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日语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语作文范文第1篇

四(2)班 刘佩巧

今天,我在《儿童时代》里看了这篇文章——《学日语》,让我深受启发。

《学日语》讲了一位三(2)班荣亦伟同学一开始对日语很感兴趣,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感到不耐烦了。但他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学下去的信心,遇到不知道的就查字典,终于有了一些收获。

读了这篇饶有趣味的文章,我不禁想起一件事来。

以前,爸爸给我买了一本字帖,我很兴奋。于是,课后时间我总是趴在课桌上专心地练起字来。当然,我的字开始有了起色,连我自己都觉得不错,正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练得不错了,也开始有些厌烦练字,甚至根本不练了。后来,我的字变回原样,似乎我根本没练过字一个样儿。但是,这根本没让我醒悟,这时我已经厌烦练字了!如今,我看了《学日语》这篇文章,我和荣亦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坚持不懈和我的半途而废让我羞愧无比。同时我明白了坚持的可贵。

日语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日语写作教学 J.TEST记述题型 教学改革

一、J.TEST考试的记述题型

J.TEST[1],即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是对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运用能力进行检测的考试。它有两个突出的特色,直击日语学习者的软肋。一个是强调听力的重要性,另一个是记述题。比如AD级的记叙题满分为60分,每小题6分,评分十分严格,即使有微小错误,该小题得分也是0分(每小题得分只有0分和6分两种可能)。

以下是J.TEST的AD级考试记述题真题中的两个小题。

记述题型1

(注:按照例句要求,在A、B处填入合适的词语组成句子)

昔は A な街だったのに、今ではすっかり B 。

参考答案:A= にぎやか ,B= さびれてしまった

记述题型2

(下例是要求用给出的词语完成乙的回答。)

甲:この書類は、データにミスが一つも見つからない。

乙:【1いかにも 2田中さん 3完璧】

参考答案:いかにも田中さんらしい完璧な仕事ぶりだ。

由此可见,该考试记述题的设计并不似我国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作文题,但是,看似简单的记述题,不仅要求书写规范,而且要求语法功底扎实,遣词造句符合日语表达习惯,击中了考生对于日语知识掌握的软肋。事实上,考试结果也显示,有些考生总分虽然已经很高,比如,经J.TEST中国事务局证实,2011年曾有一位考生总分高达828分,却因在记述题中写不出足够的、规范的日语短句,未达到单项不得低于20%的最低得分要求,而无法获得能力认定证书。

二、高职日语写作教学现状

从国内日语教师发表的关于日语写作的论文考察,高职日语教学中,《写作》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时态、助词、接续、标点符号错误比比皆是,出现大量不符合日语习惯的“中式日语”,思维紊乱,读起来不知所云[2]。对于高职日语来说,尽管教师水平总体偏低的因素不可忽视,但是日语写作的教学要求偏高,学生没有建立扎实的造句基础却要求“建立楼阁”。就像学校逼迫老师写“论文”一样,也逼迫学生写“文章”,从而导致教师现有的能力无法体现。

高职教学强调以够用为度,这个宗旨被充分运用到听、说、读的教学活动之中,却没有很好地运用到写作教学中,从高校使用的写作教材可知,中国日语教师似乎也对写作教学具有极大的自信,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不可否认,很多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用中文写“文章”也很勉强,但是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先写出中文,然后进行转换为日语的翻译活动,这样就把日语写作与翻译混同,而把中文表达本身就有问题的文章翻译成日语,从而创作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中式日语“文章”。

三、关于改革的几点思考

1. 回归造句原点

对于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教学,可以回归教学原点,从认识日语本身的结构规律逐步深入。在理解日语句子核心是谓语的前提下,从句节成分功能入手,过渡到简单的名词句、形容词句、形容动词句、动词句,在能够正确运用每个词汇、词组后,再视可能过渡到复杂句,上升到描述过程、抒发感情、阐述论点的高度。

