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下英语课文重点

八下英语课文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八下英语课文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下英语课文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学生状态及原因;有效专注;策略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Go for it!教材时代感强、涉及面广、容量大、信息多、语言要求较高,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相对偏难,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困难较多。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学校,有本市户口的学生数较少,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底子相对薄弱,知识面狭窄,认识水平不高。照本宣科地教授教材时,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表露出各种神情态度。

二、学生课堂表现的各种神情态度调查分析(学生人数为95人),现将分析归纳如下:

学生英语课堂精力不集中的成因分析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关注度,即运用有效专注教学,吸引学生的眼球,引领好学生的思绪,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笔者认为,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教师事先要摸准学生的认知基础,适时适当降低要求、放慢节奏,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活用教材,找准教学内容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发挥其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启心灵的窗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只有延伸课外学习时空,抓漏洞,补缺憾,焕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乐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专注教学法原则

1.真实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情景。教师要让学生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

2.阶梯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形成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3.做中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输出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四、专注教学法策略

(一)优化课堂导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1.巧用时事新闻导入

学生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身边的时事比较关注,以此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Go for it!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if...?Reading中,笔者利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各种资料图片自然连贯的引出本课主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big accident?及本课重点词汇和生词a big accident,homeless,tent,donate sth to sb.Some people got injured.Many houses fell down by earthquake.学生在课堂上注视着画面,神情沉重甚至流泪陷入悲痛中,课堂中学习非常认真。我趁机问What should we do?How can we help them?学生积极地发言,有的说I will give my pocket money to them.We should offer them money and food.有的说We should offer them water and medicine.还有的说We should help them build their houses.这样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活用影像导入

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可以给学生提供理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它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插图导入

为了创设情境或提示教材的重点或难点,Go for it!本套教材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利用这些插图导入新课,效果非同一般。例如,在教Go for it!英语八下Unit 7 Reading这一课时,我依据课文插图将课文改成短剧,让学生扮演在公共汽车上的各式各样乘客:有吃零食乱扔垃圾的、有打手机大声说笑的、有抽烟的、有随地吐痰的、有三五成群大声聊天的。再加入幽默的旁白人员,随着学生们神情动作的再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2)视频导入

利用合理的MTV、电影片段、新闻片段或记录片片段导入新课。在课堂上一展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较难的单词与词组因为配了图片变得有趣且易记。学生因为看到许多精彩的图片而心情愉悦,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

案例:在教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要求学生通过谈论各自喜欢的旅游胜地,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了给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直观情境,我根据课文的要求在网上载了几段视频,并事先布置学生去预习课文和查找有关谈论旅游的各种表达方式。上课开始了,在Greeting and free talk后,我把电脑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出现了我事先准备好的法国巴黎名胜古迹、购物、乘地铁的视频,因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所以同学们观看得津津有味,既可以激发学生学英语兴趣,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启了他们的求知欲。

3.善用实物导入

实物直观、形象,将事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倍感新鲜有趣,而且语境真实。例如Go for it!八上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我提前通知学生准备自带水果、食物、饮料及相应工具。在课堂上与他们一起制作水果色拉、香蕉奶,布置课后回家制作水果色拉、香蕉奶昔孝敬父母,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劳动技能及懂得感恩、孝敬长辈。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置,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要以某些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从文章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提出问题,充分把握问题的“四度”,即问题的广度、深度、坡度和难度。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导”在关键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1.创设情景因势设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情景体验在问题深入阶段非常关键,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问,拓宽思路,深入渐变,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2.环环相扣启发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思维,环环相扣,步步引入,使他们始终关注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积极进行语言实践。我认为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其各种思维能力是教学提问艺术的最主要的功能。

3.方法多样,灵活提问

专家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以提问的程度式分,提问有判断式(What)、描述式(How)、分析式(Why)和评论式(What do you think of...?);以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可分为导入式提问、判断式提问、疑问式提问、填空式提问、对比式提问、讨论式提问等等。从提问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单个回答式提问、小组讨论式提问和全班讨论式提问等。例如有时用个人“独唱”。教师因材施教,以一个接一个的接龙形式依次回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经常进行个别提问,目的是课堂有更高的课堂凝聚力。有时用分组“重唱”。让学生以2人或4人一组进行讨论得出答案,再集中回答。有时用全班“合唱”,教师面向全班学生,学生齐声作答。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设计出难度依次上升,内容环环紧扣的问句,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增加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克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即通过一连串精心打造行之有效的问题,引领和抓住学生思维,提高并实现课堂专注度。

