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真正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虽然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面貌也有所改善,但是,高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让学生通过歌唱知识、技能学习发展思维,具备学前教育音乐素质。归根到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是提高学生实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工作而服务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对教学目标都缺乏清晰的认识,都过度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却不重视学生的实用能力、职业素养教育,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巧但是却缺少操作经验。

2.教训方法单一

过去,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采用的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集中授课模式,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教学的重心,声乐教学以知识讲解、示范表演和练唱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其简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层次被忽视。此外,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要求学生一味进行声乐演唱模仿,根本不给学生自由表现和质疑的机会,导致许多学生都养成了只会模范、不知创新的习惯,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也受到影响。

二、解决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1.革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一定要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明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学前教师,将来是要教小朋友们唱歌,而不是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的歌唱家。在此基础上,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管理机制,加大声乐教学投入,完善钢琴房、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做好准备。然后,重视和加强声乐教学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引进合格的声乐教师,并针对声乐教学队伍开展考核与培训,要求他们加强自主学习,认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学前教师。

2.优化声乐教学课程体系

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以声乐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为重点,构建集理论教学、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声乐教学体系,将声乐知识、技能和实践学习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去。然后根据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要求,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标准,将学前声乐教育所需技能和知识都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在常态声乐知识和技能教学外,尝试着进行儿童歌曲学习,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与此同时,根据声乐学习规律,关注声乐与钢琴、舞蹈等专业的互通、共融性,加强声乐教学与其他独立声乐课程的联系,并根据学生能力层次和发展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如在集体课中重点进行声乐共性知识和技能教学,在个别指导课中针对个别学生的声音和素质条件,帮助学生定制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实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也是声乐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因此,高职院校还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声乐活动组织能力、声乐技能掌握情况等都纳入到教学考核范围中去,以确保声乐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合理性。

3.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大都非常喜欢音乐,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他们喜欢的音乐种类相对简单,但是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的趣味性却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学前声乐教育内容,尽量选用一些旋律优美、形象生动的艺术歌曲和欢快明朗的儿歌来教学,同时利用不同风格的歌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激发其想象思维能力。在教学手法上,高职声乐教师要将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针对性练习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并在声乐教学中渗透声乐背景知识、文化教学,将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如有条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舞台实践和课外实训的机会,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表演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声乐技能是学前教育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创新声乐教学内容和手法,发掘更多的声乐教学资源和素材,采用适合于高职生的声乐教学模式来教学,以挖掘学生的声乐潜能,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水平,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郭敏 单位:丽水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明.浅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理论,2013,15:319-320.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1来自社会的因素

(1)社会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形成扭曲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间接导致大学生产生不健康的厌学心理。“读书无用论”在学生的情绪中滋长,认为自己不是英语专业的,将来也没有出国的打算,英语对于自己就业和将来的生活都毫无实际价值。社会攀比、崇尚金钱、考试舞弊等社会负面影响,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严重扭曲,认识不到英语学习对将来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产生英语厌学情绪。

(2)优越的就业环境导致大学生形成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之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十分“抢手”,就业市场十分宽松。我院07级、08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09级学生还没有毕业,但目前实习上岗率已达到85%以上,很多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便已经被用人单位选拔。优越的就业环境,使部分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2来自学校的因素

(1)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和人文环境

高校扩招后,有限的教学资源被迅速稀释。语音室、口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都变成了紧张的教学资源。英语课所需要的语音室,只能先满足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课,通常是在传统的教室里,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来完成,直接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情绪和英语课的效果。加之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造成教室紧张,高校的班级设置,由每个班级原来的20人左右增加到了50人,英语课也失去了其小班授课的优势,教师应接不暇,学生漫不经心,根本无法保证英语课的教学质量。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缺少语言环境,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90分钟,而课下没有机会接触英语,久而久之,对英语学科失去了兴趣。

(2)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尽管专业英语的教材有很多种,但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一本是201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学前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一共5册,教材侧重于词汇教学,对专业知识却涉及不多。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几乎和大学英语相差无几。这样的教材不仅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需要,不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可能会使学生讨厌专业英语的学习。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

长期以来,在英语课堂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以教师的精讲为主要形式,学生习惯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教师提供了课堂互动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或提出问题,也往往因学生缺乏参与意识而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参与习惯,学习态度被动消极,教师有时候似乎也显得力不从心,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上缺乏大的力度。教师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时,未能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不甚合理,或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感觉英语课看似热闹,然而获益很少,实际是浪费时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对从课堂上学英语、提高英语能力失去信心。

3自身因素

(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内在需要是一个人产生动机的根本原因。只有学生有了人生目标,对英语学习有足够认识的时候,才会产生学习动机,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采取有效策略去学习英语。而对英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对英语学习没有任何需求,只是把应付考试当做学习英语的目的,因此也就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盲目性,不知从何学起,为什么而学、该怎样去学,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任何规划。

(2)基础薄弱,自信不足

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如不能正确地区分和运用基本时态,最基本的简单句也写不完整,有些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能准确、规范地书写。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记忆单词仍是死记硬背;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做笔记;课后没有复习巩固。种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于是英语课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负累。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厌学情绪的转化策略

1构建具有英语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校园的良好文化环境更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譬如英语情景剧、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歌曲、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学生营造趣味无穷的英语交流氛围,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我院举行的幼儿英语情景剧比赛,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踊跃报名,精心准备,为比赛献计献策,畅所欲言,交流思想,互相激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我们把这种形式长期固定下来,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自己的“舞台”,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创设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如优美儒雅的英语语言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校园随处都可以接触到英语语言氛围,对厌学英语学生无疑也会产生触动作用。

2深化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目前还没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各个学校的教材不一,这就要求教师利用自身的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精选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也不应该拘泥于课本和形式。把英语教学真正地和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同时采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方式更为丰富多彩而富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消除厌学情绪,提高英语教与学的实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实施英语教学活动,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确定、学习计划的制订、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为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去,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尽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3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把“乐趣”融进英语课堂教学中,将美带入课堂,将趣味融入课堂,让激情充满课堂,让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在一定的学习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新生入校以后,很多人在学习方面感到茫然,缺少学习动力,就是因为没有确定学习目标。因此,在学生入学时就要为学生开设“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明白大学毕业后自己将能从事什么职业,而从事这门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所以教师要尽快帮助学生结合实际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充满爱心的鼓励、肯定和赞扬,能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教师要多关心、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

综上所述,厌学是由于外界的环境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发生矛盾而产生心理焦虑后导致的主导需求转移。大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系列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心理上的综合反映。教育是直接因素,社会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厌学情绪抑制和克服,要多从学校的角度寻找原因,但其真正解决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玲.中职学校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

[2]叶肇芳.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3]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透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69-71.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102-105.

