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小论文

计算机小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小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实验实习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资助 XM1119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全国各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1]。注重理论课程学习、实验操作训练以及工厂实习实践三方面结合,让本科生对所学知识,在理论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进行操作来对其工作原理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钱学森先生说过,理论、实验和计算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而我们还将通过提供学生在工厂实习锻炼的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机会,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增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教学、实验、实习等阶段,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

在规划过程中,坚持凝炼精品课程、创建学科特色优势、建设一流水平实验室、积极拓展与国内外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交流。要求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2]、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成果与教学效果、实验队伍建设与规划、仪器设备与操作、管理体制与机制、实践场所与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能协调发展,且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使其与学科特色或实际应用特色等紧密相连。

1. 理论、实验、实习实践相结合

首先,理论知识的学习一定要贯穿于大学四年当中,通过方方面面进行灌输,例如专业课、专选课、公共选修课,甚至讲座、竞赛等等形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其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课操作、社会实习实践要紧密联系。课堂是传播知识的最佳场所,而实验室是立体的、更加形象的获取知识的场所,建设一流的专业和学科都离不开一流的教学手段与实验平台;同时还要走进车间、工厂等,经过实际锻炼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强调相应学科专业背景和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例子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最后经过实习实践锻炼进一步加深认识[2]。这样,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同学们仿佛重温一次前辈科学家们从实验出发建立科学理论的过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过来,在实验教学或实习过程中,也引导同学们进行机理探讨,将观测到的现象、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一所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水平以及社会实践水平,已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象征,也是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与支撑,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出高水平成果、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2. 计算机模拟作为辅助

其次,部分专业经过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讲授之后,还可通过利用计算机来丰富教学过程。通过改革原有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新型实验课程增加新型实践教学环节、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构建网络管理与计算机模拟等方式,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实现因材施教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一部分教学中设计并应用了虚拟教学软件、计算机模拟软件等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工具。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实际实验操作相互配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掌握。

3. 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

再次,我们着眼于学生自主知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课内理论、实验与课外研究的结合,规定学习内容与科技竞赛活动、科技项目和实践相衔接,为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进行科研创新创造条件。对于感兴趣并想通过科技创新竞赛来提高自己的学生,相应的提供了自主发挥的机会。这样,学生的科技想象力得到了发挥,科技创新的潜力与激情得到开发与培养。每年都有一批有特色的学生科技制作和设计在全国大学生创新竞赛、电力杯竞赛等中获奖。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目前正在扩大,渐渐面向所有感兴趣的同学,并且通过赛前的动员与方案征集,赛后的评奖观摩,营造了整体的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了全体同学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优秀生培养等措施[3,4],建立该平台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机制,营造本科生、研究生共享的高端实验硬件平台。

4. 科学研究小论文的作用

最后,重视课堂交流与沟通,重视实际操作中的难题与解决能力,提倡对理论、实践过程及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写科技创新感想、科学研究小论文等,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学生在写创新感想、研究小论文的过程中,会对自己亲自参加过的科技制作进行一个整体、全面的总结,并且也是一个从头至尾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更深层次的理解自己的创作,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创新点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无疑对于学生是一次真正的进步,而不是做完科技创新作品就相当于完成了任务,还需要重新思考、理顺整个思路。与此同时,还可以阅读一些其他的科研小论文,来增强、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除参考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回答问题情况、动手能力等考核依据之外,对利用实验实践课程知识参与科技制作和竞赛的学生采用加权评分,对提交或发表科技创新感想、科研小论文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分等。

