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学习材料

财务学习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学习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认知负荷理论;财务会计;教学设计;债权投资

一、引言

会计学专业性强,部分专业知识点学习难度大,很多初学者学习复杂知识点有一定困难,而合理的教学设计会减少学习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人类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耗费认知资源。如果学习过程耗费的认知资源超过学习者的认知资源总量会产生超额认知负荷,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因此,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应有效地利用学生有限的认知资源,以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认知负荷理论概述

(一)认知结构

人类认知结构包括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指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用于信息的暂时储存与加工的资源有限的系统。对信息继续予以注意或者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知识以图示的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图示是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结构,是对大量个别事例的抽象,总结了这些事物的重要特征。当长时记忆中构建的图式不断庞大、质量不断提髙,图式便实现自动化,在工作记忆不参与的情况下处理信息,从而减轻了工作记忆的负荷,弥补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缺陷。

(二)三种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正是以工作记忆的有限性为基础展开的讨论。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或解决任务过程中需要耗费的认知资源以及付出的心理努力。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分为三种: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及关联认知负荷。1.内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材料的难度、复杂程度以及学习者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关。当学习材料本身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并且学习者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欠缺,学习者在学习时需要整合和处理的元素有很多,这会耗费较高的认知资源及付出较多的心理努力,这种情形会产生高的内在认知负荷。比如,财务会计课程中频繁用到的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本身计算过程复杂,初学者在学习时,尚未开始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欠缺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内在认知负荷。2.外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有关,不当的教材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会产生高的外在认知负荷。很多会计教材呈现图表时,将图表与解释文字相分离,将解释文字列式于图表的上方、下方或两侧。这种模式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将文字与相关图表对应后再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寻找与对应图表上,不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点(Sweller,2015;Swelleretal.,2011)。3.关联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产生于学习过程。当学习者学习某一任务,如果有未使用完的认知资源,便可以把剩余的认知资源用于与学习有关的加工中去,主要指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过程,如对知识的重组、抽象、比较和推理等。这种加工活动会增加认知负荷,但不会阻碍学习,相反,会促进学习(Sweller,2005)。4.三种认知负荷之间的关系。上述三种认知符合是可以累加的,并贯穿于学习过程中,共同作用于学习者,即三者之间关系:认知负荷总和=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如果三者之和超过了有限资源的工作记忆,则产生超额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效果,有效的教学设计应避免学生产生超额认知负荷。三种认知负荷中,内在认知负荷是学习任务固有的,是一种基本负荷,无法改变,但可以控制。外在认知负荷是一种无效认知负荷,产生于不当的教学设计,是可以改变的。关联认知负荷有助于图示的构建和自动化,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控制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增加关联认知负荷,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认知负荷理论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债权投资为例

