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1.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过程僵化。先进的管理观念是实现优质管理的前提条件。从管理学的发展来看,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是管理的发展趋势,但是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理念还停留在刚性管理的阶段,有着显著的行政化和均衡化的色彩,缺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的柔性化管理理念,从而使管理人员产生了懈怠的心理,认为“干与不干”、“干多干少”没有什么差别,这种认识阻碍了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发展,使得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施管理和教学档案管理等懒散低效,新型的教学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2.学校领导缺乏对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视。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与质量高低,除了受社会政治和经济教育发展的制约外,学校领导对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但是根据当前的大学体育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情况,显然学校领导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即使在某些方面作出改进和尝试,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因为经费不足、器材购置和计划改变等种种原因无法真正的落实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

3.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这对大学体育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队伍来看,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相关管理人员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工作积极性不够,服务意识淡薄;业务素质有待加强,缺乏对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的了解和研究;现代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落后等。这也成为大学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桎梏。

二、突破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瓶颈的具体措施

1.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品和效率。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其重要性对于促进大学教育发展不可忽视,而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是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关键,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管理人员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培养管理人员的组织原则和群众观念,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对管理体系中的问题想方设法的改进和完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做好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工作。为了满足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实际管理情况的需求,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尤其要加强对柔性化管理理念的学习,以便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刚性管理理念和柔性管理理念充分相结合,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管理效率。最后管理人员要加强体育专业知识和现代化办公技能的学习。只有管理人员掌握了体育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体育教育的管理中做到因势利导,有效管理。而现代化的办公技能的提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学生选课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等教学管理系统的操作方面实现无纸化和信息化办公,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转变观念,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学校相关部门的领导要给予体育教学管理足够的重视,这关系到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学校领导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明白其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强健的体魄,而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智能,便于大学生开展其他知识的学习。其次,学校领导要加大对体育教育管理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所需的设施,以促进其更快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广告宣传、校企联合等方式方法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大学体育教育管理中,以多种渠道解决体育管理资金紧张的问题。最后,学校领导要制定和完善各项与体育教育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保证其良好的贯彻实施,从而将体育管理纳入健康正常的运行轨道,维持体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夏军在《中学教育管理问题探讨》中指出了现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在一些教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存在着“闭门自守”、“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做法, 观念陈旧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并且在取得一点小成就的同时产生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心态。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 工作作风虚浮问题就必然出现,如“软、懒、散”现象,备课、上课不认真,甚至有的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早来晚走等现象屡屡出现。并且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新的办学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傅金福在《试论中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不够,有些老教师耍老资格,对青年教师的信任不够,不能够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当中。严重制约中学适应社会要求的快速发展。中学要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教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群策群力,确定“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科学育人” 的思想,实施三大策略,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赵爱娥和刘成壮在《人本理念——对中学教育管理的思考》中指出中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1、违背个性发展的量化管理手段。升学率、教师工作成效、班级之间的孰优孰劣甚至学生的品德这些都要进行量化管理,这样的制度背离了教育的目标,为达到量化管理的要求,学校之间硬拼升学率,使教育出的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而在升学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却因缺乏基本的素质教育而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量化管理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事业,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无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致使很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符合更高的量化标准,颠倒了人和教育的关系,课内一味满堂灌,课外还有无休止的辅导班和越负荷的作业题,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学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危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2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制度老化不能适应创新教育思想,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又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不高,部分工作存在着“无法可依”现象。即使有规则的一些工作由于管理落实不到位,或者实际操作有难度,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存在着制度归制度,行为各干各的“表面制度化”现象。

综上所述,现在中学教育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鲜明的问题,1、领导阶层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观念守旧,阻碍了中学教育管理的发展。2、教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老教师对新教师不信任,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使学校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阻碍学校教育的发展。3、管理手段量化的不合理。升学率、班级之间的优劣等都被列为考核的范围,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4、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管理制度一味的守旧,做不到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生为本,一方面是以师为本,两方面都没做到。

面对中学教育管理中的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建议,1、拓展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是领导阶层还是教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转变过程中遵循科学的方法,做到循序渐进,与时俱进。2、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文化的建设要全校的师生一起努力,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形成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传统,并对全体成员产生一定约束力和道德力量,影响人们的思维、情感、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3、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对教师要以师为本,对学生以生为本。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教育的目的。管理者要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做到校务公开,加强学校民主管理,让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夏军.中学教育管理问题探讨[J]

