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据库学习材料

数据库学习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1.1主体设计思路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以便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像应有足够的清晰度。

1.2设计的基本内容

网络课程设计功能设计和知识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使用方便。知识结构设计应以有利于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体系并有利于实现个别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此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对学习环境进行认真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网络课程设计的方式是主要目的是自主学习板块的设计,教师处于辅导和服务的地位,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和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一个较关键的要素。本学习平台将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块;学习引导模块;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评价模块;资源库等。环境是一个较关键的要素。本学习平台将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子系统:系统管理和维护支持模块;学习引导模块;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评价模块;资源库等。根据相关课程的特点和自主学习特征,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资料、重点难点、图片资料、公告中心等栏目,重点对支持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进行了设计,由学习资源、调查表、下载系统、在线测试、在线留言、答疑系统、常见问题(FAQ)搜索引擎构成。

2教学信息处理网络课程的详细设计

2.1主页设计与制作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要本着友好性、灵活性、明确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使人机交互简单快捷,形成较好的教学反馈。画面结构布局要合理,教学内容应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的面前。结合设计的内容、方式等,设计的《教育信息处理》的网络课程的首页界面。

2.2导航栏设计

由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个别化学习中,学习者是主动的探索者,而且网络课程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过程由学习者自己掌握,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易发生迷航。因此,设计导航尤其重要,要综合考虑用户对象、学科特点及软件类型等多方面问题。为实现网络课件的系统性和交互性,网页采用导航方式,课程内容的组织以有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使学习者易于定位学习内容;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组织方法,以模块为具体划分依据,同时在设计中要结合网络课程内容。

2.3数据库设计

本设计主要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Access2003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足以满足网络的数据管理及处理需要。数据库的设计动态网站设计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对几个重要模块的设计。

2.1.1教学资料模块、重点难点模块和公告中心模块设计与制作。学习资料,重点难点和图片资料是教师提供给学习者的基本学习材料。主要是靠老师通过数据库到网站,而且设计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重视知识任务之间的联系,遵循“循序渐进”。设计中给出知识任务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这三个板块也是网站设计中静态设计用得比较多的地方,设计比较容易。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简介、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各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处理课程的内容和实际课堂学习的步骤。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1.2下载中心模块设计。下载中心主要是将课件和各种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方便学习者利用余时间对客商所讲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自学。(1)上传系统的设计。上传系统可以同时上传几个文件,文件也标明了大小,既可以节省上传时间,也方便了同学对文件的下载。(2)下载系统的设计。在主页和下载模块中都可以选择对资源的下载。

2.4在线留言模块设计与制作学习资料和重点难点里也有同样的在线留言。在学习资料和重点难点后面都加了留言板。学习者学习后也可以对这材料提出看法或者补充内容,或者评论等。这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与同学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

2.5答疑系统、常见问题和搜索引擎模块的设计与制作

2.5.1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面地解释和演绎,它要求学习者从听众变为探索者,进行深刻的思考。但到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时可以在里面提问,教师登录后进行答疑。对于网上自主学习,答疑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和内容。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遇到问题得到解决,消除学习过程中许多障碍。

2.5.2常见问题的设计与制作。常见问题,是集中了在该门课程中学生常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候,把这些问题添加到这栏目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问题时候可以从中获得快速的解答,消除学习中的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

2.5.3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制作。搜索引擎,是在该课程中提供关键词来搜索知识点、概念、任务等。是一种网上学习的必备常用的工具。学习者在“关键词”后搜索栏里输入相应的关键词,按“搜索”按钮,就能实现搜索功能。其中在常见问题中,搜索结合了教育信息处理的课程,分为“数据结构”、“数据库”、“SQL”的三类搜索。在搜索引擎中,同样也分了许多类别,主要是结合这个搜索是按关键词搜索的,所以是按照关键词的首字母分类,分为“A---D”、“E---H”、“I---L”、“M---P”、“R---U”、“V---Z”。2.6调查表模块的设计与制作问卷调查统计系统可以提供最细节的第一手资料。创建问卷后,您可以查看柱状方式统计结果表进一步查看每个问题的回答详情,掌握最全面的调查分析资料。