债权投资是指企业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管理模式的金融资产,具体是指购入的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国债、企业债券等各种债券。债权投资一直是财务会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温玉彪(2009)提出通过“丁字账”来解释摊余成本的计算,更符合会计学习特征,使学生更易懂。孙建华(2013)认为在讲解利息调整摊销的会计核算之前,应先使学生理解为何要摊销,即要理解摊销的本质,而后再分层讲解债权投资的核算。孔艳茹(2020)通过图示及T型账户列示方法,将难点部分简单化,帮助学生触类旁通,进而掌握实际利率法在整个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中的运用。宋伟斌、杨鲁(2016)提出理解债券投资业务的经济本质、债权投资初始计量及摊余成本的经济实质有助于初学者更好地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相关文献是学者们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主要解决利息调整摊销的教学难点,较少有学者从全局角度出发,完整地对债权投资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从降低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以及加强关联认知负荷三个方面完整阐述债权投资的教学设计,以期为会计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由前述可知,内在认知负荷与学习任务难度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站在学习者角度,内在认知负荷的高低取决于学习任务难度。要降低内在认知负荷,应设法降低学习任务难度。鉴于此,可以采用任务先“分”后“整”逐步呈现策略与任务先“简”后“繁”二次呈现策略来降低内在认知负荷(汪明、曹道平,2013)。因此,将债权投资教学内容分为概念辨析、取得核算、后续计量、到期兑现四个部分,分层讲解。在每一部分的学习任务以先简单后复杂的方式逐步讲解。1.概念辨析。概念辨析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辨别例题中的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购买价格、以后期间会收到的利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相关的债券知识,在讲解相关概念时,不急于让学生理解债券的购买价格和面值之间的区别,也不建议用货币时间价值来解释债券价格。建议先使学生理解简单的概念即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而后再理解购买价格与市场利率。(1)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发行债券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手段,投资者购买债券相当于与发行方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债券的面值与票面利率即为合同约定的借款本金和借款利率。强调发行方以后期间支付利息应当以面值与票面利率为基础计算,债券到期时发行方偿还本金应是债券的面值,为理解购买价格和市场利率打好基础。(2)购买价格与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但是债券的票面利率一般为固定利率,一经确定不得更改。当债券发行时,若市场利率高于票面利率,导致发行的债券利息低于市场上其他债券利息,为了债券的顺利发行,发行方只有在价格上给予投资者补偿,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债券,这种情况属于债券的折价发行。市场利率低于票面利率,导致发行的债券利息高于市场上其他债券利息,为了弥补损失,发行方必然会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债券,这属于债券的溢价发行。以投资者角度看,债券的折价发行是投资者以后期间少得利息,事先在价格上得到补偿,债券的溢价发行是投资者以后期间多得利息,预先在价格上承担代价。2.取得的会计核算。理清债券的面值和购买价格的关系后,就不难理解债权投资的取得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格为基础。另外,在购买债券时必然要发生诸如手续费及佣金等交易费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债权投资的取得成本。简单来说,债权投资取得成本=购买价格+相关交易费用。实际利率应当是与债券取得成本相对应的实际收益率。如果不考虑交易费用,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但实务中交易费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因此实际利率是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考虑相关交易费用之后的利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财务会计学(第12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债权投资核算为例:20×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754302元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于当日发行的债券,债券期限5年,债券面值800000元,票面年利率5%,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本金最后一次支付。交易费用12000元,增值税7200。甲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债权投资核算,不考虑其他因素,经计算购入债券实际利率为6%。不难得出,例题中债权投资的取得成本为754302+12000=766302(元),取得成本的计算是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的内容。但是具体会计处理,建议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大部分初学者给出的答案:借:债权投资76630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200贷:银行存款773502提出疑问,如果账面仅仅反映债权投资总账金额,到期时如何确定发行方应偿还的本金?在取得债权投资时应当反映面值,而面值与取得成本之间的差额是利息调整,20×1年1月1日,购入该债券时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债权投资——面值8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200贷:银行存款773502债权投资——利息调整33698此处解释利息调整33698元的具体含义,即解释债券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差别,票面利息是根据债券的票面信息计算得出的利息,即票面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那么这是否就是投资者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收益呢?投资收益=投资成本×投资收益率。而投资成本不等于债券面值,投资收益率是上述提到的实际利率。由此可以得出,一般情况下,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是不等的,除非购买的债券是以面值发行的,且没有交易费用。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实质上是名义利息与实际利息的差额。而例题中利息调整33698元,是所购买债券5年的票面利息和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提出疑问,债券到期后利息调整是否还有余额,也就是债券到期时还存在实际利息与名义利息之间的差额吗?初学者应该不难得出债券到期后利息调整余额为零,这为学习利息调整摊销做好铺垫。3.后续计量与到期兑现。在掌握取得会计处理后,下一步后续计量即利息调整摊销的核算。第一步,20×1.12.31收到利息时,提出问题,投资者每年收到的利息金额是多少,此处初学者可能产生疑问,提醒初学者一般情况下借款的利息是如何计算的,应不难得出借款利息应是借款本金与借款利率之间的乘积。套用到债券上,本金是面值,借款利率是票面利率,投资者收到的利息即到手的利息是票面利息即=800000×5%=40000(元)。第二步,提出问题实际投资收益是否就是收到的票面利息。基于上述利息调整的理解,此处初学者应该能得出投资收益=债券成本×实际利率=766302×6%=45978.12(元)。初学者在学习利息调整摊销时需要理解的元素较多,内在负荷较大,因此不建议在此处提出摊余成本的概念,用熟悉的债券成本概念代替较为适当,摊余成本概念可适当延后讲解。第三步,初学者计算出票面利息与投资收益会发现二者之间是不等的,提出问题,二者之间的差额5978.12元是什么,有了之前利息调整含义的铺垫,初学者应不难得出5978.12元是20×1年名义利息与实际利息之间的差额,为利息调整。20×1.12.31的会计分录可引导初学者自己写出,收到票面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确认投资收益,贷记“投资收益”,二者之间的差额为利息调整,即:借:银行存款4000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978.12贷:投资收益45978.12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第一年的利息调整摊销,第二年利息调整摊销的难点在于投资收益的计算多数初学者仍然会用取得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在讲解第二年投资收益的计算时,可提醒初学者,对于会计核算而言,债券成本实际就是债券的账面成本,提出问题,第二年债券账面成本是否发生了变化,此处可用T字账辅助讲解。第二年投资收益=年初债券成本×实际利率=772280.12×6%=46336.81(元)。剩余期限的利息调整摊销可引导初学者自己解决,大部分初学者在最后一年的摊销时仍然会套用公式计算,再计算完之后,引导初学者完成T字账,会发现利息调整存在很小的余额。解释存在余额的原因,用倒挤的方法处理最后一年的利息调整摊销。到期兑现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可由初学者自己写出。