[5]文可.大学生厌学现状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4).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教师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现在幼儿师范学校的门槛还比较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他们虽然具备幼师基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有耐心、童心,还有较好的弹唱说跳、初步课堂实践等基本功。但是,从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需求来看,目前幼儿教师的学历仍然偏低,文化功底较薄弱,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2.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骨干教师缺乏

教师队伍中40周岁以上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一般都不是幼教专业学校毕业,有的是从小学转入的,有的是从其他单位转入的,这些教师虽资历老经验丰富,但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正确的儿童观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青年教师虽然是专业学校毕业,但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3.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

农村教师少幼儿多,教师普遍感到工作量大,除了要完成业务上的各项文字撰写工作(如备课、读书笔记、课程反思、幼儿个案、成长档案等)。教师还要忙于应付各类检查、验收,比赛的琐碎工作,再加上对孩子安全事故的担忧及家庭负担消耗精力。来自生活和工作的种种繁琐与压力会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心情不好、缺乏自主钻研热情、找不到职业幸福感等,从而产生明显的职业倦怠感,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另外,还有教师课程理论水平偏低、教学反思意识差、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欠缺、缺乏专家引领等现实问题。

二、依据现状思考对策

虽然农村幼儿园有很多客观真实的原因存在,但绝不能只找借口,不找方法,只要有心,就会看见改变。虽然环境是农村,但其他方面可以做到优质。

1.管理优质

(1)优质办园取得政府、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从十七大的“重视学前教育”到十的“办好学前教育”,两个字的差别,意味着要办出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现在随着办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园质量被推向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对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的认可要依靠社会公众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所以幼儿园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幼儿家长与社会的价值取向。幼儿园办好了,教师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会自然得到提升。同时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教师和幼儿向社会展示的机会,得到政府、社会的认可。

(2)创新思路,和谐规范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理论推陈出新,在国家对学前教育日趋重视的形势下,幼儿园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幼儿园管理,坚持以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提高办园水平,从根本上调动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保教质量。首先要努力实现幼儿园师生比例的合理化,避免超大的班容量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明晰教师的工作量,合理安排其工作和任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文字撰写工作,让教师能将精力投入研究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其次要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一所幼儿园的良好规划应该使管理者、员工和家长共同参与,积聚智慧,这样才会使幼儿园规划目标更明晰、操作性更强,认可度更高,实现的可能性也更大。

2.加强学习

农村教师和城里教师只是从区域划分,和教育行为、教育内容无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农村”二字除了代表教师所在的区域以外,不应该代表任何含义。因此,加强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1)定期开展师德教育的理论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每学期开学,幼儿园应拟订“师德学习计划”,每次学习内容都落实到具体教师负责,保证计划落实,内容落实,并联系实际进行理解与宣传,有利于教师树立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热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并能及时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师德修养。

(2)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活动

活动是很好的育人途径。活动前的宣传发动、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以及活动后的反思讨论是开展师德师风活动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党支部、团支部可以组织全体教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宣传师德师风影片,各位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写观后感,利用教师节开展“我的美丽教育故事”“我心目中的好教师”等演讲活动。只有学习、行动再加落实,师德师风建设才会有保障。

(3)定期庆祝丰富多彩的节日

一年中,有很多充满欢乐的节日,教师们欢聚一堂庆祝节日是增进情感、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如,元旦联欢会的“我们在一起”,老师们用游戏、诗朗诵、小品、歌曲表演、模特走秀的方式感受着彼此的爱,彼此的欢乐。还有一些是专属于女教师的节日,如,三八妇女节的“赏梅”活动,教师节的“我的节日我最美”,大家欢聚一堂各自把对同事的赞美写在爱心卡上……

3.提高专业水平

我国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顾荣芳教授在《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一文中提出:专业发展是幼儿园教师在深刻认识和理解自我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引导的过程,关注教师发展的幼儿园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群体互动,探讨幼儿园教师与同事的合作学习。虽然现在不能把所有教师送到专业院校重新培训,但是我们可以做到:

(1)以优势促专业

农村幼儿园一般硬件设施差,比较缺乏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学设备,但是在农村有丰富的可利用的自然和社区资源,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取之不尽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选择既卫生、安全、适宜,又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用于幼儿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活动。比如石头、沙、黏土、树叶、草、贝壳、蛋壳、竹子等自然材料和包装纸、袋子、盒子等,生活用品如面粉、种子、衣服、毛线、蔬菜等废旧材料,这些材料易取易存,数量、种类都能足够孩子使用,每种材料虽然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为他们提供探索机会的“宝贝”。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充分与材料互动,尝试探索。教师既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的环境提供室外玩沙、玩水的条件,又可以利用当地可找到的材料制作大型玩教具,如攀登架、滑滑梯、秋千等,给孩子提供自由参与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这些玩具与用高价买来的玩具具有同等的教育价值,有的甚至更好。

(2)以培训促专业

我国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冬兰副教授在《参与式培训与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一文中提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职前教育不足、职后培训欠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的文化和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培训就更为重要,但是培训师资缺乏,培训方式和内容陈旧。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园情、师情分析,确立园所发展规划的同时帮助教师做好个人发展规划。

①“矮子中间选将军”,培训对象阶梯化

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教师的基本情况“矮子里选将军”,选出部分“将军”去参加各类校外培训,让教师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将军”怎么选?首先,“将军”要有一套标准。该标准的制订应符合本园实际情况,选拔要公开化,让全园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其次,要注意梯队化,要将培训对象划分成几个梯队,每个梯队制定不同标准,不限名额,教师达到该标准就可以参加选拔,这样既可以让教师明确自己的现状,也可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

②优化培训环境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2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沙 410005)

[摘要] 学习智慧指学习者根据自身价值取向,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规范,通过接受和认同学习规范,转化为学习情感意志,从而实现学习的合理抉择。学习智慧有利于改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有利于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执行力。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应通过自求和外部诱导两条路径走上学习智慧养成之路。

[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学习智慧;专业发展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将世界文明分为农业、工业、电子信息化三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二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可以通过简单的学习方式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来适应世界的改变,而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必须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获得一席之地。在这百舸争流的岁月,为了不被世界淘汰,人们开始打破前半辈子学习、后半辈子工作的思维限制,逐渐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获得学习能力和品质才能提高人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为了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推动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与此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学前教育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然而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真正动力,不止于外部强制的命令和规范,而是来自幼儿园教师内部对学习的渴望、学习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这意味着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学习智慧。 ’