3结束语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领域在飞速拓广,数据库应用技术变得尤为重要,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特别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ERP系统、CRM等系统的成功应用和实施,使企业深刻体会到数据就是财富。企业的发展方向、市场的商机、管理中的漏洞等重要的信息就存储在企业数据中,而数据库是目前存储数据的主要方式。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来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主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理论知识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1)指导思想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的确定必须符合行业的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社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在内容选取上要遵循如下原则:(1)课程内容应该又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模块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三大部分组成(2)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综合考虑各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程基础和实际理论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3)分层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将上述第二点及时反映到教学大纲中去,从横向来看,该大纲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对数据库技术不同的要求来进行制定,从纵向来看,该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一些实用的经典数据库理论知识,该部分保持稳定,另外一部分要及时的包含数据库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以保证高职类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融入到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去。

2)课程内容体系

在众多的数据库系统中,SQL Server以其兼具大型数据库技术要求和易于实现等特点,被许多高职院校所青睐,所以本课程选择以讲授开发SQL Serve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以数据库技术理论为辅的方式,遵循课程内容构建的指导思想,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进行:基本技能、优化与拓展和数据库开发。

(1) 基本技能:主要介绍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数据库和表的创建、SQL查询语句、数据库管理等基本技能,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这部分为所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在这部分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功能和应用范围。30学时

(2) 优化和拓展:介绍索引、视图、完整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数据库系统安全等管理技能,在这一部分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上述的数据库对象的应用范围,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30学时

(3) 数据库开发:这一部分要求能够安排好该门课程的前导课程,以Visual Basic 课程为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后台数据库,并应用Visual Basic作为前台,综合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12学时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式的选择

建立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必备条件。由于该门课程在多个专业都有开设,我们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应用层次,采用分层次授课的教学方式,总共分为三个层次:

(1)课堂授课。根据各专业的专业需要,制定满足该专业实际需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严格按其执行。

(2)辅导小组授课。主要是安排在上机时间,要求全体学生在开学之初,以5-6人的形式进行分组,以组的形式来完成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项目,作为期末课程设计项目。教师提供1学时/组的课程辅导,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外兴趣小组授课。主要是从各小组中筛选基础较好,并对该门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并参与到教学辅导小组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的选择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他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采用,一定要让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如果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环境,将案例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应用,则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很长一段时间,不懂为什么要学习数据库,这些理论是做什么用的,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往往丧失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之初,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一个典型的学生管理系统的应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把零散的理论和实训串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教的过程是分块的,做的过程却是整体的在课堂的讲解中设定该次课的学习目标,以启发、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紧紧围绕案例开展教、学、做,使各知识点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应用。使学生得到“有意义学习”的效果。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们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评分标准,既能考核学生对关键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并且提高课程设计成绩为该门课程成绩的70%,笔者是这样来规划课程设计的:

(1)教师提前选好题目(10-15个),并给出每个题目的详细说明和要求,包括评分标准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好组,并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组员均可回答)

(4)教师给出每组课程设计的成绩,该成绩计入课程考核的期末总评成绩,占70%

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课程的体系,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已付诸行动,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门课程的探索工作可以给其他课程启示,我们将以此为起点,在现有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下,坚持学习与探索,不断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期望能为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方面,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分类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我系软件工程教研室近两年来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以真实项目案例为基础,进行项目驱动教学对强化学生的数据库设计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不断、积极的实践,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基于该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理博士共同推出了以学生为本的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数年前,这种教学法由香港引入大陆,首先在中小学中试行并取得成功。之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项目驱动教学是将项目以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信息收集、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的过程。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大多要用小组工作法,在学习运用专业知识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这种近似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中,师生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实践。从而形成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和职业行为能力。因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教学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项目教学是指向于项目教学方式的定向型课程。项目教学超越了单纯的专业知识掌握,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

