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屠暮行

一屠暮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一屠暮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屠暮行范文第1篇

一屠暮行范文第2篇

1、触目如故:触目:目光所及。故:旧的,过去的,本来的。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

2、旭日东升: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3、若昧平生:平生:平素,往常。指过去好像不熟悉,现在突然恍悟。

4、以往鉴来: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5、烟云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6、守经据古:守:遵守;经:常规;据:依据;古:古训。固守过去的常规。

7、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8、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9、光阴荏苒: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

10、感今怀昔: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11、非昔是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12、代远年湮:湮:埋没。过去的年代已距今十分久远,无法记忆,无从考证。

13、高抬贵手: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14、日复一日:复:再,又。过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15、如梦初醒: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16、荏苒日月:荏苒:时光渐渐过去。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17、知以藏往:知:同“智”,才智;以:已经;藏:包含。人的智慧包含在过去的事物中。比喻聪明才智来源于过去的经验教训。

18、唱对台戏: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19、石火光阴:表示光阴之迅速,一眨眼就要过去。

20、于今为烈: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21、袭人故技:袭:因袭,套用;故:过去。沿用别人使用过的伎俩。

22、一场: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23、消释前嫌:消释:消除,解除;嫌:嫌怨,怨恨。消解了过去的仇怨。

24、弃瑕录用: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25、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26、少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27、去日苦多: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28、遗老遗少:遗老:旧称前朝的旧臣;遗少:留恋旧时代的少年。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也泛指留恋过去、思想顽固陈旧的人。

29、忆苦思甜:回忆过去的苦难,回想今天的幸福生活。

30、一拥而上: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31、何必当初: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

32、束身受命: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33、不省人事: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34、一场: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35、云过天空:云彩飘过之后,天上格外空阔。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36、阳和启蛰:启蛰: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春天来了,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37、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8、今昔之感: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

39、怀古伤今:怀念过去,哀叹现在。指一种没落、倒退、悲观的思想情绪。

40、观往知来: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41、似梦初觉: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刚刚明白过来。

42、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43、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44、旧话重提:过去说过的,现在又提起了。

45、旧荣新辱:过去的荣耀和现在的耻辱。形容人生无常,变化多端。

46、今不如昔: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多用于表示对世事的不满情绪。

47、饿虎攒羊:攒:向一个目标簇拥。像饥饿的老虎向羊簇拥过去一样。形容动作而猛烈。

48、旧病难医: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49、趋之如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

50、昨非今是:非:不对,错误;是:对,正确。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

51、依然如故:依然:仍旧;故:过去,从前。指人没有什么长进,还是从前的老样子。

52、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53、钦差大臣: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54、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55、时移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已经过去。

56、卖浆屠狗:浆:酒浆。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57、来者可追: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58、颠来倒去:翻过来倒过去,来回重复。

59、腊尽春来: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回来了。

60、号恸崩摧:恸:哀痛之极,大哭;崩:死亡;摧:伤心。放声痛哭,异常悲伤,几乎昏死过去。形容极度悲伤。

61、故我依然: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62、不忘沟壑: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63、日月蹉跎: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64、追悔不及: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无法挽回了。

65、重温旧梦:温:复习,指回忆,体味。比喻再经历一次过去的光景。

66、一去不还:还: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

67、心回意转: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68、旧欢新宠:欢:指所喜爱的人。过去喜欢的和再现受宠的人。

69、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70、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71、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

72、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73、时移世异:那个时间已成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已改变了。

74、故土难离:故土:出生地,或过去住过的地方,这里指故乡、祖国。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

75、敷衍了事: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76、年复一年:一年又一年。比喻日子久,时间长。也形容光阴白白地过去。

77、今是昨非: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

78、数往知来: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79、意转心回: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80、一去不返: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

81、岁序更新: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82、暮来朝去:暮:傍晚;朝:早晨。清晨过去黄昏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83、鉴前毖后: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84、事后聪明:事情过去以后,才悟出其中的原由和应付的办法。

85、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86、依然故吾:依然:仍旧;故:过去的。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没有变得更好。

87、以礼悔祸:悔祸:追悔所造成的祸害。以礼待人,追悔过去给他人造成的祸害。

88、不念旧情:指人原则性强,不记挂过去的情义。

89、屠狗卖浆:浆:酒浆。以卖酒、杀狗为业的人。过去指职业卑贱的阶层。

90、事过境迁: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91、今非昔比: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92、开云见日:开:散开。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93、云消雨散: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94、事往日迁: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95、华不再扬: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96、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97、一苇可航: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98、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

99、狂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大风刮不到一早晨就会过去,硕士下不到一天就会停止。比喻乌云笼罩的日子不会长久,光明终将来临。

100、蹉跎日月: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101、韶光荏苒:时光渐渐地过去。

102、云烟过眼: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103、撑船就岸:比喻主动凑过去同别人搭关系。

104、抚今怀昔:抚:拍,摸,引申为注意,注视;怀:怀念;昔:过去。看看现在,想想过去。形容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或景物。

