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规划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丽乡村”;综合发展规划;规划设计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主要为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发展原则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改善民生,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管理,并做好环境保护。所以,乡村的规划设计显得尤其重要,乡村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服务在基础设施等完善以及农村用地的结构布局规划,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1“美丽乡村”的规划思路

我国的“美丽乡村”规划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一开始的乡村物质建设规划转变为乡村综合发展规划,将建设新农村转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建设。②在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时应将富民、宜民以及和谐作为规划的重点,提高乡村的功能转型速度,实现乡村功能的快速升级,营造乡村美丽的自然风景,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对于农村的主要产业应促进联合合作,提高产业的收益,对于农村的一些大项目应尽量落实,实现项目的快速发展;另外,对于农村的一些产业,应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提炼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打造成地方性品牌,推出地方性的产业文化。在对“美丽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对建设的质量和数量、持续发展和阶段建设、村建与民富、内涵和特色等几大关系进行重点处理。①应具体体现出村庄项目建设的实质内涵,从村民的意愿和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同时应注意社会发展规划的统筹工作要做好;②在进行农村项目的规划建设时,不能太注重项目建设的多少和大小,而应从村庄村民的角度出发,考虑为村民和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③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注重民富和村建,并使之形成互动机制,建设好宜居新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农村产业的发展研究,并对农村的用地空间进行规划落实,主要体现出促进农村村民精神和物质的共同[1]。

2“美丽乡村”的规划理念

(1)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时,应遵循统一规划、并村共富、整合资源的规划理念。有些村庄非常富裕,而邻近的村庄比较贫穷,因此两个村庄可以合并,利用富裕村庄的产业资源来推动较为贫穷的村庄经济的发展,改变贫穷村庄产业资源缺乏的被动局面;同时,解决富裕村庄劳动力资源缺乏的问题,利用经济比较落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来弥补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的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的经济福利以及空间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开创村庄建设新模式,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进行“美丽乡村”的统一建设,优化农村的产业资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益。另外,应对配套、布局以及建设等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整合规划,并且,在对贫穷村庄和富裕村庄进行统筹规划管理的前提下,注重每个社区的设施和经济增长项目布局,实现并村共富。(2)在进行“美丽乡村”在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全域美景、互动发展以及产业兴村的理念。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路径。对农村突出的产业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发挥其核心作用,促成经济链式的产业经济。①对农村的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满足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提升农业产品的产量,同时做好旅游线路、产品、基地设置的规划设计,提高农村的农业规模和内涵;②促成农村工业经济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比如在农村建立家具产业基地等,建设完整的木材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的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可供观光旅游、购物休闲的“美丽乡村”,为农村人口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引入外来人口进行消费,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通过建设农村产业链,提高农村知名度,增加农村的创业就业竞争机会,以回馈农村的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有着“中国十大名村”之称之一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该村位于浙江省中部,东面是横店镇,北边是东阳市区,地理条件优越,总人口4476图1花园村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人,主要产业有地产、红木家具(见图1)、基础材料、高效农业、以及食品服装等,且花园村通过进行产业资源的整合,完成了品牌名村商贸休闲旅游产业的建设。

3“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

在对乡村进行“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时,应具体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比如地理条件、经济现状、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以及产业资源等,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进行明确,并对该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主题进行设计。由上文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思路和理念的论述可知,“美丽乡村”的建设应遵循“产业驱动、功能升级以及节约高效”的创新理念和规划机制,对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来对不同地区的农村进行用地布局、项目建设、生态美景、功能配套等方面的规划设计。3.1“美丽乡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首先,因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地理特点,结合该地区的产业资源和其他具体情况,建设该地区的发展元素,进行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如图2所示,为我国十大名村之一的浙江省花园村的用地布局规划设计。该村主要从产业发展、有机整合、块区增长以及用地建设的角度去考虑整体用地布局的规划设计。从用地的整体空间上对地理性质进行改造提升,对整块的土地进行整体性的开发,对该村的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加强建设。另外,花园村将东永二线、东永一线和花园大道作为该村主要发展的核心地带,并规划为四大产业发展区,结合居民现状规划服务半径,对该村的社区进行有效整合,最终建设了六代居住块,还对该村的用地布局做了合理的规划[2]。3.2“美丽乡村”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结合“美丽乡村”规划思路和规划理念,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建设。①应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村庄的基础建设一起进行规划,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浙江省花园村,实施了“退宅还耕”的政策,对该村的主要生态节点以及景观地带进行生态规划建设,并基于该村的生态功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要求。②对一些棚户区的地块、或其他闲置地块以及边角地块进行规划设计,融入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资源,促进农村产业资源的发展。3.3“美丽乡村”设施配套规划设计。在对乡村单位进行设施配套规划设计时,应以本地区的社区功能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做好乡村单位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提高我国乡村单位的人民生活品质。首先,乡村单位应根据具体的用地布局和地块的功能结构,整合相应的道路交通,进行基础设施规划;按照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发展目标,规划设计相应的乡村单位社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功能设施的规划设计。3.4“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乡村单位要实现相应的健身目标,就必须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的规划要点,应明确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空间布局、实施步骤等。乡村单位的项目建设规划一般有农业示范区、木材产业基地、休闲娱乐公园以及旅游产业聚集区等[3]。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论述了“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结合我国综合发展规划理念对我国乡村单位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生态景观、用地布局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以供同类项目的参考。

作者:洪卉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参考文献

[1]许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6(12).