2.不与翻译混同

日语写作必须与翻译,特别是中翻日完全区别对待,遵循日语语法的规律,充分理解并掌握语法体系中句子构造与句节成分、功能。先写中文再翻译的写作教学,则忽视了日语逻辑与汉语逻辑的不同点,此举不仅无法杜绝中式日文,而且无法形成对日语逻辑思维的正确认识。即使运用日语思维有难度,必须通过母语翻译中介来开展写作活动,也必须先形成日语句子,然后通过翻译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再检验再认识。

3.及时、公开的评议

作文教学的效果很大部分取决于是否及时、认真、有效地进行评议[3]。但作文评议极其艰巨、困难,甚至可能耗尽教师所有的业余时间。因此,如果设定过高的目标,评议就会陷入形式主义。

作文的个别评议工作量大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徒劳。与其徒劳,不如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评议,这样能发现学生共同的不足,既能加深印象,又能活跃气氛。不过,这也要求写作教学的课时达到一定量,不然学生平均得到的指导时间太少,也不能收到教学效果。

4.训练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依然抱着陈旧的日语写作教学方法不放,也不免会被能熟练运用CTRL+V和CTRL+C的学生嘲笑。事实上,高职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太可能写长篇大论,一般只是商务往来的文书、信件,极少存在抄袭、学术不端等问题,放着现有的丰富资源不会利用反而问题更严重。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能够写准确每一个句子,加上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就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解决今后工作中涉及写作的问题的途径。

在日语原文的网络上不仅能找到个别词语的自然表达方式,而且任何情形下的商务文书范文均可以通过“ビジネス”“例文集”等关键词在日语网页搜索获得。教师必须熟悉这些丰富的资源,并反复训练学生将其熟练运用于各种商务场景。

5.引导有目的的课外学习

大量的阅读、视听等必然对写作有良好的帮助,但高职日语教学课时少,学生学习任务重,不可能投入很多的时间阅读日语原文、开展视听活动。怎样消化理解、如何指导让课外学习内容运用到写作上也是教学中应该留意的问题。

四、结语

高职日语写作教学不应浪费精力“做表面文章”,而应在写“符合日语句法、符合日语逻辑、符合日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方面下工夫。当今世界的网络功能足够强大,所有日常交往的书信、商务信函范文都能在网络中找到,学生们能写出符合日语规范、符合日语思维逻辑习惯的句子,J.TEST考试就足够了。这说起来虽然简单,但对高职日语教师提出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实用日本语鉴定工作网.省略/.

日语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多媒体;教学法;基础日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206—02

引言

2001年版《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目的规定为: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日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着这一原则,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基础日语课程一直是日语专业基础阶段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基础日语教学方法进行摸索和探讨是日语教师永远的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高校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二者,笔者将对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其显著特点是通过集声、文、图、像等多种媒体处理为一体,改善人机交互界面使其人性化,更接近人们自然的信息交流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将所要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如语言、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传统方法,构成一种多元阅读方式。

目前日语教学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是比较窄的,主要应用于视听类课程即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性教学和日本文化类课程即利用声像资源等进行通识性知识教学。这种利用多媒体教室和声像资源来辅助授课的手段,也只是多媒体技术应用范畴中的冰山一角。作为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基础日语教学,更是没有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以行为主义①为理论依据的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对照课本进行日语基础知识的传授,例如:单词讲解、语法讲解、课文讲解、课后练习、背诵课文和扩展练习。这种僵化单一的授课形式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师、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因此,改变以往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方法中“给予—接受”的关系,充分、有效地利用声、文、图、像来丰富日语基础知识教学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省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形式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造力和思考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笔者将从词汇、语法、目标训练和学习反馈等教学环节入手,利用多媒体应用技术对基础日语教学活动进行革新探讨。

(一)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依照每单元单词表的顺序进行跟读、朗读、重点单词讲解、课后背诵。这种死记硬背的形式会使学生对词汇记忆感到枯燥乏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记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记忆,利用网络图像资源将每单元的重点单词和词组找出相应的简笔画、漫画或照片以ppt为载体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看图反复跟读并记忆。对词汇进行讲解时,配以本义及引申义结构框架或图像、相关文化背景图像等,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单词含义,加深记忆。而后进一步加深词汇理解和记忆时,可利用一些填字游戏进行辅助复习。因此,将词汇的讲解图像化,利用图像辅助词汇记忆,提高学生词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

