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杨绛名言

杨绛名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杨绛名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绛名言范文第1篇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先生非常喜欢的名言。杨绛的低调透露着她近乎执拗的文化品性,更是包含了她对钱钟书的深情。无论在钱钟书生前还是身后,当被问及和他相关的事,杨绛最常用的词就是“我们”。关于婚姻,老人与后辈们分享:“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她与钱钟书因志趣相投而彼此相濡以沫,在波折风雨中隐忍坚守,为世间创造一段文坛的爱情佳话。

诗人辛笛说钱钟书有“誉妻癖”,钟书先生欣赏杨绛先生。不论是生活操劳或是翻译写作,他对杨绛的鼓励也是爱情的基础。同样,杨绛对钱钟书的作品也很关心、熟悉。写《围城》时,杨绛包下了所有家务,让钱钟书专心创作,每天写完的部分,都是她先看过。杨钱二人很好地把自己围在了城中,围得太好,以致城外人起闲言碎语。1989年,黄蜀芹要把钱钟书的经典名作《围城》搬上银幕,杨绛就立即写了两句话给她,精辟表达了所有主题: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而与电影《母女情深》所讲诉的那类激烈矛盾中的母女感情不同,杨绛先生与爱女钱瑷之间的感情是平淡中相互支持,充满了岁月的深厚。1997年,杨绛先生的爱女钱瑷癌症晚期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对于杨绛乃致命打击。然而,杨绛先生却对生、老、病、死透彻豁达,她从深切的痛苦中走出,替女儿完成讲诉一家三口曾经回忆的著作《我们仨》。在杨绛先生儒雅超脱的文字之中,我们看到这个特殊家庭他们所经历一切风波斗争后的平淡快乐。“时间跑,地球在转,即使同样的地点也没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正如美国电影《姐姐的守护使》之中所讲一般,经历丧女之痛的母亲总归需要走向全新生活,带着对女儿的思念和回忆。学会放手,也是一种深爱。

低调、深情、智性……所有这些,无不彰显出杨绛作为“老派”自由思想者的独特人格魅力。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老人晚年出版人生感悟《走在人生边上》,自称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她,对待生活愈加通透。她认为,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书籍推荐

《我们仨》

《走到人生边上》

影视推荐

《姐姐的守护者》(2009年)

导演:尼克•卡索维茨

主演:卡梅隆•迪亚茨 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苏菲亚•威希涅瓦

如果挚爱之人得了不治之症,你会选择让他顺其自然离开,还是拼了命都要让她多活一天?

《母女情深》(1983年)

导演:詹姆斯•L•布鲁克斯

主演:雪莉•麦克雷恩 德博拉•温格 杰克•尼科尔森

女儿花了三十年去摆脱母亲的“专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对母亲始终不忘的依依亲情。

《围城》(1990年)

导演:黄蜀芹

杨绛名言范文第2篇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即使颠簸在孤舟之上,在黑夜里也依然要憧憬对岸通明的灯火。

人生唯有在艰难困苦中执着求索,方能用远方微弱的烛焰点燃自己心火。战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日后拜鬼谷子为师,合纵连横终佩六国之相印;明代王阳明不因贬谪而沮丧,反而参见天地之心;才女杨绛在干校牛棚中不畏乱世,完成了举世公认的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唐・吉诃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独不为所动,前有曦光,引我踽踽独行。

阴影亦无处不在,平庸者在黑暗中只看到无尽的黑暗。蜀鄙富僧,担扰路遥马亡,山长水阔,始K原地不行;太行智叟,畏惧两山难移,徒为笑谈。而心境纯粹的贫僧与愚公,始终怀有乐观之心,最终看到了远方。阴影固然伴人左右,难道山外的美景,不更令人向往吗?

世界上没有一处不被光芒照耀,即使是黑暗的角落。我们扪心自问,是否在追求心中的一缕微光?曾有雷军离开金山公司在灰暗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小米公司,也有扎克伯格在众人挖苦讽刺中仍热衷于服务于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面对荆棘拦阻,不再躲避退让,而是望见背后的希望和光芒。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在《随风飘荡》中透视人性光芒,难能可贵。我们在为心中的烛火奋斗时,身边必定布满荆棘,唯有满怀渴望,永远盼望前方的光明,心中所念才能圆满成真。

