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编童话故事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指导创作 童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调动小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把小学习作教学尽快地提高上去,让小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我们以童话引路开启学生童话作文创作的教学研究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营造童话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童话之情。
营造浓厚的童话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童话的氛围中,感悟童话,激发学生对童话的热爱。
1.发放“童话阅读”倡议书,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向全体学生宣讲童话故事的意义,营造创建书香校园的浓厚氛围。
2.在校园的走廊、过道、宣传栏、花园草地上布置童话故事、张贴优秀童话作品推荐、童话作家介绍、学生童话作品展示……在校园突出位置展示“走进童话世界,共享美好人生”、“凸显童话特色,缔造书香校园”等标语,在读书休闲区建造“童话乐园”,在园内建设童话城堡等建筑。
3.加强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购买童话作品充实学校图书室图书,并全天向教师开放和提供班级图书借阅;鼓励学生购买童话作品充实班级图书角,并成立图书“交换站”;建立楼道图书馆,有专职老师把学生最喜爱的搬到楼道里的书架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阅读,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4.开辟童话阅读专题网站,拓展童话阅读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的童话阅读内容,并利用网络阅读,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阅读的体会。
只要我们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花坛、每一棵花草都凸显童话的内容,把学校布置成童话的世界,学生就一定会热爱童话、喜欢童话。
二、积极开展童话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童话的积极性。
学校每一年都要举行童话艺术节,艺术节期间,学校会举行童话故事比赛、童话剧比赛、童话作品展评、童话小报评比等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童话、感悟童话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读童话、演童话、讲童话的热情。
三、加强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童话创作的水平。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的初始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童话作品中的新、奇、乐正好为小学生打开了一扇充满写作趣味的窗口。从这个窗口望去,几乎全是他们喜欢的内容,常常会让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欲罢不能。
1.读——积累童话素材。
让学生喜爱童话,亲近童话,首先要让学生走进童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阅读能力,每一学期我都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童话、寓言、神话等读物。《山海经》、《西游记》里的神奇故事,格林兄弟、安徒生、等名家创作的传世童话,都是童话写作创作的源泉。我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去寻找现实世界里的童话影子,去体会作者写童话时的心情。当学生能够自觉、主动选择童话故事阅读时,我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选择读物。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去读。
2.听——培养想象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喜欢童话,我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一有时间我就找些内容简洁,故事情节强的童话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同时,我积极创设故事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在讲《小兔请客》这个故事时,我就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天性,创设故事情境,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同学们讲,一下子就把他们带进了有趣的童话世界中,如此,学生怎能不被吸引?怎能不爱听呢?
3.讲——激发表达欲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智力的核心。在学生读童话、听童话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童话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童话中的插图,然后让学生学生自由想象,在脑海中构建童话的画面。最后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很感兴趣,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表达能力逐渐得到锻炼。
4.补——提高写话水平。
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后,我让孩子们进行写童话训练,当然这样的故事不能要求太高,也不必拘泥于“原版正宗”。写过一定数量之后,我尝试着用讲头留尾或留头讲尾的办法,让孩子们自己去编织一个又一个的梦幻。上述方法初见收效后,我再找些散文童话,它既有情节又有优美的景物描写,再如法炮制。
5.编——培养创新能力。
图画形象直观,借助图画来帮助学生编童话,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编,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在练习时我引导学生从多幅画开始,因为多幅图画提供的内容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内容,只要一幅幅编下来,并加以想象,肯定能编出一个完整的童话故事来。重要的是一定要放开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的去幻想,不要拘泥于图画原本,要能够看到画面以外的东西,使情节、故事更加丰富和精彩起来。在编《小白兔搬冬瓜》的童话故事时,我要求学生先从整体上看三幅图画的大意,然后根据图意进行想象,把每一幅图的意思看明白,说清楚。最后请学生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完整有条理地编一编。结果,学生编得头头是道。
