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1篇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爱也是从类似这些关键词开始发展的,孩子从在母亲的子宫中用脐带相连,出生后用和温暖的怀抱让孩子和母亲相依相偎,再后来是手挽着手,是在父母的肩头熟睡的感觉,这些都是一幕幕美好的亲子相爱的场景。不难发现,亲子之爱的发展的方向是逐步分离,或者说是彼此的相互独立,使孩子与父母与家庭之间越来越能够拉开距离。正常的爱是孩子越来越独立,这是家庭中给孩子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爱的终点。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正确,最终考察的结果是他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独立,能够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独立决定,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能够学会独立地控制自己人生。

爱从依恋开始,最终导向独立。这是父母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也是考量自己爱孩子是不是合理的标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感到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孩子越大,父母应该越轻松才对,这才是培养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父母的教育艺术集中表现在鼓励孩子独立上。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表达对孩子的爱,除了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更多的应该基于孩子的独立能力来考量我们的爱是不是恰当。

父母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不是孩子有多听话,孩子在父母的安排下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导在多大程度上鼓励孩子一点点独立,是不是能够逐步脱离父母而自我成长。

孩子的优秀不是他们在父母的设计下获得了多大的成功,而是父母多大程度上鼓励孩子拥有了多少次的失败。家庭教育的成功不是父母总结了多少育儿经验,而是孩子拥有了多少成长的体验。独立的孩子生活是自己的,而不独立的孩子一切都是父母的。我们需要努力让孩子收获自信,而不是对父母的“他信”。

因此,我认为父母正确的爱是始终促进孩子独立的爱。

因为我们的爱,孩子每天的自我服务能力是不是在增强?

因为我们的爱,孩子是不是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事情?

因为我们的爱,孩子是不是能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因为我们的爱,孩子是不是能够进行自我选择?

因为我们的爱,孩子是不是能够很好地面对孤独,学会打发时间?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2篇

能——没有真才实能的父母,很难让孩子真正佩服。

严——父母要严于律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良好行为习惯,自己要首先做到。

爱——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过度的爱,扭曲了的爱,都会产生情感障碍。

尊——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权利和兴趣爱好,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信——父母对孩子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乱许愿,承诺要兑现,以取信于孩子。

和——父母的关系要和睦,对孩子的态度要和蔼,要讲民主、平等。孩子既是自己的教育对象,又是自己的学习对象。

谅——父母对孩子要多谅解,多宽容。孩子是未成熟的儿童少年,不要求全责备,允许孩子有缺点,有过错,给孩子自省改过的空间。

听——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多进行沟通。

看——父母对孩子要多观察,多看孩子的长处,多发现孩子的进步。不要光看孩子的缺点,一味地指责批评,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3篇

我是马某某同学的家长,感谢老师给了我们家长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共同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很忐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和忧虑,也许其他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还有更好的经验,说的不对之处请大家见谅,我们可以共同探讨,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做法。

做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准入门槛最低的职业,我们几乎都没有经过任何的职业培训就直接上岗了,如何为人父母?这一项我们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我们凭感觉和本能去尝试,也包括许多代代相传的古老的教子之法,比如我们传统文化所一直宣导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打不成器”等说法。时代飞速发展,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我们不一样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也要顺势而为,改变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固有思维。

