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划

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规划;30年回顾;时代特点;学术前沿

30年来,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的历程,2007年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创汇419亿美元,国内旅游16.1亿人次,收入7771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伴随这一过程的旅游规划为中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新的挑战,需要认真反思、总结和改进。

1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

中国真正的旅游规划是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大众旅游业发展而产生的,是在全国各地旅游发展浪潮驱动下诞生的,以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中国科学院郭来喜教授,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丁文魁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敏感地认识到旅游发展与旅游规划的社会需求以及对地方经济的重要性,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致力于地方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咨询服务和实践研究,对丹霞山、深圳市、华北海滨风景区昌黎段、江南水乡古镇、海南岛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研究等,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孙尚清教授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等,可以说是中国旅游规划的先锋之作。回顾30年来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总结出4个明显特征。

1.12000年以前双线并行,摸索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一方面旅游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百废待兴,旅游研究刚刚开始,旅游开发实践既没有理论指导,也没有成功经验借鉴,更谈不上旅游规划专业,从事旅游开发研究与实践者均是从相关学科转行过来。以地理专业为代表的旅游开发策划与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代表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为地方旅游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两条路线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同时推进,2000年之后两者开始走向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规划思想、规划队伍组成、规划内容上。

1.22000年历史转折,旅游规划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20世纪90年之后,国外旅游规划理论与案例开始引进国内,国家旅游局为了适应旅游发展需求,开始邀请国外专家进行培训,1992年制定了《旅游资源普查规范》,2000年11月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2000年11月颁布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1年公布了第一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这些标志着中国旅游规划进入规范化管理初级阶段。此后国内旅游规划设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介入是旅游规划突出的时代特点,旅游规划的商业化行为引起关注。

1.3国际旅游规划智慧的多层面输入

1999年四川省率先邀请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规划专家编制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外旅游规划师开始进入中国,2000年云南省、山东省先后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编制规划,此后一些城市旅游规划也邀请国外相关旅游规划咨询机构编制,在旅游度假区、开发区层面上很多国外景观规划设计公司进入,2001年《旅游学刊》编辑部在北京主办了旅游规划高峰论坛,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旅游规划的经验与教训,一些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规划著作被翻译引进国内。

1.4旅游规划的反思与理论总结

2000年之后,中国旅游研究的全方位拓展积极推动了旅游规划水平的提高,一批关于旅游规划理论、方法的论文和著作相继问世,一些大学设置旅游规划专业。旅游规划体系与内容基本健全,旅游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规划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旅游规划的技术含量是普遍的专业共识。

30年来中国旅游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热点(图3),寻求一个又一个的突破,旅游发展不断走向新的台阶,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旅游规划面临的挑战也与日俱增。在全国各地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庞大需求推动下,中国旅游规划走的是一条市场驱动、内外结合的道路,从没有规则到制定规则,从没有理论到总结理论、引进理论,从没有方法技术到多学科踩着石头过河探路前行,从国内驱动走向国外驱动、内外结合,从高校科研院所到旅游规划企业、境内外相关规划设计咨询公司、政府、相关企业等,共同托起旅游规划这轮红日。

主题公园为中国旅游带来了第一个兴奋点,度假区热带来了旅游房地产热,申报遗产热提升了对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生态旅游热提高了学术界和政府对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旅游规划将承担日益艰巨的任务。

2旅游规划的价值观

2.1让每一个人梦想成真

旅游规划是建立在旅游需求的基础上,需求推动旅游业发展,要求旅游规划必须满足、引导旅游需求,旅游规划首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让富人与穷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旅游梦想。

2.2让好地方更精彩

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旅游区,通过旅游规划使其在空间拓展、结构优化、旅游形象、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提升,旅游规划是一项管理系统工程。

2.3让落后地方有信心

旅游规划的视野始终是需求导向的、向前的、区域性的、差异性的,在差异中寻求特色、突出优势,化平淡为特色,化腐朽为神奇,化劣势为优势,为落后地区寻求经济发展出路,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规划是一项经济系统工程,针对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把地区整体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强调地区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把能耗降到最低。旅游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了一条内循环与外向型相结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2.4让目的地走向世界

旅游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护自然资源、挖掘整理地方文化,用地方文化丰富人类生活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旅游规划是一项文化生态系统工程。尊重生态环境,尊重地方文化,尊重社区精神。

进一步提炼,旅游规划的价值观可以归纳为“锦上添花,差异取胜,梦想成真”12个字。

3旅游规划的方法

3.1旅游内涵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旅游是什么?对这个词的理解时代特色最明显,旅游是观光、休闲、游憩,旅游是度假、娱乐,旅游是会展活动,旅游是离家旅行,旅游是一种精神需求,一种境界、一种心情,旅游是一种功能,旅游需要服务,旅游是一种产业,旅游是经济。旅游具有多种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游法。如何规划?尽管旅游内涵丰富多彩,但经过这30年来的发展还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观光、休闲、游憩。只要地球上存在差异,就存在观光;只要地球上有人,就存在休闲游憩。访问者观光度假与本土居民休闲游憩是旅游研究与旅游规划历来关注的焦点。

3.2旅游规划的4个共性

依附性:旅游本身是一种活动、一种行为、一种精神需求,需要特定的环境、空间、设施、吸引物来支撑。依附天成、依附经济,旅游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能动性:创意与创新是旅游规划的灵魂,发现差异,定位市场,完善功能,提升形象,是旅游规划生命力所在。

融合性:旅游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旅游规划的融合性,与景观、城市、产业、文化等各类物质或非物质文化的融合;

灵活性与规范性:旅游的敏感性决定了规划的敏感性、灵活性,同时,为了保障旅游规划市场的有序性,旅游规划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3.3旅游规划的多维性

(1)旅游规划是吸引人、找特色的规划,是面向非本地人的规划,在地方文化的保护上起到积极作用。适度规模的客流量是目的地生命力的基本保证,通过规划提高目的地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增加目的地魅力;目的地开发需要策划,需要超前意识、区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寻求特色、寻求突破,用概念吸引人、活动吸引人、项目吸引人、环境吸引人、服务吸引人。概念需要活动、项目、环境、服务来支撑。广告宣传营销很大程度上用概念感动市场、吸引游客。目前各类旅游规划中概念与形象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此出现4种情况:概念新项目旧,有概念无项目,有项目无概念,概念与项目相呼应。

(2)旅游规划是为游客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的规划,是需求导向的规划,“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不可不来,不可再来”等说明目的地没有满足游客需求。一方面要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活动、环境、服务是满足游客需求的3个基本要素,全方位异质体验、细致入微的温馨服务是目的地成功的两个基本条件,从规划性质来看,部分服务已经超出规划范围。

(3)旅游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稳定的生态环境是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既要吸引游客,又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冲击,保护生态环境。旅游业的发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就是外来“物种”的侵入,对地方自然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造成冲击,加速系统的演替——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旅游规划的任务就是要寻求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是以旅游为导向的综合协调规划。

(4)旅游规划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社区发展的规划,任何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都是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提出的,是地方战略或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旅游规划与景观规划的区别所在。旅游业是提升地方竞争力的产业、是知名度产业,不仅仅是接待服务业。

(5)旅游规划是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规划,通过旅游规划对目的地进行包装营销,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环境,全方位展示目的地多重形象,增强目的地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6)旅游规划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规划,在规划基础研究与目标战略对策、设施规模、生态保护上必须是科学的,在形象策划与旅游体验上又是艺术的。