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机制管理属于教育管理的第二个梯度,它已经进入到理性管理的阶段。校长或者管理干部在经过人为管理的阶段后,会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对于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进行总结,他们的思想不再是激进的。在这个阶段,校长或者管理干部会认识到学校的教育管理需要一定的量化机制,个人的主观意志不再占主导地位,管理趋向于理性化。这个阶段的管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征集意见。学校不是校长一个人说的算,进行管理时需要集结全校师生的智慧。校长通过召开会议或者进行问卷调查,向全校师生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工作结束以后,要进行汇总,并分析出重点,制定教育管理机制时要结合师生的意见。第二,对于各项管理制度,先拟好草稿,对于好的管理经验或者管理方式要积极传承。如果有一些规章制度阻碍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对师生的管理,校长或者干部要敢于抛弃这些管理制度,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第三,进行民主评议。在拟定好草稿后,要进行公布。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校长要注意听取教师的意见,发挥教师的作用。此外,校长要召开教职工以及科级的会议,让教师评议每一项规章制度,针对教师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使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能让师生接受,这样也便于以后的管理。在学校的发展中,机制管理有它存在的意义。通过机制管理,设定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的日常行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制度在建立以后,学校的工作就会有章程可以遵循,有制度可以遵守,有凭据可以依靠,这样可以让学校的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学校在制定制度以后,还要严格执行,把制度落实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

二、文化管理

学校在进行文化管理时,主要是采取一些措施推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从而促进文化管理的实行。首先在精神层面上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精神层面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学校在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时,主要是在学校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并让它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文化。学校要拓宽渠道,鼓励教职员工积极发表意见,通过交流以及会议讨论,确定学校的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等。其次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是学校向外展示学校价值观念的窗口。学校要注重教育设施的建设,展现文化的导向性。一般来说,学校可以在教学楼或者办公楼上进行一定的布置,例如教学楼黑板的设置。此外,在公共场合,例如学校的宣传栏,学校可以展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介绍学校的专业特色,反映学校的最新动态,这些都是很好的表现手段。

三、结语

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

批判性思维相关影响因素的思考

部队通科军医职业素质构成研究

眼科开展案例教学法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药学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不断改革探索培养卓越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优化三个效能载体提升高校内涵建设水平

医学生“职业身份形成”教育方法探析

科研机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对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指导及思考

基于专利分析的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分析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制度的实践分析

医学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调整卫生总费用结构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

在公共卫生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互联网+”时代心血管病学教育新模式探索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当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分析

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北京某三甲医院管理人员出国培训意向调查分析

从学情调查探析高教改革的若干细节问题

加强小儿神经内科专业研究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神经外科精准定位技术的规范化临床教学模式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认证制度是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医学教育内涵发展

医学教育课程考核题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专科医院手术室实施专科护士分组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医学学位培养点评估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现场实习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医学教育管理》第一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实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的现状分析

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与体会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脊柱外科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三级综合医院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带来的困惑与挑战

发挥高等医学院校优势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继续教育

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医学院校教育管理

学研教协同的T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应用探讨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高校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某三甲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实施前后医生工作满意度比较研究

典型病例结合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一、生源变化大,管理机制不适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随之产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源问题。首先是生源的暴增,突然增加的生源使得学校在硬件设施配套上显得紧张,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不到位,同时加大了管理难度;其次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大量优秀生源进入本科教育,而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自律性差,对学习没有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二、改变管理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1.正确定位培养目标,提高培养水平

高等金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等金融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市场要求,应改变课程设置,以适应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院校在开设银行业课程的同时,加大保险、证劵、理财投资等课程的教育。通过增加金融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全面学习金融相关领域知识。同时还应重视其他职业技能课程,如计算机、文案写作等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切实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使他们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

2.采取多种授课方式,做到学以致用

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为主。这样的授课方式互动性差,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找到兴趣,很快丧失学习积极性。要改变授课方式,应从基础教育开始,首先是课堂上增加多媒体教育内容,丰富课堂乐趣,通过案例带动学科;其次是课堂教育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加实习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最后是增加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开设多门金融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3.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对生源的影响相应增加。最突出的就是生源数量的剧增和生源素质的下降。对于学生数量的剧增,不仅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还应该从管理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管理条例,合理安排课程和实习,保证各个班级的教学,确保教育水平不下降,师资力量有效利用。对于生源素质的下降,应多开设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课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以应用为指导,强化技能教育,弱化理论教育。严格落实校规校纪,有效遏制消极怠学、逃学等行为,改善校园风气。从多方面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学校的环境、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革和改造,提高高等金融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管理范文第6篇