105、章往考来:章:同“彰”,弄清;考:考察。弄清过去,考察将来。

106、暮去朝来: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107、心有余悸: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108、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109、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110、史不绝书:书:指记载。史书上不断有记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111、重施故伎:重新施用过去的伎俩。

112、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113、远年近岁: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

114、车过腹痛:原指经过朋友的坟墓如不祭奠,走过去肚子就会痛起来。用来表示对亡友的悼念。

115、旋踵即逝:踵:脚后跟;旋踵:旋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逝:过去。转身就不见了。形容消失得非常快。

116、反复不常:反复:颠过来倒过去。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定准。

117、引为鉴戒: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118、知往鉴今: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119、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120、口中雌黄:雌黄:即鸡冠石,过去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比喻言论前后矛盾,没有一定见解。

121、朝来暮去: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122、极往知来: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123、岁聿其暮:岁:年;聿:句中语气词;暮:晚。一年快过去了。指年终岁晚。

124、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25、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26、明镜照形:比喻了解过去就可以知道现在。

127、云开见日:拔开云雾,见到太阳。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也比喻误会消除。

一屠暮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常用词 犬 狗 演变 战国时期

作为指称狗类的常用词,“犬”和“狗”是一对古今词,“犬”为古词,“狗”为今词。

《说文·犬部》:“犬,狗之有悬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

段玉裁在“犬”下所作的注释为:“有悬蹄谓之犬,叩气吠谓之狗。皆于音得义。此与后蹄废谓之彘,三毛聚居谓之猪,竭尾谓之豕,同明一物异名之所由也。”“观孔子言,犬即狗矣,浑言之也。”这几句话是在说“犬”和“狗”析言则异、浑言则同。笔者在所能查到的先秦语料中,未见到“狗”特指“小狗”的句子,亦未见到“犬”特指“大狗”的句子,二词实际上被混用,都可用来指称所有的狗。就目前的资料看,“犬”的产生时间早于“狗”,甲骨文中有“犬”无“狗”。在常用性上也是以“狗”代“犬”的缓慢的演变过程。

笔者根据对现存语料的统计分析,认为“犬”“狗”二词的更替发生在战国时期。

战国以前,“犬”和“狗”在部分传世典籍中的使用情况如下:

书名 犬 狗

《周易》 0 2

《尚书》 1 0

《诗经》 1 0

《周礼》 15 1

《仪礼》 1 5

《论语》 2 0

《左传》 7 4

《国语》 6 4

《逸周书》 13 3

由此表的数据可知,“犬”出现46次,“狗”出现18次,“犬”的使用次数远多于“狗”。“犬”的典型用例如:

(1)犬马非其土性不畜。(《尚书·旅獒》)

(2)跃跃毚兔,遇犬获之。(《诗经·小雅·巧言》)

(3)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论语·为政》)

(4)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以诅射颍考叔者。(《左传·隐公十一年》)

(5)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国语·楚语》)

“狗”的典型用例如:

(6)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周易·说卦传》)

(7)其牲,狗也,亨于门外东方。(《仪礼·燕礼》)

(8)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左传·闵公二年》)

(9)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国语·齐语》)

(10)都郭生生,欺羽生生,若黄狗人面能言。(《逸周书·王会解》)

在以上典籍中,含“犬”的词组(或复合词)有:豚犬、犬羊、犬、犬人、犬牲、犬鸡、犬服、犬马、畋犬、狡犬、鸡犬。含“狗”的词组(或复合词)有:狗马、吠狗、鸡狗、国狗、瘈狗、刍狗、白狗、黄狗、短狗。这表明在战国前,“犬”的构词能力强过“狗”。“犬”的出现次数及构词能力,说明了“犬”是战国以前的常用词。

战国时期,“犬”和“狗”在部分传世典籍中的使用情况如下:

书名 犬 狗

《庄子》 4 12

《孟子》 6 4

《墨子》 22 29

《管子》 2 3

《荀子》 1 7

《礼记》 23 8

《吕氏春秋》 7 27

《韩非子》 4 24

《公羊传》 0 1

《穀梁传》 2 0

《战国策》 10 19

《大戴礼记》 1 2

《晏子春秋》 0 20

《纵横家书》 0 1

由上表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狗”的使用频率有所增加,总的出现次数超过“犬”。“犬”的典型用例:

(11)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庄子·让王》)

(12)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孟子·告子上》)

(13)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荀子·王制篇》)

(14)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礼记·少仪》)

(15)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韩非子·内储说下》)

“狗”的典型用例:

(16)穴垒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墨子·备穴》)

(17)东郭有狗啀啀,旦暮欲啮我,猳而不使也。(《管子·戒》)

(18)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礼记·檀弓下》)

(19)郑子阳之难,猘狗溃之;齐高国之难,失牛溃之。(《吕氏春秋·孝行览》)

(20)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战国策·韩二》)

在上面的几部典籍中,含“犬”的词组(或复合词)有:驽犬、犬兔、犬马、犬羊、鸡犬、吠犬、守犬、田犬、犬豕、犬彘、犬马、犬猪、良犬。含“狗”的词组(或复合词)有:狗马、走狗、狗屠、狗足、吠狗、鸡鸣狗吠、狗彘、乳狗、鸡狗、狗豕、狗肝、畜狗、良狗、猘狗、狗牛、饥狗、守狗、群狗、白狗、刍狗、狗犬、狗犀、狗尸、狗走、狗旗、狗狶、胡狗、死狗、猛狗、公狗、狗国、狗门、狗矢、狗盗。