关键词:生活;素描;想象;记实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66-02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见识能力毕竟有限,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他们习作时,总是感觉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入笔,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针对这种情况,以笔者之见,农村作文教学要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优化作文指导课的模式过程,从而不断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创设愉快的习作氛围,促进言者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再现生活情景,作“生活文”
农村小学生往往由于认识事物的能力所限,不能从自己万花筒般的生活中去挖掘丰富的写作题材,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或者顶多写两三句就觉得无话可写。因此,笔者通过图片、投影、电脑课件、音响、表演手段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通过模拟生活再次感受,再次认识,借助观察、议论,提高作文能力,从不同角度去提取生活中的写作题材。如《记一次家务劳动》的作文指导课,笔者首先让学生开火车比赛说一个做什么家务劳动的四素句子。再模拟四个生活:洗红领巾、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再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扶”,即重点分步指导学生如何写“洗红领巾”:①如何取水?笔者指定一名学生拿着盆子去取水,其他学生先仔细观察取水动作,再自己模拟,最后练说。②如何洗红领巾?让学生观察洗红领巾的动作,再自己模拟,最后练说。③如何漂洗。④如何晾干。每个步骤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模拟。然后,指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洗红领巾和洗红领巾的感受,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断,之后便“放”,即让学生凭刚才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同桌同学之间边模拟其他家务劳动边进行口头表述,悟出怎样写家务劳动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学法,再遇到此类家务劳动作文时就按以上几个步骤来写,文章就会有条理。
二、加强直观教学,写“素描文”
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取的写作材料,真实而又深刻。此类作文指导课主要是提供实物,必须是学生熟悉、有趣、有广泛话题且有情可抒的。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赏一赏,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实物的特点,通过观察赏识所得以及互相交流获得第一手材料。如笔者在指导“观察一种静物”的作文指导课中,提供了多种图案,多种形状,多结构的文具盒,让学生当堂观察、赏识,在观察说话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悟出“从外到内”、“先外形后结构、作用”的观察写作方法,再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赏识书包、玩具、闹钟等静物,再作介绍交流,在迁移中习作,学生眼到、心到、手到,效果颇佳。
三、童话激趣导编,写“想象文”
卢梭提出:“要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如果你能使孩子们先有这个欲望……这时候随你用什么方法教育都可以把他教好。”《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且脑袋里有好多的童话故事,有向别人讲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这种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思考多练说,并鼓励学生边说边表演各种动作。比如,笔者在“看图编童话故事”——《小猴学飞》的作文指导课中,制作了生动的电脑课件,把图上的内容做成动画,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而天真的心理特点,由此,学生学习兴趣顿增。上课时,笔者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争当“故事大王”,首先是揭题、质疑、激趣,然后直奔故事结果。学生知道了故事的结果,就会对故事的起因、经过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大家争相发言,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整个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对编故事的写作方法也能较好的掌握。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应用刚学过的观察方法来编说其他童话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童话为纽带,综合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丰富学生生活,写“记实文”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一提到做游戏,整个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平时喜欢做游戏,也喜欢体育活动,而且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但要求学生把这些活动写下来,他们就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或是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因此,在指导《记一次活动》的作文指导课上,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首先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兴趣马上就来了。笔者再说“想参加的同学,就要仔细观察老师在做什么,然后描述出来。”同学们都怕自己没份参加,于是都睁大眼睛认真观察。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嘴巴的人头,让学生把老师刚才画人头的过程说一说。然后指名让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给人像画嘴巴,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这位同学画嘴巴时的动作、神态和同学们的反应给同桌说一说,谁说得出来就可以上来画嘴巴。这样一来,就连学困生都能说上几句。接下来就指导学生掌握描写活动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写作方法去观察课间活动的“跳绳比赛”和“踢毯子比赛”,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再进行作文。这样,学生在习作中得到了迁移,在迁移写法中提高了作文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村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能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悟出写作方法,获得良好的写作技能训练,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仔细观察;相机诱导;融入感情
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首先就要学好、运用好语言文字。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作文妙笔生花呢?