一年有四季,春日百花开,自然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是因为有物种千差万别,生机盎然,人类社会之所以突飞猛进、蒸蒸日上也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思想有差异的个体,作为明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洞察学生的个性,并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在班级管理中,就是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加强班级管理,注重个性教育,努力发展学生个性,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成长。

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在对“才”的要求上步步紧抓,而忽视了对“德”的教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教育大厦的基石,缺乏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对社会的危害越大,道德是行为规范的总和。履行着调节人们行为的职能。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便产生了调节行为的各种规范。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因素分析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校领导是纪律的制定者、执行者,学生则是纪律的遵守者,教师和学校领导拥有监督学生遵守纪律的权利、处分学生的权利,学生则必须履行遵守纪律、接受处分的义务。传统的学校纪律体制,之所以会使教师和学生走向对立面,是因为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被割裂开来了。我们也不难发现,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而不重视人,是当前学校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这种学校管理模式有明显的优势的同时:如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进行指导,或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将理性作为学校的全部本质属性。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管理理论中,搞得学校没有特色,教师没有特点,学生没有特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学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个性”,“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迅速扩展,因而也越来越难控制。进行现代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更新观念,只有树立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才能进入现代教育的境界,才会进行现代教育。

总之,在教育管理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索质的提高,言传身教,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

教育管理范文第7篇

在教学上,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上,我们也一直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发展特长。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班主任,还是一个高中级部主任,工作中我的深刻体验是,在学生管理上、班级管理上、级部管理上同样要因材施教,因时因事因人而异,运用“变脸”,富于变化,才能使工作活跃而卓有成效。

一个班级中,学生是主体,班主任是主导,班主任只能是主导。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管理不好的,要管理好班级,需要培养好班干部团体,让学生管理学生,团结、调动起全体学生。如果班主任把自己摆在主体地位,单枪匹马地唱独角戏,那就既不利于学生成长,还会使自己精疲力尽,吃力不讨好。让学生作为主体,每个学生、每个班干部都参与、融入到自己同龄人的事务中,才能使他们察觉同龄人的特点、察觉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建立起自主意识,培养交往处事的能力。

在组建班委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因人而异地进行分工,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培养他们的能力时,也不要程式化地用同一个方法,而是要在语气、场合、态度上“看人下菜碟”、分时分事“下菜碟”。有时还可以选择“差生”做班干部。就在去年高一新生刚入校时,我做班主任的班上,有一位来自省城的学生,经过几天的观察、调查,我得知他的入校成绩很不好,学习基础差,脾气暴躁,爱打架,但为人豪爽,讲义气,很灵活,很会说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吗?”“愿意。”他的回答很干脆很爽朗。“有你这个态度就行。好,我委任你担任我们班的班长。同学们,你们相信他的人品吗?”“相信。”同学们异口同声。就这样,他做了班长。我告诉他:“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要站在代表50个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班干部不是干部,不发工资,没有奖励。班长只是一个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这个能力是人生的最大资本。”从此以后,他似乎懂事了,成熟了许多,以身作则,集体为重,团结同学,学习上也迎难而上,勤奋了许多。在他和其他班委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内充满正气,同学们集体观念强,学习气氛浓厚,他是全班公认的好班长。

管理班级、处理问题时,不能一贯“刚”,师道尊严,讲道理,按规章;也不能一贯“柔”,不管什么人什么事,坚持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动之以情。工作中,要刚柔相济,或教导,或批评,或暗示,或激将,因人因事,或刚或柔。有的同学吃软不吃硬,有的同学吃硬不吃软,我们就要或以柔克刚,或以刚克柔,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曾经有一次,天下大雨,班里有几个同学旷课,我认为,影响几节课的学习是小事,纪律性约束力概念对他们的成长和生活意义更大。我把他们逐个叫到了办公室,对其中一位班干部提出了几个问题:“是不是下雨的时候,所有的工厂、商店、单位都停工停产?”“是不是老师们不来上课、不讲课?”“是不是真的无法到校?”我让这个学生回去考虑这几个问题,考虑好了来回答我。不长时间,他返回来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问题。其中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我问他为什么旷课,他说:“雨很大,如果落下听课,自己能看看补上,如果遭淋雨,受凉感冒了得不偿失。”他说得振振有词,听起来很有道理。我跟他讲:“班级是一个集体,没有整体的良好秩序,个人的学习和各方面都没有保障,集体秩序的维护需要的是规章纪律。”“在一个集体中,只有个人没有集体的人不会受到尊重,不会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学校教育不只是学习知识、考大学,还要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适应群体保持个性。”这个学生很虚心地接受了我的话。其中还有一个学生,平常就多次迟到,做事拖沓,我没训斥他,只是问他几点起的床,家里人在干什么。他说父母是赶市场摆摊的,因为下雨,父母没去市场,没有叫他。屋里暗,他一直沉睡,醒来后发现晚了,干脆没到校。我问他,如果父母按时叫醒他,他会不会来?他说,会来。我说,你肯定?他说,肯定。我说,包括以后?他说,包括以后。我笑了,他也笑了。我没再说什么。之后,他真的不再迟到,当然也没再旷课。我想,也许是信任的力量改变了他。

