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批评

批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批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批评范文第1篇

虽然当我看到你被批评的时候,那一脸的委屈,一脸的不甘,有些倔强地仰着头看向窗外。

我知道你也许在强忍着眼中的泪水吧。

但是,现在的你已经收回了那暴躁的脾气,没有再任性地反驳,而是静静地选择听着。

你已经懂得了成长就是把哭泣的声音调成了静音,你懂得把急躁地反驳改为默默地接受批评,然后细细地反思。

也许你是有委屈的,但你也在心里开始承认那些批评有它正确的一面。

毕竟,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是依着你,宠着你的,这社会竞争太过激烈,你必须要学着面对。

像这样的批评,还是出自关心爱护你的人,如果是外人,那他们也许连批评都不会给你一声,直接就把你赶出局。

批评范文第2篇

批评家本质上依赖于他人的思想。他是从他人的思想中得到食物和营养的。从主体经由客体到主体,这是对任何阐释行为的三个阶段的准确描述。走向对象,乃是走向自身。

既然如此,那么美术批评的重要性何在呢?我对此作了一些研究,并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美术批评可以促使美术创作更全面发展。美术创作水平不断提升,如有许多画家只满足于程式化的绘画技巧,忽视全面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匠气十足。而优秀的美术批评可以使艺术家技巧与人文共同发展,不致于疏忽了人文的因素。这就给美术批评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即在文化观念与人文针对性上应给画家以巨大的启示,使他的作品具有文化品位与人文力度。

二、美术批评对于美术创作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个有影响的美术批评家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美术创作也有着极大的干预力量。尤其是一些活跃于海外的美术批评家对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993年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的一年。元月,由香港汉雅轩画廊主办,张颂仁与栗宪庭策划的“89中国新艺术展”在香港、澳大利亚先后举办。内地五十余位前卫画家的二百余件作品参展,巡回展出时间长达四年。6月,“第45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十三位中国艺术家应邀参加双年展中的“东方之路”展,这是中国当代艺术首次进入西方重要的国际性大展。

我们把这两个展览纳入到“批评案例”中来谈论的惟一理由就是,批评家栗宪庭在这两个展览的参展人选的推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此时,作为“推荐人”的批评家,虽然还无权左右这些展览,但却成为中国艺术家进入国际的重要通道,从而成为权重一时的人物,“推荐人”的角色提升了批评家的价值。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系统而来的是一连串的问题:艺术家的文化身份问题、被中心话语边缘化的问题、后殖民主义文化问题、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中的位置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成为此后批评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到,美术批评家对美术的发展起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使我国的艺术更快地走向国际的大舞台。

三、美术批评依存于美术创作,没有了美术创作,就没有美术批评可言。如果说人性中有着审美的冲动,那么它同样拥有科学地、逻辑地把握世界的冲动 ,否则,无以解释人类理性的发展在哪里找到它的生命之源。艺术品既是人的创造物,又是人的对象。语言逻辑模式这种人认识对象的最基本的模式,不可免地要运用到对艺术的认识之中,非此,不足以全面地满足人性的冲动。在这种意义上,艺术和批评都是人类本性创造出的果实,是人类社会并生的两种智慧。“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的意义就在于不同的欣赏者依据不同的批评标准、批评方法以及不同的审美能力、审美兴趣和审美习惯对同一部作品的解读永远处于一种审美差异之中,这种差异导致使美术作品的阐释意义总是行进在不断变化和逐层深化的理解状态之中。

只要艺术是永恒的;有差异的三者的共存也将是永恒的。批评成为批评家自我观照的一面镜子。批评成为批评家发挥创造性、再生性的舞台。这种情况并非盲目的自我表现,也不是不得要领的冲动,而是艺术品的深刻性或艺术家的魅力叩动了批评家的自爱心,使批评家产生用创造而不是批评的行为来表现自爱的愿望。此刻的批评家不是沉浸在艺术的境界里,而是沉浸在人生爱的体验中。

批评范文第3篇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都要面对无数的学生,他们来源不同,受家庭、社会及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影响,总会出现个性上的千差万别。但他们共同拥有一个目标——成人,所以,如何塑造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就必须做一名辛勤的园丁,该浇水、施肥、无限的呵护,该修枝去虫就得拨乱反正。因此,必须学会赞美和批评。通过赞美使他们满足自我,油然产生学习动力,通过批评,帮助他们找出自身问题,少走弯路,迅速步入正途。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掌握“赞美”和“批评”的度,让这把双刃剑给孩子们披荆斩棘,铺就一路阳光大道。

赞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特别是学生,自尊心很强,恰当的赞美,会使他心存感激,在感情上与你更近一步,从而在心灵上便于沟通,教师的言行,才变得可敬可信。穿越师生之间的鸿沟,成为良师益友。如果教师一味指责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现不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此 下去,就会和学生之间产生距离感,教师变成了“圣人”,学生变成了“朽木”,教师逐渐对学生产生失望,甚至失去教育他们的职责,更丧失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学生也变得对自己没有希望,没有目标,成了混混年龄,最终成为社会的残次品。教师和学生成了两条道上的孤星,双方殊途同归,走向末途。那么,如何去学会赞美呢?