五、成效与反思

通过各种专注教学法的综合有效运用,英语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快乐学习的空间,激励了学生正向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挖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秩序“活”而有序;同时激发了教师教学智慧;为教师自身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

作为英语教师,即使在外部语言学习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也应该潜心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利用已有的一切资源和机会,挖空心思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趣味性,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这样就再也不会在课堂上出现貌合神离的状态,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关注教学中课堂合作学习如何有机统一;课堂上的关注有效学习能否延伸到课外……作为一线的教师将带着这些问题一直研究下去,本人将不断探索出适于学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于志辉.Go for it!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05).

八下英语课文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游戏;兴趣;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73-02

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学生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数理化等学科,不少学生是为了“考”而“学”。而2012年修订版《Go for it》(以下简称修订版)正式应用以来,老师普遍反映,新教材词汇量扩大了,文章的篇幅长了,难度也加大了。尤其是八年级的课文,老师和学生感觉难度“突然”上升了。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是每个老师,尤其是初始年段的老师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游戏,又是在诸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在从教的7年里,笔者总结了一些常用的,有效的游戏形式,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继而把这种兴趣化为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让学生真正喜欢英语。

一、课堂游戏的形式

1、分组游戏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并形成积极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1]。小组类游戏,就是一种体现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英语课堂上,免不了会有性格内向的或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优生的踊跃表现下会产生自卑感。如果教师没有顾及这类学生,他们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合理分组,可以按座位、性别等方式分组。但不管哪种分法,都要兼顾各类学生,实现共同进步。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分组比赛方式。

(1)计时比赛

计时比赛是小组比赛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最好的那个队获胜;或者计算每个队完成任务所花的时间,时间最短的那个队获胜。

以修订版七下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 A 第一课时为例。

游戏目的:口头操练,用chain game熟悉句型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

游戏规则:全班分为4组,每组学生一问一答。2分钟内说得最多的组获胜。

(说明:比赛前,每组有2分钟的准备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同桌之间进行对话。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优生辅导后进生,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加入课外的词或词组。)

游戏效果:调动积极性,熟练掌握和应用Can you・・・?的句型。

游戏说明:计时比赛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比赛形式。每个单元都有一些最基本但又是重点的句子需要学生掌握,而通过计时的Chain game方式,可以很好的达到操练

和掌握的目的,又可以活跃课堂,便于接纳新知识。

(2)男女生比赛

以旧版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Section A第二课时 3a的Reading:Travel Spotlight: Paris为例。

游戏目的:熟悉或背诵3a,以便模仿写作。

游戏规则:男女生背诵比赛。

(说明:全班分为男女两组。男生女生的座号放在两个盒子里。教师提醒学生尽量掌握“三遍”背诵法。第一遍读,理解句子意思。第二遍开始脱离课本背,第三遍不看课本背。三遍后就开始随机各抽取一个男生和女生PK,并按2、1、0打分,最后计算男女总得分。高的获胜。)

游戏效果:大家积极性很高,男女互不相让。抽签的方式留有一定的悬念,学生很喜欢。

游戏说明: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学生课后很少主动背诵单词或大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则少之又少。所以课上的45分钟,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开口大声朗读。但如果只是一味的齐读,学生很容易疲惫,效果不佳(尤其是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如果采取男女生比赛的方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表演类比赛

以修订版七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Section A 第二课时为例。

游戏目的:模拟购物,学以致用。

游戏规则:模拟购物,全班投票评出“最佳表演”、“最佳创意”、“最佳人气”等奖项。

(说明:学生课后准备,自由组合,自由发挥。)

游戏效果: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氛围很好,尤其几个善于表演的同学把气氛推向。

通过表演,模拟购物,真正实现英语“学以致用”的目的。

游戏说明: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经学到的语言材料。修订版在教材编排方面减少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话题,调整原有话题内容,以便贴近我国学生的生活。教师应利用课本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和场景,由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可使学生学以致用,又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如在表演中,学生会加上These shirts are on sale. They are only 50 yuan now. 来吸引顾客,也会用”Oh, that’s too/a little expensive. Can it be cheaper?来砍价,或是“What? 200yuan? You must be joking! ”等表示惊讶,让表演更生活化。