我们总以“一视同仁”作为对待学生的良好态度,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应该有所区别,在教育时有不同的态度。要让同学们在表现好的时候觉察到老师的赏识,受到鼓励,得到自信。要使他们在表现不好的方面或犯了错误时,觉察到老师的不满,得到暗示,自我批评,自我校正。如果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都是一个面孔,他们就会习以为常,见多不怪,疏于自律,我行我素,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前段时间,班上有一位学生在上课时总是跟同桌或前后位说话,我让班干部提醒了她好几次,她不以为然。以后,我上课时,故意按座位的横排或竖排挨个提问,每次都落下她,我是故意冷落她,让她自己察觉到存在问题。这样了几次,她主动找到我,问我为什么这样做,弄得她很难堪。我说,我想让你表达的时间你已经都使用了,并且超时了。她觉察了自己的问题,改变了许多。

“优生”“差生”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久的。对优生不能宠惯,要克服马太效应,有过错不能姑息,该变脸就变脸;对差生不能歧视,要克服首因效应,要抓住机会,或诱导,或鼓励,或暗示,或激将,引发出他们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抓住哪怕一个细小的长处,让它以点带面被放大。同样是“优生”或同样是“差生”也该有所“另眼相看”,分析他们的原因、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努力使他们发扬长处,发展个性,改善不足。

对学生们的错误或不良表现,有些应迅速做出反应,马上予以批评、指正,绝不纵容、姑息;有些该缓一缓,“欲擒故纵”,等待也是一种策略,或许有些学生会自我批评,这样就给了他们机会。

工作中,有时我们得“杀一儆百”“杀鸡骇猴”,有时也遵循“责任自负”的原则,怨气不能“殃及池鱼”,无辜受训,学生是很反感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有思想的个体,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以爱心为支点,讲究耐心、技巧的工作。不管如何“变脸”,都要符合学生的天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范文第8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事初中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后,担任过十九年班主任工作,我渐渐意识到:教育的特征是“慢”,教育是“慢”的事业。“慢教育”的概念已被更多的人接受了。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自身的生长周期,种植者要注意大气候小气候,要注意环境,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一样不能少,光有干劲不行,至于一亩地能收获多少粮食,更是吹不得的。基于上述想法,笔者对班级慢教育管理有几点想法:

一、从教师观念的改变开始

第一,慢教育倡导的是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不要一味抢先求快,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最终效果相反,达不到预期目的。在班级管理我们常常犯了上述的错误,管理效果也就不好而且有可能出现混乱。这里所说的“慢”,不是降低效率,而是根据班级特点、学生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不是拖沓磨蹭,而是重视角色互换,潜心管理,在沉静中发挥最佳管理效能。

第二,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素养。教师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在班级中的表现,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较普遍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渴望孤独,反抗权威,追求独立自主,渴望友谊。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活动中的失败与成功,也对班集体的建设和整体的和谐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二、将关爱贯穿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

1.对学生的批评少一些急风暴雨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急躁和情绪化,特别对于一些常犯错误的学生,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或者施以惩罚措施,用以震慑学生,长此以往,形成一种固定模式,学生习以为常,违纪情况非但不下降,反而比以往更多。有这样一则寓言,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最快把人的衣服脱下。北风为了显示它的威力,以加大力度,形成凛冽寒风,刺入心骨,只见人们都把衣服扣得紧紧的;轮到南风,只见它轻轻吹送,一阵阵,蕴含热量,不一会儿,人们纷纷都把衣服脱下。所以,有时候碰到学生犯错时教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通过充分调查事情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学生谈心指出这种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使他认识老师是在挽救他,爱护和帮助他,这样从中就把学生本来准备的各种叛逆、对抗想法化解在无形中,减少重复犯错的几率。让有问题的学生即面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陷的学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享受自己独特的校园生活,他们极有可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2.营造赏识环境,注重师生交流