5. 相关专业的结合

在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以太阳能工程为主的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通过讲授各种太阳能光伏材料、光伏发电的基本理论知识,开设光伏材料制备、测试等操作实验,最后通过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规划、制造、施工及运行管理;太阳能电站/厂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光伏系统集成产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等太阳能发电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通过理论课及基础实验课,训练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光伏材料分析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光伏材料的电学、吸收和发光等基本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光伏材料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组织实习、工厂实践,印证并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驾驭实验、设计和创新实验的能力,熏陶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以及科研意识和团队精神,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实验实践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学习之外,营造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生动、开放的观摩、实习环境,供学生方便、快捷的了解和掌握光伏材料制备及光伏发电技术的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与所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初步培养学生选择和配套仪器进行实验研究工作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形成以实验、实践支持教学、带动教学,保持内容的先进性,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坚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将理论教学方向与国家能源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继续推动理论教学改革,完善现有理论教学体系,使其更能与时展相适应。与此同时,将继续加大对实验教学及其条件的投入,加强实验中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更多著名企业合作,扩充、新建实验室,对现有设备、软件进行补充。并且还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完善计算机仿真及模拟等技术平台,增加计算机在知识学习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不仅如此,也在积极研究国内外知名大学理论、实验、实践教学的特色,积极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和国外著名高校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积极参加国内外教学研讨会,开展与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学交流活动。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还有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学教师队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和技术人员是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教学工作的关键。按照华北电力大学提出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打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技术人员的界限,培育现有师资、有计划地引进部分年轻教师,逐步形成经过工程化训练、了解国内外知名高校先进教学模式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教学、科研、实验、实践等方面有机结合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6.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将理论教学、实验操作、计算机模拟、实习锻炼、创新竞赛等环节紧密结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良好科研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结合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优势,培养高级光伏发电技术与管理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为中国光伏发电产、学、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领军人才和重要学术骨干,为国际光伏发电行业提供高水平光伏发电技术与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严军. 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00-105.

[2] 姜和,刘德蓉,王金波,贾云,熊伟。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J].高校教育工程,2010,(5):77-78.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在阐述信息化背景下考核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力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结合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和信息化背景下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模式和方法,以及实施目的。

关键词:工程力学 信息化 考核评价

一、信息化背景下考核模式改革必要性

随着教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传统以闭卷笔试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难以适应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职业素养,能够服务地方行业,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工程力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等多个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门课程逻辑性强,推导计算部分较多,而且有些理论深度。力学课程软件辅助分析模式与工程力学问题结合,作为一种新型考试模式引入教学中,发挥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特点,简化繁琐计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很重要意义。

二、工程力学课程考核评价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以期末考试为主,其功能仅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没能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一直都是一种应试教育,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进而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评价体系,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目前工程应用型课程考试,如工程力学,过分注重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如下:

(1) 考试模式单一。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虽然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知识覆盖面窄,考察代表性差,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2) 考试内容僵化。目前课程考核的内容一般为书本上和教师课件上的现成内容,学生死记硬背即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挥空间很小或基本没有,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

以然是目前很多高分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影响对学生掌握应用本专业系统 知识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评价主体局限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对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仅为本课程任课教师,教师自我把关,形成教、考、评一体化,这样很难保证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欠缺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 信息化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施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改革工程力学考试评价体系,从哪些方面入手,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研究的新课题。信息化背景的教学考试评价,应注重人的情感,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水平;应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应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应动、静态有机结合,科学规范。结合其它一些考核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使考试优点得到发挥。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采用计算机网络考核、大作业考查、课程总结、撰写小论文和实验教学四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1) 笔试考核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力学理论、基本力学规律和初步的力学分析计算能力。该部分权重设为0.5 左右。试题应体现以下要求:保证“三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反映三度—梯度、深度、广度;包含三点—重点、难点、疑点;处理好主观题和客观题比例关系,设计好考试时间。

2) 以大作业考查方式考核。能够考查学生应用ADAMS、ANSYS 等力学分析计算软件在计算机进行简单力学工程问题分析、计算的能力。这一部分的权重宜设为0.3 左右。通过大作业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并融会贯通各部分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三基”的能力,会用计算机计算、求解工程力学各种数学问题。大作业训练题目必须具有综合性, 能够反映课程前后知识联系,选择题目最好具有工程背景,体现工程力学课程特点的问题。

3) 课程总结、小论文考查形式。用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力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这一部分的权重设立为0.1 左右。

4)实验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引导、监督学生平时的学习。该部分权重设为0.1 左右。该课程很多理论可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并解决一些简单工程问题。加强实践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实验方法,对后续专业课学习有重要影响。

