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湖诗句

西湖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西湖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湖诗句范文第1篇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来源:文章屋网 )

西湖诗句范文第2篇

傍 晚 的 西 湖

太阳慢慢地沉进了山谷,只留下落日的余晖——晚霞。美丽的晚霞洒满了天空的西边。太阳已经钻进了温暖的被窝,盖上了天蓝色的被子。夜就要来临了。

镶嵌在杭州的明珠——西湖,到处是散步的人群。一阵微风吹来,西湖边的柳树飘动着柳条,好像在让微风梳理自己细细的长发。大树们挺直了腰杆儿,围在西湖的四周,好像一个个英武的士兵在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山朦朦胧胧,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这西湖的荷花也不一般。它们的数量各不相同,有的一枝独秀,有的三五成群……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羞羞答答的: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此时此景,我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忽然,一只蜻蜓像离弦的箭一样飞来,悄悄地停在了一朵美丽的荷花上,我不禁脱口而出:“这可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啊!”

这时,我抬头看了看天空,金光闪闪的繁星已经悬挂在了高高的夜空。夜深了,静了……

西湖诗句范文第3篇

这座被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的地方仅在我游览的第一天便让我感受到了它美丽之所在。这天我和家人步行游览了西湖,在中国有好多地方叫西湖,但惟有杭州西湖尤为出名,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杭州西湖有着流传千古的传说,如白娘子与许仙等等。我们从白堤上去从苏堤走下,听着导游的讲解我更加热爱西湖了。去的时候天空是晴朗的,游到了一半,火红的太阳仿佛故意把我们锻造成了“雨人”,尽管天气很热,望着不远处西湖荷花的净值,品尝着西湖莲藕的清甜,闻嗅着西湖旁的树香,我们的心变得冷静了。到了游玩西湖的最后,在与西湖做短暂告别的时候,我们都不停地回着头,渴望再多看上几眼,这时耳际边响起了优美歌声,望眼看去,一道道水柱直涌上天,这便是音乐喷泉了。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乌镇便是我们第二天的游玩目的地了,坐上前往乌镇的大巴车,在路途中我看到了自己家乡没有的茶庄,在幽幽茶香的萦绕下,不知不觉我们就到达了乌镇,走过石板小巷,我品尝了当地的酸梅汁、青梅汤,味道爽口无比鲜美。太阳下山了,在夕阳的照耀下,看着离身不远处小桥上面的行人,我不由得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诗句。

旅行的最后我们纷纷来到了名人故里——鲁迅祖屋和盛产珍珠的千岛湖,学到了文人挥毫泼墨的情韵,买到了多串圆润可爱的珍珠项链。

西湖诗句范文第4篇

春天的西湖,岸边的柳树悄悄地长出了嫩绿的小芽,桃花羞红了脸。此时的西湖就像一位娇羞的姑娘。如果在这时划着小船来到湖中央,让轻柔的春风拂在脸上,也是一件使人心旷神怡的事。

夏天的西湖比春天更美!绿油油的荷叶把西湖封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荷花也是一样,它的颜色真像是太阳送给它的,让它变得如此美丽。也怪不得宋代诗人杨万里看到这般美景,会有感而发,写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传世诗句。

秋天的西湖,桂花露出了金灿灿的笑脸,香气四溢。落叶飘飞,此时的西湖,又像一个热情狂放的舞者。

冬天的西湖,冷极了。西北风刮得人们瑟瑟发抖,花儿也都谢了,只有梅花在此时傲然开放。梅花的香味虽然不浓郁,但人们还是来到西湖边赏梅,因为梅花是多么坚强啊!

西湖诗句范文第5篇

【片段一】创境导入,感知画面美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风景名胜数不胜数。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名扬天下的杭州西湖。

(课件播放杭州“西湖十景”的美景,并配上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生:西湖的水是那么碧绿,岸边的桃花是那么鲜艳,碧绿的柳条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让我感到心旷神怡。

……

师:是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宋著名的诗人苏轼泛舟西湖吧。(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饮”的读音)

【赏析】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需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新课伊始,教师创设了与古诗相应的情境。优美的音乐、动态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了西湖的情境中,开启了美的大门。学生情不自禁地激起了急于走进诗文的欲望,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片段二】品读想象,体味意境美

师:诗人是怎么用区区28个字写出西湖之美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想想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生找出相关诗句,师出示前两句诗,生齐读)

师:在诗人眼中,晴天西湖的什么最美?

生:水光潋滟的时候很美。

(师课件出示“水光潋滟”的画面,生发出惊叹声)

师:请你描述这美丽的画面吧!

生:太阳照在碧绿的湖面上,湖水闪烁着点点金光,就像一颗颗小星星眨巴着眼睛。

师:你真会想象!在明媚的阳光下,除了一池碧水,想想还会有什么样的美景跃入眼帘呢?