(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是基础日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利用归纳法、总结法或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法将单元语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同时进行笔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法教学,有助于改善传统的单纯地注重句型的讲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图示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地将语法进行归纳、整理和讲解,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法的理解和消化。但如果课堂上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对语法进行图示归纳的话,既浪费时间又无法形象立体地展现语法内涵,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图示教学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展示所学内容。利用ppt采取树式图示、对比图示、表格图示和动态图示等多种图示教学法,既为学生提供图像记忆的方便,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而且,为了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利用图示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相关的看图说话和造句对所学语法进行复习和演练。此时,使用教材中的本文、会话文或练习中的经典句子,可以加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句义找出相应的图片或动画,设计语法讲授相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

(三)目标训练

基础日语课程培养目标在于听说读写全面发展,所以,目标训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基础日语教学是通过解读课文、总结课文、听课文和会话、背诵课文、造句和写作文等训练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以此为基础配合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采用“为动画或视频配音”的形式练习会话、背诵课文以及扩展练习;配以相应的背景文化资料讲解课文,包括视频、图像、文字、音像等,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又增加了听的训练;利用多媒体或导入互动式游戏(例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等)进行说的训练。此类配合多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进行目标训练,会令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在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氛围中使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日语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语汉字 汉语汉字 含义区别

汉字是古代(隋、唐时代)从我国流传到日本的,假名也是日本人引入了汉字后潜心研究出来的,但汉字传入日本之后经历了数次文字改革,因此汉语汉字的意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有的意思完全相同,也有的完全不同,而有的或是日语漢字意义广,或是汉语汉字意义广,而有的是需将前后一掉个则能得到相同意义。日本作家安藤彦太郎在他的「中国語と近代日本中,就提醒汉语学习者们不要犯「文字主義,同样我们在阅读日语文章时,也不能犯“文字主义”,不然在欧美人不可能出的笑话,在中国人身上就极有可能发生。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对此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一下日语漢字与汉语汉字,当然重点在于后三部分的区别。

一、意义完全相同的汉语汉字和日语漢字

虽然汉字到日本之后经过数次演变,但仍与汉字保持相同含义的漢字还是居大多数,如:机械/機械、自动/自動、夜间/夜間、工场/工場、排气/排気、空气/空気、目的/目的、道路/道路、作文/作文、会话/会話、练习/練習、生命/生命,等等不胜枚举。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学生才引出了望文生义的不良习惯。

二、字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日语的「油断这个词,我们一看见它会觉得不可思议,油怎么会断呢,其实它是“马虎、大意”的意思;「喧嘩这个词它本来就是汉语的“喧哗”这两个字,可意思上却超出了汉语“喧哗”的程度,日语意思是“吵架” ; 「真剣这个词,也不是我们所猜测的“真的剑”,而是“认真、一丝不苟”; 「怪我这个词,也不是咱们想象的责任都在自己的意思,而是“负伤”;「質問这个词,也没有汉语的“质问”那么强烈,译过来是“提问”之意;而「被害在日语中则是“损失”的意思;「世話也不是“人世间的笑话”之意,而是“照顾”的意思;「迷惑也不是“迷惑”之意,而是“麻烦、为难”的意思;「高揚这个词,「士気を高揚する翻译过来是“鼓舞士气”; 「気味这个词,国语字典的解释是“有……倾向”,「時計は遅れ気味だ翻译过来是“表有点慢”,而丝毫没有“气味”的意思,「当面这个词翻译过来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眼下、目前”的意思,例如「当面のことから片付ける翻译过来是“先从眼前的事情着手”,其二是“面临”的意思,例如「困難な問題に当面している翻译过来是“正面临着难题”,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一味地单凭汉语意义来推测的话是不是很滑稽。

