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1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有自主性和体验性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1.自主性

自主性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主要体现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自主选择课题、自我研究、自我评价;其次,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的教学组织应有利于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它是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提出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整个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自主探究活动使自己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2.体验性

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目标,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研究经验基础上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体验课题的提出、分解、确定,到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可行性论证,研究方案的实际操作,研究小组人员之间关系的协调,最后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假设和论证、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等。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研究经验,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和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和道德。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体验的重要性是因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

1.课题选择阶段的指导

课题的选择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择好的课题并顺利实施,才能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并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题选择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1)指导学生选定课题研究题目

在研究性学习中,如果学生选择的课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课题感兴趣并觉得有研究的意义,那就有把课题做好的可能。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从何处选题,课题出处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课题的选择可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多维度地看待同一个问题,从而发现值得研究的课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出课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参观考察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把学生感兴趣又切实可行的问题结成课题供学生继续研究;课题可以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某一问题来展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产生很多不同的观点,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讨论的问题适时发现并进行挖掘,这样就可以发掘出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课题还可以就学生关心的时政、时事等来开展,选择这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课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善于从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多维度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并能多方面搜集问题的相关资料,最后归纳总结出具体的研究题目。

(2)指导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有效顺利实施,在课题选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开展程序设计实施方案和活动设计方案。在课题实施方案设计之前组织学生进行通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一般步骤和阶段并能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活动方案,以利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课题组一般采取学生自由组合,教师进行适时的调节的办法组成。在指定的实施方案中要有对课题研究目标进行清晰的表述、研究采用的具体的方法和研究工作的程序、步骤的设定。

(3)组织学生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在研究计划制定下来之后可以由教师或专门的专家组成评审组,来对学生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质疑和论证。在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论证时,要把课题实施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客观因素考虑进去,同时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性和使用价值。同时要看选择课题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主要方面;看课题的选择能否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做到以选择的课题为中心能组织学生开展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准备,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课题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示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1)指导学生搜集课题相关信息

在明确研究课题题目和实施方案确定之后,学生就进入了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阶段,在明确了研究的具体问题、确立了研究的目标之后,学生便进入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研究和分组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搜集、加工和处理信息,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学生在搜集丰富的信息资料的同时可以拓宽自己的研究思路;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对于搜集信息的方法,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如上网查阅、动手实验、去图书馆、实地考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来搜集信息。

(2)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搜集到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实践和体验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加工处理。这些数据可能是来自于学生的实验或观察的记录,也可能是问卷调查反馈得来的数据或是查阅文献资料的统计数据,学生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通过统计表、统计图、集中量或差异量等统计方式进行描述或推理,教师要在学生处理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加以引导,确保学生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处理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或口头的形式总结出来。尽可能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作为交流工具。

3.教师要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研究成果的表达交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如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和调查报告的形式等,也可以通过举办辩论会、答辩会、展示会以及编刊物、办板报等形式来表达,尽可能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在班级或更大的范围得以发表。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在科学性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首先,要有充足的论据进行严密的论证,通过在可靠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得到的数据资料作为论据支撑,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事实和研究结果。其次,研究报告撰写的过程中,观点的表述要遵循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作为严谨的理论文章进行撰写。

(2)注意语言表述的观点和实际数据相统一

首先,要排除掉和研究课题无关或相悖的材料,围绕研究的主题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数据资料。其次,要注意对材料真伪和价值量的大小进行鉴别,从而选取客观实际而又生动新颖的材料。在选取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进而提取论点、得出结论。

(3)指导学生展示和推广研究性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要做的工作就是展示取得的成果,成果的展示可以依据课题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长和允许的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展示,可以是发表、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也可以举办专题的报告汇报成果、影像展览、专题板报以及实物模型的展示等。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新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生成探讨.课改前沿,2007(8).