2课程的改革

2.1课程特点

数据库系统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研究组于2002年编写并出版了《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2002,简称CCC2002)。在CCC2002中,“数库系统”课程被明确地规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的16门核心课程之一。“数据库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既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其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数据库的设计、恢复、并发控制等技术,以及相关的数据库新技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结合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深入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关系数据模型及关系数据语言,能熟练应用SQL语言表达各种数据操作;掌握E-R模型的概念和方法,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方法,通过上机实习的训练和课程设计,初步具备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对数据库领域研究的课题有大致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为学习数据库系统高级课程及其它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为达到此目标,我们对现有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项目驱动教学的需要。

2.2教材改革

教材是科学的人才培养理论体系的基础,教材的指导思想、框架、内容与风格是学科专业教学及其改革的主导。因此,我们在总结近几年来年进行项目驱动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并汲取了其他数据库教材在教学内容组织与选材方面成功经验,根据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主讲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的特点是数据库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5相结合,便于对每一部分理论知识设计教学项目,而且在教材的第8章和第9章分别讲解了ASP和与SQL Server2005数据库的连接,为后面的课程设计做准备。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将辅助学习材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和课件”放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网站上,供学生们自行下载学习。辅助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正在编写中。

2.3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从“教师中心论”到“学生中心论”的转变,表明教育主导者是学习者本人,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上,越来越推崇“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根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学科的特点在2004级至2007级学生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项目驱动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由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将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因此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该课程是一个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人机系统,它是信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数据库实际上是多门学科横向综合交叉的产物,它的前沿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给项目驱动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1分阶段实施项目

(1) 课程准备阶段。教师讲解数据库概论知识后,要求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项目小组(作为乙方),确定项目经理,选择项目,项目选题可由教师(作为甲方)提供一些中小企业的现实运作系统,也可由学生自由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但需经过教师同意,选题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确定项目后,由项目经理带领各组成员制定项目进度表。要求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方案,撰写模拟的方案文本和合同文本。

(2) 系统建模阶段。当讲解数据库设计的知识后,结合教师上课教授的内容,各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开始进行项目规划、业务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分析并撰写相应报告。设置一个能够精确反应用户功能与数据视窗的技术性架构。

(3) 系统设计阶段。定义系统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与数据模型,设计基本的用户界面。给出来自终端用户与其它资源的信息文档但未定义初始参数的项目综述。

(4) 项目教学的评价阶段。项目评价作为项目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起着导向性的作用。项目评价重点要放在针对项目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指向学生在进行项目教学中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一个学生在该项活动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方面的评价,其次才是项目的成果。

每一阶段结束,要求各小组以项目经理为主,向全班介绍该阶段小组完成的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由其他项目组进行提问,以项目经理为主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疑难解答和点评。然后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相应的报告和文档。最后的考试成绩,以各小组提供的系统模型、系统文档和系统实现以及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为标准进行评判。

3.2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项目驱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行为十分重要。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片面”的知识传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当顾问和协调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帮助学生按照原定的计划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一个项目从开始计划到最后完成中间所经历过的步骤和遇到的困难,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并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式教学强调学生要独立进行计划工作,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要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能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4结语

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学革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小燕,杨斌,张明娜. 皮亚杰心理逻辑的逻辑认识论价值[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84-88.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俊山,高树青. 数据库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5):19-20.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ing system in som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teaching way to use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to build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Combining with the situ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ecessary and principle of the desig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关键词: 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Key words: colleg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37-01

1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发展与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关注,通过网上学习、课件上传、网上考核等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更好地体现了网络课堂的灵活、开放、基于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全面教育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将朝着功能进一步完善,操作越来越简化,资源渐趋丰富,服务形式更多样,教学内容多媒体化和情境化,交互方式多样化,导航系统便捷化的方向发展。国外开始研发教学支撑平台的时间在上世纪末,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一些成熟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

2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1 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 集中式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要想学有所长,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需要靠学生课后主动性进行思考、钻研与练习。而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创建可以为学生课后自主性学习提供系统的指导与丰富的资源,从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需要。