(二)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在教学设计时,宜将各种关联信息捆绑在一起,使其在空间上邻近分布,时间上同步呈现。对于既含文本解释,又有图表的样例,宜将文本解释整合到相应的图表中去,捆绑起来一并呈现(SeedwellT.M.Sithole,2017)。1.现有利息调整摊销表不足。现有会计类教材(如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中级会计师考试用书以及其他高校教材),基本通过利息调整摊销表指导投资收益、利息调整摊销额及摊余成本计算,并在表后附以相关的会计分录,如表1。根据表1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编制如下会计分录:20×1.12.31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4000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978.12贷:投资收益45978.1220×2.12.31的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4000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6336.81贷:投资收益46336.81以后各年处理同上。(1)表内公式以符号列示不直观。以投资收益计算为例,投资收益(2)=期初(5)×6%,理解过程如下:第一步,先明确投资收益的代表符号是(2);第二步,投资收益由期初(5)×6%计算得来;第三步,明确(5)代表什么含义,表内(5)代表摊余成本,由此再进入下一循环即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初学者为了理解由符号代表计算公式,首先要查找符号所对应的含义,再将其代入公式中,最后再理解公式的含义。整个利息调整摊销表列示项目有五项,除了第一项实收利息较好理解外,其余项目计算公式均需要上述理解过程。这种公式表达形式需要学生耗费额外的精力和时间对应符号代表的含义,不利于掌握计算公式。(2)计算表格与会计分录分离,分散学习注意力。以第一年利息摊销调整分录为例,借记“银行存款”,金额是摊销表中的“实收利息”,即在做会计分录时“实收利息”作为借记“银行存款”处理;借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金额是表中的“利息调整贷差摊销”,此处的疑问是“贷差摊销”为何要借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这就还要理解取得债权投资时利息调整在贷方,“贷差摊销”意为将贷方的利息调整从借方摊销完毕,故应借记“债权投资——利息调整”;最后贷记“投资收益”,具体金额为表中“投资收益”金额。教材中会计分录在利息调整摊销表下面列示,表格与会计分录分开陈述,初学者在学习时,需要先理解表内的计算与会计分录的关系,而后再将表内计算结果与会计分录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分散学生注意力,还会耗费与学习知识点无关的脑力资源。2.利息调整摊销表改进。以符号表达公式虽然简洁,但不利于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要不断地重复对应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因此直接用文字来表述公式,省去寻找与对应符号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过程。图表与文字相分离的形式会耗费一定精力与时间在对应图表和文字方面,不利于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点,将文字整合到图表中有利于学习。修改后的利息调整摊销表如表2所示。

(三)加强关联认知负荷

关联认知负荷因认知加工过程中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而产生,可以有效促使认知的加工,在认识资源不超负荷的情况下,关联认知负荷能促进学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设法使学生主动投入,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投入。1.启发式教学。在教授实际利率法时,建议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各年实际利率法摊销的计算及相关会计分录的编制。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际利率法摊销会计处理后,鼓励学生自己编制利息调整摊销表。在上述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实际利率法的关键信息以及易错点,以促进有效关联认知,帮助学生完成图式的构建及自动化。2.变换学习任务。变换学习任务,可唤醒并激发学生投入更多的心理努力,主动学习。在讲解完利息调整贷差摊销例题后,变换例题,给出利息调整借差摊销的例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完整的会计核算,并在此过程中仍需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

四、结论及建议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实施的环境,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信息技术支撑的有效应用程度。因此,在我国实际情况下,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开发仅靠专业开发公司是不能满足目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参与。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冲击,认真探索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才能加速网络课程的开发,以适应远程教育的需要。

一、网络环境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冲击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其中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提供的巨大信息容量等。而这势必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主要是指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把网络信息、网络资源及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技术完成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新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要有完整的学习内容,同时,在网络课程中还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栏目和多种形式的学习与讨论,此外还有多种学习工具可供学生选择。这形成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化和教学方式丰富化等特点。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虽然有许多特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不是万能的,不能取代传统教学。因此,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中应进行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的融合,即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网络课程教学与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基于“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融合”的思想,借助网络技术为会计教育带来的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在实践中,将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目标设计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第二步,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第三步,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