一、何谓学习智慧

学习智慧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生活而必须获得的一种学习品质,是人类深入学习的能力。它是在学习是什么、学习应如何的基础上,转向学习“做”的领地,是从对学习进行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转向有关学习的实践领域。

(一)学习智慧的本质

国内外关于学习智慧的研究还相对甚少,对其两个上位概念——“学习”和“智慧”进行解释,有利于掌握学习智慧的本质。学习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好生活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包含着主体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体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智慧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具体情境下的良好综合,表现为人积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经取舍,优化处理复杂情境下的问题,从而体现人之为人的一种实践理性运用能力。学习智慧由此就是学习者在复杂的学习情境下,根据内在价值取向,结合普遍性规范,将规范内化为学习准则,通过情感和意志努力,最终表现为学习的行为抉择。学习智慧是在经验与抽象之间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继承与创新;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实现教师与他人的彼此尊重协同;在适应与控制之间实现教师对学习环境的超越;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实现教师自身内在的和谐。

(二)学习智慧的三维能力结构

学习智慧强调学习者对学习因素之间组合关系的理解,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行为,最终达到学习的理想境界,因此学习智慧由三方面能力组成,即学习智慧感悟力、学习的情感意志力、学习的执行力。

1.学习智慧感悟力:内化学习规范。

学习规范是学习智慧评判的标准,是一种外在的学习义务,具有强制性,难免不会让学习者感受到压抑,学习者在规范中如何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呢?这需要学习者对学习规范进行选择,通过价值与规范的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价值追求与外在规范形成某种程度的契合,由此学习规范就会被内化,形成内部准则,并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德。当学习者拥有学习准则时,学习感悟力也就油然而生了。所谓学习智慧感悟力是指在没有直接观察到事物内部时,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比较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结构。学习者需要准确把握学习中各种要素,如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者自身、学习他者,然后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学习者与学习因素之间的关系,洞察学习本质。莫兰曾提出应“不断尽力使自己获取的信息与知识背景化和整体化,不断注意错误和自欺的假象”为此学习者需要对所感知到的学习因素和学习关系进行评估和权衡,才有可能理解学习是什么、学习应该怎样以及学习有可能成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2.学习智慧情感意志力:自律乐学。

学习者将外部学习规范转为内部学习准则的过程,实则也是学习规范从他律变为自律的过程。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形成需要知道行为是符合美德的,因为是美德的,所以才有这样做的决心,行为才具有连贯性,内心才没有矛盾冲突。因此,当学习者拥有学习准则时,要能自己为自己立法,通过意志自律,保持内心没有矛盾冲突,从而才能义无反顾地进行学习,并进行自我评价。学习自律表现为能根据自我评价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而接受自己的形象、肯定自我的选择、创造自我价值,进入“慎独”的境界。“慎独”是学习所达到的一种极高境界,即在独处学习、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自觉地按照学习要求去学习而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种学习出于内心的自觉,因而能让学习者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学习智慧执行力:创生学习行为。

学习智慧最终须通过学习执行力表现出来,因为学习智慧不是学习者按照既定顺序、既定方法、既定步骤进行学习,而是要求学习者面对复杂学习情境,灵活处理学习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他人、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自身各因素都难以控制,彼此之间存在连续性的时空区域,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能预设,而应该生成和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根据利益格局和规范共识进行学习抉择,经过二者平衡,作出既有效又合理的抉择。这种有效且合理的抉择即表现为学习的胜任力。斯潘塞( Spencer)认为“胜任力(competence)是一种个人的潜在特质,而此种潜在特质会导致个人在工作和(或)情境中产生相关参照标准的效能和(或)杰出的表现”。学习智慧以适时和适境的方式,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与他人的共同参与,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在意志的努力下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三)学习智慧的基本特征

1.独立自主性。

学习智慧的独立自主性指学习者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而是依靠自己的能力,立场坚定地解决问题。独立自主并不代表肆意妄为,忽视外部的限制,也不代表学习者孤独、偏执而不合群。学习者必须在遵守外部规范的前提下,把这些规则穿插到对现实更为清晰的描述中,用作抉择的依据。学习智慧的独立自主性强调学习者有意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首先表现为学习者的言行举止不受别人判断影响,而能依靠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为变幻不定的表面现象所动摇,抱定宗旨,义无反顾地去执行;其次表现在可以脱离或较少依赖教导而学习,即学习者借助学习原则和规范来认识学习现象,重视学习者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趋炎附势,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生成创造性。

学习智慧的生成创造性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品质等都是不断生成创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学习者自己选择成为拥有什么品质的学习者,学习者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个体,任何方面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即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其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对学习范畴进行平衡和选择,而这种选择是没有模仿的标准的,学习场景中的物质因素、制度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道德因素都制约着学习者的选择,但这些因素也必然召唤学习者不断去创造;其三,在学习结果上,一方面学习者通过与外界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形成相应的技能,另一方面学习者形成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形成好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内隐规约性。

学习规范未被学习者所认可时,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学习智慧则强调学习者在自身价值导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学习规范的认识、理解,将学习规范内化,实现自己为自己立法,使外部规范变为个体内部学习的准则,从而具有内隐规约性,首先表现为学习准则是缄默的,具有行为倾向性,而不是外显的学习品质本身;其次表现在具有自律性,指向学习者自身,因此学习准则使学习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4.个别独特性。

学习智慧的个别独特性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区别于他人而表现出来的处理学习问题的学习能力和品格,这种特征来源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源于学习者遗传基因的差异,每个学习者都应该充分发展其遗传基因中的优势潜能,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学习环境像一只无形的手,对学习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学习环境往往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行为进行选择的倾向性。正因为这些差异,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认识系统、选择标准,加以个人人格塑造,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使每个人向着自身美好生活发展,而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学习品格。

二、学习智慧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幼儿园教师需要发展专业知识、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毋庸置疑,学习智慧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有利于改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学习智慧能帮助幼儿园教师感悟提升专业知识结构的必要性。首先,学习智慧能帮助幼儿园教师认识自身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背景。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不高等方面,有调查数据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第一学历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初中学历占62.48%,中专和高中学历占28.14%,仅有9.38%是大专学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11.7%。其次,学习智慧能帮助幼儿园教师认识自身的知识结构。当前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不合理,知识面不广,幼儿园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是:教育专业知识( 41.6%)、学科专业知识(24.4%)、基础文化知识( 19.7%)。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虽然不能说明个人的能力和知识,但可以说明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偏低,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调整专业知识结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幼儿园教师只有在全面认识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才能合理选择学习资源、学习内容,从而逃离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学习内容选择,也就才有可能实现发展自身的专业目的。

