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介绍一种事物说明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说明文 审美教育 切入点
说明文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大处说,所有的文字作品(不论它是文学体裁还是实用文体),都是人类的精神产品。精神产品的实质,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或者线条色彩等媒介表达人类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思想)和情感,其创作的过程,于作者,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思想情感体验。于读者,也是一次审美教育的过程。因为文章的解读,是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在思想情感上的一次审美对话。从小处说,说明文的功能虽然主要是较为客观地介绍事物(或者事理)的科学知识,但是这种看起来理性味十足甚至感觉枯燥的介绍,也凝聚和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蕴含了诸多审美教育的要素。比如《苏州园林》,作者通过亲切地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别具一格的苏州园林的结构图式,了解了作者对这种园林文化的由衷的肯定,同时还辅之以想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苏州园林的图画,感受园林建造者的匠心独运,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赞美之情。这,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审美教育的过程。
关于说明文的美的形态,说法很多,但都不外两个方面,表现在内容上的内在美,以及表现在形式上的外在美。如有人提出说明文具有“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前三者是内在的,后者则是外在的;再如有人提出说明文的“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结构美”、“说明过程和方法的动态美”,前四者主要是内容的,后两者是外在的……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说明文美的存在。但是,这种探究,一定不要忽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功能,否则很容易张冠李戴。比如说说明文具有“意境美”,笔者就觉得有些牵强,因为意境是艺术创作中作者所描述的形象与所表达的情感的水融,这种美能够扩张人的联想和想象,能够激发读者的再创造,使所表达的内容韵味悠长,有时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说明文毕竟是一种以介绍事物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者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知识为主体的实用性很强的文章样式,其主要功能在于普及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其美的形态主要是理性的“科学”。虽然它在介绍事物特征时也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并且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但这种形象和情感的融合,远远达不到艺术创作的那种妙不可言的境界,它更直白,更简明,因此,不能把文学作品的美,硬生生地套用在说明文上。
关注到了说明文的这些功能和特点,本着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的原则,笔者以为,说明文的美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种形态:“科学美”和“人文美”。
“科学美”是说明文美的主要形态,无论是平实的说明文还是文艺性的说明文,科学,是说明文美的灵魂。这种美一方面表现为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者事理的科学知识的客观、真实、准确,如《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构造特征的科学把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分与总,总与分,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知识系统。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说明形式的条理性和准确性上:如结构,或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层次严密;如说明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纵与横,条理清楚;如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简明、准确,能肯定的一锤定音或定义或数字或例子,不能肯定的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诸如“几乎”“相当”“大约”“可能”“左右”的词语,求真求实,不让人产生歧义。
“人文美”一方面表现为说明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社会认知价值(说明对象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更为明显),如《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说明的对象都是人类的杰作,烙印上了创造者的思想印迹,事物的特征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如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人文美”另一方面表现为作者在说明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倾向,如《松鼠》一类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虽然是大自然的杰作,有着自然科学的美,但被写进文章,毕竟还是通过了作者思想的洗礼,被附着上了人类的精神色彩(特别是那些文艺性的说明文),我们从作者那充满情趣和亲切的介绍里,能够领会到作者对于松鼠的喜爱,至于像《故宫博物院》、《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样的说明文,感彩就更明显了。
【技法导航】
条理清楚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因为说明文主要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而要做到条理清楚,就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一、安排好文章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文章只有结构安排妥帖了,才能便于读者理解事物和事理,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三种:
1.“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就是先总的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性质,然后分开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具体特性,结尾再加以归纳总结。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开头先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对荔枝作总的描述,然后分别介绍荔枝的生态与生产知识,最后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对文章作了归纳总结。
用这种结构写作时要注意:分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写得具体、实在,且各项分说内容要与总说部分相照应。
2.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指先把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进行分析、分解,然后分别加以说明。比如,凡是属于事物的外部特征的,就都归到外部特征,凡是属于事物的内部本质的,就都归到内部本质,二者不能混淆。
3.递进结构。递进结构,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层层推进,并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神奇的极光》一文分三个部分,先从神话传说谈起,介绍极光现象,接着说明极光的外观形态,再进一步说明极光的成因,三个部分从表象到特点再到成因层层深入,这就是递进。
递进结构常常和并列结构兼用。这两种结构形式交错运用,既能合理地排列各项内容,又能揭示出事物内在的联系。
二、安排好写作顺序
在写说明文时,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选用合理顺序,有条理地反映事物或事理本身的规律、特点。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一般也有三种:
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就是以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内容与事物的发展过程相一致。写作时可以先拟一个提纲,把重要的表时间的词罗列出来,再根据这些词语,把整个文章串联起来。
时间顺序适用于说明发展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例如,介绍动植物的生长、人的生平经历、社会的发展、工程的进行、某一产品的制作过程等。
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各个构成部分来进行说明的顺序。写作时要注意选好参照点,确立立足点,准确运用方位词,依据构成部分的顺序,或者从外到里,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前到后……说明介绍时还要尽量注意到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一处园林、一幅图画、一件工艺品等。
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根据事物内在联系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采用逻辑顺序写作时,要依据事物的本身特点,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就是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的。这样,文章就会显得条理清晰,晓畅明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明确要求“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学写简单的说明文是一个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告诉学生一些写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适当强化写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
人教版8年级上册的教材安排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兼顾,事理说明文学生写作有一定难度,事物说明文尤其是写一个建筑群学生易于掌握。基于此,设计了仿《故宫博物院》学写校园这一写作思路。
【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写说明文,首先得掌握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亦如过河所摸的石头,虽沉于水底却让走路的人可以找到航向。其次有了航向就可以摸索着走路,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要求。阅读说明文时首先得明确该文的说明对象,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理清作者成文的说明顺序;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作时也一样需要掌握这些要领,这是写好说明文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重点掌握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学难点】
运用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进行写作。近几年,南京市的中考作文已渐渐淡化了说明文这一文体,平时学生的训练几乎都是围着中考的指挥棒,记叙文、议论文训练有素,游刃有余,可说明文却很陌生,不知如何下笔。为此,让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写出说明文自然就成了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复习说明文《故宫博物院》;仔细观察校园尤其是花园一角及本班教室。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说明文这种文体,懂得了要把一个事物说得清晰、明白,就要抓住特征,恰当安排说明顺序及正确使用说明方法。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说明文?(温故)
(投: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用来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
思考: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些有代表性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投:《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那么怎样写好说明文呢?(知新)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写简单的说明文。
二、写好说明文之一――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起跑线上】
1.首先请大家来看一则《寻人启事》。
(投:男,个子中等偏高,剪短发。穿印有“……学校”字样校服,着运动鞋,背一书包。)(找学生读一读)
这样的《寻人启事》能找到人吗?(生:不能)为什么?(生:没抓住特征)
如果这样写呢?(投:男,身高1米63左右,体形稍胖。脸大而圆,布满青春痘,戴着一副眼镜。说话时声音浑厚洪亮,中气十足,语言模仿力极强。背一挂有“海宝”挂件的蓝色书包。)(生:能)为什么?(生:抓住了特征)
师:看来抓住特征寻人是首要。写说明文也一样。
2.怎样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呢?
(1)观察三幅猫图,找出三只猫的瞳孔不同之处,并说明哪是早晨,哪个是中午,哪个是晚上?