(一)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

网上会计基础知识模拟学习与操作是指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全新的、全面的会计核算的教学软件,严格按会计核算具体要求设计不同的模块,分步骤进行模拟操作;建立单项会计实验操作模块,同时设计综合的业务操作规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理论和会计业务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中的会计操作及要求,了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现过程及步骤。同时通过模拟实验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供、产、销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流程,做到全过程的会计实务一体化。教师要带领学生拓展会计专业业务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会计业务,适应信息社会给传统会计业务带来的冲击。这也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熟练掌握互联网的运用,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

(二)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

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是指教师模拟企业现实情景,提供财务数据、图表等实验材料,并从模拟企业情况或环境出发,设计有关财务问题;学生结合问题的性质,根据已有的会计知识,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一教学方式,即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索问题,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及发展学生分析、整理所需财务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研究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如在学生探究财务问题时,引导学生确定问题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的融合。

(三)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

综合资源决策与预测要借助ERP这种管理工具来完成,即借助ERP这一管理工具,由教师组织管理类学科各专业的学生模拟企业团队,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协作。这里模拟的企业管理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还包括企业外部的管理环境,教师根据企业供应链和资金链上各个环节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为不同角色的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并帮助他们围绕这一主题,提出开展业务协作的一些工作方案。因为其教学内容涉及到经济管理类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会计专业开展这种协作学习,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实行企业销等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管理,注重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和交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群体中与别人协作。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发展学生思考判断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在群体中与别人相互协作。

三、对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应用的效果分析及评价

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笔者发现,会计专业网络课程从其教学设计角度来讲,已经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那么,其应用效果如何呢?主要表现为:

(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教学效率要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教学效率。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随着各种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会计专业网络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大、教学情景多种多样、学习方式多、教学信息更新快等特点,这种教学方式,方便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或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会计专业网络课程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丰富了信息量,从而实现了最大范围内的、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四)拓展了师生交流的空间

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拓展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师生交流方式,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习中,师生之间利用BBS、E-mail、QQ、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问答天地、疑难解答、视频会议系统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着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零距离。

总体上讲,使用过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学生对网上资源的使用效果是比较认可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内容丰富,对其涵盖的学科领域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时,有时因会计专业知识的相对枯燥乏味或对会计缺乏兴趣,或遇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迷失方向甚至由于信心不足而出现放弃等情况,还有学生反映网上资源更新不够及时等等。四、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只注重学习内容的呈现,而忽略了教学设计。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光有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让学生能够坚持学习。虽然大部分课程的课程实施方案(细则)里都有课程学时安排、学习方法介绍等涉及教学设计的内容,但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没有根据网络环境的特点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所以,多数学生对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方法缺乏了解,这就使网络课程的许多内在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二,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比较丰富,更新速度也比较快,但这也成为一个致命缺点,即资源包罗万象,过于庞杂,使学生眼花缭乱,思维意识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负面影响。

第三,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将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改为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组织上课,根据目前的技术手段及网络教学环境,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还不能方便、自如、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

第四,在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设计。网络教育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不是非常容易的,多数学生不能把会计专业网络课程的应用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环节。

五、完善会计专业网络课程设计的方法

(一)注重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环节的研究

会计专业知识相对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有学习方法的介绍。由于大多数课程开发人员是由会计学科专家、主讲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很少有教育技术专家的参与,所以课程中出现的涉及教学设计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传统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而没有专业的、系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这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设计和使用。因此,建议在设计人员中加入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或者对参与开发的人员进行有关“教育技术”、“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转变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模式以便更好地为网络教育服务。

(二)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会计专业课程的资源库

这主要是指按我国高校中现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教案,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演练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进行会计实验的模拟操作。当前我国网上的“立信会计网络教学资源库”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通过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的同时,为了方便使用,开发人员还应从资源库的可操作性角度加强设计,即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弄清如何获取、在哪里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资源等。而且对于重要知识点,通过链接、提供相关内容、参考文献、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学习材料,比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会计”这个概念,提供给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几个网站,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感到好理解,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授课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注重网上人际情感交流