(7)在各类规划群体中旅游规划是专项规划,从规划内容来看旅游规划又是综合性规划。4旅游规划的职业感、规划师与主体地位

旅游规划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和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头重脚轻”、重策划轻影响研究,“中间大两头小”,形象、产品、项目策划篇幅大,市场与影响分析少,对旅游规划所存在的问题批评的多,有效良方少。旅游规划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出点子,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强调可持续利用,不同于单纯的保护规划、生态规划,在市场、特色、利用、保护之间规划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客观效果是把地方推向市场,起到加速地方国际化、市场化的作用,倡导的是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旅游规划师要成为社会认可的职业,至少要具备5个条件:对象(领域)、平台、技术、语言、规范(标准、规则)。

对象:相对独立的领域,如律师、会计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等,旅游规划领域的确定取决于对旅游内涵的理解,泛化的旅游及旅游资源的概念对旅游规划职业的界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平台:同国家、国际认可的组织(管理、学会、协会等)相对应。

技术:社会认可的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显示自己的专业特长。

语言:作为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要有自己的专业语言和词汇。

规范:行规,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技术规范,道德约束与社会责任、生态责任感。

对照这5个条件,旅游规划还需要作出进一步努力,特别是在对象、技术、语言、规范等方面还需作出进一步明确和界定;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规划与策划的不同,策划是开放性的、发散思维的,强调价值的挖掘、理念的创新、新颖的提法、项目的创意,而规划是理性的、收敛的、约束的,在社会文化系统、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框架下提出可操作的途径。规划是建立在策划的基础上的。

由于旅游业在我国发展比较晚,有限的国土已划归各部门管理,旅游发展的用地空间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需要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打破已有的行业格局、土地格局,重组“天下”,重新调整资源归属显然是困难重重,有些地方政府力度大,重组比较顺利,有些地方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重组难度比较大,进而成为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业的体制因素。目前旅游管理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业管理与目的地管理,经过几年的调整行业管理相对比较顺,而目的地管理难度比较大,林业、水利、建设、文物、宗教等各方利益主体的协调就是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旅游规划管理与执行的领域性的敏感问题。

在行业管理上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在旅游资源、旅游地与项目管理上主体地位模糊,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与协调。

5旅游规划体系与规划制度

5.1现行两套体系

这在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中已有说明,旅游规划分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旅游区规划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分跨越行政区的区域旅游规划以及与行政区划体系相对应的旅游发展规划,不同级别行政区需要编制同一类型的发展规划,旅游区建设规划体系是同一旅游区规划的3个层次,同一旅游区一般需要编制3个不同层次的规划。这两套体系基本保证对旅游发展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规划实践中,呈现规划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存在3个整合3个强调的问题。

3个整合:

旅游规划的行政体系与旅游发展区域规律的整合。在国界范围内旅游者空间分布是具有区域规律性的,不受行政区划的制约,而旅游发展规划是按行政区划编制的,两者有一个错位问题,必须加强整合。旅行社的导向与旅游区特色共同决定旅游区生命力。

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区建设规划的整合。在发展规划指导下编制建设规划是明显的道理,但在具体的目的地规划编制过程中,这一原则的执行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发展规划深度不够,对特定的目的地规划没有指导意义,两者衔接不上;二是分别由不同单位编制,或主管领导的变动,对目的地的认识不同;三是管理不到位,执行力不够;四是环境的变化,发展规划编制几年后才编目的地规划,社会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均已发生很大变化,发展规划已经滞后,不具有指导意义,等等。从规划有效性来看,必须保持发展规划与建设规划的整合,整合点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性质、特色定位与大项目设置上,既要保证发展规划的执行力,又要保证目的地建设规划的灵活性、创造性,两者相得益彰。

总规、控制性详规与修建性详规的整合。旅游区建设规划是不是一定要走这三步?需要更深入研究。现在有些专家提出风景名胜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规,需要进一步明确;控制性详规是对开发建设活动的一种控制,风景名胜区编制控规也就意味着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活动的合法性,这是其一。其二是风景名胜区控规范围有多大,所有的区都要编制还是局部地区要编制,我们在崂山西麓风景恢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认识到对于社会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的风景区边缘地带来说,单纯强调保护是不可能的,必须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一条平衡的发展方式,这时控规就显得非常必要,而对于以保护为主的景区来说就没有必要编制控制。

3个强调:

不同类型旅游区规划侧重点不同。特别是人造型与自然型、现代城市与历史城镇等,旅游规划的任务与目的有很大不同。

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区,其规划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成熟型的旅游区,其面临的问题不是建设问题,而是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旅游要素的优化组合问题;对于新兴旅游区,怎么建、建什么是其面临的突出问题。

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地域范围的旅游区,规划内容与方法也不相同。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级别的旅游区,必须强调其侧重点、强调其针对性、强调其有效性。

5.2未来3套体系

未来的中国旅游规划将是3套体系:旅游发展规划体系(面向访问者的规划体系)、休闲游憩规划体系(面向居民的规划体系)、旅游区建设规划体系。这是旅游规划建立在市场需求基础上的必然要求。尽管居民与访问者有可能共同使用同一游憩设施或游憩地,但从本源意义上来看两者具有本质不同的意义。

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应分3类:跨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体系、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专项产品规划体系,在中国的国情下按行政区编制旅游规划容易操作,目前以省级旅游规划、市县级旅游规划编制为主,主要是为各级政府所用;专项产品规划体系是未来中国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趋势,从国家和区域(省)的角度优化资源的利用,建立各具特色的产品基地,如度假基地、漂流基地、登山基地、独木舟基地等。休闲游憩规划体系是城市健康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生活质量需求而建立的空间体系与经营、管理体系,欧美很多城市均编制了城市休闲游憩系统规划。

在各类规划中,市场、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是4个最基本的共同问题。

6旅游规划的学术前沿

旅游规划未来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内功,即旅游规划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环境,即国民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从旅游发展的历史来看,旅游需求规模日益增大,旅游形式日益多样化,人类社会从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至闲暇社会,从物质财富的积累转向精神生产与健康的追求,旅游规划必须保持时代需求与发展变化的敏感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适应资源保护的需要。

6.1旅游规划基础理论研究

旅游规划要有自己的核心支持学科与核心技术,这是旅游规划作为一门学科与专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旅游规划职业化的基本条件。笔者依然认为游憩学是旅游规划的核心,旅游规划一方面要建立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建立在旅游发展规律基础上,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词汇与语言,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旅游规划创意与创新要建立在发展概念与地域化、空间化、形态化途径结合上,这样才能体现旅游规划的专业性。

6.2各类旅游行为及旅游区发展规律的研究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直接影响目的地市场结构及服务设施布局,观光、度假、休闲等行为模式明显不同,乡村、城市、度假区、风景区、主题园等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律也不相同,必须探索不同性质旅游地的规划模式。特别要加强旅游规划两头的研究:旅游资源市场评价、市场需求预测与旅游反作用深度研究。

6.3旅游规划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资源调查与评价、市场调查预测与统计分析、产品与形象设计等是旅游规划中的核心问题,现有的分析方法与技术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必须改革;总结旅游规划的实践经验,提高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新方法、新技术武装的旅游规划在规划市场竞争中将会失去规划竞争力。

6.4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这是旅游规划首要的研究任务。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旅游业是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产业,是使用土地的产业,旅游规划不仅仅是关注旅游者、关注旅游业,更重要的是关注地方居民,旅游业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一种策略,这是旅游规划观念的重要转变。20世纪后期兴起的旅游规划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吸引旅游者到一个特定旅游目的地去旅游的问题,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搞好市场开拓和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方面。21世纪的旅游规划要承担社区发展的责任,旅游业融入到城市和社区的发展之中,保护与永续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