通过二者组词情况的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这一时期,“狗”的构词能力是“犬”所无法比拟的,由“狗”组成的词或词组所指范围比“犬”大。这说明在战国时期“狗”的生命力已经超过了“犬”,已经是言语交际中极为活跃的常用词,故而可以自由地和其他词或语素结合使用。

一屠暮行范文第4篇

摘要:王维前期的诗秉承盛唐诗歌的一般主题,多表现对游侠生活的向往和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还有对黑暗政治的抨击。这些诗内容深沉充实,气魄宏伟奔放,笔力刚健苍劲,有一种浩气之风骨。其山水田园诗清新流畅,浑成自然,追求在自然境界中发现自我又忘掉自我的超然境界,是一种逸怀的风骨美。

关键词:王维;风骨;逸怀浩气

以前评论王维诗歌作品,多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为主,从王维诗的全体入手的不多,更少有人论及王维诗的风骨。那么,王维的诗到底有没有“风骨”?是怎样的“风骨”呢?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选了15首王维的诗。他是这样评价王维诗的:“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秀”是“隐秀”,针对艺术意象中的象而言。“所谓‘秀’,不是要作家堆砌辞藻,雕章琢句,而是要善于把一些难以描写的景象,十分生动,十分逼真,十分自然地再现出来,使人有如耳闻目睹、亲临其境一般”。“词秀”指语言要秀美。“雅”指诗风雅正,清雅。“调雅”指诗风高雅。“词秀调雅”主要针对诗的艺术而言,即“风”。而“意新理惬”主要针对诗的内容而言,即“骨”。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境界高雅:“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又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其意与坡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内涵相同,也是一种“风骨”。殷璠认为王维诗中有这种“风骨”。

王维在《别綦毋潜》诗中说:“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他说的“江左风”指东晋以来的俊逸清新的诗风,而“建安体”则指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风骨。可见王维主观上也是追求风骨的。

一、 安史之乱前王维诗歌的风骨特色

王维前期的诗秉承盛唐诗歌的一般主题,多表现对游侠生活的向往和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还有对黑暗政治的抨击。这些诗内容深沉充实,气魄宏伟奔放,笔力刚健苍劲,有一种浩气之风骨。

在安史之乱前,王维的诗歌在风骨特色上主要表现为一种豪气干云、挥斥方遒的意象。他写的有关边塞,游侠等诗歌,寄托了“济苍生,忧社稷”,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表现了英雄气概和爱国热忱,显现了积极、乐观、刚健的民族精神,字句铿锵有力,气势汹涌澎湃。如《少年行》,富有狭义精神的英雄少年慷慨磊落的风度和行为跃然纸上;又如《夷门歌》,诗人在诗篇中歌颂了“屠肆鼓刀人”和“夷门抱关者”的慷慨,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心耿耿;再如《燕支行》、《从军行》和《陇西行》等,写出了将士的奋身杀敌,报效国家,气魄雄壮。他把渴望建功立业的激动心情,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都寄托于诗中,诗风豪迈,这就是浩气之风骨。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风骨特征

王维后期诗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虽然今人对王维后期的生活评价,大多持否定态度。但我认为他这一时期的诗作仍蕴涵着“风骨”,那是一种逸怀的美。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新流畅,浑成自然,追求在自然境界中发现自我又忘掉自我的超然境界。王维用他独特的视角,把自然写得“诗中有画”,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它们身上,赋予其顽强、高洁的生命力,“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表现了诗人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其间并无颓废怯懦之意。他把自己的苦闷心情和理想寄情于大自然中,赋予了山水田园灵气,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的精神。

他写的寄情山水的诗看似平淡,却内涵丰富。有体现顽强生命力的,如《辛夷坞》,在诗人笔下,辛夷花是无限美好的,生在深山幽涧之中,随着春天的来临绽开了秀美的花朵,可是没有人欣赏它的颜色,甚至根本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它春来自开,春去自落,尽管如此,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不求赏识,遗世独立;又如《鸟鸣涧》,在这幽静的夜里,人们似乎连细小的桂花从树上落下都能察觉,葱郁幽深的春山,万籁俱寂,这时,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是那样皎洁明亮,以至休息的鸟儿以为破晓,在这寂静的山谷里发生清脆的鸣叫声,从诗中能感受到生命的节奏和韵律。有歌咏和平、美好、幸福、自由生活的。如《山居秋暝》,诗中将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景色完美的融合,给“新雨后”的“空山”增添了活力;又如《春中田园作》诗中描写了一幅春日欣欣向荣的景象,充满了青春活力;还有《鹿柴》、《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这些诗中有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蓬勃生机,对人生的深切体悟,超越心灵的体悟。

王维有极高的音乐和美术修养,在他诗歌中,往往能看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听到神奇的音乐。无论是大漠绮丽的风光,还是山涧幽美的景色;无论是战场上的喧嚣声,还是山涧清澈的泉水声,树林里鸟儿的鸣叫声,在王维诗中都表现得“皆出常境”。