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区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一、现有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现状

1.1 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1.2 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 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1.3交通问题

十多年前,城市居民乘出租车都是难得的情况,小区内几乎没有机动车辆。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小汽车进入居住小区,而且小车的数量将会快速增长。其直接带来的是行车和停车问题,并由此影响到小区的安全、安静和环境问题。

1.4建筑形态

装饰主义泛滥,使得当今建筑缺乏本质的建筑语言、内在的空间艺术个性。做一点罗马立柱,做一个三段式腰线,雕花铸铁栏杆,就可美其名曰为:“欧陆风情”。包括“新古典主义”在内,真正的希腊古典精神是反装饰的,至少是反对以装饰哗众取宠,而是更强调一种比例的和谐,人物共生,神性与人性的协调。过度的包豪斯主义一种过分的国际化、标准化建筑的盛行,使大量建筑呈现出呆板、单调、无艺术性、无地方特色的表征。过分强调国际化抹杀了建筑艺术的可能,美学的可能,使许多建筑沦为机械的居住笼子。

1.5居住环境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居住心理,在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中,最大的需求还是人的互助互爱的邻里关系,社会交往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这些需求是一个文明社会、新型居住小区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而离开人的社会交往,城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住宅区有必要设置供居民交往,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使住宅找到与城市环境的共存关系。

二、住宅小区规划措施

2.1人性化

人性化的原则是要为以人为主体的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配套和完善各种各类设施、方便利民,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各种个人与社会的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行多方面的人性化规划成为了设计小区住宅规划的基本要求。小区的规划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由此而伴生的艺术审美需求。唯其如此,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以人为根本、为人而设计、为人去规划的设计理念。

2.2构筑有序的空间

住宅小区内根据居民的室外活动内容和室外空间安全防卫的要求,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住宅小区级公共空间为开敞的多形态空间,也是多数人群的集聚场所、邻里交往的场所,在设汁时应注意动静态结合,配以不同个性的小品及铺装等,但应避免尺度过大,过分追求气势的做法。组团级的半公共空间为半开敞、半围合的空间,主要提供户外健身、休闲与交往等活动。组团往往由若干个院落组成,院落属于半私密性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特点,较为封闭围合,能很好地体现传统的重视邻里交往的住宅特点,具有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且提高门外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扩大住户的活动范围。住宅内的空间是家庭成员的私密空间,家人可凭借这个空间进行休闲、健身与交往等活动。

2.3组织便捷的交通

从机动交通进入到住宅区的第一天起,交通安全以及噪音尾气排放等方面的问题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减少其负面影响,在住宅区交通流线的设计中,往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车分流的手段,对住宅小区内的交通进行严格分级。这样的做法虽然减少了对步行者的伤害风险,但是居民丧失了交流往来最适宜的道路交通空间,只能被动地集中在公共活动空间和步行空间中。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空间使用的单一化,也增加了道路交通面积。

解决停放车辆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

(1)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既方便又要安全。

(2)场地的制约条件,主要从节地、防干扰、经济适用等方面考虑。

规划设计的难点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设计中根据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地面停车场既方便管理.而且建设费用又比较低,在现今仍多有应用,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方式用地较大,不宜过多采用;路旁就近停车最为方便,但不利于交通安全和管理,同时占地较多,污染环境,所以这种方式可作为临时紧急停车或其他停车方式的补充。地下停车库、半地下停车库可以与地面建筑或体育场地、集中公共绿地、人防建筑结合,做到功能多样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但地下车库上面必须采取隔音、隔气和防火、防爆的措施。高层建筑下的车库可以与楼内的电梯相通,实现最短路线的“门对门”的立体分流。住宅底层停车相对于其他方式不占用公共空间,但其容量小,一般适用于高档别墅区或小汽车拥有率低于0.3的情况。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小区停车场的设计应结合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兼顾近期和远期,要留有发展的余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2l世纪的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是以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为指导,从时代、社会与自然中寻找规划设计方向的创新之作。作为规划设计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针对问题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不只是抄一些表面的手法,玩弄一些不切实际的概念。

参考文献:

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中国商业设计协会对全国商业地产的设计机构和设计项目做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反映了中国商业地产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现状,就是大多数没有前期定位,或者前期定位是虚拟化的。在当今的中国,几个人就可以开一家策划公司,因为开发商对这一块的知识几乎没有,所以这样的结果只是一个策划性的东西,而不是实际可操作的。所以,即使做了这样的前期策划,后续的也是无法落实的。