[3] 赵祥.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与管理,2006(12).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58—01

研究性学习已被明确纳入必修课,但由于观念、方法、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笔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对我省高中课改调研资料的学习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

从结构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偏正短语,形式是探究,实质是学习。虽然学者们对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理解,但作为中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以研究过程为依托获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要认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还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究其特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视”: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实践,重视经验。

研究性学习有别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其价值体现在研究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走出课堂和教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调查、考查、访问、测量、实验等活动收集材料与信息,收获最直接的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

研究性学致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1.在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探究课题,制订活动方案。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对研究性学习还很困惑,学校教研部门应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培训,通过优秀案例和典型问题帮助他们认识课程目标。而本阶段的核心是确定探究课题,先是学校课程委员会要提供若干活动主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学生经过思考参考选题后,还可以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再对所有的课题进行筛选和审核,最后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小组课题。课题确定后,探究小组就要着手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填写《课程探究方案表》。

2.在实践体验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实践”和“体验”已经说明了探究主体的不可取代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是探究性活动,其核心是思考,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研究小组要按照探究方案,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和归纳资料,并判断信息价值。在本阶段一定要做好课题探究的管理工作,学生不熟悉研究性学习,难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保障探究的可控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课题探究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探究过程也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学生以后从事探究工作大有好处。

3.在总结反思阶段,研究小组要将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成果的展现形式可以是小报告、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在对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时,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本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结题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在增强自信、凝聚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3篇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该文章由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 “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4篇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虽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帮助,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研究问题的提出者,学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层次,从生活中自选主题并且进行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建立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机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得到最优发挥。

(二)问题探究性原则

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研究和解决来组织教学活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课题不应该由教师指定材料让学生理解学习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生已经是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如学习完《鸿门宴》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作《项羽新探》《失败的英雄》等文章,从历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项羽,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

语文教学中应设置“专题研究”课,即在语文教学中,以专题研究的形势穿插、设置一种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动。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开设专题研究课程有如下步骤。

(一)明确目标、合理选题

研究性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征来进行合理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与能力水平确定课题范围,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二)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题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学生成立若干小组,组成分工不同、团结合作的集体,小组成员充分协商制定课题研究进度和计划。

(三)小组实施计划,教师负责指导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教师要根据每个研究小组提交的活动安排、详细报告、活动情况报告表,对于其中的不恰当做法提出纠正,对小组研究方法进行指导,以便提高小组成员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交流、协调合作,以强化责任感和确保研究课题质量。(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成果展示与交流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完成后,课题研究小组要进行小组总结,并形成小组成果报告。各个研究小组在班级进行成果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负责完成最后的课题研究报告。

三、总结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又是一种能够渗透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课题选择

(1)课题及其类别

中学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知识探究类: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的具体行动,最终形成报告总结。

学术研究类:学生在课题教学的过程中,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小节感兴趣,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题目,最后写出研究论文。

社会调查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外,还可以将研究性学习融入社会,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然后撰写调查报告。

创造发明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深层次的目标便是创造发明,这也正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的创新能力。

(2)问题的由来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多数选取于生活实践、报纸杂志论文、热门话题、教参提供的课题。

(3)如何选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拥有独立自,选题时也不例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

2.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表达交流和反馈阶段。在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相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这个阶段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或者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2)完成体验阶段

本阶段中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如何有效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资料的价值,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3)表达交流和反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成果,从中反馈出有效信息。

3.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案例设计

在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课题研究属于一般的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了拓展学习范围,自主探索某一方面知识,获得学习体验后将其内容转化为研究课题的形式进行主动的探究,最后形成学习报告。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为例。

(1)创设问题情境

李某上网时无意间进入一个国外网站,该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能免费,于是就在网站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邮箱等资料。两天后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6万元现金大奖,但需电汇250元手续费,且两天就能将现金送到。李某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骗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某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大奖。

(2)任务活动

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今天,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和老师鉴别评价信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如何鉴别和评价信息,并且最终形成一份报告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3)活动过程

分组:5人为一组,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并确定相应任务。

阶段一:收集并阅读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相关知识。收集资料是第一步,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相关知识,完成最终的报告需要大量查询相关资料。

研究指南:①课题背景中出现哪些问题?②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信息的泛滥?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改善信息泛滥的窘境?③“信息污染”与“环境污染”有何不同?为了防止信息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④信息犯罪的构成有哪些渠道?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他人利用窃取信息犯罪的情况?如果有,你是如何处理的?