首先,赞美要有真诚的态度,通过学生身上的细微之处,细致观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建立每个学生的档案,真实的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由点及面,形成真实具体的内容,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机,有充分的理由,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 赞美,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这些优点其实其他孩子也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甚至认为老师本身就太虚伪。

其次,要注意赞美的场合。当众赞扬学生,对学生而言,当然受到的鼓励是最大的,这 是一个赞扬学生的好方式,但采用这种方式时,要特别谨慎,因为被赞美和表扬若不是得到其他同学的客观认同,其他同学就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既使被赞美的人感到难堪,让他觉得不好意思,更让其他同学产生嫉妒不满的情绪。例如:一组学生进行劳动,教师就应该认认真真观察孩子在劳动中的心态,表现以及劳动效果,对那些平时学习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如发现劳动表现的好,这时就可以很诚恳的进行当众表扬,肯定他对待劳动的态度如何积极,如果他以这种态度对待学习,他一定会成绩优异,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生活,将来他肯定会成为成功人士。同时 ,再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如果再让 学生对此次劳动进行小结,就会收到一人受奖,全体受益的良好效果。

第三,适当运用间接赞美的技巧,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对方效果好。比如:班上有一名孩子,上课不专心,经常做小动作,甚至有一次上课期间还去拍打邻桌同学,我发现后,找他谈话,但他找出了很多理由。根本不承认自己有错,不管老师如何开导:同学之间要团结,上课要注意听讲。他都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态,所以我就迅速结束了此次谈话。过了几天,我利用夕会,召开了一次“说说班上谁最讲义气的对话活动,说出具体事例,再夸夸他,结果班上同学非常踊跃,一个个说出了这个同学多么多么的帮人,怎么怎么的助人。看到同学的表扬,他红着脸,低着头,最后在我的注视下,他终于勇敢的站起来,说:“其实我没有那么好,上课不注意听讲,有一次课上还拍打邻桌。”最后自发的说出:我一定会改的。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间接赞美,既帮助了问题学生,也对其他学生是一个启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种间接赞美是在当事人不在场的时候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到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赞美是诚挚的,因此更能加强赞美的效果。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思想不成熟,易冲动,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及时地加以批评和指正,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很有哲理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娇宠惯了,接受不了批评,自尊心,承受力较差,因此,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技巧。

首先,要以真 诚的赞美做开头,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如果只提出他的短处而不提他的长处,他就会感到 心理上不平衡,感到委屈!例如:一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我就找他来,先对他说,你的字写得真的很棒,班上没有谁比你写得好,可是我几天都没有看到那么棒的字了,感到很难受,是不是你出了什么问题,没有按时交作业呢?这时孩子低着头承认了不交作业是因为没有注意听讲,把精力放在上网上了,这时我在因势利导帮他分析上网的坏处,批评他不交作业的后果,从此,这个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此类现象。

第二,批评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伤害自尊和自信。批评他人通常是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具体,应就事论事。要记住: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行为,千万不要把错误行为扩大到对象本人的批评上。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批评技巧,但是这些技巧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就是不损对方的面子,不伤对方的自尊。指责本身就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那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例如:“我像你这个年龄也经常会犯下这种错……”“每个孩子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孩子天性好玩……”“像你这么聪明的人,我实在无法同意你再犯同一样的错误。”“你以往的表现是那么优秀,犯这样的错误,令我不能相信”等等。

批评范文第4篇

放学回家后,我拿着奖状和奖品给妈妈一个惊喜。望着我的成绩,妈妈眼睛亮亮的,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兴奋地嚷道:“看来你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能得个三等奖不错!我的好孩子!”听了妈妈的夸奖,我没有谦虚,而是沾沾自喜,也认为自己很厉害。

于是,我把两样东西放在最显眼的桌子上,等待着爸爸回来给我一个更高的评价。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我实在迫不及待了。四点。四点一刻。四点半。爸爸仍然没有回来,我真想让他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将近五点钟时,爸爸终于推门而入,放下手中的东西,然后进入客厅,目光被餐桌上的奖状和奖品吸引住了。顿时,我的心开始忐忑不安地跳动。

妈妈见爸爸回来了,脸上洋溢着笑容,自豪地上前说道:“女儿参加作文竞赛得奖了,瞧!你手中拿的就是。”

爸爸只是沉默不语。仔细端详后,才说道:“我看也不怎么样,参赛者都是五年级的,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得一等奖呢?”

