓展写作思路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能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激活思维,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视写作为乐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二)打破文本限制,促进学以致用
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再现教材经典作品的片段,实现教材的优化整合,打破了原有文本篇章的格局,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写作技巧。借助教材中篇章片段,降低了理解难度,消除了畏难心理,让学生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促使他们学会迁移,更好地学以致用。
(三)直观互动评改,优化评改途径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共享性,采用多种灵活方式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自己改,或学生评议互改等等。直观互动的评改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分享的自豪和满足,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写作热情。在评改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改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表达、分析、判断的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信息技术让作文评改事半功倍。
值得强调的是,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要依据学情和教材,充分考虑预设和生成,制作出能够灵活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方便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机智灵活地、有取舍地进行操作。
一、“回锅”生活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著名作家峻青先生在《美来自何处》一文中写道:“有谁看见过春蚕吐丝吗?有谁看见过杨柳飞絮吗?有谁闻过丹桂飘香吗?有谁听过大海潮声吗?……这一些,全都在大自然中俯拾皆是,到处可见的景物,谁都会经常看到,经常听到。可是如果你对时代缺乏敏锐的感受,对生活缺乏深切的热爱,那么你即使看到、听到这些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习以为常、无动于衷的。”
教师在习作指导时,总有这样的困惑:即使是那些学生曾积极体验的内容,在写作时,却总是三言两语就说完了,这是何故?经验有深切和浅薄之分,作为涉世不深、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对身边的事件往往只有知觉型兴趣却无实质性深入,对生活的描摹出现不深不透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回锅生活”。
所谓“回锅生活”,即促使学生主动回忆,在脑海中再次回味生活的细节,体会生活的精彩,感悟生活的魅力。“回锅”机会无处不在:写作前的师生交流发现粗漏时;写作过程中学生出现思路不畅、摇笔展纸之态时;作文批阅发现文笔疏松、泛泛空谈时……这些时候,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再次回味。当学生带着疑问回味整个事情的经过、进行资料的查询、相互交流乃至二度实践时,经验必然实现由浅入深,表达也必然达到由略到详、由详到精。经过回味生活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就有了更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回锅”作文,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习作的常规程序是生活体验――写作欲望――取材――材――撰稿――修改――评价;或者是主题――构思――取材――组材――撰稿――修改――评价。从表面来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一次习作似乎就完成了。但实际上通过这种模式加以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还是很难提高。因此,不妨进行“回锅作文”的尝试。
1.同题再作。即同一个题材,经过“指导―习作―修改―评价”之后,根据评价内容进行再次修改。―是把长文写短,注重内容的精炼,二是把短文写长,注重文章的翔实。比如,《春游》类文章,小学生最长能写到1800字左右,更有甚者超过了2000字,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对于刚刚学习习作的小学生,首先要有话可写,文章写得长,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表现,但写得长并不代表就写得好。“回锅作文”的策略之一就是要把“长文写短”,让学生能抓住文章的重点。教师通过习作讲评,再次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还拿《春游》一文来说,初次习作,学生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春游的时间――烈士陵园――唐城遗址――茱萸湾公园――回家――感受”,文章条理清晰,由于面面俱到,使文章失去了重点。因此,再次习作时,应指导学生如何把握重点:在你游玩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留下这些印象……
通过引导,有的学生说在烈士陵园看到烈士的遗物时心情异样悲痛;有的学生说在茱萸湾看海狮表演最精彩;还有的说在游乐场玩得最痛快。学生逐渐懂得了如何抓住自己最深的感受,如何把握写作的重点。
再次写作时,单从文题来看就不一样了:从单一的《记一次春游》演变为《追寻先烈的足迹》、《雨中游茱萸湾》、《您好!海狮小姐》、《动物三剑客――老虎、狮子、熊》、《友谊碰碰车》等。内容更加集中,重点更加突出,细节更加精致,这便是“回锅”作文带来的精彩。
2.系列作文。指同一主题的作文,根据不同的训练重点,分别进行习作指导。比如,写人的文章是苏教版五年级习作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第四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笔者把它当作了一个系列进行练习。首先写熟悉的人、同龄人,其次写老师或家长;再次写陌生的人。
一、做一做,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写作氛围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先做一做。也就是让学生先去实践一下,经历一次,体验一番,比空洞地讲解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兴趣,使之成为学生自己作文的内驱动力。其中的实践活动形式多,内容广,可以是游戏、小制作、辩论会、看图……。活动过程中要灵活地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体验。例如:《用分解法学写人物动作》一课,我是结合第九册第六单元习作训练设计的一堂作文课。习作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平时,同学与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可要写出同学的特点表达敬佩之情,学生作文时有困难。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学生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往往不够具体,用词不丰富,也 不准确。于是,我指导《用分解法学写人物的动作》。作文课第一个换节:让学生表演手型游戏。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小手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放在投影仪上投放出来。大屏幕上呈现的是同学的手模仿而成的栩栩如生的造型。有竖着耳朵蹦蹦跳跳的兔子,有衔着烟斗嘴巴颤动的老头像。有横行霸道的螃蟹,有朝头狂呔的狗,有扑击长空的雄鹰,有呼啸而过的飞机……”。听课的老师惊叹心灵手巧的学生那超凡的想象力。独特的表演才能。很多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演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地争着表演,有的同学居然相互配合,用手型游戏演绎了《龟兔赛跑》、《惊弓之鸟》的故事。
表演手型游戏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去做一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时学生的大脑形成了最佳兴奋中心,对课堂知识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活动最活跃,最积极,就有效地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生动、有趣的写作氛围,将为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作文课中让学生动手去做做,学生就会体验到真实的生活。领悟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认识生活,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教材,改变作文中“空洞无物”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写作情趣。这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二、说一说,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达欲望