三、字同,而日语和汉语的部分意思吻合, 或是日语漢字意义广,或是汉语汉字意义广

例如「反対这个词,国语字典的解释是「対立関係にあること、逆らうこと,即“反对、相反”两层意思,而新华字典的解释则只有 “反对”一个意思,「道の反対側翻译过来是“道路的对面”;「保持这个词,「動くからちょっと保持して下さい翻译过来是“不稳, 请扶着点”这就是说,日语的「保持仍然有两层意思,即「保持、持续拿着;例如「無理这个日语单词在国语字典上有四种解释,其一是“无理、不讲道理” 「無理なお願い翻译过来是“无理要求”,其二是“不合适,勉强” 「その仕事は私には無理だ翻译过来是“那个工作我做不了”,其三是“硬干、强干、过度、过分”,其四是“强迫、强逼” 「無理に行かせる翻译过来是“强迫着去”,从这四个意义中看出, 只有第一个意义与汉语意义相同, 其余三个意义都是汉语里所没有的 ;再比如「保守这个日语单词,在字典上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保守” 「保守主義这个意思与汉语意思是吻合的,而第二个意思是 “维修”,如 「機械を保守する “维修设备”,而在汉语里则是没这个意思的。诸如此类的日语词语还有「結構日语解释有“结构”“可以、行”“够了、不用了” 三个含义,而汉语解释则只有第一种;「心得日语解释有“心得、经验”“规则、须知”“、暂代”“精神准备、思想准备” 四个含意,而汉语解释则只有第一种;等等。

四、字相同而需把日语漢字的先后顺序掉过来理解

例如「定常这个日语单词,「定常なやり方で処理す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定常理解为“常定”,然后再更改一下措词则翻译为“按常规方法来处理”;「許容这个日语单词,「許容範囲を超えた翻译过来是“超出了容许的范围”;「段階这个日语单词,「新しい段階に高めた,翻译过来是“提高到了新阶段”;「段階这个日语单词,「仕事に情熱を燃やす,翻译过来是“对工作充满热情”;「性根这个日语单词,「情熱を入れ換える,翻译过来是“洗心革面”;「利得这个日语单词,「利得に走る,这句话翻译成汉语时要先将「利得理解为“得利”,然后再更改下措词则翻译为“重于赢利”;「呼称这个日语单词,「この合成繊維にはビニロンという呼称が使われる翻译过来是“这种合成纤维有维尼龙称号”;「運命这个日语单词,「運命を共にする翻译过来是“风雨同舟,共命运”;「平和这个日语单词,「原子力を平和事業に使う翻译过来是“将原子能用于和平事业”; 「限界这个日语单词也是,翻译过来是“界限、限度”,等等。

以上是笔者对相同的日本語漢字和中国汉字含义的区别所做的几点论述。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民俗内涵,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按照日语的语言习惯进行思维,我也诚恳地希望广大日语学习者在充分利用汉语与日语的渊源关系的同时, 也要注意那些貌似神离的词汇。

参考文献:

[1]宮地,幸一.《常用国語辞点》[M].小学館(株)発行,昭和58,4.

[2]高岛俊南.《汉字和日本人》[M].选自文春新书,2001,10.

[3]安藤彦太郎.《中国語と近代日本》[M].岩波书店,1988.

日语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过去式;现在式;误用;态;提示法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231-02

1 材料的范围和研究的范围

本文为了研究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选取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作文中的病句和中国三十所大学中没有赴日留学经历的学习者的作文以及专八考试作文中的部分病句为研究对象。

一般认为,学习日语满两年者,算是基本完成了日语所教授的课程。所以本文选取数据中拥有两年以上日语学习经验的这部分学习者的作文,发现其中还是存在大量的结尾本应该用た型的却用了る型,或者是使役文和受身文在变形时没有考虑活用的现象。将一个词的词性限定为动词,不仅取决于他的体和态,还和词语本身有关系,所以明确动词的分类原则很有必要。另外,就句末忽略使役文和受身文的活用现象这一点,受语态,前后文义,复合动词变化等更复杂的因素的影响,本文暂时仅对其中的语态一方面(即る与た)简单考察,并以此为线索,对包含这些变化的误用句整体分析。