班主任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班会课、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和文化周活动及年级的纪律讲评,等等,同时也注意日常教学教育实践中对班级的思想渗透作用。着重实施以下四方面:(1)同学自信心,自我认识、增强学习意志力方面;(2)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团队精神、男女交往、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关系;(3)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指导;(4)班级后进生的关注和指导等方面开展实施。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谈话、交流,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比如直接的谈话,书面形式,或者QQ聊天等,谈论学生必须淡化其缺点,注重其优点,哪怕有一丝令人满意都要明示赞许。世界上有哪一棵生长在阴暗角落的小草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鼓励上进的班集体氛围,充分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而及时表扬。在教师赞许的目光和表扬声中,学生心中自信的种子逐渐被激活了,使弱者增智,低能者增能,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3.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最大合力

学校侧面实施,学校利用学校的家校学习菜单,每学期定期、定时地对家长开展各方面讲座,加强沟通,也同时提升家长的素质。教师侧面,经常与家长交谈,教家长正确地尊重和信任孩子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提出合理的目标。老师与家长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家长从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始向关心孩子心理、生活、特长等方面转移,不以成绩论成败;而是引导家长学会赏识孩子,甚至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从而形成最大合力,达到共赢。

三、允许学生慢慢成长,给他们学习、改错、锻炼的空间和时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管理上常用的手法。很多时候我们在管理班级时都会制定各种严厉的班规条约,这禁止,那也严禁,还要处以多种惩罚措施。更有甚者学生学生违纪接受批评或处分后就成了“典型”,班会上点名、级会也点名,大会讲小会点,以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威风,不这样达不到震慑作用。相反,这样使学生无所适从,回到班级都要战战兢兢,见到班主任要不绕道走,要不就是低头闪身匆匆而过,生怕违反那一条纪律而受惩罚。要知道,初中生各方面还没有达到成熟,经常会出现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各样错误。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比喻为一个社会历史变迁过程,在生理、心理等层面上都会经历多种变化。因此,对待学生的过错,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要有宽容的态度。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对于生活经验不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犯错是在所难免的。著名的教育专家魏书生对待学生犯错是给予足够的宽容。例如,在学生迟到上他不是惩罚学生,而是让学生每天比前天早到一点,并适当嘉许,一段时间后学生改掉迟到的毛病;其次,要做出认真的批评。宽容学生的过错不等于迁就过错,宽容只是允许犯错和给人改错的机会。对于犯错的学生还是要恰当运用批评这一武器。批评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面对面的批评,严肃指出错误的性质及危害,使其内心受到震动,产生悔不当初的自疚。另一种就是通过检讨、汇报做出自我批评,真正起到“自省”的作用。所以,在不同时期我们都要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不足,多点关心、鼓励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建立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班级目标的制定要根据班级实际,不能急于求成

“恨铁不成钢”是根植于我们一些教师管理的观念中。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就想尽一切办法和手段逼迫学生遵守纪律或达到目标。我所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班级曾发生这样事例,班级某科老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成绩,制定了在每次模拟考试中成绩的平均分要达到某一标准,否则以重抄试题进行惩罚,对待个别成绩靠后的学生张口就骂。这样学生的弦绷得紧紧的,每次考完试学生就生怕自己犯错。如此一来带来诸多后患,个别学生见到该课就惧怕、紧张、压力大、思路不畅,对该科教师极其反感,学习的效果也不好!果然在几次考试中该科平均分非但没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当然,了解这些情况后,作为班主任我通过积极协调,与学生和科任老师沟通,要求多鼓励,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消除这种危机!这件事使我明白在班级管理中,过分地苛求往往使学生心理造成压力,容易出现对抗的心理,这样会使我们的管理增加难度,甚至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实际适度制定梯度目标,在方法上多指导、多鼓励,让学生看到进步和希望,教学效果也就出来了。“慢”在这里就有了“快”的效果。关注学习内在规律,让体验成为知识生发通道;转变教育观念,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远未发挥的心理潜能。