2.2 远程教学和考核的需要 远程教学是实现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远程教学有两种模式:其一为学生弥补或补充课堂集中式教学的不足而进行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与课堂教学同步的辅导性资料;其二为学生根据自身提高的需要,自定目标,利用网络自选教材进度,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多学科课程教学多媒体教材。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创建使远程教学和考核成为可能。

2.3 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

全国高职院校区域和实力分布不均衡,内部专业实力分布不均衡,甚至同一专业的专业教师水平高低各异。很多院校政策力度欠缺、资金匮乏、实训条件不足、课程与教学资源层次低、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他们急需提升自身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能力。鉴于此,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能为专业教师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切实满足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资源需求。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更新理念,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提升资源开发能力。

3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模型设计的原则

3.1 构建有效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 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行为涉及到教学活动双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讲授、指导、协作、监控的作用,主要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及评价等具体教学工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对象,应积极实施网上听课、自主学习、协作讨论、测验、实验、浏览相关学习资源等自主学习行为。所以,网络教学支平台应该使教师和学生的这些教学行为能够在网上得到很好地实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有效地结合。

3.2 构建资源型的教学环境 基于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特性,构建资源型的教学环境。网络资源包括学习内容及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试题库、教学方案、电子课件、实验指导以及习题解答、多媒体素材库、实例库、教学软件、相关论文、案例等。

3.3 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 要求网络平台能够支持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式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资源式学习模式。

3.4 要求平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平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活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无论在什么学习环境下,教师的指导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且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着控制、管理、帮助、引导、启发、合作等职责。

4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技术支持

为了满足海量存贮、多路并发、检索快捷、媒体多样、管理方便等需求,用户对所有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检索都是通过全文检索和信息系统来完成,检索后的结果通过应用服务器,到网上的教学素材提供预览、摘要和下载等功能。其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包括远程数据访问技术和动态页面生成技术。

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 .NET 的环境,可以用任何与 .NET 兼容的语言(包括 Visual Basic .NET、C# 和JScript .NET.)创作应用程序。另外,任何 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整个 .NET 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技术的优点,其中包括托管的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类型安全、继承等等。技术的简洁的设计和实施,完全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互联网的所有特点。此外,强大的可伸缩性和多种开发工具的支持,语言灵活,也让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所有使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web系统都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持。在web应用系统中,.NET使用将系统前端的web浏览器和后台的数据库联系起来。.NET使用可以完成对各种数据库。就是.NET Framework提供的一系列类,提供了对关系数据库、XML和应用程序数据的访问,是.NET Framework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5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展望

目前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和无线网络建设也日趋完善,未来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应能适应这些技术的发展,比如可以将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整合到学校的一卡通当中等。随着高职教育技术理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和探索还将不断深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也将在现代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汤新鸿.网络教学资源模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科技资讯,2007.

[2]柯和平.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网络教学应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2002.

[3]汪雪兴,黄真,沈晓欢.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构建.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5,(6).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源型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5902

作者简介:梁兴连(1979-),男,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王泽钰(1979-),女,硕士,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

0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专门培养未来教师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力。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传统课程往往产生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学生人数多与教师数量少、课程内容的通识化与学生专业的个别化、课程的实践性强与实验条件不足、教学形式的单一性与能力培养的多样性等矛盾。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网络课程,引导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探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瓶颈。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的软件技术支撑环境。

1 设计理念

“资源型学习”模式的提出人萨其曼(J.R.Suchman,1962)认为,基于现代社会的海量信息资源,教学中应着重教给学生科学地探究未知领域的方法,使之通过独立学习与主动参与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资源型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借助资源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因此,网络课程的重点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提供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网络课程必须提供丰富的人力学习资源(教师、学生)和非人力学习资源(大纲、教程、课件、素材、链接、文献、软件工具、交互工具),而学习资源需要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和功能则成为基于资源型学习的网络课程的关键。