未来旅游规划的重要变革就是两个拓展。内涵拓展:从观光转向游憩,从经济回归生命的本质,关爱生活,关爱健康,关爱社区居民。外延拓展:从旅游作用的规划转向旅游反作用的规划。要适应这样的变革,旅游学科必然随之调整,从现有的旅游系将逐步分离出闲暇科学系,休闲学系,游憩学系,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管理系,遗产保护、利用与管理系等。建立旅游规划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体系,鼓励旅游咨询公司的有序发展,拓展旅游专业学生的高层次就业渠道。

7结语

老龄化、休假时间延长、生活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自驾车增多、城市化、国际化等将是未来影响中国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30年来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全方位拓展为旅游规划水平和旅游规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旅游业在以国内旅游为主的同时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体系结构更加合理,一流资源基本均已开发利用,在未来发展中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而增强,二三流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户外游憩基地建设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二三流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俱乐部化是户外游憩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规划方法

绿地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当充分地考虑到绿地系统的作用。一个城市在绿地系统中的水平,决定着整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和规划水平,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下面先分析一下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

1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简介

绿地系统在城市规划中属于生态环境的主要部分,倡导体现自然,接近自然。它不仅仅指的是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而是应当将绿化、建筑以及人的活动当做一个综合体来考虑,让草坪、树林、天空、水面、建筑、广场和人融成一个整体,让城市充满诗意、充满静谧的韵味。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绿地系统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即公共绿地、居住绿地、道路绿化、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公共绿地是指的是对公众开放、相对集中独立、具有游憩作用的绿地。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同属于庭院绿地,指的是城市里分散附属于居住区、私人住宅以及各单位庭院,以美化和改善建筑设施环境为目标的,半公开或不公开性的绿地。防护绿地指的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自然条件及防灾避难为功能的绿地。生产绿地主要包括农地和林地,指的是以第一产业的经济形式存在的,在城市范畴内的绿地。风景林地指的是城市范围里,面积比较大的名胜、湿地、森林、风景林地、自然山水等为主的绿地,适时对公众开放,可供游览休憩。一般来说,城市将风景林地设为风景区或自然保护区等。

2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绿地系统的重视,目前,多数城市已经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入了绿地系统的规划,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北京形成了绿地系统的总体规划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在上海沿中心城外环的外侧规划了500m的绿化隔离带,总面积达7241hm2。显然我国不同规模的城市已经纷纷按照自己城市的发展特点,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深度的规划改革,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也已经融入了城市的总体规划中,而且在实践中,也达到了良好的环境效果。这说明,我国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的观念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绿地概念和布局模式也在逐步完善,这都为大规模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可能性。

虽然我国在绿地规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仍有许多的城市缺乏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而且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出现了规划的内容不完整的问题。由于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缺乏前瞻性,导致在规划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规划的内容相对的不完整。比如宁波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绿地系统的范围只在中心城的范围,这就导致了在非城市的规划区中,缺乏绿地系统。

(2)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出现了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在上海市,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单一环状的绿地结构已经不再适合当地发展的趋势,而是应当加大放射状楔形绿地的建设。

(3)在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存在着规划对象不明确的问题。由于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缺乏明确的定义与规划要求,这就导致了规划的时候经常有“生态保护带”以及“限建区”等词语,这类词语的内容和具体的用地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导致在进行绿地建设上的随意性非常的大,没有明确的导向。

3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

针对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参考相关文献和结合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从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及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布局和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完善。

(1)强化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基础。绿地系统规划涉及到城市规划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游憩行为理论、环境规划学理论、系统论、植物群落学等理论。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应当充分地考虑到这些理论,结合这些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的要求,融会贯通到实际的规划中,形成比较全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和工作程序。在进行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时候,也应当结合这些理论来进行。

(2)从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布局和结构等方面来完善。一方面,从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方面来看,应当遵循由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所组成的系统性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将绿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结构和层次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绿地系统的规划。此外还应当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的原则,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充分地考虑自然过程,在土地生态适宜性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规划,进而从根本上尊重自然,将生态优先原则切实可行地落实到具体规划中。另一方面,从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方面来看,应当控制好建设绿地在布局上的要求,掌握好游憩活动绿地在布局上的要求,了解生态保护绿地在布局中的要求。通过在充分地了解绿地系统规划布局要求上,实现绿地系统的比例合理,均衡分布。此外,从绿地系统规划的结构模式来看,绿地系统规划区的结构主要包括建设绿地、生态保护绿地以及游憩活动绿地。从用地规模存在的形式角度来分析,这些绿地构成了城市绿地中的“点”和“线”,规模不同的“点”由“线”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在绿地系统的结构模式中应当充分重视绿地系统中的点、线、面的结合。

4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介绍了绿地系统及其类型,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城市规划的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最后就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提出了一点建议。通过分析,在进行具体的绿地系统的规划的时候,应当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掌握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从布局和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科学合理的规划,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高凤娟,袁留斌.浅谈居住区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与设计——以合肥新华学府花园小区(东区)为例[J].上海蔬菜,2012(03).

[2]李锋,王如松.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规划与预测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3(09).

[3]韩晓莉,宋功明,王军.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规划方法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规划范文第3篇

(一)科学编制规划,引导宜居城乡建设。继续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年内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力求做到所有交通干道、江海岸线、城镇街区和居住区都有规划。年底前基本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70%村庄规划。

(二)提升住房品质,改善人居条件。一是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年内建成50套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力争到年全部解决登记在册的保障对象住房问题。适度开发中、高档商品住房,逐步形成廉租住房、普通商品住房、高档商品住房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供求平衡的住房供给体系。二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农村贫困户建房,加快农村安居工程步伐。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四通五改”,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整治环境“脏乱差”,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建设环境整洁、优美、舒适的宜居村庄。

(三)完善公共设施,提供生活便利。一是加快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建设。抓紧改造线,畅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快线和线建设。积极配合做好铁路段工程建设,筹建火车站进站二级公路。建设等三个110千伏变电站,完成电站增容改造。今年完成城防工程建设任务;改造建设“三闸三桥”(水闸、黄水闸、水闸,桥、桥、桥)。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快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档案馆、博物馆、体育馆、青少年宫以及农家书屋。建设市职业高级中学,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流通水平。力促第一城四星级宾馆、四星级金牛酒店加快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区主干路网。加快规划建设市区环市大道,拓宽城市“骨架”。抓紧完成打通市区6条道路建设工程;疏通城建小学到人民东路路段,打通沿塘路至新华路路段。

(四)优化公共空间,创建宜人环境。一是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创建省卫生城市,巩固林业生态市,推进生态示范村、镇创建活动。以河、海生态保护建设为核心,将海岸、河岸、水体、城区、工业园、公路干线作为生态安全建设的主体,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加强工业“三废”治理,推进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加强饮用水源地监测和保护,整治江河沿岸环境,保障群众饮用水源安全。二是建设绿色优美的生活环境。抓好城区绿化、美化,建设生态休闲公园,建设15个小公园、小广场。建设江心岛生态休闲公园,营造城市“绿肺”。抓好隔河整治,建设隔河两岸景观带。配套完成辐射周边镇、村的垃圾收运中转系统。建设一批公厕和垃圾收运、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力争在年底建成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洪水;水利;防洪

Abstract: the flood disaster is a natural disaste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e more advanced the economy, and the damage from the more serious, the flood is often given to the mankind tremendous loss and pain. So do flood control planning is extremely necessary, this paper discussed.