当然,这样的话题很多。比如点餐,看病,俱乐部招募现场等,都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个人游戏

(1)记忆比拼

以修订版七下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 第一课时为例。

游戏目的:快速记住单词

游戏规则:PPT上每隔0.5-1秒出现一个动物,学生快速说出动物名称。全对的获胜。

(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图片出现的间隔时间,这样基础弱的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对于优秀生,可以相应的扩展些课外的单词。

游戏效果:刺激学生的记忆力,激发潜能。

游戏说明:当一节课呈现的词汇较多时,便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

(2)反应快慢

以修订版八下Unit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第一课时为例。

游戏目的:快速反应身体的各个部位

游戏规则:教师说,学生做。

(说明:学生面对面站立。如当教师说到head时,学生马上用手触碰头部,错的或反映慢的,则自动坐下,同桌相互监督。然后老师马上换过单词,速度可以越来越快,最后一个站着的同学获胜。)

游戏说明:这个游戏可以测试学生对所教知识的反应程度。这种游戏很简单,操作起来也方便,即使最差的学生也乐于加入这个游戏。

(3)竞猜游戏

仍以七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A 第一课时为例。

游戏目的:对数字做出快速反应

游戏规则:猜价格。

(说明: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件物品,问How much is/are?学生猜价格,当价格高时,老师会提醒too /a little high;当价格低时,老师提醒too/a little low,猜中价格的学生可获得一个小奖励。)

游戏效果:学生对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人都热情参与。这种激情延续到课后,即使基础弱的学生对数字也比较敏感。

游戏说明: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一些娱乐性节目,如《中国好声音》、《超级大脑》等,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活用这些节目,为课堂教学服务。

这个游戏是《幸运52》的改编。虽然这个节目已停播,但是学生仍然非常喜欢这个游戏。这个游戏难度很小,竞猜+奖品的方式激励着每个学生热情参与。我非常清楚的记得,2014年厦门中考英语科考完后,一个后进生非常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听力填词居然对了3个!(其中63-64都是填数字)。我想,这个要归功于这个游戏。

二、课堂游戏需注意的问题

正因为游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确保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被越来越多的英语老师普遍采用。但要切记,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要使游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控制住课堂

教学游戏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有较强的教学目的性,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但是,课堂又不是盲目追求热闹,教师要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牢牢抓住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东西,才是最终目的[3]。比如Chain game的计时比赛,教师应要求学生安静,认真倾听。教师也应站在离发言者比较远的地方,提醒学生大声,确保全班每个人都能听到。如果声音小、表达错误、吵闹,都应相应的给予得分上的惩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游戏发挥应有的作用。

2、游戏形式应多变

我们知道,再好的美食,吃多了会腻。再好的游戏,用多了,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和教材的不同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游戏方式,并不断和同行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使课堂游戏形式不断丰富和更新。

3、要控制游戏的时间

学生都期待有朝气的课堂。但是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应确保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切不可滥用游戏,使学生失去对游戏的新鲜感和期待感。

4、要有目的性

一节课45分钟,分分秒秒都珍贵。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除了调动学生兴趣外,还要思考游戏最终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比如chain game,大多是为了让学生流利地掌握句型;比如表演,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语言的应用,等等。

5、要有适当的奖励机制

在教育中,我们都能体会到表扬和激励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的探索精神更易发挥,更容易学会原本以为很难学的东西。跟游戏的形式一样,奖励机制也应多样化。可以是教师的口头表扬,小组加分;也可以是“欣赏”其他组的表演(如输的队“奖励”扭屁股,跳舞,唱歌等);当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小糖果、饼干、笔芯等等,让学生得到成功的认可,也就能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4]。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若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效率就能提高。而课堂游戏是最有趣,也是最有效的英语学习法。通过游戏学英语,学生在快乐中学会语言、掌握语言,从而开发智力,提高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游戏中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尹 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11

[2] 崔晓红.《情景构建---精讲多练的初中英语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P87

八下英语课文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牟细宝(1962-),男,四川泸县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喻斐斐(1970-),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张丽君(1985-),女,江西广丰人,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课题“合作学习法在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XJG-11-64-6),主持人:吴伟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5-0066-0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要想成功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不仅要求语言的使用者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还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因为语言和文化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学习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同等重要,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文化教学。文化教育成为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大家公认,这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同样适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必须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和国际交往的需要。高职生入学分数不高,相对而言,语言基础和文化积累都较为薄弱,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适度地科学地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导入,多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习一门语言,如果只学习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等知识,而对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毫不了解,就不能说是掌握了这门语言。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本来就是密不可分,不能了解其语言,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其文化。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联系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语言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因为语言是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脱离了文化背景的语言教学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萨丕尔认为“文化可被阐释为社会所想的和所做的,而语言只是思想的表现形式”。