2 技术体系

2.1 开发环境

平台采用Linux、Apache、PHP和MySQL构成的LAMP开发环境。Linux是网络功能、安全性能十分出色的操作系统,Apache是应用最广、安全性能优越的Web服务器,PHP是类似ASP、JSP的主流服务器端嵌入脚本语言,MySQL是一个小巧、灵活的关系数据库。与J2EE和.Net两大商业软件相比,LAMP是自由、开源软件,成本低廉,开发的Web系统可移植性好,被誉为最强大、最优秀的Web系统解决方案。

2.2 软件架构

平台采用B/S模式,从下至上由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示层组成,如图1所示。①数据层即数据库服务层,是系统的最底层。依据功能,数据库表划分为6类:系统类(系统配置表、管理员表等)、课程类(课程配置表、公告表、新闻表、模块表、专题表、项目表、学习内容表、学习指导表、学习材料表等)、用户类(用户配置表、教师表、学生表、时间记录表、行为记录表等)、资源类(资源配置表、文献表、素材表、链接表、软件工具表、作品展示表等)、作业类(作业配置表、作业表等)、交互类(评论表、留言表、答疑表等);②业务层是表示层与数据层进行数据库表交互的中间逻辑,与数据层对应,划分为6个模块;③表示层即用户层、窗口层,是用户与平台进行交互的接口。表示层针对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4类用户分别设计。

3 功能的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功能

管理员具有系统功能权限,主要实现对平台的属性配置、口令重置、教师管理。属性配置主要包括平台的名称管理、Logo管理、CSS模板管理、平台开关管理、IP限制管理、防刷周期管理、站点地图管理、FAQ管理等。

3.2 课程功能

教师具有课程功能权限,主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维护。理论内容采用知识模块形式,下设专题。实践内容采用技能项目形式。课程功能主要包括课程属性配置(名称、大纲、师资等)、公告管理、新闻管理、模块管理、专题管理(学习指导、学习内容、配套资源等)、技能项目管理(项目指导、项目内容、配套资源等)。每个专题、技能项目均为学生提供评论入口。

3.3 用户功能

平台用户为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客,具有不同界面和权限,通过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层进行操作。用户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登录入口、口令重置、个人资料修改、时间记录、行为记录等。教师具有学生管理功能。学生界面还有学习积分查阅、上次学习节点入口、作业模块入口、资源推荐列表、参与评论列表等功能。

3.4 资源功能

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和达成意义建构,这是平台设计与实现的核心目标。资源功能主要包括文献管理、素材(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管理、软件工具管理、链接管理、优秀作业管理,每类资源进行分类导航,提供模糊检索和即时评论功能。教师拥有资源功能的权限,每类资源均为学生提供推荐入口,教师审核通过后共享。

3.5 作业功能

课程作业以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素材收集等为主。教师可以作业,提供范例及各类资源,收取作业,反馈意见,锁定作业,评定作业,置顶公示优秀作业等。学生可以查看作业,提交作业,反馈教师意见,评论和评价其它作业等。

3.6 交互功能

交互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平台具有评论、留言、答疑、IM会话等交互功能。在课程模块、资源模块和作业模块,各个页面设置评论。专门设置留言栏目,提供智能答疑和手动答疑功能。设置基于QQ的IM会话快捷链接等,增强师生交流、互动、解决问题能力。

4 结语

基于资源型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是平台需要支持丰富学习资源的提供功能。应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网络课程中的关键则是教师需要精心收集、开发和资源,并且需要激励学生动机,使其乐于使用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平台功能,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GIS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的简称。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利用GIS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在中学地理教学方面的应用相当广泛。它不仅已经成为中学地理教材的一部分内容,还经常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课外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中学地理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学手段,及至教育思想与观念,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学习自主性程度的不同,可将基于GIS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几类:情境化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和自主型学习模式。

