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付出与回报

付出与回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付出与回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1篇

其实这个题目是否它的语序应该颠倒一下,是否应该改成付出回报,但是自己现在是想要尝试一下自己今天的这样子的一种行为,究竟是一种回报还是一种付出,就今天的话自己不是也说了,说魏小姐他给自己买了零食吗?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令我感动的事情,是一件挺令我温暖的事情,因为他我和他是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朋友,但是就还是那种久而久之还是会去寒暄几句,当实际上面对面去谈话的时候,也没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毕竟我们现在就是在不同的境界里面,他已经踏入社会,虽然说他依旧是有那一颗积极学习积极向学的那一颗心,但是接触的那些领域中就是不一样的,以及平时有没有怎么去分享彼此的日常生活在那的眼中就是他的生活,还是这样子,就今天也问了,他说最近究竟在忙些什么,其实自己这已经成为自己对他的一种平常的惯用问候语了。

他今天就是跟自己说也就那个样子嘛,是吧?就日子一直是这样子的,就是在做那一些他们家里的那一些就是他们家族的一种产业吧,然后他今天忙的就是在查货是吧,然后就跟自己说的日子其实每一天都是那样子,确实在自己的眼中,精神上面,一天都是重复那样子的生活那样子的几道程序吧,就在自己的眼中,但是他也肯定有在这一个过程中是体会到了自己的充实以及脚下脚印的那种踏实,就觉得其实他还是很忙的,要不然我们不会说总是不能记他那一种,想要联系你的那一颗心,其实还是有的,因为从初中到现在他辍学之后呢,还是有一直和我一直联系的就转学,然后数学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哪一个转折点,他都是一直和自己保持着联系,然后买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不会主动和我说,但是只要和自己聊起来,他就会跟自己说了他曾经做的哪一些重大的决定,自己还没有了解过。

然后现在就是在说回报与付出这件事情多少是有一些离题的,其实自己本来是想要说关于小胖子这件事情,所以今天晚上就是给他买了一些零食嘛,确实也是花了挺多钱的,毕竟也是过半百了是吧,然后对于自己来说,对于自己现在这一个年纪以及这样子的能力来说,那确实对于自己来说也是啊,透支了一定的开销,但是自己又觉得其实这可能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回报,但是后来想了一想其实也是一种付出吧,就是自己不想要把这一种行为当成一种回报,就觉得过去的事情,既然他已经不想要去承认了,那就让它过去吧,现在的话我们就翻开崭新的一页,然后重新去开始我们现在的这些生活,所以呢,现在只是换位思考,换位去发展,我们的角色现在已经改成自己为他付出了这样子的一种角色而已。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际交往;付出;回报;失衡

一、对于付出与回报失衡问题的界定

所谓的人际交往中的付出与回报的失衡,即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称性或等量不平衡性。除了从量化的角度来理解失衡之外,还有一种是从时间的维度来理解。因为从事交往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动态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在付出之后得到的回报可能是立即兑现的,也可能是长久以后才看得到的。因为付出与回报未必会出现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这是一种阶段性的失衡。

二、付出与回报失衡问题的原因

1.衡量尺度的主观性。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社会上每个人因其性格、爱好、学识、生活环境不同,都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可是人们往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置于一个关键的位置,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也是这样,总是觉得自己能做到的别人也可以做到,自己能想到的别人也可以想到,殊不知这样会使交往双方都觉得身心疲惫。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情况交往主体认为的失衡问题实质上是一种主观的评价,并不涉及到实际的物质或精神上是否存在量的对等,只是付出者一种心态上的失衡。这种失衡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其实质是对其交往的对象不了解或者没有去了解对方的意愿,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去看待问题。

2.把握结果的偏差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在把握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上存在偏差。人总是很容易把成绩、荣誉归功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忽略他人的帮助。一方面,在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期望效应和认同效应,即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很多人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才是值得赞扬的,如果自己的成果中有太多他人帮助的成分,就会使他人对自己的认同程度大大降低,所以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人们容易刻意回避客观因素而突出主观努力。这也就造成了付出与回报的失衡问题。