首先父母要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父母爱孩子是天性是本能,不是因为孩子懂事了你才爱、不是因为孩子听话了你才爱、不是因为孩子学习好了你才爱、不是因为孩子优秀了你才爱……这种带有前缀的“爱”可以列举无数,我们一定要去掉前缀,就简单纯粹的把爱给孩子,给孩子多一点成长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苛求;多一点和孩子的沟通,而不是一味地顺从和溺爱;请让孩子做自己爱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成为我们的附属品,你就会发现慢慢的孩子懂事了、听话了、学习好了,变得优秀了。从孩子出生开始,纯粹的爱这是需要父母长期坚持的一种情绪,不因任何外力而改变。当然,给孩子的爱是要讲究方法和尺度的,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你可以纵容、溺爱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其次是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正确的沟通。个人认为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比较重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尊重孩子,并与之建立信任。这是与孩子能够良好沟通的前提,一定与她站在同等的高度看待事情,孩子心理的有些感受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它也许就真是孩子心理过不去的坎,甚至会让她们焦虑不安(此处有马英姿亲身经历的事例)。二是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注意说话的方式。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家长要学会倾听,切记中途打断、急于批评、立刻说教或者评价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并引导她流露真实的情感,表达心里的需求,耐心的倾听她对自己生活、学习、交友、参加活动等各方面的想法,等孩子讲完之后,我们在对她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帮她理清思路,一起讨论商量,慢慢的向正面积极的方面引导。当然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对孩子说话,要理智冷静少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不要啰嗦唠叨;不要说一味否定的话也不要过度赞扬;不要对孩子说“你应该怎么样、你不能怎样、你必须怎样”。三是身教胜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要忽视自己的榜样作用。我们常常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一回家却只看手机、我们要求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等等,总之自己做不到的却对孩子高标准的要求,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大人太“假”了,久而久之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作为毕业班学生的父母我们该怎么做?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挺苦恼的,但也一直在琢磨,也略有些想法。一是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毕业班学生的学习强度很大,连体育课对孩子来说都不是放松的时间,用娃的话来说是“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跑不完的步”,孩子学习生活基本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孩子情绪上能否承受,行动上能否同步,一旦发现孩子有低沉、焦虑、抱怨等情绪出现,就要适时地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控制情绪,最好先默默关注看透不说透,为她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或者送上美食转移注意力,或者和她一起看一场喜剧电影,总之不逼问孩子原因,等她自己表达出来或自己消化排解。二是要正确面对成绩。不仅是要孩子正确面对成绩,更重要的是父母能够正确面对孩子的成绩。我经常对马英姿说,在学习上你要勤奋努力、专注执着,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让你满意,但不要让将来的你后悔曾经的自己没有努力过。这个世界上大多数都是平凡普通的人,收起自己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想法,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孩子就是这大多数人中的一员,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接受现实,自然能够做正确面对孩子的成绩。三是要经常问问孩子,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什么?让孩子感觉她不是一个人在面对中考这个战场,父母会是她坚强的依靠。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4篇

然而,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道不透明的墙壁。父母极力想要越过孩子的心墙,以求知晓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孩子又总是逃避父母的探寻。于是,父母愈发心焦,万般无奈之下还会做出监视孩子的行动、偷看孩子日记等侵犯孩子隐私的事来。一旦孩子发觉,他们心灵的壁垒便堆砌的更为坚固,与父母的矛盾会再度升级。似乎,人人可怜天下父母心,却惟独这份真心的承受者无动于衷,甚至避之不及。当父母的付出如泥牛入海,又有多少人静心反思:爱,是否有错?

当子女毫无顾忌地出言顶撞,当争吵爆发后一方甩门而去,那些因为爱而倾注的希望便被冰封,空荡的屋子回响的也许是父母的怒喝,也许是孩子的不逊之言。但父母的内心却被伤痛与失望充斥。但是,孩子的心,当真是冷漠得无法被融化吗?

身为家中的独生子,我们对父母的爱并非置若罔闻。当看到父亲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我们结束一天的课程,我们也会热泪盈眶;当看到母亲清晨时分便在厨房中为我们的早餐忙碌,我们的心也会有洋溢的温暖。只是,当父母的爱在希望的运载下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心中,心灵铁轨却因不堪重负而弯曲形变。为了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我们既要承受竞争的压力,又要不停的为自己设定标准,有时不得不强迫自己做许多不愿做的事,心中有委屈无处宣泄,积聚着压抑着,得到的爱越多反而越难以承受。并非内心冰冷,而是为了回报那无私的爱而让自己的心负债累累,成长仿佛变成了一种必经的溃烂,漫长而艰难。那无私的爱,却成了无形的枷锁,父母与孩子都成了爱的囚徒,在成长的路上,扭曲了行为,也扭曲了心灵的轨道。爱,本无错。但当爱成为心灵的桎梏,付出与回报却都成了无言的痛苦。

