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范文第1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1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我读了这一本书,讲了鲁迅将自我小时候的故事写成了这一本书。这本书就将是他的回忆录,纪录了他那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在百草园能够看见幼小的鲁迅在哪里玩耍,在那捕鸟。在私塾里,那些调皮的身影,都很孩子气。当鲁迅老了的时候回想着小时候,会别有一番回忆,他写的这么有感情肯定是他小时候经历过,要不然不会写的这么出神入化。我认为鲁迅会想起原先那些完美的的回忆,我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年代,但我们的欢乐却一样,看见在院子里玩的那些小朋友,拿着一个放大镜在那观察小昆虫,我便会想到鲁迅,想到他的小时候,想到他那时不也和这个小朋友一样么?稚气未脱。是那么的可爱。是那么的讨人喜欢。

  朝花夕拾读后感2

  偶然收到一条朋友的短信,才发现已许久没有联系,突如其来的关心让人觉得温暖。不自觉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离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长,却依然清晰无比,甚至是每个细节。

  很早就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绘了许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经历。当读到《范爱农》中的一段: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在书上踌躇满志的鲁迅,原来也像我一样,在那个纠结的年龄里,对范爱农又爱又厌,正如我们那年为一颗糖而与好朋友争吵,继而又在好友安慰中与她深深拥抱。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当这些字句映入眼帘,我仿佛回到了自己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小时候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么都会触动我们甜甜的笑。或许每个人都在回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吧。即使是曾经的不开心,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当下的生活永远比不上过往的岁月。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过去。正如黄磊说,你在某个午后看见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阳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许不仅是鲁迅写给读者看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看的。可读着读着,又觉得它不仅指引我们体会鲁迅,更让我们回味自己。

  于是本不该是朝花夕拾的年纪,却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片段。

  然而,总有人说人不能活在过去,活在回忆里。我也懂得,人应活在当下,活在今朝,活在自己的阳光里。所以,朝花夕拾过后,能做的,只有把握当下的时光!

  

  朝花夕拾读后感3

  

  最近,我看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记述了鲁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代求学的历程。

  在《狗猫鼠》中,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嚎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恨;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在《二十四孝图》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范文第2篇

一、恰当导入,引起阅读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而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的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教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同时,授新课前,应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则显得亲切自然,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作品产生阅读兴趣,并急于想了解与故事相关的情节和内容。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在阅读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教师和作者都是构成学习共同体的能动要素,尤其是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阅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宣布或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是什么,更不能为了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而无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直接把答案公之于众,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到“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要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例如,在学习《陌上桑》这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叙事诗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先示范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在有表情的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再把对诗歌的形象分析巧妙地与诵读结合起来,通过一次次朗读体会,学生就会看到一个鲜活的罗敷形象:年轻、勤劳、美丽、勇敢、机智、坚贞;面对有权有势的太守,绝不服从;她是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非常完美的民间少女。

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是需要交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和品味。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各种合作的方式,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例如,在学习小说《社戏》时,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也较丰富,因此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就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三美”(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表见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提出自己见解、疑问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应以课内教学促进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习,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课内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到课外的活动中去理解、消化,并形成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荐一些好的作品。例如,可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段放在课堂上讲讲,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突然停止,以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另外,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仅靠课堂上学习是很难理解透彻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可推荐学生到课外阅读《西游记》、《水浒》等名著,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这样既促进了课内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