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天作文三年级

秋天作文三年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兴趣;写话;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14

由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习作,距离看起来很近,其实很远。二年级的写话内容主要是以观察图画为主,能将图画上的内容用准确、通顺的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但三年级的习作强调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积累,通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不论是写作的内容,还是写作的难度都有所提高。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等问题,从写话阶段到习作阶段之间就好像有一条大河横隔在中间,很多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在习作时出现了不知从何下笔,言之无物等种种问题。为了让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能更快地由写话顺利过渡到习作,笔者尝试从兴趣入手,在以下五方面做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分析三年级第一单元的习作的完成情况,笔者发现有85%的学生是写了一段话,没有题目、没有分段、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等现象非常明显。通过与学生谈心,笔者知道了大部分学生对三年级习作的感受:一看到写作文题目就害怕,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在和许多家长沟通中,笔者得知:很多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们在家里写作文是咬烂了笔头,大部分人要依赖父母进行指导与帮助才能完成。这些都说明了三年级学生对于作还处于“怕”的阶段,还处在一点兴趣都没有的阶段!

新课标中对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所以,笔者认为三年级教师在进行习作起步教学时,要有期待的心理,一开始要允许学生的作文带有二年级写话的特点,不要拔高三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成绩而打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用儿童的眼光看童稚的习作,用宽容、鼓励、期待的心理等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对写作逐步产生兴趣,才会在我们教师耐心而细致地引导下爱上写作。

二、在作文命题上下苦功,培养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年级的小学生之所以面临着“不知道写什么”或“如何写”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教师出的作文题目有关系。例如我们最经常出的:“最有意义的一天”,这题目的范围太大了,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审题能力不强,不知道做什么才算有意义,是不是一天当中做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写呢?这会造成一部分学生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事可叙,无情可抒。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多在作文命题上下工夫,多出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生有切身感受的题目。

三、“玩”与“写”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爱玩、贪玩、想玩。针对这一年龄特点,笔者在作文训练中把“玩”与“写”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写活动类作文时,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笔者特意找了一节课组织学生玩“拔河比赛”“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利用手机把活动中的情境拍下,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抓住活动中的一个细节或一个场面去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写秋天的景物,笔者的做法是先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从而产生直观的认识。接着,笔者还亲自带他们到校园走走,静下心来听听秋的声音,睁大双眼看看秋天的足迹,在操场上找找秋天带给我们的感受,最后让他们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这样,学生的写作就不会言之无物,而是水到渠成了。

四、亲近自然接触社会,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现在的小学生在重大的学业压力下,过的无非是“上课――回家――上补习班”的生活,生活面太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接触大社会。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所以,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攫取写作灵感,从社会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是提高他们作文兴趣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写保护环境或家乡环境的变化,笔者的做法是带上班上的学生走出校门,看看学校门前的小河,那本来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现在还没走近就已闻到了一股臭味,再看到那黑乎乎的河水,相信这一刻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心里已有很多很多的想法。除此之外,笔者还利用家长会发动家长们利用双休日带学生游山玩水;带孩子参观朋友的工厂……通过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拓宽了孩子们的生活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材料积累自然就丰厚起来,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让作文成为他们的骄傲

要想提高三年级小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认为在班上设立一个展示的平台是比较可行的办法。笔者的作文展示平台是设在班级外面的走廊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自己班的同学能看到,更让其他班的同学及过往的教师也能看到,这样更会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豪与骄傲!更重要的是设立这样的一个作文展示平台,可以让学生看到别的同学作文的长处,意识到自己作文的短处。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交流和借鉴中取人之长,舍己之短,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向《中山日报》《中山商报》等报刊投稿。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单元教学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3.24

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如何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习作的殿堂?笔者认为,可以在单元教学中组织习作活动,教学过程包括单元导读、阅读教学、主题收集、作文指导四个部分。