三、正确对待交往中的付出与回报减少失衡问题

付出是回报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付出了才可能有回报,付出是得到回报的前提,但有回报不是付出的必然结果。很多情况下,付出了未必有回报,如何正视付出与回报,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明确交往的动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驱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1)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动机是人际交往的起点。有的人交往动机比较单纯,比如说通过希望工程所结成的一对一帮扶关系。另外一种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动机,即在交往中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比如说消除孤独感,提升自身能力等等。最容易导致付出与回报失衡的是利益动机。即一个人是抱着获利的念头驱使他同别人打交道的,在具体情境中可能是生理需要,也可能是安全需要。但由于动机不同,维系交往的纽带就有所不同,关系的稳固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宋代欧阳修认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即伪朋。”(2)如果交往是建立在势利之上,一旦这种利益关系消失,维系交往的纽带也不再存在。

2.建立良好心态。在交往中,施恩付出的一方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既要把握付出的尺度,也要注意付出时的态度。付出时不要总是以一个强势的姿态出现,把别人都视为弱者。这样,在对方心中同样会造成压力,甚至会选择躲避和离开。同样,付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不要把施恩与施舍混为一谈。很多人在付出之后便出现高高在上的态度,让受惠的一方觉得没有人格尊严,给受惠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舆论的伤害,以至于出现“久负大恩反成仇的局面”。

受恩的一方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既不能因为是受恩的一方就觉得低人一等,也不能把别人的恩惠视为理所当然。受惠的一方,从客观上讲,确实得到了来自交往的另一方的给予,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上的,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对于这种来自他人的给予,首先要有不卑不亢的原则。如果对方是出于内心真诚的给予,那就以感恩之心接受,但是这种接受是建立在交往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抱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要明确的是,自己和对方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是受惠的一方就觉得自己卑微起来。

【参考文献】

[1]陈玲,蒋先润著.心理学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策略[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5.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河北:河北市新世纪印务有限公司,2007,4.

[3][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8.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3篇

这是冰心奶奶的一首小诗,不知为什么,我会把它和一个不太合乎情理的名词连接在一起——母亲。

有付出才有回报。这句话是母亲从小教育我们的,还有什么“要脚踏实地,没有成绩不要自暴自弃。有了成绩不要洋洋得意。”这些话仿佛都与母亲的唠叨衔接在一起。

母亲在我们身上付出了,那些我们觉得不以为然所以不被看做是付出的付出也是付出。有时,我们想吃一道菜,母亲的巧手便会几分钟搞定,你是否想过,母亲年轻的时候,可能是位从不碰柴米油盐的大家闺秀,可能对煮饭做菜一窍不通,又是为了谁变得一手好厨艺,母亲辛辛苦苦做的饭菜,我们想不吃就不吃。那回报呢?

我们身体有一点小症状,对母亲来说总是大问题。听到我们一声咳嗽,母亲便会问东问西,没几分钟就要把药店搬进家。其实,是母亲太担心我们了,我们对于母亲来说就是一切,而我们却总是认为母亲太唠叨了。母亲付出了,可……回报呢?

你有没有想过,母亲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人,也许她不善言谈,但自从有了你,她总是会滔滔不绝地向别人讲述关于你的故事。也许她不愿与人多交流,性格孤僻,但总是因为你被别人误会是坏孩子而和别人理论。也许她胆小,怕黑。但因为有你,她总会在漆黑的小路上,抓着你的手说:“别怕,有我呢!”母亲生来就是这样吗?换就话说,母亲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性格吗?母亲也许曾经是个温柔的人,但因为有了你,她每天都要督促你做这个做那个,脾气也日益暴躁。也许母亲曾经是个暴脾气,但因为你这个小生命的降生,而变得温柔起来。你彻底改变了母亲。换句话说,母亲为了你改变了自己。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4篇

居里夫人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就为了提取1克镭而不吃不喝一整天,居里夫人付出了自己的大好时光,不怕苦,不怕累与艰辛,才最终得到成功的果实。