此外,要把平时考勤纳入课程考核,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和监督学生平时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

四、结束语

将改革原有“一考成定败”的总结性考试模式,构建工程力学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小测验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的开展,通过本体系去评价学生的智能水平、创新能力、进取精神和人格品质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生。学科基本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分别考的新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可以通过开展软件辅助上机考试方式增强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 院级教改项目(2010JGY04)

参考文献:

[1]邹春伟,郭少华.谈力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力学与实践,2003(5)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考试改革;全过程;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87-02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涉及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专业的交叉学科。该课程内容广泛,涵盖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标准、数据通信基础、TCP/IP体系结构、局域网体系结构、广域网络技术、Internet应用协议、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知识更新快,新标准、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不但要传授相关知识,更要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系统认证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实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考核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各种能力的提高程度。

一、当前考试存在的问题

1.为了考试而考试。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教”与“学”具有评价作用,对“教”与“学”中的问题具有诊断作用[1]。通过考试,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考试,学生能够了解学习效果,发现问题,以便重新分配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完成学业。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考试理念不清、目的不明,普遍存在着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现象。在教师看来,考试是为了结束一门课程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工作,而对于考试是否能够反映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反映教学存在的问题不甚关心,对于考试的结果分析不够全面深入,也很少将其融入今后的教学,完全弱化了考试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功能。在学生看来,考试只是为了得到一门课程的学分,以便能够顺利毕业,学习刻苦的同学可能还关心些成绩,而很多同学甚至只是关心是否及格。至于自己学到了什么,具备了何种能力,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则很少有人思考,偏离了考试所应具有的激励、引导功能。

2.重知识、轻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既要掌握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掌握电路与电工学、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知识,更要具备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系统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系统开发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新时代对人才,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已经从知识体系走向能力体系[2]。对于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知识点多、更新快,因此,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该课程传统的开卷考核方式和闭卷的考核方式对课本的依赖程度较高,考试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各种能力的考核。学生往往借助死记硬背的方法获得较高的分数,从而使学生养成了错误的学习观念,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形式单一。一门课程的考核应该全面考核该课程涉及的各种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不同的知识或能力应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目前一般都是通过期末一张试卷考核,无论是采取开卷还是闭卷形式,都无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真实知识和能力。闭卷考试比较死板,注重知识,弱化运用;开卷考试虽灵活,但轻基础。由于受限于试卷篇幅和答题时间,单次考试无法兼顾知识和能力,只能侧重于知识点的考核,导致学生紧抓书本,视野狭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期末“一锤定音”,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通过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一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必然导致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复习,造成很多学生只注重考试期的临阵磨枪,而忽视了平时的过程学习。必然出现学生缠着教师划范围、指重点,学生也只是简单地复习重点内容,无法把握知识体系,更谈不上知识的应用了。另外,仅考期末考试,大大削弱考试的反馈作用,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平时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考试改革的主要方法

1.全过程。所谓全过程就是考核持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不是仅仅局限在期末考核。全过程的考核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及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帮助学生重新分配时间和精力、调节侧重点,更好地完成学业。除期末考试外,在每次教学过程中进行学风考评,在每一章节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知识点检测,在每个专题进行中,培养和反馈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遍布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考核,督促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各门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给予学生展示学习状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探讨的机会,全面充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业,避免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以提高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全过程考核主要涉及这样几个阶段。①教学过程中,随堂小测验。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进行,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在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检查前面学习过的内容。②单元结束后,设置单元小考。单元小考不宜过于频繁,一门课设置二三次即可。③自学环节的评价。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两个章节由学生自学,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评价自学效果。④期末考试,全面考核教学情况。各个阶段的考核应该合理调配,保证每两次课有一次考核,要么单元测试,要么自学评价,要么随堂小测验,使得学生紧紧跟住教学活动,及时掌握相应知识,培养相应能力。