(生相继说出美丽的荷花、跳动的鲤鱼、弯弯的小桥……)

师:这样的美景呈现在面前,诗人不禁赞叹——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正当诗人沉浸在晴天的西湖美景中时,天下起了雨,雨中的西湖在诗人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男生读第二句诗)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山色空■的景象吗?

生:每天清晨,学校对面的小山上就云雾缭绕,山就像害羞的女孩躲进了雾里。

师:你喜欢晴天的西湖还是雨天的西湖,为什么?

(生在说的过程中叙述诗意,师多次引导回环读诗句)

师:是啊,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这样美!不禁让大家想起了一个人,她是谁?

生:西子。

师:西子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师出示课件,简介西施,并讲述《沉鱼》的故事)

师:西施美吗?什么时候美?

生:化淡妆和浓妆的时候都很美。

师:所以诗人说——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总相宜”就是说——

生:淡妆浓妆都好看。

师:西施是这样的美,诗人在这里仅仅赞美西子吗?为什么?

生: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赞美西湖,因为西湖和西子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美。

师:是啊,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的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这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得到了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师(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杭州有美丽的西湖,长阳有秀丽的清江,你能把清江美景介绍给大家吗?

生:清晨,清江犹如一位美少女,穿着薄薄的轻纱,在江面上随风舞蹈。

生:中午,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好像一面金色的大镜子。

师:因此可以说,欲把清江比西子——

生(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如西子,美景如美人。诗人饮着美酒,看着美景,深深陶醉了,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传诵千年的佳作——

(生齐读全诗)

西湖诗句范文第6篇

济宁学院附小五年级十班  鹿伟松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中我知道:有个地方叫“扬州”。今年春节刚过,我跟随爸爸、妈妈开车去了扬州。路上爸爸告诉我: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江南的“小桥流水”,有各种各样的翠竹,有美丽的瘦西湖……啊,听听都觉得非常美!迎着二月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扬州城。

入住在扬州宾馆,草草地吃了午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瘦西湖游玩。清朝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古城的西北部,因为湖面瘦长,所以称为“瘦西湖”。与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湖面秀丽青瘦,正所谓“环肥燕瘦”,各有其美。你看,南大门上一幅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画图。”看过这幅对联,你是否体会到了瘦西湖的美?门票上介绍说“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长堤,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长的柳枝刚刚发出嫩黄色的绿芽,这就是著名的扬州二十四景之一----“长堤春柳”。长堤右首边就是瘦西湖,湖面平静中显出一种别样的漂亮,湖水清澈得泛出绿晕。看,湖中还有游船呢!进园不远处有一个四四方方的亭子,下面立着一块石碑:御码头,这里是乾隆皇帝登舟游湖之处。再向前走就是冶春园,冶春园被设为“乾隆水上浏览线。”虹桥修禊,可不是一般的好啊!你看,虹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桥前有一个饯春堂,夕阳下,那个亭子就像在水中一样,是何等优美的“风景画”啊!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独具特色的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成为扬州瘦西湖的标志。

瘦西湖还有很多很美的景点……“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站在二十四桥上,远远地向北望去,湖水的尽头是一座塔。导游介绍说:距离瘦西湖不远就是另一个景点----大明寺,远远的塔影就是大明寺的栖灵塔。大明寺位于扬州郊外约四公里的蜀岗中峰上,据说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这次因时间关系,没有去游览大明寺,下次再来扬州我一定要去看看。

到扬州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个园”。名字很奇怪吧,为什么叫“个园”?有两种解释,一是园中到处都是竹子,你任意找三片竹叶,就是一个“个”字,清代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另一种说法是:“竹”字的组合,就是两个“个”字。通过导游介绍,我知道“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齐名。迈进个园大门,首先是“万竹园”,映入眼帘的全是竹子。导游介绍说:“这里的竹子品种最多,许多都是名贵的竹子,有龟甲竹,有龙鳞竹,有斑竹……”我非常喜欢竹子,因为它是“虚心”、“正直”、“气节”的象征,在竹林中游览感觉太好了!个园最负胜名的除竹子之外,就是叠石。用不同的石头,叠成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春景主要有“十二生肖闹春图”,依据石头的形状想象成神仙或动物,你看,那些石头有的像鸡、有的像龙、有的像牛,有的像鼠……夏景的特点是,用许许多多的太湖石叠成夏季天空中各种各样的云朵,一层层的,看上去像夏季天空中的云海。我最感兴趣的是秋景,用黄色的石头叠成一座座山,像缩小了的黄山。从山顶下到下面的神仙洞有三条路,选择哪一条呢?告诉你一个秘密:明的不通,暗的通;宽的不通,窄的通;两边不通,中间通!你走对了吗?神仙洞面积不大,有一张石桌和两个石椅,是供主人用来下棋的,还有一张石头床,床头上还有放书的平台,一个正方形的窗子正对着石床,窗外有垂下来的柳枝和爬山虎,真像是窗帘!