(二)有利于激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

学习智慧能帮助幼儿园教师形成和发展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兴趣和意志。首先,幼儿园教师通过学习外部教学规范,转化为内部教学准则,实现为自身专业发展立法,从而产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内部需求。目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不太理想,95%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出于对升学的极大需求才选择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同时考虑到就业因素的有87.33%,还有16%的学生是受他人影响而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出于学前教育的价值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的仅占12%。有调查分析表明,幼儿园教师职业满意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专业精神与意识薄弱的罪魁祸首是幼儿园教师未能从内部需求出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学习智慧通过教师独立自主地形成学习准则,必然有助于提升其专业意识和专业精神。其次,学习智慧能让幼儿园教师持之以恒地解决教学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将更加热爱这一专业,不断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理想的专业学习效果。

(三)有利于推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执行力

学习智慧能让幼儿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选择适时、适境的方法解决问题。一方面,学习智慧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不过都普遍认为团体学习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是并非每位教师都能主动、自觉、有效地利用这种学习方式。而学习智慧正能帮助幼儿园教师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专业能力不局限于阅读,还可以通过科研、反思、参观等多种途径。另一方面,学习智慧能帮助幼儿园教师加强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共同参加研究与教学活动。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学会、好学,更要会学,将学习所得付诸教育教学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其从教能力与研究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园教师学习智慧养成

上述分析表明,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学习智慧的养成可加速幼儿园教师从新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为此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而且需要外部因素的支持诱导。

(一)幼儿园教师学习智慧自求

学习智慧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园教师需形成幼儿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学习价值,形成“教”中“学”的学习自律,并尊重自我发展的学习抉择。

1.内化幼儿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学习价值。

形成学习智慧需要教师将外在的学习规范内化为内在的学习准则,而学习准则是在学习者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取向,对学习中的价值进行排序,由此产生的价值序列将影响幼儿园教师学习的情感和意志、学习的选择和执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对幼儿充满爱,当教师个人价值与保护幼儿成长价值相冲突时,正确的价值序列会促使教师进行合理的行为抉择,从而实现幼儿发展和教师发展。其次,幼儿园教师必须提高价值观,即幼儿园教师应把学习致力于幼儿成长和自我美好生活实现方面,形成有关学习的美好“信念”,加深对世界、人生、价值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境界,譬如幼儿园教师进行国学内容的学习,其目的应不止于为教幼儿知识而去学习,而应该为提升自我人文素养、传承优秀中华文化而学习。

2.形成“教”中“学”的学习自律。

幼儿园教师需要将工作与学习统一起来,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繁琐性等特点,幼儿园教师从事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后,发现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甚少,如若个体没有树立起学习兴趣,那么学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教师欲在科研和教学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树立起自律的学习品质,在遵守幼儿园日常教学规范的时候严格自律,为自己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并付诸实施,方能取得学习中的随心所欲。

3.尊重自我发展的学习抉择。

幼儿园教师进行学习抉择的前提是教师拥有学习准则,这种准则能给人一种内在指令,能指引教师选择适切的学习方式,独立地进行教育决策。由于这种抉择具有不确定性和能动性,教师应能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学习创造,生成学习行为。首先,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技能,因此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尽量要兼顾学习内容能补己之短和扬己之长。其次,幼儿园教师要能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支持系统,正确处理与学习他人的关系,尽量在学习过程中彼此互利共赢。再次,幼儿园应能提高自身学习策略,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一过程实质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园教师学习智慧外部诱导

1.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符合其专业需要的学习资源。

每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是不一致的,因此幼儿园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第一,应设立自助式的课程模块,让教师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模块,这一选择过程能促进教师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精神的养成。第二,应提供超市化的学习资料,即像超市陈列商品一样,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按照各领域逻辑结构,将学习资料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以供教师自主选择。第三,应鼓励教师根据园所情况,创造园本学习资源,同时丰富幼儿园园所文化。第四,应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包,为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海量的音像学习资料可以让教师获得幼儿园教学现场感。

2.幼儿园应为教师提供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多元学习途径。

幼儿园教师的学习是一种职场学习,若能给他们提供多样的学习途径,则可帮助他们作出高效的学习选择。第一,可以通过名园集团化形成幼儿园教师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名园集团化的目的是快捷而有效地改造薄弱幼儿园和提升新建幼儿园教师队伍水平,从师资力量雄厚的幼儿园选调优秀的教师到相对落后的幼儿园去进行帮扶,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优质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教师成长会变得更快更好。第二,可以设置跟进式培训,让幼儿园教师进行导师制下的自主学习,其中导师由幼教机构指派,对新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家长沟通、教学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第三,可以设置如何解决教学问题方面的学习培训。目前虽然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逐年增多,但并没有带来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这可能是因为培训课程及其质量不能触及教师内隐理论和教育行为所致,由此存在教师“听课时觉得有道理,做起来还是老样子”等弊病。因此,培训若能为教师提供解决教学情境困惑的可参照的标准,将有助于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愿望。第四,可以设置菜单式讲座,让幼儿园教师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和参加。第五,可以组织幼儿园教师集体进行学习研讨,让教师之间相互协作和互补。以上这些途径提供了学习选择空间,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进行选择,从而促进其学习智慧的发展。

3.幼儿园应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支持。

公平正义的制度能促进教师学习智慧选择的可能性、多样性。首先,应建立民主公正的精神环境,在平等民主的交流平台上,在言论自由的社会氛围中,教师不需要为了获得提升的机会而趋炎附势,也不需要为了名利而摧眉折腰,如此教师的学习智慧才有了可能生长的土壤,才能表现出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其次,应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评估体系,将幼儿园教师学习情况纳入考核评价范围,鼓励教师将学习内容与结果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以致用者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总之,幼儿园教师形成学习智慧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若想拥有某种品质,就必须按此种品质要求去行动,幼儿园教师若想拥有学习智慧,就必须积极自求,同时努力争取外部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学习智慧,实现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序.

[2]曾强,李三福,学习智慧本质及其养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119-124.

[3][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7.

[4][美]史班瑟,才能评鉴法[M].魏梅金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17.

[5]牛桂红.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143 -144.

[6]郑忠平.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李学杰,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职前培养[J].教育评论,2014,(9):66-68.

[8]唐爽,罗群,学前教育教师职业满意感的调查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4):129-131.