王维山水诗字字平淡,“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清淡中见深意。他把情感理想寄托于自然山水中,给山水赋予了活力,在自然界中表现自我,忘掉自我,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了其纯朴高洁的品质。这种境界就是一种逸怀的风骨美。

总之,王维的诗为时为事,坚实刚健,抑扬顿挫,思想感情或跌宕起伏,或超然物外,既有一种浩气的美,又有一种逸怀的美,有一种逸怀浩气的风骨。

参考文献:

[1]陆耀东.唐代诗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2]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册)[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3](唐)元结,殷璠等.唐人选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9月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5]全唐诗(第四册)[M].中华书局出版,1960年4月

[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 岳麓书院出版,1998年2月

[7](唐) 王维著,(清) 赵殿成 笺注.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8月

一屠暮行范文第5篇

———陌上纤尘

风雨并肩,转眼20年。他事业有成,她安居乐俗。

闲着的她,喜欢文学,习惯穿行在网海。有一天上线,她突然看到“DAVID”这样的一个网名, 第一眼看到名字,就纠缠上了。不知道是缘于他不俗气的蕴意,还是缘于他别于其他的高端,又或者缘于自己心底那份薄薄的孤傲自怜,第一次看到字眼,感觉非常特殊,于是关注起这个拥有此名的主人,可到最后个中滋味,却尽是【欧阳修《蝶恋花》】里的那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种种伤愁。

尽管这样,还是没法将这个名字抹去,反而深深植在了心底。

也许,女人原本就是很直接的很感性的动物,喜欢用感觉判断自己的爱憎,喜欢就是喜欢,就算是在晴天霹雳中让心千疮百孔,就算是现实有违于憧憬,也还是至死不渝,时常在感觉挫伤时编织千百种切切的理由告慰自己。完了依旧念念不忘,依旧牵肠挂肚。

很多的时候,人与人相识在陌生笔端,相逢仍然是在陌生的网络里,只是,境况不同,故事便更加迥异。而她与“DAVID”,无论谁也不能料想,网络无端牵引她闯进去的竟是自己相濡以沫了20年的爱人的另一个空间。

和他,20年了,现如今无论所谓的身份还是心境,已经是沧海桑田,年轻不再。少年时的所有都已成模糊的影子,唯独清晰的,是她如初的固守于现实与网络带着黝黑的冰冷待在记忆深处的心。

他,原本就有着一个很响亮的名字,这么多年了,她总是会下意识的想着他的好,习惯了在心里叫着已经喊了20年的真名,尽管这个名词已经拼凑不出那个桀骜不驯的影子,再也凝聚不了那一蹙坦荡的眼神,大概这只是和某个季节有关的一处懒惰的记挂,只是在雨露未消的春天,百合飘香的夏日,槐树叶簌簌飞扬的秋韵,寒冷寂寥的深冬,间或,偶尔带出满地狼藉的回忆而已。时常这样自相矛盾,把很容易就搜寻着的回忆急急的归诸成一个完全陌生的符号,与人无关,与事无关,与牵挂无关。

这个私底下一直存在的,被她无意之中撞开,当她猜出“DAVID”就是爱人以后,没费多大的力气就猜出了他的密码,空间里没有太多秘密,Q友就只有几人,日志都是一些相关生意的英文文章。然而,正是这些“豆芽”一样的字母刺破了她的心。她,顿时想起了那个曾经是他的秘书并在自己老公眼皮底下纠缠他多年的女人。几年来一直安静在文字里的她,痂结厚重的心瞬间滴血如注,满目疮痍。

但是,她没有哭,没有流泪,只是突然的手脚冰凉,很多的往事交错重叠在脑海。她不知道他下班回家后,自己会怎样,说与不说?她不知。如果说穿了,男人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他与她的对话是不是还会如同平常一样愉快?而,相伴20年的影响了她生命无数个日子的这份情感,是不是会在这一个时刻,“咔嚓”一声脆响断裂?

好多年,她伴着他浮浮沉沉在人海,同风雨共患难。曾经为事业打拼历经无数风浪,再变成了现实与网络里暧昧的风波,她从没正面言及,他也从没给过她解释!很多的时候,女人总是愿意刻意地让自己的心与感受都跳过那串疼痛,从来不愿意面对这个顺带一定要问的问题。而,为什么不呢?如果说只是想在心与心中间隔开一道又宽又长又深的界河,所以不求解释也是可以的,然而疼痛的心,实际上害怕彼此间兀自生出的距离,还有无形中无法弥补得了的隔膜而放弃了试图让他解释的机会,她愿意缄默着,让原因永远安静睡进属于过去的美好里,不再清醒。所以,这些年来,轻轻的蹙眉只是一瞬,女人习惯了叠叠藏起,然后以一脸微笑面对必须继续的日子。

一天,因其他琐碎,女人终于对男人摊开迷惑:“DAVID”这个名字已经知道很久了,并且以主人的身份登陆过,其间的秘密也获悉不少,是不是应该给一个解释呢?