顾城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虽然四面皆为黑暗,我依然要寻找缝隙中透出的光。

杨绛名言范文第3篇

日本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在古稀之年创作了一幅《雪景》,只见远处的晨光熹微中,西边的雪还未融化,松林寂静无声,画外的人仿佛能听到溪水流淌的声音。观赏的人纷纷赞赏不绝,称其涤荡了心灵。而东山魁夷则淡淡一笑,称觉得自己刚刚踏入艺术大门。他始终坚守着对风景画纯真美好的向往,并不为外界舆论的溢美之言所动。现实的热捧、轰动对他而言抵不过自然赐予他的一份观雪之美。

只有心怀一方美好的净土,方能岿然不动。

诚然,急躁冒进的社会氛围教导了每一个人对欲望的崇拜。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成堆的快递、永不断的Wi-Fi,仿佛只有这般,才能不被世界遗忘。只是在夜深人静之时,你猛然从梦中抽身,是否会厌倦了这般世俗生活?Wi-Fi连接的那一端,是只能从虚拟世界中交换的友情,是焦躁的互联网每日向你吞吐的绯闻逸事。“快递直达,全年Wi-Fi”是短暂的追求,并不是梦中的理想。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这个一生都在美梦中徜徉的星星,终也陨落。但这份赤子之情,却感动了无数人。百岁老人杨绛曾言:“人生好比香料,磨得愈碎,才愈香气袭人。”经过人世间种种磨难后,站在希望的t望塔上,看到的将是一片大海。

我渴望着,在这个追逐名利的世界上,能似竹林七贤般潇洒自如,能似陶渊明先生般赏菊黄昏,能似东山魁夷般岿然不动。能放下心中的杂念,放下Wi-Fi中拥挤喧嚣的杂物,能静静地倾听内心最纯真的渴望:我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杨绛名言范文第4篇

“读写结合”的种种探索实践都证明它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读写结合根植于语文教学的传统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一、摘录性读写

摘录是读书笔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摘录的材料通常有:优美的词句、名言警句、文笔漂亮的片段或篇章,一些对自己的思想、学习有价值的数据、资料、知识等等。具体做法:(1)对精彩语段和名言警句摘录,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差。摘录时要上下衔接,不要断章取义。要注明摘录材料的出处书名、页码。(2)对课内外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包括基础知识、艺术手法知识、文章结构知识、语法知识、写作知识等等。可分类记录,比如设计名言警句、优美段落、优美短文,学习方法,知识百花筒,小资料等栏目。坚持经常做摘录,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好习惯,是综合性学习必备的条件之一。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积累,储备信息,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持之以恒、不断探究的好品质。

二、批注性读写

学会对课文的赏析,可进行批注性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评价,指导学生读书时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几句话,即眉批,既可以是对课文的批语,也可以是对课文的注解。这里的“评价”既可以是对课文的褒奖、赞扬、肯定,也可以是质疑,甚至是否定等。主要有:(1)课文主题评价(概括文章主题并做评析,不少于50字);(2)课文延伸联系(根据课文某一体会,进而联系到自己的生活或读书经历的点滴);(3)课文赏析评价(对课文整体或某一局部进行赏析评价,不少于300字);(4)教材批判质疑(对课文中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进行质疑批判,对文章或改写或建议);(5)课文创意解读(一句话解读、诗化解读、对联解读、改写等等)。

三、模仿性读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达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从阅读过渡到写作,从吸收转化为表达,仿写,无疑是读与写的结合点,是读转化为写的桥梁。平时仿写的形式是多样的,可根据学生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模仿某些片断章句,如:开关、结尾、对话、炼字、修辞方法、句群段式结构等。首先,教师要仔细分析范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其次,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仿写的材料。再次,要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仿写的难度。对于写作较好的学生要求仿照课文的结构,对于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仿照课文的某个段落。第四,在指导学生仿写时,除了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要符合例文的样子外,其他方面可以不受约束,要鼓励大胆创新。第五,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平时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尤其是同义词和近义词。这类词汇掌握的数量越多,仿写就越能游刃有余。切不可把仿写当成一种技巧,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积累上来加强这一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仿写也是高考语文检测的常见内容,高考复习时,要通过持续性练习,促使学生做到:(1)学会正确分析被仿句的句子结构,把握整句和散句的结构特点。(2)能够正确分析被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使用与被仿句相同的修辞手法表达应表达的内容。(3)能正确揣摩被仿句中心话题或仿写角度,拟写与话题或角度一致的仿写句。(4)能准确捕捉被仿句提供的相关语言暗示,依照语言暗示,拟写仿写句。