2.多元化。即不止一种考核方式,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将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根据课程性质、知识或能力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考核方式,全面、客观地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避免单一考核方式的片面性。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中,采用以下考核方式。①随堂小测验,考评学生的学风。以往主要通过点名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只能体现学生的出勤情况,而采用随堂小测验还可以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避免点名方式易发生的冒名顶替现象。采取随堂小测验的方式,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习习惯较差、意志力薄弱的同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当然,教师的批改工作量比课堂点名方式要大得多,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小测验考查内容不应过多,一般情况下,一个重点知识点即可。时间也不宜过长,应该控制在5分钟内。②单元小考,检测单元的教学情况。尽可能使得单元小考的内容相对完整,自成体系。为此,需要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调节相应的教学次序。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整合成OSI参考模型单元、TCP/IP模型单元以及网络工程实践单元。单元小考亦随堂进行,每次30分钟到一小节课左右时间。单元小考应提前布置,引起学生足够重视,并督促学生进行相应的复习准备。③自学小论文答辩,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技术、标准繁多,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面面俱到。新技术、新标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传授知识远没有培养学生能力重要。可以在整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次学生自学。自学内容可以是局域网体系中802.4、802.5、802.6等,也可以是以太网或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技术标准,学生自由选题。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制作PPT,登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讲给同学们听。师生共同提问打分,根据阐述技术的准确性、全面性、透彻性进行评价。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应该预留足够的时间,90分钟、一大节课,甚至更长也可。④综合实验,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的实验内容。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包含网线的制作、对等网的建立、交换机的配置、路由器的管理以及网络应用几个方面。要求学生自己构建网络拓扑结构、规划和分配IP地址,自己设计实验的步骤、内容、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实验记录的内容,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进行故障分析并排除故障。该综合型实验开放式进行,不限定实验时间,以完成实验为目标。通过该综合性实验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⑥总成绩构成。以往该门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和期末成绩(70%)构成。考试改革后总成绩由随堂小测验等几种考核方式综合给出,其中随堂小测验占10%,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听课效果;单元小考占20%,考核对于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自学小论文占10%,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综合实验占20%,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占40%,考核学生所学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改革之后,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重,强调了全过程考核;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如自学小论文和综合实验部分。

灵活应用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可以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与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使检验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考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成绩评定的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次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试方式。

参考文献: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4篇

这个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不同要求的么,应该在你们学校网站上找找相关要求材料吧。各个学校都不同的,一般会有专门的说明文档,从字体、行距等等很详细的我教你一个方法,其实要改好论文格式也不是一件难事,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个好的简便的方法,在优酷上看一些word 论文排版的视频,包你不再烦恼。毕业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谁能提供一下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格式:包括封面,开题报告和正文等格式毕业论文格式总改不对老师不让过怎么办?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求毕业论文格式,平面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难处理啊,交给老师后,老师说我的毕业论文格式有问题,都.

论文写作格式方法?

急急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学位医学论文写作方法|学士学位医学论文|博士医学论文,在哪里可以找到?求老舍论文写作方法和《骆驼祥子》、《月牙儿》读后感,以及《三岁平遥论文写作方法初中数学论文写作方法急这天要论文的写作格式求篇毕业论文的大纲 留下邮箱 告诉你题目和写作的格式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谁能给我来个3000字左右 要求如下1、 论政治小论文世园会对西安经济的影响(2000字论文)

论文格式2011年最新论文格式?求论文格式?求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及论文下载参考哈尔滨理工大学08年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完整的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要PDF或Word格式,最好能发给我邮箱毕业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啊?最近开始写论文感觉论文格式听复杂的,老达论文格式,论文帮论文格式,论文帮毕业论文格式?2011年毕业论文格.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5篇

带着这样的想法,黄炫淇决定参加保研夏令营。

姓名:黄炫淇

学校:北京科技大学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

去向:清华大学Open FIESTA,学习互联网+创新设计方向

在投夏令营简历时,黄轩淇采取了海投战略,向比较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发出了申请,大概10个左右,专业大多是经管学院的管科专业,另外几个也是与此专业相关的,比如物流与供应链、数据挖掘等。黄炫淇所学的专业是经管和计算机相结合的,选择方向比较多,她个人更想在计算机、数据挖掘方向继续做研究,所以除了经管学院,也申请了几个理工科学院。最终,她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商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经管学院的入营通知,由于人大商院和信息学院的夏令营时间重合,信息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偏重理工科,黄炫淇感觉更适合自己,所以她考虑再三放弃了人大商学院的夏令营机会,先后参加了人大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北理工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夏令营。清华大学也举办了信息方向的夏令营,但与黄炫淇的实习时间冲突,她放弃了。

