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1篇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换好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个小公主似的,高兴极啦!”就等着爸爸妈妈给我的生日蛋糕了。那天,我的心情犹如一条自由自在的小鱼儿似的,无比快乐。我迈着欢快的步伐在村子里走荡,一蹦一跳的,高兴极了。我一边走一边想着过生日的情景,那生日蛋糕“长”的什么样呢?是两只小猪的生日宴会吧?还是个漂亮的猪之家呢?真是无所不有啊!我还想象着怎么和小伙伴们把蛋糕当颜料,涂在脸上,扮鬼吓唬人,家里真是一片欢腾啊!想着想着,我美美的笑了。

爸爸回来了,但我却没有看见那个梦寐以求的大蛋糕,只是两手空空。我开始失望了,灰心了。我想去问爸爸,又怕责怪我,批,评我只顾得这些吃的,没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考试上。我又想了想,可能是爸爸工作压力大,把我的生日蛋糕和礼物忘记了,抛到了脑后。

我觉得我在这次失败的生日中看见了我在成长,我能懂得体谅别人,心中能容下别人了。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2篇

苗家胭脂花

素有“苗疆圣地”之称的贵州黔东南,有一种胭脂花,看起来像喇叭花,生命力却极强。1989年,吴忠海就出生在黔东南苗乡的一个小寨子里,父亲吴朝忠在外打工,母亲杨昌莲在家务农。吴忠海和两个姐姐就成了妈妈带领下的“童子军”。

小时候的姐弟三人跟在妈妈的身后,背着小背篓,与其说是在帮妈妈干农活儿,还不如说是害怕做“孤儿”尾随着妈妈。六七岁时看过电视剧《孽债》的吴忠海,脑海里始终萦绕着片尾曲《哪里有我的家》:“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吴忠海儿时最害怕听到的就是谁家的爸爸到广东打工迷路丢了,谁家的爸爸打工被拐卖到黑工场,永远都找不回来了;也常常听到谁家的妈妈因为家里穷,日子过不下去,弃下儿女偷偷跑了。尽管吴忠海的爸爸和妈妈一直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却始终都没有抛下他们姐弟,也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吞噬,他们在困境中默默地坚守着一份家庭的责任,也给了这三姐弟一个虽贫寒却温暖的家。

在吴忠海的记忆深处,有一件事情终生难忘。他4岁那年,两个姐姐都上小学了,大姐吴忠泉8岁、二姐吴忠琴6岁,小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一毛钱,像其他人家的小孩子那样到小卖部买糖果吃。

一天中午,当母亲杨昌莲从山上挑了一担猪草回到家来,脸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正准备坐在箩筐边儿休息,姐弟三人立刻围上去,“妈,我们要买糖吃,给我们钱!”三双渴望的眼睛,六只脏兮兮的小手,用力拉扯着母亲破烂的衣服,又摇又喊。

吴忠海掏遍了母亲身上所有的兜,一无所获。最后,母亲在床头找出一毛钱。为争这一毛钱,姐弟三人扭成了一团。母亲忍无可忍,“这一毛钱是你们三个人的,一人一份!”说罢,杨昌莲把钱撕成了三份。

长大后,尽管吴忠海从未向母亲提起过这件事,但正是母亲那次的做法让他记忆深刻,他理解母亲为了他们的成长背负的不单是辛劳,还有教育他们的责任。这一举动让他学会了与人分享,懂得了尊老敬幼。

吴忠海喜欢胭脂花,因为胭脂花像一把伞,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一把伞一样撑起这个家,“要活出个样子来”,这成为吴忠海的心愿。

“金童玉女”十字绣

吴忠海6岁那年,父亲登上了去广东打工的汽车,干农活儿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差不多整天都要在山上、田坝里干农活,奶奶在家里操持家务。姐弟们常看到奶奶煮好饭后就拼命打草鞋,到赶集时拿到集市上卖掉,好能换些盐巴和味精回来。

吴忠海记得奶奶经常把做好的饭菜装进铁锅捆好后,让他在中午放学后给母亲送去,每次给母亲送饭都必须翻过几座山。送饭的路走得很艰难,从七八岁到十七八岁,那条山路吴忠海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次,但他觉得比他更辛苦的是母亲。

趁母亲吃饭的功夫,吴忠海就替母亲挖上几锄土,点上几粒玉米籽。等母亲吃完饭,他再将铁锅带回家,赶到学校里去上课。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长大走进军营的吴忠海,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不怕苦和累“优秀士兵”。

新兵训练第一个月,吴忠海以标准的队列动作和积极的表现走进了连里队列示范班,还登上了新兵连的“光荣榜”。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时,吴忠海凭着优异的考核成绩和民主推荐获得了营“嘉奖”。

当吴忠海给家人打电话报喜时,在他心中一贯坚强的母亲却哭了。母亲的泪水让他懂得,他在从军路上的点滴进步,不仅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承载着全家人的期盼。

母亲在吴忠海当兵后亲手为他绣了“金童玉女”十字绣,那是母亲对儿子未来婚姻的祝福与期待,但在那时的吴忠海看来,恋爱、结婚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把这幅十字绣带在身边。然而,时隔几年后,这幅十字绣在吴忠海看来,却显得过于沉重和心酸,这伤感源自母亲的右手手指已经截肢,而这十字绣也就成了母亲留给他的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十分珍贵的礼物。

父亲的日记,母亲的手

过年团圆对于吴忠海一家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父亲在日记中写下了刻骨铭心的思念:“来广州两年多了,我还没回过家,不晓得三个娃娃学习好不,长好高了?1997年农历5月写于广州”。“都说浙江好挣钱,转眼一来三五年,要说回家看妻儿,兜里却没路费钱”,“娃娃要是真能去当兵就好了。我没能实现当兵的梦,只有让娃为我圆梦了。07年农历10月写于浙江”。

吴忠海为了体验父亲打工的辛苦,在高中毕业等通知那年的假期去建筑工地干起了拔钉子的杂活儿。上工的第一天中午,他就被木板上的铁钉扎穿了脚掌。那时没有条件处理伤口,但幸运的是,他的伤口没感染。每天中午,他就找块木板垫在水泥地上睡一会儿,坚持了半个月,他赚到了300元钱。

在回家的路上,他特意去了趟县城,花了45元钱给母亲买了一件衣服。6年的时间过去了,每年夏天走亲戚时,母亲都会把这件衣服穿在身上。吴忠海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渴望有一天能让爸爸妈妈过上舒心的日子,不再那么奔波、不再那么劳苦,但天有不测风云,妈妈出事儿了。