四、拓展性读写

1.前置性让学生设想。据课题和自读提示,在新授课之前,教师不妨以“如果让我写作此文”为引导,启发学生大胆设想,积极预测,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蓝图”进入课文作者创造的文章空间。这类阅读,极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读”为“主动读”,化单一的“读”为综合的“读写”。

2.过程中让学生想象。对于具有“戏剧性”的文章,如小说、戏剧,教师可诱导学生发挥想象,合理演绎,顺“势”(原文的情节、冲突、人物性格)续写。这种续写,既是对作品主旨、风格的把握和求索,也是对作品别开生面的二次创作,这突破了读写的界限,使学生的创造才华在二次创作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3.后继性让学生感悟。基本思路如下:首先,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文章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绝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其次,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第三,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五、创新性读写

杨绛名言范文第5篇

一、 细心的观察

一个经验丰富又富有爱心的教师,他(她)每到教室总是会扫视学生,把爱的目光洒向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细心观察哪个学生的脸上写满快乐,哪个学生似乎心情不佳,哪个学生的身体似乎微恙,哪个学生似乎冷漠呆滞,他(她)会静静地观察,细细地琢磨,而不是忙着准备自己的教案,因为他(她)的心里装有学生,而不只是知识。

浙江省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上示范课《背影》,上课伊始,赵老师细心地观察到最后有一个同学是一个人坐的,她上课第一句话就说:“老师发现你很孤独,但没关系,只要你一举手,我就会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你的身边。”接下来整堂课中,这个坐在最后的学生特别积极,赵老师也没有忘记她的诺言,只要这个学生一举手,她就马上来到他身边,亲切地把话筒递给他,可想而知,这个学生对这堂语文课一定是永生难忘的。赵老师美丽的背影也一定会定格在他的脑海里。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课本知识如果不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那么,课本知识传授得越多,你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细心观察,这是给知识加温的开始,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 有效的激励

有效的激励是沟通师生情感和智慧的纽带,能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能够推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激励学生,喜欢给学生奖励一些东西: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一个小笑脸,这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的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的实物奖励,有时反而冲淡了教师苦心经营的教学情境。

特级教师马老师在上《老王》一课时,提了一个问题:“老王说‘我不是要钱’,那他要的到底是什么?”一个男同学回答说:“他要的是作者杨绛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来看。”马老师热情洋溢地说:“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男同学深邃的思想。”课的最后,马老师又拿出了杨绛的新作《我们仨》,并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马老师说:“我把这本书送给老王的知音,就是那个有着深邃思想的男同学。”可以想象,全班同学是用何等羡慕的目光,看着这位得到最高奖励的男同学的,而这本书又将会对这个男同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赵群筠老师上《春酒》一课时,她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既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琦君家园何在?”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说:“温州。”“杭州。”“台湾。”赵老师又笑眯眯地问:“还有别的答案吗?”“在琦君的心中。”一个女同学说。赵老师大声地说:“你真是独具慧眼,老师奖励你在黑板上写“家园”两个字,写得越大越好!”这个女同学就在大家羡慕的目光里走到讲台前,自豪地写了大大的“家园”两个字。当后来同样是这个女同学说出家园和春酒的联系时,赵老师说:“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吃惊,我决定再给你一个奖励。大家猜猜奖什么?”这时候全班同学大声说“写‘春酒’两个字。”这时候这个女同学上台的脚甭提抬得有多高了,写起“春酒”来也特别潇洒有劲。让学生两次上黑板书写了这堂课的内容精髓,这样的奖励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是何等的荣光!

三、 精妙的点评

课堂上,精妙的点评,往往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现实和最重要的力量,成为拉近师生距离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点评,语言要准确、中肯、实事求是,让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既有激励,又饱含期待,既有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又能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更有对学生灵魂的感染。同时,点评的手段讲求贴切,要紧扣课堂主线,吻合教学情境。

《端午的鸭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生活中大家见到的鸭蛋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回答,有的鸭蛋椭圆,有的不太像椭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鸭蛋有的胖,有的瘦。这一学生的语言表达很形象,很有感染力,说得真好。教师没有用“很好”来打发这位学生,而是抓住了这个“胖”字点评:“胖”通常用来形容人,特别是用于孩子时,有可爱之感,可见这枚鸭蛋在这位同学手上是活生生的,赋予了它生命。这一点评,不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语言能力,同时也在教其他同学如何赏析、运用。