2 动词的分类方法

工藤根据动词词义的不同,按照有无时间的限定,将有时间限定的动词分为三类,分别是运动、状态和滞在;将没有时间限定的动词分为四类,分别是存在、特性、关系和质。

关于动词分类的先行研究者诸如金田一和奥田等人还有非常多,从中可以看出今后的分类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动词的分类,将会把动词以外的其他谓语一并考虑进来。另外,工藤的七个分类中,由于质是名词,特性特指ている型,所以本文实际研究的是其中另外五种分类。

另外,工藤将运动动词按照动词体的不同又细分为三类,分别是“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主体变化动词”“主体动作动词”;将状态动词分为四类,分别是“自然现象”,“思考状态”,“感情状态”,“知觉与感觉状态”。由于这种分类方式和句子的时间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本文对运动动词和状态动词的分析将采用这一分类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る型和た型的关系,所以将动词按一下三种原则进行分类:

①时态:将来/现在/过去

②动词的体:完成性/完全性/反复性

③动词的种类:运动(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主体变化动词/主体动作动词);状态(自然现象/思考状态/感情状态/知觉与感觉状态);滞在;存在;关系

3结果和研究

3.1误用的种类

从语料库中的误用例句的统计结果,按照上文提到的时态、动词的体和动词的种类三个部分来看,最多的误用是过去式・存在动词(29例),其次是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28例),再其后依次是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27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23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19例)、现在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10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动作动词(10例)、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动作动词(8例)、过去式・反复性・状态・思考状态(5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知觉与感觉状态(5例)、过去式・状态(5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变化动词(4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4例)、现在式・完全性・状态・感情状态(1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感情状态(1例)、过去式・完全性・运动・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1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自然现象(1例)。

从结果来看,前三位都占25个以上的误用,第四五位有减少但是差距也不大,但是从第六位就减少到第五位的一半左右,可见误用主要集中在前五类。由此可以推测这五种时态对于从初级到高级的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都是难点。

3.2动词使用偏误

除了上文所说的误用最多的五类之中的(过去式、反复性、运动、主体动作动词)以外的动词,也常出现使用偏误。例如①过去式・存在动词:常出现「いる和「ある的误用;②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常出现「なる「行く「生まれる「浃铯搿购推渌动词的误用;③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常出现「なる「浃铯搿购推渌动词的误用;④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常出现「思う「わかる和其他动词的误用。

可以看出来,过去式的「ある、完全性的「なる和「思う的误用频发,也应当重视。

3.3过去式和现在式相关误用

再来细看一下误用例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与现在相关的(即现在还保有状态或者是动作仍然持续的)、有表示过去词汇的、从文脉可以判断为过去式的。接下来,我想就这三个部分选取误用例文具体分析,选取的例子都是有明确前后关系且为复句的句子,其中句子中带括号的词汇均应使用た型,并在例句后注明例句的种类。

其中过去式・存在动词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2例)②有过去词语的(7例)③文脉为过去式的(10例);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4例)②有过去词语的(5例)③文脉为过去式的(9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2例)②有过去词语的(15例);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仅有①与现在相关的(23例);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包含①与现在相关的(15例)②有过去词语的(3例)③文脉为过去式的(1例)。

3.3.1与现在相关的误用例句

这里指讲述过去的事情,但是现在仍有动作和状态的持续影响的句子。

例一:李さんが家でごろごろしていた。家でいるのはライオンだけでなく、妹と弟も(いる)。(过去式・存在动词)

例二:王さんはクラスで差eされった。このような不公平な荬沃肖潜摔涡睦恧颍ㄖ萍sす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

例三:彼は山|省の人ですが、四rのrから河南省で住んでいます。今、A大学の交Q生に(なります)。(现在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

例一描写的是过去家里的状况,但是看到小李在家里无事可干是过去的事情,但是现在家里仍然有弟弟和妹妹就以为应该用る型。例二小王被制约不只是被歧视的现实,现在仍然制约着他的心理,所以也有人认为应当用る型。例三也是,学习者会认为他现在仍然是A大学的交换生,也应该用る型。

但是,如果认真考虑,虽然这些动作或状态现在仍然持续,但是毕竟说的是过去的事情,所以应当和现在区分开来,使用过去式。

例三比较特殊,虽然使用误用例句中的(になる)是错的,但是如果使用(である)却没有任何问题。例三不能使用现在式る型的原因是因为(なる)是变化动词,变化动词的る型不仅表示现在还表示将来为了表示现在已经发生了这种状态的变化所以必须使用た型。