[9]路晨,赖祥伟.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1):54-59.

[10]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5,(8):53-55.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一、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与反思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技能突出的复合型幼师人才。在中国双语教学成为幼儿园的特色办学模式,因此,对幼师的英语口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幼师口语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制约着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认真分析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材不统一、不规范

目前幼师英语教材各种版本层出不穷,在编写上脱离幼教英语内容实际。

这些教材更多是把英语词汇和句式语法放在首位和重点,而忽略了教材本身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教材不统一不规范,使得各校培养出来的幼教人才基础层次不一。

2. 不重视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与运用

幼教英语教学在侧重课本知识上讲解过于频繁,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缺少生命力,学生就业时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3. 学生学习评价机制老化

当下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的幼师评价机制依旧是“一纸定终身”,以考试评价为主,缺乏激励性。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一些职业教育专家引入了德国职业教育学者Rauner 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是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要求相脱离的弊端而提出的。其中关于的教材教学内容的观点是:“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也就是说,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指向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而工作过程知识没有被考虑到。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与幼师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际意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课堂相结合产生的积极意义可归纳如下:

1. 促使教学模式更加人性化,充分培养幼师生的实践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架构,改革创新教学思路,由传统的以课堂教学教师为主体地位向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的观念转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自我的主人,真正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与教师配合,积极主动地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这也真正体现了幼师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践性。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园见习,带领学生与幼儿进行一天的实地学习与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要承担的教学责任,强化学生的工作过程感,切实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岗位要求,通过实习了解自己在英语知识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具有学习的针对性,从而确定有效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2. 促使教学内容具体化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以课本教学流程为主的教学内容安排,而是要制订一套符合学生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学习内容,把带领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后所总结出的工作流程渗透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创新学习把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出来,突出制订与学习的主题,突出学习的层次与开拓学习的范围。各主题之间按工作过程的发生顺序整合,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所选主题既要帮助幼师了解幼儿认知能力的特点,又要关注幼儿教师掌握英语口语的实际帮助,还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对幼儿进行德育的培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在内容整合上,把单一的教学任务合并统一,把小的教学模块整合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启发学生为了达到最终的学习任务而努力完成大任务下的每一个具体的小任务,如启发学生探究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学习特性使自己在学习目标上制订的更加具体而详细。因此,教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机械的知识叠加,课堂教学不再空洞、枯燥,变得更加生动、实用,呈现“学-用”相结合的特点。

3. 打破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独断,评价形式传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上则由笔试与口试组成,生生互评、教师打分,实习期幼儿园教师技能考核等多样化的评定,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纵向评比。这样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力促进未来的幼教工作发展。所以评价的多元化是现今幼教工作急需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使学生的潜在能力被挖掘出来,从而可激发并培养每一名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实现了教学效果最大化

围绕幼教工作过程创设情景,保证学习与实践密切相关,让幼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说学唱书写”的练习形式,学生练习参与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为了能完成在讲台上的情景教学与表演,学生们认真准备,求知欲得到激发;考核成绩更加直观与客观,学生的智能和潜力得到了挖掘,独立学习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幼师英语口语教学应以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与实践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也要积极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真正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学习。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同时学校需要制订出一套实践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幼师即将从事的幼教工作的教材,让学生所学习的教材与今后的幼教工作可以完美顺利的结合,在衔接上实现不脱节,并能紧跟幼儿工作的实际变化,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上的创新,还要具备今后参加工作上的创新能力,这才是幼师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226-02

0 前言

目前,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基于“问题意识”,试图提出一定改进和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1 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标准

1.1 问题

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的启动和奥鹏中心的成立,推动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成效也十分显著。然而关于试点过程中的教学质量问题,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远程教育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作为开展远程教育教学试点的68所高校,在进行远程远程教育教学的初期,对自己网络学院的定位就不明确,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条件也参差不齐,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各不相同,致使远程教育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根本保证。

1.2 建议

(1)课程设置:①发展电子学习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②电子学习课程要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必须考虑学习群体的特征;③要培养称职的设计、管理、运行、评估人员,包括课程管理者、教材编辑、导学教师、技术指导者和质量管理人;④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电子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要他们了解电子学习的特点,为进入电子学习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教学方法:①电子学习课程目标符合相关的专业教学方法的目标;②电子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应体现在课程中;③课程结构应容纳多样化学习方法和多种教学方式;④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电子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促进;⑤电子学习课程内容与课程大纲和测评体系相统一;⑥对课程开发与设计以及使用第三者内容等方面设定基本原则,要明确最低标准;⑦对教材定期审定,以确保它们能够始终符合课程目标和标准要求;⑧对学生作业要及时反馈,对学生问题要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⑨学习目标、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的关系应遵循一种连贯性,形成统一的框架结构;⑩测评的依据是相应的专业标准,要对实现目标有效力。

(3)基金筹划:①在发展电子学习的过程中,院校提供的资源(包括资金、软件与硬件)应符合课程设计的目标;②课程的运作、发展与资金应把握一种平衡,特别是对课程中包含的电子学习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术设施:①选择技术应注重技术对教学法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②设计电子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对近期使用的技术要加以描述,同时对维修和未来技术发展要有所考虑;③对技术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要给予控制,要有文字记录。软硬件服务防议要到位,从而保证运行的可靠度;④电子学习传输要采纳从最佳实践中总结的建议,充分重视科学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术应保证对内容和未来的再利用,要支持内容与信息的可持续研发。

(5)组织结构:①院校能够通过现有运行的必要基础设施支持课程提供;②院校能够对参与设计和管理课程人员的能力进行开发,并发展相应人员进修策略,特别是要重视那些参与电子学习课程开发人员的能力培养;③院校制定的有关实施电子学习课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确,以便使所有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对一门课程进行连续的质量评估,以便使课程得到改进;⑤院校要重视学员的投诉,特别是对学员提出的有关电子学习课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答复。

2 教学过程监控

2.1 问题

目前,远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学员们关心最多的往往是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而对学习过程质量如何并不在意。笔者认为,对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因为远程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终考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过程质量倾刹。

2.2 建议

(1)入学测试:成人远程教育教学虽然属于开放教育范畴,但它却不同于自学考试等形式,入学测试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部分高校为了广揽生源,从中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以“开放”为由,放松了入学测试环节,使入学测试完全流于形式。远程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相比,它的最大优势是学习过程中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从现在参加成人远程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看,很大一部分对远程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并不理解,始终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知识也比较缺乏,对远程教育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前教育和培训,让有意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对象明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基本学习程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有关网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然后进行相应内容的考试。考试过程严格把关,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网络学院学习。