一、借题发挥:通过导语指明写作的方向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了导语内容。如第三组的导语: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它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它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它的美丽,感受它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导语还配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笔者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告诉学生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向学生提出任务:仔细观察秋天,可以观察植物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和人类的活动,可以观察天气的变化。可以到田野找秋天,可以到公园赏秋景,可以在放学的路上甚至可以在校园寻找秋天。可以看景色,可以听声音,可以闻秋天的味道,更要问和想。布置学生收集秋天的文章、诗歌,时间为两周。

二、借水行舟:通过仿写,学习并运用写作的技巧

儿童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的、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这种基于“模仿和迁移”的写,即通常所说的“仿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模仿尤其重要,从模仿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1.修辞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种修辞手法。然以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这一组教材安排了两首古诗,三篇文章。文章为《风筝》、《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雨》一文有大量的拟人句,如: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我告诉学生“你挤我碰”、“争着”,是人的动作。课文写“橘子柿子”会“你挤我碰”、“争着”,是把“橘子柿子”当做人来写,这样的修辞手法叫拟人。接着,我出示了如下练习: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成拟人句)学生喊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进行肯定后,又告诉大家:改拟人句,也可以给蝴蝶(动物、植物等)加上人的心情或语言。学生又把句子修改成: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描写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风筝》一课借助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如:“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我引导学生模仿这一写法,描写自己打针时的心情。有学生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老师带我们去打针了。我的心就像打鼓一样怦怦地跳了起来。看见针扎进别人的胳膊里,我觉得自己的手臂也疼了起来。我赶紧移开目光,安慰自己:没事的,我很勇敢,可我的腿却不争气地抖了起来。”

3.段落结构的学习与运用

《秋天的雨》第2、3两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介绍了秋天缤纷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秋天来了,到处瓜果飘香”为总起句介绍果园的景色。

4.谋篇布局的学习与运用

还以《秋天的雨》为例。课文第一句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我引导学生想象:秋天还是什么?学生说:秋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秋天是一位音乐家……

三、厚e薄发:收集写作主题,丰富表达形式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表达的基础。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片段,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但积累要有针对性。仍然以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为例。在学习这组教材的两周时间里,我引导学生专门积累描写秋天的文章、诗歌,逐渐习得写法。

四、对症下药:针对性指导训练,打开写作的思路

笔者按照《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习作:先让学生阅读习作要求,再了解童话的体裁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确定习作的主人公,及它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强调要通过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但道理可以直接点出来,也可以流露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最后让学生学习写作。结果发现真正会写的只有一名学生。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材;写作;课文范例;语言;图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从写好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开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作文,在不加重学生原有的课程任务上,怎么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运用我们手头上的教材,把阅读和写作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写作文要选择用好课文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

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年这么完整地接触作文,还不能很好地进行创造。这就势必要我们老师选择一些好的词、句、段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进行模仿。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十分重要,并且在我们的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文章,这都是我们学生进行模仿的好范例。

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庐山的云雾》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庐山的云雾是如此的美丽: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让学生说说:在课文中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到底有什么样的形状呢?学生就说:有的像白色绒帽,有的像一条条玉带,还有的像茫茫的大海和巨大的天幕。于是我就让学生继续想象,那些怎么的云雾,像小姑娘穿在身上美丽的白色裙子;那些怎么样的云雾,像开心的孩子嘴里吃着的棉花糖等等之类,让学生换一两个词语来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笔头也许是幼稚和不成熟的,但简单的换词也是他们起步的一个象征,而教材在这里充当的是一个领路者的角色,带领他们走进自主写作的门槛。

二、写作文应该积累运用课文语言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写作文应该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如此多的好词、好句、好段,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平时对课文中这些好的内容理解背熟,并作为语文材料储存起来,在写作时能够灵活地运用,那么学生写的作文想不生动也难。

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中,需要学生感受到北大荒的秋天的美丽,并能体会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怎么样写具体“原野热闹非凡”的,并模仿这样的方式写一段话。为了降低学生写作的困难,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小朋友们都说:秋天真是五彩缤纷啊!____________的天空一望无边,朵朵白云在天空轻轻地飘荡。农田里,金黄的稻子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果园里,___________;花园里,____________。”让学生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到写话中去。

学了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一课后,我高兴地看到:“喔喔喔……小公鸡啼叫了起来,叫醒了沉睡的太阳,带来了一天的生气。”学了第六册练习5《处处留心》之后,我欣喜地读到学生这样的作文:“河边的柳树发芽了,嫩绿的枝条像温柔的小姑娘美丽的长发。”

在学生的写话里到处可以看见课本中的影子。“白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当学生能将教材中的这些好句灵活运用时,还用担心他们的写话不生动吗?