男人,只是笑。然后,上线,清除Q友,废掉此号。

再次想起欧阳修的诗: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赋闲在家,可是,几年来,她为了孩子们的学业,真的很腐败地告别喜欢的职业,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每天重复着平仄不过的节奏,低调地过着自己一直没有闹明白所以然的日子。那时候,原本以为告别原来是意味着开始全新,可是,现在看来告别往往是伤口,而冷不丁被屠的伤口总是疼痛得很久,难受时常满满的占据心头,疼痛如影相随。

都说,爱的反面是恨,恨的再多也还是因为爱。而,悲哀的,却不是恨,而是漠然,一份在岁月流逝时悄悄扭曲了梦幻般的美好的现实,人与人背向而走终于失去了曾经和以后的坦然。

这个时候的她,觉得与他之间已经陌生得再也寻觅不到流云串成的诗篇,再也看不懂绿茵葱翠的期盼,就是人生,就是故事,原来,曾经有过的也就仅仅是曾经。

很多人说女人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是女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吗?还是她刻意淡然在病态地自虐?实际上,人生的意义往往会在瞬间定格。她又想:惆怅也好,落寞也罢,路在自己的脚下,人生浮沉也在自己一念之中,日子,是自己选择的,那就认了吧。

一屠暮行范文第6篇

惊世骇俗第一美

王昭君,名嫱,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初,出生于景色秀丽、土地肥沃的南郡秭归(今湖北秭归县)。其父王穰早年曾任谒者令,长期在胡地为官,后来弃官经商,家产颇丰。

昭君从小就格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到十多岁的时候,父母特意在自己家门前给她修起一座望月楼,让她在楼上读书作画,弹琴歌舞,刺绣梳妆。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她也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女。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3)初春,朝廷派选美使者来到南郡秭归县,颁下一道钦命:凡县内年龄在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未婚女子,三天后统统由家人送到县衙,供钦差挑选。入选的,即随钦差一起去京城,送入后宫,再供皇上选幸。

三天后,全县未婚的年轻女子均由家人陪同,里长乡老带领,陆续来到县衙,供钦差大人挑选。

钦差看了半日,竟挑不出一个中意的。相貌平平的是不能考虑的。而其中几个稍有姿色的,又是目不识丁,言谈平庸。选到最后,竟没有发现一个合适的。正在钦差忧虑之时,秭归县令陈和站了出来,告知还有一人未前来,是宝坪村的王嫱,此女不仅相貌百里挑一,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只是下钦命前日与两个哥哥一同到巴东姨母家省亲了。

钦差一听大喜,第二天下午就去了王嫱家,钦差正和县令及王穰说话。随着门外“爹爹――”一声清脆呼唤,一名少女踏进了屋里,是王嫱和两个哥哥回来了。钦差一见王嫱,不觉大吃一惊:天下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自己这次奉旨选美,漂亮女子见过成千上万,但像眼前的这位美女,还是头一次见到。钦差觉得她肯定不是凡人,不是巫山神女转世,就是月宫嫦娥下凡。钦差当即下了令,选王嫱为南郡第一美人,三日后随之进京复旨!

乡亲们听说王嫱被选为南郡第一美人,不日进京受皇帝召见,为她高兴的同时,也为她即将离去而悲哀。

丹青师颠倒黑白

掖庭官在未央宫里面,是汉初所建三大宫之一,专供皇帝后宫婕好以下的女子居住。王嫱和从南郡选来的几位姐妹被安排到掖庭宫东面一座房子里居住。入住当晚又进行了一次登记。主管掖庭的官员认为“嫱”字比较生僻,而“昭君”有昭彰君德之意,就将王嫱的字改为昭君,以字代名。从此,掖庭宫内没有了王嫱,只有王昭君。

汉元帝后宫佳丽三千,不可能一一临幸,所以他让画工毛延寿把后宫美人的画像送至御前,然后从中选取自己喜爱的侍寝。

这毛延寿的画技确实很高,他笔下的人物,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毛延寿开始进宫作画,还能实事求是,一点不敢虚捏。只是日子长了他就养成了收受金银珠宝的习惯,给得多的画得也美些,给得少的自然就差些。

轮到给昭君画像了,毛延寿眼前一亮,这个女子,貌若天仙,而且衣服合体,举止端庄娴雅,好一个大家闺秀,绝世佳人!可惜昭君并不像其它女子一样,以重金贿赂毛延寿,反而指责了他一顿。毛延寿怀恨在心,在画像上作了手脚。 几天后,元帝寝宫中,皇帝一张一张翻着毛延寿送来的画像。看了几张,都觉平庸,不免有几分扫兴。当他拿起王昭君的一张时,不由得仔细看了几眼:这张画像上的女子,端庄、娴静,神态优雅。只是一双眼睛虽大,却无半点光彩,顿使整个画像黯然失色。而且,右眼角和左眉之上,还各长一颗不太醒目的黑痣。

侍立一旁的毛延寿见状立刻说道,女子眉上长痣者,定为、朝三暮四、人尽可夫之流。眼上长痣者则近之大凶。

元帝听后十分生气,把昭君的画像迅速掩了起来,放到最下面。又继续看其他画像了。

毛延寿嘴边泛起一丝得意的微笑。

遭冷遇请命和亲

画像在掖庭引起的兴奋和波动很快平息了。转眼五年过去了,王昭君和大多数选来的女子一样,仍旧住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发着寂寞无聊的日子。

这年正月,新春刚过,一条不同寻常的消息传到后宫,打破了掖庭平日的寂静――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见,并请求做汉家的女婿。

汉元帝听了很高兴。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自高祖刘邦建汉,匈奴一直是大汉帝国的劲敌,他们时常在帝国北边来回骚扰,弄得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四处流离。和亲正好是维护和平的一种方法。

可是,究竟派谁远嫁匈奴呢?