2011年9月的一天,吴忠海接到姐姐电话,说母亲在干活儿时摔了一跤,右手拇指根部开放性撕裂、粉碎性骨折,医院说要截肢。那双无数次扶起跌倒的孩子的手,如今就将被截肢,吴忠海撂下电话,心急如焚,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兵几年后与母亲的相见竟是在医院,病床上的母亲已经睡着,但汗珠却布满母亲的额头。吴忠海轻轻掀开烤灯罩,看到了母亲裹满纱布的手被鲜血浸透后干得发紫。

在医生的指导下,吴忠海开始给母亲做起了辅助按摩,他在母亲的病床前一守就是5天。5天,他没舍得离开病床半步。但医院最后做出了鉴定,母亲右手拇指功能完全丧失,不得不截去右手大拇指。

母亲穿针引线绣的那幅“金童玉女”十字绣,让吴忠海感到十分伤感,因为母亲再也不能为他飞针走线了,这让吴忠海格外心痛。他难忘母亲的刚强,也难忘母亲的辛劳,更难忘母亲残缺的手,那双手包含了生活中太多太多的心酸。

当父亲的日记、母亲的手一幕幕定格在吴忠海的脑海里时,他为了家人的心愿和自己的梦想,继续在军营挥洒汗水,这时他开始正式学写新闻报道。

《那天,班长拒绝了我们的“贿赂”》,是吴忠海的处女作,他十分激动,因为这篇稿子的发表让他明白一定要带着真情实感写稿子。从2009年担任新闻报道员4年多来,他登上老山主峰82次,照相保障500余次,摄像保障100余次。

每次登上老山主峰,吴忠海不仅用镜头记录下边防军人的忠诚,而且他的心里也装满了沉甸甸的战友情。

望着老山之巅墨兰竞相开放,他想起家乡的胭脂花,老山兰和胭脂花都是默默无闻开在路边,就像守边戍防的官兵们坚守在英雄的山上一样。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3篇

夫妻记得第一次接吻时的90%的细节,从所穿衬衫或外套的颜色到嘴唇相碰后说出的第一句话。所忆细节之详细远超过其他“生活事件”,比如失去一个人的或者父母去世。

科学家们是在科罗纳多州丹佛举办的美国心理协会的年度会议上公布这一发现的,他们说,他们对记忆的力量感到震惊。“我们原来估计第一次完整的性接触将列在第一位,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却排在了第一次接吻的后面。”印地安纳州印地安纳波利斯布特大学的研究员朱丽・林克说。

这项研究是对中等阶级将近300次的采访中获得的,调查的时间范围从1977年到最近6个月。参与此项研究的萨拉・费奇说,研究人员询问了第一次接吻发生的地点,他们发现这种游戏规则在过去50年里没有什么改变。“第一次接吻通常发生在半公开场所,比如在一辆汽车的前座上或者在姑娘房间外面的过道中。它常被认为比失去一个人的童贞更令人愉悦。然而,该小组承认他们仍然对接吻为什么会如此重要感到困惑。他们知道接吻平均持续时间为45秒钟,牵动34块肌肉,会引起扁桃体的化学变化。扁桃体是和强烈感情有关的大脑的一部分。”

2000年前,罗马人第一次对接吻作了记录,说它是一种情感的表露;爱斯基摩人和许多太平洋岛屿上的玻利尼西亚人没有接吻习惯,但也活得很好。威廉・莎士比亚和罗伯特・布郎宁赞颂它;乔纳森・斯威夫特则诅咒它――可是,科学家依然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给人带来如此大的快乐。

研究小组组长约翰・伯哈隆说,第一次接吻是童年和成年之间的一道“情感闸门”。和第一次的不同,它很少让人失望。而且和及一些负面记忆不一样,它还是夫妇二人愿意向他们的朋友谈起的一件事,这又会加深记忆。

雷瑟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朱里安・布恩博士说,“接吻记忆”的调查结果让他吃惊。他说:“它只是和浪漫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是爱情浪花中很小的一滴。我认为人们只记得它是否很潮湿或者是否很特别。”

然而,很明显,许多人的确对他们的第一次接吻记忆犹新,即使它是非常平常的。毕彼特――好莱坞性感明星回忆他12岁时,曾安排和一位比他大3岁的女孩见面,以便学习如何接吻。“我们都同意见面而且做那事。可它仍然花了我半个小时的时间积聚勇气。我冲了上去,吻了她,然后跑开了。那感觉怪怪的,非常好。是呀,我怎么能忘记呢?”

有些人比常人早熟。乌丽佳・乔森说她第一次的浪漫接吻是用“舌头”接吻,那年她只有9岁。她回忆说那是她在和第一个男友11岁的乌拉听内尔的金唱盘时做的。“它带有点粘性,不是很深奥,但它很有激情,当乌拉又去追另一个女孩时,我的心都要碎了。”

并不是所有记忆都是如此甜蜜的。60年代的模特塞利娅・哈蒙德说,她16岁时第一次接受了一个30岁的意大利著名演员的吻。“我当时被他迷住了,可当他吻我时,我恐慌了,我感到茫然一片,它让我终生反感年纪较大的人。”

前奥林匹克冠军、现任英国体育副主席的特莎・桑德森说,即使为一次锦标赛作准备也不会像她17岁那年第一次接吻时那样让她浑身起“鸡皮疙瘩”。“我记得自己非常恐惧,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她说。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4篇

【所有作家都是孤独的】

考上名校复旦曾是兰州少年李亚最骄傲的一件事,然后,解除了高考魔咒的李亚忽然便文艺情怀泛滥,于是到话剧社团打酱油便占据了李亚很多业余时间。

大学毕业后,李亚进到了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做小白领,虽不是最喜欢的工作,好在薪酬不算低,工作环境也不错。

闲暇时最开心的事依旧是话剧,只是,生存压力与完全商业化的职场文化,都让李亚找不到大学时代的精神碰撞,身处繁华闹市,却并不喜欢世俗热闹的他不由得有些茫然。为找回自己,李亚开始凭兴趣创作剧本。有趣的是,这些比较业余的剧本拿到母校后竟很受欢迎,有些小剧本甚至被搬上了学校舞台。李亚又陆续写下不少东西,包括一个电影剧本。而拼命写作带给他的感慨就是,这个世界上也许所有作家都是孤独的。

慢慢地,李亚开始觉得工作中围绕商业利润展开的各种算计,越来越叫他难以忍受,写作时间常被加班占用也让他纠结不已,于是入职3年后,李亚辞去了工作。然后2010年5月28日,暮色中,李亚拒绝了所有人的送别,独自背着巨大的行囊挤上了上海开往成都的K282次列车。梦想和激情鼓动他前往新鲜的陌生地,而前途未卜的这次旅行,也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真正的身心孤独。

离开上海一个多月后,李亚住到了汶川一家小招待所里,房间窄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白天他走街串巷徒步做社会调查,晚上整理笔记,那些凌晨四五点便在成都街头分发报纸的邮递员、震后急需找到新生活支点的灾区百姓、红原和马尔康空旷无边的草原、搭车时遇到的各色好心人,全都带给他神谕般的启示。