课程建在网上,可以借助互联网交互性的特点,营造一个智慧共享,合作学习的交流和协作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以它的宽容、自由、平等、及时、大容量、超链接等优势开发着学生的智慧。但这也是目前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需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项技术支持。教学质量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所以我们要根据会计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特点确立信息扩充点、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效结合点,通过交互界面设计,如开辟集中答疑、教师信箱和常见问答库(或问答天地)等交互操作模块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和重点、难点解答,以及学生之间学习心得交流,这样便于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为了保证学生高效自主学习,要运用“启发式”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思想,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通过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在线完成作业、在线考试、提问、讨论参与度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其中,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提出: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等要求。新加坡肯特岗数码研究院研究的思维工具就是一个智能型的学习帮助系统,它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指导。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对会计教学改革具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现代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他可以使得教学平台操作更加简便、快捷,会计学科的教学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一、抓理论学习,力求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坚定信念。我们一直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自身要党性强、信念坚定,更要具备在思想层面影响青年、引导青年的本领,工作中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和提高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作为重点。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二是深入开展“六个为什么”的学习讨论活动。以各支部为单位,集中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在支部学习和个人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党总支讨论会,按照不仅自己能够理解和掌握“六个为什么”,而且能够在别的场合把道理讲给青年的要求,分专题交流学习体会、展开思想碰撞、互相释疑解惑,总体上达到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坚定信念的效果。

二、抓素质提高,为积极做好本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认真落实对加强机关干部学习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结合办公厅工作实际,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一是着眼研究全局性重大问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交流。围绕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三大挑战、书记处重要工作思考和工作部署、支持基层工作的思考等专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交流学习体会,办公厅负责同志最后进行点评。这种学习方式使大家既加深了对重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又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上一个年度中,我们共组织了13次集中学习交流,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是把务实与务虚相结合,积极开展“今日我开讲”活动。结合办公厅的具体工作职能,确定了调查研究、机要保密、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与审计等专题,由各职能处室的处长担任主讲人,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团中央的相关制度安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工作的新思考等角度进行讲解,与会同志进行提问交流。会后,要求相关处室结合讨论交流情况梳理工作思路、提出整改意见,努力把学习研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近期已经围绕机要保密、财务管理开展了2次活动。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联结学习论;认知学习论;课堂讲授法;结构教学法;先行组织者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通过《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为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会计学原理》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新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年级新生的特点,《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教学法。

二、学生由联结学习向认知学习的转变

联结学习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直接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之间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而大多数学生都是联结学习论的直接受影响者,高中阶段他们通过每天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习惯了上课认真听老师讲,总怕漏下一句话;一本一本地记笔记,总怕落下一个字;题目一遍一编地做,总怕少做了一种题型。结果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较差。而大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时,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练习与机械记忆,在问题情景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而是需要对整个问题情景进行知觉与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方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学生感到不适应。他们需要接受认知学习的训练。认知学习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景,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三、《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课堂讲授教学法

课堂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讲授法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课堂讲授法的优点:一是教师直接向学生呈现学科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二是课堂讲授法有助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以他渊博的知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语言、感染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课堂讲授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关于课堂讲授法的缺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对课堂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是“填鸭式”教学。其实,无论是学生注意力下降,还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都不是课堂讲授法本身的过错,是教师没能够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解决的方法是在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同时,注意结合下列方法。

四、《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教学法的应用

布鲁纳(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的结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所谓的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促进学习迁移,促进其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基本结构整理如下:

(一)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

会计对象是企业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科目是按照交易或事项的内容和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所作分类的项目。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1表示。(二)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会计的基本理论,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在组织该部分教学内容时,围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的填列来完成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经济业务或事项,帮助学生得出下列结论:“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理论上,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可以在这张表格中完成,实际工作中显然有其局限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设置账户”的问题。即给每一个会计科目设置一定的结构,来反映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变化以后的结果。这个结构首先要反映“期初数、增加数、减少数、期末数”。每一项交易或事项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这就要求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进行“复式记账”。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表如图表2所示。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交易或事项发生后,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整理后,按照设置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法编制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账簿,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计算,最终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财产清查对账簿记录加以核实,在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是三个主要环节。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机制。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3作好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衔接工作。

这三条主线基本上概括出《会计学原理》的主要结构。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幻灯片之间的超级连接,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衔接自如。这样,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自然形成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结构。

五、《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的应用

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他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准备“先行组织者”。

(一)介绍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先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鲁滨逊记账的一段话:

“……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他的账本上记载着他所有的各种使用物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各种活动,最后还记载着他制造这种一定量的产品平均耗费的劳动时间。”

教学内容就自然归结到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人们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生产的同时,有必要把生产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对生产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计算。

(二)介绍借贷记账法时,引用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一书中关于“复式记账”的描述。