在《用解法学写人物的动作》一课中,我让学生表演手型游戏时,课堂里顿时沸腾了,同学生跃跃欲试要求表演。这时,我抓住契机,要求会表演的同学充当小老师向同学清晰地介绍: “你是怎样表演的?”然后我根据每位同学的口述,把主要的动词板书下来。例下:用分解学写人物动作:
手型表演方式:老头像:藏——凸——伸——按——微动——夹右手(大拇指)(中指)(小指)(左手)(纸剪的烟斗)
乌龟:蜷——突出——申直——挪动
兔子:勾——弯曲——贴紧着弯——高高翘
老鹰:交叉勾住——伸直——扇动
狗:翘——伸——握——张合——按住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各抒己见,有的形象讲述动作发生的方式有的娓娓讲述动作的全过程,有的还讲了动作的力度。说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点拨,让学生有条理地讲,抓住动作的方式特点说,学生讲得一个比一个号,一次比一次生动,从而老师揭示用分解法学写人物动作的主要方法:“想:动作的全过程”“写:描写每个主要动作”、“连:把每个动作的描写连成一段生动而具体的人物描写片断。”
综上所述,“做一做”是“说一说”的前提,“说一说”是“做一做”的发展,学生一做就开心,一说就有劲,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犹如燧石的相互撞击,不时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自然而然触动了学生的写作触觉,“情”涌于笔端,达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就杜绝了学生作文中那“无话可说”的现象,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趣。
三、写一写,培养学生一气呵成的写作习惯
再用《分解法学些人物动作》一课中,“做”“说”的铺垫,写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但这使还要激发学生准确表达的欲望,不可掉以轻心,让积极的写作情趣淡化。于是,我先口述了“下水文”《丁一,我的好老师》具体写丁一同学做“老头像”的过程,把“丁一”同学尊敬为“老师”,流畅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感染了学生。于是学生以情促写,唤起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满腔的话要倾注于纸。我出示习作要求:“以我的同学”为题,用分解法写清同学做手型游戏时的动作,表这我对同学生的佩服之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妙笔生花”是我们写作向往的一种境界,“妙语连珠”是我们写作追求的一种愿望,“妙手可得”更是我们厚积而后的薄发。写作,应该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再创造,然而就算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多数也怕写作文,觉得作文难。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认为应该立足学生现有作文水平,使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语言、素材的积累,引领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在对作文基本方法的总结中得到启发,寻求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对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觉得应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在新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生活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和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无话可说。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材料,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我在双休日时会布置学生写日记,可有的学生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我就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一是观察家里的人和事,看看家里的亲人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些什么样的事;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自己做了什么;家里养了小动物,就看看小动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等等;二是观察学校生活,学校的老师、同学和我们朝夕相处,要善于去找材料;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可真不少!三是观察大自然,看看头顶上的天、望望脚下的地,蓝天、白云、夜幕下的星空、周围的花草树木乃至吹来的一丝微风,听到的一声鸟叫或许几声虫鸣……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众多的素材,同学们可要用心去感受;四是种养植物,如种绿豆、黄豆等,观察植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日记的内容就充实了,题材也丰富多了,观察的意识增强起来,观察能力也逐渐得到培养,作文的兴趣也随之有效地激发起来。同学们慢慢懂得了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写起,作文没有那么难!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使其在习作时有材料可用,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作文训练,也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渗透,通过课文讲解、读写指导等训练,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我也深知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想写好作文,就得有广泛的阅读。因此我会鼓励五、六年级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报,并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交流,还从网络上搜寻适合学生看的好书,购买回来放到“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阅读,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孩子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读物。针对本班孩子的实际,有时还推荐一些书让他们看,如《细节决定成败》《生气不如争气》,使家长们把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坚持,可供孩子阅读的书籍多起来,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语言积累丰富了,见识面也增长起来。同时在阅读中,我鼓励学生从中摘录自己欣赏的好词好句,并积累起来,每天坚持至少积累5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余力者还可以多积累,积少成多。鼓励学生对积累的词汇加以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为了加强合理的指导和监督,避免词汇积累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正做到有效,我还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专门给时间阅读,保证落实阅读并作指导;二是定期检查,展示好词佳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树立了读书的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三是积累的好词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句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语感。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对那些优美词句会不由自主地加以运用,积累的目的就达到了,作文水平就得到有效地提高。