一、国内目前商业项目规划设计的整体现状

中国的商业目前面临着许多问题。不专业的设计,这里说的不专业不是说设计院不专业,设计院对于规范和空间的引导都很专业,但是由于不清楚商业的需求,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项目都是这种情况: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最终招商的时候商铺进不来,物业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后期改建改造大;最重要的就是运营成本的加大。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建立这样的理念和概念,就是不能够用建筑规划设计来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灵魂,而是一定要引入商业设计的灵魂。商业设计是对商家、对消费者,包括对以后商业地产的运营提出的专业性的考虑和要求。所以我认为商业设计是规划设计的核心,也就是说它是指导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基础条件。

二、做好商业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

那如何做好商业规划设计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主力店及次主力店

在商业综合体当中,通常包括超市、百货、影院、餐饮、健身、酒店等多种业态,不同业态对物业要求和标准不同,在规划设计时必须满足不同业态的需要。这与一开始讲的招商在前、建设在后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主力店都有不同的荷载、高度、卸货的要求,只有招商在前,与主力店进行技术对接,才能掌握好这些东西。

第二点:内部动线设计

商业综合体好的动线设计能引导和方便消费者购物,良好的人流动线也能延长消费者在店铺的停留时间,带动品牌人流量和购买率的提升,并能让消费者体验一种品牌所倡导的购物感觉。如果把商业综合体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动线就好像人身体内的血管一样重要,无论上、下、左、右都必须保持通畅,不能有任何阻塞的地方。所以,商业综合体在规划的初期往往重点放在动线规划上,为配合各楼层不同业种的定位,商家往往要花费很大心思和时间来研讨和修复动线设计图,直到满足商场使用的最佳状态为止。

商业的动线设计,必须先来看看到购物中心内的顾客都是什么样的目的,我们一般把顾客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有购买目的主动顾客,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第二种是无购物目的的顾客;第三种是随机购买,以逛为目的,在“逛”中发现商品,激发购买欲望,主要以女性为主,属感性消费。那么,要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不仅需要在商品自身设计上下工夫,提高商品的色泽、款式等方面的视觉效果,还需要着重研究商业空间的内部布置、空间的分割和联系,创造特定的购物氛围,让顾客心情舒畅,从而达到激发其购买欲望的目的。

一个好的垂直、平面交通设计是可以决定内部人流动向的。垂直交通将促使人流从低楼层向高楼层运动,而平面交通则能使消费者沿着商家事先设计好的交通流线进行消费。好的动线规划的作用包括:合理的动线使顾客很方便地进入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顾客很容易地走完整个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商品很容易导入商业设施;合理的动线使店员服务更加方便。

商业综合体的动线分四种,有给客人使用的卖场的动线,也有给后勤补给和员工上下班的后场动线,还有水平动线及垂直动线。

后场动线: 从停车卸货开始经过商品管理,接着上升降货梯,到进入卖场仓库的这个过程是后勤补给动线,

员工动线: 员工每天上下班进出的动线,从经过警卫到商业综合体,打卡完毕至员工更衣间换制服、再进到个人工作岗位的这条动线就是员工动线。这条动线通常会和消防逃生动线相连贯,也会有某一段会和货物的补给动线重叠,这都是合理的设计。

水平动线: 水平动线在内部交通设计上,对于引导人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综合体每一层商业以电扶梯为中心来做引导客人走向的通道成为水平动线,水平动线设计最重要的是主通道动线与次通道动线,一般要求在进入商场之后要有一条明显的主通道,宽度在6~8米保证购物人群能够拥有舒适的步行空间,使顾客在穿行主通道时,能清楚地看到商场平层的业态划分。除主通道之外,还应该有与之相连的次级通道,使人流有效分流到各个业态分区。根据不同的商业种类,次级通道的宽度各不相同。商场内部的次级通道应在2米左右,以保证顾客在不拥挤的条件下,选购合适商品。此外,为了有效拉动次级通道商铺的人流量,可将收银台、卫生间、楼层休息区等部分功能分布在次级通道上,以拉升次级通道的人流量,同时也可降低将其设立在主要通道旁,避免因占用黄金铺面而造成的损失。

垂直动线: 从地面层借助自动扶梯,电梯,步梯来运送消费者上下到每一个营业楼层的过程称作垂直动线,主要的功能是自下而上引导客流。

购物中心层数越多,营业面积和租金就越多,购物中心的利润和投资回报就越大。但要把购物者引导高层并不容易,因而投资者往往不愿意租用较高层的商铺。此时,中庭空间和垂直交通工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庭是垂直交通组织的关键点,也是步行空间的序列,这里人流集中、流量大,最有可能鼓励人流上行。富有趣味的垂直交通工具,玻璃观景电梯等,能在中庭空间创造活力和动感,常常会激发购物者登高的欲望。因此,投资者在选择高层商铺时,评价垂直交通能否促使人流向上运动,将成为考核重点。