有时成功就像一层纸粘的门,只要用勇气去捅破它,你就成功了;有时成功就像一条看门狗,勇于和它进行斗争,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所以成功也需要勇气,勇于拼搏,勇于想象就会有甜蜜的果实。

人类现在的生活状况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是无法相比较,人类现在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成就,背后却有着十分艰辛的经过,一个个诺贝尔奖都是获得者度过了艰辛的考验才实现的,一颗颗参天大树都是经历岁月与环境的考验才长大的。

牛顿是付出脑袋被苹果砸才悟出了地球万有引力的问题;网络高手是付出了自己的岁月与金钱才得名的;我写这篇文章也是付出了自己大量的脑细胞才写出来的。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才换回了成功。的确,你付出多少汗水,你就会得到多少回报,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回报便越多;付出的汗水很少,得到的回报也将很少。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和“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测查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教师对反映教师社会地位的职业认同和基本工作环境的同事关系和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反映具体工作状况的领导与管理、付出与回报和工作任务与压力的满意度较低。性别、职称和教龄等因素对工作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力较高,分别具有负向的和正向的预测作用。工作压力未必完全导致工作满意度的降低,某些特定的、适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工作满意度的增高。

0前言

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是衡量其对工作态度的一个基本指标,反映了对工作的整体评价。工作压力则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密切。体育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发展机会较少,工作压力较大,极易形成较低的工作满意度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严重者甚至产生离职现象,给个人和组织带来极大损失。因此,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目前组织管理特别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新课题。

综观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国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的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和验证。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论,不论是在工作满意度的个体差异上还是在工作本身、工作回报、领导管理等其它工作满意度层面上,都存在颇多的不一致结论。目前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少数的成果仅留在经验性的表面描述上,未作深入的分析。另外对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还缺乏权威性的研究结论和调查数据支持。鉴此,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特征的研究,探讨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脏力的关系,将会为社会、学校、教育行政机构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问题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为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被试

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师405名,其中男教师276名,女教师129名。

1.2研究工具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根据黄桂梅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修订,量表共有6个维度,60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维度18个题目,环境与资源维度t1个题目,同事关系维度11个题目,付出与回报维度7个题目,职业认同维度8个题目,工作任务压力维度5个题目。采用Likert量表5级记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计1—5分,部分题目为反向记分题目,得分越高,则表明被试的工作满意度越好。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44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分量表的a系数从0.6991到0.9363,信度水平较高。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96~0.884之间,且相关显著,内容效度比较理想。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12--0.309之间,6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对独立性,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

教师工作压力的测量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调查量表”,该量表根据许延礼“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量表”修订而蔚,量表共有7个维度45个题目,其中领导与管理压力维度10个题目,工作负荷压力维度9个题目,学生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人际关系压力维度5个题目,自我身心压力维度7个题目,社会因素压力维度5个题目,职业发展与晋升压力维度4个题目。问题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感受越大。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3,分量表的a系数在0.55~0.82之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每个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2~0.68之间,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7个因子的贡献量均在5.1%以上,共解释了58.65%的方差,7个因子在结构上反映了教师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具有可解释性。量表效度较好,可用于实际研究。

1.3研究步骤与方法

研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集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量表690份,回收546份,其中有效量表405份。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完成。

2研究结果

2.1被试工作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的职业认同(3.43±0.54)、环境与资源(3.26±0.47)和同事关系(3.24±0.37)维度得分超过中值3,领导与管理(2.87±0.48)、付出与回报(2.93±0.59)、工作任务与压力(2.82±0.59)维度的满意度较低。

2.1.1工作满意度的性别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所有维度得分均高于女教师,其中付出与回报、职业认同和满意度总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2.1.2工作满意度的职称特征。调查结果表明,职称越高者其工作满意度总分越高,在同事关系维度,职称越高者其满意度越低,除同事关系外,教授在工作满意度的总分及所有维度均高于其他职称者。除同事关系维度外,工作满意度在不同职称上的得分基本呈两端高中问低的“u”形。职称在付出与回报、环境与资源、领导与管理、工作压力和满意度总分上均具有显著性的主效应。详见表2。