参加夏令营前,黄炫淇咨询了学长学姐,了解了往年的活动、笔试和面试的知识范围等情况。为了更多地了解导师,同时咨询一些专业相关的知识,她提前发邮件联系了自己心仪的研究大数据挖掘方向的教授。

在本科期间,黄炫淇学习了数据挖掘专业课,很喜欢钻研这部分内容,她觉得数据挖掘的应用范围很广,行业前景很不错。那位老师看了黄炫淇毛遂自荐的邮件后提出了见面。见面时,黄炫淇带上了简历和以前做得比较好的研究报告和小论文。她的简历介绍了曾获得过物理、英语、计算机方面的一些奖项和证书,这些正好比较符合老师的要求。另外,老师对她在校参加的创新项目(内容与舆情分析有关)和系统开发项目很感兴趣,所以在向老师简单介绍项目内容、主要承担的工作等之后,黄炫淇也得到了老师的指导。老师还回答了一些关于研究生学习方法、招生安排、需要提前掌握的技能等问题,并带黄炫淇参观了实验室,让她了解老师的团队在做的研究方向。

黄炫淇申请的夏令营都在7月,所以最大的问题是时间特别紧,尽管放弃了人大商学院的夏令营,留下的两个在时间上也是紧挨在一起。那一周,黄炫淇的压力都很大。

北理工的夏令营主要是参加一些讲座,重点是论文的展示;人大信息学院夏令营主要是笔试和面试。在夏令营过程中,黄炫淇最大的感受就是优秀的同学真的很多,她比较羡慕那些发表过优质论文的同学,在面试的时候,有老师提到,在一定程度上是从论文和创新成果中能够看出同学们的科研潜力的,所以遇到这种学生,老师们会多留意一些。不过,黄炫淇没有因为本科期间未发表优质论文而沮丧,在面试中她感受到,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严谨、认真、能沉得住气,所以学生的个人性格和品质是老师们考察的一大重点。“从录取结果看,我感觉,比较谦虚低调但是细心的同学录取的比较多。”黄炫淇说,“所以,在夏令营里不需要惧怕大牛对手,毕竟大神和大牛是一两个,只要自己努力,发挥正常,表现大方一点,还是很有机会被录取的。”

在夏令营中,黄炫淇能和教授们有所交流,听了不少场专业讲座。每位老师都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讲座中可以了解更多专业的前沿知识,黄炫淇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她的本科所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从前总是把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上,通过参与夏令营,黄炫淇发现自己的专业还可以和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设计等方向结合起来。

2015年8月,黄炫淇拿到了人大夏令营的预录取资格,不过,她还在做准备。10月,黄炫淇通过了清华的推免面试。最终,她选择了清华大学的Open FIESTA。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路;精品课;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霍炬(1977-),男,河北唐山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齐超(197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16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04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基础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教研室的前辈对教研室和电路课程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就是在俞大光院士等前辈的倡导下形成的,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50年代,该课程称为电工基础,是电路和电磁场的合并,在70年代,才将电路和电磁场分开,分别设课。目前“电路”课程是面向电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技术基础课。自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课建设以来,[1]结合国家精品课建设要求,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组实施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体现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建设主旨和内涵,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水平。

一、“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深化教材改革,将电路理论阐述与电路仿真分析相结合

教研室从推出《电路理论基础》第一版教材以来,结合新时代的培养方针,不断调整完善,与时俱进,一直持续进行教材改革。迄今已推出第三版教材,第四版教材已完成初步规划。《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教材将电路仿真机辅分析软件OrCAD和MATLAB成功引入例题解析,教材中每节有代表性的例题除了常规解法外,都会用OrCAD或MATLAB辅助求解,[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