阶段二:实施课题研究。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付诸行动,按照之前准备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保存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这些分析结果串联起来,最后小组选出一个比较擅长做PPT或Word的同学将所有信息制作成一份报告,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能够将了解到的鉴别与评价方法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阶段三:展示、评价。参照评价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督促。

本文所述的设计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6篇

一段实践的研究,我想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类型可以是作文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就是写作文”,那么,研究性学习还有哪些方面可以为作文服务呢?我开始思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中感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探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动手)、观察、体验(身体和心理)、资料搜集与积累(包括及观察日记、资料笔记、图片搜集),这些,不都可以看成是为作文积累素材吗?而且,学生实践探究的过程,情感的体验,非常重要。有了这种体验,学生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呀?

由专家讲,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实践体验,重在问题发现和问题意识,可以没有研究结果。好呀,我又为自己找到了一句:如果没有结果,展示什么?可以介绍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可以介绍“研究过程”吗!而这些,不都是过我们作文重的记叙文吗?而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访谈、采访、观察,这些,不都可以事是写人记事的素材吗?

经历上面的若干思考之后,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课题”——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怎么整合?我将作文的过程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相比较,发现如下相关联的点: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为作文教学积累素材(包括客观的认识和主观的情感体验,既包括积累素材的过程,又包括现行的作文材料——各种笔记、事物、图片等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整理过程是作文的续写过程,用文字来整理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就是作文发表。

我想到了我过去的作文实践“指导学生写‘彩虹’”,想到了《素质教育在美国》中黄矿矿二年级写研究报告,想到了自己“指导学生写小动物”——那些,不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写出的作文吗?如果,把研究性学习与作文整合起来,不是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效率吗?反过来,如果,学生一面要实践研究,记研究纪录,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心得,同时还要为作文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写课本上要求的作文。呵呵,这样的话,学生的负担……

呵呵,我发现了新大陆。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班主任说,班主任老师讲:我觉得想法很好,但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能够全部用作文来代替吗?小学作文中设计到的“记叙文”,你能全部概括进去吗?我说。好吧,我思考。但是,当时还真的没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可以修改它的流程和形式吗?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7篇

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获得研究的体验,应重视问题的发现、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师生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主要是处于被动地位,学生之间研究的气氛也不够浓厚,单兵作战居多,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成为“后进生”,甚至会出现师生之间不协调状况,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学生之间通过分组讨论,从问题的提出,到研究过程,到成果的提交,无不是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共同探索、成果评价,与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了一种平等的互相信任与协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必将大大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

2.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千人一面”.即使贯穿一些问题的讨论,也主要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况且教师的思维也有局限性,问题的设计也主要是为教学而提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和发挥不出来.研究性课题的选择是学生主动思考、集体讨论而提出的,课题丰富多彩,伴随研究性过程的开展,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既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激发学生以更大热情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应该突破课堂教学的界限,要在观念上有所突破.学习的实质是依托各种可利用的条件锻炼能力提高使自己获得知识和技能.所谓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形式,所以研究性学习进行的地点和场所视需要而定,不应该在此有所划分.下面以“菜刀上的力学知识”的研究性学习为例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题由教师确定,基本步骤如下.

1.布置学生参与

(1)分组

①根据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自由结组.②根据对选择题目的兴趣结组.

(2)确定子课题

以“刀具上的力学”为例.全班共分成八组.第一组侧重研究带轴的刀,比如,指甲刀、铡刀、剪刀.第二组侧重研究多切面的刀,比如,理发推子.第三组侧重研究控制距离的刀,比如:削皮刀.第四组侧重研究各式菜刀.第五组侧重研究组合刀具,比如,电动剃须刀、榨汁儿机…各小组可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原则是:一要有研究意义;二要有可操作性.从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分析鉴别能力.

(3)对确定好的题目做出计划

①对刚开始搞的学生,可给一个参考.

②对已经做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让他自己做,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会做计划了.

③小组讨论后可执行.

2.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研究

(1)按照访问、上网、查书面资料等计划分头收集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

(2)将收集的资料汇总、整理.(整理知识的能力)

(3)一人执笔写出论文或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小制作模型的说明.(文字表达能力)

(4)全组讨论,修改后,定稿上交.