每种语言都会有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或句子。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内涵较为广泛,它包含了这个国家的传统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人情风物、生活习惯、地理历史、艺术文学等等。语言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使得词义、句义、比喻意、引申意、联想意等语言现象有所不同。

语言承载着文化的内涵,文化内涵则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休戚相关,学习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更轻松地使用英语,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接受能力、知识学识、生活环境等,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融入意识,潜移默化,逐渐渗透,让他们具有自觉主动地融入到新文化环境中的动力。

二、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中有很多西方文化习惯用语,如果不能深入地掌握西方文化习惯用语,就很难顺畅地与西方人沟通交流。所以,英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化文化因素的导入。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使用语言的差异,所以习惯用语的意思就有了比较大的差别。习语有着约定俗成的整w意义,而这些意义大都源自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切不可望文生义,贻笑大方。比如:“pain in the neck”。pain是痛的意思,neck是指脖子。但是,“pain in the neck”并不是脖子痛的意思,而是说某人很讨厌。如美国人这么说:“He's a real pain in the neck.”这就是说:“他这个人真讨厌。”“pain in the neck”不是一定要针对别人说的,还可以用在自己身上。如“I don't want to be a pain in the neck, my son, but I've reminded you many times already to clean up your room.”“儿子,我并不想让你讨厌,但是我已经提醒你多次要你把房间整理干净。”再如“to 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不是“某人的胃里有蝴蝶”,而是“心里感到七上八下或忐忑不安”,“give me a hand”不是“给我一只手”,却是“帮我一下忙”,再如“pull your socks up”不是“把袜子拉上来”,是“要振作起来”。所以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在理解时肯定会有偏差、会闹笑话,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可见了解跨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有必要。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才能让同学们乐于与人交流,并从容应对遇到的文化障碍,使得交流瞬间变得快乐起来。

三、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就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知识。小的方面,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见面问好、道谢、道歉、道别、邀约、打电话等用语都应根据文化差异进行规范。大的方面,在选择交流的话题、根据场合使用委婉语、禁忌语,以及在公共场所遵循的礼仪、行为规范等等都是影响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语言文化导入英语教学中来,即英语词语中的文化内涵,英语篇章中的文化内涵,与非言语交际相关的文化因素。

根据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内容,可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制定以下导入策略:

(一)在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渗透

英语教学以实现跨文化交际为最终目的,通过学习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顺畅。想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母语文化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对比。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析汉英常用语在风俗习惯和语言形式等方面的异同之处。中西方国家在风俗礼节上有着较大不同,仅以称呼为例: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非常深刻,自古以来在称谓方面就有诸多讲究。譬如领导与下属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在称呼上有着严格的规范,不遵循规范就会被认作失礼。在称呼方面,西方人却毫不讲究,老师与学生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他们觉得这非但不是失礼的表现,反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讲授综合教程Unit One: Introduction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1.名字互称的礼节:美国人喜欢别人用名字称呼自己,以显得容易以他人尽快达到共识和有亲近之感,尤其是男子在第一次与人见面时常说:“I’m Bill Hanks, please call me Bill. 我是比尔・汉克斯,请叫我比尔好了。”

2.打招呼时惯用的称呼或头衔:在正式场合,常在某人的姓名前面加上称呼或头衔,如Mr,Ms,President,Professor等。称呼女性用Ms,不管她婚否,如:“Ms. Elaine, this is a professor from University of Harvard,Betty brown. 伊莲恩女士,这位是哈佛大学的贝蒂 布朗教授。”但在介绍时要注意介绍的顺序:通常先把职务低者介绍给职务高者,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男子介绍给女子。比如:Ms. Elma, this is Declan, a friend of mine,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艾尔玛女士,这是我朋友迪克兰,英语文学教授。

3.握手的礼仪:英语国家的人在与人互相介绍时可以握一下手以示友好。男女均可,通常是男士先伸出手,女士没有主动握手欲望时,男士不可强求对方。另外英语国家的人还有拥抱的习惯,大多在熟悉的朋友、亲戚、家人见面时拥抱一下对方,不管是男人对男人,女人对女人,还是男人对女人,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礼仪。