Key words: the flood; Water conservancy; Floo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我国常见的 10 多种自然灾害中,尤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我国约有 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 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洪涝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即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历史上饱受洪水灾害的威胁。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洪水的发生是每条河流的自然现象,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当洪水超过一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损失与祸患时,称为洪水灾害;另一方面,洪水也有有益的一面,如补充地下水源、冲刷河道、改良土壤、维持湖沼、为鱼类提供大量繁殖温床等。近年来新兴的防洪减灾思路是对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调整人与水的关系,对江河的整治由过去以防洪为主要目标逐渐转变为以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改善环境及生态系统等为目标的综合整治,并且由对水系的整治转变到对全流域的国土综合整治,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协调流域内人与水的关系,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

二、水利综合规划中的防洪规划思路

1、合理确定防洪体系

防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类型的洪灾成因,其防洪措施和防洪体系是不同的。(1)江河上游沿岸城市的防洪体系,一般应由河道整治、修筑堤防和修建调洪水库构成。特别是在上游修建调洪水库可以有效削减洪峰,减轻洪水对城市的压力,减少河道整治和堤防修筑的工程量,降低堤防的防洪标准,而使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防洪标准显著提高。(2)江河中、下游沿岸城市的防洪体系。一般应采取“上蓄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体系。江河中、下游地势平坦,当上游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和修筑堤防仍不足以安全通过设计洪水时,在城市上游采用分、滞洪措施是提高城市防洪体系的抗洪能力之最有效对策。(3)沿海城市的防洪体系。沿海城市和河口城市地形平坦,风暴潮是造成沿海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一般采取所谓“围起来、打出去”的对策,其防洪体系应由堤防、排涝泵站、挡潮闸构成。(4)山区城市的防洪体系。山洪防治应在山洪沟上游采用水土保持措施,中游修建小水库调洪或采用修建谷坊、跌水缓流,在山洪沟下游采用疏浚和筑堤等措施,组成综合防洪体系,使设计洪水安全通过市区。(5)河网城市的防洪体系。河网城市的堤防布置应根据城市被河流分割状况,采用分片封闭的形式。其防洪体系由堤防、防洪闸、排涝泵站等防洪设施构成,分别采用“围起来、打出去”的对策,实行各区自保。

2、合理确定防洪标准

所谓防洪标准,是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后城市所具有防御洪水的能力,防洪标准高,可以防御比较罕见的洪水,防洪安全程度大,但投资多;反之,如选择较低的防洪标准,所需投资虽少,但一旦发生较大洪水,市民生命与财产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即承担的洪灾风险较大。因此,城市防洪标准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因素,其中包括从具体到抽象、从定量到定性、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等处于不同层次的多种因素。虽然洪水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在与洪水长期共处的形势下,根据不同城市的形态,在弹性范围内采用分区设防的措施,可以更为合理地确定防洪标准。根据规划范围内自然地形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将其划分为若干防洪保护区,根据保护区不同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损失的严重程度,结合可能的防洪措施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合理选用。具体而言:(1)如果河流分隔或地形起伏已形成或分为几个防护区,则可按各个防护区的重要程度和非农业人口数量,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洪标准。(2)不论洪水量级大小,一旦受淹就是一大片。不同量级的洪水主要影响的是淹没的深度和淹没的持续时间。平原、洼地的城镇主要依靠堤防保护,一旦溃决,损失巨大,后果严重,对这类可选用较高的防洪标准。

3、进行环境影响和防洪效益评价

防洪工程以减轻洪水灾害、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主要目的,它本身是一项环境工程。但是,防洪工程的实施也会带来一些负作用,如牺牲局部保全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三废排放”、移民安置等,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调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洪效益是指防洪系统实施后所能减轻的直接与间接洪灾损失。防洪经济效益计算能用货币表示的部分,以年均效益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年平均效益的计算一般用频率法或长系列洪水资料逐年计算法推求。由于年均效益并不能全面反映防洪措施的实际效用,因此,必须对典型特大洪水年进行计算分析。为了考虑实际防洪效益的不确定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并根据防洪对象的具体条件,按预测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估算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以反映洪灾损失随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计算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效益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对不能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加以定性分析。

4、防洪措施

(1)加强河道整治。目前,河道恢复措施已经比较成熟:在河流两岸各设置一定宽度的缓冲带是最重要的河流恢复措施。除了营养物质减少过程之外,缓冲带和它的植被还对河岸起稳定作用,并形成一个具有截留和拦蓄泥沙的多样性生态环境。为此,任何河流恢复方案的首要任务应保护和建立沿河两岸缓冲带。广种植物。一旦河流两岸留出缓冲带,可以自然地重新生长植物或重新种植,促使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减少侵蚀泥沙进入河道,同时利用缓冲带植物减少污染物进入河道,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降低边坡。当已经配置了缓冲带时,降低边坡将是最有效的恢复措施。首先可降低河岸塌方频率,从而减少直接进入河流的泥沙;其次,降低边坡能够增加河道的宽度,形成类似于洪泛平原功能的区域。洪峰期间,河流可以漫到洪泛平原,从而消耗洪水能量,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刷,同时水面扩大后,降低了流速和输沙能力,从而使泥沙沉积在边坡上,减小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曲流河谷。弯曲河流拥有更复杂的动物和植物群落,而且水流在河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营养物的滞留和螺旋位移特性越强,从而增强水系的自净能力。同时河流上游河道的弯曲能减少下游洪水流量,降低防洪压力。(2)建设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特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自然型驳岸。种植植被,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3)加强湿地保护。目前,我国不少天然湿地都已成为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水质污染严重。湿地周边应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建设截污工程以遏制湿地水质的恶化情况。同时,适当培育水生植物以更大程度发挥其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的功能。同时,“退耕还湿”工作是恢复湿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的围湖造田,开垦湿地、湿地开发等人类活动使湿地面积持续减少,防洪功能减弱。必须采取“退耕还湿”等水土保持工作增加蓄水面积,确保湿地的调蓄功能。

三、结语

总之,面对洪水的袭击,不仅要求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要求保持或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防水患意识,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规划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终身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择业心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局限性

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拥有着铁饭碗的生活。人们以单位为终身的家。尽管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不安分的分子下海创业。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人,仍然不愿意放弃国有企业的职工身份。即使外面的工资要高得多,但他们不为所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对他们有终身的承诺,他们有终身的保障。外面其他单位虽然可能一时工资会高一点,但没有人给予你终身的保障和承诺。可见.人们对自己终身的考虑远过对一时工资高低的考虑。

近些年,公务员考试一直高烧不退,究其原因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公务员职业对人的一生有保障,尤其是女性求职者,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进入公务员的队伍,以保障一生的稳定和平安。

在珠三角人才竞争中,除了广州和深圳之外,其他城市很难吸引许多高级人才在当地终身奋斗,原因是这些高级人才在自己的终身规划中.没有将当地终身工作和生活作为一项选择。有的企业用住房、买车、公司为员工雇佣保姆等所谓的18个金色手铐去留住这些人才,这些措施部分见效.但仍有相当多高级人才流向了广州和深圳。这些流失的人才中,一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未来的教育,他们不仅在做自己的终身规划,实际上在做“跨代规划或代季规划”。将自己的选择延伸到子女未来的发展。