父母囚于爱的源头,误以为孩子的一切都应由自己精心规划,似乎在眼前已经看到了孩子站在领奖台上笑容灿烂。

孩子囚于爱的心房,却在层层汹涌而来的关怀与呵护的压抑下艰难喘息,想要摆脱这温柔的束缚,却恐于伤害父母的真情。在进退两难之间让自己矛盾而痛苦。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5篇

孩子来自于父母的有缘结合,孕育于母体,从自然状态来说孩子应该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所以,当我们父母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来的那一刻就应该把孩子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最自然的情感去接纳孩子,用期待花开的美好心情去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事实上,我们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往往更重视物质上对孩子的满足而忽视孩子在情感上的需要。孩子在情感上对父母的依赖从很早就开始了,当孩子还不会讲话时候,他们的每次哭闹并不只是因为饥饿或者尿湿,有时也是因为想要大人抱一抱,或者对他笑一笑、说一说话。有过育儿经验的父母会发现很多孩子都喜欢大人抚摸或者抚摸大人,这种被称为“皮肤饥渴”的现象其实就是孩子对成人的原始情感需要。现在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着他们上早教课程,这种亲子互动的课程除了一些能力的培养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帮助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韩国早教专家申宜珍指出,在孩子周岁以内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依恋关系至关重要。孩子和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和需要,这样的孩子在今后的教育中更容易接纳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当我们用爱的眼神去注视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我们眼里的天使;当我们用爱的怀抱去接纳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呢?所以让我们从无条件爱孩子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用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温暖孩子的一生。既然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作为父母应该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无条件地去爱我们的孩子。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使他们行为不佳。”就像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也一样无从选择自己可以拥有一个怎样的孩子,不管你的孩子长相如何,能力如何,他都是上天赐予你的宝贝,你要爱他的一切,对他的一切充满爱。

二、教育方式上无条件接纳孩子

1.尊重孩子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在教育的同时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高兴打就打,高兴骂就骂。作为21世纪的家长,我们的家庭教育已经不能再是权威式的家长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当发现孩子的某一行为有变化的时候,或者不符合我们成人要求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去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成长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当家长粗暴地教育孩子时,孩子已经从家长的身上学会了粗暴。如果家长能努力做一个理性的人,能够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么家长会发现在教育孩子成长的同时孩子也在帮助自己成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家庭会越来越幸福。

2.关爱孩子

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无穷的。如果用家长的威严去教育孩子,孩子也只会被动地接受教育,如果离开了家长的视线管辖范围,孩子很容易就放纵自己,变回原样。有句俗语叫“狠人手里出妖怪”,意思就是大人对孩子教育用狠的手段,那么孩子也会变着法子去应付大人,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更多地学会的是歪招,也就成了“妖怪”。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如果我们用爱去教育孩子,那么我们在收获教育成果的同时也将收获孩子对父母的爱。可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往往就会被我们家长忽视了,我们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和孩子好好分析犯错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劈头盖脸地打骂。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学会撒谎、疏远家长,家长和孩子之间会越来越难交流,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失败的家庭教育就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形成的。

3.对孩子的教育德智兼顾

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教育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则有所区别。婴幼儿时期,家庭负有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重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行为习惯,这是婴幼儿家庭教养的重要任务。但是现在的情况却倒了过来,幼儿教师虽强调这个问题,但不少幼儿家长却不太重视。他们认为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都是小事,孩子日后总要会的,因而很少注意培养。这里主要还是观念、价值观问题。首先,家长没有认识到婴幼儿这个阶段,孩子本身具有学习做事的主动性、可塑性,如果不顺其心理加以培养,自然养成其依赖性。其次,家长对婴幼儿习惯的价值认识不足。婴幼儿时期为个体生活行为开始的阶段,也是各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的行为指导,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幼儿的一切已定型,良好的习惯不但不容易养成,已养成的坏习惯也不容易被纠正。