3.重视“说”与“写”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教师要尊重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让学生先说,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联系起来,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学生的习作“介绍你的小伙伴”时,要介绍人物的外貌,我就让学生先观察自己的好朋友,长得怎么样?有些什么特征?在小组内介绍介绍,再挑选出有特色的,在班上说一说,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来猜一猜是谁。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踊跃地起来说,你说我说、你猜我猜,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如何介绍人物他们就越来越熟练了。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总结方法,用外貌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如写人物的长相和身材,都要抓住特征和神态,做到写谁像谁,使读者如见其人。外貌绝不只是面容和身段,衣着打扮也很重要,一个人年龄,性别职业甚至学历爱好等都能从衣服上分辨出来,甚至能显示出性格来。总之就是要抓住特征写外貌。这样说过之后再写,学生写作的难度降低,书面表达就通顺了很多。
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珍惜每一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及时指正学生的口头表达,指引他们不断地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这样就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我认为,重视说与写的关系,多加训练,同时要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总结经验、方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逐渐就会得到提高。
4.善用例文,引导总结
心理学认为,模仿是一种通过观察榜样进行学习的过程。在掌握技能的初始阶段,模仿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发挥创造性的基础。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范文,就是一种模仿,即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的,其内容与形式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因此,作文训练我认为应当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启发学生通过对例文的学习,从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比如对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习中,利用《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抓住人物动作:“站、围、蹦、抓、揪、推、拉、拽、顶、扳”以及人物的心理:“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总想使巧招、下冷拌子;不跟他一叉一搂;想用脚腕子去钩他腿”等,从中研读“小嘎子”,体会出“小嘎子”的特点,那就是争强好胜、机敏顽皮、富有心计;抓住“小胖墩儿”的行动:“站、塌、合、转、抓、挠、揪、别、推”来研读“小胖墩儿”,体会出“小胖墩儿”的特点是沉稳、憨厚老实、以实力胜对手。然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小嘎子,小胖墩儿进行对比描写的作用,即用小胖墩儿的沉稳,老实反衬小嘎子的争强好胜、富有心计、机敏顽皮。在学习了整个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我再适时引导他们总结关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的写法,学生就容易得出: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写好人物的形象。一般指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②抓住人物的特点。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③选用典型事例。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④运用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人物。这时,学生就比较有效地掌握了对于写人的这一类作文的方法。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作文库网 zuowenku.net整理)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作文库网 zuowenku.net整理)
【关键词】提高作文能力方法
《语文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要表达真情实感,我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线,努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把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作为重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愿望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培养写作兴趣,启发写作愿望,不是一时之需,要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作文指导上。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从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入手,启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如低年级的课文仿写、续编故事是提高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很好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提前作文的积极性,教师从内容入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通过看香蕉、吃香蕉、写香蕉;看玩具、玩玩具、说玩具、写玩具;玩游戏、说游戏、写游戏;编童话故事,补充故事结尾等,学生的亲身体验之后的写作,使他们有话可说,无形中克服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产生了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希望的。
二、认真观察,引导学生写作言之有物
学生动笔写作文之前首先遇到的就是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认真观察,这是提供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观察,教师首先要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还应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小学作文主要以记叙为主,记叙类型有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写活动等,所以,要使学生掌握观人、观事、观景、观物、观活动的方法。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离不开写人,事物的特点是指其独特新颖之处,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与众不同之处。只有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笔下的人物、事件才会鲜明、生动形象逼真。写景、写物属于静态事物描写,可让学生部分观察,整体感知。观察时还应让学生依照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在遵循以上观察顺序的同时,还应让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写活动属于动态事物描写,应让学生分阶段观察。动态事物有着它自身发展变化的过程,要让学生抓住这一点用移步换景或改变视角的方法进行观察。总之,观察的方法很多,教师指导观察的方法得法,学生就会通过观察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写作文时就会言之有物。
三、巧妙构思,让学生写作言之有序
观察是积累材料,构思则是组织材料,要想表达看到的内容,就要使学生掌握如何构思的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构思时,要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要求,准确理解题意,激发写作欲望,但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把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正确合理的筛选、罗列,然后围绕一条主线,遵循一定的写作顺序,进行构思。如:写人记事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活动可按时间顺序写,写景可按场景移换的顺序写,写物可按逻辑类比的顺序写。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在按照一定顺序布局谋篇的同时,把握好重点材料的安排,划分文章层次,然后列出写作提纲。划分层次时可以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换为序,可以以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的不同方面为线索,可以以事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序,可以以学生认识的发展、感情的升华为序,可以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序。总而言之,只有教师引导构思合适,学生才能言之有序。