教师职业在近5年到6年内,迅速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职难求使学校在人才招聘上占有了非常主动的地位。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追捧与人们的“终身规划”及“跨代规划及代季规划”有关。因为教师职业除了稳定外,个人的知识积累一直呈现上升曲线,甚至可以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对子女的教育与成长也比较有利。

人们的终身规划。是在全国的各个地区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在社会存在的所有职业中。在全社会的所有组织中进行个人选择。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宽屏选择,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的不同岗位内进行选择。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社会交往高度频繁,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人们有了进行宽屏选择的背景和条件。在有了各种选择的条件下,人们自然要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己的终身规划,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人们的眼光不仅盯着自己组织内部的岗位和可能的晋升空间,人们的眼光还盯着社会上广阔的选择。

现在流行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眼光局限在组织内部,一个假定前提是员工一直在本组织内服务,直到退休。这些职业生涯规划以组织边界为边界,即庙有多大和尚只能成长多大,这就是单纯的职业规划没有吸引力和虚置的原因。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是组织的一厢情愿,没有从个人终身价值的角度去思考,没有重视每个人生活的社会的开放性,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具有“聪明人假设伽,当他们有了条件有了更好的机会时,他们会毫不迟疑选择更好的组织和更好的岗位。在任何一个人的终身规划面前,单纯的职业规划会变得苍白无力和不堪一击,职业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只具有从属性质。

二、终身规划的基本概念

1.终身规划的定义。人们自觉对从某一个现在的时点开始,到人生终点的工作、生活进行的一系列预侧、设计和策划的活动就是人们的终身规划。

终身规划的起点可迟可早。有人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终身规划,并基本按照自己的规划去一步步实施,有人的个人规划进行的非常晚,到了成年后才有规划的意识,开始规划自己·的一生;有人没有终身规划,靠惯性生活,如一组记者在中国西南贫困山区向一群小学生向道他们长大了后干什么时,这些孩子一致的回答是,长大后结婚,结婚后生孩子。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他们在进行自己终身规划时,只有参照他们的父辈的生活轨迹。

终身规划的范围因人而异。有人规划得非常清晰,有人规划得比较模糊;有的规划稳定持续,有的不断调整和变化:有的仅仅做自己的规划,而有的人不仅考虑自己,还规划子女的未来。

不同的终身规划对各人一生成就的大小、对各人生活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有人都在做终身规划,但规划的质量有高有低,有人有意识地去做.有人无意识地去做。中意人寿保险总经理黄金财在谈到他自己成功时说,读书期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职业,他认定保险业就是这样的职业。一头扎进去。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中意人寿的总经理。黄金财在大学期间就在做终身规划,如果没有明确和坚定的终身规划。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

2.终身规划的阶段。终身规划大致可以划分为职业前规划、职业中规划和职业后规划三个阶段。人生出现这三个阶段对所有人都是不言自明的。一般而言,职业前规划,由父母和本人主导。愈靠前,父母主导的成分愈大。到了职业中.主导规划的角色变成本人和就业的组织。由于职业中占据了人一生最大一部分时间,也是最年富力强的一段时间.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职业后规划,开始于职业中时期.甚至在职业前已经开始,主要由本人主导。

自身在终身规划中起的作用以及主导时间长短,与所在环境的文化相关。中国与欧美文化不同,中国的家长非常愿意为子女将一切设计妥当,喜欢给子女安排好一切;欧美文化中.父母往往让子女从小自己做决定。自己设计本人的未来.这样的结果是子女在人生大部分时间内。自己都是本身规划的主人。中国的孩子依赖父母现象相对较为严重。待大学毕业面临考研或找工作的抉择时,终于发现自己拿不定主意,难以下定决心。因此。在这样文化习惯中.导致了许多中国年轻人不会、不习惯和不善于去规划自己.没有明确的自我规划。

中国的文化导致了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或较晚才有终身规划意识。而且通常不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中国企业预留了较大的职业规划空间,企业帮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如今企业所具备的规划还仅仅停留在职业规划。

3.终身规划与职业规划的关系。终身规划的时段是规划开始点到人生的终点.包括了人们在职业中所度过的几十年时间.但涵盖时段更长。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规划的部分时段。终身规划是全时段规划或称之为全程规划.职业规划是一种部分时段的规划。

职业是人们在一定时段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大多数人必经的一段人生经历,但对职业的选择受人们对更高目标追求的影响。对于那些已经完全获得财务自由的人来说.职业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乐此不倦。但对于以收废品为生。要供养自己两个孩子上学的父母来说.这种职业和工作.只是为了尽自己做父母的义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属于终身规划的一种重要规划.无论多么重要,当与终身规划相矛盾时,必然要让位于终身规划。

在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到位的企业,已经推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而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员工只是谋生手段。但指导员工在公司做出重大个人决策的是个人的终身规划。他们选择离开这个组织还是留在这个组织,取决于他们在组织中的职业规划情况与自己终身规划相比较的结果,如果非常矛盾,则往往会选择离开。

终身规划中包括了对生活地点的规划、对职业种类的规划、对拟就业组织类型和种类的规划,最后才是组织内对岗位的规划。

三、终身规划的内容与观念突破

1.终身规划的主要内容。终身规划包含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点和关键阶段,同时包括个人在职业后规划阶段想要实现的目标和理想的生活方式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中阶段:理想中工作和生活的国家、地区和城市;理想中的职业类型;理想中的企业;理想中的工作岗位;理想的工作经历;理想的社会地位和收人水平;以目前的状况.实现这些目标的阶段性目标以及实施策略和措施。(2)职业后阶段:经济保障性目标;健康保障性目标;精神生活充实性目标;如何在职业中规划来准备和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如经济保障方面,公司必须考虑到员工退休后能够有足够的养老金可以领取,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健康保障方面。一方面对职业中员工的健康要给予关注,组织体育锻炼活动。防止员工健康出现透支现象.另一方面。对员工退休后的医疗费用提前进行筹划,保障员工退休后能够老有所医。精神保障方面.特别是一些职业如教师、医生等职业。在退休后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有这样的规划,职业中的人们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就会集中精力去搞好自己的工作。

2.终身规划的观念突破。终身规划首先是观念突破问题。企业要想留住核心岗位上的骨干员工.仅仅将眼光局限在公司内部的职业发展通道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员工面临的都是宽屏的选择环境.他们思维时不仅考虑近两年的工作,而且会考虑到工作的可持续性。考虑到职业后阶段的生活。对于核心员工.从职业发展规划拓展到终身规划是有益的事情。

观念突破后。不论大小企业,有了终身规划的意识.有了替员工终身着想的诚意和意识.再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核心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对终身生活进行规划和设计。这样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事实上.多数公司没有去这么做.大家将这件事让给了保险公司,他们通过商业的途径替投保人进行终身设计,使买了这些保单的人,产生了放心感和安详感。终身保险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终身保障的需求,有预先进行规划的需求。这提醒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不能漠视员工的终身需求。不能漠视员工对自己终身规划的需求。谁能够考虑到员工的终身规划需求,谁就可以赢得员工的心。

四、在企业推行终身规划意义与若干建议

1.实施员工终身规划的意义。不论大小企业,都可以推行员工终身规划。在广州市有一家美发店,在消费者中有良好的口碑。生意一直都非常红火。该公司成功在于对于员工进行终身规划。众所周知,美发店员工的流动率非常高,许多员工在完成了学徒期后都去自己开店做老板。该店的老板没有设法去改变绝大多数员工最终自己要去做老板的规律,而是顺应这一趋势,开发了一套美发店预备老板培训计划,这套计划使想开店做老板的员工受到全面的训练。从美发店老板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做好一件事,做好每一个细节。经过培训,比较优秀的员工可以加盟该店,成为连锁体系的成员,获得资讯和店内消耗品的优惠价格供应。这家美发店的成功,说明他们在实践上已经在推行员工终身规划,他们已经打破了在一个组织内部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超越了组织的边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虽然这家美发店推行的终身规划是打折扣的,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每一个员工的人生终点,但毕竟已经超越了单个组织的边界。延伸到了员工离开企业之后。