四、 耐心的等待

在课堂上,耐心的等待是一种教育的胸怀。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怕的就是冷场,所以每当教室里静悄悄的时候,总是会不断地响起教师重复问题的声音,或者不断追问的声音,生怕课堂会沉闷下去,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就会不断地问“还有吗?”“还有别的想法吗?”问题提出后,不论学生回答快慢与否,教师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而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其思路。

《春酒》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句“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从而来理解文中作者小时候的形象,有的学生读出了用蜜蜂来比喻是形似,有的学生说是跟蜜蜂一样飞来飞去很勤劳,应该说学生的回答都不太准确。这时候这位教师并没有着急,也没有对上述学生的回答马上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再作思考。在耐心的等待中,她从一个同学的眼里读出了否定,她马上请这位同学发言,并巧妙地引导:“没关系,不要对琦君这么客气”。学生在她的鼓励下,大胆地说出是“贪吃”。教师随即表扬:“你看,真实的就是好的。”这一表扬既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也巧妙地指出了前几位同学理解的不足,而如果教师过早地评价学生,或者急着公布答案,显然不会取得如此的效果。耐心的等待,成就了学生的自我实现。

当然,有时候“等待”的结果,可能会失去一个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这“等待”,这堂课可能会上得更完整。但哪种结果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更大呢?我想,我们追求的,始终应该是学生的成功,而非教师的精彩。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只有我们眼中有学生,心里装着学生,才不会因为暂时的沉默而慌了手脚,不会情不自禁地让自己的声音固执地在教室里响起,不会为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牺牲学生思考的时间。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静静的等待,还学生一片“静”的时空;让我们的课堂张弛有致,动则激情四射,静则神思飞扬,在动静相生中,尽显无限魅力。

五、 创新的设计

许多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细节,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少应有的关注。其实,如果对于“惯常”细节能深入反思,换一个角度审视,就能在“惯常”中生出一些变化,改“平常”为“创新”,变“乏味”为“趣味”。这样,一定会消除许多遗憾,带走几丝平淡,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

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教师充分利用课前的五分钟,出示双黄鸭蛋的图片,请班里一位喜欢画画的同学,到黑板上画双黄蛋,画完之后,师生一起结合课文中评判鸭蛋的标准:“蠢”或“秀气”,对所画鸭蛋评论一番,学生们一个个都“掉进”鸭蛋里了。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活动设计,仅仅是课前与学生交流、调动学生情绪而已,随着教学的行进,原来这一双黄蛋还是教师板书所在,双黄分别是“情”与“趣”,一枚小小的鸭蛋中蕴含了汪曾祺先生的“情”“趣”所在。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环节,却是教师的独具匠心,可谓“化大形于无痕”,让课堂情趣无限。

六、 机智的调控

尽管我们提倡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但不能不提的是:课堂不能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应是珍视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往往会闪现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细节,此时的教师,就应把执行预案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用心搜集、捕捉、筛选这些细节,把它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紧紧把握,因势利导,从而使课堂教学由“执行预案”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钱梦龙教《故乡》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打横炮”式的问题: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个问题跟理解课文毫无关系,而且也不可能讨论出什么结果来。但如果轻率否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势必会损害学生求知的积极性。钱老师表现出了高超的教学智慧,他说:“是啊,鱼怎么会有脚?”有学生说,娃娃鱼有脚。老师说:“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学生都说没有。老师继续问:“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钱老师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细节,顺其势而导之,避开正面回答,把学生旁逸斜出的思维,引到理解课文的总目标上来,化“废”为“宝”,加深了学生对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的认识。

杨绛名言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 快乐阅读;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2-02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一跳”这是九年级上册课文《心声》中的一句。阅读《心声》,讲解《心声》,当遇到某些段落、某些句子,我和部分学生眼角总是充满泪花。产生共鸣。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阅读的快乐。而这种现象如今很多学生却体会不到,究其原因并寻找对策,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了。就我校学生的情况而言,主要原因是:阅读兴趣不高(有些同学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教师和家长指导不当(甚至起负作用)、方法不当(如读物选择、时间安排、阅读方式等),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方面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

我国现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阅读已是一种功利心很强的强迫之举。因此,不少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把学生的阅读与考试成绩联系太紧了,他们认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为了提高中考成绩,因而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措施,强迫孩子们去阅读,根本不考虑他们的兴趣。