(2)改进、完善在线作业系统:通过作业,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我国网络课程的大部分在线作业系统还是停留多为基于某门课程的形式,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单项选择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现有的可以跨学科的在线作业系统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作业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主体得到尊重,使学生更多地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Web Assign中,学生的一份作业可以多次提交。教师从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学生也能从教师的反馈中,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和希望,这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学过程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建议形成性考核成绩作如下调整:平时作业20%,参加课程学习讨论5%,学习笔记5%,实践活动10%(包括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应用课程理论解决问题方案,小论文等),这样形成性考试成绩在终结性成绩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 网上学习效率

3.1 问题

(1)学习时间利用率低: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网络学员上网条件一般都能保证,但学习者在上网的这段时间里又有多少能够做到有效学习?!他们经常是一边观看网络课程一边聊天,网络课程的讲授有时成了他们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的背景声音,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却成了“见缝插针”或“走马观花”的事。

(2)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在远程远程教育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指网络学院(或其它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课件)、教学服务信息、课程练习、教学大纲、学习进度指导、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资源等。看似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魅力”似乎没有发挥作用,学习者对这些资源并不感兴趣,所以许多资源还是被白白地浪费。

(3)学习成效低:许多学员只为能够轻松拿到文凭才参加远程学历教育,学习目标低、缺乏学习动力。他们不会主动地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去认真系统地学习,关心的只是网上的期末考试复习题或模拟试题。

(4)自我评价低参加远程教育的在职学员,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评价都不高。他们对自己目前学习的方式、所处环境和学习现状并不满意,认为这种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从来就没有高要求。

3.2 建议

(1)学习者方面:①从学习者来源即生源方面严格把关。远程远程教育教学并不是适合所有求学者的教育形式。学习基础较低,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习者,仍然需要采用以传统面授为主,辅之以网络学习的形式;②强化学习动机,确立科学学习观。心理准备、思想准备、技术准备,是引导学生参加远程教育教学的前提。在心理准备阶段,让学员了解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撰写学习心得,转变学习观念;在技术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③多方引导、全员指导、全程督导。多方引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引导,引导的内容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着重从远程教育教学的优势进行引导;全员指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主要包括技术指导和学习指导两个方面;全程督导是指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对学生上网学习进行督导;④培养学习者学习策略。远程教育教学机构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习者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习者自身也要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学习环境方面:①设计探索性学习环境,基于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观念,它强调“把学习过程放置于有典型意义、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理解和掌握内含在问题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辅导与防作学习环境,现代网络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缺乏学生之间的防作气氛,致使教师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也不能获得调整教学方案的信息反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BBS系统进行非实时交互;通过聊天室的文字、语言实现在线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题解答,进行异步交互。

4 校企结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实训教育

4.1 问题

去年引发学者争论的“成人教育偏离本义面临转型之痛”,在远程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启动时就明确提出:“在试点阶段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同时举办少量的成人本、专课的学历教育,以及研究生专业学位的非学历教育”。然而,现在我们的远程教育教学,绝大多数网络学院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始终存在着一种过于注重学历教育而忽视职业技能培训的现象,与企业合作越来越少。

4.2 建议

在远程教育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校企合作应该是最主要也是最实际的一种办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有:①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用人单位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情况,向远程教育学院提出订单,并与学院签订培养防议。学院根据培养防议从社会上组织生源进行培养。学员学成后,主要协议单位就业;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制订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一起指导和培养学生。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有利于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③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防议,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把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养完成后,学生最终还是进入防议企业或同类企业工作;④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既降低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成本,又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学校、学生、企业以及政府都满意。

参考文献

[1]陈东.开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评价[G].外国教育资料,2005,(2).

[3]贺丹丹、丁兴富.美国远程教育指导原则及对我国网院的适用性分析[J].远程教育,2005,(5).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模式;发展模式

收稿日期:2007―04―04

作者简介:刘慧(1982―),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一、继续教育基本概念的研究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旨在抓住同类事物的共性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关于继续教育的概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74年在其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对继续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一是继续教育的对象,指已脱离正规教育的、已参加工作的、能负起社会责任的成人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某些人(或某个人)在某阶段接受的正规教育(如攻读学位);在某个新领域进行知识的更新、知识的补充和知识的探究;在某方面或特殊领域对知识、技能的探究、创新和学习:“为了适应职业的转换和提高能力而学习”。(关世雄,1991)这个界定规定了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目的。该定义在世界范围内虽具有共性,但它的含义很少得到一致赞同,因为“继续教育”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术语。因此,不同国家,对继续教育内涵的理解、说法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英国,继续教育泛指成人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在停顿一段时间后再接着继续开始的职业的或综合的教育。在美国,继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为更新,即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的学习,是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成人不断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增长对别的职业的了解。在德国,把继续教育置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之后,理解为人的第四阶段的教育。在俄罗斯,视继续教育为完善人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作为连续教育制度的个组成部分。在法国,继续教育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人适应不断转换的能力和适应新职业的要求。(吴智泉,2006)在日本,把继续教育叫做研修,即研究、进修,“主要形式有三种:在职培训、业余培训、自学和自我发展,自学可以与业余培训的课程结合起来,由政府举办内大学或大公司进行证书考试。”我国《教育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和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产物,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诸如此类对继续教育的定义,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各国对继续教育内涵的理解和侧重点的把握,体现了一国的国情。虽然目前在理论界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的正式法规(如《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87),《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1992)等)却比较一致地认定“继续教育”是指“对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其实质是对已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所进行的延续性教育。

二、对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

1.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模式”在学术界的使用频率极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它是由模型转化而来,属于外来词。英语表达为“model”。其本意为尺度、样式和标准。我国学者在具体的研究中,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时代特征,已赋予“模式”新的内涵。如《现代汉语辞典》将“模式”定义为: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研究认为模式的本质:一是用简化的方式,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进行清晰而简略的解释;二是来源于实践,是经验的升华,通过一定的条件又反馈到实践中,用以指导实践;三是规范的系统结构,是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四是标准范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典型性和可效仿性;五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是动态平衡模型。