现在式和过去式中常有完全性的误用,有时过去式可以用来表示现在的状态。

例四:先生の授Iを通じて、日本の文化をいろいろ了解し、日本人の性格への理解も深く(なります)。(过去式・完全性・运动・变化动词)

例五:日本の文化を理解するために、授I後常に日本の映画をました。本よりわかりやすいと(思います)。(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

例四学习者会认为现在仍然保持理解的状态,所以认为应该使用る型。例五也是这样,学习者认为现在仍然方便理解,所以也应该用る型。例四虽然现在仍旧是理解的状态,但是用变化动词なる来表示状态必须要使用た型。例五中对思う的误用,是(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中最常见的误用,虽然这一思考状态也表示现在的思考,但是只要是也提到过去的时间点,就说明这一思考是在过去的时段发生的,所以还是应该使用た型。

从这些例句中看出,由过去生发出的动作,哪怕是现在仍有动作或是状态的持续,还是应该用た型。

3.3.2有表示过去词汇的误用例句

这里要介绍一些虽然句子中有表示过去的词汇,但是仍然有学习者使用る型。

例六:以前の日本には男の名前は二つのN(がある)。(过去式・存在动词)

例七:原始社会では、人gは群がって生bしてbを(得る)。(过去式・反复性・运动・动作动词)

有些人认为如果是表述客观事实的情况,就应当使用る型,所以例六后面的文章可以使用る型,但是这一事实是在过去发生的,所以应当使用た型。

很多日语初级学习者们认为只要是句子里有表示过去的词汇,就应该使用た型,但是有时句子太长,结尾常常忽略开头表示过去的词汇而忘记时态。但是这些看似简单的时态问题,有时难以避免,反复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留意表示过去的词汇,还要注意这些表示过去的句子和现在时态的关系。

3.3.3从文脉可以判断为过去式的误用例句

有时判断为过去式的方式不仅是依靠特定的表示过去的词汇,有时也需要结合句子前后的文脉来判断时态。

例八:日本には日本特有の地理やL俗があります。その中で日本人の性格が(生まれます)。(过去式・完全性・\动・变化动词)

例八的错误原因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这是表示客观事实,二是这句话的前句话使用的是る型,结果把这句也错误的使用了る型。

夏目漱石の作品をiんで、Wは日本へ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过去式・完全性・状态・思考状态)

可以看出,即使句子里没有表示过去的词汇,如果还是描述过去的事情,哪怕句子是和现在有关也要慎用现在式。

4 总结

本文所谈论的学习者关于日语た型的误用,不仅是中国人,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也是一大难点。但是在当下的中国日语教学中,对于初级学习者的时态的专项教学虽然也有涉及,同动词的体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相比明显少得多,但是其复杂程度却不能小觑。所以应该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和练习,注意る型和た型的区别。

本文选取中国日语学习者作文中的た型的误用,虽然这次只研究了句末的时态问题,但是接下来我想从这些误用例句中考察复合动词、复合句等更多方向的问题,并希望可以把研究更加详尽完善。

参考文献:

奥田靖雄《アスペクトの研究をめぐってD金田一的段AD 『国 Z国文8

奥田靖雄(1985)『ことばの研究?序hむぎ房,pp.85-104 に再h])

工藤真由美(1995)『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DF代日本Zのr gの表FD ひつじ房