元帝只有一女,年方十六,从小由太后抱养抚育,溺爱娇惯,无所约束。现在要将她嫁给40多岁的匈奴单于,她肯定不会答应,太后那一关也过不去,就是自己,又何尝忍心割爱。

公主不行,宗室儿女也不行。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已经婚嫁,就是年龄太小。

这下真把汉元帝给难住了。后来经过众臣的商议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在掖庭选一名女子,赐予封号,着其和亲。元帝同意了这个主意,但表示她必须愿意去,否则,心怀怨恨,勉强去了,也是对汉朝不利的。

居住在掖庭的众多年轻女性,一听说到匈奴和亲,就想到的是塞外苦寒,大漠无边,非常人可以忍受的生活,所以都不愿意。只有王昭君不这么想,她觉得掖庭的生活虽然锦衣玉食,却是不见天日的,还不如到塞外和亲,呼几口新鲜:自由的空气,领略一下大漠的风情。再说,她不希望两国百姓受战争之苦,既然有这个机会,何不以有用之身,为国家、民族做一些事呢?

这样经过方方面面的思考之后,昭君不顾姐妹们的规劝和阻拦,慨然提出请求:自愿赴匈奴和亲,以加深两国友情。

睹芳颜帝生悔意

汉元帝听到昭君自愿和亲的消息后,心里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封王昭君为宁胡长公主――长公主是皇帝的姊妹辈,因为王昭君是元帝的宫人,封为公主不太合适。再说呼韩邪单于比元帝长几岁,以皇帝的姊妹相配也正好相当。

当元帝见到昭君的长相时不禁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她竟如此美艳,而且,双眼清澈明净,宛如一泓清水,哪像毛延寿所画之黠淡无光?还有这眉梢眼角,洁白无瑕,哪有什么痣、凶痣?

元帝马上明白是毛延寿从中作梗,他怒气冲冲,立即下令,速缚前画师毛延寿,问明欺君之罪,就地正法。

毛延寿虽死,元帝心中却有无限懊悔,怎么也舍不得把这幺美貌的女子送与呼韩邪单于。于是禀明太后,要将昭君留下,封为明妃,位在皇后之下,其他妃嫔之上。

太后对昭君也十分喜爱,舍不得放她远行。但已经答应了呼韩邪单干,万一泄露出去,不是又要引起两国纷争吗?

太后心下犹豫不决,又命将昭君宣来,将皇上的意思转告于她,看她怎么回答。

昭君一听,连忙双膝跪下,从容说道:“太后在上,此事万万使不得。前日陛下答应呼韩邪单于;送臣女去塞外和亲,此事朝野上下,人人皆知,而今中途易人,岂能瞒住众人?若事情泄露,单于为之反目,又要引起两国争端,百姓又要身历其苦了。望太后诏谕皇帝,以国事为重。莫惜臣女一人之身,贻误国家大事。”

太后深受感动,觉得昭君深明大义,见识高人一筹,真乃不可多得之奇女,就告诫汉元帝,以国事为重,不可小节不忍,引起两国争端。

元帝虽对昭君万分钟情,但已答应呼韩邪以宁胡长公主王昭君和亲,中途反悔,后果难以预料,再有太后严命,不可违背,只好违心地答应了。

和平使者魂归青冢

离开栖身数载的汉宫,王昭君随同呼韩邪一起,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前往漠北。到过匈奴中部的单于庭之后,呼韩邪单于遂加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意胡得之,部族得以安宁;匈奴称妻为阏氏,即匈奴皇后。从此,王昭君肩负着民族友好的使命,开始了她的塞外生活。

俗话说“入境随俗”,离开内地置身塞外的王昭君过上了住穹庐(即毡制帐幕)、被毡裘、食畜肉,饮乳酪的游牧生活。她一面向匈奴人学习,一面把汉朝的文化介绍给他们,因此匈奴人民都喜爱她,尊敬她。

昭君与呼韩邪成婚后一年多便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做伊屠知牙师。汉成帝建始二年,亦即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婚后的第三年,呼韩邪单于病死。呼韩邪死后,他的长子大阏氏所生的雕陶莫皋继位,号复株累单于。因为当时的匈奴仍保留着夫死之后,除生母外,都由儿子或兄弟继承他们的婚姻关系的习俗,深明大义的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了“子蒸其母”(虽然不是亲母)的委屈,再嫁给了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此后,昭君又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名云,后嫁给右骨都侯须卜当,称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嫁给当于氏,故称当于居次。昭君的儿子伊屠知牙师做了匈奴的右日逐王。