【“花儿”的梦想】

远离安逸书桌的旅行进行了半年之后,李亚有了一种强烈的书写冲动,于是,一个名叫“李猜猜”的虚拟角色闯进了李亚打造的虚构世界。在他的笔下,“李猜猜”开始变成他一路遇到的动物、植物、梦境、回忆、一种情绪或者一个抽象概念……李亚肆无忌惮地赋予“李猜猜”任何自己能想到的主题。一年的旅行快要结束时李亚已写了四十多篇“李猜猜”,他决定等写够99篇就编成一本书,初步的名字就叫《99个李猜猜》。

辞职后的一年里,李亚按照自己的计划走了四川、青海、、新疆,东北各地及云南、广西、福建等地,直到2011年4月,才重新回到了故乡兰州,开始和父母一起生活。家人曾为李亚放弃上海的工作担忧,但看见一个更快乐更自信更成熟的李亚后,还是平静接受了他的选择。

为继续追梦以及生存需要,李亚决定在尚没有一家国际青年旅社的兰州开一家与众不同的国际青年旅社,同时把话剧社作为旅社的拳头产品。旅社和剧场都有个既好听又富有地域特色的名字“花儿”。而“花儿”正是西北地区一种民歌形式。

为支持儿子,李亚工薪阶层的父母“砸锅卖铁”凑齐了他前期的投资,并把家搬到了旅社。为帮李亚省钱,很多亲友还免费给他当起了义工,既做泥瓦匠、焊工、采购员、服务员、厨师,又兼清洁工、收银员、接线员和门卫,忙得四脚朝天。当花儿剧场初步建好后,不少人还参与了李亚首个实验话剧《白日梦作家》的筹备和演出。

在各种力量的扶持下,2011年冬天,李亚的“梦想”已初具规模,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们开始入住,而作为老板的李亚,常常一边在旅社的咖啡吧帮客人们冲着咖啡,一边和其他年轻人谈论着正彩排的话剧,这些人中既有国企职员、机关干部、小白领、商场导购、餐厅服务员,又不乏驻站歌手和乐器爱好者、大学甚至中学里的文青们,而他们共同的名字则是“花儿剧团”的演职人员。尽管水平十分业余,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接触话剧,但背起台词来却极为认真,有板有眼。

李亚的国际青年旅社名声渐渐大起来,越来越多的文青加入了剧团,口口相传的旅者和话剧爱好者还是不遗余力前往。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由于话剧在兰州的基础还十分薄弱,“花儿剧场”又属于创品牌阶段,收入还仅来自票房,旅社的部分收入不得不拿出来贴补剧场。为节省费用,李亚他们常常亲手打造道具,实在需要购买的,则骑着单车走街串巷和商贩们磨破嘴皮。

尽管剧场目前都还没盈利,好在已从演第一场话剧时的几十个观众捧场,到了目前每场演出300个橙色椅子几乎座无虚席。李亚当初的设想是只要每场卖够15张票就如期演出,事实上现实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好许多,这也让他在继续创作筹备话剧时有了很大动力。2012年夏天,他们演出由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作品《你们这些回魂尸》改编的话剧《时空人贩》时,有个“花儿”的粉丝竟顶着酷暑一连看了4场。李亚感动得免了她最后一场票钱。

【被实践的梦才有意义】

梦想一步步被实践是件好事,但多重身份缠绕,各种琐事压身,有时也让李亚感到深深的疲累。尽管依旧热爱写作,但他的写作时间却被切割得颇为零碎,只有到了旅社和剧场的淡季,比如冬天,他才有较为完整的时间重新继续之前关于“李猜猜”们的创作。

常常,一早起床后李亚便开始对着电脑运指如飞,下午稍事休息后继续捕捉灵感,直到夜深人静才完成一天的讲述。

为找到更好的写作状态,李亚有时候也会抱着笔记本和水杯,躲进空无一人的小剧场写作,舞台的高度正好适合他站着写。一片漆黑中,只有电脑屏幕闪着幽光,只有这样的时候,李亚才感到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在路上的状态,也再次真正走进了自己内心。李亚说,写作时的孤独让他变成了一台大功率雷达,敏感并且敏锐。

一年多的背包客经历是李亚重要的写作内容,只是,再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叫人麻木,只有行走中亲历的那些人和事,才永远令人心动。李亚永远难忘的是,2010年9月,他独自跋涉完乌孙古道后,于凌晨两点多才到达新疆一个乡,那是个很小的乡村,唯一亮着灯光的是一家小饭馆。当又饥又累的李亚请求男主人同意他在饭馆门前的空地上搭起帐篷借宿时,却被老板夫妇盛情请进了屋里,女主人还为他腾出了炕。李亚准备倒头大睡的时候,这家人为他摆上了一桌热饭……行走在路上,人对物质的依赖和要求都变得很低。李亚没想到自己会得到异族兄弟姐妹这样温暖的赐予,第二天离开时,感动不已的他执意将一捆用于爬山的绳子,送给了那对好心的夫妻做纪念。

还有一次是在藏北,李亚搭的便车要中途改道,他被迫下车,当时已是晚上11点了,他无奈地在寂静路上游荡,结果碰到两名正在巡逻的民警,问清情况后,李亚被摩托车载到派出所的值班室度过了温暖一夜。

李亚最感慨的是,自己在路上走了一年,并没怎么遇见想象中被骗、被抢的经历,社会并非真的坏透了,陌生人也没那么可怕,很多时候,戒备反而是种多余的盔甲,至少他亲眼看到了很多纯粹而真实的人。此后的他开始变得从容大方,个人得失已不再那么重要。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5篇

劲锐标志:不怕不切实际,不怕遥不可及,就怕在挫折中麻木了自己,随波逐流。

我是新晋高三生

我刚刚升上高三的时候,对“高三”这个词感到特别敬畏,同时又感到无奈,甚至彷徨。因为“高三”这个词被太多的人在太多的场合提及,它无处不在,无人不晓。回头想来,其实高三也就是一个学年而已,但关键是怎么去度过这个高三,才是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要去面对的最大课题。就这么一个高三,已经不能再任性妄为和撒娇了;就这么一个高三,当它结束的时候会开出什么花,都看平时的辛劳;就这么一个高三,已经或即将步入成年的你要学会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或者沉沦,高三能够给你的就是这样一个自由的选择。

高三开学时,我还顶着数学万年不及格的帽子。那些扭曲的函数线条和数字让我感觉永远都是一个又一个无解的谜。不用任何修辞,简单地概括我的感觉,那就是痛苦。数学带来的短板效应让人无奈,看着习题卷上的数学基础题,我竟然一筹莫展,就算鼓起勇气想要试图去听明白老师的课也难以办到。我知道,我已经在沉沦的悬崖边上,别说“985”,再这样下去,“211”能不能考上都是一个问题。