在对商业做动线设计的时候应该避免以下问题的发生:

1、我们在做商业动线设计时一般要注意避免在同一平面动线交叉(车流、人流、货流);避免因动线设计不合理而改用厕所做诱饵,来指引顾客在商场内转来转去,达到吸引人流的效果。

2、做商业规划时要考虑设置必要的停车设施;还要注意不同业态卸货平台的设置不同。

3、尺度合理的主副通道设计宽度2.8米、4米、8米甚至12米、16米。

对于不同商业定位的商业综合体来讲,不同的定位决定了不同的商业功能和业种布局,只有将项目分析透彻,才能在动线设计上满足它们的发展特点。

三、结语

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保障房容积率 绿地率 配套设施 混居模式 日照停车位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国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住有所居”的目标,2011年提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使保障性住房覆盖面积达到20%左右。保障房的选址及规划是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的主导因素,保障房不能仅仅是小套型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一套生活解决方案——这才是“保障”之要义。本文就保障房社区规划中容积率、绿地率、配套设施、混居模式、日照、停车位等问题进行浅议。

一.混居配建还是集中建设

无论从吸引社会力量参建保障房方面考虑,还是从城市公共资源有效分配方面考虑,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已成为许多城市积极探索的模式。然而在建筑设计界看来,配建这一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不同收入人群的混居生活方式,从城市规划学方面考虑,应该提倡“混居型”的居住模式,一是创造和谐社会氛围,避免让低收入家庭被再度边缘化;二是公平有效地分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三是高低收入家庭混居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社区格局,提高社会效能。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保障房不宜集中规模建造,提倡“大混合,小分割”的概念,保障房不适合大量集中建设,可以在一个社区规划几栋相对独立的保障房。坚决反对做成小混合,即一栋商品房中有部分是保障房,这太不符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建议可以在100户至300户之间为一个单位,并优先考虑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成熟的地段,这既能实现相对独立,也能与城市共融生存。

二.配套设施不应该成为短板

如果保障房仅仅解决了居所的问题,却因为位置偏远造成了交通、购物、教育、医疗等生活方面的不便,则反而给低收入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以上这几点便关系到保障房的配套设施问题,保障房由于其居住人口更为密集,加上居住者收入相对较低,决定了需要更为完善的社区及城市公共配套服务。目前许多保障房项目的社区配套本身就不够齐全,不足以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甚至给生活造成负担,这无疑丧失了其保障的根本含义,光给一个孤立的住宅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降低被保障家庭的生活成本必须要配套足够的公共交通、购物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议按照千人指标计算配套设施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配套设施的齐备和完善。

三.日照标准的控制

能否在保障房设计当中,为保证功能性和集约性,适当牺牲日照标准,是广大设计师的困惑。有些设计人员认为不销售产权的租赁保障房从使用属性而言相当于旅馆建筑,居住者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可以分地域,分保障房类型适当放宽日照标准,以满足住宅的功能性和集约性设计要求。但作者认为虽然租赁型保障房的住户流动性大,但保障家庭中也有老人和儿童,住户是动态变化的,不能因某些一些人群的特殊情况而牺牲另一批人的生活质量。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房,所居住的都是人,必须享受同等的住房品质,不能违背人的基本需要。

四.容积率过高并不划算

出于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考虑,以高容积率换取更多的房源,成为各地建设保障房的普遍做法,一些地方,保障房小区的容积率甚至达到5以上,这只为满足硬性指标,它将带来居住质量下降、运营成本增加、安全风险加大三大隐患。许多保障房项目将建筑做成高层,但为了避免达到超高层标准,将高度恰恰控制在100米。把高层做到极致,实际上对居住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过高的人口密度居住者的舒适度很难保证,如果不能与商品房统一标准,很容易产生市政、交通等更多的社会问题;对于后期运营费用太高,包括电梯运行、自来水输送、供配电等市政配套;安全隐患过大,特别是对于高层消防方面,我国缺乏成熟的经验。那怎样的容积率才是合理范围?在建筑设计当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需要在建造运营成本和居住品质上达到一个平衡。应该根据每个城市的土地资源、气候环境、居住习惯、经济实力等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保障房项目的容积率不要超过3.5比较合适。

五.绿地率应该更高些。

绿地率是保证居住环境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家现行住宅建设规范,绿地率的底线为30%,目前并不是所有保障房项目都能够在绿地率数据上达标。与忽视绿地率、甚至人为降低绿地率相反,作者认为保障房恰恰应该更加重视绿地率的问题,甚至要比商品房提出更高的标准。因为保障房套型相对较小,即便是同样的容积率,其小区人口总量也要大大超过一般的商品房小区,因此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反而更高。同时建议保障房应该尽量选址在城市绿化带或者城市花园旁边,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弥补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停车位布置问题