一、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创设写作环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要让学生“作文有米可炊”,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开展有意义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下马观花”,仔细观察。这样既能培养观察能力,又能训练他们学会寻找,选取精彩镜头,捕捉作文素材,让他们在书面表达的实践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我便组织学生参观了浦城的五一三大街两旁的桂花树,参观江滨公园的桂花树,为学生创设写作环境。参观时,我首先明确提出观察要求:一要看看桂花树美在什么地方,桂花的颜色有几种;二要注意观察顺序;三要注意观看桂花的人多的热闹场面。参观之后,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述训练。我联系《桂花雨》一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对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那么,你们今天看到桂花树上开满一串串红红的桂花,闻到了桂花香,有什么感想?让我们赶紧写写吧!这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很快写出了《家乡的桂花》的作文,表达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编写儿歌、绕口令,在愉快情景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活跃与发展,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一些有趣味的活动。
1.编儿歌
为了启发低中年级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可以编识字儿歌。例如,聪明的“聪”字,我让学生猜谜语:“上面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这是什么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聪’字。”那么,怎么记住“聪”字呢?一位同学马上站起说:“我是这样记的:左边‘耳’,右边头上两只‘眼’,中间是‘口’,下面‘心’字底,就是聪明的‘聪’字。”我马上让学生写成《“聪”字真有趣》的短文,这样让学生既学了生字,又写了作文。
2.绕口令
针对学生喜欢绕口令的特点,我提问学生:“天津的‘津’和北京的‘京’,前鼻音和后鼻音你们能分清吗?”学生有的摇摇头。于是,我对学生说:“你们一定喜欢听绕口令吧!老师编了“天津和北京”的绕口令读给大家听:小明把天津读成天京,小茵把北京读成北津。柴老师来正音:天津的津是前鼻音,北京的京是后鼻音。天津和北京,津京两个音。小明和小茵,你们要分清。”学生听了非常高兴,并把绕口令记下来写成片段作文,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童话有着无穷的魅力,能吸引学生去阅读、去欣赏。为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让学生编写有趣、有意义的童话故事。例如,小花猫与泥鳅、机智勇敢的小马、聪明的青蛙等。只有编出趣味的童话故事,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我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动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写了不少童话故事。例如,一位学生编写了“小花猫和泥鳅”,这篇童话选材新颖、有趣,编写了小花猫希希要吃掉泥鳅,然而泥鳅聪明、机智,对小花猫说:“花猫姐姐,我身上沾了这么多污泥,你最好给我洗个澡……”结果到河边,泥鳅把身子一摆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文章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危险,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化险为夷。”教育意义深刻,以弱胜强,耐人寻味。
四、巧设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和说话能力。因为通过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多数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锻炼,养成口语交流、说话习惯。教师要通过自己简洁有趣的导语,准确的评语引导、点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习作,写“热爱生命”的内容。我设计学生与教师讨论,一位学生问:“怎样写好热爱生命这篇习作?”我启发学生从三方面进行口语交际:(1)选择素材,巧妙构思;(2)抓住重点,写清经过;(3)抒发感情,谈谈收获。第一点:热爱生命的内容,可写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可以写某种植物或某种动物,还可以写自己获得的感受。第二点:事情总是有起因、经过、结果的,要重点突出,把热爱生命的某一件事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第三点:描写事例中,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谈体会、收获。只有融入感情,才能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受到训练,写作文就能得心应手了。
五、指导学生作文,在立意、选材、谋篇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立意新颖、有意义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因此,首先要拟定新颖、有意义、有趣味的题目。题目确定之后,要围绕题目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了。因此,在动笔前,要让学生认真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写“校园的一处景物”时,我问:“你的校园怎么美丽?有花园、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假山、水池吗?选一处景物来写。”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怎么写好校园的一处景物呢?”我又引导学生:“景物展现在你们的面前,就要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按方位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整体到部分,有步骤地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对最突出的景物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写“校园的喷水池”,按照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远看像梅花形―近看池里有小鱼―池中间有假山、彩虹桥、池水的倒影”。这样重点突出喷水池是梅花形,有水、有假山、有桥、有小鱼、有倒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把校园的喷水池写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2.选材要以多选优