本来很激动的我,听了爸爸的话,觉得如同一盆凉水泼在身上,顿时失望地耷拉下了脑袋。

“女儿能得个三等奖不错了,况且又不是她一个人很差,干嘛要给她压力呢?”妈妈打抱不平地争吵着。

“我是实事求是。”爸爸丝毫没有退让,“道理很简单,她是有潜力没发挥出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生气地拿过东西回到房间,把门使劲一关,做在床上独自伤心起来。这时我心想:还是妈妈对我好,我得奖了她高兴,可爸爸却批评我,他对我实在太冷漠无情了。

这几天,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总是爸爸那几句伤人的话,所以我也没跟他说话。有一天,我无意中听见爸爸对妈妈说:“我很了解她,怕她再听了我的鼓励后会骄傲自满,我说这些话是为了平衡她的心态。”原来,是我误解了爸爸的意思,妈妈对我的鼓励是让我有自信心,继续努力写作文,然而爸爸也并非想打击我,这种批评也是关心孩子的表现。

批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批评意识 独立意识 哲学意识

众所周知,中国文学批评的复兴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1985年的方法论热,到人文精神大讨论,再到世纪之交的失语症,热闹至今的文化研究,每一次思潮都带动着批评的一拨又一拨的热闹,构成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为壮观的图景。客观上讲,这一热闹的景观体现了中国批评意识强化的努力,同时从没有取得实质性成就来看,中国批评意识缺乏科学性、哲学性、独立性,成为形成中国自己的文学批评的最大症结。

方法论热――缺乏科学意识的批评

“”之后,中国社会基于“现代化”的目标和进程的需要,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大规模介绍西方文化思想的持久热潮。1985年中国理论界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理论:文艺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原型批评、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数学等,引起了方法论革命的,这一年也被称为“方法年”。从引进的理论在文学批评中取得的实际效果看,中国的文学批评缺乏应有的科学意识是显在的事实。

新时期以来,随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文化寻根文学、现代观念文学、新潮文学、纪实文学等文学的出现,批评家总脱离不了将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拿来一用,并众口一词地赞誉每一种文学。如对“新写实”小说的批评,批评家认为:新写实小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是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表现,是最具现代性的解构主义表现。但是仔细分析起来,新写实小说是以悬置所有的价值判断来达到对意义的消解的,既有的价值判断有问题不等于不要价值判断,新写实小说创作昭示出的是作家个人的价值判断缺席的文化现象,批评家却用最具现代性的解构主义批评话语来阐释,“方法论革命”中的“批评主体自身素质”的革命被遮蔽了。当赞美的欲望大于一切的时候,批评家更多的是靠感性的审美经验和表达能力支配自己的批评行为,批评家应具有的理性品格,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当批评家发现批评方法与创作实际脱节时,批评家就开始或反思、或沉默,赞词却永远成为历史。批评家既不能以科学态度从事批评,也不能对批评本身像尊重科学那样予以崇敬和爱戴。

批评与科学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科学是一种客观世界特别是自然界的自身发展的规律,人只能尊重它。人类讲科学是人类理性地想通过对客观世界规律的发现、把握和研究,来促进人类自身更好地发展,这是人类面对世界应具有的科学意识。科学意识一方面使人摆脱盲目自大、绝对相对主义、情绪冲动型的破坏,另一方面使人对对象予以尊重,并在其中实现主体和个体的价值。在具体的批评中,个体因为科学的渗入而尊重对象,努力去发现其规,律继而找出适合它的方法,而不会崇拜所有的方法,不知如何针对具体作品选择批评方法;或只崇拜自己擅长和熟悉的方法,造成对作家作品的不尊重;或只崇拜作家作品而忽略方法论意义,产生对作品的依附和吹捧;也不会放纵自己的“个人”状态,粗暴地裁决作品的价值。这样,面对中国文学现象,区分不同的对象继而找出适合它的批评方法,就成为重视批评科学化的具体体现。方法的唯一性和方法的泛滥,本质上都属于非科学性批评。