三、写作文也应充分发掘教材资源

相对于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文字,一些精美的插图也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些图片上来挖掘。所以教材除了文字以外,插图也是训练学生写作的资源。

有一个“习作”要求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运用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写作。这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写得却不理想。在文章中对话所占的分量比较少,更有一些学生的文章中的对话描写少之又少,就那么寥寥几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所以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第三幅图片中有些什么人物,他们在说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并对照图片去观察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去学习积累语言材料。这样教下来的效果还是有一点,学生能够把人们的语言写活一点了,对于其他的两幅图人物之间的对话也较草稿生动了一些。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4篇

武当路三年级田青鑫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人们通常都喜欢金黄的五谷,而我独爱上学路上那些淡黄色的野。

每当我从它们身边走过,我都会情不自禁的采摘一朵,拿到鼻前一嗅再嗅,举到眼前看了再看。有时我见身边没有其他同学,我还会把野插到头上,掏出小镜子,边走路边欣赏野给我带来的美丽,有时还会自言自语的“骂”自己一句:臭美。

我喜欢并不是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多大美丽,而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生命力:竟然在寒冬里开放在枯萎的小草中。

在野还是花骨朵的时候,一层黄里透绿得纱巾遮住了它小小的脸庞,只要再过三两天,那花骨朵就会揭开那黄里透绿的纱巾,绽放可爱的笑脸,同哥哥姐姐们一起守护这美丽的秋天。

野是我家乡极其普通的一种花,但我相信野将来会成为我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啊!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野!更爱美丽的大自然。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5篇

故事再现——“局长来了”遭遇“老大难”

那个清晨,秋高气爽。刚迈进校园,我便被这个“老大难”将了一军——教务处紧急通知,局长视导,第一节课(20分钟后即上课)听我的作文指导课。我的教学进度没有到作文,学生没有准备,我没有准备,要在20分钟内准备一节作文课,难啊!

20分钟里我只来得及选定了主题——《习作4:走进秋天》,制作了执教以来最为简单的课件(内容为秋天的图片),确定了粗糙的教学框架“三部曲”:(一)投影出示一组秋天的风景画,你找到秋天了吗?(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例文《山坡上》,说说冯长柱同学在山坡上看到了哪些景物,围绕“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描写出来的,你能找出他的秘诀吗”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主体会描写景物的方法。(三)你在秋天里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哪些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这些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自己准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修改提纲后口头作文。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时,并没有想到,如此粗糙的设计,却并未让我在课堂上“饱受煎熬”。在秋天组图的引领下,学生发言积极,妙语如珠,消除了我的紧张,调动了我的热情。课后点评中,局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课堂随想——开源导流,推波助澜,作文不再难

“劫后余生”的我静下心来却百思不得其解,今天在作文这个“老大难”面前,学生为什么能小脸通红,小手高举,敢说,乐说,甚至让遭遇局长的我消除紧张呢?桌案上朱熹的《观书有感》帮我找到了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不正是如此吗?