一、基于GIS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认为这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因此,创设的情境越真实,越有趣味性,体验感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GIS软件当中的虚拟现实和可视化等功能可以实现对现实情境的真实模拟,从而实现对地理情境的再造、复现或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另一方面也可通过GIS加入一些游戏互动环节,增强情境的趣味性。学生在对情境的体验、观察、互动和分析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由此形成基于GIS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情境化教学大致分为5个步骤,如图1。以“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知识点为例,理解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以及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鞍部与陡崖等地形部位是这一知识点的难点。根据这一难点可确立“创设立体地形模型场景”这一主题,再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创设情境。比如可以寻找现有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数字化,也可以在GIS中自行绘制二维等高线并赋予高程值,形成数字化的等高线地形图。利用该数据创建三角网数据,就能建立数字高程模型,从而创设立体化的地形模型场景。在情境呈现环节,可引导学生对山体模型进行旋转、缩放、色彩变换和调整视点,学生就能够快速参与到情境的复现活动中。这时教师再顺势指导学生将等高线叠加于山体模型之上,让学生观看等高线的投影过程,理解等高线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剖面线分析、坡度坡向分析及各地形部位的辨识等,从而总结出等高线与地形部位和坡度之间的关系,解决难点。

基于GIS的情境的教学较适用于形象具体的地理事物、原理和过程的学习。通过GIS创设具备动态性、可控性和互动性的场景,使学生容易接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该模式对创设者的要求可高可低,创设的场景越逼真、越细腻、互动性越强,对地理信息技术和课堂的把控能力要求也就越高。

二、基于GlS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围绕某一主题,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材料,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阅读、归纳、假设、推理、验证、评价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材料的有效呈现和分析是这个过程的关键。GIS具备良好的地图图层和属性数据库管理功能以及地图查询、制作功能,可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的图文素材;同时也具备数据统计和地图分析功能,可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材料分析。因此,GIS在这两个关键方面都具备优势,能够构建基于GIS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式学致分为4个步骤,如图2。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这一知识点为例,建立气候、土壤、植被与自然带的联系,理解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这一知识点的重点。可根据这个主题先准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土壤、植被分布图等纸质材料;再对这些纸质的地图材料进行扫描,在GIS软件当中进行矢量化,确保各个图层在数据库中能够准确叠合,并输入与图相对应的自然带、气候、植被、土壤名称等的属性数据,添加相关的地图要素,从而制作出符合主题的专题地图。呈现材料时,可先演示GIS的一些简单功能,再抛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探究。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如可先引导学生对各图层进行隐藏、显示、调节透明度等操作,直观感受各要素的分布关系;再引导学生把地图放大到某一区域让学生辨别局部区域的异同。最后教师再进行正确操作,让学生认识进一步深化。

基于GIS的探究式学习比较适合有丰富图文素材、特别是较多地图素材的教学内容。利用GIS进行探究时,要避免让学生进行复s的操作,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软件上,所以教师要实时观察,及时排除学生在软件操作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利用好GIS工具进行有效分析,才能得到较佳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GIS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模式与探究式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不同之处在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材料由教师提供,而研究性学习模式则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等途径收集、整理、分析材料,最后呈现结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GIS的地理空间数据录入、分析和呈现功能,进行数据处理、材料整理和成果表达。因此,GIS完全可以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有力工具,形成基于GIS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致分为4个步骤,如图3。在确定主题时除要考虑与所学知识点相对应外,还要充分考虑主题的可行性。如果实施有难度,教师要建议学生改变选题或研究角度。也可先给出若干可行选题让学生自选,保证研究性学习任务能按时完成。比如“人口分布状况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关系”这一选题虽好,但可行性不足。可建议学生从各功能区人流量人手进行调查。再如“学校周边商店分布规律”比较贴进中学生的生活,具有可行性。当确定主题后,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整体配合完成研究任务。有的同学可以到校外对商店进行定位,调查各商店销售的商品类型和营业规模等情况;有的同学可以在校内运用GIS软件进行分布图的制作、材料整理与录入等工作。在分析材料环节有时需要应用GIS当中的缓冲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以及各种插值计算等功能。教师可在选题前先介绍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各功能的用途、特点,以便使选定的主题更具可行性。在最后的小组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可鼓励学生应用GIS的专题地图制作功能导出规范、漂亮的图表,加以精彩解说,让他们感受成功,培养竞争意识。

基于GIS的研究性学习适用于有多个并列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且这些知识点较贴近学生生活。该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些研究方法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软件操作上的障碍,保持较高兴趣。