在实用英语综合教程Unit Two:Greeting中,教师应向学生着重分析介绍说:中国人在打招呼时常说“你吃了没?”或“去哪儿?”,但这样问候在英语国家就不适宜了,如对方不是太熟悉的人就会让其产生误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打听他的私事。要想与之打招呼只需说“Hi, Nice day, isn't it?”若对方用“How are you?”来问候你,你只需回答“Fine, thank you”,即便自己真的感觉不是很好也不会说“Too bad, it's terrible”,否则会令对方很尴尬,不知所措的。

另外,英语中有许多词语和习语都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即常说的“文化内涵词”。了解这些词的典故和来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老师在讲授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也应把词汇所包涵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入体会特定文化环境中词语的深层次内涵。比如句子“Tom is a guy you can rely on, for he plays the game and eats no fish.”这句话里出现两个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短语“play the game”和“eat no fish”,这“play the game”和“play fair”同义,意为“公正对待”。“eat no fish”指的是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心,基督徒拒绝执行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鱼的习惯,所以“eat no fish”就表示椤爸页瞎⒅薄钡囊馑肌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课文背景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这些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对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是很有帮助之功的。如:《新编实用英语》第二册Unit Seven中有这样一个短语“walk down the aisle”。对于这个短语的讲解,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翻译出其字面意思,即:“走过通道”。然后结合语篇环境:一个女孩把和男朋友分手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鼓励她别气馁,相信最终会找到自己的心仪对象。让学生利用平时的知识文化储备,大胆地想象进行猜测这个短语的言外之意。相信很多学生都能结合西方教堂的婚礼习俗,想到是父亲牵着女儿的手,走过红地毯把女儿亲手交给新郎的情景。此时,这个短语在对话中的意思就不解而解了。

(二)在课外活动中导入文化因素

1.兴趣导入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阅读英语书籍以丰富其文化知识。

首先,阅读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化知识的积累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量。为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不同的敏感程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书籍,比如有关英语国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贸易,历史地理等各种书籍,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价值观。通过这些阅读,学生会对中西文化的异同认识得更为具体,更为全面,能在更广泛的程度上了解这些英语国家的民族,能有效避免因不知怎样用英语准确表达文化内涵的尴尬和无奈。鼓励学生在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参与教师、同学们的讨论,条件允许的话,多与外籍教师交流、一起活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其次,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习得目的文化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和本族语使用者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高职教育一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生有很多走出学校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沟通的机会。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抓住各种机会,大胆主动地和英美人交流,在实际沟通中感受并学习目的语言所属社会的文化。比如:英语话剧表演、英语电影展播、英语主题晚会、英语知识竞赛、与外籍教师共同庆祝西方传统节日等。让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有更深入地体会和理解。

再次,可以在课外时间采用大众传媒媒介和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有意义的英文电影、电视剧给学生观看,这些传媒向学生提供了最生动且最新的语言及文化信息,是最能反映英美人真实生活状态和语言环境的资料,这对学生了解英美人的表情、动作和其它身体语等非语言交际方式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通过影视剧了解当地的社会现实和文化。

2.精品文化讲座法。文化讲座可以选择学生关心的一些话题,重新构造整合学生平时收集起来的零散的文化信息,就一个文化概念完整列出用于说明这个整体概念的有效信息。可以分学年、分阶段、分层次地结合某一主题进行几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在第一学年开设“英美生活习惯”讲座,第二学年开设“英美传统节日”讲座,第三W年开设“英美文学”讲座。这类讲座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听写能力,又能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亦可邀请外籍老师、外国朋友、外国名人举办英语讲座。外籍人士介绍外国的文化习俗更有说服力,尤其是那些与中国不同的风俗习惯更让中国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达到主动关注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

3.系列图片展法。用这个方法可以说明展示某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在讲授高职综合教程Unit Five: Our Earth时,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以这个为主题举办一个图片展,展示地球的过去与未来,对比地球今昔的不同,进而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总之,文化知识的传授是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渗透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学习英语是中外文化交往的一种方式,通过学习英语文化,学生了解到另外一种思考和行事的方式,这种新的思维和行动的模式是打破常规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保留本土文化的精髓部分,合理地利用外来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何芸.高校英语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101-102.

[2]王树英,穆奎.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与共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