文章的题目、中心思想确定之后,要考虑选材。写作文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考,选择的材料要新鲜、稀奇、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多中选优,从几个材料中筛选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写;要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的选材方法,把合适的内容,用语言文字把中心反映出来。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耳闻目睹的事件中精心筛选出健康向上的、有趣味的内容来写。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3.巧妙构思,布局谋篇
题目、中心确定之后,又有了素材,紧接着是巧妙构思、布局谋篇,周密地组织和妥善地安排好选用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思路,把作文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为此,我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先拟定写作提纲再动笔作文的习惯。作文提纲一般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事情的起因;二是事情的经过(要详写);三是事情的结果;四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纲拟好之后,先进行口语表述训练,然后再进行书面表达训练。
一、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在班上设立了一个“词语角”,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发现了好词好句便记录下来并且要鼓励学生遇到书中的好词、好句、好词认真抄下来,进行积累比赛,看谁积累的知识多,记诵得多。只有积累得多了,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二、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敢于说话
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课文的学习中,采取多样的说话形式,比如找喜欢的词句时说说为什么喜欢,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清楚自己喜欢的理由;在识字教学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给生字组词、造句,在点滴中训练说话;学习童话时说说续编、改编的故事,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新见解。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材是老师引导学生写作的第一手学习资源,是学生下笔写作的模板。低年级的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易于理解、易于模仿。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具有句式整齐,易读易记的特点。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句式练习说话。如:《雨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儿童诗,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中最主要的句式是“雨点落在”课堂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十分有兴趣。
师:雨点又落在什么地方?在那里干什么呢?
生1: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跳舞。
生2:雨点落在我身上和我做迷藏。
这一行行充满童趣而优美的文字,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切向往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积极观察,发现下笔的素材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用心观察,在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1.结合课文教学,教给观察方法
让孩子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还要边观察、边感受、边想象。
2.开展班级活动,激发观察兴趣
如春游、学校运动会等活动时适时进行现场指导,激发观察兴趣,活动后组织交流,交流所见所闻。因此留心看、用心想,多记录,做生活的有心人,就可能成为写作的小能手。
五、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写话
学生写话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指导紧密相关。教师在指导低学生写话时,要从有利于学生形象感知的情况入手,创造积极条件,指导学生写话。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写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经常带着水果,玩具、卡片,来让学生看一看、拿一拿、评一评、尝一尝,由于有了直观的凭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这样的题材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下笔。
六、借助文本图画,引导写话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教学时要很好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意,或是想象串编故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写下来,无论是表达图意,还是串编故事,都需要学生思维加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只要我们激发起他们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与观察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感知到的事物也就会有“神”。
七、借助童话,鼓励学生大胆地写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我发现,孩子们在课堂上最专心致志、最鸦雀无声的时候也就是给他们讲童话故事的时候。
因此,我根据孩子们这个特点,指导他们续编童话故事,以提高孩子的说话、写话水平。如在学完《狐假虎威》。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后,我作了如下的引导:
师:当老虎知道自己被骗以后,它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它肯定很生气,找狐狸算账。
生2:它会捉住狐狸,并召开一个动物大会,当面揭穿狐狸的阴谋,重显它“百兽之王”的威风。