关于数学这个问题,我迷茫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高三上学期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出炉,我才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因为我成了全班数学成绩垫底的人,而且用我们数学老师段大叔的话说,就是“和倒数第二名保持着很可观的距离”。

我知道我再没有理由无奈,也没有理由愤怒了,如果一定要有所抱怨的话,那就是自己沉沦得太久,迷糊得太久。

按捺不住的段大叔终于把我叫去谈话。段大叔是我们高二时候才来我们班的插班老师,虽然听说是一位经验丰富又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但是出于对数学老师的天生恐惧感,我就像是食草动物躲着狼一样,躲了他整个高二一年。

但是,也是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

那天被段大叔叫到办公室去,他直视着我沉默了好一阵,脸上似乎是挂着微笑,却又没有笑。那是一张充满希望与信任的脸。

“是时候该为你自己做点什么了。”他这样说。

那一刻,我愣了。

是时候该为自己做点什么了

那天回去,我把段大叔的话想了一遍又一遍。

真的是时候该为自己去做点什么了,为自己的理想而打拼,这是多么拉风的一件事情啊!我猛然从椅子上弹起来!

“985”不可能?“211”也悬乎?好的,那么我就为了能够去读喜欢的专业而奋斗一年吧!不管怎样,反正不会损失什么。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为自己活一年奋斗的高三。

重新审视了一番周边的环境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早已经为自己定下了学习的计划和目标,只有我还浑浑噩噩地混着。我并不是那种喜欢订立计划给自己实施的人,虽然计划是众所周知的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不过我总是空有计划难以实施,到头来也总是让自己空焦急而已。

于是,我决定见缝插针地学,随时随地地学。从来都是把数学课睡过去的我,也渐渐开始强打着精神去听完一节课,虽然仍然很难听懂老师的解题方法,但还是坚持着把老师的板书记下,等到下课后丢下面子到处去向同学请教。有时候把一个人问烦了还是没有听懂,就跑回去自己想,然后再去找另外一个人问。即使被说了“你烦不烦啊”或者“你真是笨到可以啊”这样的话,也没有动摇。课余时间只要稍稍有空就开始做数学题,总结解题方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渐渐地,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大致可以做出来很多了。

这样的执着必然是辛苦和劳累的,每次回到家里扑到床上就立刻会睡着,但是一种对数学感到欣慰的感觉也慢慢地变得明亮起来。渐渐地,我对数学已不再是一窍不通了,在段大叔笑着递来的一份份卷子中,我的数学成绩和我一起成长着。

现在回忆起来,高三一年的300多天的挑战,对我而言就是和数学的战斗。那些“刷数学题”和为自己前进道路而“捉鸡”的日日夜夜,让人感觉是如此的充实。我敢说,即使是许多年过去以后,当我再回忆起少年步入青年的这些个短暂时刻,我仍然会说:为自己而奋斗的那些个日夜晨昏是最让人难忘的。

数学差了,就下功夫把数学多补一下;厌恶恐惧数学,那么就拿出军士冲锋的精神来和自己战斗;夜晚“刷题”太多精力不够,早上跳起来喝一杯浓咖啡就可以继续顶着。虽然苦,却也是幸福着,一种为自己而活的幸福。

我的梦想光彩熠熠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在我看到104分的数学成绩后,我飞奔过去,一股脑地飞奔过去,几乎是撞过去一样地给了段大叔一个飞扑。

“恭喜,恭喜……”他不断地对我重复着这两个字,祝贺我的高考成功,更是祝贺我成为一个高考后的自由人。

那时候我刚刚满18周岁,已经知晓命运有时候不是凭着一己之力就可以改变的,也懂得不试着去努力就谈不上改变,所以更加庆幸自己能够抓住了高中最后一年的时间,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新的起跑机会。

现在的我想要告诉你,为了梦想拼搏,有可能会失败,但也可能会成功。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为自由的梦想而坚持!我曾经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要对得起自己和自己的梦,要做一个自由追梦的人。也正是带着这样一个信念,我才可以坚定不移地克服迷茫,冲出彷徨的屏障,无悔地走过高三,走向自己的理想。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6篇

周口关帝庙是河南省最大的关帝庙,也是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于1996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该庙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屡次护建重修,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全部落成,历时15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为清山西新绛、长治、陕西蒲卅、大荔、澄城等地旅周的商人集资营建的一座大型同乡会馆。整座庙宇为三进院落,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这座雄伟、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为仿宫殿式,分布着众多石雕、木雕和砖雕等艺术作品,尤其是其石雕作品,不但颇具特色而且能给后来的石雕创作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石雕在中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口关帝庙的石雕种类繁多,既有实用型的,如石栏板、石栏杆、石牌坊、石碑等,又有观赏型的,如柱础、挂件等,每一件石雕作品工艺之精湛,构图之精妙,含义之深刻,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游客。本文以周口关帝庙经典的石雕创作为例,浅析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石雕作品,以期对新时期中国石雕艺术的创作带来启示。

一、培养扎实精湛的雕刻技艺

雕刻就是利用刀等器具同时运用各种雕刻手段把无形的石材变成自己所构思创造的形体。石雕的技法包括浮雕、圆雕、镂空、刀法、刺法、凿法、洞法等各种传统技法,繁简有致、层次分明[2]。每一件雕刻的优秀艺术作品,创作者在雕刻中,都必须手、脑一致,将自己的意念融汇到所要雕刻的作品中,将一个原本没有生命的石材,运用细腻的雕刻手法,以富有动感和美感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入周口关帝庙山门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典型的四柱三楼式石牌坊,它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正楼高7.85米,石雕歇山顶,龙凤正脊,中置瑞典,气势磅礴。整个石牌坊精雕山水花卉、仙灵鸟兽、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构图巧妙,刀法娴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人的高超技艺,让游客不禁为创作者的才华而惊叹,达到了让游客过目难忘的效果。而这种石雕艺术的成功的首要条件便是创作者娴熟的雕刻技艺。

在石牌坊的两侧,有一组石栏板,安装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它是一种装饰性建筑,由地袱、栏板、望柱、柱头组成,每块栏板高0.78米,长1.37米,厚0.14米且分别雕刻有不同图案。其中有幅《清明诗意图》,是根据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写意而成的,这首七绝是诗人清明遇雨而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出游,本是兴致勃勃,偏不巧遇上纷纷细雨,既倦乏又败兴,想寻个酒家小饮,以驱寒助兴,可就是找不到,此时,恰遇一牧童,忙上前询问,牧童遥指杏花深处,定睛细看,果然一面酒旗掩映其中。整幅石刻,构图巧妙,人物形象十分逼真,惟妙惟肖,完美地把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出来。因此,扎实的雕刻技艺是现代石雕创作者最基本的素养。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辅助工具和手段应运而生,创作者们可以合理利用,但如果一味地追求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忽略了雕刻技艺的培养,那么无论如何也无法创作出有灵性的心性合一的好作品。