佛山南海的一家从事基层电子政务的公司,共有一百一十多人。其中八十多位是电子政务方面的技术人员。公司在发展的同时,遇到了it企业所常遇到的问题,即如何留住公司的技术骨干。使他们能够长期在公司服务。他们想到了期权计划、想到了利润分享计划、想到了职业发展规划。但似乎所有这些都不够力度。其实他们缺少的就是员工的终身规划。每个人都会在终身规划的框架中去判断和思考公司目前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也都能预测公司能够给自己未来带来什么。如果他们判断公司现在及未来给自己带来的机会或利益与自己终身规划相吻合,他们将留在企业。如果他们发现公司的发展与自己的终身规划南辕北辙,或不能很好支撑他们未来的发展,他们则会选择离开公司。对于这家基层电子政务公司而盲,员工的终身规划才是根本的解决策略,而其他计划只是实现终身规划的手段而已。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小型企业,一个已经推行了终身规划,一个正准备推行终身规划。对于大型企业,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基础上去了解员工人生理想,帮助员工制定终身规划,这样员工即使不是终身在公司就业,但他们在企业期间,都会比较安心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

类似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普遍被中国企业所摒弃,迎来了“合同制时代”,不仅普通的员工采取合同制。中层管理人员都采取合同制,有的企业甚至是一年一签,这样导致员工普遍缺乏职业安全感,很多人采取了短线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无法推行职业生涯规划。更谈不上终身规划。相反在有些世界级的大企业,如ibm、惠普等公司。奉行的人力资源政策是“无过失不解雇”原则。这样员工都有基本职业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他们就做长远的打算。就有了长远的规划。将自己终身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实施员工终身规划的步骤。

第一步,识别出公司的核心岗位。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各类岗位所起的作用不同,有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岗位员工的离职对公司经常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有的岗位发挥一般的作用,具有比较强的可替代性。那些起关键作用的不可替代的岗位就是所谓的核心的岗位。终身规划主要覆盖公司核心岗位。

第二步,识别核心岗位上有潜力的任职者。核心岗位上的任职者。并非都是有潜力的人。公司的目的是要留住那些有潜力的人,发挥这些人的潜力,第二步就是要识别出这些人。对这些人的识别,可以通过建立这些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进行测评。同时要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业绩,通过“赛马机制”来自然地识别出有潜力的任职者。

第三步,对规划对象的理想和志向及个人状况(包括经历和家庭)进行了解。终身规划必须建立在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的基础上,因此必须通过深入的交谈,了解这些员工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个人理想的生活模型。另外还要了解这些员工个人的经历和家庭情况,这些因素对每个人的终身规划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规划范文第6篇

至少对我而言,这些举止本身就是“战略”。每一个不同的举措都是一个战略,而规划则是一个有序的战略列表。

然而,如何区分战略规划和预算呢?很多人难以分辨二者的区别。实际上,在过去三十年的战略工作中,我所见过绝大多数的战略规划都是附有许多解释性文字的简易预算。

或许这就是因为在大多数企业中,财务职能与战略进程已经密不可分。可是,这也是人们对战略规划、极为反感的原因所在,特别是业务部门的管理者。据我所知,很少有管理者期待着下一轮战略规划周期的到来。

为制定出更加吸引人的战略,并区别于财政预算,我们需要打破战略与规划之间的迷思。战略不是规划,而是一整套对公司在行业中的定位选择,从而创造出相较于竞争对手的可持续性优势,以及更高的财政收入。我发现,一旦明确告诉业务部门经理他们所知道的战略并非只是一种附有文字的简易预算,他们会对战略变得感兴趣得多。

可是在执行战略之前,企业怎样才能使各部门经理都专心执行呢?那就是要将战略中的具体方案制定的统一连贯。战略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一家企业只能使用一个战略而不是“一套战略”。它是一整套的选择,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在哪里经营事业;我们如何克敌制胜;需要拥有哪别让战略成为规划种能力;必须建立哪些管理体系?

战略可以告诉你什么措施能够奏效,并且达到你预期中的结果。如果拥有这样的战略,企业就可以轻松的制定出理想的商业计划。接下来,战略制定者也不会再为某一个具体措施是否应该加入战略列表中而举棋不定了,因为战略可以准确地洞察出企业发展的关键之处在哪里,而哪些不是。

与此同时,战略的概念也有助于确定企业战略规划的长度。一页纸上五个题目就可以简单地完成想要的规划,如果规划内容超出五页纸(一题一页纸),那么原有的战略就无法适用于更为长期的战略规划。

整理过的战略定义,对于那些倾注了毕生精力去完成传统战略规划的人来说,无疑令他们感到仓皇不安。就在不久前, 我与一家非常成功、价值100 亿美元的公司CEO 以及高层管理团队进行了一天的战略会议,会议结束后,我们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战略选择。我祝贺该公司高层的出色理念和工作,我断定这是一个极为卓越的战略。

虽然我热情高涨,但公司CEO 却十分苦恼。问其缘由,他说:“这是我们要做的全部吗?”他觉得自己就像在考试中作弊一样。他期待自己能够填满所有的文件和一连串的行动措施,才能感觉自己彻底的完成了这一年所有的战略规划。为此,我再次向他保证他已完成所有战略,并且战略已经优于规划。我想这位CEO 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宝坻区 村镇规划

当前,我国的村镇建设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进行村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的必然要求,加快村镇建设的进程,已势在必行。而对于村镇建设来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合理的村镇规划,规划是村镇建设首要的前提条件,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将直接影响到村镇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村镇规划就是对村、镇居民点进行社会规划,经济规划以及实体环境规划,此三种规划的综合。

宝坻区位于天津市北部,村镇建设发展较快,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平衡,村办企业多,农民就业率较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高,所以对于其村镇建设而言,必须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由此村镇规划就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当前村镇规划中的问题

近年来,村镇建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仅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农村人口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质量,改善了农村形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1村镇建设现状与村镇规划偏差较大,村镇规划实施难以到位,同时村镇规划设计理论创新发展速度较慢。

1.2村镇规划经费相对不足,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从而使规划编制技术水平低,造成人居环境质量不高,脏、乱、差现象时有出现。

1.3村镇规划指导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修改规划缺乏论证,与客观实际有距离。

1.4有些地方村镇规划设计落后,缺乏科学性,而且有些规划都已超过规划年限,但并没有及时进行修编。

1.5政府管理部门指导力量不够,控制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低,规划发展重点不突出,同时从事村镇规划的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技术力量薄弱,从而造成总体村镇规划质量不高。

1.6土地没有合理规划,利用率较低,闲散地、废弃地较多,超标准占用土地建房者还存在。

二、宝坻区村镇体系现状

2.1村庄数量较多,但规模却不大,而且占地多,浪费大。同时由于分布点分散,建筑凌乱,使得道路和空隙地面积增多,人均占地面积加大。

2.2整体布局零散,农村居民点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

2.3宝坻区目前仍以地下水为主,虽然部分镇有自来水厂,但规模小,净水,消毒设备落后,同时各乡镇缺乏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和雨水排放设施。