2.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电子教案授课方式相结合

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通过书写板书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从而使得学生能紧随教师的授课思路,能当堂理解和消化教师的授课内容。但传统的板书教学能提供的信息量有限,难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因此引入多媒体教学就成为一种有效手段。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及影像等多种媒体整合在一起,既保证课堂的信息量,又使得学生获得的信息更加生动形象。

3.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上机教学相结合

将OrCAD仿真软件引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课堂讲授既费时又难以现场观察其电路行为,而应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则能方便地改变电路的参数、结构、频率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电路系统行为。为强化学生对OrCAD仿真软件的掌握,课程设置了16学时的上机实验,要求学生应用该软件计算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以及非线性电路问题。

4.课前、课后延伸式教学相结合

每学期开课前,根据上学期专家、学生和教师反馈,教研室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精心安排,科学地制定教学日历,并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课程的总体安排和各章节主要内容。由于“电路”课程是专业基础课,采用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单独沟通机会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课程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天安排一位教师答疑;将每位老师的电子邮箱、QQ号公布给学生开通网上答疑等。实践下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同学在学习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学生对教学的个别需求,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5.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回忆式提问、理解式提问、应用式提问、专题讨论等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探索精神。每学期布置一到两次大作业,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6.注重基础课与后续专业知识点的结合

对重要的知识点介绍它的前因后果,使学生用辩证发展的思维看待基础课程中知识点的学习,形成发散思维,将学习的知识构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从大学物理中的波现象引入到传输线的波过程;将复频域中的网络函数和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及稳定性相结合。

7.把工程背景和科技发展史引入教学

“电路”课程虽然是专业基础课,但和工程实际密切相联。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分析理论的同时,还介绍其工程背景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应考虑的复杂因素,从而建立起对电路的实际器件与电路模型的相互联系的认知,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适用范围、条件和局限,了解重要的分析方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工程背景。例如讲授正弦交流和三相电路时,让学生了解交流电的历史及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讲授分布参数电路时,介绍电缆和电力传输线的故障测距。

二、“电路”课程教学手段更新

1.多媒体电子教案的应用

教研室制作了《电路理论基础》电子教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修改。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同时制作了部分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如频率特性、波的多次反射、驻波。

2.网络教育

开发了电路课程网站(http://)和电路实验教学网站(http://),实现了立体化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客观环境。课程网站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新的学习途径,加强了教师与学生和外校同行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在网上答疑不仅使提出问题的学生受益,也可使其他的学生受益。此外,其他高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下载了解本课程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实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

3.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部分院系电路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在原来考试方式(平时成绩+作业成绩+期末笔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加分。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撰写有关电路理论和电路应用的小论文,教师对此小论文进行评判给出附加分,附加分满分为8分。此举措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所写的小论文经教师指导修正后已在相应的期刊上发表。

三、实践教学突出

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1.理论验证及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理论验证及基本实验技能是实验的基本功,以此加深理解电气信息、电子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对课堂教学所学的部分理论内容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可初步掌握常用的电工仪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按预定的实验要求完成基本的电路实验,准确地读取实验数据,测绘波形和曲线,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这种基本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个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2.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完成有一定内容深度和工作量的小课题,使学生学会通过实践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综合用电的本领。实验室给出实验题目并提供实验条件,学生从查阅资料、选择元器件、构思实验步骤、调试电路,到完成实验,均需要自己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

3.工程计算能力的培养

通过在电路理论和实验教学中采用OrCAD和MATLAB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仿真意识和仿真分析能力。仿真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动手操作实验之前,先仿真,以验证设计正确与否。以实际操作实验为主,计算机仿真为辅,既突出了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强调了新实验手段的学习。

4.掌握高新技术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应利用实验中心先进的实验设备,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如EDA、PWM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仿真技术等,这样在以后的技术工作中才能具有更多的本领、更强的能力,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青年教师培养规范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建设好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3]为此,教研室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的迅速成长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具体培养措施如下:

1.实行指导教师制度

每位青年教师来教研室工作后,教研室为其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从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研究并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并要求每学期至少有两次具体指导。