二、赋予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

周口关帝庙石牌坊的正檐下有一“二龙戏珠”的透雕,透雕正下方雕有“万古纯忠”四个大字,这种石雕创作虽然很常见,却是简单中蕴涵着深意:关羽很简单,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忠于汉室,忠于刘备,他用诚信铸起万古传颂的道德丰碑。所以,虽然只是简单的雕饰,却蕴含了人生哲理,赋予石雕道德底蕴,这就是石雕的文化内涵。文化创意深深地根植于这片沃土之中。要想创造出集真、善、美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就必须让创作的灵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形式,应当具备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保证石雕作品的自然与清新,以及它独特的工艺和别出心裁的文化创意。

三、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

周口关帝庙大殿的正脊上雕有16条行龙,姿态各异,曲折翻转,奔腾于海涛云气之间,虽历经300多年的岁月,依然清晰可见,光彩夺目。仔细观看,你会发现在这16条行龙之上,雕饰的是飞舞的凤凰。众所周知,古时以龙代表天子,而凤凰则代表皇后,按常理应是龙在凤之上,但这里却是凤在龙上,这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清朝末年,虽然名义上仍是爱新觉罗家族当政,但权力实际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因此,这座殿堂在慈禧当政期间重新雕琢彩绘时,便将代表女性的凤压在了代表男性的龙之上,这便是体现时代气息的佳作。石雕创作向富有内涵、突出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时展的进步和需要,如何创作有时代气息兼具个性的作品?创作者首先要摆正心态,不浮躁,不气馁,建立信心。先对各个历史时期和地域的优秀作品深入学习和研究,从传统处着手,学贯中西,开阔眼界,用心体会,才能品味出作品的神韵风致激发创作热情。当代的曲阳石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3],他们在对传统的石雕作品以及雕刻手法进行了解与探索,对其中雕刻的精华予以继承,并结合现代的雕刻艺术,采用更先进的雕刻工具进行发展和创新,创造出更加精致、更加多姿的艺术作品,如龙亭龙柱、琼楼玉阁、人物、花草鸟兽等等,这些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雕刻艺术之上,不断创新和摸索,在当今的艺术气息中,使曲阳石雕在海内外享有“巧夺天工”之盛誉。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不再只注重物质消费,也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审美情绪变得多姿多彩,因此石雕艺术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四、要具备创新精神

周口关帝庙拜殿殿堂的石雕十分精美。正檐下的“二龙戏珠”为五层透雕,立体感很强。与别处不同的是这两条龙戏的并不是宝珠,而是一只蜘蛛。这里有三种含义:一是蜘蛛的“蛛”与宝珠的“珠”谐音,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龙代表正义,蜘蛛代表邪恶,这里象征着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三是寓意修缮关帝庙的商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的商业网络就蜘蛛结的网一样,四通八达,直至天子脚下。这里的“二龙戏珠”雕刻中抛弃了以往常用的“珠宝”,而改用“蜘蛛”,也代表着商人们希望他们的生意网、人情网能像蜘蛛网一样四通八达,创意新颖独特,使周口关帝庙的整体艺术水平上了一个级别,这便是石雕艺术创作中的创新精神。当代中国是一个提倡创新的国家,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是发展的趋势。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培养国民的创新精神。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里。”因为河水在不停地流动,而一切都在革新变化之中,没有创新便没有生命生命力。石雕艺术当然更不例外,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前人,迟早必会被淘汰掉。因此,石雕艺术必须向思想领域进军,创作出能够启迪心灵的新作品。

五、创作者要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如何创作出有艺术个性、具有时代气息的石雕作品,是每一位石雕创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艺术作品其实是创作者创作理念和综合艺术修养的融合体[4]。其作品是当今文化观念的形象体现,也是文化观念得以表现和传播的载体。这些艺术作品体现的美的形式和内容的来源就是创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对文化和艺术的审美观念,这是石雕创作的坚实后盾,也是石雕艺术家追求石雕作品艺术化的基础。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7篇

他,语言风趣,思维敏捷;但却不尚空谈,为人厚诚,办事扎实。他从基层干起,做过万荣县副县长,做过山西运城行署商业局局长,还做过山西运城行署财金贸易委员会主任,2001年3月任永济市市长……在任何一个岗位上,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实实在在,业绩昭然,给干部群众留下了一个久颂难忘的优秀领导干部形象。

他,担任正县级职务长达15年之久。15年里,许多与他同级的干部相继升迁了,他职位却变来变去,还是个正县级。干部群众视之不平,他却无怨无悔,心平如水,依然兢兢业业,埋头于工作之中。2006年,永济市市长岗位上已工作了5年多的他,在永济市委书记升迁后,本可顺理成章地担任市委书记,不料,一个48岁以上不能从市长岗位提拔到书记岗位的“一刀切”政策,让他与市委书记的职位失之交臂。永济市的干部群众听到这个消息,纷纷为其抱打不平。过后不久的人代会换届选举中,永济市2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全票推举他继任市长。当唱票者刚刚念到他的名字,会场响起长达数分钟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对他充分肯定的掌声,这是为他鸣不平的掌声,这是深含敬意同情的掌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使他的泪花在眼中滚动,他禁不住地起身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这之后,他仍一如既往地为永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拼尽全力地奋斗,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委屈不平的影子。

党注视着这位优秀的领导干部。过了四年多时间,省委有关部门修正了之前的偏颇,又任命他为永济市的市委书记。

这就是冯方汇。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走近冯方汇,向读者介绍他更为精彩的人生画卷。

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闪耀着高超脱俗的智慧

那是冯方汇刚到山西省永济市担任市长的一天。冯方汇听说市府西街破败不堪,便带着几个干部悄悄跑到那里去查看。

永济市,西临黄河,南面青山,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可市府西街却是另一番不堪入目的景象。所谓的市府西街,宽不足4米,长不过3里,没有下水道,也没有路灯,晴天虚土漫脚,雨天泥泞难行,脏乱难忍,过往行人,怨声不绝。

冯方汇问道:“这条街,咋不改造呢?”

随行的干部回答:“改造这条街道,都喊了多少年了,可市财政紧张,从哪里拿钱改造啊!”

冯方汇一听,笑了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从这里要钱!”