一、开源,让学生有话想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积累素材,因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素材”撷取得好,习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

本课教学前,我是这样导人的:“伴着阵阵秋风,秋姑娘来了,你知道秋姑娘在哪里吗?”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让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习作的情境,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回忆”,大大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有话想说。接着出示一组秋天的风景图,让学生亲眼看看多彩的秋天,架起生活和习作的虹桥。有了这些景象资料,学生的视线就不会只停留在“蓝天、白云、落叶”,难道秋天只有这些吗?不。出示一组图片后学生的话题明显丰富了,因为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已经在孩子们的心灵安营扎寨。所以在习作前,一定要引导学生着眼生活,体验生活,写真观察。这一环节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说的能力,又为下一段写提供了素材。

遗憾的是,这节课只来得及临时在电脑里搜罗了一些简单的图片,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如果在课堂上我能大胆地带孩子们到教室外面的小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嗅一嗅,摸一摸,那么孩子们的语言必会像例文一样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二、导流,让学生有话会说

三年级是写话到习作的衔接过渡阶段。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其实,正是因为不会,才要老师教呀,都会了,还需要教吗?不会就教他怎么写,把方法告诉他。就像婴儿学步,一开始是需要大人领着走扶着走的。三年级学生习作刚刚进入起步阶段,他们的视野还不够广阔,思维还不够灵敏,虽然有习作热情,但是在选材描写布局等方面的能力仍然有限,往往在习作中容易遇到困惑,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扶着他“走”一段“路”是有必要的,在这之后他才会“走”,甚至“跑”起来。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例文都是编者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口头作文前我先引导学生在例文中走个来回,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感悟描写景物的方法,即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使学生从“有话想说”到“有话会说”,从“想写”到“会写”。

三、推波,让学生有话乐说

叶老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定型。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蒙眬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课堂上我引导他们尝试列出提纲,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其说出有条有理的语言。他们对照提纲,回想脑海中的秋景图,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于是口中的秋天便有了金黄的田野、累累的硕果、湛蓝的天空、怒放的秋菊、火红的枫叶……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将思路打开,相互启发,体验并分享习作的快乐,为下一步写作奠定了基础。

文章的生命在于交流,在于读者的阅读。学生的习作不是写给老师看的,而是为了交流、沟通,给一切想看的人看的,而畅通的思绪、流畅的表达,再辅以积极的评价,无疑会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当写作活动成为他们多彩生活的延续,那么学生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词语积累;想象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077-02

在整个小学阶段,不少教师都不愿意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究其原因是三年级的学生有大、小作文,教师指导、批改习作很费时费力。的确,对于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学生,突然间让他“长篇大论”,确实很困难。那么,如果从一二年级就开始进行扎扎实实的说话、写话训练,三年级写作文应该是不会望而却步的。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登上三年级的台阶,笔者在一年级就开始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二年级就侧重学生的写话练习,经过两年不间断的说话、写话教学和训练,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得心应手,教学成效突出。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一、注重词语积累,教学中经常练习扩词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早在拼音教学时,笔者就经常让学生用音节拼写班级的布置和家庭的家具、电器名称,拼音教学完后,让学生先练习读由音节组成的句子,后又自己练习写。教一年级学生写字时,特别重视词语积累,经常练习扩词,至少三个,久而久之,学生的小脑袋里装了不少的词语,如《家》一文,用“云”扩词,“白云、云彩、云朵、云层”,这样的练习,孩子们很感兴趣,每次组词时,他们的小手举得老高,一个劲叫唤:“老师,我!”“老师,我!”尽管有时为了组词也闹了不少的笑话,但经过讲解,看他们若有所悟地点头,笔者也感到很高兴。扩词是词语积累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方法,经常让学生给一些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或者尝试用另一个词替换课文中的词语,让他们比较一下表达上的不同,会造成语意也有所偏差。

二、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课堂发言是检测学生思考深浅度和语言表达是否恰当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师生口语交际的重要手段。当教师提问后,有的学生心里有感觉,但处于一片混沌状态,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即使说了也是词不达意。而站起来踊跃发言的同学不仅弄清了思路,而且能够使用简练顺畅的语言回答,即使有差错,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一步一步纠正,这有利于学生思考和记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狐狸和乌鸦》一文,“狐狸馋得直流口水”,结合课文情境,笔者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样表达,“当你馋的时候,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们略思片刻,马上举手回答,“狐狸馋得直咽唾沫。”“狐狸馋得想一口吞掉肉。”这样的说话练习,不仅拓展了思维,而且积累了词句,一举两得。再如《梅兰芳学艺》一文,为了深刻挖掘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内涵,进一步感受梅兰芳学艺的艰辛,有效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笔者作了以下设计:“寒冷的冬天到了,北风呼呼,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许多人都______,只有梅兰芳______。” “炎热的夏天,人们热得______,只有梅兰芳一人______。”在这样的情境下说话,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妙语连珠。