现今,中考试卷中都增加了名著阅读的考试内容,一些教师和家长便限制学生阅读书籍的范围,即只准孩子看名著,其余跟考试内容无关的书刊一律不准接触,一旦发现孩子看一些自己喜欢的畅销书报,便如临大敌,一律“封杀”。

其实,阅读与应试不应该是矛盾的。升学考试是阶段性的人生体验,而阅读活动则要伴随人的一生,能否处理好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对中学生阅读而言,是经典著作还是畅销书本身并非那么重要,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使之对阅读产生热爱。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强调的不是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开启学生的心门,让他自己感受到这本书在他个人阅读经历中的重要性。

对孩子实行“功利阅读”的是现实主义者,控制孩子的课外阅读只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从内心来说他们也希望孩子能读一些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因为童年转瞬即逝,而这短暂的时光却深刻影响人的一生,应该在童年就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培养起对一些美好事物的兴趣。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是热爱阅读的人,特别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情感上感染学生,使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多读,多体会,多思考,逐渐培养起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一、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二、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三、囫囵吞枣法。四、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这四种方法我们不妨教学生一试。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1、开发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杨绛名言范文第7篇

名人论道“力量”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杨绛《将饮茶》

【素材点拨】“力量”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涵,可以是思想的价值,可以是集体的能量,可以是专心致志的定力,还可以是对心灵的震撼等。思考“力量”,可拓展我们的思维。

时代呼唤“力量”

无论在校园还是社会,能否有一个“在而不属于”的境界,是大难之事,但却是一件根本的大事。在闹中取静,以清洁的精神面对存在,方有自身的价值。

――孙郁教授2014年6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寄语

主席鼓励我们要全面创新、创新再创新,我想如果能够尽一些力量的话,我非常高兴。

――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沈家祥和妻子将100万元积蓄捐给天津大学,希望用这笔钱支持年轻人去从事创新的工作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

――任志强

【素材点拨】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力量”,找到展示自我“力量”的方式,彰显自我的“力量”,传播自我的“力量”,这更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智慧行动。

生存凸显“力量”

放下现代性的傲慢,去回望我们的家园。人生是一种习惯,甚至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因为天堂大致就是图书馆的模样。阅读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安静地存在。尼采说,上帝死了,然后,福柯说,人死了。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必须好好活着。

――钟伟《阅读是一种安静的力量》

这便是黄州赤壁。……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余秋雨《东坡突围》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很多机遇,但机遇是有代价的。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岭。

――丁磊

【素材点拨】“力量”,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存境遇中,“力量”,也是生存的姿态和品位。个人、时代、社会,既需要“力量”维系,也需要维系“力量”,只有寻求到二者的和谐与平衡,才是“力量”的价值。

(二)时鲜素材

父母残疾

她成了父亲的嘴母亲的腿

马健羽,父亲聋哑,母亲腿残,一家人仅靠父母打零工生存。异于同龄人的富裕生活,她自卑过,抱怨过。但从小她就较着一股劲,去努力实现父母不能实现的愿望。一点点成熟起来的她,逐渐成为了父亲的嘴母亲的腿……高二时,家中遭逢变故,她原本不想上学,想找个活挣钱贴补家用、照顾父母,但因为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背井离乡来到重庆,寄宿远亲家,借读求学,克服重重困难,以583分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任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校广播台节目总监。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崭露头角的她,正在通过努力与坚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她说,是坚强的父母给了她坚持的力量,“他们为了我,付出了太多,我告诉我自己,我的人生不能就此止步”。

【素材点拨】成功属于坚韧者,苦难磨砺成栋梁。马健羽的事迹彰显了坚毅、自强的品性带给个人成长、成才的强大力量。她身处逆境,自强不息,战胜自我,执着坚忍,守卫亲情,成就学业,奏响了自我生命交响的最强音,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亮色。

【运用示例】顺境不一定是成才的双保险,逆境可成为砥砺意志的试金石。作曲家贝多芬因贫穷没能上大学,17岁又罹患伤寒和天花,26岁失去听觉,爱情也屡受挫折。但在这种情形下,他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与命运顽强搏斗,专注乐曲创作。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马健羽面对命运的安排,没有屈服和放弃,而是较着一股劲,坚毅顽强,执着努力,实现了父母不能实现的愿望,踏出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人生大道!