“比较公认的复式簿记是1949年意大利的一位修道士,同时也是一位教授、学者,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在他的专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SummadeAithmaticaGemetria,ProportionetProportionalita》)第二章“计算与记录详论”(deComputisetScriptuis)中系统描述并总结了流行于意大利沿海城市威尼斯一带商人所用的复式簿记法(威尼斯簿记法)。这书明确指出“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商人“应建立备查簿和分类簿两种账簿”,“无论现金收付、货币种类,还是变换的价值都应记录”,特别是对那些持续经营的企业,他同时要求每年计算一次利润并进行结账,这对于保持合伙的友谊与合作是必要的。该书指出:“(如果)将你财产目录的第一项即你所拥有的货币数量登记到日记账中去,为了理解财产目录的内容记入日记账和分类账,你必须学会另外两个术语,一个称为‘现金’,另一个称为‘资本’。……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500年前,LucaPacioli传授人们的记账技术,居然今天仍然为现代企业会计所运用,而基本上没有改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德国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歌德(Goethe)赞扬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

这是对复式记账法的一般性描述,为教师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内容作好了铺垫。例如: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以“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这一做法沿袭了“威尼斯簿记法”中的做法:“所有的分录……都是复式的。若你记录了贷方,就必须同时记录了借方”。“在日记账和分类账启用时,资本总是作为贷方登记而现金则作为借方登记,购买商品也是如此,借记‘蔗糖’账,贷记‘现金’账”。显然,“威尼斯簿记法”中以“借”表示资产增加,以“贷”表示资本增加;以“借”表示资本的减少,以“贷”表示资产的减少。最后,教师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类型(图表4)来说明这一结论。

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本节内容的总结。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提出问题:“总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后,说明总分类账户的登记结果绝对无误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基本正确,但不能检查出诸如重复登记、漏记、科目错误等错误,因此,试算平衡不是万能的。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与前面章节内容的比较。比如,讲授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学生编制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来检查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的正确性,为了与试算平衡表进行区别,提出问题,试算平衡表与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的区别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很快能得出结论:试算平衡表是检查总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结果对照表是检查某一个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登记结果的正确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对下一章节内容的引入。在讲授完会计账簿一章后,提出问题,假设账簿记录正确无误,是否说明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某中客观原因导致账实不符?如果账实不符,根据账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还是根据实存数编制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财产清查的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思考,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二是在讲授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

七、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都说明了上好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一个完美的开场白不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信任,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堂课,教师应谈及下列问题:介绍自己的学习背景、研究方向、关注的会计实务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教师,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信任感。同时,学生的信任对教师也是一种鞭策,促使教师精心备课,潜心科研,努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任务,《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书目;介绍《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如听课为主,笔记为辅,课后阅读补充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介绍学校图书馆,高校学生提倡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图书馆便是良好的阅读、学习的场所。

学期结束,除了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介绍下一门与之衔接的专业课《财务会计》,介绍《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317-03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策略体系和基本框架,它以简约的形式稳定地体现出来。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在乔伊斯等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的《教学模式》一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定义:“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该书还强调:“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多种用途,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设计教学资料”。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或教材呈现的材料来掌握具有定论性的现成的知识的一类学习方式。在这类学习中,学习内容是确定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讲解下或通过阅读教材将有关的新知识进行理解、整合并纳入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内化),以便在需要时再现出来解决相关问题。可见,在获得有关知识时不需要做任何独立的探索。

(二)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十那种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并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一类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往往是不确定的;学习的核心是要探究的问题,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根源,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动脑思考才是探究学习的关键要素,不畏权威、敢十质疑、敢十创新才是探究的本质特征。

(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既依据对周围世界中事件的观察与发现,又依据接受学习。布鲁纳也承认,一个学生不可能只凭探究法学习,正像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有发明创造一样。探究学习并不排斥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以及各种形式的练习。在教学中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融合,一方面是由十两类学习方式有其优点与缺点并能互补优势,另一方面是由十现有学校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的知能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具体(见下页表1)。

由下页表1可知,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各有优缺点,且在一类学习方式中的弱势而在另一类学习方式中却是强势。其次,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依赖性。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一方面,探究学习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有效的探究学习必须是主动而有意义的。学生要主动而有意义地进行探究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否则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理解探究中的有关问题,从而把经过探究得到的知识加以内化而赋予知识以意义。而探究中所需要的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十教学效率较高的接受学习。另一方面,探究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重要条件。接受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具体经验作为支撑,而探究学习是学生获得具体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探究学习中要用到接受学习中已获得的知识,能够促进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另外,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并不是教学内容都是适合探究。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书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的本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并加以融合,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四)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用松散结合和紧密结合两种形式来实现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融合。松散结合是指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的内容采用接受学习,有的内容采用探究学习。紧密结合是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即教学过程按照探究活动模式设计,但有些环节由教师通过讲述或演示完成,而有些环节则由学生通过讨论或实践等自我探究活动完成。在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中,我采用松散结合形式,有些内容(如核算型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采用接受学习,有些内容(如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采用探究学习。在用友财务软件教学中,我采用紧密结合形式,教师用直接教学方式对案例进行简单讲解和演示操作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简单点拨用友财务软件中的重难点和参考软件中的帮助相结合来进行探究学习。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6篇