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一词,在国内不少研究论文提到,且有部分文章还以继续教育发展模式为题。由于各专家学者对发展模式的内涵理解不一致,因而在论文中阐述的角度不同,对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成果就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是以办学体制为主线索,如刘长平的《我国继续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中所提出的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有的是以办学形式为切入点,如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者王爱义在《探索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新模式》一文中谈到以培训项目为核心作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及王华峰在《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开放教育、远程教育、岗位培训是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三大组成部分;有的则是从组织发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来探讨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如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杨永星与张素江《中国大学发展继续教育的模式及未来趋势》。此类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什么是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对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构成因素缺乏深入综合的研究。结合学术界的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发展模式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和标准样式,发展模式是由发展的理念和原则,目标和战略、途径和机制等方面的统一体。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是以继续教育的未来为基点,在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为寻求持久竞争优势,实现主要发展目标而主动地、系统地的谋划发展方向、实施路径、工作策略以及步骤方法等。发展模式应是实现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这种目标不仅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引导资源的配置,而且有助于协调不同部门。

2.构成要素

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由战略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要素构成。发展模式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个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

(1)战略定位:是指继续教育长远的或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等。

(2)管理体制:是有关管理组织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管理组织制度的总称。任何一个管理组织都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才能有效地实现管理。即:一是有合理的管理机构设置;二是管理权限要明确、有权威;三是要有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流通;四是要有高昂的士气、氛围和工作满足感。管理体制对管理效能状况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的管理体制是管理效能正常发挥的保证。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应是适应继续教育客观规律,并为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服务的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及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管理系统.

(3)运行机制:是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事物赖以运转的一切方法、手段的总和。运行机制必须合乎继续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4)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是继续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环节。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办学状况的评估、办学条件评估、办学机构工作评估、办学质量评估、办学机构效益评估五个方面。

三、国外实施继续教育的相关研究

本世纪6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始重视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综观世界著名大学办学成功的经验,都强调了教学、科研与应用科技服务的办学目标,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继续教育内容。

在美国,高等院校一般都附设“继续教育学院”,有的增设“继续教育系”,有的设置一个中心,为本区提供学分课程和各种进修机会。据统计,美国有320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三分之二设立继续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中心。它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流行的教育思潮,对美国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思想先导的作用。美国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每个人。在美国,参加继续教育是不分阶层、性别、种族、教育水平、区域和职业。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或有条件和可能学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现有水平、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所和继续学习计划;二是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形式。在入学形式上,学生入学不用参加各州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只需经过学校必要的测试后就可进入学校学习;在时间上有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在内容上既有职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生活、娱乐方面的知识;在类型上有研讨型、进修型、座谈型、专题型等;教学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录音、录像带或卫星;三是实用的教育目标。美国人深受实用思想的影响,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是为了用,学的东西必须有用,否则就不学。因此,继续教育的目标往往是针对其工作部门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优化自己的专业结构,并要把它们立即应用于生产。从政府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立什么样的继续教育机构,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四是丰富的教学手段。网络技术在继续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不少大学利用现代化手段帮助企业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英国素有世界继续教育之乡之称,其成人教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比较发达完善。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历来由地方教育当局举办和管理,按英国政府教育白皮书,从1993年起,继续教育学院不再属于地方教育当局而成为自主办学、独立经营的实体。作为法人代表,学院只有以下权力,向16岁以上的人提供教育和培训、聘用学院员工、自主与其他单位签订协议、管理学院财产和经费、扩展教育培训范围、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与当地政府联合办企业等。继续学院办学管理实行董事会制。董事会的成员一般10~20人,由企业界代表、地方企业与培训理事会代表、教师代表、地方社团代表和院长组成。学院董事会确定学院的办学方针并监督其实行,确保学院的办学质量。

在英国继续教育发展史上,政府主要通过研究和分析问题、制订法律和政策、财政资助、鼓励和引导组织及个人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领导和组织实施继续教育的各种行动计划和活动等各种手段来发挥积极作用。在继续教育体系上,英国1944年和1963年法案,确定了继续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和1992年《继续和高等教育法案》颁布改变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教育当局“伙伴关系”的管理体制,中央收回管理权利,削弱了地方当局的权利,建立了由教育部、就业部、继续教育基金委员会、地方咨询委员会、地方教育当局、培训和企业委员会共同决策管理的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英国于70年代后开始继续教育的课程改革。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和1992年《继续和高等教育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取决于主要的考试和审核结构,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学术和非职业课程,课程包括学术课程(开设普通国家教育证书A水平和LessCommonAS考试)、特定课程(提供在工作中学习的课程)和一般职业和娱乐课程(开设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三部分。(李斌,2003)

英国政府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同时,总是注意调动各种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关心和参与继续教育,强调继续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所以例如在20世纪80―90年代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该制度使全英分散的部门或地方自行的职业教育(岗位)证书统一起来。该框架共包括三类证书:一类证书是普通教育范畴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和教育普通证书;另一类证书是完全针对就业岗位需要的国家级职业证书;还有一类是介于前两者之间,兼有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特点的、为适合16岁以上学生的升学或就业需要的国家级普通职业证书。并且,国家职业资格理事会制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职业资格体系,该体系共分11个类别、五个资格等级,五个资格等级分别对应于熟练工人、技术工人、技术员、高级技术员及专业人员。(陈礼,1999)与此同时,英国通过拨款、国家考试和宏观规划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的调节效应,并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员会”,以维护统一的学术标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静.论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6108-109.

〔2〕廖伟群.英国继续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04,8(上半月)34-37.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教师篇

一、专业教师的培养

在芬兰,小学教师要求具备研究生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为“3+2年”(3年本科加上2年研究生);专业教师除了要求具备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芬兰教师的培养由各个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其他学院共同承担,教师在教育学院学习教育类知识,在其他学院学习专业知识。在芬兰各个大学的师范学院,每年申请入学的人数很多,申请人需要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才拥有入学的资格。教中学的师范生要学习一门主要科目和一门辅修科目(根据兴趣自由选择),还要学习教学研究、沟通与语言等知识;教小学的师范生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总共需要学习13门课程,包括主修课和辅修课,尤其重视对学科教学知识、沟通与语言的学习。芬兰各个大学提供的师范教育,旨在将师范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行动、具有思考能力的教师、指导者和教育者。

二、教师的教学自

芬兰教师需要在《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的指导下实施教学,因为《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对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都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指导。当然,教师也拥有较大的自。由于小学教师能够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充分信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自己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提供个人认为有价值的教学材料。

我所在的SYK小学,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一名学科教师都可以自主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跟同年级的学科教师商量后再决定。低年级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高年级老师则更重视知识的教学。SYK小学四年级共有4个班,实施同一个学习计划,只是每个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我的指导老师Raini对我说:“我们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老师擅长什么方式授课就用什么方式。比如我擅长戏剧,并且接受过专业训练,那么我就会将戏剧融入芬兰语学习中;学生们也很喜欢戏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位教学经验丰富的Raini老师看来,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不仅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适时调整教学,以期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的合作学习