人文精神大讨论――缺乏独立意识的批评

1992年至1993年间,由上海学术界引发波及全国甚至海外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将人文精神的重点放在对传统文化观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物欲对精神追求的遮蔽的清理和反思上,以期建立起当代中国转型期知识分子独立的批判立场。但是,从人文精神大讨论所取得的成效看,批评中独立意识的缺乏使人文精神危机批判只能停留在对现实不满的话语运动层面上。

“什么是人文精神?”在大讨论中一直是莫衷一是的概念。有人认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自由”,①有人强调“人文精神”是在宗教精神的超越意义层面上的批判与否定精神。②有人认为人文精神意指知识分子的“道统”③等。讨论参与者对具体批判对象认识上的混乱,显示出对什么是独立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的混乱认识。如果说独立的知识分子批判立场是在既定的政统、道统和学统之外,从既定的政统规范中提出问题,经学术自身的独立思考,对既定的道统产生怀疑和批判,从而产生对新的道统的探求,并以这种探寻的成果,再对现实产生影响,那么,西方近代、现代既定道统也应包括在其中。④人文精神讨论中,对西方近、现代话语不加学理性反思,如既不考虑“自由”是指西方式的人文主义自由,还是中国传统的随心所欲的自由;也不考虑西方式的自由适合中国国情否,讨论成为简单化的批判行为,既解决不了自己的立场问题,也不能对社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批评只能是话语运动了。

如果说人文精神大讨论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反思,市场经济下物欲横流对精神追求的遮蔽应该批判,进而提倡人文精神的重建,以对社会施以影响,已经涉及了知识分子如何批判社会的问题,但是,如何实施批判始终是大讨论没能企及的问题。如对五四的反思,认为现代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和追求是相当功利的。这样的反思没能意识到知识分子是用西方立场批判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体现自己的独立性。由于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可批判性,造成批判对现实影响的有限,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非独立性就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大讨论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是商业和大众文化的泛滥是造成当下“人文精神”失落的主因之一。仔细分析中国当下的现实会发现:持续近一个世纪的反传统,已经使中国文化结构支离破碎,人伦关系受到影响,西方各种思潮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混合成了无序的思想世界。向西方标准看齐,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普遍问题,而不是大众文化的问题,使得只讲批判不考虑建设的“批判理论”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忌,由此,人的独立性问题已远远大于物的问题才成为中国现实最关键的问题。人文精神大讨论没能对当下作合理的现状分析,没能对自己信奉的、掌握的知识作应有的批判,理论建设无从谈起,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无以体现,对社会施以影响更加不可能。总之,独立的批判意识的缺乏是“人文精神”大讨论收效甚微的症结所在。

失语症――缺乏哲学意识的批评

1995年曹顺庆先生在《东方丛刊》第3期发表文章《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提出“失语”论至今,“失语”论话语一直引发不少学者的关注与论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文论建设的焦虑。从论争的实效看,如何重建中国文论一直处于莫衷一是的状态,其根源在于批评的哲学意识的欠缺。

曹顺庆先生及其弟子的一系列文章涉及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国文论“失语症”的症状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理论话语,而没有自己的话语,或者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包括哲学、文学理论、历史理论等)表达、沟通(交流)和解读的理论和方法。”所以要“确立中国文化自己的话语。”⑤二是确立话语的方式应该“从传统文论的意义生成方式、话语表达方式等方面入手,发掘、复苏、激活传统文论话语系统。”⑥三是注意到立足中国的现实来重建中国文论。⑦这几个问题已经涉及文论转型、如何转型和转型的基点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的现代文论中西方色彩浓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持续近一个世纪的反传统造成中国传统的断裂,但是并未能改变中国人注重现实生存智慧的文化元理解,用西方话语来阐释中国当下文化具有中西方文化上元理解的不可通约性,建立中国文化自己的话语成为必然。退回到中国传统立场,通过激活传统文论话语系统的方式来重建中国文论,又如何面对五四以来反传统形成的西化色彩浓重的文化现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物欲对人的精神追求遮蔽的现实?可以说凭借西方思想,退回传统立场都不能解决中国当代学者的“失语症”,唯有原创一个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传统的文论才能担当建立中国自己话语的重任。那么一种既不同于西方又不同于传统的文论的生存根基是什么呢?仔细分析一下20世纪繁荣的西方文论的形成原因,不难发现每一种文论背后都有其哲学根基,文论的繁荣就是哲学的繁荣,就是理论家对世界理解力的增强和认识的多元化。建立自己的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即建立自己的哲学,并在批评中贯彻自己的哲学意识,或许是解决“失语症”的唯一方法。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批评的成熟有赖于批评家深入分析当下现实,积累自己发现中国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批评的独立意识、科学意识和哲学意识。

注 释:

①③张汝伦、王晓明、陈思和、朱学勤:《人文精神:是否可能与如何可能》(笔谈),《读书》,1994(3)。

②王彬彬:《我们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读书》,1994(6)。

④吴炫:《穿越中国当代思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⑤曹顺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东方丛刊》,1995(3)。

⑥曹顺庆:《“话语转移”的继续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文艺争鸣》,1998(3)。

⑦曹顺庆、李思屈:《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文学评论》,1997(4)。

批评范文第6篇

    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

    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癌…

展开阅读全文

批评范文第7篇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进行自我批评:

一、存在的问题:

1、党员基础理论知识匮乏,理论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足。

2、我对自身的要求过低,工作积极主动性有待提高,对自身的定位标准不高,缺乏见识;

3、对商及网格经理的工作管理及标准落实督导不到位;

4、对网格及商的支撑力度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加快加强;

二、面对问题,下一步改进的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向那些敬业、用心向上的同志学习,取长补短。

批评范文第8篇

假如你是高中生李越,有感于校园中普遍存在的随意涂写(to scribble)和乱丢垃圾(to litter)的行为,请用英语给校长写一封100~120词的信。信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说明写信的目的;

2. 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

3. 提出建议。

注意:信的开头、落款以及信的第一句已给出(不计词数)。

以往的高考题多要求肯定、表扬他人的行为,而这道题却要求同学们对校园里随意涂写和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批评。由于平时较少写作与批评相关的内容,不少同学不会用英语进行批评。

有些同学只描述了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没有作出批评,就直接跳到了建议和措施。例如:I find some students always scribble and litter as they like. I insist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instantly.

有些同学虽然批评了,但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指出随意涂写和乱丢垃圾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并且没有与下文的建议恰当衔接。例如:When I wander along the school path, I often see someone who is scribbling or littering. These bad behaviors will do harm to our school. So my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还有些同学批评过了头,把乱涂乱写的同学批得体无完肤,甚至直接建议校长严惩这些同学。例如:The students who do such things should be blamed seriously. They are not only selfish but also lack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ies. You should make some rules to punish them.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把握好语言的分寸才能让人信服。

(1) 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批评是为了让人知道错在哪里,以便改进,所以要对事不对人。写作时,应该重点描述某种行为有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让被批评者认识到此种行为不可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涉及怎样惩罚行为人,尤其是在行为人不明确的情况下。

比如Such bad behaviors make people feel bad to them, which also do harm to their habit development,这样的批评显然是对人不对事。

又比如I’m strongly opposed to these behaviors. The students who usually scribble and litter are to blame and to be punished,前一句表达了对此种行为的反对,后一句却表达要批评、惩罚行为人的意思,又变成了对人不对事。而一旦对人进行批评,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如果改为: I’m strongly opposed to these behaviors because these behaviors will make the campus messy and ugly. People who study, work or visit here will feel uneasy,指出这些行为给校园环境和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合适多了。

(2) 批评要一针见血

批评是为了改进,所以批评要直接,没有必要绕弯子,只有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有同学写:As high school students,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 to be equipped with high quality. Nevertheless, the behaviors above would not only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damage the image of the school, even contribute to bad effect on society,这批评从学生素质出发,绕了很大的圈子来描述这些行为的严重后果,把人绕得云里雾里。

还有同学写:I think it is a short-moral behavior! Never think things are too small to do, because they can make a great difference,且不论句中的语法错误,这样的表达实在让人搞不明白他究竟想说什么。

像Litter is a breeding ground for bacteria, what’s worse, items such as broken glass can be a health hazard in public places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乱扔垃圾的危害,显然比那些“兜圈子”式的批评“到位”许多。

(3) 批评要找准切入点

要说明某种行为是错的,就要以此种行为造成的直接后果作为批评的切入点,使人产生共鸣,明白错误所在。如果列举的后果太过牵强,批评的效力就会下降。

比如:Scribbling and littering add to the difficulty of cleaning the wall and the floor. Nevertheless, some students are unaware of it and may think it fashionable,造成清理困难确实是随意涂写和乱扔垃圾的后果,但要靠这条理由来说服他人改变,稍显牵强。

又比如:I think scribbling and littering in the school would affect the students to work hard and pass the exams. So we should keep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clean,不卫生的校园环境对同学们的成绩不能说没有影响,但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样的批评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如果改为Scribbling and littering make our school dirty and unpleasant, and do harm to the image of our school,就有说服力多了。

了解了批评的这三个要点,同学们可以在平时针对各种不良现象的后果进行归纳和思考,这样,在考场上就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恰当的批评了。

KEY to Learning About the Oceans From 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