随行的干部们不以为然,都在心里窃窃私语:“这可不是小数目,光拍拍脑袋就能来钱,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冯方汇所谓的从头脑里要钱,指的是改变观念,把城市的改造推向市场,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筹措资金。

一连几天,冯方汇带着技术人员和市里的干部,对这条街道进行规划,以求把这条街道改造为一条商业价值极高的街道。

规划出来了,他拿着蓝图,上北京,赴天津,进省城。终于,他的诚恳和热情感动了天津一家开发商,他们出资2亿元参与市府西街的开发改造。

于是,市财政没出一分钱,这条街道的改造工程就很快上马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条昔日难以改造的市府西街,就变成了长1450米、宽100米、两边商铺林立、现代气息浓厚的城市主骨架道路。老百姓走在这条街上,心旷神怡,连声称赞;出资的企业,生意兴隆,利润颇丰,也欢天喜地。

冯方汇一拍脑袋出奇招,成了人们的美淡。

永济市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首,可惜元代毁于战火。为了拓展永济市的旅游业,1997年就开始重建鹳雀楼,可由于资金困难,工程进展缓慢。许多于部群众望楼兴叹,急得束手无策。

冯方汇担任市长后,看到干部群众着急上火的样子,安慰大家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世界上钱多的是,就看你怎么去拿,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干部群众见冯方汇还是说得这么轻松,都投以怀疑的目光,苦笑着对他说:“难道你是神仙,能点石成金?这可不是闹着玩呢!”

冯方汇说:“死脑筋办不了大事情,咱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思维、观念变了,啥事也就好办了!”

冯方汇对鹳雀楼重建的体制、方式进行了一番考察,在征得市委同意后,大刀阔斧对鹳雀楼重建体制进行改革。他立马撤销了原来按计划经济体制组建的指挥部,成立了鹳雀楼有限开发公司。并采取集资入股的办法,以市场运作方式开展重建工程。他找省长寻求资金,找企业寻求合作,找老乡寻求支持,开发资金滚滚而来。结果,多年难坏了永济市干部群众的鹳雀楼重建工程,又顺利开工了。一年时间,融资1亿元的鹳雀楼就矗立在黄河岸边。人们登楼远眺,唐代诗人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景又展现在游人面前,使人流连忘返。

永济市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但进入市场经济后,农民为种啥卖啥发愁,影响了种田的积极性。冯方汇又琢磨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来。他对愁眉不展的农民说:“有了熬煎事,愁是愁不出办法来的,咱肩膀上长着个脑袋,啥事多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好法子来的。”

由于冯方汇思维活跃,他带着问题走东串西,很快,一个“公司+基地+农户+保险”的办法在头脑里形成了。他认为,只有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既解决农民种植的后顾之忧,又可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以粟海集团为依托的肉鸡孵化、饲养、加工基地,年屠宰冷冻肉鸡1.2亿只,直接安排劳动力3000余人,带动周边28个县市80多个乡镇的6000多农户饲养肉鸡,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中粮大宝等13家芦笋企业为依托,发展芦笋基地面积11万亩,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余人,年为国家创汇4000万美元,芦笋产品实现了农民不出家门,产品走出国门,达到了100%收购、100%加工、100%出口,成为全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以忠民集团、强胜集团、晋美油脂、康裕油脂为龙头的油脂加工基地,年加工棉籽、油菜籽和大豆105万吨,年产值11.8亿元,带动永济市棉花规模种植,并辐射周边县市30万农户从事棉花、大豆种植产业。2007年,他招商了国内果汁加工巨头烟台安德利果汁公司落户永济,年可加工浓缩果汁8万吨,带动农户种植澳洲青苹10万亩。永济的老百姓再也不愁农产品难卖了。

冯方汇与众不同的思维,闪耀着他与众不同的智慧,带来了永济市干部群众观念的改变,带来了永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带来了永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展示着不同凡响的才干

冯方汇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这些与众不同,展示着他那不同凡响的领导才干。

在永济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两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一件发生在2004年年初。那年,山西省执行退耕还林政策,运城市对各县市下达了退耕还林任务,给永济市下达了5000亩的任务。当时的林业局局长眼盯着5000亩的数字心里直

发怵。他担心做不通农民的工作,就跑到运城市林业部门强烈要求减免了退耕还林任务。

永济市林业局局长兴冲冲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冯方汇。他以为冯方汇会表扬他,没想到冯方汇一听,反而批评了他。冯方汇给他解释说:“退耕还林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况且国家还有补助,只要把工作做细,农民会支持这一工作的,怎么能那么轻率地要求减免退耕还林任务呢!”冯方汇当场打电话给运城市林业局长,要求把永济任务追加到5万亩,在运城市林业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着,他亲自到沿山一带的村庄进行宣传,做思想工作,广大村民明白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一工作。结果,当年实现了退耕还林5万亩,超过了上级下达任务的10倍。

另一件事发生在2005年。那年,山西省发出了村村通公路的号召,在每公里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又提出哪个县市完成300公里再奖励100万元。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补助,为老百姓干实事,冯方汇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主动向上请缨300公里任务,给10个镇、街道分别分配任务30公里。镇街领导感到工作难度大,纷纷要求减少任务。冯方汇批评了镇街干部的畏难情绪,亲自组织宣传发动,进村入户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永济市当年就完成村村通公路里程624公里,在全省名列第一。之后3年间,他乘胜施法,使永济市乡村硬化巷道达到了23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村村巷道硬化。于是,困扰农民几代人的路通了,村庄不再晴天尘土扬,雨天两腿泥了,永济市在外人员回到家惊呼:

“回家的羊肠小道找不到了,家乡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冯方汇把自己与众不同的办事方式,叫做自动给自己“拧螺丝”。他认为,给自己“拧螺丝”加压力,也是给干部们加压力、“拧螺丝”,最终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永济老百姓过好日子。他的这种“自拧螺丝”的精神,大大改变了干部的作风,促使永济市的各项利民利市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永济市过去的定位是轻工旅游城市。冯方汇担任市长后,在分析了永济市的区域优势、交通优势、旅游优势、农业优势、人文等优势后,把永济重新定位为:工贸旅游城市。提出了靠工业强市,靠商贸活市,靠旅游兴市的发展方略。新的定位确定后,他就带领干部群众为之不懈奋斗起来。

2002年,一个辐射秦晋豫三省的商贸批发市场工程开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一座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多元、营业用房3000余间、容纳从业人员1万人的舜都市场已经变成现实。

永济市一马平川,井黄两灌,农业条件优越,因此多年来一直是“农业腿长、工业腿短”。冯方汇深知,要发展永济经济,必须树立“工业强市”理念,把工业经济作为履职的首要任务来抓。永济市有许多五六十年代的工厂,由于设备陈旧,管理落后,产品没有销路,濒临破产,冯方汇果断地提出了破产重组的方案,让有发展前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收购重组,终于使永济的丁业企业焕发出青春。他引进关铝集团,组建成立了新的集团公司,投资23亿元,完成了23万吨电解铝项目建设。随后,中铝集团又对其实现控股经营,当年为永济缴税近2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当年永济财政。冯方汇没有因此停止其发展的步伐,而是敏锐地捕捉机遇,大力发展铝深加工产业,近几年先后引进海丰铝业、广海铝业、千军铝业、华茂铝业等一批铝深加工企业落户。在短短五六年时间,使一个个频临破产的企业变换成一个个优势企业,从一个个优势企业又转换成一个个优势产业。现在,在永济的“国字号”企业就达五家,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都有企业在永济落户,全市形成了铝深加工、机电制造、化工装备制造、化工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成为运城市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的主要县市。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来永济视察后,对永济集群发展战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看了永济的发展,我感到给运城市提出的翻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一个个令人赞不绝口的业绩,在百姓心中铸就了难以磨灭的丰碑