2.实行上岗制度

新来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试讲,获得上岗资格。必须经过1~2个学期的助课,完成全部指导实验教学的内容,方能进行讲课工作。

3.教研室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每学期进行5次集体备课,对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以利于教师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4.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完成博士学位的攻读。在学校政策鼓励下,教研室任课教师已全部获得博士学位。

5.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通过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加深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

在国家精品课建设过程中,“电路”课程教学依据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按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传统,对基本概念严格要求,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研究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并不断充实和更新多媒体电子教案和课程网站,使其被广为利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基本型实验的基础上,开创了设计型实验和个性化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育了一支年轻有为、水平高、团结紧密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商思礼.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3,(6):4.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 试卷库 学生创新大赛 CDIO

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是直接面向机械工程的主战场,显然具有强烈的工程背景和鲜明的机械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快速变化,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也非常明显,特别是重理论、轻实践,工程意识淡薄,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为此,探讨、研究如何围绕和重视工程意识下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近几年来,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已在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改革。

一、探索创新考核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从2011年起,我们就以机械设计及理论平台课程群为切入点,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对工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做以探索,使之克服现有考核方式的缺欠,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接轨的、以考察能力而不是考察知识为主的考核系统。这个考核系统包含的题目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也不是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教师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闭卷、开卷、闭卷和开卷混合、小论文、小设计、口试、实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像实验、论文、设计、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均可适当采用等级制;增加平时考试的次数和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改变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的习惯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即时的和全面的评价。

通过详实的企业调研,编制了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各20套考题的试卷库;选定各课程中近10种小论文的题目;选定近100道来自生产实际的口试题。并把这种考核内容和考试模式在教学中试点应用,学生普遍反应这种考核模式摈弃了单纯的死记硬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使得“校园人”和“社会人”自然衔接,缩短“断乳期”。

二、更新传统课程设计模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必修课,对多门课程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是老师指定题目,学生按步骤计算,最后成图。由于设计时间短,学生对方案的修改很排斥,更无法做到多种方案比较。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一部分学生从学期初就开始用C、VB等计算机语言,进行参数化设计,把课程设计中耗时多的模块譬如: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轴的设计编成参数化设计程序,学生利用编制的程序输入原始参数,原来齿轮设计需要两天的计算量,现在则需要十几分钟,这样就使改变参数带来的重复计算工作量大大降低,学生可以做出多种设计方案,实现方案的优化。

三、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沟通技巧、管理能力、领导才能、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了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基于功能原理方法论的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点;随课堂教学的进展,同步了22个设计题目,每4或5个人组成一个设计组,组内按设计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课程结束时,提交了设计结果(包括设计的三维数字模型、仿真模型、设计报告)。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一方面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取得丰硕成果

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大赛由来已久,继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之后,从2011年,我们又牵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此项赛事是教育部主办,每年参赛规模大,参加学校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好处。2011年,我们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3项,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5项,全国优秀奖9项;2012年,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5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7项,全国优秀奖5项。烟台大学连续两届获得优秀组织奖。对此项比赛,学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学生学业能力的评价,创建了一种多层次多视角的以能力为主和知识为辅的综合考核系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在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技术,培养了同学们在传统机械设计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了与工程实践的接轨;2006--2012年学科组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得诸多奖项;2011-2012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得多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学生国家级奖、省级奖,我们通过把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大赛等各种创新设计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训的一个平台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基于项目的学习理念,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沟通技巧、管理能力、领导才能、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总之,成果所解决的问题正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转变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创新性教育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化机械本科教学改革、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理念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创新人才培养与新世纪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09/11;

[2]《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2009/10;

计算机小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必然会引入教学领域,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1.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国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讲述"CO2性质"前,我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化工厂考察,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并用了一周时间撰写事实充分,立意新奇的论文。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非凡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把握提供充分的感性熟悉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原子》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动态演示的原子结构模式,再根据原子的结构,讨论原子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原子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类比,认为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微粒之间都有间隔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升华。

5.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5.1 利用信息技术剖析化学机理。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