让学生续编故事,给他们的思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他们的童话故事是没有限制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赋予人物性格特点,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故事发展的结局,寄托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编童话,不但能体现儿童的内心世界,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八、鼓励孩子写真实的感受
“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作文中去。在写话中可以采取赏识教学,体验成功,强化激励机制,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如:让写得好的同学在全班朗诵自己的文章,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把好的习作展示出,让全班共赏。我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习作的机会,让他们建立信心,有成就感,激活学生的兴趣。
李吉林说:“言语的发展需要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说话情境,抓住所有能让孩子说话的契机。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说话氛围,让孩子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说话,善于说话,从而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1、观察插图,诱导说话。儿童言语的表达,是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有所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抓住契机,有效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引导孩子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然后让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看到的叙述出来。说清楚、讲完整,就是一种训练低年级孩子说话的好方法。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为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我先指导看插图,提出问题:图上分别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呢?然后提示,让孩子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样,在插图的诱导下,孩子们观察力敏锐了,说话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培养。
2、复述故事,学会说话。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会讲故事更是他们的自豪。因此,教师应经常给孩子们讲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孩子置身于童话世界中,在听故事中学习语言,在讲故事中学会表达。教师可选择生动的童话故事、成语典故,采取简单复述、内容提要复述、接龙复述等形式,让学生在复述故事中学会说话,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我常在活动课上给孩子们讲故事。在讲故事前,我先提出要求,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仔细听,认真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完后,我让孩子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复述出来。最初孩子们感觉有些困难,但我善于引导和鼓励孩子接着复述。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以此调动孩子复述的积极性,促进孩子记忆和理解能力。这样的说话练习,每周可安排一至两次。长此以往,学生是越听越爱听,越说越爱说。
3、结合情境,想象说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因此,除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复述能力以外,想象能力的发展也是值得老师们关注的。那么,怎样发展低年级孩子们的想象力呢?《小兔运南瓜》是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画面由三幅图构成。第一幅图是小兔站在瓜地里,望着南瓜想:怎么运回家?第三幅图是南瓜已顺利运回了家。大大的南瓜是怎么被小兔运回家的呢?第二幅图的留白充分给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我引导学生结合两幅图描绘的情境,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然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片刻,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有的说,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有的说借车把南瓜拉回家……我为孩子们奇特的想象力,感到惊叹。
4、续编故事,补充说话。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像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每位孩子。稍做研究,我们即可发现这些童话、寓言都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幻想特点,能激励孩子们自由、大胆地去畅想,并创造出一个新奇的“别样世界”。教师完全可利用这些身边的材料,提炼加工,通过让孩子续编课文的结尾,启发孩子们合理的想象。例如,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之后,我说:“如果乌鸦第二次找到了肉,这时它和狐狸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它的肉还会不会被骗走?请以《上了一次当的乌鸦》为题,展开丰富联想来编编故事。”这样无疑是对孩子们训练说话的又一有效方法。
多手段激发写话兴趣 让孩子乐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丰富活动 激发兴趣。
2、优秀佳作 欣赏激励。
3、好词佳句 加强积累。
一、从说悄悄话导入,打开话匣子
华东师范大学夏中义教授说过:“学文学学得好,第一是人生体验,第二才是文学体验。因为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文学,是把它作为人生体验的一种补偿来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注意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去体验、去感受,这样就不愁学生打不开话匣子。