芬兰教师十分重视合作学习。《国家教师教育策略(2001)》中规定:在教师教育项目中应该帮助师范生获得高质量的知识;联系、网络以及合作;终身学习的能力。实际上,教师的合作学习不但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还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YK小学的每一个教师都可以通过学校校园网站看到同事的教学计划,如每周安排什么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其实,这就是一个合作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

在教学中,年级教师每周会在固定的时间召开小会议,总结前一周的教学情况,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安排下一周的教学活动。除了校内合作学习,老师们也会参加社会上的教育网络组织,通过与网络组织成员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技能。例如,Innokas Network是一个覆盖多所芬兰学校的网络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这个网络组织中,老师们会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讨论新的教学方法,也会提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探讨对策。

四、教师的专业理解

在芬兰,我不仅看到了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还感受到了教师对教育的热情,以及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在一节数学课上,Raini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示范完毕之后,学生们开始自主学习,通过掷骰子、走数字迷宫等形式进行数字计算。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很专心,但有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喜欢边玩边学。面对不太专注的学生,Raini老师解释道:“我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意愿,也接受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虽然有的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玩,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强迫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这种技能。”

课堂篇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二者对于师生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芬兰小学课堂中,我看到了专业性强的教师、思维活跃的学生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每一幕都让人难忘。

一、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芬兰的孩子7岁开始上学,小学学制为6年,初中学制为3年。小学教育是芬兰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石,也是学前教育的延续,需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芬兰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提出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掌握7种“横贯能力”: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文化识读、交流和自我表达能力;自我照顾、日常生活技能与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数字化能力;工作生活能力与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并为可持续性的未来负责的能力。这7种“横贯能力”紧密相连,包含了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态度,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横贯能力”来面对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乃至世界环境,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工作和生活,最终向着成为更完善的自己和公民而努力。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7种“横贯能力”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并将这些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当中。

二、有趣的学习活动

芬兰有趣的学习活动不仅表现为教师有趣的教学设计,还体现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芬兰教师善于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Raini老师的课堂上,我听到的是学生们的欢声笑语,看到的是学生们聚精会神的听讲。

在一个名为“动物的窝”的项目学习中,Raini老师带领学生到努克西奥国家公园考察。公园里有一个展厅专门介绍芬兰各种动物的窝,通过还原河里的窝、地下的窝、洞中的窝等场景,学生们知道了动物的窝的原型,还可以@进小熊的窝去体验。

展厅里也有对芬兰国家的动物、植物、气候等的详细介绍,还有电影展示以及用于查找资料的各种电子设备。通过听声音的电子设备,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通过观察动物、搜集资料以及绘制动物的窝,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艺术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三、有序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Raini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很多时候,老师讲完基本知识或基本做法后,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四年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学习方式。每次老师交待完学习任务,学生们便三三两两地开始学习了。大部分学生喜欢合作式学习。在选择学习空间方面,老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学生可以走出教室,也可以坐在课桌边,还可以趴在教室后面的休息区……

Raini老师喜欢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把自己“藏”起来,尽量不去打扰学生,学生明白这是他们的学习任务,而不是老师强迫他们去做这件事,这样,学生才能够享受学习的状态。在这种既严谨又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平等与尊重,老师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也会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

可能有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乱糟糟的吧?为此,我特意给学生做了个调查:为什么你们不会在课堂上吵闹?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在家里,父母会教育我不要太吵闹,要有好的行为;家里有姐姐,她会告诉我要遵守纪律;如果我们表现好,就会被别人尊重;我们不会互相打扰,感觉很好;如果太吵,我们就很难集中精力在自己的事情上面;如果表现好,我就能够和其他同学很好地进行合作。虽然每个学生遵守纪律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芬兰的教育注重学生的需求,认为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与进步的喜悦。在学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教师会提供帮助,平等教育的理念贯穿教育的始终。平等、信任、尊重、创新、专业、快乐、自由、个性、纪律、严谨……这些是我在芬兰学校参观学习的真切感受。

活动篇

芬兰小学的主题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不仅保护了儿童爱玩的天性,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一、依托学科开展主题活动

在SYK小学,校长和老师们在每年开学初就制订全年教学计划,一年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大概7周时间,每个阶段的活动主题和课程都不相同。

在Raini老师这个年级,老师们正在依托环境学这门科目开展主题活动,活动主题为“Routes of my country”,意在鼓励学生了解爷爷奶奶的家乡,以一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加深对地理、生物等知识的掌握。

首先,学生要通过对爷爷奶奶的访谈收集资料。接下来,老师和学生们会将关注点放在地图上,搜索芬兰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收集资料,比如前往城市进行体验,或者制作视频,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城市的基本信息、交通状况等。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之后进行分享,分享形式有诗歌、短剧、幻灯片、电影、报告等。这样,芬兰不同城市的信息就汇集到了一起。最后,学生们根据不同城市的“Routes”制作一棵家庭树,举办一场“Grandparents Evening”活动,邀请爷爷奶奶前来参加。

在主题活动中,学生们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做学习的小主人,在需要帮助时,老师会随时出现,并鼓励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注重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

在持续一周的学习与体验中,我发现芬兰学校非常注重开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活动,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有环境保护这一类型的主题活动。四年级的老师会带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认识大自然,如“观察自然”的项目学习;九年级会有专家老师通过“影子游戏”鼓励学生创编小短剧,宣传环境保护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期间,我经历了一场旧物回收主题活动秀,活动由学校和社会上的环保组织共同举办,学生先是收集、整理旧衣物,然后将旧衣物进行改造、展示。当天,学校大厅被学生们用废旧衣物装饰得十分富有艺术感,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在午休时间聚集到大厅,期待着这场主题活动秀赶快到来。在学生走秀过程中,各种奇形怪状的服装纷纷亮相,夸张的服饰、搞怪的动作、任性的表情,引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展示完毕,很多废旧衣物被放置在大厅,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拿回家,剩下的衣物将会被送到环保组织中心进行回收处理。

SYK小学有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活动,学生从小到大都会受到这种理念的影响。在环境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包含了很多与地理、生物、艺术、文化、社会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明白了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尊重自然和进行批判性的思考,理解人们在生活中所作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对现在或将来产生影响,从而培养了基本的公民意识,为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让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知识运用到学习与生活当中。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与不同年龄段的同伴接触,培养了沟通、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责任感,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引导、支持、评价,则有效地促进了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