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现场说话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练习说话亦是如此。学生初学写话时,内容空洞,语无伦次,这是避免不了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先从班级的布置和摆设说起,先是单句练习,逐渐增为两三句,尔后是一小段话。说话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表达,如果有难度,教师和学生均可献计献策,指点帮助,学生参与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班有一面循环红旗,它是______(颜色),______(形状),上面绣着“______”四个大字,它代表着我班在同年级中表现是______,每次抬头看到它,我心中都会产生一种______。为了配合练中“找秋天”的教学,笔者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花园,让他们仔细观察花草树木在秋天中的变化,虽然已过秋分多时,但由于气温并不是很低,所以许多植物并没有显示多么萧条,依然充满生机,月季花激情怒放,塔松郁郁葱葱,龙槐树婆娑多姿,广玉兰亭亭玉立……根据他们对某种花木的兴趣爱好,分成几小组,观察、欣赏、思考、指导、说话,学生情绪高涨,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鸟一样快乐轻松,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表达的语句也很新奇。如:“那密密麻麻的塔松叶片,像一根根绿色的绣花针,又像棵棵小草刚发出的嫩芽,我顶着它的尖摸一下,还挺扎人呢!”当学生表达受阻时,同组学生纷纷出谋划策,必要时教师参与点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了说话练习,写话也不必费劲了。

四、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想象,拓展说话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7篇

陈老师,我们一直这么喊,没有绰号,没有雅号。即使后来他不再做老师,即使后来我再不知他的境况和去向,我也还是这么喊。没有人比我更喜欢他了,六岁的我跟着大家一起喊,喊得心里充满了欢喜,像见了父亲般欢喜。那时,我一年能见到父亲两次,甚至一次。见得太少,以至于我搞不清父亲的长相,因为村里还有一个和他一样的孪生伯伯。

对于父亲,我幼时没有太深的影响,就知道几个女孩他最疼我,即便这,也是通过母亲和其他大人的叙述得来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我不清晰。只是在5岁突然想画画时,父亲恰巧回来,毫不吝啬的给我买了一打大张的白纸。于是,整整三年,我坐在院子里的白云下,对着碧蓝的天,画妈妈的满头卷发,画仙女的衣袂飘飘,画羊儿的云朵般羊毛。但关于其他,诸如膝头的昵玩、慈祥的笑容等,却再难想起。

陈老师就是我的父亲,他爱我们所有的孩子。冬日里,上学迟到的我站在教室外小声打着“报告”,脸上被害怕拉出几道泪痕。他拉开门,抱起我,轻轻地亲吻我满是鼻涕的小脸,有力的大巴掌温暖地拍着我的后背,然后示意我回到座位上去。夏天,刺疼地烈日照到谷成山秃秃的山顶上,照到我因为玩石子而听不到上课钟声的后背上,直到我发现整个操场都静下来,心空荡荡的漂浮着。陈老师就站在白灰泥墙下,和蔼的向我摆手回去。一直都是这样,但凡我觉得自己犯了错,惶惶然不知所措,羞愧或惭愧地不敢也不愿再回到学校,只恨不能立即消失时,他总是抱起我,安抚我,让我小小的心里不再尽因孤独而卑微。

早春,他领着我们,站在还是凛冽的山顶上,红旗在校园的房顶上飞卷着。记忆中,好像还有“送战友”的歌声。“时刻准备着”,他念一句。“——时刻准备着”,我们也念一句,莫名的激昂在心里飘荡,想象着自己真能为祖国做出什么重大的贡献来。