2.1.3工作满意度的教龄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同事关系维度,教龄越长者其满意度越低。满意度总分以及付出与回报、环境与资源、职业认同和领导与管理维度在不同教龄上的得分呈两端高中间低的“U”形。在工作压力维度,教龄越长者的满意度较低。其中教龄在付出与回报、职业认同和同事关系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详见表3。

2.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如表4所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各因子的关系较为复杂,即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存在负相关关系,且相多为低相关关系。只有付出与回报和领导与管理满意度与社会因素压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与工作负荷压力呈较高程度的负相关。

社会因素压力、自我身心压力、工作负荷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因子进入付出与回报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工作负荷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因子对付出与回报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我身心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对付出与回报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五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36.7%,其中社会因素压力的解释量达到21.5%。社会因素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进入了环境与资源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对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职业发展压力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3.7%。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工作压力总分及各因子为预测变量预工作满意度,结果如表5所示:

工作负荷压力因子进入职业认同回归方程,且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因子的解释量为1.5%。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领导管理压力进入同事关系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人际关系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对同事关系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学生压力和领导管理压力对同事关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11.9%。

社会因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因子进入领导与管理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对领导与管理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人际关系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5.2%o,社会因素压力因子的解释量达到13.9%。

工作负荷压力、自我身心压力、领导与管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进入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回归方程,其中工作负荷压力和领导与管理压力对工作任务与压力满意度因子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自我身心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四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20.8%。

社会因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进入工作满意度总分回归方程,其中社会因素压力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人际关系压力则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两个因子的联合解释量为13.3%

3讨论与结论

3.1被试的工作满意度特征分析

教师对反映教师社会地位的职业认同和基本工作环境的同事关系和环境与资源的满意度较高,而对反映具体工作状况的领导与管理、付出与回报和工作任务与压力的满意度较低,与高校目前的基本情况相吻合。

女性教师对其付出与回报和职业的认同度较低是其工作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因素。

在职称方面。教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与其一般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对学校各方面的认同度较高有关。讲师在学校中性属于相对不太受到重视的群体,因而其满意度较低。而助教及以下职称者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主要是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的达成相近有关。

在教龄方面。低教龄者对教师角色具有新鲜感,较容易得到满足,而高教龄者多己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就动机有所下降,容易得到满足;中等教龄者易对教师工作失去新鲜感,且对工作的不满开始有所增加,因而其工作满意度较低。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6篇

我们付出的爱是1,接受的爱是n。

父母付出的爱是n,接受的是1。

面对这不成正比的爱,我该长大了。

那个一到家便喊饿,喊累的人是儿女,而那些回家顾不得休息,匆忙做饭的人是父母。

那个挑三拣四,说饭菜太咸的人是儿女,而那些下厨重做,毫无怨言的人是父母。

那个将苦水向外倾泄,把家当做发泄地的人是儿女,而那些有苦自己咽,怕家人因自己而心情不好的人是父母。

那个将家务活等日常琐事向父母身上压的是儿女,而那些不辞辛劳的人是父母。

那个因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的人是儿女,而那些从不轻易发火,怕伤害我们的人是父母。

那个一开口就将家里的积蓄“借”走,然后舒舒服服住大房子的人是儿女,而那些劳累了一辈子,到老还住在破旧小屋里的人是父母。

那个总喜欢将爱挂在嘴边,却很少付诸行动的人是儿女,而那些从不将爱字说出口,却将爱播撒于生活每块土壤中的人是父母。

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养育成人,只是为了以后我们能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从没想过得到回报。父母的爱,付出与回报是n:1。

儿女享受着父母的爱,他们认为就是父母应当做的,殊不知,父母渴望的从不是回报。而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儿女的爱,付出与回报是1:n。

父母是希望孩子幸福而已。

总有一天,我们的爱:父母的爱=n:n。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7篇

千叶真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学期末又将来临了,考试,我喜欢,因为它可以考出我们的水平,考出你在这个学期里有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我又不喜欢,因为我怕 考不好,怕令老师和父母失望……