在当前的保障房安居工程当中,包括产权可销售的限价房及经济适用房,一方面由于针对人群覆盖了城市中等收入人群,另一方面被保障家庭的收入存在动态增长的可能,因此提前设计停车位便成为规划设计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地下停车位的建造成本过高,一些保障房项目在楼与楼之间塞满了停车位,挤占了居民的活动空间、绿地面积,这样的设计非常的不合理。但是地下停车位的开发,可以节省地上空间,让容积率本来就偏高的保障房社区获得更高质量的社区环境。

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医院 规划 特点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lecong from the hospital planning and design tenders in the design concept.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the hospital, emphasis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land-use planning and related conditions for patients and create a treatment, recupe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a pleasant outdoor environment.

[Key words] hospital; planning; trait

引 言

乐从医院规划地块位于乐从大道以北,乐平路以东,西邻建设中的乐从小学,东接乐从敬老院,地块四周环路,交通方便。地块呈不规则形,地势平坦。规划用地总面积40387平方米(合60.58亩)。

1.总体规划

乐从医院拟建规模为日接诊2000人,住院病床400床,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和《广东省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标准(试行) 》,400床医院建筑面积指标分别不小于63m2/床 和110m2/床,即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52万平方米和4.4万平方米。建设用地指标为不小于115m2/床 和130m2/床,即总建筑用地应为4.6万平方米或5.2万平方米。很明显,无论按哪个标准,现状用地都偏小了。

根据目前国内现代医院的建设趋势,专家提出:医院建设规模不宜过大或过小,以600~1000床规模为宜,如规模过小,形不成规模经营,规模太大管理和营运困难,全院人流、物流路线过长会产生种种不便。

所以在本规划方案的设计时,重点考虑的是怎样在用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400床位医院的各项功能配套的要求,同时为将来能扩大发展为700~800床的综合医院留出空间。从地形图上看,地块东北角有一块土地有征用的可能,在设计时将其作为将来扩大发展的土地,充分考虑一期建筑与二期扩建的完美结合。

任何事物都有其必须遵循的道理,在医院建筑中更反映出其严格的逻辑与秩序,十分强调理性,依“理”而行是整个设计的宗旨。

2.规划设计特点

2.1医院三大主楼的设计特点

顺应地形,紧扣医院的三大部分: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的有机关系布置建筑物又为了更好地达到医院的安全与效率,总平面规划中把三者采用分幢连廊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综合体。这也是近几年来京、沪、穗、港地区医院发展的总趋势。

由于传染病区的特殊性,将其独立设置于地块下风向的西北角,而且设置直通院外的出入口,有利于应急突发传染病的出现。职工宿舍及蓝球场设于场地东面,与诊疗区完全分离。

2.2各功能房间的设计特点

在建筑单体平面设计中,明确的功能分区,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清晰的洁污分流路线是设计遵循之理,此外,争取南北朝向与更多的自然采光通风,也是整个设计的重点。除了满足要求布置的各功能房间以外,本方案设计还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2.2.1加大了儿童门诊的候诊空间,以容纳可能会增多的陪诊人数。

2.2.2门诊诊室为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减少交叉感染,在诊室另一侧

设医护人员专用走廊,走廊尽端设医护人员专用卫生间,减少医生在病人中间的穿插,减少交叉感染,保障了医护人员安定、安全及高效的工作环境。

2.2.3中央手术部是医院设计的重点、设于医技楼的顶层尽端。手术部要求环境安静、清洁,不受外部环境干扰。另据资料调查,为满足现代手术医疗的要求,手术室面积不宜太小,一般中型手术室以38~50m2为宜,大手术室应满足56m2。手术室平面应接近方形,最小边长不小于6m。

2.2.4争取良好朝向表现在住院病房的布置上,为了避免东西向阳光直射,又能取得良好的日照卫生条件,病户窗户都朝向南向,东南向与西北向。

2.2.5住院部以30~45床为一个护理单元,每层一般可分设两个护理单元,或合为一个大的护理单元。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设不同床位数的病房间,病房间内都设有简易卫生间,既方便了病人,又减少了交叉感染。

2.2.6由于用地偏紧,设计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布置对外联系较少的房间(如中央供应部,设备用房等)及一些功能上需要比较隐蔽的房间(如解剖室、太平间等)。同时还设部分地下停车场,用于院内员工停车。

2.3交通流线组织

交通流线组织体现了便捷、安全、高效的特点,其代表是:

2.3.1医院主入口广场:广场两翼设对外停车场,同时面对门诊大楼的主入口、急诊入口及儿科门诊入口,集中而又分区明确,同时,主入口前设出租汽车停靠岛,以适应人们的不同需要;