我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明确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月活动,是上级党委、纪委根据目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全面落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行政系统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活动。为加强对学习教育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王毕山同志为组长的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而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加强学习

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我局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按照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组织党员干部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紧紧围绕“六个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局营造了保持党的纯洁,助推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我们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撰写体会文章等活动强化教育效果,结合“双联双促”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走访帮扶活

三、形式多样,营造氛围

我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利用集中学习、业余自学、专题讨论、观看教育片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学习材料。在学习的基础上,还组织党员干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开展学习交流。通过上党课,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了党纪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位置,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加强党纪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提高党性修养。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大家充分认真到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活动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在全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采取措施,积极整改

在认真学习理论、开展讨论、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联系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实际,联系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查找自身在求真务实、接受监督和遵纪执纪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通过认真查找、自我剖析、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出以下整改措施:1.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党员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增强执政意识;2.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办公管理、财务管理、学习、会议、车辆等管理制度,并将各项工作细化、量化,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使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3.加强组织建设,坚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挥教育、制度、监督三者互动的整体效能;4.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先进经验讨论会等形式,开展党风廉政状况调研活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先进经验,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5.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把党风廉政工作和纠风工作、精神文明工作、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高效、廉洁、勤政,务实”的机关形象。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中职会计;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6.133

会计是集理论与实践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很强的实用性专业,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难度大。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激发课堂活力,不少教师开始利用新兴的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法成为教师们的“新宠”。

1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展示和再现课本所讲述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将课堂拉近生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探索与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运用

2.1贴近生活,举身边的例子

用实际生活的实例来创设会计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新的会计知识。创设的情境越生动、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介绍商业折扣的时候,可以商店打折为例,打九折就相当于10%的优惠,打八折就相当于20%的优惠,这是每位学生都接触过的。我们可以此创设一个情境,假设你是商店的会计,商店的商品打折了,该怎么做账?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好奇心、注意力。介绍坏账准备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久债难偿的经验,就能很好的理解为什么要计提坏账、为什么账龄越长计提的比例越大。

2.2展示实物,创设情境

有时候说给学生听,不如给学生看。比如给学生介绍会计凭证、账簿等填制的时候,再生动的言语描述都不如展示给学生看。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可以现场操作给学生看,也可以把高年级学生做好的凭证、账簿给学生看。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逼真模拟,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消除他们对会计课的畏难情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情景剧展现

通过播放视频,或由学生自导自演,或教师导、学生演情境剧的形式,导入或解决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学习个人所得税计算的时候,提前安排学生排好情境剧,几个学生扮演中国员工、外籍员工、个体工商户、作家等,另一名学生扮演税务人员,展现几个人的薪金所得,由此导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并将情景剧中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带着兴趣与目标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使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仅能积极去学习知识,表现出青少年的活力,还锻炼了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提升了职业素养。

2.4角色扮演与体验

深化所学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际运用。虽然在校生基本不可能接触到实际专业工作,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相应的角色,模拟实际操作,在做中学。比如在学习差旅费的预借和报销时,以一个公司为情境,将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事先分工,采购员1人,出纳1人,会计1人,采购主管、财务主管由1人扮演,单位主管由教师担任,完整地模拟预借差旅费、报销差旅费的实际业务。教师设置相应的几个情境,要求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按照工作任务表的内容要点各司其职。例如情境一:采购员小明填写借款单,经采购主管、财务主管、单位主管审批后,向出纳预借1000元差旅费;情境二:采购员小明出差回来,带回几张发票报销,共计800,小明填写报销单,经审批后,出纳结清款项(多退);情境三:采购员小东出差,预借500元差旅费;情境四:采购员小东出差回来报销800元,出纳结清款项(少补)。各岗位任务:采购员填制借款单,采购主管、财务主管、单位主管审批签字,出纳结清款项并登记日记账,会计填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其他账簿。每个情境交换角色,使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角色扮演能增强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的感性知识,缩小理论与实际、学校与社会知识的差距,使学生感受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岗位适应能力,可以大大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未来工作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单位对就业者有工作经验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习惯,学生变为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活跃。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还能锻炼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3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应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应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做到活用教材,必要时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另外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要注意灵活地选取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业务情景,并准备相关的原始凭证等学习材料。教师还要提前分析课堂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应对各种突发场景。

3.2对学生有一定要求

角色扮演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充分理解,了解相应岗位的责任并具备相关的会计知识。学生必须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预习,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而且要分析角色,并恰如其分地表演出来。

3.3注意团队精神的培养

会计工作是需要集体智慧来完成的一项活动,这就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了解别人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从而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巩固所学会计理论知识。总之,合理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增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激发课堂活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基于角色扮演法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3,(8):81-82.