2.4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幼教、普教、职教等为主的教育体系,各镇已完全能够开展邮政和电信等多项服务,同时城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完成。

三、村镇规划中应考虑的问题

村镇规划就是从建设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家、市、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规划,对水、田、林、路、村等进行的规划,合理的治理。要建设好村镇,就必须正确科学的对村镇的各项建设进行规划。针对宝坻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就必须在了解本地村镇特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时机,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村镇建设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考虑到本地村镇建设的实际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在进行村镇规划时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本地居民房屋违规搭建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在规划村镇时要统一安排,合理布局。首先对于居民的旧住宅,在村镇规划时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保留及合理的拆迁和合并,完善功能,提高建设质量。同时对于那些新建的住宅区应与原住宅区协调发展,那些传统的村间道路应给与改进或保留,新建的主要、次要道路要分级合理规划。其次,合理规划土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使村镇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提高生活水平。再者村庄布局要尽量紧凑,已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同时在经济、技术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充分开发闲散地、废弃地的潜能。对于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设施的规划要集约配置、具体而合理,以便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同时要与村镇建设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尽量扩大资源共享率,只有这些重要设施齐全了,才能吸引投资发展工业生产,转移剩余劳动力,从而带动村镇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总之,对于宝坻区这样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城镇而言,村镇规划必须要与工农业发展相适应。

在新的世纪,高速发展的科学能有效的指导村镇规划的进行,从而提高村镇规划的技术水平,使村镇的各项规划更加科学化。同时为了使宝坻区村镇建设达到高水平、高标准,各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把好关,加强监督管理。村镇规划的管理工作应从规划的前期阶段就开始,一直到具体编制阶段以及规划批准后的实施阶段。而且应该加大村镇规划编制经费的投入,但不能违背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意愿。同时,村镇的勘测、规划以及施工都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尤其是要重视村镇规划建设人才的培养,定期的参加专业学习考试,提高规划专业人才的自身素质,把学习考试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之一。而规划的政策、法规也要进一步完善,从而使村镇规划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最后,要把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不能只顾当前利益,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村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尤为重要的是在村镇规划时要明确村镇发展的重点,对一些重要地段要进行详细规划。

四、结束语

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的蓝图,直接与农村广大群众利益相关。只有合理的村镇规划,才能提高村镇建设的总体水平,使村镇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总之,针对宝坻区的现状,在村镇规划时要坚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科学指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方针,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更快的在一个方便、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中生活。

参考文献:

吕春光,曹春鹏.对村镇规划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黄炜.村镇规划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建筑科学,2008,(03).

规划范文第8篇

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用蜂蜜将羽毛粘起,做成翅膀飞向太阳,他的愿望无疑是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可结局却是蜂蜜经受不住阳光的炙烤,翅膀零落,坠海身亡。

就某种程度而言,已经出台一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就像伊卡洛斯的蜂蜜翅膀一样, 渴望成功飞翔, 但现实是市场这个“太阳”能温暖整个汽车产业, 却也能够烤化缺少支撑的“蜂蜜翅膀”。

此前,美国能源部已经公开承认: 美国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成为近年来由主要国家政府推动的世界电动汽车热潮中第一个明确承认目标过热的国家。奥巴马第一任内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巨大,据统计仅资金支持就多达50亿美元。但获得资金扶持并具有相当技术实力的多家公司--动力电池龙头A123 System公司、锂离子电池制造商Ener1公司、著名电动汽车制造商菲斯科等--或宣布破产或已濒于破产边缘。即便是2012年美国插电式电动汽车销量冠军,通用旗下的沃蓝达亦在亏本。一度被媒体热炒的华尔街宠儿斯特拉其实年销量不过4000余辆。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遭遇到挫败的不仅是美国。虽然官方没有正式宣布,但出台仅一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实际也已宣告死亡。

达标无望的规划

宣布规划已死,并不是危言耸听, 理由简单而充分,环顾整个业界--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媒体--已经没有人相信,规划中提出的目标能够实现。

《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 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如果说在刚刚提出这一目标的时候,人们尽管疑虑重重但还尚存观望的话,那么一年之后的今天已基本可以确认没有达标的希望了。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2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1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311辆;销售1.30万辆,包括纯电动汽车1.1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416辆。2013年上半年,生产新能源汽车5885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111辆, 插电式混合动力774辆。销售5889辆。

由此推算,以2015年为节点,时间过去了1/4,完成任务却不足4%;以2020 年为节点,时间过去了1/8,完成任务却不足0.3%。尽管官方认为,这一年来, 新能源汽车产量、销售量均有50%以上的增长速度,令人可喜,但如果对比《规划》要求,却意味着若想达标,则必须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增长。距离何止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规划》中还提出: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 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 升/百公里以下。

据《汽车观察》记者调查,这一目标与2007年日本通产省提出的日本2015 年平均燃料消耗量水平接近,但日本政府所提出的目标,是建立在该国汽车企业已经拥有较为成熟技术并具备一定市场规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同时在节能型柴油车、低速电动车以及直喷式发动机、CVT等先进技术领域, 该国也具备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基础。反观我国目前的情况,不仅技术水平相差甚远,多项先进技术也远未达到能够为市场所接受的标准。记者同样注意到,在201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稿》中,对燃料消耗量没有达标的企业规定了惩罚措施,可当终稿出台之时,这一惩罚条款却悄然消失了,这能否为《规划》颁布者对达标不抱希望做一旁证?

除此之外,包括电池等零部件技术标准以及各地方配套设备配备等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并不乐观。无论是熟知情况的政府官员,还是企业新能源部门的负责人,无论是高校中参与“十城千辆”工程的专家,还是证券公司研究新能源产业的分析师,对《规划》完成情况或者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没有人对2015年达标抱有乐观态度。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六大试点城市中,只有合肥、深圳两市拥有一定数量适用车,其他四个城市推广数量甚少,有的数量为零。部分城市对外地车辆仍不够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不够清晰,建设规划与示范车辆推广不相协调......

诚然,《规划》的出台自有其原因与背景,作为政府,对某一产业提出规划,手法也多为政府匡算未来某个时间节点的保有量, 以及政府许诺投资总额,这本无可厚非,但目标的提出,必须有其可实现的基础。

无望达标的数值,是否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

画饼充饥的补贴

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环节是政府的投资扶植力度。《规划》中明确表达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撑”。站在纳税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角度,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并无不妥,而且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所采取的刺激鼓励政策。应该说,单纯从表面来看,政府允诺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可谓不大。如果按照中央政府最高补贴6万,地方政府最高补贴6万元的额度计算,一辆新能源汽车最高可以享受12万元的价格补贴。

但补贴款项是从哪里来的呢?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由财政部拨出专款,当属“名正言顺”,而地方政府尽管均热情高涨,慷慨解囊,仔细推敲却又难免让人忧心忡忡。

三年前,即2010年7月22日,深圳市正式《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按照这个规定,深圳市会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对混动车追加3万元、对纯电动汽车追加6万元补贴。深圳市当时也制定了大胆的目标:力争到2012年深圳私人拥有新能源汽车达到2.5万辆。这里我们姑且不论深圳市为何没有最终实现2.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目标,假设深圳市达标,则必须拿出10亿多元的财政资金用以补贴新能源车。

乍一看,这10亿元对一个经济发达城市的财政而言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实则不然。