2.3.2门诊楼中央大厅的自动扶梯:采用通行率高的自动扶梯以解决门诊大量人流的垂直交通,迅速分散人流,避免了拥挤、紧张的感觉,可达到高效运行。

2.4环境设计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疫病的病因不仅是生物学因素,且人们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愈后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日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环境设计中注入“人性化”的观念,弘扬人性,表现对生命的关怀,激发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现代医院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同时一样重视医护人员健康、卫生的良好工作条件。

在环境设计中,回归自然的环境是我们的目标。尽可能地实现园林化、无障化、智能化、人文化、安全、舒适的环境。设计中做到了院内处处见绿,步步有景,即便是停车场,也被一片大树绿荫所覆盖。院内充满生机,花鸟虫鱼、池塘、山石、大树、草坪……,使整个院区形成一个自然的小园林。人们在其中自如伸展、怡然自得。

当然,环境不仅指室外,室内环境也是相当重要,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力求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开阔、轻松的室内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4.1创造开阔的内庭,以取得更多的自然采光通风,内庭四周通廊环绕,视线开阔;

2.4.2宽敞的一次候诊大厅,在此是病人等候时间最长的地方,创造一个安定舒适内容丰富的环境,可减轻人们因等候而产生的烦躁,消极的情绪。设计中候诊大厅与室内外庭院在视线上都是可以连通的,把室内外庭院的景致引入候诊厅,同时在候诊大厅中还结合候诊椅布置一些盆载或装饰。这些都丰富了候诊厅的空间环境,分散了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另外主要交通与各等候空间互不交叉,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定舒适的环境。

2.4.3充分利用屋面,做屋顶花园,可改造院内的气候环境,也给病员提供了更多的休憩空间。

2.5立面设计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济世救人的机构,所以它的立面造型要尽可能地给人以亲切、平和、舒适、温馨的感觉。设计中同时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在结合上求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建筑主体的构成手法简洁明快、平和自然。其特点如下:

2.5.1儿科门诊部分运用圆柱形的体量,不但使室内空间更加丰富,适应儿童心理,为立面增加一点活跃的气氛。

2.5.2住院大楼是病人休养生息的地方,外立面不宜使用大起大落、浓墨重彩的的激情手法。故处观上采用较为平实稳重的形式,以利于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向南的楼层,我们刻意调整空间布局,形成45°的斜角空间,使病房能尽享东南向的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卫生间亦能达到自然采光通风。带状的遮阳板设计,也增添了立面的光影效果。

2.5.3而位于地块西北角的传染病楼,是相对防范和隔离的分区。但不宜采用特征性强的造型和色调来标识其特殊性。故也采用与主体相互协调统一的造型与颜色,以消除病人的监禁感及负面的心理影响。

2.6智能化设计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的计算机管理、电子病历、一卡通的使用,远程会诊系统等国内甚至国际医院之间的医疗网络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间医院的合作将有空前的发展,医院的建设必须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布置了智能化信息管理中心。为将来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2.7消防设计

建筑物四周都有消防道路环绕,中部还设了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可以满足紧急情况下消防车到达任何位置扑救的需要。

平面中每层划分为三个防火分区,布置合适的疏散出口及疏散通道。保障事故时都能及时安全疏散。

2.8环保设计的特点

2.8.1厨房与焚毁炉均设有专用烟道并均能通至建筑物最高处排放;

2.8.2污水处理设施:医院污水均经处理后才可排入城市水体。

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企业;标准厂房;小院;间距

中图分类号:[U260.8+1]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卧龙工业园(二期)地处大连市金州新区董家沟街道,规划用地面积65686平方米。基地地块形状不规则。东南临1-1路,西北与卧龙工业园(一期)只隔一条引碧管廊,西南紧邻杨树河。基地东北至西南长约375米,西北至东南长约300米。基地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地势平坦。

2 规划理念

随着小企业增多,对厂房需求量增加,标准厂房就应用而生,既要满足小企业主需要,又要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同时房地产商有利可图。

2.1 小企业业主的需要

小企业产业增多,厂房需求量增多。小企业主对建设厂房没有经验,独立建造成本增加,手续繁多。现有出售的厂房面积大,且价钱高。大面积厂房对小企业来说不适用且无力购买。对小企业主来说面积小于900平方米厂房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产业要求。有自己独立的小院、邻里关系影响相对小、即买即住,这样的厂房是小企业主急迫需要的。

2.2 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

每个城市为了合理的定制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对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及其时间顺序安排综合部署,制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的每块土地都统一规划、整块出售。每块土地占地面积少则几千平方米,多则几十万平方米,小企业主无力购买土地。

2.3 房地产商的需要

商品住宅已经进入缓慢发展时期,对房地产商来说风险投资加大,收益缓慢。转投工业项目,地价较商业、住宅便宜。厂房多为低层,造型简单,标准化,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收益块,市场需求量大。

3 卧龙工业园(二期)规划

迎合市场需求,既满足小企业主生产要求,又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同时房地产商有利可图的标准厂房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与别墅类似,既有独立小院,又有统一物业管理。它又不同于别墅,造型简洁,造价低廉,生产周期短等。满足大多数小企业生产要求。