从2001年到2010年,冯方汇在永济奋斗了10年。

这10年,是永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10年,永济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7%,主要经济指标10年内翻了两番以上;这10年,是永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建和开工项目140余个,项目总投资达150多亿元,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这10年,是永济农业产业化在全省遥遥领先的10年,永济形成了肉鸡加工、油脂加工、芦笋罐头加工、果蔬汁加工、乳制品加工等五太产业基地和100多个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这10年,是永济旅游产业和商贸流通业形成规模的10年,鹳雀楼景区建成对外开放,普救寺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点,五老峰景区、黄河唐代大铁牛景区远近闻名,9个星级酒店、8个专业市场、10个现代化商业流通网点和超市遍布全市,商业面积增加了两倍以上;这10年。是永济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0年,多渠道融资50多亿元,城区面积由上任前的不到lO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建成了樱花园、柳园等公园和20多个住宅小区,完成10条县际公路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林木覆盖率增加了12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连年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农村百村集中供水,解决了永济市13万村民祖祖辈辈饮用高氟水的历史……

这一串串闪光的业绩,也给永济市带来了一个个耀眼的桂冠。冯方汇在永济的任职期间内,永济市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特色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市、山西省卫生城市、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农村道路建设标兵县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市、山西省十大文化强县等光荣称号,他也被评为“山西省人民满意公务员”。

永济市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200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亲莅永济视察。他看到永济市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开发、教育、卫生等多项工作都搞得如此之好,由衷地拍着冯方汇的肩膀,表扬他说:“你干得好啊!”

冯方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所作出的不凡业绩,在永济人民的心中铸就了一座难以磨灭的丰碑。

面对着闪闪发光的业绩,面对着人们发自内心的赞扬、拥护,面对着自己所受的艰辛、奋斗、委屈和不平,冯方汇铿锵地说道: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范文第8篇

2003年5月26日,王海波因病去世。他的弟弟――沈阳冶炼厂的退休职工王海涛,始终珍藏着这份宝贵的遗稿。他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很害怕这段真实的历史被逐渐忘记……”

特殊年代下的速配婚姻

北大荒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天寒地冻,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要开发北大荒就要有人,可是从哪里来那么多人呢?刚开始是派部队兵团来进行大规模建设,但是军人基本上都是男性,性别单一,不利于这项长久性的工程。后来,各地政府(尤其是山东、河南等人口集中且比较贫困的地区)开始鼓励年轻女性到这里和军人组成家庭,安居此地,以进行旷日持久的建设。

王海波这个“特别参谋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这些年轻人“速配”婚姻。他先给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已经快30岁的老兵们开了个座谈会。还没等王海波开口,就有人问:“参谋长,她们能看上我们这些老兵吗,给我们交个实底!”王海波说:“现在跟战争年代不一样了,女人选丈夫的标准也改变了。人家来这里目的有三个:第一是能吃饱,第二是挣到现钱,第三是嫁个能挣钱会过日子的好小伙子。因此,你们必须主动去靠近姑娘们!”

他的话鼓舞了小伙子们。晚上,在队里举办的舞会上,小伙子们和姑娘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就在这天晚上,一对男女产生了感情,王海波闻讯后马上找到他们:“既然有了意思,就特事特办,马上结婚。”那对青年都是朴实的农家孩子,想想早晚也要走这一步,还不如早点结婚,以便享受到政策上的优惠。当时队里有规定:速配成功的男女可以分得一套房子。于是他们成了王海波手下第一对“吃螃蟹”的夫妻。

初战告捷,王海波乘胜出击,天天拿着队里惟一的一台照相机在野地里转悠,只要见到有苗头的青年男女,马上就给他们拍“订婚照”。时间长了,人们习惯了这种方式,不再像第一对那样感到难堪。有的青年还大大方方地跑到王海波这里来请他照相。

但是,队里总共有上百对男女,速配成功需要一段时间,而“水利队”的到来又让王海波感到了危机。这400多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搭建了临时工棚,热火朝天地准备大干一场。和队里举办了一次篮球比赛之后,几个姑娘和水利队的小伙子们套上了“老乡”,聊得热乎。王海波知道,这里的姑娘和老兵们数量相当,甚至可以用“一个萝卜一个坑”来形容,如果被水利队的小伙子们“骗”走几个,自己这个参谋长可问心有愧啊!于是,他连夜给自己的属下“训话”:“自古‘有剩男,没剩女’,修水利的来了,形势严峻,你们可要抓紧机会呀!”接着又去开导姑娘们:“野花没有家花香,跟那些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在一起,将来怎么样谁都说不清。等咱们的新房子建完,有吃有穿也有住,日子多好,那才是真正的安居乐业呢。”

那些已婚的夫妻们感激王海波的撮合之情,也都帮着王海波来做工作。他们主动和还没有配成对的联系,给他们牵线搭桥。一对结婚了,又一对结婚了……短短的几个月内,队里的青年男女终于全部速配成功!水利队的小伙子们前来贺喜时,感慨地说:“你们的参谋长简直就是个把家虎,自家的女孩子一个都没有外流。”

现在的人可能不会理解这种方式。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一切都是匆匆上马,大量的田地等着他们去耕种,这些姑娘小伙组成的家庭成了拓垦北大荒的第一代人,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把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丰产的万亩良田。

守着房子却住在地窖里

王海波在北大荒的第一宿,是在地窖里度过的。在地上挖一个洞,铺上点乌拉草,再放上一床被褥,就算是一间房子了。其实,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早就矗立在了荒凉的野地上。但是这些房子并不能住人,因为还没有搭炕,因此室内温度时常维持在0度以下。人们守着这样的房子,还不如住在地窖子里暖和。所以这个队曾经发生过山东的姑娘们被集体“冻”跑的事情。

北大荒气候恶劣,居住条件被摆在了重要位置。队长跟王海波商量:“现在你来了,咱们的第一条军令

就是修好火炕、抹好墙。”

最后他们决定,12名军官每人先拿出半个月的工资,凑钱买砖,回来搭炕。然后几个排分工合作,有的翻松冻土层,有的和泥准备抹墙,有的出去扳干树枝,准备烧水烧炕,又派了几个好手,专门到其他队里跟人去学搭炕。而那些女队员则受命去割乌拉草,回来编大筐。