四、基于GIS的自主型学习模式

自主型学习模式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和策略,而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该模式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自主学习平台,且该平台必须具备操作简单易懂、内容资料丰富、形式新颖趣味、可修改拓展、可定制打包等特点。GIs具有较强的二次开发功能和数据库管理功能,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够组建一个较好的自主学习平台,为构建基于GIs的自主型学习模式提供基础。

自主型学致分为4个环节,如图4。在主题引入环节可以通过GIS软件进行开发,制作优美的平台界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学习某地区区域地理时,可安排一些跟该区域有关的热点文字、精美有趣的图片或者网络热门小视频放置于平台界面,激发学生兴趣。在自主学习环节,学习材料的组织可分为向导式、问题解决式两种。向导式是在每个或多个节点给出不同选择,学生根据兴趣定制不同的学习路径或形式。问题解决式则是呈现较多材料给学生,并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源或利用软件提供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分析,解答问题。如采用向导模式对区域地理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可先用地图呈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学生找到位置点击后,界面跳出该区域气候、地形地貌、人口、经济、风土人情等知识点链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可安排相应的练习或问题,且设置一些问题与其他他知识点相关联,互动交流环节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向教师请教,或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另一方面是在分小组学习前提下,学生之间对主题进行讨论和分工协作。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还应进行相应的测试或成果评价。教师可将测试的结果和讲解@示于软件界面,让学生及时了解知识掌握的程度并进行错误分析;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的难易度和时间安排,将最后环节设计为成果展示,让学生自己呈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自主性。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7篇

集团公司*月份开始了“向先进学习,寻找自我差距”的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让我深层次的体会到××文化的精髓,《前进的丰碑》更让我找到了我今后工作前进方向的行动指南针,使我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出我个人与先进的差距,找到我个人与先进的差距的形成原因。

细读此书,并结合自己岗位的实践工作,我颇有感慨:从十公司青年项目经理××*经理的学习材料,我感受到我们年轻的一代要有敢争先,再争先,敢挑重担的思想意识,要有磨刀霍霍、抱拳擦掌、大展宏图的思想抱负;从老一辈旗帜性人物我看到前辈们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永远报效团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事迹的高度敬业精神;更有我们新时期青年一代同龄或年龄相仿同事中要学习的朋友—集团公司人事部员工××*,言谈语论中,我能感受到我们这一带人身上优秀的思想光芒: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创新一勇当前的将帅风范。

总之,《前进的丰碑》就象是我思想再次冶炼的大熔炉、我要经过重新的洗礼,去掉我自身思想上的瑕疵,才能把我炼成更刚更强的钢。才能适应我的工作岗位。因为岗位对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来××这个大家庭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从中受益良多:工作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业务精炼,性格上从自己的个性突出到习惯性的服从团队、忠于团队也是一很大转变。但是我也知道自己还存在

更多的不足。业务技术还要进一步学习,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学习新的业务技术,保住自己的业务青春。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利用自己的所学,描绘自己心中的蓝图。能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四个一角度(一切按制度管理、一切按程序办事、一切用数据说话、一次把工作做好)严要求,促进步。

我们还应该学习些什么?从本书中延伸到的思考。

新时代新时期,企业竞争处于一个站在国家战略意识的角度上,人才竞争更演绎到历史的高度上去了。我前两天看了电视人物专访,访××*餐饮业老总,她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我们现代年轻人是有很多压力,但我们有很多选择”我们年轻一代奋发向前,必能为××的二次创业添砖加瓦。我制定了下一步我的个人赶超目标

:从外在到内在的,主要是:

我将系统学习数据库知识,加强自己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

我将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扩大自己的综合知识面,使自己提高一个档;

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机械知识方面的知识,使一些行业工具软件使用更加得心应手,更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有限公司

数据库学习材料范文第8篇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课程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般而言,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硬件设备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协作与支持。

(一)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实现大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师生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交互性的教学环境。

(二)校园网和互联网

校园网络为大学语言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获取广域网上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