3.论文答辩(调查报告交流、实验报告交流、小制作展示)

(1)各小组组长宣读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制作说明).

(2)评审组提问,小组每一个成员都有答辩的机会(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应变能力等)

(3)读论文、提问答辩交错进行.

4.评定成绩

对每个学生进行评定;对各小组进行评定.最后打出成绩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

要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做到:

1.认真选好课题

选好课题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要逐步地放开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要给学生一个研究、思考的过程.

2.注重学习过程

(1)选择课题

课题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课题的深、广度要适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四个课时完成为好.学生在选定课题后,要引导他们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期目标.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题目一经确定,就必须写一份计划书.在该计划书中应该包含:课题题目、研究目的、形式方法、人员安排、研究进展、成果形式、实验仪器等.

(3)资料收集和整理

收集资料是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寻找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学生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一是直接从已经出版的各种印刷品、影视媒体,电子出版物(光盘资料)网络出版物中获得;二是从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中获得从上述资料中得不到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或个体的意见、看法等,从他们的阐述中得到启发,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4)设计及实施实验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应该记下所有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可自行设计实验记录卡片,记下日期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变化.做实验时,如果有什么想法,也随时记录下来,不要小看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步骤,它们往往会给学生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将记录下来的数据绘制成图表,这样反映直观,便于分析.

(5)分析和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

对整个实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将所得出的结论与所做的假设进行比较,如果假设成立,则可以利用该假设去预见某些还未进行的同类的实验.学生还可以再设计一个实验,用假设去推断出它的结果,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推断.如果仍成立,说明该假设暂时是对的.此时,学生的实验课题也就完成了大部分.

(6)总结阶段

无论是做什么样的实验,都需要撰写报告,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总之,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才能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使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相联系,并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自主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对学生的“个性要求”主要有其技术性、素质性、整合性和发展性,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交流信息,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下面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方面浅谈一下笔者的想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出问题是其关键。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炼研究的成果。俗话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讲的就是越是有学问、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道理。 因此,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最终的结论和成果不是凭空得出的,它需要加工的原料。研究性学习的原料就是各种信息,先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工具获取所需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再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来主动探究处理信息,重新组织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意和创意。

(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学会与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同学间相互融合在一起,体会无比的欢愉、研究性学习为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发扬团队精神,学会交流与合作。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有多种角度,由于人们所选用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因此对它的设计有不同的表述,本文就其研究的课题对信息动手术研究性学习加以设计。

(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任务设计。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共享。笔者认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最为适宜,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将全班分成若干由3―6人组成的实践研究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促使小组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例如,初一年级下学期,教师要求每小组学生完成一份电子报刊的制作(课题自选)。一个由4人组成的小组,选择的课题是《计算机的天敌一一病毒》,先由4人共同完成设计报刊的刊头、版块内容、样式,再由4人分别负责其中一个版块内容。分别是:“病毒的认识”、“病毒的类型”、“病毒的危害性”、“如何防御病毒”部分的研究,最后由小组成员集体完成电报刊的制作。

(二)教师任务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从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提供者。笔者设计的研究性学致分为五个阶段:

1.信息技术研究性学讲座阶段。介绍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并了解学生的兴趣。

2.自报课题阶段。为学生提供多个课题,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从其中选择或自拟课题。对学生所选的课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及解释。

3.指导阶段。利用范例进行引导,使之了解研究性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实践研究阶段。各小组以“设计样式”、“收集资料”、“尝试制作”为中心开展实践研究。经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多次完善,完成电子作品。

5.演示报告及评价阶段。学生制作及演示电子报刊,并针对学生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教师的评价,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在展示、质疑、评价的过程中,不但使作报告的学生加深对所研究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与探索。教师的评价主要应是正面鼓励,并为学生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

三、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效果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变得鲜活。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干,每个学生在课下都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亲身的实践研究,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训练了学生掌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二)有些学生的课题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其他学科问题,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实施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这种变化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教师开始体验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体验中求知,在实践中长智,拓宽了知识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 [J],课程・教材・教法

[3]徐学福:“研究性学习”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法

[4]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