五年级的第二学期末来临了,我的心情极为紧张。在考试前,我每天上课都得认真听讲,不漏做每一次笔记。晚上,又有一大堆的试卷等着我来做,还有复习问答题……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整天除了上课`复习`做作业`看书。基本上在我的日程表里都没有了休闲时间,我的空余时间都被无情的考试给“夺走”了。呜呜……但是,没有付出,又怎能有回报呢?只要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回报多少,我可是非常积极的,因为我想在期末考试里把成绩考好。

渐渐的,期末考试的日子终于来临了,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可是紧张得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天,我怀着紧张,兴奋的心情面对一张又一张的考卷。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这时我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教室里像是开了锅似的沸腾起来……

付出与回报范文第8篇

开学了,老师送给初一新生的三句广告词

新学年,对于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为了让学生能及早地融入并适应初中生活,开学的第一天,我送了学生们三句广告词。

第一句"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李宁品牌的经典广告词,用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激励他们,并列举中外名人创造出的成才奇迹来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指数,如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不能听见声音,不能看见美好的事物,但她却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又如约翰·库缇斯曾被断言活不过一天、一周,但他活了34岁,最后还成为了轮椅橄榄球运动员、国际著名的演讲大师;再如"轮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严重的残疾,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动,却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最好的物理学家;还有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家境贫寒,小学阶段的学习断断续续,以致考初中时因数学不及格影响了总分而落榜,但他却没有放弃,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究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事迹让每位学生看到希望,受到鼓舞,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特别是一些小学学习并不出色,甚至有问题的学生能重新审视自我,一切从头开始,我对学生们说从现在开始你们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未来会怎样,关键看各人如何画。

第二句"付出总有回报"。仅让学生看到希望才是万里走了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让他们明白播种什么,收获什么,付出什么,回报什么,这是一种循环,一种法则,无法逾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想付出就指望回报是个不可能事件,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头,也许付出了不一定就成绩好,但成绩好的肯定都付出了,爱迪生就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天才尚且要付出,我们平常人还有什么理由不付出呢?天平,象征着平等、公平,准确地反映事物的轻重,孰重孰轻绝不偏袒任何一方。天地之间也有这么一杆大秤,专门称量一个人的付出与回报,你有多少的付出才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为此,我布置所有学生制作一张小卡片,其中包括自己努力的目标,自己最欣赏的一句名言警句,自己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并把自己个性化的大头贴贴在上面,要求每位学生把卡片贴在自己课桌的左上角,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第三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最好只是相对的,更好是绝对的。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问题是现在有四种人:A 有超凡的能力,从未犯过错误的人;B有超凡的能力,犯过错误的人,这个错误是在做作业时不小心碰翻了墨水瓶;C能力一般,犯过错误的人;D能力一般,未犯过错误的人。你最喜欢哪种人?结果,他们受欢迎的顺序是:B、A、D、C。这个心理实验中,为什么"不小心碰翻了墨水瓶的人"会最受欢迎?理由很简单,它使一个"完美的人"多了一个惹人喜爱的"缺点",正是这样一个缺点拉近了他与众人的距离。断臂女神维纳斯的美就美在她的断臂,曾有人试图给维纳斯把断臂按上,可发现怎么设计都没有原先的美,原来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这是一种纯天然的美,一种真实的美,更可以让人感到亲切,人无完人,与其做个完美的"超人",不如做个凡人。通过这句广告词我一方面引导学生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切不可过分追求完美,导致心理不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还应保持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激励优秀学生不断去攀登高峰,因为学无止境,人应该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会的精神,如果说一个人100米跑了9秒,然后就规定,他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以后没有也不准出现更好的,那谁还会有积极性去参加奥运会打破纪录呢?奥运精神中的三个更字,使人类不断顽强拼搏,创造出更新的历史记录。在学习上,我们的学生怎能因为自己已经很好就满足呢?"最好"是无止境的,任何时候都要想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