成人应该抓住幼儿期这一培养习惯的敏感期、关键期,使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先入为主,以预防再教育的困难。同时,幼儿基本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个体生活,也有益于社会生活和幼儿人格、性格的发展。人类是社会化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生活,在一定社会里,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社会一定安详快乐。

一个人有良好的习惯,别人就愿意和他接近,容易获得朋友,受到接纳,能够适应社会从而美满地生活。另外,在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对幼儿的性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某些事情幼儿必须亲自去做,如亲自洗脸、刷牙、穿衣、饮食、自动收拾整理房间、自己上洗手间等,同时他必须长期不断地重复与练习,无形中培养了他自动自发、自信心、独立性、忍耐性、做事井然有序的科学头脑、负责任守纪律、爱整洁的习性,因此基本习惯的养成和幼儿的性格教育有重要的关系。在家里,父母必须抓住幼儿各阶段的发展心理,顺应着他的能力、兴趣和需要,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基本习惯。同时,应注意与幼儿园取得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收到教养的最佳效果。幼儿的个性、道德面貌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结语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6篇

振涛的妻子美娟和我是闺蜜,由于工作三班倒的原因,负责照顾、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振涛的身上。振涛是一个说的少而做的多的男人,不论对妻子对孩子,只要他们过的快乐他就开心。我有时对美娟开玩笑说:振涛成了你们家典型的家庭妇男了。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在家庭中从小事的默默付出,带给了妻子幸福儿子快乐的温馨生活,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我好羡慕哟。

在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振涛只是用看似很平淡却是很深刻的一句话回答我:抽出时间多陪孩子玩玩,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这么朴实,但他给了孩子肥沃的生存土壤,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生长环境。

孩子是爱情的美丽结晶,这是事实;孩子同样可能成为爱情的障碍,这也是事实。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成长会给家庭带来莫大的快乐和满足,但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许多烦恼和妨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不争的事实。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振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与他的交谈,我总结了以下五方面,希望能给父母们一些借鉴。

一、每天花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间跟孩子在一起。如果你每天忙忙碌碌忽略了孩子,或在他眼前即逝,那么你的教导再正确,不管你的工作有多忙碌,都必须花些时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振涛的工作除了上班,就是负责接送孩子、一日三餐及放学休班陪孩子玩。振涛本身爱好文学,周末他最喜欢带孩子去的地方是书店,慢慢的孩子喜欢上了读书,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次振涛都会让孩子玩得高兴,他说孩子在玩耍嬉戏中开阔视野、获取知识、愉悦身心。

每当孩子玩的时候,他有时和孩子一起玩,有时站在不远处默默看着不时加以指导。在他眼里,舞台是属于孩子的,要让他尽情展示自己,他永远是孩子背后忠实的观众,给孩子最有力支持和鼓励。

二、不断鼓励孩子的行为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父母的赞许和注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拇指教育法。他们的某些表现想得到你的赞许,你越是吝惜他越是更努力的想得到,如果你继续无视他,他会暂时放弃,而转为吸引你的注意,问题在于他们吸引你注意的方法,也许你不喜欢,也许滋长了孩子的一些坏习惯。

振涛在这方面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世林喜欢吃红烧排骨,有一次世林不认真写作业,总是心不在焉,“你认真写完作业我给你做红烧排骨吃”,振涛在诱导他,这一招真凑效,世林的作业果然完成的很好,振涛也就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世林也品尝到了自己喜欢的美味,自己的认真得到了奖励,这样的事情振涛在不经意间总在做。比如:世林,你今天把房间打扫干净爸爸带你到公园去玩:世林,你今天考试成绩不错,你是最棒的;世林,你这个周表现好,我带你去看爷爷奶奶。诸如此类,慢慢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定律:我只要好好学习、认真做事就能得到父母的表扬和奖励,我就很开心很快乐,孩子的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形成了。正如奥博雷.丹尼尔博士曾在他的一本《发挥人最好的潜质》的书中写到:你必须特别注意去发现什么对你的孩子最起作用,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你予以怎样的奖励,都要与其付出的努力紧密相关。