[2]白丽丽.情境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3,(5):335-336.

[3]卢燕.情境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83-86.

财务学习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电算化 任务驱动法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整合的有效形式,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是增加本科教育优质资源,培养高技能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所以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成为独立学院教师应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兴趣,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提出了任务驱动法。

笔者认为构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应依照以下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有个明确的目标,会计电算化任务驱动法教学应该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老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前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影响。

教学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是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全面,设计者关注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设计在目标的选定上应确立综合发展的要求,自觉坚守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既要有学习者在认知领域应该达成的目标,也要有学习者在操作领域和心理道德素质等方面达成的目标。

2、教学起点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归宿和核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状态进行分析有利于教学的更好开展。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主要是指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和会计水平的调查与评估。一般来说,对学习者初始水平的调查与评估包括下述三个方面:首先,对知识储备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

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比如上没有上过相关会计和计算机类课程,这是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其次,对目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如已掌握了部分目标与技能,说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没有必要进行,这有助于我们在确定内容方面做到详略得当;最后,是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分析,如是否喜欢会计电算化课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哪些内容存在偏爱或误解等。要对学习者的初始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调查与评估结果,就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预测是了解学习者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可采用这种预测形式,以达到对以上三方面进行分析和了解的目的。

3、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中,教学

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学设计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选择、组织教学

内容的过程。教学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对学

习材料进行再加工,通过取舍、补充、简化、重新选择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材料。

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序列化安排,使之既合乎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

又合乎学习者认识发展的顺序,从而把学习材料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

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系统管理、企业应用平台、总账

薪资管理、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UFO报表”几个部分组成。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教学目标又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例如在应收账款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作如下分析:总目标—掌握应收账款的处理,掌握设置参数、票据管理、制单处理等的方法。对应的子目标分别为:掌握单据的录入、掌握单据的修改、掌握单据制单及审核记账、掌握应收账款总账的查询打印汇总及掌握各种账簿的查询。在单据的录入一节中又可将子目标分解为:销售专用发票的录入、销售普通发票的录入等。

4、教学方法暨任务驱动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引导学习者掌

握知识技能、获得全面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知识的

传播,能力、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在教法上,既要考虑如何教给学习者已经概

括了的社会基本经验,又要考虑教给学习者怎样有效地去获得这些经验的方法。

在学法上,既要考虑怎样指导学习者去获得已有知识和经验,又要考虑如何指导

学习者如何建构知识,怎样主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最核心的问题。任务的真实

性和趣味性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任务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能够培养学习者的

创新思维,任务还应具有目标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和可操作性。整个教学模

式就是围绕的任务的创设、布置、完成、总结与评价来进行的。

5、任务实施控制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引导阶段,在第一个阶段,教师主要是提出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个阶段是分析阶段,在这一个阶段需要对建立的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时必须有财务管理教师的配合。第三个阶段任务操作阶段。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分为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独立完成的方式就是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后,所有的学生都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为完成任务的操作中体会、感受和领悟。第四个阶段是评价总结阶段。在总的过程中都是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学期任务和单元任务、课时任务相结合,共同服务于总目标。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任务驱动法的层次性要求决定了在评价方式上也要分层、多角度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方面等方面来对学习效果来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是通过教师设计学生评价表等形式开展学生自评价和学生互评。以评价学生自我学习目标,小组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是通过无纸化考试形式,由计算机考试系统自动从试题库中抽取考题、评判考试成绩,形成公正、客观、有效的课程考试体系,给学生形成外部压力和学习动力,以期在教师主导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与时俱进。

学校评价是指在学校层面上对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进行评价,如对会计电算

化兴趣小组、会计电算化探讨小组、会计电算化组织进行物质支持、精神鼓励等

评价方式,形成浓厚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社会评价主要包括通过考试取得一些认证资格和参加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等形式。在认证体系上,主要是通过参加当地财政局组织的会计电算化初级考试和用友财务软件的用友授权ERP认证培训课程,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备条件。另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技能大赛活动,形成社会评价,同时也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技能水平,激励学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l]毛春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