晚春,谷城山(学校建在山顶上)不再是荒芜,尽管才六月,白杨才抽出几穗嫩叶,象刚出窝的小鸡稚嫩的小嘴在窗外招摇着。陈老师教“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们念“两行黄鹂鸣翠柳,一只白鹭上青天。”他再教:“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是一行……”我们还是念“两行黄鹂鸣翠柳”。我们没见过黄鹂,也不懂白鹭为什么会上青天。“青天”是个什么天啊?陈老师说:“青,就是绿,不对,是蓝的。”我见过蓝,奶奶总是把她穿的黑(藏青)棉袄说成是蓝的。于是抬起头,看看天,就更纳闷“这天不是蓝的呀。”下午,他又夹着书本摇摇晃晃的进了教室,将一张纸在教桌上摊开来,然后,伸出一个手指头,把面粉熬成的糨糊涂到两角,翻转,贴到黑板上。整个教室立即盎然起来,画面上,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几丝柳叶在天空上飘下来,两只黄色的小鸟在柳丝间盘旋,一行墨色的白鹭越飞越远,越飞越小。我们看着画,大声朗读,“黄鹂鸣翠柳”不再遥远。

秋天,秋天的谷成山是个什么样子?记不起了。但秋天和离别是有联系的。那天,我没见到陈老师。后来,小伙伴说他结婚了,对象是我们村子一个寡妇,男人背煤死在了煤窑里。那是我生命中第一次品尝到淡淡的忧伤。再后来,在操场上,他们又指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那就是陈老师(那个)寡妇带来的”。两个孩子都比我高大,穿着也很新,似乎还有些胖。过了好像是一个月,陈老师回来上课了。课间,他给那两个孩子叠纸船,也还依然和蔼的摸摸我们的小脑袋。什么都没有变,但我们的心变了,我们不再扯着嗓子喊他,他也不再无奈而又幸福的站在教室外。似乎,我们对他的结婚很是排斥;似乎,其实什么都不懂得我们已隐约感觉到他的不幸。那样的婚姻,怎能配得上陈老师呢。

七岁,二年级下学期,陈老师教我们写作文。方方正正的作文格,要用小楷毛笔一笔一笔的誊出来。我誊不出来,多漂亮的汉字我都不能完整的把它装到格子里。很快,班里悄悄兴起用钢笔蘸着墨汁写“小楷”的秘密。我也一样作弊,作文交上去后,他总是摸摸我的小脑袋以示表扬。三年级,我仿照课本上的拟人手法,写小狗喊我“小主人”,被他当作范文在讲台上顿挫的朗读着。似乎是一夜间,我写作的天分被激发,开始细心倾听房后小河水穿过铁锹继续奔流的哗哗声,开始观察春天野蜂在墙洞旁飞过的嗡嗡声,开始描摹白云在天上多变的模样,开始孕育自己稚嫩的作家梦。尽管这个梦一直离我很遥远。

四年级的秋天,我转学到姥姥家附近的红庙东小学。五年级,随父亲和母亲进城。再回故乡,已是初中,有意识的打听过,听说他已不再教书,还听说他离婚了,好像是女方提出,好像是成分家境什么的原因。再后来,就没有人能记起他,似乎他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迄今,我仍是不清楚他究竟是本地人,还是下乡的知青;是正式的老师,还是代课教师。他是否再婚,是否健康,是否还是那样一身灰蓝的上装,清清爽爽。

秋天作文三年级范文第8篇

的品种很多,有白菊、黄菊、橙菊、紫菊、青菊、墨菊。在秋天里争奇斗艳,竞相绽放。

的形状奇异,有单瓣、重瓣,有扇形、球形,有长絮、短絮、平絮和卷絮。没有牡丹富贵,没有兰花名贵,但它顶风傲霜,和梅花、兰花、翠竹并称“四君子”。

的花瓣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一丝一缕,弯弯曲曲美丽极了,特别是那微微低垂的花朵儿看起来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低着脑袋,涨红了小脸,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