项目用地规划分为两个区域:厂区配套区及标准厂房区。在项目用地的西北角设有2栋7层的宿舍,为厂区内工作人员服务。其余为标准厂房,大多数为2层,部分定制厂房5和3层。建筑顺延道路布置。除了沿用地边界设置道路外,厂区内又设立6条纵向道路。厂区内道路宽度均为8米,道路宽度满足两车对开及一侧路边停车要求。前后排建筑间距16米,为14米深的内院及2米宽的绿化带和围栏。左右建筑间距13米,设有8米宽道路,建筑两侧各有2.5米绿化带。建筑防火分类按丙类设计,建筑之间距离满足防火距离的要求。每栋厂房在中间通过围栏及绿化分为独立的两户。共设有12栋标准厂房,每户建筑面积809平方米。为迎合市场及地块限制,规划设计了少量的1000~1500平方米厂房。厂房宽度22.1米,长度36.7~73.9米,柱距7.5~7.8米,能够满足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要求。建筑单体将交通、货梯、卫生间等布置在建筑山墙处。一层高度6.5米,满足一般生产高度要求,同时为业主根据需要设置夹层提供可能性。一栋两户的设计可以满足小企业生产的要求,若建筑面积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要时,可以取消分户墙,改为一栋一户。此种设计灵活性强。卧龙工业园(二期)规划图见下图:

总平面图

4结语

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城市小区内的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也是市政配套管线的主要通道。城市住宅小区的建设目标是功能齐全、环境幽雅、安全舒适,要求在合理布局和加强绿化的同时,做好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1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及各类管道特性

(2)为了减少管线检修及施工时对交通的影响,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并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布置;

(3)根据管线所输送的介质性质分类布置,以减少管线问的相互干扰,

(4)管线竖向布置时,其调整原则是: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支管让干管,易弯管让难弯管;

(5)各种管线的危险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煤气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电力电缆、给水管道、通信信号电缆;

(6)各种管道的可塑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道、煤气管道、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工程管线布置在道路下,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电力管、通信信号管、煤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工程管线在庭院内,由建筑红线向外依次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管、通信信号管、污水管、煤气管、给水管。

2某住宅小区设计构思

在某住宅小区的5类地下管线中,对小区运行安全最为直接的是排水管;对小区运行安全潜在危险大的是煤气管;对小区今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通信信号管。因此,确定设计方案的重点是排水管、煤气管和通信信号管。

2.1体制排水管设计

首先是排水体制的选择,设计采用雨污分流制,为今后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提供条件;其次是小区竖向设计与排水出口方向的协调,如果小区的竖向分区与排水总出口不一致,客观上将造成小区不合理的逆向排水。

2.2煤气管的施工安全设计

由于煤气具有可爆炸性和剧毒性的特点,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确保煤气管的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在布置时,煤气管不宜在污水管和电力电缆旁边,以免煤气泄漏后遇沼气或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2.3通信信号管设计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安全系统的完善和电脑网络进入家庭,均与通信信号管的建设密不可分,在设计时主要考虑远期的可发展性,适当预留发展空间。

2.4消防系统管线设计

因水消防系统一般是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绝大部分时间管网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我国目前消防管网大部分采用钢管,而不流动的水易孳生厌氧菌,其对钢管会产生生化腐蚀,这种腐蚀多为点蚀,对钢管的破坏性极大。因此把消防管网设计成流动状态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很容易被设计人员所忽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消防水设计成流动状态,当消防系统较小时不难做到,而对消防系统供水范围较大时就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少应将消防主管内的水设计咸流动状态。为保证消防管网内水量的相对稳定,要求系统内的回流水应进入消防水池,不应为减少回流管的设计而将该部分水作它用,更不能就近排放。回流水量尽可能少,能保证管网内的水处于流动状态即可,避免回流量过大而影响消防时的水量和增加平时稳压泵的运行功率。

3某住宅小区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在某住宅小区中,主干道宽为1Om,车道宽7m,人行道宽15m,宅问道路宽为2.5m,住宅房前屋后的绿化带宽为2.5~3.5m。以下以北梯户型为例,门栋入口方向朝北,卫生问和厨房布置在北面。

3.1庭院内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3.11污水管设计

根据住宅的平面布置以及GBJ15-8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化粪池距建筑物的净距宜《5m,且化粪池及其污水管布置在宅间道路远离住宅的一侧为宜。若将化粪池和污水管布置在宅间道路下,需考虑化粪池承受通过汽车的荷载,每座造价将增加近2000元,与延长几米污水管的造价相比,显然前者在经济上不划算i若让给水管和煤气管穿越化粪池,也将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故设计时考虑将污水管布置在宅问道路远离住宅的一侧。