三、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是作为一种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数人都觉得很艰难,但是同样10公里,如果说是旅行,平时那些总是坐车的人也会高高兴兴地走下来,而且对疲劳的感觉也不同。

孩子们能在娱乐中做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孩子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表现。我们在学习中真正学到的东西,都是从自己主动的想学开始的。

振涛在这方面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他教世林下象棋,让孩子知道了楚汉战争,培养孩子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感兴趣,让孩子主动去看这方面的书籍,在书海中找到他需要的更多答案;同时教会孩子要学会思考,学会深思熟虑,否则一步欠考虑将全盘皆输;他还教孩子背诗词,并解释它的意境,培养孩子的文学兴趣;领孩子逛超市自己购物算账,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振涛说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体现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在这方面作为父母一定要用心、要有耐心、要有爱心。

四、爱你的孩子,并展示你的爱

爱也许不能替代一切,但却能感动孩子。这种爱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同时又像朋友般的爱,有时又可以客串一下你是一个小孩子,对他也有依赖的一种爱,当你爱他的时候他们所回报给你的爱和尊敬,将永远超过你的所求。

我们又回到开始的话题,吃饭的时候,振涛给世林一边夹着菜一边用柔和的眼光看着世林一边说:“快吃吧,多吃点”。世林会心地点点头,振涛要给世林盛米饭,世林懂事的马上说:“爸爸,我自己来吧”。振涛的脸上荡漾着欣慰的笑容:孩子长大了。这就是父母把爱给了孩子,孩子又把爱反馈给了父母。

五、不能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批评要有技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从来没有挨过父母批评的孩子,那么参加工作后,他很难坦然面对别人的批评,缺少团队合作意识;过于信任、放任长大以后会形成桀骜不驯的态度,过分的袒护和爱对孩子毫无益处。

振涛和我说,有一次到了该写作业的时间,可世林还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提醒他了他还是不动像没听见,振涛想发脾气但是没有,也没再提醒他。等世林看完了再去写完了作业要吃饭了,可没饭吃,振涛没做。世林满脸的委屈很不高兴,振涛就把他叫到面前很严肃地说:“爸爸没有按时做饭,你就没饭吃了,你认为是爸爸失信了,你很不高兴。那么你到了该写作业的时间了还在看电视对不对?把整个作息时间都打乱了,爸爸生不生气?世林红着脸低下了头,向爸爸承认了错误,这件事对孩子的触动很大,从此这种现象得到很大改观。

振涛说,如果是硬性的批评,强拍他去做,他心里就有反抗,即使做了也不情愿,换一种方法他就能心安理得地去接受。

也许你要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父母的话做出反应呢?不论何时、提出怎样的要求孩子都乐于听从,而且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只说了一次就起了作用,这个答案我从振涛身上找到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7篇

关键词:爱心指导;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教育环境以儿童为中心,父母完全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 在家里孩子主导地位,受到父母和祖父母更多的爱和关怀,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对孩子“爱”,但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长辈对他们的爱。他们认为父母的爱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对父母,伙伴,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集体的玩具,书籍等只要是他们喜欢的,就认为这是他的,如果别人不允时,他或大声哭泣或手抓住,用嘴咬,脚踢,嘴里不停地哭泣,“这是我的,不要给你”!如果一个孩子再这样的环境中长此以往下去,长大以后会很难尊重他们的父母和爱他的人。因此,加强对童年爱心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对孩子们实施爱心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开展爱心教育。

一、以亲情为主线开展家庭爱心教育

父母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在生活的道路上,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指南,第一道路标,在爱心教育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不能比较的,孩子最喜欢的是家庭,最亲密的是父母,最爱在一起做游戏,关键时刻与幼儿园的共同教育,将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二、保持良好的心情回应幼儿