工藤真由美(2014)『ひつじ研究第 111 F代日本Zム` ド・テンス・アスペクト ひつじ房

金田一 春彦(1950)「国Z釉~の一分 『言Z研究15 pp.48-63

奥田靖雄 《关于日语动词形态的研究》 1977

日语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日语专业 课程设置 结果分析 改进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新增日语专业,原本已设有日语专业的高校则扩大招生。全国的高校日语教学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自从2001年起开设日语专业,至今已成功培养了四届毕业生。但是自从日语专业开设以来,其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参照的英语专业,并没有完全立足于日语专业的实际情况。而课程设置又是直接关系到日语的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本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掌握目前的实际情况并对课程设置进行相应的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以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我校日语课程设置主要是参照英语的课程设置制定的,但是日语系学生一般都是零起点,而英语系学生在初中,高中都学习了七年,所以起点是不一样的。而且就语言本身来说,日语里有很多汉字,确实对以中文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大优势,但是日语语法又明显区别于英语和中文,这无疑在学习方面又给我们加大了难度。目前我校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是大一大二侧重基础,以基础日语为主,辅以听力、口语、阅读等提高日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大三大四则不拘泥于日语语言本身,以高级日语为主,辅以语用学、日本国情、语法学、日本文学文化等课程。

二、研究目的和背景

江西科技学院大学自2001年开办日语专业以来,其课程设置主要是参考我院英语专业和主观经验进行的。目前,国内外形势变化迅速,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发展,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世纪新型人才,有必要开展对课程设置的研究工作,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使之更加完善、合理。

三、研究方法

本次的研究主要采取了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共6个班(其中大一和大二各两个班)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主要就开设课程的满意程度、对于提高日语水平最为有效的课程、哪方面能力提高较慢、希望增开的课程、是否有必要对日语专业学科建设进行分方向等方面征求了学生们的意见。

本次的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全面科学的调查表,并且调查对象包括在校的全部日语教学班。其中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97份,回收197份,回收率100%。大四发放调查问卷39份,回收25份,回收率64.1%。主要因为大四毕业班同学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所以回收率略低。经过此次的调查问卷我们掌握了我院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实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四、研究结果

因为本次问卷调查是分年级进行的,所以此次的调查结果以各项问卷内容进行为主,分年级进行了统计。

1.对本学期开设课程的满意度。四个年级的满意度均在90%左右。满意的理由主要是课程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学生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们不满意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大一学生的主要课程太多太密集、上半学期的日语阅读超出现有水平等方面;大二主要是基础日语和听力课过少及需要开设涉及日本文化文学的课程;大三学生的不满意理由主要是无日语听力课、课程开设偏重于考研需要,实用性不强;大四学生主要认为对于毕业班来说课程太密集,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应开设商务日语、日语口语等实用性课程。

2.本学期比较满意的课程及不是很满意的课程。大一学生对于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下半学期)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对于日语阅读(上学期)、日语口语(上学期)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安排得不合理;大二学生认为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阅读、日语口语、日语写作的开设非常有必要;大三学生认为高级日语、日本文学史、日语写作、日语翻译等课程安排得较为合理,而语用学、日本电影、科技日语课程开设的教学效果不大;大四学生认为高级日语和日语视听说等课程对于日语能力提高很有帮助,而证券与投资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3.通过本学年的学习,哪方面能力提高明显及哪方面不是很明显。大一学生普遍认为本学年在读、写,以及日语语法、词汇方面提高明显,但是听力、口语的提高不是很显著。大二和大一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情况基本上一样,只是大二学生认为他们的翻译与作文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大三和大四学生除了以上情况之外,还认为日语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4.在本学年希望开设的课程。大一学生希望开设会话课、日本文化课,以及增加日语听力课。大二希望增设日本文化、翻译,以及增加日语听力的课时。大三大四学生希望在翻译、听说方面有所加强,增开日语听力、商务日语等日语实践课程。

日语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日语教学;教学改革;探索

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培养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我国 “入世”以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尤其是与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现代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传统的中职学校的日语教学模式暴露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何改变以往日语教学中的弊端,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适合中职院校特点的日语教学模式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中职院校目前的日语教学现状

近些年,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日在政治、文化以及经济上交流越来越频繁,日语开始让愈来愈多的中职院校感兴趣。许多中职院校里面日语成为仅次英语的另一大外语语种,这已经占据了外语教学大半个江山,展示了很强的发展力。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中职院校对日语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定位不明确清晰。一些中职院校对于办学的定位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对于对外经济技术人员的培养上也是认识不清。中职院校经常依靠本科的教学模式,而且多年不改变,缺少时代的气息;其次,没有鲜明的特色。没有自身的教育培养模式,最常见的就是依照高校现行做法开展教学,没有本身的特色;再次,没有教学的创新。由于师资和资金的缺乏,好多中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模式,采用学生同班大班的授课模式。因每个学生的需求不一样,学习的差别也比较大,这使得不可能实现学目标。另外,日语教学靠老师讲解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