3.1.2煤气管的安全设计

煤气管通常采用PE管,在附近管道施工开挖时,煤气管容易遭受意外损伤,危及煤气管的运行安全。设计时,将煤气管布置在屋后的绿化带中,既减少了外部荷载的影响,又避免了管道与房屋一侧的施工干扰,能较好地保证煤气管的安全。

3.1.3通信信号管设计

由于现代通讯技术发展迅速,今后必然会有扩容施工,为了减少施工对道路的破坏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设计将通信信号管布置在宅问道路的绿化带中。

3.1.4给水管和电力电缆

给水管和电力电缆相对变化较小,可一次性施工到位。给水管布置在宅问道路下;考虑到电力电缆的可弯性较大,将其布置在远离住宅的另一侧绿化带中。

3.15消防管线设计

装置及罐区防火堤外四周消防管线应环形布置,如装置内有消防通道,则沿消防通道也应布置消防管线并与装置四周管线环形连接。当几个占地面积较少的装置在一起时,为减少管线敷设,可将这几个装置作为整体在其四周环状布置管线,必要时采用支管引入装置的形式补充设置消防设施。环状管网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管段,每个管段上消防设施的布置不应超过5个。消防管网可与企业生产水管网设置连通管,连通管上设置止回阀,保证消防管内的水不流向生产水管网。综合上述情况,设计庭院内管线综合平面布置由住宅一侧依次向外调整为:煤气管、通信信号管、给水管、污水管、电力管。具体布置见图1。

3-2主干道下管线综合平面布置

在设计时,考虑将可燃易燃及损坏时对房屋基础有危害的管道尽量远离建筑布置:对埋设较深的管道也布置距建筑物远一些。为了减少外部荷载对煤气管的影响,设计将煤气管布置在-N人行道下;雨水管和污水管的管径较大且埋设较深,将其布置在道路中间,电力电缆布置在另一侧人行道下,通信信号管布置在靠近电力电缆一侧的车行道下。具体布置见图2。

4管线综合竖向设计

由于污水管和雨水管属于重力式排水,其调节余量小,且排水管管径较大,占用的空间也较多,因而竖向设计时应处理好排水管的高程。在排水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适当地降低雨水管的埋深,使其管顶覆土达到1~1.2m,有利于管线交叉时其他小管径的管道从雨水管的上方穿越,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并为日后管线的维修提供方便。

当雨水管与污水管在高程上发生矛盾时,可在交叉处断开雨水管,两N)Jn设雨水检查井,雨水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加大埋深,从污水管下方通过,类似于倒虹吸排水。为便于清淤,井底降低20~30cm,用作沉砂区。除排水管之外,其余管线均系非重力流,均有调整高程的自由空间。相比较而言,给水管和煤气管的管径较大,但由于煤气管所输送的介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设计时煤气管应优先于给水管,当煤气管与其他管道交叉穿越时,以煤气管下穿为宜,同时应在煤气管的上部砂垫层上加铺一块钢筋混凝土板《板宽同管沟宽)。这样可避免附近管道施工开挖时对煤气管道造成损伤。新晨:

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突出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重视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及生态性设计等基本理念。同时,在设计中要考虑经济合理性的原则,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宜人的的景观环境。

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2园林规划设计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园林规划设计离不开生活,并与历史和文化相联系[2]。一个国家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都是以本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作为背景的。对于园林景观的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人文的东西,就不可能成功。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还要接受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进行创造,以促进中国具有世界性、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的迅速形成。

3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4]。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人性化设计理念

人性化设计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设计师从关注园林景观转移到关注到园林景观的使用者上来,以设计出更人性化、使用更便利、使人愉悦的园林景观为重要目标的设计思想。使人愉悦是人性化设计的审美原则,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感受到设计的精巧而产生愉悦感,同时,将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真正体现出设计为人、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思想。园林规划设计其主题是人本身,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本身,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因此,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研究设计的目的与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分析现代成功的园林规划设计实例,不管无心还是有意,所有的设计大都取自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印象,取自历史上由于完全不同的社会原因创造出来的园林景观。

6生态性设计

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劣,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人本身来自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只不过是由于生活和工作将其强行分开。人是需要回归自然来放飞心情、解除疲惫、张扬个性的,户外园林景观是居住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只有可参与性的景观才能让环境与居住最大限度的融为一体。因此,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环境对人心情的影响力,注重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紧密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5]。正如斯坦利•怀特所阐述的那样,“如果我们的设计能含纳草地、森林和山,那我们能占据的景观将富含原土地之奥妙。景观特征应被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终和谐应存在于一个复合体上,这些人为化的景观是最动人、最可爱的,只要景观的结构和灵魂能被保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因此,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项目条件,把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当地的民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恰当地融入现代元素,同时注重成本,从而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优美动人的园林景观。

7参考文献

[1]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78-80.

[2]周武忠.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90-94.

[3]朱建宁.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J].广东园林,2005,28(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