泥和好了,抹到墙上,还没等粘住,就掉了下来,再抹上去,又掉下来,大家都没了办法。一向善于钻研的张祥(曾是哈尔滨军工大学热力学讲师)观察了半天,说:“气候太冷时不能抹墙,根据工程学原理,零下10度以下,把泥往墙上用力甩就行。当年,曹操曾用此法在甘肃修筑城墙。”大家一试,果然成功。此后,大家就让张祥来做技术指导。

接着,砖也买回来了。大家在王海波的示范下,开始学着搭炕――怎样在垫好的实土层上砌烟洞,炕梢儿如何留烟道,如何在出烟口搭挡风板……大家一边干一边互相商量。一夜之间,所有的房子都搭好了火炕。然后人们把堆积如山的干树枝塞进炕洞里,轮流休息,轮流烧火。从外面看去,每个房子都是浓烟滚滚。终于,炕开始冒潮气了,炕面干了,墙面也干了……忙活了一夜的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挤到热炕上去,酣然入梦。

而那些受命编“大筐”的姑娘们则有些迷惑,为什么要编这些东西呢?

第二天清晨,几个起早的人发现,那15个大筐中,有12个排成两排,就地摆在一间大空屋子里,每个筐口都露出一个脑袋。原来,里边正在睡觉的是那些没地方住的军官们,这其中就有王海波。

很多人落下了热泪……

特殊年代欠下的特殊债务

开发北大荒,就是把北大荒变成良田。那个年代以粮为纲,路线不可动摇。队长和王海波带着其他干部们一起在浓江下游一带考察,看看如何开发这片土地。“咱们队的地,没有拦江大堤,种水田可能有困难。”有人这样提出。这时,张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他在“抹墙”中表现出来的才华,大家都很尊重他的意见。他说:“浓江发源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处,咱们队海拔在100米以下,常年积水,盛夏雨季,下游就一片,方圆百里都看不到村庄。所以,在永久水利工程建成之前,不能‘以粮为纲’。”张祥认为,现在周边掀起开发热潮,野生动物都被逼到这里的森林和灌木丛里来了。从雪地上的脚印可以看出,有狼、野猪、狐狸、黄鼠狼和野鸡,咱们这里都是军人出身,好射手很多,打来猎物,就有吃的和卖的,光打猎这一项,收入就很可观。“另外,树林里有蘑菇、木耳、松子、核桃等,这些都取之不尽,卖到供销社,立刻就能换成钱。这里的苇子沟长20公里,苇子是建房和造纸的好原料。把这些天然资源利用起来,那就是无限的财富啊!”

王海波首先举手同意了张祥的意见。接着召开全体职工大会,通过了张祥的提议:8队以副业为主进行生产。

在老猎人的指导下,仅仅用了3天时间,王海波他们一共打了3只狼、20多只狐狸、200多只兔子和上百只黄鼠狼。职工们吃上了野味,开了荤腥,墙上四处钉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子”。有一只雄狐、两只雌狐只伤了腿,被活捉了回来。王海波见状,钉了几个狐狸笼子,把那3只狐狸养了起来。狐狸是肉食动物,就喂它们现成的狼肉。没想到那几只狐狸大概是祖祖辈辈被狼吃怕了,嗅到狼肉的气味,吓得一动不敢动。幸亏有兔肉可吃,狐狸才不至于饿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没有禁猎,那是特殊年代欠下的特殊债务。后来国家逐步开始禁猎了,证明人们已经有了环保意识。而留在王海波脑海里的,则是当年豪情满怀的英雄主义。不过,有一件事却是那个年代的另类,王海波认为那可以算作最朴素的环保意识的萌动。有个人枪法很好,见着狐狸就打。为这事,张祥和他吵过不少。张祥认为,8队捉住的狐狸圈在笼子里养殖,因为是近亲繁殖,四代以后,产仔就会变少,抗病力减弱,皮毛质量也差了。因此张祥说,就是枪法再好,也不能把野外的狐狸打绝了,必须保留一些,到那时可以捕来配种,这样8队就可以年年养出好狐狸。“别看咱们能造卫星上天,可咱造不出好狐狸!”

后来,张祥的提议得到了王海波的支持,队里对无休止的打猎进行了一些有组织的节制。

阶级斗争的世外桃源

1959年,全国都在搞大批判和阶级斗争。北大荒的农场也收到了上面下发的一摞摞文件。李队长读文件时,讲了一番当前的形势,然后说:“咱们这里无霜期短,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快尽早,不能拖延,因此时间要按小时计算。在北大荒,最主要的任务是抓生产。”这一句话,使所有有过“前科”的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王海波就是其中一个。他在沈阳炮兵学院任讲师期间,因为有“中国不能一切都跟在苏联后面走”,“苏联在搞大国沙文主义”等言论,被划为“中右分子”。虽然被派为“特别参谋长”,但一遇到政治风暴袭来的时候,心里就开始发慌。队长的话给大家吃了定心丸。

大家在这样团结和谐的氛围里,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天气好的时候,大家抓紧一切时间去耕种。假日时,则集体聚到火炕上打扑克。不论官衔、不论男女,挤作一团,大声吆喝着,很有一番世外桃源的悠闲。一天,大家正在热火朝天地打着扑克,天上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队长大喊一声:“坏了,地里的萝卜还没收完,下完雪肯定都要被‘拍’在下面,非冻坏不可。全体出动,抢收萝卜!”所有人员迅速换上了鞋,跑步来到萝卜地,奋力开拔。不仅老兵们,就连平时最受优待的女队员们也都加入到了干活的队伍。一会儿工夫,地上的萝卜就堆积如山。地上的雪先是没了脚面,接着没了脚脖子,冻得姑娘们都快站不住了。北大荒的天冷起来,用滴水成冰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不到一个小时,萝卜全部拔完,用干草厚厚地苫好。在归途中,王海波对大家说:“回到屋子里,先用雪摩擦脚心,脚趾,擦热了再用热水洗。”晚上,大家在温暖的房子里喝着烫嘴的萝卜汤,打着扑克,颇有一种收获后的怡然。

1960年元旦,王世俭做了一个总结:一排养狐狸280只、黄鼠狼200只,售出狐皮100张,每张300元,共卖得30000元;冰窖里的兔肉,可供饲养的狐狸和黄鼠狼吃半年多。二排养鸭800只、鱼5000尾,已经售出获10000多元钱。三排销售苇席获30000元钱。其他如木耳、松子、蘑菇等山货卖了5000元。此外,他们还收获玉米2万斤、土豆4万斤,足可以吃到来年清明节!队长说:“咱们的副业成本极低,收入丰厚,可见以副养农的路线是正确的。”

其实,最让人们感到难忘的还是这里宽松的政治环境,很多受到过“冲击”的人在这里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王海波把在北大荒度过的时光看作是自己最宝贵的时光……

图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