四、说写结合,让学生写出心中之文
说就是启发学生依照写作提纲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在学生口头作文班内交流前,可先进行小组内说,组员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及时进行修改。进行口头作文交流时,教师一要选择好“说”的对象,可先让作文水平好的学生先说,再让作文水平差的学生说,这样既可以好带差,又可抓两头促中间;二要启发学生当好评论员,敢于评头论足,展开激烈的评品辩论。在评论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还能够为口述者续叙、补叙、改叙。三要启发学生把自己的腹稿与口叙者的作文进行对比、修改加工,然后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与修改方案。
五、以读带改,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成长周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37-03
一、“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提出背景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等……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完善以上作文教学策略的同时,我们还摸索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适切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二是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三是开放式评价,教师不再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评价者,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此外,我们还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①利用学习园地、文化角、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手抄报等阵地推介学生优秀习作;②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投寄报刊、杂志社;③编辑校刊《雉水西园》,发表学生优秀习作。④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开展“我爱文学”、“小作家讲坛”、“小记者采风”等专题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陶冶情操,获取写作素材。⑤邀请知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和师生零距离接触,畅谈写作体会,交流写作经验,分享写作快乐。
总之,初中学生的作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成长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科学合理地划分成长周期,同时在每个周期内给予学生丰富的“养分”和精当的训练,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策略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Teaching Strategy for Composition Growth Cycl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O Fu-hui
(Rugao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226500, China)
一、指导学生由看到说,由说到写
(一)继续指导学生看图写话
在二年级看图写话的基础上,教师应更进一步加强训练力度,提出更高的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把图看得更具体、更详细。对图上没有的内容及情节,则要指导学生动脑筋,进行合理的想象。我们要遵循由看图到说图再到写图的顺序,写图时重点指导学生对有关内容有选择,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有条理地把语句写通顺。
(二)指导写片段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不论是平时,还是作文课,教师都要加强片段的过渡训练。教师有目的地出示几个词语、短语或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我的家》《一个大西瓜》《我的好朋友》等,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先说后写,并要求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情节完整,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作文兴趣的培养
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人和事,如写请假条、留言条、书信等,通过看图写话等片段的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以作文为纲,指导学生写周记或日记
作文训练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教师必须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耐心引导。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每天、每周耳闻目睹的有意义的事情,详细地写下来,长期坚持必有好处。
三、以课文为依据,在讲读中指导
“依样画葫芦”,这种模仿写作在三年级教学中值得提倡,教师要做耐心的指导。课文是最好最成功的范文,把作文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传授语文知识,又培养作文能力。教师通过讲读,使学生学习写作的思路方法,学会怎样开头、分段、结尾,怎样写人记事、描写景物。如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件事写完,再写另一件事要分段写;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结尾要自然收笔,不能有头无尾,更不能画蛇添足。在写完《翠鸟》后,我有意出示了《麻雀》《我的家乡》这样的作文训练题,学生普遍写得不错。
四、作文前指导
这是对学生在动手之前的指导,又是三年级写作文进入第二阶段开始半命题或命题作文的训练,重点指导学生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指导。
(一)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重在观察,主要写人物、景物、场面、活动等内容的作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置身情景之中,先教观察方法,然后把观察到的一切写出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并先口述再动笔,让学生边走、边看、边说。
(二)课内指导
课内指导重在指导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审题确定中心、选材组材、精心构思、编写写作提纲,然后起草,初步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好习惯。像《星期天我在家里做的一件事》《植树》这样的作文题目,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可说,大多数写得都很成功。
五、指导学生自改
鲁迅先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美国作家柯德说过:“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足见修改作文之重要。当学生完成草稿后,教师主要教修改方法:朗读,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作文中存在的毛病;互改,当学生自己认为完好无缺时,互相交换改,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又能调动和培养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各抒己见。
六、教师批阅讲评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改作文也一样,“改”也是达到用不着“改”。要缩短这一过程,关键是点出错误,拨正文风。批阅可以总批、面批、眉批相结合。总批带有鼓励性、综合性,在篇外写评语,主要是指出成功与不足及改进方法。眉批主要指出词句方面的问题,一般都要有针对性、点拨性、指导性。面批主要指对差生,指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写什么、怎样写。同时还有板批,由于三年级初学写作文,篇幅短,抄在黑板上,用红笔进行直观修改,一目了然。
作文讲评时,重点挑选“优秀作文”“进步作文”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在学习园地,或推荐发表,这样可以大大调动、鼓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