说悄悄话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去积极感受生活。引导学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什么条条框框。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地去写、去表达自己藏在心底的秘密。由于悄悄话带有神秘色彩,学生的兴趣很浓,都乐意把自己的秘密用笔悄悄地告诉老师。有的写妈妈双休日给他报了不少兴趣班,但自己对其一点也不感兴趣;有的写语文老师布置作业多,学习负担太重;有的写班主任不让他们看漫画书,没考虑他们的喜爱;有的写父母经常吵架,影响他的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说自己的心里话,既有用又不是和老师当面交心那样可怕、那么难。
他们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把高兴、伤心、惊喜、秘密、困惑的事从心中说出来告诉老师,甚至把老师做错的事也写下来:“一次语文考试,全班同学没考好,老师大发火,让我们更正错题,抄错题三遍,我们心里很不爽……”
二、写好日记为起步,写想说的话
写日记灵活自由。它不受约束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所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自己要说的、值得说的话。任思维驰骋,任感情抒发,能真正做到像赞可夫所说的那样:“作文教学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这样,学生作文就有了自己的个性,文章就是“心笔一致”,“说话、
作文一致”。
写日记解决写作的“源头”。文章第一要素是生活。儿童的生活有个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学校的生活、社会的生活。日记是没有限制地写自己的生活、见闻、看法等,这就为写作的“源”敞开了大门。学生在生活的海洋里观察、感受、体验、分析,感受一点,摄取一点,点点滴滴写作。感受、摄取得多,积累也多,写作的“源头”就不断地流到了作文上去。
写日记成习惯,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因为勤动笔是以勤动脑、勤观察为前提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多看一看,多想一想,才能有所记。如:组织学生看春耕、观日落、赏荷花、摘橘子等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积极思考,大胆表述。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学生的日记就记录了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叶落归根的壮美。
写日记形式多样:兴趣日记、积累日记、观察日记、想象日记、活动日记等。其中,观察日记是一种好形式。观察什么就写什么,学生感到很自在。如:在小学生中开展当“小小观察家”的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作文题材丰富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根基。
三、漫画作文为搭桥,丰富写作材料
漫画作文遵循了作文教学新理念:放开思维,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可以自画自写,你画我写,一画多写,合作画画、合作作文。写的时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受字数限制,表达清楚就行。
漫画作文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说后写,互说再写。学生们拿着自己的漫画自说、互说时,都说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合作口头作文时,有趣的漫画使学生们注意力集中,更便于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达到增大信息量,优势互补的效果。这样就充实了作文的内容,丰富了好词佳句,学生写起作文就不难了。
漫画作文的绘画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而应任其驰骋想象,拓展他们各自创造新形象的广阔空间。作文课中的绘画不同于美术课,不要求细致逼真。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动笔画了。而写作时,教师也不要过多引导,让学生自由表达,可写漫画内容,可写由漫画产生的真情实感,还可写由漫画联想到类似或相反的事例。
一次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漫画作文活动中,学生写的漫画作文内容丰富多彩。有赞扬的,如《关紧水龙头》《矿泉水瓶的诉说》《节约用水的秘密》《自制贺卡》《废物利用》等;有讽刺批评的,如《电灯和太阳比光》《撕本子大王》《电风扇哭诉》《玩水枪》《乱扔豆奶》等。
四、童话故事为铺路,激发写作兴趣
童话反映生活的形式——幻想,符合儿童的天性。童话借助想象,把许多常见的人、物、现象,错综地编织成一幅幅不平常的图画,从而在儿童面前展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儿童的天性正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幻想长上翅膀,像鸟儿在空中飞翔,幻想和太阳聊天等。充满幻想的孩子,一旦接触了充满幻想的童话,自然“一拍即合”。他们对童话,不仅能聚精会神地听,急不可待地说,如饥似渴地读,而且能兴味盎然地写。孩子们通过写童话,在幻想的世界里遨游,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童话的表现手法——拟人,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童话中非人的动物、植物等,被人格化了,具有了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儿童的思维,也带有拟人的特色。他们常常把布娃娃当作真娃娃,常常和鸟儿说悄悄话,把自己天真幼稚的感情注入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儿童的这种拟人化的思维方式,与童话的表现手法“不谋而合”。因而,拟人化的手法很容易被儿童接受,并加以应用。
写童话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听童话,写童话;看图画,编童话;给实物,编童话;提供词语编童话;联系生活编童话;利用课文写童话;提供开头,续写童话等。这些形式在运用时应注意由浅入深。
【关键词】激发;习作教学;创新思维