(猫眼瞳孔可以自动放大与缩小。中午光线强烈,为减少强光进入会眯成一条缝,晚上捕鼠,增强视觉能力,瞳孔变得又圆又大,活像两盏小灯泡。而早晨瞳孔是椭圆形的。)
这一观察说明什么?(多角度仔细观察是抓事物特征的重要途径。)
(2)观察三幅图,辨别嘴的不同之处。
(鹰嘴勾曲锐利 鸭嘴扁阔 鹤嘴细而长)
这一观察又说明什么?(作比较是抓特征的又一方法)
(二)【精彩十分】
欣赏本校图片,概括特征。
1.(10张)解释:因条件限制未拍全,请仔细观察,说说校园相同类型的还有哪些?特征?(设备齐全)
2.(11张)特征?(环境优美)
3.(11张)特征?(育人摇篮)
总结:学写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写好说明文之二――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一)动点观察
1.【起跑线上】
回顾《故宫博物院》作者的游览路线以及表示路线的词。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登景山(看故宫全景)《故宫博物院》
表示路线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进了、走进、到了、往北、在两边、在中间
总结:作者的立足点不断变化――“动点观察”。
虽然作者不断在移动立足点,但始终沿着一条线,这条线是中轴线(展示故宫博物院图片)。
2.【精彩十分】
我校也有一条“中轴线”――图片(林荫大道――振宁路)。
结合方位词:往左看――操场;往前走;往右看(学生自述,再结合图片解说);1号教学楼(行政区域及教学场所);1-3号教学楼中间的小花园;小花园后面是连接1-3号楼的2号楼(实验室);3号楼与图书馆、校史室、学生宿舍(2楼)阶梯教室、食堂、报告厅(1楼)中间是羽毛球场,其西边紧靠大道的地方是主席台(升旗之地)。
(二)定点观察
1.【起跑线上】
回顾《故宫博物院》“朱漆方台”一段方位词。
找立足点:朱漆方台、雕金蟠龙。
说明文首段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阅读;文体分类教学;阅读方法
“我们要少教一点,让孩子多学一点”,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教学中采用少教多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让学生学会方法,学以致用则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的课堂改革也要求我们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和思考空间,而不是老师的多讲,让学生学会思考更为有效,让学生多学一点更为重要。“阅读是通过学生和文本的亲密接触,提炼或感悟文本所提供的文字信息,从而获得身心的愉快、人生的感悟、知识的积淀等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在这方面“让学生多学一点,老师少教一点”对于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虽然阅读中每个读者都会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体验”,但是对阅读理解的内容考查中仍会有一定的标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刻感悟文章思想的同时学会技术性的答题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不过,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切入点。作为老师,我们只要把这个切入点告诉学生,剩下的方法和思考就可以放手让学习自己独立完成,我们看上去是少教了,实际上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会提高。
在教材的安排中,编者刻意强化了文体特点,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和第四单元全部都是说明文,分别从“建筑艺术”和“动物世界”方面表现了说明文的特点,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教给学生说明文的特点。在简单阅读几篇课文之后不必马上分析课文内容,而是用教案的方式及时补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技巧:
一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都属于说明文,说明文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简明性等特点。
二 阅读说明文基本知识
1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 说明的对象和特征: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3 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
5 说明的语言: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是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 第一次阅读:
1 初次阅读主要是把握说明文的事物特征,一般可以带着三个问题:(1)全文自始至终围绕哪一事物介绍说明的。(2)文章从哪个方面对该事物介绍的?(3)该事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 初步分析说明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四 第二次阅读
再次阅读应以说明方法作用的运用,说明语言的品析,说明顺序的把握为重点。
当然学生单纯知道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各自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语言。同样的文体有同样的特点,学生从最熟悉的课文开始寻找思考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因为是课本又是第一次接触,学生的注意力一定相应的会集中些,对阅读技巧的记忆也会牢固一些。同时,连续的分析思考与同学的答案的比较中会不断的总结经验,老师也会在不同的课文中和学生同时讨论说明文中略微的差距,比如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的不同。
阅读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我们进行大量的练习,在对课文完成分析的同时也要补充更多的同一文体的文章或阅读理解练习及时巩固,让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时就将文体特点及阅读技巧记住。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兴趣;体味语言;文体知识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都是现实社会普遍使用的文体。初中语文应该把培养学生实用语文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中虽然很少提到“说明文”这一概念,但有一处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从这一句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淡化文体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进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说明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实用语文能力。
一、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以往在说明文教学,教师常常要先讲许多说明文文体知识,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作为重点记下来,然后就文章内容做分析,让学生利用文体知识去套用、去阅读,整节课下来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或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上,这让学生感到说明文枯燥,没有学习兴趣,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其实,说明文中有很多是说明生活中较常见的实物或道理的,我们教学时大可不必把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文之中、文字之间,应该扩展思路,结合实际,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说明文的实用价值。比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是根据云在空中的高低位置,从上到下逐层说明,有条不紊地表述了云的形态变化与天气阴晴雨雪的关系。学习这一课如果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就丰富多了,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下观察云的问题,要求每一个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拿到课上参看课文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这样课堂就丰富起来了,且让学生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比如,学《统筹方法》一文,教师也不要只讲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然这种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会失去它的价值。教师可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彻底搞明白什么是统筹方法,我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的。如此教学,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有意趣,而且让学生们领会了作品中的科学思想。