一屠暮行范文第7篇

1、藏修游息:心里常常想着学习,不能废弃,甚至休息或闲暇的时候也要学习。

2、居安资深: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3、临阵带兵书:比喻平时不学习,临到出阵作战才去学习兵法。

4、一齐众咻: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学习的环境不好,干扰很大。

5、一世师表:师表:学习的榜样。足以供一代人效法,起表率作用的人。

6、博学审问:博:多;审:详细。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指求学时的态度和应循的途径。

7、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

8、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9、学贵有恒:学习最珍贵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

10、恃才不学:恃:倚仗。倚仗自己有天才,不用心学习。

11、食古而化:学习古代知识时能吸取精华,择优使用。

12、洒扫应对: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13、水积成川:川:河流。指水积多了才能成为河流。比喻在学习上日积月累,必然能成才。

14、跬步千里:跬步:半步。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15、鹦鹉学语: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16、敬业乐群: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17、胡服骑射: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18、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19、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0、师逸功倍:师:学习;逸:安闲。比喻善于学习的人,用时不多,收获很大。

21、冷暖自知:水的冷暖,只有饮者自己知道。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22、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23、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24、穷日落月:白天连着晚上。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25、活到老学到老:指老人坚持学习或知识不断更新,人们永远学不尽。

26、学海无边:学问的海洋没有边际。指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27、学以致用: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

28、行而世为天下法: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

29、面壁九年: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默坐静修。原指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静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学习上下得功夫极深。

30、为人楷模:楷模:榜样。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32、转益多师:以更多的人为师学习更多的东西。

3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34、悬头刺骨: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

35、忘餐废寝:忘记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36、学如不及: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37、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38、活学活用:指灵活学习,善于运用。

39、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40、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41、切磋琢磨: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

42、下学上达: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43、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44、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45、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46、困而不学: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47、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48、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49、寝食俱废: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50、勤工俭学: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51、不足为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52、贻误后学:后学:后来的学习者。错误遗留下去,()使后来学习的人受到不好的影响。

53、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54、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55、善与人同: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别人有长处,就向别人学习。

56、万世师表: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57、习无不精:习:学习;精:精通。学习没有不精通的。

58、终日不倦:整天不知厌倦。指埋头学习。

59、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不努力推进,则会随水流后退。比喻学习或做事须克服困难,奋勉向前。

60、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61、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2、汉人煮箦:汉:汉中地区;箦:席子。汉中有个人将自家的竹席子当作竹笋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

63、学问思辨: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64、春诵夏弦: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65、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66、鲁斤燕削:鲁之削(小刀),宋之斤(斧头),质量都很好;如易地生产,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质量不会优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

67、善诱循循:善:善于;诱:引导;循循:有次序的样子。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68、窥涉百家:窥涉:涉猎,学习;百家:学术上的各种流派。广泛学习,汲取各派的长处。

69、苦学力文:力:努力;文:著文。用功学习,努力写作。

70、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将来用得着的东西。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71、车在马前: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72、知物由学:由:通过。要了解事物就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

73、晚生后学: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74、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75、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76、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77、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78、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79、开华结实:生出花朵,结成果实。比喻工作、学习等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

80、日以继夜: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81、撑上水船:上水船:逆水上行的船只。指撑船上行。比喻学习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2、宵分废寝:宵分:夜半。半夜还没有休息。形容学习或工作非常勤奋。

83、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84、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85、朝益暮习:朝:白天;益:增加;暮:晚上。白天学习新知识,晚上就温习。形容学习用功。

86、燃膏继晷: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87、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88、好学深思:喜欢学习,勤于思考。

89、蓬赖麻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学习成为好人。

90、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91、口不绝吟:吟:吟咏,背诵。嘴里不停地吟诵。形容学习非常刻苦。

92、鸿鹄将至:鸿鹄:天鹅。天鹅马上就要飞来了。指学习不专心。现表示将有所得。

93、挟筴读书:挟:夹持;筴:同“策”,指简册,书籍。手拿书籍,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94、不愧下学: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95、博学笃志:笃:忠实,一心一意。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

96、枉学屠龙:枉:徒然,白白地;屠:杀。白白学习了杀龙的技术。比喻徒然学习毫无实用价值的技术。

97、好学不倦: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98、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

99、鹘仑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100、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101、为人师表: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102、好学不厌:好:喜爱;厌:厌倦。爱好学习,从不厌倦。

103、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104、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105、广师求益:师:效法,学习;益:进步。多方面学习,以增进学识。

一屠暮行范文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应用

1引言

要求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大力推进中,我们学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留学江苏”活动中走在前面,在近几年中先后有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老挝和南非的数百名留学生来我校进行短学习或者接受学历教育,我们学校也在201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留学江苏”先进集体,成为江苏省高职院校中唯一的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我们如何让他们尽快地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并尽快融入中国文化呢?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课外体验可以让外国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文化有一个比较好的认知,从而为留学生汉语的学习、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茶,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茶”这一媒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体验活动,可以让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外实践等活动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更为直观、全面的认识与把握,为他们更好地学习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与平台。