我们的生活处处需要爱心,尤其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更需要得到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神圣职责,要想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就需要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随时随地,解决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事,要态度和蔼地给孩子们讲解。大多数教师在表达积极的意见和快乐的情绪时,比较容易做的,但是当表达负面的,消极的意见和不愉快的情绪时,通常很难做到。快乐的表情往往让人感到舒适,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和批评。这对于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教师以愉悦的心情表示对儿童的评价或教导,儿童就比较容易接受并愿意服从; 那种对幼儿大声责骂的态度,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畏惧心理,从而削弱教学效应,导致教育效果大大降低。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爱心教育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激发幼儿兴趣,愿意接受等教学优势。幼儿已经具有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了,对于美好的东西非常向往,孩子们能够通过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积极配合孩子,为幼儿提供有利的社会资源。给孩子展现一些真善美的世界,让孩子真正体验真善美的生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孩子在电视上看到公益广告《母亲・洗脚》后,主动为忙碌一天的母亲洗脚。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爱心公益广告。儿童通过观看公益广告《爱心传递》《让座》《把书献给爱书的孩子》、《关爱别人快乐自己》等,让孩子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后感,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父母,尊老爱幼,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四、为幼儿提供爱的机会

当前许多父母只知道盲目爱孩子,却忽视了给他们的孩子提供爱的机会。爱的实施和爱的接受是相互的,如果孩子们只是一味地接受爱,逐渐地,他们就忘记了实施爱的本能,只知道要,不知道给,感觉父母照顾他是理所当然。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多点关心和爱,等他长大了,自然会尊重他的父母,爱他们的父母。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你平日里没给孩子学习施爱的机会,怎么可能去照顾父母呢?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其他都不重要,只有学习好,将来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什么也不让孩子自己做,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学习固然重要,但对于孩子的性格,习惯,素质,以及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也尤其重要,而这些需要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

例如:让幼儿参与到幼儿园开展的公益活动及为贫困的人进行募捐活动中,这也是一个学习施爱的极佳机会。只有持之以恒的培养才会将爱的种子扎根于孩子的心中,形成自发意识的行为。

五、及时认可和鼓励

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爱,鼓励和认同赋予给孩子,鼓励每个孩子,捕捉孩子的优点,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进步,教师应及时被认可,适当给予鼓励,或及时拥抱,或给孩子一个小礼物,让孩子从老师身上能感受到妈妈般的温暖和爱。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任务时及时地认可幼儿,并在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鼓励他们。 教师的鼓励是对幼童也是一种力量,如“你自己下楼梯,真勇敢!”“你扶起摔倒的小妹妹,真有爱心!”等类似语言,再加上老师亲切的语言表达,行动将会使孩子们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六、结语

因此,对儿童的爱心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提高儿童素质教育的基础项目,爱心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孩子的童真需要我们倾心呵护,只要我们将爱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心平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巧妙运用多种策略2014-12-06.

父母对孩子的爱范文第8篇

成长中父母缺席对亲子关系有何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亲子关系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亲子关系的教育培训等随应而出。亲子关系中的父母角色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父母是互补的角色,父亲往往能让孩子更加充分发挥自主探索的本性,激发儿童好奇心和探究事物的兴趣;母亲则让孩子保持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感受到亲子关系的融洽与温暖,可以无后顾之忧得玩耍嬉戏。亲子关系中,无论是缺失父母哪一方,对于孩子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性格方面的影响。所以,家长们一一定要更加重视亲子关系。

孩子从小父母不在身边性格会怎么样

成长中父母缺席,无疑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就是你们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对照顾自己的人会有依赖性,成长中父母缺席,还是主动选择的缺席,这对孩子来说比生在单亲家庭还要残忍。爷爷奶奶固然会很爱他,但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们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抛弃的,不被爱的,不然为什么父母不把自己带在身边呢?这样的自我怀疑会让他们变得自卑,不自信,对感情不抱期待,无法学会爱人这件事情。因为他们自己就没有完整地体会过爱这个复杂的感情。

父母缺席对孩子的影响

一定会有影响,而且童年心里缺失一辈子都改不了,只能和缺失抗争。

不自信,自卑,念旧,恋家,孤独,无助,不敢麻烦别人,不会要求别人帮助,遇事死扛到底。

初恋多半会失败,因为之前没人爱,就想在对方身上找到爱,好像偏执一样,失恋后会很受伤容易解决掉自己,因为没人爱自己自己也就不珍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