二、有关改革中职院校日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1、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良好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零基础的中职学生来说,若想顺利地对其开展日语教学,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有些同学在最初的入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日语持有高涨的兴趣,一旦在学习后期发现有了一定的难度之后,便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同学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面对这种思维跳跃的情况,学校需要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如果学生能够从当前流行的日本文化中(如动漫、游戏等)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点,学生就会出于自身迫切的渴望(大致能够听懂动漫或者游戏中的日语原文或者原声),自然而然地由原来被动的学习自主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日语学习的学习效率、效果也自然会得到大幅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一些独特的、能够反应日本特色文化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来讲解一些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室中都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来辅助日语教学。课堂上穿插的图片、影像资料,不仅能够生动形象传授日本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有效缓解传统中日语教学枯燥的学习氛围,从而以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良好的学习兴趣。

2、以实用技巧为核心,凸显教学特色

我国中职院校的日语教育起步比较晚,因此,大部分中高职院校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忽视了中职学生的特点,盲目借鉴国内高等院校本科的日语管理、教学经验,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实用型学生会出现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现象,造成中职学生难就业的局面。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较高,自学能力也较中职学生强很多。因此,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也就是说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教育人才的任务。但是中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等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它不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而是要求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以此解决工作实际的生产问题。因此,中职院校的日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多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项目加强中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经常采纳学生实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中职院校就业与教学的共同目标。

3、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开拓学生视野

校内的日语教学实践活动方式有很多,如:作文、演讲比赛,师生对话、介绍等,为了减少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的语法错误,学生可加强日常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鼓励他们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短句等进行随时的记录,并养成翻阅日本名著、优美文章、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实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4、加强教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院校可从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要根据设置的专业来调整师资结构,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从各大企业引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教师经验丰富、师资强大的队伍,以有效解决中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师不足的弊端。兼职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对一些贸易流程和工作上的专业词汇运用娴熟,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语:

中职院校培养日语专业人才,要做到顺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对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也只有打破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建立一套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彻底激发中职院校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日语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培养中职日语人才的目标。(作者单位:广州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蔡学延.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治学之法,2012,(11).

日语作文范文第8篇

张小强考上了大学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留学的机会。

他选择到我们的邻国――日本留学,因为在大学里他的日语学得还可以。

由于小强的家庭条件不好,他在日本只能租便宜的房子。后来,房东大娘知道他家很贫穷,就让小强帮她做家务来抵房租。

平时,小强的日语应付课本还是没有问题的。可几个月后,学校要对他们进行日语考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口语。由于考官是日本人,小强心里一直没有把握,但他很沉着。

从此,小强每天主动帮助房东大娘到集市上买菜,和卖菜的人交流,既练习口语,同时也了解日本的文化。晚上还让大娘给他讲故事,以此了解口语的特点以及国内学习的日语和地道日语的区别。

考核的日子渐渐到了,小强的口语也渐渐好了起来。

考核那天,小强看到许多严肃的考官,他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但随即他便冷静下来。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就不应该紧张,像太空飞人杨利伟,他是多么的沉着啊,我要替中国人争光。

考试开始了,首先是对话环节,由考官发问。

“哪儿人?”

“中国江苏。”

“家里还有什么人?”

“父亲、母亲。”

“年龄?”

“25岁。”

张小强感到被问得喘不过气来,他要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住在那儿?”考官问。

“住在一位大娘家里。她对我好极了,她每天晚上都给我讲故事。有一天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讲完一个故事,小强又讲一个,不让考官有插嘴的机会。

终于,考官示意他停下来:“你已经通过了。”

张小强成功了。

没有沉着,机智是发挥不出来的;没有机智,沉着是不会带你达到顶峰的。沉着与机智就像邮票和信封,缺了谁都不能把人生这封信寄出去。

(原始评分:40,为中等试卷)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