西湖诗句范文第7篇

情于景。引领学生将两首诗整合着学习,感知诗人围绕“西湖”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悟诗人的写作风格,特有感触。

一首诗,一幅画:

感知六月西湖景美

1.读出古诗独特的韵味。

教学伊始,学生尽情地朗读,读出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的景色。目的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同时在学生体会都是描写西湖六月的景致时,教师适时教给读诗歌的方法――细读诗题,能知道相关知识;详读注解,能读懂诗歌。学生被诗句“风光不与四时同”感染时,引导学生回到两首古诗中一遍一遍地读,读出“两首古诗讲了六月西湖的哪些风光?”尽管学生对词语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画面,但他们对景色有了心灵上的“意会”。第三次回到每首诗中细细地品读,体悟词语所构成的语境,美美地读,对比着读,读出它的独特韵味,读出六月西湖的别样景致。

2.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诗歌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行诗时,教师不是让学生来解释本身的字面意思,而是让学生想象,从这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样,在教学感悟“乱”字时,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仔细听听,这个 ‘乱’字中,有声音吗?你听出了怎样的声音?”学生的想象就在引导中不断地扩散,一个“乱”字丰盈了,它描绘了一幅可观可感的画面,组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3.体悟诗人真挚的情感。

如果说,诵读、想象是语言感性的点滴累积,那么体悟则是学生语言感性的统整和勃发。当学生对《望湖楼醉书》形成了鲜明的表象,有了欲罢不能的情感时,就要适时引导将语言的“感”引向语言的“悟”。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引领下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第一步,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首诗描绘了很多不同的景色!引导孩子沉醉于文本中,在他们眼中,这不再是28个字的一首小诗,而是一曲韵味无穷的篇章。第二步,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雨中西湖这一景致吧!此刻,孩子的诵读应该说是“其言皆出自吾之口,其义皆出自吾之心”。第三步,学完《晓出净慈寺》《望湖楼醉书》两首诗时,学生也欣赏了晴好、雨奇的六月西湖,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赞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也就发自肺腑了。

一个字,一诗人:

感受诗人创作风格

本堂课阅读体验的深度,对这两首古诗教学的第二个层次建构体现在理解“乱”这个字上。这一“乱”字看出了雨中西湖怎样的景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用词风格?成了本堂课精心构筑的“精深叙事”,也成了学生体会雨中西湖的切实“抓手”。要知道,让今天的孩子去理解古代诗人所描绘的诗的精髓,是有距离的;让天真的孩子去感知诗人的创作风格,是有挑战的。

1.走进“乱”字构筑的画面。

首先,教师让学生想象 “白雨跳珠乱入船”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感受“乱”字,能感觉到雨点的大、急、密,无限的活力;接着让学生仔细听听,这个“乱”字中,有声音吗?你听出了怎样的声音?体验 “乱”字仿佛将那丁丁冬冬、噼噼啪啪的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首动听的交响乐。这是多神奇的景致,多有气势的画面呀!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比较 “乱”字平时的用法,当学生感知“乱”字都用在形容非常嘈杂令人生厌的语境中,都不轻易使用时,教师引导:大诗人却将它用在西湖雨景上,为什么?就是这样,教师锁定“乱”字不放松,步步跟进,层层剥笋。学生对“乱”字的理解逐步深入,心灵中的西湖美景也越发浓郁。尽管有一部分学生理解的“乱”字还处在感性的层面,但诵读时已浸透了浓浓的情愫!

2.品味“乱”字融入的风格。

西湖诗句范文第8篇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析。(5分)

【答案】

1.【答案】词的起首三句描写了作者所看到的类似西湖的美妙景色,一方面紧扣题目闲游,(3分)另一方面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作铺垫。(3分)

【解析】开头三句从内容上以水边轻烟氤氲、小雨轻敲细沙、垂杨轻拂花草三幅图景写出了作者所见到的美丽景色,从结构上看,呼应了题目,引发了对与此景相似的西湖美景的联想,进而引发故国之思。

2.【答案】头两句点明字字句句由血泪凝成,直接表达故国愁思之深;(2分)第三句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委婉地表达自己对故都临安的日夜思念之情。(3分)

【解析】下片前三句乃词作感情的处,分析时应侧重它们是如何表达出强烈的故国之思的,可从手法、形象塑造、意象构成等角度分析。血染红笺,泪题锦句是直述所写诗句都是血泪之作,表达了沉痛的感情。第三句以问的语气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这里不直接说自己思念以西湖为代表的故国故都,而是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以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

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