按照2 0 1 2 年的数据, 当年深圳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 4 8 2 亿元, 增长1 0 . 6%, 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 5 6 5 . 7 亿元,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上级支出, 预计当年全市财政总支出1 8 0 2 亿元。而在市本级, 2 0 1 2 年深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 7 9 亿元, 增长9 . 5%, 预计当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1 2 1 8 亿元, 当年深圳市本级完成预算支出874.6亿元,加上体制结算支出等预计当年本级财政总支出11 9 3 亿元。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是从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还是本级财政收支平衡, 都是支出大于收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要深圳市再拿出1 0 亿多元来支持对于本地经济发展并无多少直接短期利益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此看来, 所谓的财政补贴更像画饼充饥。至于当地政府是否早就料到不会有那么多新能源车需要补贴, 记者是无从揣测的。

如上文所言深圳市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活跃的地方城市,不仅经济基础雄厚,还拥有比亚迪这样规模较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即便财政倒贴钱,毕竟也能够培育当地企业发展。那么国内的大多数城市到底会有多少财政资金用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可想而知。同时,它还不仅是财政补贴资金的多少,以及给当地政府带来多大财政压力的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当地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处于劣势,一旦将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放开, 允许外地汽车企业进入本地汽车市场, 那么等于是当地政府将本来已经捉襟肘见的资金用来发展了其它地方经济。而这正是被诸多专家、媒体口诛笔伐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源所在,也恰恰是《规划》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且,很多人已经注意到,国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早在2012年就已经到期,新的支持政策却迟迟没有出台,很可能是顾虑到补贴政策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毕竟,从财政角度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一个方面是增加财政支出的方式,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减少收入的方式。两者对于地方财政都有操作难度。

没有技术支撑的超车说起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最有争议的热词, 则应首推“弯道超车”。但《规划》忽视了产业界对此的种种意见,无论是目标设置还是技术标准都显示出浓烈的“弯道超车”的欲望。可想要“弯道超车”, 至少要有一个前提--过硬的技术。

有业内分析人士分析道:“《规划》之所以将插电式混合PHEV和纯电动车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主要是因为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强国在传统发动机汽车上有较大优势,日本在混合动力HEV上有较大优势,而且申请了大量专利。中国在上述两种路径上均很难超过国外产业。”更有人认为中国在电池、电机、锂资源、稀土资源上有相对竞争优势,至少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可事实是否如此呢?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廖越峰对记者说,“所谓的同一起跑线应该是指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上是跟欧美国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目前全世界的纯电动车尚都处于政府扶持下的示范运营阶段,是产业化的试产阶段。这方面,我国跟欧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如果从技术的成熟程度、产业化的准备程度和范围等方面分析,我们跟国外还是有差距的。”

而在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材料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的说法同样值得商榷。据记者了解,在新能源汽车重中之重的锂电池的生产上,可拆分为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负极材料4个子行业,其中,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高附加值材料,隔膜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及安全性能等特性,目前国内尚无公司能够生产,包括比亚迪在内都需要进口。电解液号称锂电池的"血液",六氟磷酸锂是生产电解液的重要电解质,占电解液成本的50% 左右,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由于生产技术难度非常高,在国际上由东电化学工业、森田化学等几家日本企业垄断。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领域,国内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程度较高。不过,在正级材料企业中,大多数生产钴酸锂、锰酸锂等,真正生产磷酸铁锂的厂家有限。在上市公司中仅有杉杉股份一家掌握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在负极材料中,主要是改性石墨,技术门槛不高,并且在磷酸铁锂电芯成本中占比仅5%左右。

其实,政府对此并非毫无认识,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赵波就曾对媒体表示,“目前, 国内企业在电控、电池、电机方面,在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现有的电池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不足,产品的能量密度不高,循环寿命不长等因素都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彭红兵进一步谈到,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有些企业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利润,在深层次的研究方面不够充分;其他包括关键材料、装备等水平,特别是涉及到动力电池行业的安全性、可靠性方面,还没有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另外,标准的检测体系目前相对比较紊乱。

因此说,我国目前在技术和材料上并无优势, 奋起直追信念固然重要,锂电池的隔膜需要进口,电解液主要依赖进口,正、负极材料只能生产低端产品。《规划》所提目标缺乏技术支撑也是不争的事实。

企业不作为 何谈大发展

《规划》出台之后,尽管各汽车企业领导纷纷表示愿意加大投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但落实到实际的资金、人力、研究资源到底有多少,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我们不妨通过一组对比数据进行观察。

有媒体曾统计过中国13家车企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总额,包括企业的已消费资金,没有到位但已明确投资项目的资金数额, 以及2 0 1 5 年前汽车企业计划投入的总资金量。经过加总, 1 3 家车企(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吉利、江淮、华晨、长城、众泰)的已投入数额为171.79亿元人民币,其中3家公布计划的车企未来投资数额为187.8亿元。

而这与记者能够找到的国际跨国企业的投入资金相比,实属相形见绌。通用汽车仅在雪佛兰沃蓝达一款车型上就投入了7.5亿美元,约合51亿人民币。此外,2009年~2012年,通用在推进新能源战略以及先进驱动技术研发及商业化方面的投入资金预计为29亿美元,约合200亿元人民币。丰田作为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处于技术领先的汽车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丰田汽车近5年的年销售收入平均约为19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照此计算,即丰田每年用于新能源车的研发投入为560亿人民币。在电动车上走得最远的日产-雷诺集团更是全球开花,在世界各地积极建厂。2009年投资500亿日元(约5.5亿美元)用于日本国内电动车电池工厂的产能扩张和法国新工厂建设; 2010年投资17亿美元建立其北美电池工厂;2013年初在英国桑德兰的一家装配厂生产电动车聆风,总投资4.2亿英镑, 约合42亿元人民币。

上述13家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体量总和已经远超世界任何一家汽车公司, 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投资却缘何相差甚远?更有甚者,有业内人士表示,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每个企业都不会超过1 0 0 0 辆, 销量没有规模,多数企业都在赌未来,不少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只为了得‘便宜’造传统车, 少量新能源‘样子车’、‘示范车’下线后即转为传统车生产。除了国家规划的政策补贴,地方政府也在批钱批地,企业一窝蜂的抢蛋糕,就算没有补贴,靠政策低价圈下来的地过几年一卖也是稳赚不赔。”而另一位熟知电池生产企业的专家则说,“某企业尽管一直以生产新能源汽车为标榜,但实际上他们的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根本就是形同虚设。”

然而,是企业根本就不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吗?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 显然不是这一原因。阻碍汽车企业脚踏实地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有很多。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尚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结构、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资金状况以及消费架构都有巨大差别。中国汽车企业与丰田、通用等跨国汽车企业相比,资本积累、技术积累均难望其项背。企业的本质仍是“逐利” 的,在显然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又没有基础技术作为支撑,没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做后盾,企业的不作为并非难以理解。

遗憾的是,《规划》没有能够解决企业的这些问题。

规划已死 产业还

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近期都在反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途径,新能源汽车产业最近确有降温的趋势,而我们在这里分析《规划》的失败原因也并非是要唱衰这一产业。

无论是从产业技术变革角度,还是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汽车产业都必然要走向“新能源”的革命。

一位在汽车业内工作了30年的技术专家直言不讳的对记者说,“从目前状况来看, 中国想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必须打好技术基础, 以企业为主导,加强与高校、研究所的合作,从基础入手,突破技术。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需要资金投入, 需要耐得住寂寞。这样的技术基础,不能以一个年份节点去规定,也不能以一个生产数量为标准。”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根本目的既然是为了“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就不应在战略规划中厚此薄彼。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在传统汽车技术领域、混动技术领域落于人后便放弃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