2.1说茶史,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茶的历史

在中国源远流长,其起源有“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和“六朝说”,通过追溯茶的起源,可以让留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悠久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讲述茶的历史时,可以将“神农尝百草”、“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及六朝故事等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时代故事、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适当地拓展,如可以将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开天、女娲补天等放在一起讲述,也可以将“封神演义”、“荆轲刺秦王”等文学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通过了解茶的历史,对中国历史、中国故事有更多的了解。

2.2讲茶用,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茶的起源,除了有“时代说”,还有“功能说”,大致又可以划分为“祭品说”、“药物说”、“食物说”、“同步说”和“交际说”,而在对茶的功能起源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茶”的药用功能,对中国传统中医文化进行适当拓展。可以结合屠呦呦因为青蒿素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实例让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2.3学茶诗,体验中国诗歌魅力

茶诗,是中国诗歌当中的一个分支,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典籍中,茶诗所占的比例可能微不足道,但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不能小觑。据统计,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七首写到了茶。而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皎然的《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将茶与佛教紧密结合,读来禅味十足:“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另外,古代大诗人白居易、苏轼、黄庭坚都留下了很多关于茶的诗歌。通过向学生讲解中国的茶诗,让学生对中国文人墨客的博怀和闲情逸致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验,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中文情况,进行适当拓展和发挥,将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进行大致的介绍和说明,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诗歌文化的热情。

2.4听茶歌、观茶舞,感受中国声乐之美

茶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歌舞题材,是由茶叶的生产、引用这一主体文化而派生出来的一种中国茶文化现象。在我国很多省份的地方志中,都有很多茶歌的记载。在我国有很多以茶为主题和与茶相关的歌曲,比如《采茶歌》、《请茶歌》、《茶山小调》等。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采茶歌的MTV,让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民歌小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可以通过学唱的形式,让他们更多了解中国的声乐舞蹈之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介绍中国的十大古曲、中国的京剧、黄梅戏等。

2.5采春茶,体味劳动之美

学生在对茶的起源、茶的功能、有关茶的诗歌、有关茶的歌舞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结合江南地区多茶场的实际,组织学生到常州附近的茶场去进行采茶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茶场通过自己采茶来亲身体验中国的乡村之美、劳动之美。并在体验结束后组织学生现场观看茶农炒茶、制茶的过程,并让学生现场品尝用他们采摘的茶制成的茶叶泡制的茶水,让他们对中国的茶事有更多的了解。当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茶艺表演、欣赏茶的绘画、品各种茶等各种活动让学生更深地融入到茶的世界,更多地了解茶的知识和文化,从而让他们尽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早地投入到中国文化的学习中去。

3茶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茶虽然是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非常好的媒介和平台,但是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也要根据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不要求大求全,而应当以学生的汉语水平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力争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1教学中要注意留学生所在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禁忌

入乡随俗,在教学中讲述中国的历史时,要注意历史上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和交往的历史,尽可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者纠纷。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和周围的国家有友好的交往史,但是在有些朝代也有些纷争或者矛盾,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的历史或者相关的历史传说时,要考虑到相关国家留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感受,不可以因为讲述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或者矛盾。对于部分不适合讲的内容,教师可以不讲或者一带而过,万不可为了知识的完整性而对相关国家的历史或者民族禁忌不闻不问、自行其是。

3.2教学资料要根据留学生现有的中文水平适当选取

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汉语水平不一,教师在选取教学资料和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汉语水平,选取的材料要和他们的汉语水平相一致或者稍微高于他们当前的汉语水平,这样在汉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才能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否则,如果选取的材料过于简单,则学生难以学到新的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如果选的材料太难,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则会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或者个人表演,学生无法跟随教师节奏进行学习或者参与课堂活动,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带来不利的影响,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选取茶诗时,所选的诗歌不要太难太偏,可以选取一些比较简单、口语化的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来讲解则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

3.3在进行采茶等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做好留学生的安全工作

安全无小事,通过现场采茶对调动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益的“接地气”的活动,也非常有利于他们走进中国乡村,体验中国乡村文化,感受中国美丽乡村、见证中国乡村发展。但是在进行社会实践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留学生的安全工作,包括采茶前的安全教育工作、采茶前的着装、采茶中的巡视并做好相关的应急预案。如留学生要穿长衣、穿防滑鞋、随身携带必要的防蚊虫叮咬的一些外用药等,以及在采茶中遇到蛇、蜈蚣等正确的处理方法等。千万不可以没有做任何安全教育和防护工作就冒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如果遇到学生被蛇咬等突况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恐慌,甚至其他学生也会因此带来意外的伤害。因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提前做好预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4结语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进行学历提升或者短暂研修,作为教师,如何根据留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媒介和手段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让学生尽快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从而融入中国文化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本文仅结合我院几年来留学生的教学实际,通过选用在江南地区非常常见的茶这一媒介,将茶的历史、故事、诗歌、歌舞等很多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于其中,让学生在所听、所见、所感中感受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积极性,为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潘郑重,彭庆锋.探寻跨文化英语教学中的茶文化交流[J].福建茶叶2017(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