【适用话题】意志的力量、执着、顽强、内因与外因、命运与人生……

22岁哥哥去年被耶鲁录取

17岁弟弟今年被牛津录取

“90后”哥哥王浩斌22岁被耶鲁大学录取,攻读经济学博士。弟弟王嘉乐17岁被牛津大学录取,攻读材料科学博士。兄弟俩的留学故事,在深圳快速传扬。

王浩斌14岁的时候,作为深圳中学超常班的学生,获得了新加坡莱佛士奖学金,奔赴新加坡开始国外求学路。弟弟王嘉乐,多次跳级,13岁就被南方科技大学录取,并在学习过程中以优异成绩提前半年完成了学业,被牛津大学录取。

这对优秀的兄弟,在学习上有什么秘诀呢?他们自己总结了两个关键词:感恩和乐观。

【素材点拨】自古英雄出少年,乐观勇毅肯登攀。这对于当下视读书为苦差的青少年,无疑是最震撼的力量。两兄弟求学的秘诀――感恩和乐观,貌似简单却又极富动力,它可以为个人的成长和奋进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运用示例】力量与信念,无形,存于我心。当二者结盟,便会成为支持自我进取的不竭力量。深圳两兄弟,秉持一颗感恩的心,怀揣一份乐观的情,在求学路上高歌猛进,潇洒前行,带给我们思索的力量,足以感动我们的心灵。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人生,去拼搏奋进,困难就不会永远是困难,成功就不会永远是梦想。让我们执信念之火把,揣感恩之真心,怀乐观之心态,奋力前行,书写自我的华彩人生!

【适用话题】乐学与成才、热爱的力量、感恩与乐观的力量、成功与执着……

汤普森:人性花朵在枪口下绽放

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士兵汤普森在一次伏击战中,为使包围圈中9名越南平民免遭屠杀,竟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

其举动令战友目瞪口呆。事后,他受到美国军方调查。

几十年过去,大概连他自己也未想到,当初此事竟使他成为美国人心中的英雄。

前不久,美国一公司与媒体联手,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选举公众心目中的20位英雄。被选出的人中,不仅有林肯、华盛顿等风云人物,竟也有这位汤普森,而且得票很高,在“生活中的英雄”中位列第二。

【素材点拨】战场上调转枪口对准战友,的确有违战场法则,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几十年过去,他竟被美国民众推选为与林肯、华盛顿等风云人物齐名的英雄!这彰显的是他当年抉择的正义和力量――他面对战场法则和人性良知的选择,毅然选择后者捍卫人性良知。写作中,可着力挖掘他战场行为中蕴含的价值,结合高票当选为英雄这一事实,辩证地思考其抉择以及这一抉择背后蕴含的价值。

【运用示例】说起英雄,我们往往会将他们与宏大、壮烈、崇高、伟大等形象联系。然而,汤普森,这位为了保护无辜的越南平民――尽管那些平民属于敌对的阵营――竟掉转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照惯常思维来看,其行为的确不可思议,其举动无异于公然背叛和临阵投敌。当时,他的形象的确不够英雄。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几十年过后,他却因此事赫然与林肯、华盛顿等风云人物一道荣登英雄榜,高票当选为“生活中的英雄”。

发人深省的是,他当选英雄,不是靠战场上英勇杀戮的显赫战功,而是他心底最本真的人性,尽管当时不为世人称道,但,时间、正义、人性和良知,给予了他最公正的评判。

他,面对生死、杀戮、荣誉、光环,进行了人生的抉择,选择了捍卫人性、捍卫良知。他调转枪口,输掉了一次战斗杀戮的战功,却赢得了世人赞誉的口碑。因为,战功只属于某个人、某个国家,只能征服弱小的民族、国家;而人性的良知,却属于整个世界,这份力量,足以征服世界!

【适用话题】纪律与道德、对手、坚守、捍卫、正义与良知、人性、抉择、名与利、英雄……

手写教案走红 为世人称道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严廷德教授的手写教案近日在校内走红,他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教案副本。30多年来,严教授的手写教案已达数百万字,已成为广大学子珍藏的人生财富。面对世人的称道,严教授说:“读书人离不开写字,在多媒体时代,我希望保留一些我们中国文化原有的东西。”

【素材点拨】多媒体时代,严教授的手写教案为人称道,被学子珍藏,这其中折射出的价值,值得我们细品深思:教授的执着和坚守,折射出学者良知,彰显出学者风范,弘扬了治学精神;学子珍藏,既体现了榜样价值,也体现出学子自我的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