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天马行空的年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创新性思维,将大大有助于其他知识的学习。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倡导“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几组词语编故事,写想象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对此,我认为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上,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大胆想象,鼓励思维创新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童话、寓言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而童话最接近学生的内心,反映着真挚的童心。因此,编童话故事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心灵、宣泄情绪的机会。怎样顺利地打通学生想象的通道呢?课伊始,进行故事接力,创设了故事情境,激起了思维的涟漪;听声音,想故事,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浮想联翩,神思飞动。再让学生说“111”是什么,利用简单的图形,从形及物,由此及彼,想象的大门随之洞开,而这“111”又正是这次习作内容所在的页码。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和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积极情绪,产生愉悦的心理反映。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良好的听说习惯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然后,以一组组词语为载体,一个个事物为主人公,由物及事,架起了思维的立交桥。大自然的鸟兽虫鱼、名山大川、文具五官都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在学生的想象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二、要求学生加强自主选择,鼓励彰显个性
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在对待习作内容时,学生可以选择习作中提供的词语.也可另选词语来编故事;从学习的方式上看,学生可以有个人空间,独立思考,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故事接龙,共同表演故事;从交流的对象上看,不仅可以和同学、和自己的科任教师交流,还能向听课老师或其他人请教、交流。
所以,让课堂呈开放格局,凸现教学信息的立体化,教学过程的开放化,交际形式的多样化,将很好地鼓励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同时,通过组织双向、多向的交流与互动,营造和谐、自然、开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三、注重生活中的知识积累,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写作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虽然童话可以海阔天空,驰骋万里,但是,它仍然与生活、与时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指导编写童话,不仅要充分联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还应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写得有意义、有新意。
此外,在学生自由组合活动时,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联系此前学习过的一些课文,加上平日要求学生对生活的这个小城生态环境的调查,以及口语交际“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的讨论,来关注环保这个主题;联系学生不爱护眼睛,体检中视力不达标者越来越多这一实际;联系个别同学不爱惜文具,不爱惜学校财产等行为;联系社会的旅游热等热点问题……一一反映在童话故事中。这样必将推动学生学会观察、敏于思考,更多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心态,除采用智慧果、智慧书签等激励手段外,还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创新的空间,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自己的机会,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开始,我设计了“故事大赛”,那样,竞技性强,课堂活跃,但可能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同学只能当听众。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设计中改为自由地把所编故事讲给别人听,在小组内让小主持人主持“小小故事会”,尽量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而把起点较高的“故事大赛”放到第二课时。课中还鼓励学生向听课老师请教,并且把交际活动拓展到课外,把同学当作邻居的小伙伴,通过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共同学习的意识,在竞赛中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大纲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树立自己也是一位学习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的理念,构筑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平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共同接力,合作表演,一起讨论,一同习作。
关键词 培养;激发兴趣;发挥;创新
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是刚起步的阶段,小学生对于作文没有任何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面对这样一门功课,他们甚至显得茫然无措,继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而且作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想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其关键,我认为在于培养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作文水准才有可能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好学生作文入门,主要做好四个部分。
一、从拼音写作入手
根据现在语文教材,小学生在入学一个月之内,就基本上学会了拼音。孩子们凭借音节的认读和拼写能力,完全可以写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为了使孩子们走好第一步,从入学第一天起教师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们学习作好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口语优势,坚持先说后写。让孩子们说词语,说短语,说句子。激发孩子们书面表达的欲望。在说话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们把说与写联系起来,让孩子们用拼音写词语、短语和最简单的句子。孩子们有了写的冲动,表达的欲望就更加迫切。
二、从写简单日记走入正轨
拼音为作文搭好了桥,学习写短小的日记就是最自然的事。因为日记正好把孩子们的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那么怎样走好第一步呢?