(三)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多媒体CAI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数据库技术的核心是Web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连接,包括Web、CGI、IDC等。利用数据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设置电子点名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和量化考核评价。数据库服务器向教师提供学生登录网站次数、在线学习时间以及学生课外自测题的成绩列表,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学生也能够以此为依据,测试自己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四)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实现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要实现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快速、流畅的传输,宽带网络技术是关键。随着IP技术及相关协议的不断发展,宽带网络技术将成为未来网络平台技术的主流。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新特点

网络技术的介入,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大学语文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具有了新特点:

(一)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网络资源的共享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限的网络空间不仅给教师教学而且给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轻轻一点鼠标,古今中外,各种图文句章,任你阅览、下载。从教师备课角度来讲,网络资源还具有形式多样的多媒体特征。教师从单一的文本教学中解脱出来,可以在网络上设计各种新款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资料既可以从网站上下载,也可以自己制作课件。例如在设计《宝玉挨打》的教学中,可以从网上下载电视剧《红楼梦》“宝玉挨打”这个片段,与部分相关《红楼梦》研究的网站建立链接,教师只是作些文字性的启发式引导。甚至还可以在古典诗词的讲析时播放自己设计的Flash动漫。总之,无论是教师自己的资料输入、网上下载,还是与课件链接在一起的网站,无不体现着网络教学的丰富与多彩,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只能囿于教材和课堂,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则可突破时空的制约。教师的教学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五十分钟,教学内容的延展将更为广阔。在一个局域网内,学生可随时随地打开“大学语文”教学网站,并且将学习内容向外延伸。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网络的虚拟现实里,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从中可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学生对学习的顺序、时间分配、练习量、内容的延展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把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主要进行实时监控、辅导或点拨的任务。

(三)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主动建构的知识主宰、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于网络活动具有交互性,因而容易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加方便有效。

以《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布置以下几个问题或任务:“作品是如何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作品在艺术构思,诗歌意境的创造以及抒发感情和景物描写方面,表现出与前代作品怎样不同的面貌?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搜集包含月亮意象的古典作品并鉴赏。”等。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以及相互协作来建构知识,通过课堂和网络平台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格局,达到口语交际、阅读鉴赏、写作以及获取处理信息诸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切实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来讲,一方面能够从主观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形成平等对话的互动格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好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是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硬件条件不完善

多媒体教室的数量难以满足大学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需要;专门为大学语文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室和教学软件也供应不足,现有机房数量有限,超负荷运转,不能够为学生上机上网提供应有的方便。

(二)网络资源的海量化、多样化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

大学生毕竟与教学理论中所描述的理想学习者存在一定距离。由于他们自我约束能力有限,教师适时地引导、督促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学生可能会陷入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不能自拔,降低大学语文的学习效率。

(三)部分大学语文教师网络信息水平亟待提高

在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某些新技术,可能老师还不十分了解,但是学生也许已有接触或者掌握,这就促使教师加入到学习者的行列中,还要不断反思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个别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不到位,不会使用或者不愿使用网络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

四、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构建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以教师讲析为主的网上课堂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将已准备好的教学材料存储在服务器上,这些材料可以包括文本、图像声音或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方式。通过网络服务器,教师可以像课堂讲解一样实施教学。在教师授课的Web页面上,可以内设一个Form表单供学生提问和教师反馈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授权学生随时访问教师服务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以外对课堂讲解的内容进行再浏览,从而巩固知识。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还可以通过留言板、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师沟通。

(二)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网络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泛读或课外阅读的教学。大学语文教学绝不能仅限于课堂精讲的几十篇课文,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大范围的课外阅读材料,大量课外经典范文的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面、陶冶人文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网页上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学习材料。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Internet的WBI软件实施。用Java编制内嵌于Web页面的WBI软件,由于Java的跨平台多媒体实现能力,很易于进行多媒体信息和教学信息的无缝衔接。WBI课件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的学习讨论。丰富的课外材料的链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启发诱导式提问,让学生去讨论,教师只作一定的点评或归纳。

(三)分组合作的研究性网络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