二、结合文体,体味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简明,让读者便于领会被说明的事物。《中国石拱桥》中有很多用语准确的例子。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的“几乎”一词就不能没有,它说明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的可能。“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卢沟桥宽约8米”,“约”表明卢沟桥的桥宽不是正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对于这样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多读、多比较,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说明文有时候也有形容、描写,或运用某些修辞手法,但目的不是为了从感情上打动读者,而是为了更形象、更明白、更精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前两段就有些语句是描述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并且说桃花、杏花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在教学时,有的教师注意到了这里的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修辞方法,并针对这些修辞进行了分析。然而作者用这些语言要说明什么道理呢?我们却忽略了。这两段的描写是告诉读者“杏花——耕地、桃花——种谷子、布谷鸟——割麦插禾”的对应关系,即本段的主旨“物候和农事有密切的关系,早被劳动人民认识和利用”。这才是作者要说的主要内容,才是教学重点。结合文体,体味语言,分析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想到文体的特点。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要向大家介绍或说清楚某个事物或道理,文中所有的语言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品味语言一定要根据这个原则。
三、文体知识,理解会用
学说明文不能不学文体知识,虽然新课改提倡淡化文体知识,但淡化并不等于一点都不学。说明文作为一种文体有自己的特点,就如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有三要素一样,它也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固有的知识要素。教学说明方法,不能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有多少种,而是要把说明方法放到文中,认真体会它有什么作用。比如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核舟记》末尾一节:“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这一番数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让读者感到在如此小的核上刻有这么多东西,不禁感叹雕刻者的技艺高超。比如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人类的语言》一文,在说明人类语言的特征时,将人与猩猩、鹦鹉作比较,突出了人类语言的特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白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无论哪一种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把事物说明得更清楚,把事例说明得更明白、更好懂。从而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的说明需要,学会选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教学说明顺序,让学生仔细研读文章内容,分析课文篇章结构,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说明事物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也可以在学了几篇文章后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方面的规律。
一、整体感知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事物说明文要注意把握实物的特点;事理说明文要注意把握事理的逻辑关系。
例如: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问: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
)。
技巧点击:回答整体感知的题目,首先要找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说明的事物,回答说明对象时一般是名词或者名词短语,例中说明对象就是细菌;其次要抓住文中能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或中心句;复杂化的文章要把握内容要点,理清文章脉络,可以先划分一下结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主旨。例中第一句话“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就是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对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的掌握程度的考察
1.大家都知道光的反射有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为什么回归反光材料能将光线按原路返回呢?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
2.由此来看,漳州的皮影戏系从潮汕地区传入,可能是事实。
3.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
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的特点。例一答案:“主要”一词不能去掉,“主要”起限制说明含有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在回归反光材料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去掉,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特征了。
三、说明顺序的考察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路线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了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可以是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局、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
四、考察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中考试题中,一般会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考察:
一种是说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种是对已经点明的说明方法进行分析, 说明其作用。说明文的方法及作用提示:
1.举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说明的对象______的特点。
2.作比较:突出说明了______的特点。
3.打比方(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的特点。
4.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______的特点。
6.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______的特点。
7.下定义:准确科学地阐述了______的本质特点。
8.作诠释:科学地解说了______的(某一______)。
例如: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习作题目 读了本组课文,你一定体会到了说明性文章的一些特点,学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本次习作,我们就练习写。
你可以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是电器。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
写完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介绍清楚了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再改一改。
解释说明 [1]说明性文章: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
[2]说明方法: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