第一,低要求,早起步。一开始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能按基本的格式用拼音写清楚一两句完整的话就行了。话语不在多少,但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对此,教师要多加鼓励。教师做到勤批改,多讲评。为了提高日记质量,教师要坚持每天批改,每一个音节都要细看,同时要及时讲评,在讲评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第二,及时搞好学拼音到学汉字的过渡。注音是为了识字,教师要及时教孩子学习汉字基本笔画和汉字书写规律。在孩子学习拼音夹汉字的课文后,就要求孩子在拼音下面把已学过的汉字写出来,及时运用所学汉字。在孩子学到一定数量的汉字后,要求孩子写汉字夹拼音的日记。当孩子学会音序查字法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完全用汉字写日记了。
第三,要及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好奇。要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得到感悟。这样写日记就会日新月异,不会记流水帐。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把日记当作一面镜子,培养他们自我总结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充实日记内容,扩充日记的功能,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三、从喜欢的童话发挥扩展
因为日记要天天写,孩子们也会觉得实在无内容写的时候。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在日记中学编童话。好新奇、好幻想是孩子们的本能,他们对童话情有独钟。孩子喜欢听童话、讲童话,也喜欢编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话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
1.用童话激发兴趣
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童话、表演童话、编写童话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让他们在对童话角色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去学习,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兴趣。
2.用童话点燃心智
教学时,教师除了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外,应把重点放在借助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孩子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地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这样的练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目的,又训练了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用童话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面对这些童话,孩子们往往将童话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这种强烈的共鸣心理,为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提供了契机。在童话教学中,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孩子们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果说,孩子在听、读童话的过程中如此,那么,孩子们在动手编童话的过程中,则更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因为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孩子则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必须完全把自己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做好了以上的三个部分,我想,学生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就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也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总之,在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数量,以求数量质量都能提高,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并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其效果是明显的。
四、多导多练,让学生学会动笔
在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不管学生读了多少、记了多少,但要让他们将积累的东西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开始几次我都是采取“扶”着学生“走路”的方法,即老师要先考虑我们的生活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选材举例。我认为资料上许多范文中例举的事物与我们生活环境不符,甚至陌生,因此,我一般都选择我们农村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写范文,而范文又不能写全,只需为学生理清脉络,给学生留一些填充的自由空间,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可在课前阅读相关的习作例文,在老师指导时,一律不让学生拿其它资料出来抄写,因为我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作。在通过几次“扶”着学生“走路”之后,我就进行口头指导,写一些关键的词、句等,指导的面要广,要尽量考虑到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要放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在平时学习课文时,我就经常贯穿一些写作知识,本来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
当然,除老师指导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练,在固定的习作之外,还应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训练。我从三年级上期开始,每周就让学生至少写两篇日记,先不要求他们的质量有多高,但必须要求他们去写,正如《课标》中所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之后,我就对学生的日记字数提出了不少于100字、习作不少于200字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少数学生偷懒而提出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极个别写作确有困难的学生应放宽尺度,不让他们对写作产生恐惧感。
五、精评自悟,让学生感受快乐
在起步作文阶段,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在总体要求的大范围下,让学生大胆创新,学会自己命题,自己选材,因为在起步作文阶段许多习作的题目都是由学生自己拟定。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自然是五花八门,这又给老师批改带来了许多困难,本身批改作文就是一件“苦差”事,应该说这是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但又不得不去做。我认为,即使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再详细,如果不评讲,学生也许只是去看一下作文的等级而已,效果不佳。所以我认为重在评析,为了在评析中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在批改时最好是作好记录,因为我长期有一个习惯,学生每次交来的各种作业,我在批改时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两个“极端”的情况(即:优、差)我都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这样做我认为有两个好处:一是能督促学生认真作业、端正学习态度,二是以便老师评讲、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当然,我们要尽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他直接借用书上的某些句、段,只要他用得恰当,都应予以肯定。自然,文句不通、不知所云也大有人在,我一般是让学生自己读给我听,让他自己亲自感受一下自己的习作水平,学生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这样,实际上是在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深刻。当然,尽量把学生的缺点最小化,我常常对学生说:“你把这儿改一改就好了。”其实,与学生面对面的修改作文,不仅避免了教师单独批改的枯燥,还能让学生易于改正错误、加深印象,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正如《课标》中所说:“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尤其是起步作文的教学,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要让学生尽快地摆脱老师的帮扶而学会独立“走路”,我们应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实际、育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大胆创新。因为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春红.作文教学要用“心”[J];教育艺术,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